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倫敦郊區的產業經濟的發展

倫敦郊區的產業經濟的發展

發布時間:2020-12-15 18:36:16

Ⅰ 倫敦快遞東西到廣州要多長時間

上海DHL快遞消息:在現代經濟中,快遞產業及其所提供的快遞服務,與傳統的快遞活動或者生產、流通部門從事的快遞活動已經有了本質上的區別。?
第一,快遞產業是國民經濟中的動脈系統,它連接社會經濟的各個部分並使之成為一個有機整體。在現代經濟中,由於社會分工的日益深化和經濟結構的日趨復雜,各個產業、部門、企業之間的交換關系和相互依賴程度也愈來愈錯綜復雜,快遞產業是維系這些復雜交換關系的紐帶和血管。因此,快遞產業是經濟運行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第二,快遞產業可以為全社會提供更為全面、多樣化的快遞服務,並在快遞全過程及其各個環節實現價值增值。當快遞活動從生產過程和交易過程中獨立出來後,快遞就不再是一個簡單的成本因素,而成為一個為生產、交易和消費提供服務的價值增值因素,其中也蘊藏著巨大的商業潛力。專業化快遞企業不僅可以提供貨物運輸、配送、流通加工等有形服務,而且可以提供快遞方案設計、快遞信息管理等無形服務,這是商業企業、運輸企業、倉儲企業等傳統流通部門所難以企及的。相對於產品的生產過程而言,快遞服務創造的是產品的空間價值和時間價值,是產品價值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快遞產業是國民經濟中創造價值的產業部門,並正在成為全球經濟發展中的熱點和新的經濟增長點。

第三,快遞產業通過對各種快遞要素的優化組合和合理配置,實現快遞活動效率的提高和社會快遞總成本的降低。當快遞活動分散在不同企業和不同部門時,各種快遞要素很難充分發揮其應有的作用,例如,倉儲設施的閑置等。隨著快遞活動從生產和流通領域中分化出來,各種快遞要素也逐漸成為市場資源,專業化快遞企業可以根據各種快遞活動的要求在全社會范圍對各種快遞要素進行整體的優化組合和合理配置,從而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各種快遞要素的作用,提高全社會的快遞效率,dhl快遞。?

DHL關於物流配送成本的監控

Ⅱ 給我介紹一下,倫敦的經濟,謝了先

倫敦市長上任後,在其政府文件中頻頻出現諸如文化戰略、創意經濟、休閑經濟、午夜經濟,以及割裂的城市等新名詞與新概念。從中可以看出倫敦認為休閑經濟是該市的重要競爭優勢,其六大休閑產業部門的年產值達£94億,佔全英休閑經濟的25%。以下將簡要介紹倫敦市政府有關機構公布的《倫敦市休閑經濟》調研報告的有關內容。
一、倫敦的休閑經濟定義
倫敦發展局在《倫敦重要產業評論》中定義休閑經濟包括的產業部門為:飯館、酒吧、體育場館與體育活動、博彩、以及博物館和旅遊景點。其特徵是人們離開住宅,在城市中到處走動,購買休閑、趣味和娛樂的體驗。同時,該報告指出:電影院和劇院等演出活動也是休閑經濟的一部分,但它們歸屬於創意產業;另外,購物中的大部分可視為休閑活動,但零售業是復雜的,它包括商品和體驗的兩部分消費,所以零售業和休閑產業往往分開統計。
二、繁榮的社會與富裕的經濟是休閑產業發展主動力
倫敦休閑產業的主要社會與經濟推動力是人口的增長和個人收入的增加。它們改變著倫敦人的生活方式。

社會趨勢
年輕人總是被新的工作機會和生活方式吸引,湧向繁華的大都市。許多未婚或無家庭義務的人把他們大量的空餘時間和收入花在休閑活動中。中年人通常處於最高收入階段,但他們有家庭和家務負擔,他們對休閑活動的要求和年輕人不同,往往會考慮孩子的需求。但他們的時間最少,需要更多傳統時間以外的服務。由於保健和壽命預期提高,老年人作為倫敦的一部分比以前活躍,他們對休閑活動的要求不僅限於周末和晚間,往往需要工作日和居住地附近的休閑活動。

倫敦的人口正在快速增長,總人口已接近720萬,比1995年增加了33萬人,增幅4.6%(全英國為1.5%)。預計到2016將再增加70萬人。其中25-34歲年齡段為140萬人,佔19%(全英國14%);15-24歲年齡段95萬人,佔13%。倫敦有115萬人處於35-44歲年齡段(佔16%,高於全英比例);45-54歲占倫敦人口的比例低於全國水平為11.5%,計83萬人。處於55-74歲年齡段的只有110萬人(佔15%),75歲以上者為40萬人(佔6%)。

經濟走勢
就業(包括全職和兼職)的全面增長使得更多民眾參加工作,從而形成一個消費能力不斷提高的循環。新就業意味著人們趨於金錢富餘,但時間匱乏。從長遠來看,隨著倫敦經濟增長,家庭可支配收入會持續走高,另一方面,隨著家庭人口數量的下降,人均消費將逐步增長。而實際收入的增加將使消費者在花錢時有更多選擇,將更明顯地推動在休閑、娛樂和文化等方面的支出。

(1)就業情況
1995年倫敦大約有350萬個工作崗位,到了2001年,崗位量已達400萬有餘。其中各服務行業的就業量分別為:商業和金融服務業130萬;零售、分銷和飲食業90萬;公共(政府)服務業80萬;包括創意和文化產業的其它服務30萬。這些產業為1995年至2001年期間的就業增長作出了重大貢獻。而製造業、交通通訊等行業則持續走低。從總體上而言,倫敦是服務型經濟。服務引導的就業增長塑造了新的就業職業結構。其中,商業、金融服務業,以及許多公共(政府)服務業需要報酬優厚、技術先進和思維超前的專業人員,而零售、飲食和個人服務業則需要低工資人員從業。值得一提的是倫敦24%的工作崗位是兼職性質,1995~2001年間兼職就業的增長速度高於總就業增長速度。

(2)收入
倫敦的平均收入在英國是最高的,平均周薪為£510(總量),比全英國平均值高出38%。

(3)消費
倫敦家庭每周的平均消費約為£500,大約比英國平均水平高出25%。大多數休閑活動可歸入兩類家庭支出中:(A)餐館和酒店;(B)娛樂和文化。倫敦家庭每周在休閑上的花費高於£35,約占周支出的9%。每周在飯店和咖啡館里用餐花費超過£15,高於全英平均水平的40%;每周在外酒精飲料消費£10,高於全英平均水平的12%;每周觀看和參加體育和休閑運動花費£6.50,高於全英平均水平的31%;每周到電影、劇院和其它演出活動的消費超過£3.30,高全英平均水平的30%(註:倫敦家庭統計數據不包括由其它地方到倫敦工作或者遊玩人員的額外消費。)。

(4)旅遊
2000年倫敦過夜海外和國內遊客共花費了£100億。就全英而言,國內遊客佔英國旅遊消費的三分之二,但倫敦的國內遊客消費只佔三分之一,而海外遊客佔三分之二左右。海外遊客的數量在1983年至2002年間增長了66%,實際消費增長在47%左右。
三、休閑經濟創造的就業機會
約有29萬人就業於倫敦的休閑產業(占總就業量的7.2%),高於製造業(26萬人),教育(25.5萬人)和醫療(20萬人),但低於金融服務(32.5萬人)和商業服務(100萬人)。其中餐館業提供的崗位量最多,約為12.2萬個;飲酒業雇傭人員超過5.8萬;娛樂業所創造的崗位量高於4.4萬個;體育運動雇員達到了2.9萬;博彩業產生了2萬個工作崗位;觀光業吸納了大致1.5萬人。總之,休閑業就業量從1995年到2001年期間增長了29%。,大大高於倫敦就業增長16%的總體水平。期間六項休閑活動總共凈增了6.5萬個新工作:餐館業大致新增2.7萬個崗位,增長最多;飲酒業緊跟其後,1.6萬個新崗位。在增幅方面,飲酒業的就業增幅最大,超過37%,其次是博彩業增加31%,餐館業上升28%,體育運動增長26%。

倫敦擁有全英16%的就業崗位,但休閑產業則創造了全英18%的該行業就業量。全英共有11.2萬個娛樂業就業崗位,其中4.4萬多個位於倫敦,佔了40%,倫敦堪稱全英娛樂中心。同時,倫敦也是英國的烹飪中心,其餐館業就業崗位佔全英的23%。倫敦大量旅遊景點使它的觀光業就業人數佔全英的17%。而體育運動業工作才佔全國的11%,飲酒業崗位的比例則低於11%。
四、倫敦休閑經濟的市場價值
倫敦聚集了英國大約12-13%的人口,16%的就業崗位和16-18%的國民產值。休閑是這座首都城市的重要競爭優勢。倫敦六大休閑產業部門的估計產值為£94億,佔全英休閑經濟的25%,該比例高於其總體經濟在全英的比例。吃喝(就餐和飲酒)兩類佔了倫敦休閑經濟的四分之三。其中餐館業為最大,倫敦市場為£47億;飲酒業為£24億;娛樂業為£4.4億;體育運動業£6.9億;博彩業為£8.6億;觀光業為£3.8億。

倫敦休閑經濟的組合在英國是獨一無二的,但它的競爭優勢主要在於其劇院和娛樂場,倫敦擁有全英40%的演出市場,20%的博彩市場,30%的餐館市場,25%以上的觀光市場。但其體育運動市場和飲酒市場發展不足,體育活動市場僅佔全英的18%,而飲酒市場則更低,僅為17%。
五、倫敦休閑經濟的地理分布
一般認為倫敦的休閑經濟主要集中在最中心地區——世界知名的旅遊勝地(tourist driven)西岸。事實上,倫敦休閑經濟中大約19%的就業崗位集中在這個區域,共計5.5萬個崗位,而且仍在增長,從1995年到2001年期間就增加了近8千個。調查表明:休閑經濟對倫敦各處都顯得相當重要,餘下的81%就業崗位遍布整個大倫敦地區。

Ⅲ 紐約、倫敦、東京、首爾、新竹有沒什麼產業園區

劍橋科技工業園:英國從60年代開始,由於英政府執行減輕倫敦市人口密集壓力的政策,於1970年在劍橋市東北角聖三學院一塊閑置20多年的土地上(0.53平方公里),模仿美國的矽谷建立科技工業園區,其後科技工業園在英國得到進一步發展。
慕尼黑高科技工業園區:始創於1984年,是德國最為突出的鼓勵高科技創業發展的科技園區。由慕尼黑市政府和慕尼黑商會共投資成立。園區面積當時為2平方公里,由於符合支助高科技企業的發展形勢,受到企業界普遍歡迎。到1990年,園區面積擴展2倍。1992年投資高新技術企業孵化大樓建設。
海德堡科技園區:創建於1985年,是一個迅猛發展的國際科學園,為專門從事生物技術、生物信息學、醫葯技術和環境技術研究的公司提供設施和管理服務。其股東是海德堡市政府和萊茵奈克工商會
巴黎經濟區和巴黎科技工業園區:在法國巴黎北部,經濟發展相對滯後。整個巴黎的經濟結構呈放射狀,其放射源就是巴黎老城區,以凱旋門作為中心,經濟發展在國民經濟中居主導地位。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巴黎市政府就意識到巴黎經濟對這一中心的依賴度過大,必須通過發展一些有經濟實力的企業扶持和帶動北部經濟的發展,巴黎北部經濟區的概念由此產生,主要依託雪鐵龍汽車、標志汽車、歐萊亞化妝品等大企業確立,總面積約50平方公里左右。巴黎經濟區設有管委會,並建企業孵化中心2000多平米,從創業到現在,孵化過和正在孵化的企業有300多家
瑞士蘇黎世溫特斯高等技術專科學院
新竹科學園區:已逐漸成為北台灣的科技中心,並且按國家發展計畫擴大基地,目前擴充計畫包括苗栗銅鑼園區、桃園龍潭園區、竹北生物醫學園區以及宜蘭園區。亦由於其成功經驗,政府陸續在其他地區設立南部科學工業園區及中部科學工業園區

Ⅳ London 為什麼成為英國經濟中心

倫敦市,在其政府文件中頻頻出現諸如文化戰略、創意經濟、休閑經濟、午夜經濟,以及割裂的城市等新名詞與新概念。從中可以看出倫敦認為休閑經濟是該市的重要競爭優勢,其六大休閑產業部門的年產值達£94億,佔全英休閑經濟的25%。以下將簡要介紹倫敦市政府有關機構公布的《倫敦市休閑經濟》調研報告的有關內容。
一、倫敦的休閑經濟定義
倫敦發展局在《倫敦重要產業評論》中定義休閑經濟包括的產業部門為:飯館、酒吧、體育場館與體育活動、博彩、以及博物館和旅遊景點。其特徵是人們離開住宅,在城市中到處走動,購買休閑、趣味和娛樂的體驗。同時,該報告指出:電影院和劇院等演出活動也是休閑經濟的一部分,但它們歸屬於創意產業;另外,購物中的大部分可視為休閑活動,但零售業是復雜的,它包括商品和體驗的兩部分消費,所以零售業和休閑產業往往分開統計。
二、繁榮的社會與富裕的經濟是休閑產業發展主動力
倫敦休閑產業的主要社會與經濟推動力是人口的增長和個人收入的增加。它們改變著倫敦人的生活方式。

社會趨勢
年輕人總是被新的工作機會和生活方式吸引,湧向繁華的大都市。許多未婚或無家庭義務的人把他們大量的空餘時間和收入花在休閑活動中。中年人通常處於最高收入階段,但他們有家庭和家務負擔,他們對休閑活動的要求和年輕人不同,往往會考慮孩子的需求。但他們的時間最少,需要更多傳統時間以外的服務。由於保健和壽命預期提高,老年人作為倫敦的一部分比以前活躍,他們對休閑活動的要求不僅限於周末和晚間,往往需要工作日和居住地附近的休閑活動。

倫敦的人口正在快速增長,總人口已接近720萬,比1995年增加了33萬人,增幅4.6%(全英國為1.5%)。預計到2016將再增加70萬人。其中25-34歲年齡段為140萬人,佔19%(全英國14%);15-24歲年齡段95萬人,佔13%。倫敦有115萬人處於35-44歲年齡段(佔16%,高於全英比例);45-54歲占倫敦人口的比例低於全國水平為11.5%,計83萬人。處於55-74歲年齡段的只有110萬人(佔15%),75歲以上者為40萬人(佔6%)。

經濟走勢
就業(包括全職和兼職)的全面增長使得更多民眾參加工作,從而形成一個消費能力不斷提高的循環。新就業意味著人們趨於金錢富餘,但時間匱乏。從長遠來看,隨著倫敦經濟增長,家庭可支配收入會持續走高,另一方面,隨著家庭人口數量的下降,人均消費將逐步增長。而實際收入的增加將使消費者在花錢時有更多選擇,將更明顯地推動在休閑、娛樂和文化等方面的支出。

(1)就業情況
1995年倫敦大約有350萬個工作崗位,到了2001年,崗位量已達400萬有餘。其中各服務行業的就業量分別為:商業和金融服務業130萬;零售、分銷和飲食業90萬;公共(政府)服務業80萬;包括創意和文化產業的其它服務30萬。這些產業為1995年至2001年期間的就業增長作出了重大貢獻。而製造業、交通通訊等行業則持續走低。從總體上而言,倫敦是服務型經濟。服務引導的就業增長塑造了新的就業職業結構。其中,商業、金融服務業,以及許多公共(政府)服務業需要報酬優厚、技術先進和思維超前的專業人員,而零售、飲食和個人服務業則需要低工資人員從業。值得一提的是倫敦24%的工作崗位是兼職性質,1995~2001年間兼職就業的增長速度高於總就業增長速度。

(2)收入
倫敦的平均收入在英國是最高的,平均周薪為£510(總量),比全英國平均值高出38%。

(3)消費
倫敦家庭每周的平均消費約為£500,大約比英國平均水平高出25%。大多數休閑活動可歸入兩類家庭支出中:(A)餐館和酒店;(B)娛樂和文化。倫敦家庭每周在休閑上的花費高於£35,約占周支出的9%。每周在飯店和咖啡館里用餐花費超過£15,高於全英平均水平的40%;每周在外酒精飲料消費£10,高於全英平均水平的12%;每周觀看和參加體育和休閑運動花費£6.50,高於全英平均水平的31%;每周到電影、劇院和其它演出活動的消費超過£3.30,高全英平均水平的30%(註:倫敦家庭統計數據不包括由其它地方到倫敦工作或者遊玩人員的額外消費。)。

(4)旅遊
2000年倫敦過夜海外和國內遊客共花費了£100億。就全英而言,國內遊客佔英國旅遊消費的三分之二,但倫敦的國內遊客消費只佔三分之一,而海外遊客佔三分之二左右。海外遊客的數量在1983年至2002年間增長了66%,實際消費增長在47%左右。
三、休閑經濟創造的就業機會
約有29萬人就業於倫敦的休閑產業(占總就業量的7.2%),高於製造業(26萬人),教育(25.5萬人)和醫療(20萬人),但低於金融服務(32.5萬人)和商業服務(100萬人)。其中餐館業提供的崗位量最多,約為12.2萬個;飲酒業雇傭人員超過5.8萬;娛樂業所創造的崗位量高於4.4萬個;體育運動雇員達到了2.9萬;博彩業產生了2萬個工作崗位;觀光業吸納了大致1.5萬人。總之,休閑業就業量從1995年到2001年期間增長了29%。,大大高於倫敦就業增長16%的總體水平。期間六項休閑活動總共凈增了6.5萬個新工作:餐館業大致新增2.7萬個崗位,增長最多;飲酒業緊跟其後,1.6萬個新崗位。在增幅方面,飲酒業的就業增幅最大,超過37%,其次是博彩業增加31%,餐館業上升28%,體育運動增長26%。

倫敦擁有全英16%的就業崗位,但休閑產業則創造了全英18%的該行業就業量。全英共有11.2萬個娛樂業就業崗位,其中4.4萬多個位於倫敦,佔了40%,倫敦堪稱全英娛樂中心。同時,倫敦也是英國的烹飪中心,其餐館業就業崗位佔全英的23%。倫敦大量旅遊景點使它的觀光業就業人數佔全英的17%。而體育運動業工作才佔全國的11%,飲酒業崗位的比例則低於11%。
四、倫敦休閑經濟的市場價值
倫敦聚集了英國大約12-13%的人口,16%的就業崗位和16-18%的國民產值。休閑是這座首都城市的重要競爭優勢。倫敦六大休閑產業部門的估計產值為£94億,佔全英休閑經濟的25%,該比例高於其總體經濟在全英的比例。吃喝(就餐和飲酒)兩類佔了倫敦休閑經濟的四分之三。其中餐館業為最大,倫敦市場為£47億;飲酒業為£24億;娛樂業為£4.4億;體育運動業£6.9億;博彩業為£8.6億;觀光業為£3.8億。

倫敦休閑經濟的組合在英國是獨一無二的,但它的競爭優勢主要在於其劇院和娛樂場,倫敦擁有全英40%的演出市場,20%的博彩市場,30%的餐館市場,25%以上的觀光市場。但其體育運動市場和飲酒市場發展不足,體育活動市場僅佔全英的18%,而飲酒市場則更低,僅為17%。
五、倫敦休閑經濟的地理分布
一般認為倫敦的休閑經濟主要集中在最中心地區——世界知名的旅遊勝地(tourist driven)西岸。事實上,倫敦休閑經濟中大約19%的就業崗位集中在這個區域,共計5.5萬個崗位,而且仍在增長,從1995年到2001年期間就增加了近8千個。調查表明:休閑經濟對倫敦各處都顯得相當重要,餘下的81%就業崗位遍布整個大倫敦地區。

Ⅳ 材料一:自倫敦「萬國工業博覽會」開始,世博會日益成為全球經濟、科技和文化領域的盛會,成為各國人民總

(1)①可以有效促進投資,擴大內需,拉動經濟增長。②有助於優化我國的產業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第三產業的發展,擴大就業。③有助於更好地促進我國和世界各國經濟技術交流和合作,提高我國的科技水平,促進對外貿易的發展。④有助於展示我國的經濟建設成就,把「引進來」和「走出去」結合起來,提高對外開放水平。
(2)①這是經濟全球化的要求。經濟全球化使各國的經濟聯系日益緊密,丹麥希望運用自己的優勢助力中國發展,符合我國與丹麥的共同利益。②這是市場經濟開放性的內在要求。市場經濟的開放性要求世界各國必須利用好兩種資源、兩個市場,丹麥希望運用自己的優勢助力中國發展,對丹麥來說,是為其優勢技術尋找國際市場,對中國而言,是利用國際技術資源發展自我。③丹麥希望運用自己的優勢助力中國發展是一件雙贏互利的事情,有利於世界經濟的繁榮。

Ⅵ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的法律專業怎麼樣

很不錯。倫敦政治經濟學院(The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創立於1895年,為倫敦大學聯盟成員。倫敦政經學院與牛津大學、劍橋大學、帝國理工學院、倫敦大學學院並稱「G5超級精英大學」,也是英國金三角名校和羅素大學集團成員。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是一所將教學與科研集中在社會、政治和經濟科學領域的頂尖學校,也是法律、經濟學、國際關系、政治學、人類學、社會學、社會心理學、社會政策等方面研究的全球先驅。校友及教員之中包括16名諾貝爾獎得獎者,42名政府或國家元首、31名英國下議院議員及42名上議院議員。該校入學競爭極其激烈,錄取率不僅低於牛津、劍橋,部分專業的錄取要求甚至高於牛津、劍橋,在英國國內聲譽與劍橋牛津齊名。2014-2015年度QS世界大學社會科學及管理學排名位列世界第2名。
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法律專業旨在培養學生看待法律問題的視角,理解法律在社會中發揮的作用、法律體系和法律規則。學生在學習法律知識的時候,要養成對各種人類活動進行獨立、原創性的思考習慣,培養分析和邏輯推理的能力,這些素質對律師行業至關重要。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法律專業專業包含三個部分,將分別進行期中考試,第一階段考試和第二階段考試。法律專業會定期組織一系列活動,並邀請知名律師進行晚間講座。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法律專業就業方向:
通過該專業的學習,畢業生將具備一定的法律知識,分析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可以從事法律行業,或會計、銀行、保險、稅務顧問、行政等行業。

閱讀全文

與倫敦郊區的產業經濟的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