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看待茶葉這個行業,它的發展前景在
中國茶葉市場發展現狀
2016年全國18個產茶省(區)茶園面積比上年增加近100萬畝,總面積接近4400萬畝,增幅控制在2.6%以內,比上年低近2個百分點。其中,湖北、陝西、四川3省茶園面積增加較多,均超過15萬畝。開採茶園面積3637萬畝,增加250萬畝。2015年全國18個產茶省茶園面積共計4316萬畝,同比增長175萬畝,增長率4.2%;採摘面積3387萬畝,同比增加228萬畝,增長7.22%。茶園面積與採摘面積均較之去年增長速度放慢。部分省份如湖北、貴州、陝西、四川省大力發展茶產業,茶園面積增加明顯,分別達到466萬畝,689.1萬畝,215.9萬畝,481.6萬畝。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互聯網對中國茶葉行業的機遇挑戰與應對策略專項咨詢報告》數據統計,2016年中國茶葉產量241萬噸,增產7.4%。2015年中國綠茶產量達143.8萬噸,出口量達27.2萬噸,內銷量為93.28萬噸。2011-2015年間,中國綠茶產量年均復合增長率(CAGR)為6%。2015年中國紅茶產量達25.8萬噸,出口量達2.8萬噸,內銷量為15.84萬噸。2011-2015年間,中國紅茶產量年均復合增長率(CAGR)為18%。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預計2017年干毛茶產量258萬噸,比2016年增加17萬噸。在產量增加的同時,結構不斷優化,效益提升,呈現良好的發展勢頭。
中國茶葉行業發展趨勢
中國在進行茶葉銷售過程中,由於企業之間處於分散的狀態,因此無法完成茶葉的整體化銷售模式。及時有效的解決辦法是採取「直營連鎖」或者「直營+加盟」的經營管理模式。通過利用現代化銷售網路,強強聯手,擴大經營管理模式,讓諸多連鎖經營的企業可以完成統一管理、采購、標志、標價、配送等一系列過程,保障建立品牌效應的同時,讓企業的生產銷售呈現一條龍服務模式。為了提高品牌知名度,可以適當舉行大型活動,拓寬銷售渠道的同時,以服務為基礎,開展多元化營銷模式。
要以適應未來現代化批發市場建設為原則以更好地服務市場內的商戶和消費者為目標,增強服務意識,主動適應批發市場內外環境變遷,由單純的場地提供者轉變為功能供給方。
一方面要引進和培養電商人才,完善電子商務平台建設;另一方面,要加強對網上商城經營戶的培訓,尤其是市場中年齡比較大的經銷商,缺乏網上銷售經驗,對電腦技術應用不熟練,要採用集中培訓、個別實踐指導等多種形式的電商應用技能培訓。
葉市場的水很深,假冒偽劣茶葉令人防不勝防
茶葉的價格亂象,也深深困擾著消費者。茶葉的價格亂象,也深深困擾著消費者。
對於那些違規甚至違法的賣家,有關部門該整改的整改,該處罰的處罰,涉及刑事犯罪的還須移送公安機關。只有這樣,才能規范茶葉市場,才能確保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貳』 茶葉未來的趨勢如何。
據中商情報網數據顯示,2007年國內茶葉產量達116萬噸,排名世界第一。年中國茶葉出口8.9萬噸,同比持平略微上升,出口金額6.08億美元。2007年,我國的茶葉產量和產值均有較大幅度的增長;但與此同時,2007年也是我國茶葉價格波動最大的一年。
2008年對於中國茶葉來說,是不平凡的一年,雪災,地震,美國信貸危機等諸多負面因素的影響茶葉行業正常發展,到目前為止,除了烏龍茶和部分地區出口原料茶外,我國大多數茶區的生產基本結束,產銷形勢的已趨於明朗。從總的情況看,2008年茶葉總產量將在115萬噸左右。 2008年1-8月中國精製茶葉加工行業產值為217億元,同比增長29.97%。
目前我國茶葉出口主要以原料茶為主,自主品牌少,而且茶葉企業實力不強,為了擴大我國茶葉在國際市場的份額,培育更廣泛的茶葉市場,國家應改建立茶葉推廣基金,在全球市場上推廣中國茶,為茶葉企業開拓市場營造良好的經營環境,並且鼓勵茶葉企業開拓市場,培育自主的茶葉品牌,提高企業的競爭力。「十一五」期間,要按照國際市場茶葉交易主要方式,建立茶葉拍賣市場,並制定相應的政策措施來支持茶葉拍賣市場的運作,為國內外茶葉企業搭建國際性的茶葉交易平台。茶葉作為21世紀朝陽產業,具有十分廣泛的發展前景,中商情報網分析師預計到2010年中國精製茶葉加工行業的產值將會達到430億元的規模。作為世界茶葉原產地的中國,茶葉既是我國傳統、優勢的農產品,也是廣大茶農脫貧奔小康的重要經濟支柱。我國要實現由世界茶葉大國向世界茶葉強國的轉變,離不開黨和國家的重視、關心和支持。要加快茶產業的發展,關鍵是在產業政策的制定和實施。
中商情報網發布《2009-2012年中國茶葉市場調查及投資咨詢報告》主要依據國家統計局、國家商務部、國家海關總署、農業部、國際茶葉委員會、中國茶葉流通協會、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茶葉分會、中商情報網、中國茶葉信息以及國內外多種報刊雜志等提供的大量資料和數據,客觀、多角度地對中國茶葉市場進行了分析研究。報告對我國茶葉行業的發展需求、市場競爭格局、細分市場以及行業主要產區發展等情況作了詳細的分析,報告還重點研究了我國茶葉行業相關領域市場的發展狀況,茶葉行業市場發展趨勢和競爭格局,以及茶葉行業的投資風險和茶葉行業投資策略。
只能替你提供這么多了不知道有沒有幫助,其他有用的技術性信息上次聽說有個什麼泉州茶葉網的,裡面有,好文章不多但是都是精品,qzteanet的那個
『叄』 茶企業如何更好的發展
原標題:茶葉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連鎖經營成茶企重要選擇
隨著我國經濟的崛起和對外輸出的不斷推進,代表著中國文化和傳統的產品也必然崛起。2012年莫言代表中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這本身就是國家文化產品繁榮的標志和體現。隨著中國經濟的由大轉強,承載著中國文明、中國文化的商品也必將出現,而茶葉則具備這樣的精髓內涵和文明特質。
在國內市場上,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也更加關注文化品位和產品特色。高出普通手機價格一倍的蘋果手機的熱賣、《舌尖上的中國》等節目的熱寶,都體現了國人文化消費、個性消費的潛力。未來隨著文化環境的成熟和多元化,茶葉這種傳統的、具有精神內涵的載體將越來越被國人所接受。
茶葉國內市場前景預測
如今的茶葉早已走出了單純農作物的范疇,已經形成一個橫貫一、二、三產業的龐大產業鏈,市場前景向更加廣闊的方向發展。茶葉景區旅遊、茶文化交流以及各種以茶為主題的博覽會、文化節等,都將成為未來茶業發展的新亮點,從而帶動茶葉市場的消費。另外,茶葉將是中國與世界進一步增進理解、加強交流的文化橋梁之一,特別是2010年世博會之後,中國的茶文化和茶禮儀必將得到廣泛傳播。
在國內茶葉市場,除直接消費茶葉外,通過對茶葉有效物質的提取,包括茶色素、茶多酚等在內的茶葉提取物正廣泛地被運用:在日化領域,以茶為主題的牙膏、香皂、香波等產品深受消費者喜愛;在醫葯領域,由茶多酚製成的葯品和保健品開始得到人們的認可;而在食品領域,茶油、茶粉、茶糕點、茶糖果、茶餐等已經成為一種消費時尚。隨著科技手段的提升,茶葉消費市場將進入更為廣泛的領域,茶的魅力還將得到更為充分的展示。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茶葉行業產銷需求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測算,2017年,我國茶葉產量將達到258萬噸,預計到2022年,我國茶葉產量將達到334萬噸;對應的國內市場銷售方面,2017年我國茶葉內銷量預計將達到199萬噸,預計到2022年,我國茶葉內銷量將達到288萬噸。
茶葉出口市場前景預測
隨著多年以來的不懈努力,我國茶產業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茶葉行業國際影響力顯著增強,部分茶葉出口企業在資本投入、設備更新改造、質量監控、清潔化生產、現代化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長足進步,居於世界領先水平。
同時,隨著茶健康與茶文化在國際消費者心中紮根漸深,消費群體基本形成,茶消費正處在上升期。中國茶葉的出口輻射地區廣,雖然因茶葉傳統的出口市場設置諸多貿易壁壘,導致我國在當地茶葉市場出口下滑,但隨著我國茶葉技術提升及新興市場出口量上升,市場需求更會穩步增加,我國茶葉出口在國際市場上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的測算,預計到2022年,我國茶葉出口量將達到84.94萬噸,成為世界上茶葉出口量最大的國家。
茶葉行業市場發展趨勢
在當前茶市場當中,在茶文化熱、有機茶熱、保健茶熱、名優茶興起等多種因素下,茶葉的傳統區域性消費習慣正在走向分解,取而代之的是更為現代的、多元化的茶葉消費趨勢。在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升,生活品味不斷提升,對茶文化的品嘗也是情有獨鍾。自2009年以來,中國一家草本生物科技企業,用奇花異草打造了保健茶的名氣,和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以8000萬的投資,從天然植物提取草本精髓,經過不斷試驗,於2010年底研製出了對人體降壓、降糖、解酒、減肥等有治本效果的保健茶。這也表明,中國茶葉種植加工業正面臨著從傳統走向現代,從粗放型走向集約型的發展歷程。
當前的茶葉市場進入門檻越來越高,迫使茶產業原有的散小品牌難以生存,加速了茶葉市場品牌化整合的步伐。另一方面,近兩年國際經濟環境不景氣,國內股市低迷,投資資金流入茶葉市場,使茶葉企業獲得了吸納資金擴大品牌影響的更多機會。此外,大型品牌的迅速擴張也提高了中小茶企的危機意識。無論是專業化還是規模化,都成為了中小茶企經營中難以迴避的壓力。除此之外,撲面而來的各地茶城,使得中小品牌的直營店布點難以追趕上大型品牌。
因此,茶葉店連鎖經營成為了中小茶企拓展品牌的重要選擇,從市場發展趨勢來看,未來幾年仍將保持茶葉店連鎖經營模式。
『肆』 你覺得茶葉行業的發展前景如何
從茶類上來說,各茶類的品種對於環境都是會有一定的要求,茶葉生產區域特徵就決定了茶產區的細分。比如武夷山產岩茶,安溪產鐵觀音,西湖產龍井等。而從加工產品上來說,傳統茶葉、茶飲料、袋泡茶以及速溶茶等都會更加的專業。
『伍』 如何看待茶葉這個行業,它未來的發展前景在
近年來,我國茶葉內銷市場處於穩定增長的發展態勢。2011-2015年,我國茶葉消費群體由4.2億人增長至4.71億人,增幅為12%。在茶葉加盟和茶類消費結構方面,綠茶、烏龍茶等作為我國產量靠前的茶類,是茶葉市場主流消費產品,占銷售總量的50%以上。紅茶、黑茶、白茶等茶類也不斷受到消費者的歡迎。
近幾年,我國茶葉消費正處於轉型期,茶產業是當之無愧的朝陽產業,在茶文化熱、有機茶熱、保健茶熱、名優茶興起等多重因素下,茶葉的傳統區域性消費習慣正在走向分解,取而代之的是更為現代的、多元化的茶葉消費趨勢。
前瞻產業研究院分析師指出,中國茶葉有兩個市場,一是國際市場,二是國內市場。從國內市場看,中國國內是一個大市場,是一個茶類需求多樣化的市場。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健康意識的增強,生活水平的提高,茶葉的市場發展空間很大。
『陸』 如何看待茶葉這個行業,它未來的發展前景在哪裡
從星巴克在美國開的第一家茶館可以看出,世界范圍內也是廣泛接受了茶飲料。茶葉的發展又迎來一個高潮,不僅是傳統茶品得到了推崇,我們可以看到茶飲料、茶食品、速溶茶、茶牙膏等日用品也是得到消費者的廣泛認可。現代營銷模式和茶的營銷模式也是全面接軌。從行業上來說,茶葉行業是一個傳統的朝陽行業,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當然目前茶葉確實也是亂象叢生,不過從另一面來說,這也許是繁榮的標志。
我國茶葉產業在改革開放後得以迅速發展,目前茶葉生產遍布全國,共有20個省、市、自治區生產茶葉,從事與茶葉相關的人員就高達8000萬人。據《中國茶葉行業產銷需求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顯示,數據顯示,2003年,我國茶葉種植面積為121萬公頃,到2014年,茶葉種植面積攀升至257萬公頃,佔全球茶園面積的一半,位居世界第一。
茶園面積的擴張,帶來了產量規模的上升。2003年,我國茶葉茶涼為77萬噸,到2014年,茶葉產量上升至210萬噸,同樣位居世界第一。茶葉產業在我國蓬勃發展,甚至已成為部分農村地區的主要經濟支柱產業,是當前具備較大優勢的農業產業之一。
綜上,茶葉產業未來發展前景仍向好,在滿足國內的市場需求後,還可以跟隨「一帶一路」的戰略,把茶葉出口到外部市場,前瞻產業研究院預計,到2020年,我國茶葉出口量將達到34萬噸。
很多人都在問,茶行業未來的發展前景在哪裡?茶葉市場未來必然是會出現洗牌的,那麼如何的洗法呢?
生產更專業細分
從茶類上來說,各茶類的品種對於環境都是會有一定的要求,茶葉生產區域特徵就決定了茶產區的細分。比如武夷山產岩茶,安溪產鐵觀音,西湖產龍井等。而從加工產品上來說,傳統茶葉、茶飲料、袋泡茶以及速溶茶等都會更加的專業。
產品更注重質量
眾所周知,中國茶葉現在最難解決的問題就是農殘、重金屬等有害物超標問題,就連許多大品牌都是被抽檢出不合格產品。而隨著人們對茶葉要求越來越高,特別是一些消費者願意出高價買好茶的前提下,茶葉是會更加註重產品質量的,所以國家質量監督部門管理檢測一定是會越來越嚴。
目前茶葉市場之所以出現亂象,就是有QS認證的企業遠遠的少於沒有認證的,而質量監督部門是只能管有認證的,沒有QS認證的茶葉成本低,價格便宜,有一定市場需要。不過隨著消費者覺悟意識提高,茶企還是會越來越規范,產品質量也會越來越高的。
品牌更強調信譽
中國茶葉品牌其實是很多的,但真正值得信賴的品牌卻是很少。許多的茶葉品牌都是靠廣告,沒有腳踏實地的做品質,以質取勝,這也是目前茶葉市場的亂象之一了。真品質沒人知道,假品質的知名度卻很高,於是就形成了好茶的人找不到好茶,真正的好茶又賣不出的惡性循環。
營銷更趨於便捷
目前茶葉品牌的可信度其實低,於是許多人都是習慣品飲後再來賣,這就導致了茶葉銷售務必是走進店鋪營銷的路子。雖然說隨著電商廣泛使用,茶葉也是在其中,但是真正的高檔茶卻還是比較難銷的,因為沒喝過,所以不敢花大價錢去買高檔茶。所以品牌和品質相匹配,是改變營銷方式的根本。
簡單來說,茶葉的未來走向,可能是要以營銷作為先導,先抓住消費者,再以資源為基礎,控制住優質茶,形成一個名副其實的品牌、品牌、價格體系,讓消費者花錢花的明白,會根據自己實際需要來選購自己需要的茶葉。
『柒』 中國茶行業的未來發展前景如何
近年來,我國茶葉內銷市場處於穩定增長的發展態勢。2011-2015年,我國茶葉消費群體由4.2億人增長至4.71億人,增幅為12%。在茶葉加盟和茶類消費結構方面,綠茶、烏龍茶等作為我國產量靠前的茶類,是茶葉市場主流消費產品,占銷售總量的50%以上。紅茶、黑茶、白茶等茶類也不斷受到消費者的歡迎。
當前,我國茶葉消費正處於轉型期,茶產業是當之無愧的朝陽產業,在茶文化熱、有機茶熱、保健茶熱、名優茶興起等多重因素下,茶葉的傳統區域性消費習慣正在走向分解,取而代之的是更為現代的、多元化的茶葉消費趨勢。
前瞻產業研究院分析師指出,中國茶葉有兩個市場,一是國際市場,二是國內市場。從國際市場看,20世紀下半世紀到二十一世紀初,世界茶葉生產量和貿易量一直是上升的。尤其是近十年間,貿易量的增長幅度大於生產量的增長。從國內市場看,中國國內是一個大市場,是一個茶類需求多樣化的市場。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健康意識的增強,生活水平的提高,茶葉的市場發展空間很大。
『捌』 茶葉行業如何進入發展前景如何
綠茶為主,青茶為輔
目前我國的茶類主要可分為紅茶、綠茶、白茶、黃茶、黑茶、烏龍茶。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茶葉行業產銷需求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2012年,在全國各類茶葉產量中,綠茶茶葉產量最大,達到了124.78萬噸,佔比為69.72%;其次是青茶,產量為21.79萬噸,佔比為12.17%;紅茶和黑茶產量佔比分別為7.40%和4.46%,其他茶葉產量佔比相對較小。
茶葉產地區域特徵明顯
紅茶產區方面:目前我國紅茶的主要生產地集中雲南、福建、湖北、湖南、廣西、河南、江西、安徽、四川、重慶、江蘇、浙江、廣東、貴州和海南等地區,其它省(區、直轄市)也有少量生產。2012年,我國雲南地區紅茶產量最高,達到了3.07萬噸,佔全國的比重約為23.21%;其次是福建省,產量為2.74萬噸,佔比為20.67%;湖北、湖南以及廣西省產量分別為2.17萬噸,1.59萬噸和0.87萬噸,佔比分別為16.42%、12%和6.59%,其他地區產量佔比相對較小。
綠茶產區方面:目前我國綠茶的主要生產地集中雲南、四川、浙江、湖北、福建、安徽、貴州、湖南、河南、陝西、廣西、江西、廣東、重慶、山東、江蘇等,其它省(區、直轄市)也有少量生產。2012年,我國雲南地區綠茶產量最高,達到了19.98萬噸,佔比為16.01%;其次是四川省,產量為17.16萬噸,佔比為13.75%;浙江省和湖北省產量分別為16.87萬噸和16.50萬噸,佔比分別為13.52%和613.22%,其他地區產量佔比相對較小
烏龍茶產區方面:目前我國烏龍茶的主要生產地為福建省,2012年,福建省烏龍茶產量達到了17.27萬噸,佔比為79.26%;其次是廣東省,產量為3.01萬噸,佔比為13.83%;其他地區產量相對較小。
網路銷售將成行業發展趨勢
根據調查結果顯示,2012年百強企業中有87%的企業已開展了電子商務,上述百強企業2012年的電子商務銷售額為19.46億元,佔百強企業2012年總銷售額的5%,較2011年電子商務銷售額增長53.67%,明顯高於百強企業綜合銷售額和其他銷售模式的年度增幅。另外,電子商務企業2012年的總投入為4.94億元,較2011年增加0.9億元,由此可見,電子商務作為一種新興的產品銷售平台和渠道模式,具有低成本,高收益的特點,盡管目前其整體規模還不大,尚未發展成為企業銷售的主要支點,但發展潛力巨大。
『玖』 如何發展茶產業
可以了解一下生態協議,將茶道、茶文化,將茶葉與旅遊融為一體,不斷發展壯大茶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