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都勻毛尖茶典型工藝型定的內容是什麼
都 勻 毛 尖 茶
1、范圍
本標准規定了都勻毛尖茶的產地、品質特徵、原料要求、工藝規定、要求、試驗方法、檢驗規則和包裝、標志、運輸、貯存。
本標准適用於以本標准第3章規定的區域內生長的茶樹群體的中小葉品種一芽一葉為原料,按都勻毛尖茶典型工藝要求加工而成的都勻毛尖茶。
2、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標準的引用而成為標準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後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本標准,然而,鼓勵根據本標准達成協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於本標准。
GB5009.57 茶葉衛生標準的分析方法
GB7718 食品標簽通用標准
GB/T8302~8314 茶葉理化檢驗方法
GB9679 茶葉衛生標准
GB/T14487 茶葉感官審評術語
GB17924 原產地域產品通用要求
SB/T10035 茶葉銷售包裝運輸技術要求
SB/T10095 茶葉貯藏養護通用技術條件
SB/T10157 茶葉感官審評方法
3、產地
3.1都勻毛尖茶產地為:貴州省都勻市境風
3.2都勻毛尖茶鮮葉產地為:貴州省都勻市境內。
4、鮮葉等級及質量要求
4.1等級
都勻毛尖茶鮮葉的質量等級分為:
a)特級:一芽一葉初展;
b)一級:一芽一葉半開展;
c)二級:一芽葉一葉開展。
4.2質量要求
鮮葉長度不大於2.5cm,葉柄長度不大於2mm,芽葉完整,葉色淡綠或深綠,葉質鮮嫩,葉質鮮嫩,均勻潔凈,含水率不低於72%,無機械損傷,無病蟲害斑點,無魚葉鱗片,無紫紅芽葉。
5、工藝規定
見附錄A。其中:機制工藝適用於一、二級茶的製作。
6、要求
6.1 感官要求(見表1)
表1
級別外 形內 質
條索整碎色澤凈度香氣滋味湯色葉底
特級緊細捲曲白毫滿布勻整
有鋒苗綠潤無夾雜物嫩香持久鮮爽回甘黃綠明亮嫩勻鮮活
一級緊細捲曲白毫顯露勻整綠尚潤無夾雜物清香鮮醇黃綠
尚明亮嫩綠明亮
二級緊細捲曲顯毫欠勻尚勻整墨綠無夾雜物純正醇厚黃綠黃綠欠亮
6.2 理化指標(見表2)
表2
項目
級別水份總灰分粉末水浸出物
特級≤6.0%≤5.0%≤0.5%≥40%
一級≤6.5%≤5.5%≤1.0%≥39%
二級≤6.5%≤6.0%≤1.5%≥38%
6.3 衛生指標(見表3)
項目單位
鉛mg/kg≤2
銅mg/kg≤60
六六六mg/kg≤0.2
滴滴涕mg/kg≤0.2
7、試驗方法
7.1 感官審評方法
執行SB/T10157、GB/T14487的規定
7.2 理化檢驗方法
執行GB/T8304~GB/T8306和GB/T8311的規定。
7.3 衛生檢驗方法
執行GB5009.57的規定。
8、檢驗規劃
8.1 產品出廠檢驗
每批產品必須經企業質檢部門進行感官、出廠水分及包裝規格檢驗,檢驗合格後,簽發產品質量合格證,方能出廠銷售。
8.2 產品的例行檢驗
8.2.1 產品在下列情況下,應按國家規定進行例行檢驗:
a)新產品試制或老產品轉產時;
b)產品工藝發生改動時;
c)停產後恢復生產時;
d)正常生產定期檢驗時;
e)國家質檢部門規定進行檢驗時。
8.2.2 便行檢驗為本標准第6章的所有項目。
8.3 產品不合格的判定
依據本標準的規定,凡發現產品有某項指標達不到要求,則判為不合格產品,凡判不合格的產品則不準以合格的產品進行銷售,凡發現有產品不符合GB9679標准規定的,就立即全部銷毀。凡發現標簽標志不符合GB17924和GB7718標准規定的,則不準直接進入市場銷售。
8.4 復檢與仲裁
在銷售過程中,如對都勻毛尖茶的質量發生爭議,由當地法定檢驗部門對原批產品按GB8302的規定加倍取樣,對有爭議的項目進行復檢,並以復檢的結果為准。
8.5組批抽樣
產品的組批和抽樣按GB/T8302規定執行。
9、標志、包裝、運輸、貯存
9.1 標志
執行GB7718和GB17924的規定。
9.2 包裝
執行SB/T10035的規定。
9.3 運輸
執行SB/T10035的規定。
9.4 貯存
執行SB/10095的規定。
標 准 修 改 單
第 號
原標准發布通告號
標准代號及名稱DB52/433—2001《都勻毛尖茶》
本標准修改單 經(省)標准計量管理局於 年 月 日發文通告、自年月日起實施。
補充、修改理由:為了更好地規范都勻毛尖茶的生產加工、銷售等工作,推動都勻毛尖茶產業健康發展,擴大茶葉經濟總量,樹立都勻毛尖茶品牌形象,為地方經濟建設作出應有的貢獻。
序號條、款號原標准內容修改、補充內容批准部門具體意見
1
2
3
43.2
4.1
6.1
6.2鮮葉產地:貴州省都勻市境內
都勻毛尖茶鮮葉質量等級:
特級、一級、二級
感官要求(見表1)
理化指標:水分:特級≤6.0%、一、二級≤6.5%;水浸出物:特級≥40.0%、一級≥39.0%、二級≥38.0%貴州省都勻地區
增加為:極品、特級、一級、二級
表1增加極品
水分:極品、特級、一級、二級≤7.0%;水浸出物:極品、特級、一級、二級≥36.0%
項 目
負責人
簽 字
年 月 日建議修改部門蓋 章
年 月 日
標 准
批 准
部 門
意 見
蓋章:
簽名: 年 月 日標准發布部門意見
蓋章:
簽名: 年 月 日
註:本表由提出更改單位按一式四份的規定報送至標准發布單位。
B. 都勻茶葉基地都哪個村
貴州擺忙鄉那邊比較多
C. 都勻毛尖茶製作過程
都勻毛尖是采抄用手工的製作方法,炒制可以分為殺青、捻揉、搓團、乾燥這幾個製作工序。
殺青:在殺青時,要求用來製作的鍋的溫度要達到一百三十度左右,茶葉的投放量在六百克左右,採用雙手進行茶葉的翻炒,做到抖、悶、翻相結合,當茶葉變軟後,有香氣透出時,殺青的就差不多了,這時就可以降低鍋的溫度進行捻揉了。
捻揉:這個步驟時間比較長些,鍋的溫度要控制在七十度左右,將都勻毛尖茶葉揉成條狀,當差不多有一半乾的時候就可以進行搓團這個步驟了。
搓團:搓團時鍋的溫度控制在六十攝氏度左右,將茶葉放在手中進行旋搓,搓成一團一團的,然後再散開,這樣重復幾次,帶茶葉差不多有七八分乾的時候,換個兩只手來搓,將其搓成條狀,差不多白毫出現,茶葉有九成干時,將鍋的溫度降低到五十度左右,然後將茶葉炒干,這樣就製作的差不多了
D. 都勻茶葉歷史
都勻毛尖茶又名「都勻細毛尖」、「白毛尖」、「魚鉤茶」、「雀舌茶專」,產於貴州屬南部的都勻市。都勻毛尖茶生產歷史悠久,迄今已五百多年。據史料記載,早在明代,都勻產出「魚鉤茶」、「雀舌茶」已列為「貢品」進獻朝廷。都勻毛尖茶是明代崇禎年間以來歷代皇室的貢茶,素有「北有仁懷茅台酒,南有都勻毛尖茶」之美譽。它以優美的外形,獨特的風格列為中國名茶珍品之一。暢銷各地,遠近爭購,惜產少耳。一九八二年評為全國名茶。茶香飄萬里,吸引著中外來客。其茶牙尖細如條,色澤綠中帶黃,白毫特多,茶水甘爽、清香。含多酚類化合物高於一般茶葉百分之十左右,氨基酸含量也較高。1915年在巴拿馬國際賽會上獲得優勝獎。1983年被評為全國十大名茶之一。
「都勻毛尖」毛主席取的名
E. 都勻毛尖茶包裝地域文化有哪些特徵
茶,集天地之精華,納日月之靈氣,聚宇宙之乾坤,傾吐萬物自然之芬芳。繚繞高山,仰止潔凈,沃土瓢潑,明媚艷陽。茶乃天地之擷取,能讓人平心靜氣,神態自若,怡然自得,「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更能讓人,順人生之根本,慧人生一世之獨具。
一杯茶的好壞,不在於火候,不在於種類,不在於環境。也不在於器具上手法的講究,易不在於、需多麼昂貴或低廉的低賤,而是在於一個喝茶人,他當下時一種心境的兀自。
正所謂:「有志不在年高,無志空長百歲」,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吃一塹長一智,福禍因果,你種下什麼,便會得到什麼,這也是自古無解的方程。
有時候,看似不起眼的一口一杯,小小溫品,卻也能滿口生香,意猶未盡,回味無窮,濃淡相宜覺味出大大的人生。
看似無需刻意的講究,卻也能心思縝密,察言觀色,洞若觀火,精雕細琢,以文韜武略長治久安為和諧,透徹、品味出生活峰迴路轉,百味姿態,萬千浮華。
中國人喜歡喝茶,而國外咖啡更為流行,為什麼中國人這么愛喝茶?因為「茶」,它不僅僅代表的是一種文化,一種情懷,更是一種藝術的趨勢。也是有著源頭可以追溯的。
眾所周知,中國是茶的故鄉,現今日本的茶道雖說也是舉世聞名,但日本的茶道也是由我們中國流傳過去的。中國人飲茶,據說也是始於神農時代,少說距今也有著四千七百多年的歷史了,直到現在,我們中國各族的同胞也都還保持著「民」以「茶」代禮的風俗。更滲透了我們的生活。
中國人,莫不飲茶;古代言茶者,莫精於陸羽。在陸羽的《茶經》中唐問世中,就曾記載,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茶語:譯為「煮茶的水,用山水最好,其次是江河的水,井水最差」。距今也是已有一千二百多年的歷史,此書一出,即轟動天下,而陸羽也被尊崇為「茶聖」。
有人就曾說「茶人不知陸羽,如同佛子不知釋迦牟尼,道者不知老莊,美國人不知華盛頓,法國人不知拿破崙。」故而陸羽的影響力,也是可見非同一斑的反響。
正所謂:古語亦有雲「酒滿敬人,茶滿欺人。先尊後卑,先老後少。先客後主,司爐最末。強賓壓主,響杯檫盤。喝茶皺眉,表示棄嫌。頭沖腳惜,二沖茶葉。新客換茶,茶三酒四禿桃二。」我國是茶文化大國,所以,在這喝茶上也是有著許多的講究,而這些禮儀也是必不可少的。
喝茶,不但修身,更能養性。茶者,廉也。茶者,南方之嘉木也。(更多可見《陸羽》(茶經))。一杯清茶悠悠來,葉在杯中上下浮沉,或淺啜或細飲,隨著濃郁茶味的換水次數增多,而越發淡薄,典雅,明鏡。
茶,不僅僅是一種文化。正如:「人生如茶」,不會苦一輩子,但會苦一陣子。
F. 都勻手工藝品`酒文化`茶文化傳承情況
上海特產風味 上海輕,紡,手工業工藝品豐富多采,以選料精,式樣新,品種多為特色。上海的服裝,毛呢,府綢,領帶,皮鞋,化妝品,鍾表,玩具,耐用消費品,文娛體育用品,傢具等許多優質名牌產品在國內外享有良好聲譽。海派戲裝,金銀飾品,雕塑,銹品,人造花等工藝美術品琳琅滿目。名食有糕點,五香豆,奶糖,等。
上海風味以紅燒,生煸,滑炒水產蔬菜見長,具有薈集江南風味,適應性強的特點。除上海風味外,還有西菜及川粵湘閩等地方風味。上海小吃,風味點心也很豐富。
江蘇特產風味 傳統輕紡,手工藝品蘇州絲綢,銹品,草編,南京雲錦,絨花,宜興青瓷,,紫砂陶器,無錫泥塑,揚州瓷器,蘇州檀香扇,蝦,鎮江鯽魚,刀魚,陽澄湖大蟹,太湖銀魚,水菜,蓮藕等;其他農特產無錫水蜜桃,蘇州枇杷,楊梅,碧螺春茶;南通薄荷油等。名食南京板鴨,香腸,蘇州醬肉,無錫肉骨頭,如東海味,揚州,鎮江醬菜,鎮江香醋,名酒洋河,雙溝大麴,無錫二泉酒,丹陽黃酒,蘇州醇香酒,蘇州,無錫,揚州等地的糕點等。
江蘇風味菜為中國八大菜系之一,代表長江下游,東海沿岸風味,故又名江浙風味。以甜為主,因材施藝,四季有別。其中蘇錫菜源於川菜,多用沙鍋燉燜,冷盤造型優美;淮揚菜長於清炒,煎貼,淡厚適宜。蘇菜代表菜有獅子頭,料燒鴨,薰魚等。
浙江特產風味 杭州絲綢,杭綉,織錦,湖州雙縐,綾絹,寧波綉衣,溫州甌綉,蕭山花邊;杭州,寧波,嵊縣,安吉竹編竹製工藝品,餘姚,慈溪,黃岩,臨海草編織品;東陽,樂清木雕,青田石刻,溫州甌塑,杭州金石圖章,寧波木骨鑲嵌;紹興金銀首飾,杭州綢扇,綢傘,天竺筷,張小泉剪刀,龍泉青瓷,寶劍,湖州湖筆,羽扇;名茶西湖龍井茶,紹興平水珠茶,金華茉莉花茶,溫州珍眉茶;名果黃岩蜜橘,溫州甌柑,衢州紅桔,鎮海金桿,奉化水蜜桃,諸暨香榧,義烏南棗,平湖西瓜;風味名食金華火腿,紹興老酒,腐乳,杭州,舟山,寧波,奉化罐頭食品,杭州藕粉,白菊;浙江風味名菜有杭州煨雞,西湖醋魚等,風味小吃有嘉興粽子,金華酥餅等。
風味菜餚閩菜為我國八大菜系之一。擅長紅糟調味,制湯,運用糖醋烹調,具酸,甜,糟,香四味。福州魚丸,廈門男普陀素菜,泉州葫蘆雞,小吃等別有風味。
山東風味菜是中國八大菜系之一,代表黃河流域風味,以鹹食為主,善用特製清湯,以奶湯烹調,醇厚不膩。名菜有奶湯魚翅,雞脯,濟南烤鴨,烤大蝦等。
湖南特產風味 岳陽君山銀針,大庸古丈毛尖,長沙高橋銀峰與湘波綠茶;雪峰蜜橘,瀏陽金橘,黔陽冰糖橙;長沙湘蓮,岳陽銀魚及醋魚干;岳陽辣椒油,邵陽竹筍,生薑,長沙松花蛋,衡山湘黃雞,武岡銅鵝,寧鄉豬;長沙湘綉與羽絨製品,醴陵瓷器,望城陶器,湘西土家棉,益陽水竹涼席,瀏陽夏布與菊花石雕,煙花鞭炮,鳳凰民族工藝品,岳陽扇子等。湘菜為我國八大風味菜系之一。講究刀工,火候,調味豐富,重辣味。技法以煨,煎,燉,蒸,炒為主。著名菜餚有古老肉,蓮子鍋,竹筍蒸魚,香酥雞等。粵菜風味名揚中外,「蛇餐」更是久負盛名,有食在廣州之譽。粵菜注重煎炸燒燴,擅長小炒,著意鮮嫩爽滑,多野菜。名菜有菊花龍虎鳳,猴腦,白灼海蝦,脆皮乳豬等。
四川特產風味 名特產有成都蜀綉,蜀錦(帛),漆器,瓷胎竹編,南充竹簾畫,自貢,宜賓竹製工藝品,榮昌,會理陶瓷,自貢剪紙,名茶川紅茶,峨芯茶,蒙山頂茶,名果合川紅橘,江津廣柑,及川芎,川貝,川蓮等中葯材。川菜是我國名菜之一,以麻辣味濃,百菜百味為特色。四川成都小吃擔擔面,賴湯圓等也很有名。名酒有宜賓五糧液,棉竹劍南春,瀘州老窖,古藺郎酒。名食有西昌板鴨,天府花生,涪陵榨菜等。
新疆特產風味 瓜果名產有鄯善哈密瓜,哈密西瓜,吐魯番無核白葡萄,伊寧蘋果,庫爾勒香梨,葉城大籽石榴,阿克蘇薄皮核桃,阿圖什無花果,庫車白杏,喀什巴旦杏;其他農牧土特產有庫爾勒啤酒花,庫車,若羌羔皮,及天山南北各地所產細毛羊絨,皮張,腸衣,長絨棉,桑蠶絲,甘草,雪蓮等;傳統輕紡,手工藝名產有烏魯木齊,喀什民族花帽,和田,喀什艾德萊斯綢,石河子毛布,烏魯木齊,伊寧皮革,和田地毯,喀什民族樂器,和田,烏魯木齊玉雕,烏魯木齊等地的民族特需首飾,銅器等;維吾爾,回等民族地方風味菜餚有烤全羊,烤羊肉串,烤魚,薄皮包子,抓飯,奶茶等,地方名酒有吐魯番果酒,鄯善葡萄酒,奎屯特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