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近年來,新疆特色農業發展紅紅火火。讀「新疆特色農業產業帶分布圖」回答1-3題。 1.新疆特色農
1.A 2.D 3.C |
『貳』 新疆民族開發的特點是什麼
一、民族地區特色第一產業的發展 (一)民族地區第一產業的特色優勢分析 1.草場資源。我國5大牧區全部分布在民族地區,1990年草原面積為30722萬公頃,佔全國的97.6%。草山草坡總面積3261.5萬公頃,佔全國的52.36%。目前,我國西部民族地區草地面積佔全國的84.37%,是與農牧民結合最緊密的優勢資源。草業既是一個科技含量較高的產業,又是一個勞動密集型和經濟效益較高的產業,特別適合作為我國西部開發的主要經濟支撐點,同時也是少數民族地區發展和國家扶貧工作的主要經濟支撐點。呼倫貝爾大草原廣袤無垠,面積將近八萬平方公里,水草豐茂,未受污染,有人稱之為「綠色凈土」,有人譽之為「北國碧玉」。地跨森林草原、草甸草原和典型草原,以牧草為主的植物達1300餘種。 2.森林資源。我國森林資源主要分布在民族地區,民族地區森林面積達到6548萬公頃,佔全國森林面積的43.9%,林木蓄積量為52.49億立方米,佔全國林木蓄積量的55.9%。 3.氣候條件。民族地區的氣候條件具有多樣性,西南民族地區陰雨寡照、雨量充沛、氣候濕潤、無霜期長、熱能相對豐富的特徵,很適合種植業、林果業和花卉業的發展。因此,這些地區應該充分利用這一優勢加快發展,以促進生態建設、經濟結構調整和農民增收。 4.其他特色資源。內蒙古鄂爾多斯高原一帶,有一種馳名中外的絨肉兼用型山羊──阿爾巴斯白山羊,被牧民們稱為草原上的珍珠。新疆庫爾勒市盛產香梨、棉花、番茄及蘆葦、甘草、羅布麻等。 (二)發展民族地區特色農業 民族地區的農業是民族地區國民經濟的基礎和支柱。有些地區的農業產值比重超過工業。絕大部分少數民族人口居住和生活在農村,以農牧業為生,因此農業的發展事關民族地區發展的全局,然而,民族地區農業一直以來沒有充分發揮其優勢,應該利用民族地區的優勢,發展民族地區的特色農業。 1.發展特色畜牧業 利用內蒙古鄂爾多斯、呼倫貝爾民族地區的草原優勢,發展畜牧業,並且帶動乳製品業、肉製品業的發展。農畜產品加工業是內蒙古工業經濟的支柱,目前農畜產品加工業增加值佔全區工業增加值的16%,實現利稅占獨立核算工業企業的27%。草原畜牧業也是甘肅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畜牧業也是青海傳統的特色產業。四川的豬、羊、牛肉總產量45317 萬噸, 居全國第一位。 2.發展特色林果業 民族地區地廣人稀,可以利用其豐富的土地資源,和適宜的氣候條件,發展特色林果業廣西百色利用當地的植物資源,發展林果業;新疆庫爾勒市的香梨,還有新疆葡萄,哈密瓜等。廣西是中國最大的蔗糖之鄉,蔗糖業是農民最大的收入來源之一。 3.發展民族地區特色種植業 新疆庫爾勒市棉花,雲南花卉,廣西糖產業等。「白色產業」已成為新疆僅次於石油產業的第二大經濟支柱,全疆棉花及棉紡產品產值約占工農業產值1/5 以上。「紅色產業」是新疆近年來培育和發展起來的支柱產業,它是依託於番茄、紅花、枸杞、辣椒、大棗、石榴等地道的新疆「土貨」優勢資源發展起來的特色經濟,到1999年,番茄、枸杞、紅花等產品產量位居全國第一,枸杞產品年出口總額達到1000萬美元,紅花種植面積和產量迅速提高到佔全國的80%以上,成為出口創匯的重要產品,產品供不應求。四川是中國西部的糧食基地和副食品基地,1999年糧食總產量366815萬噸,佔全國糧食總產量的7.22%,在西部12省、市、自治區中名列第一位。 4.發展民族地區特色生態農業 發展民族地區生態農業,促進產業協調發展,使人與自然協調發展。通過建立自然保護區和一些保護政策來保護民族地區生態環境,堅持以人為本,把改善生態、保護環境作為促進民族地區經濟大發展和提高人民生活質量的重要內容,發展民族地區特色生態農業,觀光農業等。 二、民族地區特色第二產業的發展 (一)民族地區第二產業的特色優勢分析 1.特色原材料 民族地區特色小吃,土特產和中葯材原料豐富。廣西百色山區面積大、森林面積大,生物資源豐富,具有種類多、開發價值大的特點。植物資源有236科、955屬、2775種,素有「土特產倉庫」和「天然中葯庫」之稱,著名土特產品有:芒果、白毫茶、八渡筍、八角、茴油、桐油、板栗、田七、蛤蚧、雲耳、香菇等。 2.能源優勢 鄂爾多斯境內地下有儲量豐厚的能源礦產資源,目前,已經發現的具有工業開采價值的重要礦產資源有12類35種:煤、石油、天然氣、油頁岩等。鄂爾多斯有品種齊全、蘊藏豐富的化工資源。主要有天然鹼、芒硝、食鹽、硫磺、泥炭等,還有伴生物鉀鹽、鎂鹽、磷礦等。建材資源是鄂爾多斯境內的又一大優勢資源。資源遍布全市8個旗(市)。主要有石膏、石灰岩、石英砂岩、石英岩、白雲岩、黃土、大理石、花崗岩、石墨等。主要礦產資源有石灰岩、白雲岩、大理石等。塔里木盆地的石油、天然氣、煤炭等資源也非常豐富。 貴州水城縣河流縱橫,有珠江幹流的北盤江和烏江幹流的三岔河貫穿境內。南部北盤江流域面積2626.01平方公里,占幅員面積64.5%;北部三岔河流域面積1444.99平方公里,占幅員面積35.5%。新疆庫爾勒市的鹽湖資源。廣西百色的鋁礦豐富。 (二)發展民族地區特色加工業 1.發展加工製造業。利用民族地區特產和食品資源,發展食品加工業。如廣西百色「土特產倉庫」。煙草產業是雲南有比較優勢、有特色的產業之一,對財政貢獻最大,是雲南社會經濟發展的第一支柱產業。以煙草業、釀酒業為主的輕工業是貴州重要的支柱產業。烤煙產量居全國第二位,1998 年全省生產卷煙195179萬箱,產值52133億元,實現稅利3013億元;全省酒產量達48萬噸。 2.發展葯材製造業。利用民族地區葯材資源。發展葯材製造業。每個民族都有中國其民族的特色醫葯,並且效果非常好,比西醫更能有效根治疾病,因此,很有潛力發展民族特色葯材製造業。如廣西百色「天然中葯庫」資源,發展其葯材製造業。藏葯是西藏正在培育和發展的特色產業。 3.發展紡織業。利用民族地區的棉毛資源等,發展紡織業。如新疆的棉花,內蒙古羊毛。發展紡織業的原料成本相對較低,在基本成熟紡織市場上,降低成本意味著更有競爭力。民族地區一些手工藝品也有一定的時常,可利用民族地區手工藝技術,形成規模化,企業化,提高生產的效率。 (三)發展民族地區特色能源工業 1.發展水電業。利用貴州水城縣豐富的水資源發展水電業,能源工業是貴州的特色產業之一,目前已有發電裝機容量528萬千瓦,發電量達291177千瓦/小時。以水電為主的電力工業產業是雲南省21 世紀重點開發和培育的特色經濟、支柱產業,至1999 年,雲南全省發電裝機容量增至73518萬千瓦,年發電量為29812億千瓦/小時。以電力為龍頭的能源產業是寧夏的基礎產業,有大中型發電廠5座,裝機容量220萬千瓦,人均佔有發電量居全國第二位。 2.發展採掘業。利用煤、天然氣、礦產、石油、鹽湖資源,發展採掘業,並促進化工業的發展。例:廣西百色。雲南以綠色產品為重點的生物資源開發產業,已有獨立核算企業1660餘家,固定資產原值93億元。有色金屬和磷化工產業是雲南省21世紀社會經濟發展的四大支柱產業之一,是雲南特色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1998年底,有色金屬工業已具有采礦能力1259萬噸,位居全國第四位;雲南磷化工產業是以其得天獨厚的磷礦為資源基礎發展起來的優勢產業。 3.發展建築業。國家正投入巨資加快西部民族地區的交通、水利、能源、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一大批重點工程啟動及完成,特別是公路、鐵路工程的建設,拉動水泥,鋼鐵工業的發展。建築業是民族地區的一大增長點。 4.發展新材料科技產業。新材料產業是寧夏的特色產業,青銅峽鋁廠年生產能力將達到20萬噸,是全國最大的電解鋁生產企業。機械工業是寧夏傳統優勢產業,數控機床、自動化儀表、軸承、材料試驗等生產技術居全國領先水平。以天然氣資源為依託的石化工業正在成為自治區新型的支柱產業。寧夏有色金屬冶煉廠生產的鉭、鈮、鈹製品居全國第一、世界第三,是我國的高科技產品。 新疆庫爾勒市經濟建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綜合經濟實力明顯增強,形成了一個以農牧業為依託,以優勢產業為龍頭,擁有石油、化工、紡織、造紙、食品、電力、煤炭、建材、機械、電子等初具規模的工業及建築、運輸、商貿協調發展的綜合經濟體系。庫爾勒市已成為以石油化工為主導,以輕紡、造紙、機電為支柱,以食品加工為輔的新興綜合工業城市。
『叄』 新疆的主要產業
從「一白一黑」到「一白一黑一紅」,再到「白黑紅藍」交相輝映。
20世紀90年代末,新疆特色產業仍是棉花和石油這「一白一黑」唱主角。進入21世紀,在推進「一白一黑」戰略的同時,新疆開始推動番茄種植和加工,向「一白一黑一紅」產業格局邁進。
近年來,以光伏、風電為代表的「藍色產業」迅速崛起,新疆豐富的光照和風資源被激活。隨著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崛起,臨空經濟、陸港經濟、雲計算、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新產業形態,使新疆的「藍色產業」不斷走向「深藍」。
新疆特色現代化工業體系是以傳統產業為支撐,新興產業為引領,勞動密集型產業為重點,信息網路技術與製造業深度融合,經濟增長與產業惠民協同發展,為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提供有力保障的現代化工業體系。
2018年,自治區黨委經濟工作會議和政府工作報告都明確提出,要緊緊圍繞推動高質量發展,加大調結構、轉方式力度,堅持一產上水平,二產抓重點,三產大發展,要培育壯大特色優勢產業,構建具有新疆特色的現代產業體系。今後,新疆將通過打造「百項技術改造升級示範工程」,推動石油石化、現代煤化工、冶金建材、輕工食品、機械製造、民族醫葯等傳統產業提高產品技術、工藝裝備、能效環保等水平,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促進傳統產業向中高端邁進。
『肆』 新疆農三師五十團在那個轄區內
農三師五十團
添加時間:2011-09-26 10:11點擊量:213錄入:農三師援疆辦
一、團場概況
農三師五十團地處塔克拉瑪干大沙漠邊緣、葉爾羌河下游沖積平原地帶,介於葉爾羌河突來買提之間,據巴楚縣70公里;據圖木舒克市12公里;據314國道40公里。全團規劃土地面積553平方公里,2002年年總人16549人,從業員2242人,其中維吾爾族占總人口58.2%;全團共有單位29個,其中農業單位19個,工交建文衛等單位10個,其蓋麥旦監獄下設四個監區。 國內生產總值7395萬元,耕地面積7.41千公頃,播種面積7.81千公頃,糧食麵積1.8千公頃,總產量7830噸,小麥面積1.5千公頃,總產量6230噸,棉花面積4.7千公頃,總產量7683噸,造林面積836公頃,果樹面積500公頃,產量1910噸,牲畜年底存頭數6.52萬頭只。
二、自然資源
1、氣候資源:五十團屬暖溫大陸氣候,夏季炎熱、秋季涼爽、春季升溫快、光熱時間長,光熱資源比較豐富,適應糧、棉、果、蔬菜等作物種植。
2、水資源:五十團地處葉爾羌河下游沖積平原,介於夏河和突來買提河之間,地形西高東低,農業灌溉由小海子水庫經永安壩水庫每年引水在10500萬立方米。而且地下水資源十分豐富,可打機井提取灌田。
3、旅遊資源:團場境內有天然草場18萬畝,野生胡楊林9.7萬畝,還生長著以甘草為主的灌草葯網6萬畝,以怪柳為主灌草林葯模式4000公頃。轄區內離團部東北方向也40公里有古老的拱拜子;正東方向約40公里有41座姑娘墳;東南從夏河往東行40公里處有黑山。到了黑山可以看到塔克拉瑪干大沙漠一望無際的"沙海"和千年不爛的古胡楊,山上有五顏六色的怪石等等,是一處觀賞大漠瀚海,千年胡楊旅遊景點的好去處。
三、特色產業
目前,五十團形成的特色產業有:一是以棉花產業為主,立足當地資源特點,以庭院式、建園式、田園式等多種形式加快發展林果業,逐步上規模上水平。二是加快畜牧業品種的改良和引進積極推行立體養殖業。特色產業遠期發展有:
1、發展特色林果業,以乾果林建設為主,開發建設塞麥提杏、巴旦木杏、紅棗、核桃等乾果業基地。
2、 發展特色畜牧業,依託18萬畝天然草場大力發展畜牧業,推廣"三貯一化"飼養方式,盡快發展高效益牧業。
3、開發原始野生胡楊林、紅柳、羅布麻、甘草等植被產物,更新保護優化野生楊,達到林葯、林牧、林果合理化結構及優化模式,實現在建立生態環境的前提下開發利用資源的。
新疆農三師五十團在圖木舒克市轄區內,靠近巴楚縣!
『伍』 新疆為發展構建了哪些特色產業體系
饢產業是新疆構建特色產業體系的縮影,傳遞出我國最西部省區經濟的新脈動。最近2年,新疆切實貫徹新發展理念,各地州立足本地特色,不斷放大、延伸「特」字型大小的優勢,讓「特」向「精」轉變,讓「特」與「綠」牽手,一批特色產業開始崛起。「優勢特色產業已成為新疆的一張張名片,呈現良好發展勢頭。」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經信委主任胡開江表示,「我們將繼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打造一批影響力深、競爭力強的區域品牌,強化名品效應、壯大產業集群,為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
除了干饢、戈寶麻,源自和田地區、飄逸2000多年的傳統織品艾德萊斯綢,在防治常見疾病、多發病等方面具有獨特優勢的少數民族醫葯產品,以及特色林果、民族特色手工藝品等均植根新疆、特色鮮明,成為當地構建特色產業體系的重要抓手。專家表示,新疆擁有許多獨特的優勢,但一些優勢仍需要相關幫扶政策等予以喚醒。新疆的實踐表明,只有切實貫徹新發展理念,使「特」具備「精」和「綠」的特質,「特字型大小」才能不斷保持和樹立新優勢,延伸特色產業體系。
『陸』 新疆昭蘇女副縣長策馬為當地旅遊代言,她的行動有帶動當地的旅遊發展嗎
新疆昭蘇女副縣長策馬為當地旅遊代言,她的行為有在帶動當地的旅遊發展。
一:女副縣長的行為是為了對新疆昭蘇縣打出的冬季旅遊項目“雪地萬馬奔騰”進行宣傳推廣。在新疆昭蘇女副縣長策馬為當地旅遊代言之前,一位來自四川理塘的丁真在網上爆火,許多省份的地區紛紛在微博艾特丁真為自家的旅遊業做宣傳,這才出現了新疆昭蘇女副縣長策馬為當地旅遊代言一事。其實這些事情的背後,是各地在通過一種新穎的形式吸引網友的眼球,以微博等短視頻的方式讓更多的人知道當地的風俗民情和文化特色。,所以女副縣長的行為有在直接或間接地帶動著當地的旅遊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