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文化是一種精神力量,與經濟、政治相互交融、相互影響,在綜合競版爭力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權來越突出,對社會發展產生深刻的影響。(6分)
②發展和弘揚海洋文化有利於山東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有利於山東人民積極參與政治生活,有利於為建設半島藍色經濟區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提高山東綜合競爭力,有利於促進山東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10分)
❸ 山東玖龍海洋產業股份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 本公司於2010年10月抄,由煙台海益寶水產有限公司改制而來。 2017年7月28日,公司名稱由山東海益寶水產股份有限公司變更為山東玖龍海洋產業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范立強
成立時間:2002-04-30
注冊資本:180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702002806587-A
企業類型:股份有限公司(非上市、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山東省煙台市海陽市龍山街道海濱西路海益寶產業化園區
❹ 山東藍色經濟區濰坊發展成啥樣
濰坊新聞網4月30日電 據大眾日報和齊魯晚報今天報道,山東省集中集約用海研討會今天在濟南召開。 與會專家論證了山東省剛剛出台的《實施集中集約用海打造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草案》。草案意在拓展山東發展新空間,拉動內需、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實現建設經濟文化強省目標。
「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包括9大核心區。初步設想,分為主體區和核心區,其中主體區為沿海 36個縣市區的陸域及毗鄰海域。
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的核心區,為9個集中集約用海區。每個集中集約用海區都是一個海洋或臨海具體特色產業集聚區。初步測算,到 2020年「 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 9大核心區總投資約1.4萬億元,集中集約利用海陸總面積約 1600平方公里(9大核心區可用海域面積約 2200 平方公里),其中近岸陸地 600平方公里,填海造地 420平方公里,高塗用海 180平方公里,相關聯的開放式用海 400平方公里,相當於在海上再造一個陸域大縣,從而大大擴展我省的發展空間,搭建獨具優勢的海陸統籌新平台、承載人口和產業轉移的新平台、對外開放的新平台、科技創新的新平台。
9大核心區包括「兩城(「海上新城」)七區」(七大「臨海產業集聚區」),分別是:「丁字灣海上新城」、「濰坊海上新城」、「海州灣重化工業集聚區」、「前島機械製造業集聚區」、「龍口灣海洋裝備製造業集聚區」、「濱州海洋化工業集聚區」、「董家口海洋高新科技產業集聚區」、「萊州海洋新能源產業集聚區」、 「 東營石油產業集聚區」。
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有四大戰略定位:黃河流域出海大通道經濟引擎、環渤海經濟圈南部隆起帶、貫通東北老工業基地與長三角經濟區的樞紐、中日韓自由貿易先行區。
專家提醒,集中集約用海不是要搞「大填海」,而是要科學適度用海,要防止不計條件,一哄而上。(李劍橋 李 靜)
核心提示
今年4月份,胡錦濤總書記在山東省考察時指出,「要大力發展海洋經濟,科學開發海洋資源,培育海洋優勢產業,打造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
近日,我省出台《實施集中集約用海打造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草案》,意在打造黃河流域出海大通道經濟引擎、環渤海經濟圈南部隆起帶、貫通東北老工業基地與長三角經濟區的樞紐、中日韓自由貿易先行區,拓展發展空間,拉動內需,推動經濟文化強省建設。草案目前已處於專家論證階段。
藍色經濟區戰略定位
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的戰略定位是:黃河流域出海大通道經濟引擎、環渤海經濟圈南部隆起帶、貫通東北老工業基地與長三角經濟區的樞紐、中日韓自由貿易先行區。打造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要遵循海陸統籌、海洋開發與保護並重、集中集約用海和綜合配套改革的原則,爭取把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納入國家發展戰略。
可行性
與山東省毗鄰的天津濱海新區和河北曹妃甸,已在發展海洋經濟方面捷足先登,填海造地已經具有較大規模,並分別於2008年3月份和2008年9月份列入國務院規劃。在區位上,山東省發展海洋經濟有自己的優勢。山東半島與日韓隔海相望,北臨渤海灣經濟區和東北老工業基地,西連黃河流域,南接長三角。山東半島海洋資源類型多樣且海洋科技優勢得天獨厚,在山東半島打造一個海洋藍色經濟區,不僅必要,而且可行。
初步設想
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分為主體區和核心區,主體區為沿海36個縣市區的陸域及毗鄰海域。核心區包括「兩城七區」,分別是:丁字灣海上新城、濰坊海上新城、海州灣重化工業集聚區、前島機械製造業集聚區、龍口灣海洋裝備製造業集聚區、濱州海洋化工業集聚區、董家口海洋高新科技產業集聚區、萊州海洋新能源產業集聚區、東營石油產業集聚區。
初步測算,到2020年,「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九大核心區總投資上萬億元,集中集約利用海陸總面積約1600平方公里,其中近海陸地600平方公里,填海造地420平方公里,高塗用海180平方公里,相關聯的開放式用海400平方公里,相當於在海上再造一個陸域大縣。
九大核心區功能定位
海州灣重化工業集聚區 :發展重點是巨大型港口、鋼鐵工業、石化工業、國際物流業。功能定位是黃河流域出海大通道門戶、臨海重化工業集聚區。
董家口海洋高新科技產業集聚區:發展重點是海洋裝備製造、海洋精密儀器、海洋葯物等海洋高新技術產業。功能定位是海洋高新科技產業集聚區。
丁字灣海上新城:發展重點是海岸整治、濕地修復、遊艇產業、房地產產業、海洋高新科技產業。功能定位是海上新城。
前島機械製造業集聚區:發展重點是海岸整治、濕地修復、機械裝備製造業、濱海旅遊業、海洋高科技產業。功能定位是以機械製造為主的先進製造業集聚區。
龍口灣海洋裝備製造業集聚區:發展重點是海洋工程裝備製造業、臨港化工業、能源產業、物流業。功能定位是以海洋裝備製造為主的先進製造業集聚區。
萊州海洋新能源產業集聚區:發展重點是鹽及鹽化工業、海上風能產業。功能定位是海洋新能源產業集聚區。
濰坊海上新城:發展重點是海洋化工業、臨港先進製造業、綠色能源產業、房地產業、海上機場等。功能定位是海上新城。
東營石油產業集聚區:發展重點是我國最大的戰略石油儲備基地後方配套設施區、海洋石油產業、商務貿易業。功能定位是將東營城區東展,建設臨海石油產業集聚區。
濱州海洋化工業集聚區:發展重點是海洋化工業、海上風電產業、中小船舶製造業、物流業。功能定位是濟南都市圈出海口、渤海灣南岸海洋化工產業集聚區。
❺ 山東海洋經濟中規模最大的優勢產業
根據國家決抄定的"十二五"發展規劃綱要和海洋產業開發力度,以及"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的項目建設,海洋經濟中規模以上的優勢產業有漁業、鹽業、化工、生物、海水循環利用、旅遊、海洋運輸、製造業。最大最優勢產業日漸突出,山東也成為我國最大海洋鑽井平台製造基地之一。海洋運輸業也是異軍突起。
❻ 山東主體功能區規劃
結合實施「環灣保護、擁灣發展」戰略,堅持揚長避短、錯位發展的原則,構築我市「一帶、五區、多支撐點」的藍色經濟發展總體格局。「一帶」:就是以環膠州灣為核心,東西兩翼展開,形成一條藍色經濟帶,分為南部(膠南、黃島)港口和現代製造業集聚帶、中部(膠州至嶗山)高新技術和現代服務業集聚帶、北部(即墨)旅遊度假和科技研發集聚帶,重點發展現代漁業、臨港工業、濱海旅遊、海洋生物、海水利用、保稅物流、濱海商務等特色經濟。「五區」:就是加快建設膠州灣西海岸新經濟區、膠州灣北部高新區、鰲山科技會展旅遊區、董家口臨港產業區、膠州灣東海岸現代服務業區等五個新的核心帶動區,帶動全市藍色經濟加快發展。「多支撐點」:就是因地制宜、發揮優勢,建設一批現代漁業、濱海旅遊、裝備製造、石油化工、現代物流、資源綜合利用、科普教育、海島開發等各具特色的聚集區,形成藍色經濟發展的多點支撐。
一、打造五個核心帶動區
(一)西海岸新經濟區
依託經濟技術開發區、前灣保稅港區、西海岸出口加工區、海西灣臨港工業區,抓住經濟技術開發區納入全省綜合配套改革的機遇,充分利用好優惠政策集中的優勢,發揮好保稅港區的龍頭帶動作用,搭建國際一流的自由貿易服務平台,培育壯大港口物流、船舶及海洋工程製造、汽車、石化等優勢產業,發展成為高端製造和研發轉化基地、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國際期貨交割中心和國際物流中心。
(二)膠州灣北部高新區
規劃面積41.4平方公里。重點發展電子信息、生物醫葯、新材料、新能源和高效節能設備、海洋科技、新型環保產業、國防科技等高新技術產業以及交通裝備、精密機械、專用裝備等先進裝備製造業,建設成為全市體制機制創新的先行區、高新技術產業的聚集區、生態文明的示範區。
(三)鰲山科技會展旅遊區
依託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深海基地等重大科研項目,打造我國海洋領域最主要的科技資源共享平台、優秀科學家匯聚地、國家學術交流中心、海洋科技創新基地。依託港中旅海泉灣旅遊項目、溫泉旅遊度假區、會展中心等重大項目,大力發展濱海旅遊、溫泉度假、療養康復、商貿流通、會展業和房地產業,為周邊產業發展和項目建設提供服務和支撐。
(四)董家口臨港產業區
港區規劃面積60.2平方公里、碼頭岸線長約35.3公里,泊位數112個,發展成為國內干散貨重要集散中心和能源運輸中轉基地。依託港口,發展臨港產業,拓展物流、商貿、信息、綜合服務等功能,引進鋼鐵、能源、重化工等一批臨港產業,形成以港口為龍頭、臨港產業和港口物流為支撐、港口服務業為保障的臨港產業區。
(五)東海岸現代服務業區
將市南區團島至李滄區西部環灣區域打造成以集旅遊觀光、商務辦公、港航經濟、金融、休閑娛樂、居住等服務業於一體的現代服務業區。
七大臨海產業集聚區如下:
(一)現代漁業聚集區
——近海生態漁業區。以建設人工魚礁區為依託,堅持保護與修復並重,建立具有自我繁衍能力的漁業生態系統,培植「黃金漁場」。
——優勢水產品養殖基地。以膠州灣為中心、沿海岸線為基線,向海陸兩翼拓展,推進優勢品種向優勢產業集中,優勢產業向優勢區域集中,加快優勢水產品規模化建設,培植優勢水產品養殖業。
——優質水產品加工出口基地。高標准規劃、高起點建設、科學化管理,建設以水產品加工製造為主導產業的環保型高聚集的生產園區。
——現代漁港經濟區。以膠南積米崖等四個中心漁港和膠州東營等四個一級漁港為依託,以漁業經濟為主體,形成海上運輸、船舶修造、精深加工、商貿物流、休閑旅遊等產業聚集、優勢互補的特色經濟區,輻射帶動漁區及周邊地區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
——水產品交易中心。依託城陽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及臨近漁港、漁業加工區的資源優勢,建設綜合性水產品交易中心,提升水產品集散、儲運、交易功能,充分發揮輻射帶動作用,推動整個漁業產業效益和行業競爭力的提升。
(二)濱海商務旅遊度假區
——前海商務旅遊聚集區。進一步發揮該區域在文化科教、金融商務、信息中介、濱海旅遊、商貿流通等方面的優勢,大力發展總部經濟、創意產業,培育後奧帆賽新的經濟增長點,建成高端商務旅遊聚集區。
——溫泉旅遊度假區。充分利用鰲山灣西岸的山、海、島、泉等旅遊資源,大力發展旅遊業,建成新的休閑旅遊勝地。
——嶗山及石老人國家風景旅遊度假區。深度開發嶗山旅遊資源,重點發展旅遊度假、科教文化、會展和商貿流通業,建成重要的服務業聚集區。
——鳳凰島旅遊度假區。重點發展以休閑度假為特色的旅遊業,同時發展影視創作、藝術傳播、策劃設計等文化創意產業,建成國內重要的影視傳媒發展和交易基地、影視作品傳播中心。
——琅琊台和靈山灣旅遊度假與風景名勝區。重點發展水上休閑娛樂和海濱民俗度假,開發海島觀光、大型海上實景演藝、遊艇等特色旅遊產品,形成以先秦文化和秦漢文化為特色旅遊度假區。
(三)現代裝備製造業聚集區
——膠州灣新產業基地。規劃面積13平方公里,重點發展船舶零部件、石化裝備、輕紡專用設備、電力電器裝備等產業,成為我市重要的裝備製造業基地。
——船舶及海洋工程產業基地。在海西灣、女島和董家口建設船舶及海洋工程產業基地,重點發展大型油輪、散貨船、集裝箱船、滾裝船、化學品船、高檔遊艇、軍用船舶以及浮式儲油船、鑽井船等海洋工程設施。建設以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青島臨港經濟開發區、華僑科技區為載體的船舶零部件生產基地,重點發展中低速柴油機、曲軸、傳動部件、齒輪箱、船用機械、船用鍋爐和船用材料等。
(四)石化和海洋化工產業聚集區
——石化產業基地。在黃島和膠南董家口建設以煉油、乙烯、芳烴大型煉化一體化項目為龍頭,以有機化工、合成材料為主鏈,以密切關聯的新材料、生物醫葯和環保等高新技術產品為延伸的國家級石化產業基地。
——平度新河化工基地。規劃核心區面積15平方公里,重點發展鹽化工、化肥、精細化工,承接青島市區及各區市化工企業轉移,成為我市重要的化工基地。
(五)海島開發示範區
——推進以田橫島島群、麥島為主的度假旅遊區建設,發展以三平島群、大小管島島群、竹岔島群、靈山島、齋堂島為主的休閑旅遊業。有選擇地低強度開發海島旅遊,形成多元化的海島旅遊產品結構,發展海島漁村漁家風情體驗旅遊、海島地質生態旅遊和海島遊艇旅遊目的地,完善海島旅遊碼頭、海島旅遊航線,適度建設增殖養護區,開展海島垂釣和遊客參與的海上漁業生產、養殖、捕撈活動。
——推進以田橫島、大管島、小管島、靈山島、竹岔島等為主的風能、潮汐能和海水資源利用,建設海島風能-海水淡化項目,豐富海島景觀,保證海島自然生態的良性循環和海島旅遊的可持續發展。
(六)海洋能源開發和海洋資源綜合利用區
大力發展風電,重點建設即墨東部海岸、膠南西南部海岸兩個風力發電區。積極推廣海水熱能利用技術和裝備。利用海洋科研資源和生物質能源技術優勢,加大海洋生物質能源開發力度,力爭突破巨藻制氫、海洋生物質柴油制備等新技術。積極開發潮汐能、波浪能。大力開發海水微量元素和海洋活性物質提取技術。推進海水淡化產業化。
(七)海洋科普教育服務區
依託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中國海洋大學、極地海洋世界、海軍博物館、奧帆基地和銀海大世界等科普資源和海洋特色景點,發展以海洋地理、海洋地質、海洋氣象、海洋生物、造船、航海等海洋科普知識為主題的參與性、趣味性海洋文化科普旅遊,進行海洋國土觀教育。規劃建設一處大型海洋科普綜合教育基地。
❼ 初二地理——不是山東發展海洋水產業有利條件
b,因為是發展海洋水產業,與降水量多少無關,不下雨海中也有那麼多的水。不像淡水養殖業,降水量少影響河湖水量,從而影響養殖業。歷史悠久、經驗豐富也是有利條件,熟練工和新手的工作效率不一樣
❽ 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包括9大核心區
結合實施「環灣保護、擁灣發展」戰略,堅持揚長避短、錯位發展的原則,構築我市「一帶、五區、多支撐點」的藍色經濟發展總體格局。「一帶」:就是以環膠州灣為核心,東西兩翼展開,形成一條藍色經濟帶,分為南部(膠南、黃島)港口和現代製造業集聚帶、中部(膠州至嶗山)高新技術和現代服務業集聚帶、北部(即墨)旅遊度假和科技研發集聚帶,重點發展現代漁業、臨港工業、濱海旅遊、海洋生物、海水利用、保稅物流、濱海商務等特色經濟。「五區」:就是加快建設膠州灣西海岸新經濟區、膠州灣北部高新區、鰲山科技會展旅遊區、董家口臨港產業區、膠州灣東海岸現代服務業區等五個新的核心帶動區,帶動全市藍色經濟加快發展。「多支撐點」:就是因地制宜、發揮優勢,建設一批現代漁業、濱海旅遊、裝備製造、石油化工、現代物流、資源綜合利用、科普教育、海島開發等各具特色的聚集區,形成藍色經濟發展的多點支撐。
一、打造五個核心帶動區
(一)西海岸新經濟區
依託經濟技術開發區、前灣保稅港區、西海岸出口加工區、海西灣臨港工業區,抓住經濟技術開發區納入全省綜合配套改革的機遇,充分利用好優惠政策集中的優勢,發揮好保稅港區的龍頭帶動作用,搭建國際一流的自由貿易服務平台,培育壯大港口物流、船舶及海洋工程製造、汽車、石化等優勢產業,發展成為高端製造和研發轉化基地、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國際期貨交割中心和國際物流中心。
(二)膠州灣北部高新區
規劃面積41.4平方公里。重點發展電子信息、生物醫葯、新材料、新能源和高效節能設備、海洋科技、新型環保產業、國防科技等高新技術產業以及交通裝備、精密機械、專用裝備等先進裝備製造業,建設成為全市體制機制創新的先行區、高新技術產業的聚集區、生態文明的示範區。
(三)鰲山科技會展旅遊區
依託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深海基地等重大科研項目,打造我國海洋領域最主要的科技資源共享平台、優秀科學家匯聚地、國家學術交流中心、海洋科技創新基地。依託港中旅海泉灣旅遊項目、溫泉旅遊度假區、會展中心等重大項目,大力發展濱海旅遊、溫泉度假、療養康復、商貿流通、會展業和房地產業,為周邊產業發展和項目建設提供服務和支撐。
(四)董家口臨港產業區
港區規劃面積60.2平方公里、碼頭岸線長約35.3公里,泊位數112個,發展成為國內干散貨重要集散中心和能源運輸中轉基地。依託港口,發展臨港產業,拓展物流、商貿、信息、綜合服務等功能,引進鋼鐵、能源、重化工等一批臨港產業,形成以港口為龍頭、臨港產業和港口物流為支撐、港口服務業為保障的臨港產業區。
(五)東海岸現代服務業區
將市南區團島至李滄區西部環灣區域打造成以集旅遊觀光、商務辦公、港航經濟、金融、休閑娛樂、居住等服務業於一體的現代服務業區。
七大臨海產業集聚區如下:
(一)現代漁業聚集區
——近海生態漁業區。以建設人工魚礁區為依託,堅持保護與修復並重,建立具有自我繁衍能力的漁業生態系統,培植「黃金漁場」。
——優勢水產品養殖基地。以膠州灣為中心、沿海岸線為基線,向海陸兩翼拓展,推進優勢品種向優勢產業集中,優勢產業向優勢區域集中,加快優勢水產品規模化建設,培植優勢水產品養殖業。
——優質水產品加工出口基地。高標准規劃、高起點建設、科學化管理,建設以水產品加工製造為主導產業的環保型高聚集的生產園區。
——現代漁港經濟區。以膠南積米崖等四個中心漁港和膠州東營等四個一級漁港為依託,以漁業經濟為主體,形成海上運輸、船舶修造、精深加工、商貿物流、休閑旅遊等產業聚集、優勢互補的特色經濟區,輻射帶動漁區及周邊地區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
——水產品交易中心。依託城陽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及臨近漁港、漁業加工區的資源優勢,建設綜合性水產品交易中心,提升水產品集散、儲運、交易功能,充分發揮輻射帶動作用,推動整個漁業產業效益和行業競爭力的提升。
(二)濱海商務旅遊度假區
——前海商務旅遊聚集區。進一步發揮該區域在文化科教、金融商務、信息中介、濱海旅遊、商貿流通等方面的優勢,大力發展總部經濟、創意產業,培育後奧帆賽新的經濟增長點,建成高端商務旅遊聚集區。
——溫泉旅遊度假區。充分利用鰲山灣西岸的山、海、島、泉等旅遊資源,大力發展旅遊業,建成新的休閑旅遊勝地。
——嶗山及石老人國家風景旅遊度假區。深度開發嶗山旅遊資源,重點發展旅遊度假、科教文化、會展和商貿流通業,建成重要的服務業聚集區。
——鳳凰島旅遊度假區。重點發展以休閑度假為特色的旅遊業,同時發展影視創作、藝術傳播、策劃設計等文化創意產業,建成國內重要的影視傳媒發展和交易基地、影視作品傳播中心。
——琅琊台和靈山灣旅遊度假與風景名勝區。重點發展水上休閑娛樂和海濱民俗度假,開發海島觀光、大型海上實景演藝、遊艇等特色旅遊產品,形成以先秦文化和秦漢文化為特色旅遊度假區。
(三)現代裝備製造業聚集區
——膠州灣新產業基地。規劃面積13平方公里,重點發展船舶零部件、石化裝備、輕紡專用設備、電力電器裝備等產業,成為我市重要的裝備製造業基地。
——船舶及海洋工程產業基地。在海西灣、女島和董家口建設船舶及海洋工程產業基地,重點發展大型油輪、散貨船、集裝箱船、滾裝船、化學品船、高檔遊艇、軍用船舶以及浮式儲油船、鑽井船等海洋工程設施。建設以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青島臨港經濟開發區、華僑科技區為載體的船舶零部件生產基地,重點發展中低速柴油機、曲軸、傳動部件、齒輪箱、船用機械、船用鍋爐和船用材料等。
(四)石化和海洋化工產業聚集區
——石化產業基地。在黃島和膠南董家口建設以煉油、乙烯、芳烴大型煉化一體化項目為龍頭,以有機化工、合成材料為主鏈,以密切關聯的新材料、生物醫葯和環保等高新技術產品為延伸的國家級石化產業基地。
——平度新河化工基地。規劃核心區面積15平方公里,重點發展鹽化工、化肥、精細化工,承接青島市區及各區市化工企業轉移,成為我市重要的化工基地。
(五)海島開發示範區
——推進以田橫島島群、麥島為主的度假旅遊區建設,發展以三平島群、大小管島島群、竹岔島群、靈山島、齋堂島為主的休閑旅遊業。有選擇地低強度開發海島旅遊,形成多元化的海島旅遊產品結構,發展海島漁村漁家風情體驗旅遊、海島地質生態旅遊和海島遊艇旅遊目的地,完善海島旅遊碼頭、海島旅遊航線,適度建設增殖養護區,開展海島垂釣和遊客參與的海上漁業生產、養殖、捕撈活動。
——推進以田橫島、大管島、小管島、靈山島、竹岔島等為主的風能、潮汐能和海水資源利用,建設海島風能-海水淡化項目,豐富海島景觀,保證海島自然生態的良性循環和海島旅遊的可持續發展。
(六)海洋能源開發和海洋資源綜合利用區
大力發展風電,重點建設即墨東部海岸、膠南西南部海岸兩個風力發電區。積極推廣海水熱能利用技術和裝備。利用海洋科研資源和生物質能源技術優勢,加大海洋生物質能源開發力度,力爭突破巨藻制氫、海洋生物質柴油制備等新技術。積極開發潮汐能、波浪能。大力開發海水微量元素和海洋活性物質提取技術。推進海水淡化產業化。
(七)海洋科普教育服務區
依託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中國海洋大學、極地海洋世界、海軍博物館、奧帆基地和銀海大世界等科普資源和海洋特色景點,發展以海洋地理、海洋地質、海洋氣象、海洋生物、造船、航海等海洋科普知識為主題的參與性、趣味性海洋文化科普旅遊,進行海洋國土觀教育。規劃建設一處大型海洋科普綜合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