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國家文化產業創新與發展研究基地

國家文化產業創新與發展研究基地

發布時間:2020-12-14 22:19:29

『壹』 文化產業與文化市場的區別急!!!!

文化產業,是以「文化創意」為核心,通過技術的介入和產業化的方式製造、營銷不同形態的文化產品的行業。
國家統計局將以下8類列為「文化產業」的范圍:(1)新聞服務;(2)出版發行和版權服務;(3)廣播、電視、電影服務;(4)文化藝術服務;(5)網路文化服務;(6)文化休閑娛樂服務;(7)其他文化服務;(8)文化用品、設備及相關文化產品的服務。
2002年11月,黨的十六大報告明確提出了發展中國文化產業的戰略構想。2003年,文化部先後在上海交通大學、北京大學設立「國家文化產業創新與發展研究基地」。2004年初,教育部首次在高校中設立「文化產業管理」本科專業,學制四年,學生畢業後頒發管理學學士學位。2005年4月,教育部論證確定了全國開設「文化產業管理」的本科自學考試。
文化產業是為滿足社會人們的文化消費需求而產生的一種產業。這種產業,它的主要功能,就是滿足人們的文化消費需求。滿足人們文化需求的目的,就是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在生活質量裡面,文化生活的文化含量,應當說是人們生活質量很重要的要素,所以發展文化產業,最終目的,最大的宗旨就是最大限度地滿足人們和社會的文化消費需求。
文化產業的業態包括:
1.書報刊出版、印刷和發行業;2.文化藝術業;3.文物保護業;4.廣播電影、電視業;5.文化娛樂業;6.體育;7.攝影及擴印業;8.園林業(包括公園、動植物園和自然保護區);9.廣告業。

所謂文化市場,是指按價值規律進行文化藝術產品交換和提供有償文化服務活動的場所,是社會主義文化藝術產品生產和消費的中介。它必須具備三個條件:一是要有能供人們消費並用於交換的勞動產品和活動;二是要有組織這種活動的經營者和需求者;三是要有適宜的交換條件。

產業是面向市場的,市場是一個消費的場所,而產業則是提供消費品的行業

『貳』 文化產業包括些什麼

文化產業,是以「文化創意」為核心,通過技術的介入和產業化的方式製造、營銷不同形態的文化產品的行業。
國家統計局將以下8類列為「文化產業」的范圍:(1)新聞服務;(2)出版發行和版權服務;(3)廣播、電視、電影服務;(4)文化藝術服務;(5)網路文化服務;(6)文化休閑娛樂服務;(7)其他文化服務;(8)文化用品、設備及相關文化產品的服務。
2002年11月,黨的十六大報告明確提出了發展中國文化產業的戰略構想。2003年,文化部先後在上海交通大學、北京大學設立「國家文化產業創新與發展研究基地」。2004年初,教育部首次在高校中設立「文化產業管理」本科專業,學制四年,學生畢業後頒發管理學學士學位。2005年4月,教育部論證確定了全國開設「文化產業管理」的本科自學考試。
文化產業是為滿足社會人們的文化消費需求而產生的一種產業。這種產業,它的主要功能,就是滿足人們的文化消費需求。滿足人們文化需求的目的,就是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在生活質量裡面,文化生活的文化含量,應當說是人們生活質量很重要的要素,所以發展文化產業,最終目的,最大的宗旨就是最大限度地滿足人們和社會的文化消費需求。
文化產業的業態包括:
1.書報刊出版、印刷和發行業;2.文化藝術業;3.文物保護業;4.廣播電影、電視業;5.文化娛樂業;6.體育;7.攝影及擴印業;8.園林業(包括公園、動植物園和自然保護區);9.廣告業。

『叄』 請教大神,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與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發展研究院哪一個好或者各有什麼特點

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隸屬於藝術學院,其前身是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所;
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發展研究院研究院擁有一支由海內外文化產業知名學者領銜,中青年科研人員為骨乾的研究隊伍。人才教育涵蓋碩士和博士研究生培養。涉及區域文化產業發展、文化產業市場、文化產業投融資管理、娛樂產業發展與管理,文化產業項目策劃、文化市場等多個方向。 P註:主修不同無法判斷,個人認為是後者

『肆』 什麼是文化產業品牌

文化產業,是以「文化創意」為核心,通過技術的介入和產業化的方式製造、營銷不同形態的文化產品的行業。

國家統計局將以下8類列為「文化產業」的范圍:(1)新聞服務;(2)出版發行和版權服務;(3)廣播、電視、電影服務;(4)文化藝術服務;(5)網路文化服務;(6)文化休閑娛樂服務;(7)其他文化服務;(8)文化用品、設備及相關文化產品的服務。

2002年11月,黨的十六大報告明確提出了發展中國文化產業的戰略構想。2003年,文化部先後在上海交通大學、北京大學設立「國家文化產業創新與發展研究基地」。2004年初,教育部首次在高校中設立「文化產業管理」本科專業,學制四年,學生畢業後頒發管理學學士學位。2005年4月,教育部論證確定了全國開設「文化產業管理」的本科自學考試。

『伍』 國家文化產業示範基地的第一批名單

第一批國家文化產業示範基地由文化部於2004年11月10日命名,共42家,命名文件為《文化部關於命名文化產業示範基地的決定》(文產發[2004]43號)。
名單如下:
1、中國對外文化集團公司
2、中錄同方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3、北京市長安文化娛樂中心
4、北京保利文化藝術有限公司
5、北京兒童藝術劇院股份有限公司
6、北京麥樂迪餐飲娛樂管理有限公司
7、天津市西青區文化旅遊發展有限公司
8、河北吳橋雜技文化經營集團公司
9、山西靈石縣王家大院民居藝術館
10、遼寧錦州遼西文化古玩商城
11、遼寧民間藝術團
12、大連普利文化產業基地
13、哈爾濱馬迭爾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14、上海張江創意產業基地
15、上海盛大網路發展有限公司
16、上海大劇院總公司
17、上海瑞安集團
18、常州中華恐龍園有限公司
19、江蘇省文化產業集團有限公司
20、浙江宋城集團控股有限公司
21、華寶齋富翰文化有限公司
22、寧波市新彩虹娛樂有限公司
23、安徽安美置業投資發展集團
24、山東愛書人音像(集團)有限公司
25、湖北省民間藝術團
26、湖南紅太陽娛樂有限公司
27、岳陽匯澤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28、佛山市民間藝術研究社
29、廣州長隆集團有限公司
30、佛山市孔雀廊影音電器有限公司
31、深圳華僑城集團公司
32、深圳大芬油畫村
33、桂林廣維文華旅遊產業有限公司
34、桂林愚自樂園
35、四川自貢中國彩燈文化發展園區
36、成都武侯祠錦里旅遊文化經營管理公司
37、四川建川實業集團
38、四川廣元市女皇文化園
39、雲南映象文化產業發展有限公司
40、麗江麗水金沙演藝有限公司
41、蘭州市文化實業發展總公司
42、西寧新奇工藝裝飾有限公司

『陸』 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的基本概況

2002年6月,國家文化部與北京大學在研究所共建國家文化產業創新與發展版研究基地。2005年12月,權研究所被北京大學社會科學部評為「北京大學文科優秀研究機構」。2006年10月,北京大學在研究所的基礎上成立了研究院,為推動文化產業研究、項目開發和人才培養提供了新的空間。研究院院長和基地主任由全國政協常委、北京大學藝術學院院長、文化產業研究專家、著名美學家葉朗教授擔任。

『柒』 有華中師范大學國家文化產業研究中心的嗎

華師的歷史復系很好,這個專制業開設也是考慮到歷史要適應現實。進一步說,好好學是有前途的。優秀生可以保研可以出國,有成功範例,學校的實力很強,最差能當個中學歷史老師,有個飯碗。實在不愛好可以調劑專業。再者,國家這些年經濟發展,對歷史文化遺產保護這一塊很重視,中國是文化大國,政府會越來越重視文物保護工作,比如說端午申遺問題等。專業今後前景很好,看問題要看大的發展趨勢,不能為一時利益局限。還有要看自己興趣,如果你不喜歡歷史,可以進校後立即轉專業

『捌』 中國文化產業十年

《中國文化產業十年》

——了解當代中國文化產業發展的最佳讀本

十年風雨兼程,中國文化產業逐步從萌芽走向成熟,國務院《文化產業振興規劃》的出台,標志著發展文化產業已經被提升到了國家戰略高度。

《中國文化產業十年》一書【1】的作者【2】盤點了從1999年到2009年,中國文化產業發展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從政府、企業、學界三個不同的角度記錄了十年間的點點滴滴,全方位詮釋和分析了中國文化產業的現狀、問題及發展趨勢,使讀者不僅能夠把握中國文化產業的成長歷程,更能對當前中國文化產業的現狀有深刻認識。

鑒於文化產業的獨特性,使得多數人對它都缺乏統一的認識。因此,本書在前言中首先對文化產業的某些學理基礎做了一些深入的考察,特別是對一些具有爭議性的概念和提法做出了解釋,使讀者能很好地把握文化及文化產業的本質特性。

全書主要內容分為十個章節,全方位、多角度介紹了中國文化產業的發展脈絡,例如,在「十年征程」一章,作者主要從四個階段介紹了中國文化產業的發展狀況;

在「政策導向」和「體制改革」兩章,作者主要以政府為主體的國家層面來分析我國文化產業領域內的政策及體制改革相關情況;

人力資源在推動文化產業發展進程中起到決定作用,因此「學科建設」一章著重介紹了以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為首的教育學術機構十年來的努力及其成果;

區域文化產業發展是改革實踐領域最重要的陣地和平台,作者對區域文化產業發展總結了四種發展模式,鑒於篇幅,在「區域發展」一章中,只針對每一發展模式選取一個典型城市或省,著重加以說明;

「產業集群」一章中的產業園區和基地是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載體和平台,作者根據園區的特點和功能,進行了若干分類,其發展程度也代表了當今中國文化產業的發展現狀;

企業是文化產業發展的落腳點,在「企業風雲」一章中,作者著重分析了文化企業的商業模式,並開創性的、第一次對中國文化企業的商業模式進行分類和梳理,總結出了25個文化企業商業模式,以饗讀者;

文化軟實力的提出對中國文化對外競爭提出了新的課題,「對外競爭」一章,分析了十年來中國文化出口及文化軟實力的成長過程及值得借鑒的方法;

十年來,中國文化產業發展不斷加速度,以陳少峰教授為代表的眾多學者的思想結晶,是中國文化產業發展的寶貴財富,但這些思想多散見於著述、報告、文章、調研、會議中,作者把它們總結出來,呈現給讀者,是「思想指引」一章的初衷。

本書印刷出版之時,正逢國家《文化產業振興規劃》出台,較之目前文化產業發展速度、產業格局、發展趨勢,可以預見未來十年將是文化產業發展的黃金時期,把握未來趨勢與商機便顯得尤為重要,「走向未來」一章給了我們很好的啟示。

最後,作者總結了十年來中國文化產業發展的大事記,不僅方便讀者檢索、查閱,更為中國文化產業發展記錄著歷史。

縱觀本書,其資料豐富,內容詳實,實為了解中國文化產業第一書。本書不是文化產業的歷史教科書,而更是一種總結和特點分析的專論,或者說,它是作者眼中呈現的一些值得關注的特點、熱點、經驗和智慧的梳理。因此,不論是在校學生,還是在正在實踐著的文化產業人士,閱讀本書,都會對中國文化產業有全方位認識,有助於本職工作,希望此書能作為從事文化產業研究和實際工作者參考或可資借鑒的讀本。

【1】金城出版社2010年1月

【2】陳少峰,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國家文化產業創新與發展研究基地副主任,中國文化產業30人論壇召集人。1964年出生於福建省漳浦縣。1980年起先後在福建師范大學、南京大學、北京大學、日本早稻田大學等大學學習。1991年獲北京大學哲學博士學位,1991至1993年在北京大學社會學人類學研究所做博士後研究。1993年起在北京大學哲學系任教,2000年起任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哲學、倫理學、管理哲學和文化產業。著述包括《中國倫理學史》、《倫理學的意蘊》、《宋明理學與道家哲學》、《文化產業戰略與商業模式》、《企業家的管理哲學》、《學而優則商》、《企業文化與企業倫理》、《文化產業讀本》、《正義的公平》等專著。

朱嘉,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研究助理。

『玖』 道略文化產業研究中心的發展歷程

道略的研究人員已經為20多家文化管理部門和50多家文化企業提供過規劃和咨詢服務,承回擔了北京大部分區縣答文化產業和文化事業」十二五「規劃項目,樹立了文化產業規劃領域的領軍形象。
道略文化產業研究中心的成長過程中合作機構:
韓國文化產業振興院:韓國在華版權貿易促進研究項目
文化部文化市場司:全國民營演藝機構調研與政策設計(10省調研)
北京市文化局:北京市社區文化陣地研究與政策建議
北京市文化局:北京市演出市場專題調研與政策建議
北京市文化局:北京市藝術品市場研究與政策建議
北京市殘聯:北京市殘疾人精神文化服務體系構建研究
北京市海淀區宣傳部: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研究
北京市海淀區文化委:文化事業 「十二五」發展規劃
北京市西城區:文化產業與文化事業「十二五」規劃
北京市石景山區:文化事業「十二五」規劃
北京市昌平區:文化事業「十二五」規劃
北京市平谷區:文化創意產業「十二五」規劃
北京市密雲縣:文化產業與文化事業「十二五」規劃
北京市懷柔區:百老匯音樂劇在懷柔區演出的文化市場研究
重慶市大渡口:文化大渡口「十二五」發展戰略研究
北京版權局:涉外版權機構的調查與監管項目
中國版權保護中心:中國版權公共服務政策研究

『拾』 文化創意產業十二五規劃

2010年是中國文化產業未來10年黃金發展期的開篇之年,也是各地政府和城市有關機構制定文化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的關鍵年份。基於陳少峰教授多年來參與制定各項規劃和策劃的經驗,北大三方文化咨詢網近日就「如何做好文化產業『十二五』規劃」采訪了陳少峰教授,現謹就其中關鍵事項和重點要素整理如下,以供各界參考。
1,文化產業規劃不能簡單地等同於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規劃,必須充分體現發展文化產業的對策、重點項目和細化方法。
2,結合我國發展文化產業重視產業園建設的特點,規劃中應當對如何定位、發展文化產業園,乃至如何提升已有的產業園的集聚效益做充分的思考、反思與對策提案。
3,規劃中的每個文化產業園區應當重視企業集聚,重視扶持龍頭企業,培育出1-2個今後的上市公司,以促進產業集聚度的提升。
4,在文化產業的具體產業選擇上應當突出(或者大中城市至少應當包括)「數字文化產業」、「3D技術與3G技術」、新媒體發展、本地文化資源和產業資源整合、文化旅遊與活動經濟、打造城市文化名片、塑造若干個文化品牌等。
5,建設若干個具有品牌效益的特色項目,如中國文化出口基地、中國藝術產業基地、3D技術與影視動漫基地、網路文化產業基地、茶道文化產業基地、中國工藝美術產業基地、國家文化產業示範園區、品牌文化產業基地等重點項目,實現品牌化、集聚化和規模化發展。
6,規劃中應當注重以文化產業帶動旅遊、本地其它相關產品銷售和城市營銷等的項目建設,推動當地經濟和產業結構升級,促進現代服務業的發展。
7,注重具有專業化水平和產業高集聚度的產業鏈建設,如創意、策劃、企業集聚、產品研發、產業配套、營銷、出口、廣告、品牌授權、對外連鎖經營、文化旅遊、夜間娛樂、人才培訓和本地產業升級等產業鏈的打造。
8,避免硬體式思維、盲目跟風、重復建設、佔用過多土地資源、缺少財政收入從而需要財政長期補貼、個人藝術家為主、重點不突出、企業發展無力等的做法和項目,實現效益型的可持續發展目標。
(陳少峰,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文化部國家文化產業創新與發展研究基地副主任、中國文化產業30人論壇召集人)

閱讀全文

與國家文化產業創新與發展研究基地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