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東海水晶產業發展

東海水晶產業發展

發布時間:2020-12-14 16:04:30

『壹』 打造國際知名水晶之都

東海縣人民政府

水晶博物館效果圖

江蘇東海地處亞歐大陸橋西行第一縣,隸屬國家首批沿海開放城市連雲港。東海境內水晶、石英儲量多達3億噸,儲量、質量均居全國之首,是聞名遐邇的中國水晶之都。

一、東海水晶文化歷史久遠

「東海水晶甲天下」,從江蘇省第一個舊石器遺址大賢應遺址、新沂良渚文化遺址和海州漢墓群出土的水晶削刮器、水晶飾品和水晶雕刻品推算,東海水晶的發現和利用,早在一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就開始了,漢代時已形成初步加工規模。新中國成立後,民間適用性需求除加工製作水晶眼鏡外,水晶工藝品基本作為奢侈品在民間生產加工。國家對東海的水晶資源開采、利用非常重視,從1953年起就委託供銷社為國家代收購水晶,成立了「地方國營東海水晶105礦」專門從事水晶的開采、收購、管理等工作,東海水晶年開采量常年維持在400~600噸,佔全國的三分之一。一代偉人毛澤東的水晶棺由東海水晶熔制而成。改革開放後,東海人民充分利用水晶及硅資源優勢,積極發展水晶及硅系列產品加工業,使其逐步成為東海經濟發展中的支柱產業。近20年來,東海開發新興的水晶珠寶加工業,相繼建起了中國最大的水晶專業市場,促使東海成為享譽海內外的水晶集散地和輻射中心,並被確立為中國珠寶玉石特色產業基地。「東海水晶」品牌成功實施了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並獲「原產地證明商標」。

二、2006~2012年東海水晶產業發展狀況

1.水晶產業發展概況

毛澤東主席水晶棺被北京各廠選來的工人抬入紀念堂

東海縣從事水晶和硅資源加工的大小企業近3000家,其中具有一定規模的企業有500多家,固定資產過千萬元的企業50餘家。全縣從事水晶產業的人員達20萬之多。

目前,東海縣年產2000萬件水晶首飾,500萬件水晶工藝品,東海水晶產品品種齊全、門類繁多,主要產品有水晶首飾、水晶工藝品、水晶觀賞石等幾十個大類、上百個品種。多年來,東海縣委、縣政府始終堅持揚優展長,積極扶持水晶產業發展壯大,在政策、人才、科技等方面為水晶產業加快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支撐。經過多年的發展,東海水晶加工業培育了一批品牌企業,「石來運好」、「淞聖水晶」、「晶狐水晶」等已成為省內著名水晶品牌。並已形成了以東海水晶城為中心、輻射周邊、布點全國、對接世界的水晶經營銷售網路體系,東海水晶年交易額達百億元,實現利稅過億元,成為全球最大的水晶交易品集散中心。水晶產業的發展,也培養了一大批管理專家和技術骨幹,全縣擁有省工藝美術大師4名、省工藝美術名人5人、高級工藝美術師21人。

2.基地重點項目建設

(1)水晶工藝禮品城

東海水晶工藝禮品城始建於1992年,市場佔地面積20000平方米,建築面積36000平方米,現有商鋪3000多家,2012年市場交易額已突破60億元,是目前國內唯一以水晶及其製品為特色的綜合性商城,是全國最大的水晶專業交易市場和世界水晶集散地之一,主要經營各類水晶工藝品、水晶觀賞石、水晶加工機械、水晶原材料及其他珠寶玉石等。2003年被冠名「中國水晶工藝禮品城」,擁有全國文明市場、全國最具品牌價值商品市場50強等稱號。

(2)東海國際水晶珠寶城

東海國際水晶珠寶城2006年6月起投資建設,建築面積達70000平方米,總投資2億元,以其千姿百態、琳琅滿目的水晶工藝品,極具價值的珍稀水晶原石、礦物標本以及大型鍾乳石吸引眾多遊客前來旅遊購物。世界水晶大王、億元鈦晶觀音、神州粉晶第一球和紫晶第一洞是東海國際水晶珠寶城獨有景觀。2010年,國家旅遊局正式批准東海國際水晶珠寶城為國家AAAA級旅遊購物景區。

(3)水晶文化創意產業園

2010年6月,東海縣委縣政府高標准規劃建設東海水晶文化創意產業園,其目的是將國內外水晶產品設計、加工、包裝等相關企業引入園區創業,積極促進東海水晶加工、文化創意等產業機構優化,提高水晶工藝設計和精細加工水平,進一步增強水晶文化產業的綜合競爭力。園區建設總面積1000畝,一期已開發建設550畝,可容納60家企業。水晶文化創意產業園與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建立水晶工藝品研發中心。聘請國內外著名的雕刻大師設立「大師工作室」、「水晶文化創意中心」等人才培養基地。

3.基地文化節會活動情況

自1991年以來,東海先後成功舉辦11屆「中國東海國際水晶節」。近年來,水晶文化活動也得到了進一步豐富繁榮。舉辦了兩屆全省水晶工藝品雕刻展賽,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辦了中國天然水晶工藝品「百花獎」評選活動,成立了江蘇省水晶文化研究會、江蘇省東海縣水晶寶石行業協會巴西分會,並與盛產水晶的巴西古偉魯市締結為友好城市。近20年來,以水晶為題材的藝術創作如火如荼,電影《水晶心》、電視連續劇《血染紫晶》、《水晶緣》等影響廣泛;四集電視戲曲片《春打六九頭》在央視戲曲頻道播出;圍繞東海水晶創作的主題歌曲《水晶之戀》榮獲全國城市形象歌曲大賽金獎。

天工獎金獎作品《華嚴三聖》

天工獎銅獎作品《坐觀音》

4.水晶產業基地獨特的地方優勢

(1)豐富獨特的資源優勢。東海物華天寶,鍾靈毓秀,全縣石英儲量約3億噸,水晶儲量約30萬噸,存儲量佔全國70%以上,被國際友人稱為「東方石英中心」。2003年,東海縣被命名為「中國水晶之都」。近年來,東海以水晶為媒介,讓世界了解東海;以水晶為橋梁,讓東海走向世界,只要世界上有水晶的地方都有東海人在那裡開發兼購水晶原料,只要世界上從事天然水晶業務的人都要到東海來,東海已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水晶集散地」。圍繞豐富的水晶、石英資源優勢,東海縣緊緊圍繞打造「國際知名的水晶之都」的發展目標,不斷完善水晶產業發展規劃。

(2)天然水晶工藝品的生產優勢。各種天然水晶首飾、雕件、球、景石等由於原料的唯一性,所生產的水晶製品也具有唯一性,即使是批量生產項鏈、手鏈、球、景石等產品也各不相同,各有各的特點。水晶首飾及工藝品的主要市場在國內各大城市。高檔水晶雕件、景石、球等主要是面向東南亞、日本、韓國、港澳台等地市場,銷路看好。近年來,東海逐步引進先進的加工技術,如激光內雕技術、拋光工藝等,使產品質量得到迅速提升,有了質的飛躍。

(3)市場聚集效應優勢。現實市場需求巨大。據統計,2011年僅東海水晶工藝禮品城的年成交額就達到60億元,如果算上不在水晶城交易和直接在廠家、在外地成交的水晶製品,其交易額應該還要增加,估計至少要增加一倍以上,潛在的市場需求前景廣闊。東海水晶工藝行業,經過多年的培育、成長,目前已形成了健全的網路體系。經營者通過自營、合夥、代銷等方式形成遍布全國的營銷網路。在一些展銷會,如廣交會、上海、北京等珠寶展銷會上都有東海水晶展品。

水品文化研究會成立合影

(4)水晶雕刻工藝人才優勢。東海水晶工藝行業「遍地開花」,在城鎮、農村,到處都有從事水晶加工的行家裡手,一支龐大的技術熟練的工人隊伍已經形成。同時,水晶產業的發展也培養了一大批管理專家和技術骨幹,東海縣擁有江蘇省工藝美術大師4名、江蘇省工藝美術名人5人、高級工藝美術師21人,蘇州工藝美術學院每年在東海招收兩個工藝美術大專班,南京藝術學院、東南大學等高校還將陸續在東海縣定向招收工藝美術本科班。東海職業技術學校專設水晶雕刻班,每年培養學員上百名。

三、發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

1.產品的質量和檔次需進一步提高

水晶產品亟待提升檔次和品質。目前,東海市場上相當一部分水晶工藝產品檔次和質量還偏低,「高精尖」的產品偏少,應避免產品的低水平重復,使不可再生的自然資源賦予最大的附加值,要以中國市場為依託,藉助智力勞動成果的有效轉化,在產品的設計、研發、生產、銷售過程中形成科學完整的產業鏈,優化工藝、打磨水平,在現代化、市場化、國際化進程中沖擊世界市場,打造中國東海水晶品牌。

2.市場的專業化和規范化水平需進一步優化

從產業結構構建的角度出發,縱觀東海縣現有水晶市場,明顯存在規劃布局滯後、建築結構不合理、經營秩序需進一步整頓等不足,仍處於三、四代專業市場水平,距離集產品采購、商品展示、電子商務、現代物流、旅遊文化於一體,以專業市場為基礎的產業綜合性服務平台、國際采購中心目標尚有差距。水晶產品的侵權盜版行為需進一步扼制,水晶製品的盜版不僅嚴重影響水晶藝術家創新產品的積極性,而且導致水晶產品藝術價值在國內外同類市場的自我貶值,影響東海水晶參與全球競爭的步伐。

3.宣傳推廣的力度需進一步加強

任何商業行為和市場運營都不能脫離廣告宣傳與活動推廣。目前,天然水晶在大眾珠寶消費中所佔比例還偏低,而且消費認可度有待提高,這就要求,水晶產業發展在推廣運營時,不能僅局限於行業內,應該通過豐富多彩的宣傳形式和推介活動擴大東海水晶的影響力,最大范圍地啟動基礎消費動力,才能使東海的天然水晶的美譽度和認知度得到最大化。

水晶大王

雕刻工藝培訓

四、水晶產業發展重大舉措及對策

1.未來10年定位

國際知名的水晶之都、中國水晶珠寶產業基地及交易中心。

2.主要舉措

(1)科學規劃,堅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實現可持續發展是東海縣始終追求的目標,雖然東海縣水晶石英資源豐富,但任何自然資源都是有限的。要大力倡導水晶資源保護意識和合理利用意識,切忌急功近利,反對資源浪費。水晶文化研究會要盡快與國內珠寶行業相關單位聯手,組織專家在全面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編制出水晶珠寶工藝產品的等級標准,例如水晶原石材料、雕刻品、觀賞石、首飾的級別界定等,經過專家論證後,通過權威機構正式頒布,為水晶產業的加工、推介、營銷提供科學的依據,引導水晶珠寶市場逐步走向規范。通過制定水晶產業的發展規劃及行業規則,以明確發展的目標與方向,調整人們的投資及經營行為,制定優惠政策,加強保護與扶持,同時取締不正當競爭,切實保護資源,保護知識產權,實現可持續發展。

水晶城二期改造

作品《意龍珠》

作品《混沌初開》

(2)提升檔次,打造「東海水晶」特色珠寶品牌。通過開展與國際國內科研機構、產品研發單位以及其他珠寶加工行業合作,大力推廣水晶珠寶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應用。推動水晶產品結構調整,推動水晶產業升級轉型。應逐步建立起知識產權的綜合保護體系,在知識產權制度的保護下促進東海水晶產業做優、做精、做大、做強,由當前的單純貨物貿易逐步過渡到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和知識產權貿易三者有機結合的由低到高的戰略轉型;由當前的家庭作坊式小規模、分散型生產銷售模式向集團化、規模化、規范化、集約化生產經營模式轉型。並有可能以水晶產業為龍頭,藉助精湛的工藝和雄厚的研發實力、廣泛的銷售渠道,逐步進軍珠寶領域,打造中國乃至世界的珠寶集散之地,實現東海經濟、文化、社會的跨越式騰飛。還要著力打造規范的產品銷售平台,通過IS0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和「東海水晶」獲批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培育一批水晶產品著名商標。10年內創「中國馳名商標」1~2個、創省內馳名商標(省名牌產品)8~10個。注冊成立由多家水晶生產規模較大企業加盟的「水晶之都」商務禮品集團公司,強化資源和品牌整合集聚,打造國內最大的水晶連鎖「銷售航母」。同時,充分發揮水晶珠寶質量檢測中心和電子商務中心的作用,打造一流的信息交流平台,舉辦水晶文化高峰論壇、信息發布會、精品觀摩研討會、工藝品大獎賽及拍賣等活動,進一步拓展東海水晶對外交流合作渠道,提升東海水晶珠寶產業的影響力,提高其知名度和美譽度。

(3)培養人才,為東海水晶產業轉型升級備足後勁。東海水晶產業的發展亟需多方面的專業人才,這就需要從多種渠道吸納和培養人才。一是與相關工藝美術院校合作,興辦水晶工藝專業技術學院,培養水晶工藝設計、雕刻人才。目前,東海僅在職教中心開設為數不多的專業班,每年培養的學員才近百人,遠遠不夠需求,要新建水晶專業學校,在科目設置上細化,著重在創意設計、雕刻(內雕、外雕)上加強研發力度,聘請國內外高水平的師資力量,提高施教質量。二是培育和吸納優秀的營銷人才。這件事情要面向全國來做,通過制定相關優惠政策和待遇,招聘一批優秀的營銷、策劃人才,全面推介東海水晶珠寶產品,使其走向國內外珠寶市場,並立於不敗之地。三是培育一批水晶工藝大師。在水晶文化創意產業園建設一批大師工作室,面向全國引進水晶雕刻創意大師,以此帶動東海水晶產品的生產加工向高端發展。同時,注重培養本地的水晶工藝美術大師、工藝名人,形成人才梯隊,為水晶產業提供可持續發展的內在動力。計劃10年內培養國家級工藝大師10人,省市級大師100人。

硅資源加工基地

(4)建設新水晶城,構築水晶產業新核心和國際型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建立現代服務業集聚區,是快速發展東海水晶產業和發展現代服務業的客觀要求,一個以市場為中心的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呼之欲出。東海新水晶城將成為城市新商貿平台,集國內天然水晶集散中心、設計創意中心、文化展示中心為一體,並以此為契機,金融商務功能、住宅居住功能、綜合商業功能、旅遊集散功能、人才培訓等也會被帶動放大,以新水晶城為中心的區域將成為城市的新型綜合商業中心。新水晶城將以東海歷史文化底蘊為支撐,以東海現有水晶市場品牌、渠道、集散中心優勢為核心,整合東海溫泉、湖濱、生態農業等旅遊資源,全面打造水晶主題商業綜合體,構建多功能商業組合,打通全球水晶原料采購鏈,實施持續運營,建立全面產業服務體系,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新水晶城將成為現代化、國際化、品牌化、規范化、特色化的全國最大的水晶專業市場和世界知名的天然水晶采購中心。

中國珠寶玉石首飾特色產業基地建設之路

『貳』 江蘇東海 立足資源優勢 打造水晶工藝品特色產業基地

東海縣人民政府副縣長王新林

一、東海縣的基本概況

東海縣位於江蘇省東北部,是新亞歐大陸橋頭堡西行第一縣,舉世聞名的「亞洲第一井」和「華東第一溫泉」就坐落在本縣境內。全縣總面積2248平方千米,耕地190萬畝,人口113萬。東海縣地層以變質岩為主,由於特殊的地質作用,使東海縣礦產資源十分豐富,經地質部門初步測定,東海縣境內蘊藏著37種地下礦藏,其中水晶、石英、金紅石、蛇紋石、藍晶石、紅寶石、蛭石等29種非金屬礦藏具有工業開采價值,尤以蛇紋石、金紅石、花崗石等非金屬的蘊藏量和開采量較大,在全國位居前列。全縣有二分之一的地域儲有水晶和石英,總儲量達3億噸,其中水晶的儲量約30萬噸,水晶二氧化硅含量達99.99%以上。現陳列於中國地質博物館的重達3.45噸的「水晶大王」和1.99噸的「水晶二王」均出自東海,毛澤東主席的水晶棺也是用東海水晶為原料精製而成的。近年來,東海縣大力實施「工業立縣」戰略,牢固確立工業主體經濟地位,已形成硅資源工業、食品、木材加工、服裝等完善的工業體系。其中,硅資源加工被列為國家級區域支柱產業,規模總量占整個工業經濟的30%以上,有力地推動了全縣的工業化進程。

東海縣人民政府副縣長王新林

二、東海縣水晶工藝品行業的發展情況

(一)東海縣水晶行業的歷史發展

東海縣開發和加工水晶有著悠久的歷史,清朝康熙年間編撰的《康熙海州志》記載:「 牛山,去(海)州西七十里,產水晶石。」可見,東海人民開采和利用水晶至少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新中國成立後,國家對東海縣的水晶資源及其開采和利用工作非常重視,從1953年起就委託供銷社為國家代收購水晶。後來,先後成立了「地方國營東海水晶礦」、「采礦公司」、「105礦」等管理、經營機構,專門從事水晶的開采、收購、管理等工作。據統計,東海105礦的水晶年收購量在20世紀50年代為100噸左右,70年代達到300噸以上,年收購量最高達到652噸,佔全國的三分之一。80年代以來,東海水晶開采量維持在600~1000噸之間。

改革開放以後,東海人民充分利用水晶及硅資源優勢,積極發展水晶及硅系列產品加工業,逐步成為東海工業經濟的支柱。特別是90年代初,國營、集體、家庭、個人包括外資紛紛興辦水晶飾品廠,呈現出一派蒸蒸日上的生產、經營水晶產品的熱潮。

(二)東海縣水晶行業的發展現狀

目前,東海縣從事水晶和硅資源加工的大小企業、作坊達2962家,其中具有一定規模的水晶及硅資源加工企業就有500多家,固定資產過千萬元的企業50餘家。現已形成年產2000多萬件水晶首飾、500萬件水晶工藝品、4萬噸硅微粉、1.5萬噸水晶砂、1萬噸石英拉管和1.5億只石英玻璃燈具的生產規模。據統計,全縣硅產業2006年實現產值達60多億元,佔全縣工業總產值的三分之一。

東海水晶產品品種齊全、門類繁多,主要產品具體可分為以下幾大類:

水晶原石類:天然水晶單晶體、晶洞、晶簇、水晶菊花石、合成水晶單晶體等;

水晶飾品類:項鏈、手鏈、手鐲、胸花、紐扣、戒指、耳釘、耳墜、掛墜等;

水晶收藏品類:各種奇石、異石、孤品、絕品等;

水晶工藝品類:水晶雕件、水晶畫、屏風、水晶觀賞球、水晶鼻煙壺、水晶招財樹等;

水晶日用品類:眼鏡(包括近視鏡、老花鏡、墨鏡等)、酒具、茶具、印章、枕皮、枕墊、枕席、象棋、圍棋等;

水晶法器類:佛像、觀音、佛球、念珠、生肖等;

仿水晶工藝品類:各種禮品、辦公用品、燈具等;

工業原輔材料:石英拉管、硅微粉、玻璃石英原料、壓電石英晶體及元器件等。

三、東海縣發展水晶產業獨特的地方優勢

(一)水晶工藝品生產的特點

各種天然水晶首飾、雕件、球、景石等由於原料的唯一性,所生產的水晶製品也具有唯一性,即使是批量生產項鏈、手鏈、球、景石等產品也各不相同,各有各的特點。水晶加工的工藝簡單,所用的機械設備較少,就是一個人也可以進行水晶加工,所以東海水晶加工以家庭作坊式為主,遍及城鄉各地。以1993年為例,當時東海縣有10萬多人從事水晶加工,各鄉鎮、村組都可以聽到八角磨盤的磨項鏈聲。水晶加工業的發展吸納了大量的農村富餘人員就業,是典型的勞動密集型產業。水晶首飾及工藝品的主要市場在國內各大城市。高檔水晶雕件、景石、球等主要是面向東南亞、日本、港澳台、韓國等地市場,銷路比較看好。受國際市場影響小也是水晶工藝生產的一個顯著特點。在20世紀的金融風暴中,對水晶工藝品的需求影響不大。在水晶工藝品的加工中,技術兼容性較強。近年來東海逐步引進先進的加工技術,有力地促進了加工業的發展。如激光內雕技術、水晶加色等技術。與此同時,傳統的工藝亦在發揚光大,如傳統的雕刻工藝、拋光工藝暫時用高科技手段還無法代替。

中國珠寶玉石首飾特色產業基地發展之路

(二)水晶工藝品行業的市場優勢

1.現實市場需求巨大。據統計,2006年僅東海水晶城的年成交額就達到20個億,如果算上不在水晶城交易和直接在廠家、在外地成交的水晶製品,其交易額應該還要增加,估計至少要增加一倍以上。而目前僅憑東海和其他地方的生產能力,整個水晶市場還沒有達到飽和。

2.潛在的市場需求前景廣闊。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水晶的潛在市場需求十分巨大;從技術和工藝品的開發入手,不斷提高水晶工藝品的檔次和實用價值,可進一步刺激市場消費;還可以大力開發旅遊產品,讓水晶工藝品成為各大旅遊景點的一道亮麗的風景,並以此來發展國內市場;就國際市場來說,在鞏固原有亞洲市場的同時,可加大對歐美市場的開發力度。

東海縣副縣長王新林向國外來賓介紹水晶產品

(三)東海縣發展水晶工藝品行業獨特的地方優勢

1.網路體系健全。東海水晶工藝行業,經過多年的培育、成長,目前已形成了健全的網路體系。可以這樣講,在全國,有水晶市場的城鎮,就有東海人在經營水晶。經營者通過自營、合夥、代銷等方式形成遍布全國的營銷網路。在一些展銷會,如廣交會、上海旅遊節,水晶展台是對銷售網路的有力補充。也正是通過這些網路,使全國各地和國外的水晶原料不斷地湧向東海,經過東海加工後,又源源不斷地流向各地的市場。每年東海縣從世界各地進口的水晶原料近萬噸,東海已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水晶集散地。

2.具有成熟的水晶專業交易市場。東海水晶城位於東海縣城繁華地段,1992年由東海縣供銷合作總社出資組建,其後歷經三次擴建,現有注冊資本1018萬元,固定資產10000萬元,佔地面積30000平方米,建築面積45000平方米,包括水晶城、假日廣場及集貿市場。現有商鋪2000多家,從業人數5000多人,主要經營天然水晶、水晶工藝品、水晶加工機械、水晶工藝品加工過程中的各種原輔材料、其他礦產品及珠寶玉石產品等,2006年,入駐經營戶實現交易額20.1億元,利潤5034.5萬元,稅金443萬元,現已成為全國最大的水晶專業市場和世界水晶的重要集散中轉地。在東海水晶城的影響和帶動下,東海縣從事水晶開采、加工、貿易及相關產業的人數達20萬人以上,東海水晶城已成為東海縣水晶加工產業鏈的原料供應中心、產品銷售中心、信息交流中心、新技術、新產品研發與推廣中心、人才培養中心。隨著水晶城知名度和美譽度的不斷增加,其影響力和輻射力越來越大,每年到水晶城購物的國內外客商日益增多,僅2006年就接待客商40萬人次以上。買水晶到東海水晶城,正成為客商和遊客們的首選和習慣。

客商雲集的東海水晶城

東海水晶城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肯定,多次獲得「江蘇省文明市場」、「江蘇省樣板市場」、「江蘇省供銷社系統十大市場」及「全國文明市場」、「全國供銷系統先進集體」、「中國水晶工藝禮品城」等榮譽稱號。

3.水晶工藝人才濟濟。在東海,水晶工藝行業「遍地開花」,在城鎮,在農村,到處都有從事水晶加工的行家裡手,一支龐大的技術熟練的工人隊伍已經形成。同時,水晶工業的發展,也培養了一大批管理專家和技術骨幹,被費孝通稱為「水晶大姐」的吳兆娥、「 水晶山莊」總經理李先進等管理專家已名揚海內外。在美術工藝方面更具人才優勢。東海縣擁有江蘇省工藝美術大師2名、江蘇省工藝美術名人5人、高級工藝美術師1 1人,蘇州工藝美術學院每年在東海招收兩個工藝美術大專班,南京藝術學院、東南大學等高校還將陸續在東海縣定向招收工藝美術本科班。

中國珠寶玉石首飾特色產業基地發展之路

4.科技實力雄厚。積極實施「科教興縣」戰略.在推動水晶及硅產業發展進程中,東海縣堅持走技術創新之路,積極鼓勵和引導企業加強與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間的全方位聯合,促進科技與經濟的全面對接。目前,清華大學、南京大學、復旦大學、東南大學、山東大學、北京石英玻璃研究所、中科院化學所等1 2家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與東海縣企業建立了產學研聯合體。中科院院士王大衍、趙鵬大等40多名國內硅加工方面知名專家學者,被聘為東海水晶及硅支柱產業發展的特約科技顧問,成為東海水晶及硅加工產業發展的強大的技術後盾。近年來,東海縣圍繞建設水晶及硅支柱產業,開發出「大口徑透明石英玻璃管」、「激光石英管」等重點新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53個,其中多個產品填補國內空白;實施各類科技計劃1 27項,其中江蘇省省級以上項目51項,6家企業被認定為連雲港市市級高新技術企業。另外,在水晶首飾及工藝品專利方面,東海縣已獲專利26項,正在受理的有4項,還有多項正在積極組織申報。

5.龍頭企業初具規模。經過多年的發展和市場洗禮,東海水晶行業一批龍頭企業已經脫穎而出。全縣固定資產超過千萬元的水晶及硅加工企業就達50餘家,水晶山莊、通寶公司、晶帥公司、海龍公司、彩虹公司、晶華水晶、恆利寶石廠、福東公司、太平洋公司、東海硅微粉公司等骨幹企業已成為國內一流企業,在國際上也佔有一席之地。眾多龍頭企業,已成為東海水晶工藝品行業的「發動機」,曲陽、安峰、溫泉、牛山等鄉鎮還涌現了多個水晶首飾加工專業村,強勢推動東海水晶行業的大發展。

6.各級政府重視。為了做足做大水晶文章,推動東海經濟快速發展,省市縣各級政府高度重視東海水晶及硅資源的開發利用。東海縣的硅資源深加工業先後被列為國家級區域性支柱產業和省級星火技術密集區、江蘇省星火支柱產業重點培育示範區,同時江蘇省和連雲港市都制定了鼓勵和支持東海硅資源開發的優惠政策。東海縣政府更是牢牢抓住這一契機,把開發水晶資源、發展水晶加工業作為振興縣域經濟、實現富民強縣的支柱產業,先後制定了東海縣水晶及硅資源開發「十一五」規劃、水晶及硅加工行業准入制度以及一系列鼓勵水晶及硅資源開發的優惠政策。投資7000多萬元建成中國東海水晶工藝禮品城,成為全國最大的水晶製品交易集散中心。

水晶二王。出自東海縣牛山鎮曹林村,深藏地下數十億年,於1995年1月15日出土。據鑒定,「晶王」重1.99噸,僅次於現存中國地質博物館的水晶大王。其品質和透明度堪稱水晶之最,是罕見的稀世珍寶

四、發展對策

(一)立足實際,加快構築經濟發展新優勢

我們既看到自身存在的問題及差距,以增強加快發展的壓力與動力,更看到自身的優勢,以增強加快發展的信心和決心。我們的優勢有:一是得天獨厚的資源。「東海水晶甲天下」,只要我們管好用好手中的資源,合理地開發利用,就一定能夠在國內外同行中獨占鰲頭,長盛不衰。二是雄厚的民間資本。經過近20年的經營,在東海集聚了相當一部分民間資本,其中不少人有擴大生產經營規模的慾望,只要加以正確引導,就能夠將民間資本激活起來,為我縣的水晶產業注入新的活力。三是成熟的市場。水晶城每年接待國內外遊客40萬人次以上,他們都是沖著「東海水晶」這塊「金」字招牌來的,說明東海縣水晶製品有著強大的吸引力。另外,東海的水晶工藝品已遍布全國各地。只要不斷創新,大力調整產品結構,提高產品競爭力,就能夠在 國內外市場上站穩腳跟,發展壯大。四是技術過硬的人才隊伍。東海縣有著加工水晶的傳統,多年來,培養造就了一大批水晶加工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五是初具規模的工業基礎。在工藝品加工方面,已經形成了天然水晶、合成水晶、仿製水晶等幾大系列產品,硅資源加工業已位列全國前茅,「東海水晶」在國內外市場上的地位和知名度正與日俱增。這些都是東海縣發展水晶產業的堅實基礎。只要充分利用好這些有利條件,就一定能有效地推動東海水晶工業再上新台階。

水晶作品——千手觀音

(二)科學規劃,堅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實現可持續發展是東海縣始終追求的目標,雖然東海縣水晶石英資源豐富,但任何自然資源都是有限的。近年來,東海縣大力倡導資源有限意識、資源保護意識、資源合理利用意識,反對急功近利,反對資源浪費。不論是制定發展規劃,還是制定行業規則,都充分體現這一點。通過制定水晶產業的發展規劃及行業規則,以明確發展的目標與方向,調整人們的投資及經營行為,制定優惠政策,加強保護與扶持,同時取締不正當競爭,切實保護資源,實現可持續發展。

(三)擴大招商引資,加快推進產業規模擴張

通過興辦水晶加工科技園區,把零散的加工優勢集中起來,同時多渠道引進資金,加大投入,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生產經營集約化,大力培植龍頭企業和優勢企業,強化新材料、新產品、新工藝、新技術的研發力度,引導和推動水晶加工業不斷上規模、上檔次、上水平,充分展示東海水晶的加工能力,以應對東海水晶走上國際市場的需要。東海縣縣政府對水晶加工科技園區加大扶持力度,從場地、稅收、信貸、規費等各方面給予相應的優惠政策。堅持招商引資與激發民營資本雙軌並重,在抓好對外招商引資的同時,注重發揮本地民營資本的作用,鼓勵民營資本進園投資興業。凡是進園辦廠的企業,不論「外資」,還是「內資」,做到一視同仁,內外無別,外地客商能夠享受的優惠政策,本地投資者一樣能夠享受。

(四)主攻科技創新,拓展水晶產業的發展新空間

天然水晶是東海的特色,東海縣將在挖掘內涵上下功夫。同時要加快與國際水晶產業界的合作與交流,注重信息與技術的引導作用,積極借鑒和吸收國內外水晶加工企業的先進技術與經驗,引進先進設備,大力調整產品結構,不斷提高東海水晶製品的科技含量和在國內外市場上的競爭力。豐富水晶文化,把水晶與現代科技、藝術以及中國的傳統文化緊密結合起來,賦予水晶新的靈魂,提高產品的品位和科技內涵。在合理利用天然水晶資源的同時加大合成水晶、水晶玻璃的開發力度,克服天然水晶工藝品在走向產業化方面存在的局限性,為東海水晶產業的長足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這方面,東海縣的「海龍」、「華豐」、「彩虹」等企業都是成功的例子。這些企業雖然起步較晚,但發展很快,其產品品種多樣,主要銷往各大禮品公司和東南亞、日本、韓國、歐美等國外市場,是我縣水晶產業新的經濟增長點。

(五)以水晶城為核心,打造現代服務業集聚區

建立現代服務業集聚區,是快速發展東海水晶產業和發展現代服務業的客觀要求。經過多年的發展,水晶城的經營規模和經營人數迅速擴張,有力地帶動了餐飲、住宿、交通、物流、休閑娛樂等行業的快速發展,一個以市場為中心的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已初具雛形。在發展水晶產業的同時,要進一步加快以水晶城為核心、以信息化為基礎的服務企業集群聚區的建設,把它建成集產品研發、購物、旅遊、對外貿易、信息服務、電子商務、人才培訓、物流倉儲、休閑娛樂、金融服務、會務會展為一體的多功能、綜合性現代服務業集聚區。目前,東海水晶城已建成水晶工藝品交易區、玻璃製品交易區及電子商務中心、水晶雕刻學校、質量檢測中心、物業管理中心等管理和服務結構,佔地面積達30000平方米,建築面50000平方米。下一步的投資重點是燈具交易區、拉管交易區、其他硅產品交易區和倉儲物流中心、會展中心等。

全國人大原副委員長費孝通視察東海水晶市場

中央軍委原副主席、國防部原部長遲浩田視察東海水晶城

(六)加強領導,搞好服務,為水晶產業發展創造良好的軟環境

水晶產業事關全局,東海縣政府及各相關部門將全力以赴為水晶產業的發展創造優良的環境。今後,東海縣政府將更好地履行職責,努力做好下列管理和服務工作:研究制定水晶產業發展規劃並組織實施;協調各部門為水晶產業發展提供扶持和服務;制定行業規則,檢查、監督規則的執行情況,並責成有關部門對各類違規行為進行查處;經常舉辦各種活動,研究探討具體的對策與建議,供政府決策參考;定期公布業主業績,對於稅利大戶進行表彰獎勵等;搞好水晶產業的招商引資和加工科技園區建設,促進水晶產業的快速發展。同時要注重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盡快成立東海水晶產業協會,建章立制,規范運行,促進行業內部搞好自我調節、自我服務、自我管理,使各企業相互促進,密切配合,共同發展。

中國水晶工藝禮品城全景

閱讀全文

與東海水晶產業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