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旅遊產業發展規劃都規劃哪些內容,能給我個案例嗎
旅遊產業發展規劃是國家或地區為發展旅遊事業,對所屬旅遊資源和旅遊地的開發、內利用、保護進行容全面規劃和總體部署,確定旅遊業的發展總方向,各種建設項目在一定地域范圍內的布局,以保證旅遊業各部門的協調發展。其規劃內容主要有旅遊產業發展規劃的范圍與期限、指導思想、發展戰略、發展目標、旅遊空間布局、功能分區、游線、旅遊產業服務體系規劃、旅遊形象規劃、環保、保障體系規劃等;具體案例可以看勇先創景的《臨城縣旅遊產業發展規劃》等。
『貳』 十三五旅遊發展規劃
旅遊目的地的系統整合,是一個系統工程。其中,目的地的核心吸引力,是市場的吸引核,也是系統的核心要素。圍繞市場需求,形成完整遊憩與接待的要素配置與配套,形成系統的功能構架。目的地系統,需要一個整合發展的過程,並且應該形成可以根據市場變化,進行自動修正,可以持續發展的自組織系統。
1、目的地核心吸引力打造
目的地的形成,需要有獨特的,強大的旅遊吸引力。無論是自然資源、人文資源,還是新的游樂景觀創造,都必需具備對遊客需求的高程度滿足,才可能成為旅遊的目標。
2、遊憩方式設計與項目策劃
旅遊目的地之所以吸引遊客不斷到來,不僅僅因為吸引物本身的獨特性,還必需形成最大程度滿足遊客遊憩需要的具體的觀賞、游樂、體驗方式,即:遊憩方式設計。遊憩方式,落地為具體的項目和游線安排,成為可以實現的目的地內涵。
3、目的地要素配置與配套
旅遊目的地的運作,需要圍繞吸引核及遊憩過程進行要素配置,形成旅遊功能的完整組合,並通過空間結構的安排,形成功能布局。一般而言,按照「吃、住、行、游、購、娛」六要素進行配置,又可以按游覽項目與配套服務實施兩個方面進行功能配置,功能配置結合空間結構,形成布局安排。
4、旅遊目的地及旅遊產業的運作戰略
戰略是目的地運作的綱領。目的地戰略是以目的地的合理建設、持續發展、有效營銷為目標,形成目的地的高效率推進;旅遊產業的運作戰略,不局限於目的地系統,還著眼於分行業的整合與發展,對於旅遊產業帶動與富民等效益發揮更加側重。運作戰略的內容,包括目標定位、主題定位、市場定位、重點選擇、路徑選擇、順序選擇以及配套構架。
運作戰略的核心,是發展路徑的選擇。
總體規劃中的發展戰略,往往偏重於定位與市場,對於通過何種途徑實現目標,由於實際操作經驗的限制,都沒有進行深度的挖掘與策劃,這是造成規劃不實用的主要原因之一。
我們在商業策劃中,最重要的一個工作,就是找到實現目標的現實途徑。對於旅遊產業及旅遊目的地來說,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通過一兩個項目的就達到長期目標。我們必需找到一種「動力機制」和「帶動機制」,通過「龍頭突破」、「薄弱突破」、「聯動互動」等等方法,形成整合運作的動力鏈,實現整體目標。
『叄』 從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出發,某地投入資金進行生態環境建設,並以此發展旅遊產業.根據規劃,本年度投入80
解:(1)第1年投入800萬元,第2年投入800×![]() 所以至少要經過5年旅遊業的總收入才能超過總投入. |
『肆』 雲南省旅遊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相關文件,總結戰略布局、戰略措施
雲南省旅遊產業13五發展規劃,相關文件總結戰略布局戰略措施,雲南省旅遊13五發展計劃的話,對於雲南省旅遊行業是一種推進,以及對雲南旅遊的話時實施了一系列的戰略部署。
『伍』 寧夏旅遊業現況怎麼樣
一、發展現狀
我區旅遊業起步較晚,上世紀年代具有獨特旅遊資源的寧夏還鮮為人知。1993年沙湖旅遊區和鎮北堡西部影視城相繼開業運營後,我區以其獨特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引起了國人對寧夏旅遊的熱衷,全國各地的遊客紛至沓來,由此拉開了我區旅遊業快速發展的帷幕。這之後自治區黨委、政府非常重視大漠黃河、西夏文化、回族風情等獨特的旅遊資源,以建設中國西部獨具特色的旅遊目的地為目標,把旅遊業作為重要的經濟產業來抓。特別是「十五」期間,隨著發展旅遊業政策的全面實施,我區旅遊業開始步入產業化發展快車道。全社會發展旅遊產業的意識不斷增強,投入力度逐年加大,產業形象漸趨鮮明,旅遊業收入逐年增加,已成為我區重要的經濟產業之一。
----旅遊業全面發展。在旅遊業的「吃、住、行、游、購、娛」六大要素中,旅遊住宿業、旅行社業、旅遊交通業並稱為旅遊業的三大支柱。據調查,2006年末,全區旅遊企業達到250多個,其中旅行社由47家發展到95家,星級飯店由27家增加到48家,住宿床位數由4萬多張增加到8萬多張。具備接待條件的景區(點)由32個發展到90多個,其中國家A級系列景區19個,導游員由200名增加到近2000名。
----旅遊業已成為我區最具活力的經濟增長點。資料顯示:「十五」期間我區累計接待旅客1766.3萬人次,比「九五」時期增長84.2%。實現旅遊總收入66.26億元,比「九五」時期增長1.5倍,2006年全區實現旅遊總收入25.7億元,比上年增長44.7%,相當於全區GDP的 3.6%。目前旅遊直接從業人員達到2.5萬多人,間接從事旅遊業人數約17.5萬人,直接和間接從業人數20多萬人,佔全區就業人數的6.4%,占服務業就業人數的20.85%。可見第三產業的快速發展與我區旅遊業發展密不可分,旅遊業已成為我區經濟新的增長點和重要的組成部分。
----旅遊景區建設成績顯著。近年來,自治區政府逐年加大對旅遊景區建設投資力度,截止目前已初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獨成一體兼具人文和自然景觀的六大旅遊區,即沙湖旅遊區、西夏陵旅遊區、金水旅遊區、青銅峽旅遊區、沙坡頭旅遊區和六盤山旅遊區。六大旅遊區優勢互補,各顯風采,以其濃郁的回鄉風情、雄渾的大漠風光、神秘的西夏文化、古老的黃河文明、美麗的塞上江南等資源景觀成為西北獨具特色的旅遊勝地。目前西部影視城、西夏王陵被國家評定為4A級風景旅遊區;沙湖和沙坡頭旅遊景區不僅跨入全國35個王牌景點和全國文明風景區示範點的行列, 2007年還被國家旅遊局正式批准發布首批國家5A級旅遊景區。
----商務旅遊已佔有一定的市場份額。與普通的觀光、休閑旅遊相比,商務旅遊因其消費水平的高端性,因而對城市經濟的貢獻更為巨大。隨著我區旅遊知名度的不斷提高,以及銀川國際汽車摩托車旅遊節、沙湖國際沙雕大賽等節慶在我區的成功舉辦,我區的商務旅遊也呈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調查顯示:2006年來寧夏的國內遊客中以休閑觀光游覽度假為出遊目的的佔全部國內遊客的65.28%;探親訪友的佔6.58%;商務活動的佔12.34 %;參加會議的佔5.32%;宗教朝覲的佔1.65%,商務、會議兩者所佔比例達到17.66%,這說明,我區的商務旅遊已佔有一定的市場份額。
『陸』 未來5年旅遊業怎麼走 旅遊企業解讀「十三五」規劃綱要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全文發布(以下簡稱《綱要》),《綱要》共二十篇,八十章。人民網旅遊頻道記者梳理發現,文中至少有15處直接提到旅遊產業的發展。
①《綱要》指出要促進消費升級。推動線上線下融合等消費新模式發展。實施消費品質量提升工程,強化消費者權益保護,充分發揮消費者協會作用,營造放心便利的消費環境。積極引導海外消費迴流。以重要旅遊目的地城市為依託,優化免稅店布局,培育發展國際消費中心。
②《綱要》指出要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拓展農業多種功能,推進農業與旅遊休閑、教育文化、健康養生等深度融合,發展觀光農業、體驗農業、創意農業等新業態。
③《綱要》表明要提高生活性服務業品質。大力發展旅遊業,深入實施旅遊業提質增效工程,加快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支持發展生態旅遊、文化旅遊、休閑旅遊、山地旅遊等。
④《綱要》表明要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要發展旅遊地產、養老地產、文化地產等新業態。加快推進住宅產業現代化,提升住宅綜合品質。
⑤《綱要》表明,要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大力發展綠色農產品加工、文化旅遊等特色優勢產業。設立一批國家級產業轉移示範區,發展產業集群。
⑥《綱要》指出要優化沿江城鎮和產業布局。提升長三角、長江中游、成渝三大城市群功能,發揮上海「四個中心」引領作用,發揮重慶戰略支點和聯接點的重要作用,構建中心城市帶動、中小城市支撐的網路化、組團式格局。加快建設國際黃金旅遊帶。培育特色農業區。
⑦《綱要》指出要支持革命老區開發建設。著力培育特色農林業等對群眾增收帶動性強的優勢產業,大力發展紅色旅遊,積極有序推進能源資源開發。加快推進革命老區勞動力轉移就業。
⑧《綱要》指出,要擴大生態產品供給。加大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濕地公園、沙漠公園等保護力度,加強林區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適度開發公眾休閑、旅遊觀光、生態康養服務和產品。加快城鄉綠道、郊野公園等城鄉生態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森林城市,建設森林小鎮。打造生態體驗精品線路,拓展綠色宜人的生態空間。
⑨《綱要》表明,要推進「一帶一路」建設。辦好「一帶一路」國際高峰論壇,發揮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等作用。廣泛開展教育、科技、文化、體育、旅遊、環保、衛生及中醫葯等領域合作。構建官民並舉、多方參與的人文交流機制,互辦文化年、藝術節、電影節、博覽會等活動,鼓勵豐富多樣的民間文化交流,發揮媽祖文化等民間文化的積極作用。聯合開發特色旅遊產品,提高旅遊便利化。
⑩《綱要》指出,支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發展。支持澳門建設世界旅遊休閑中心、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積極發展會展商貿等產業,促進經濟適度多元可持續發展。
《綱要》表明,要加快發展現代文化產業。推進文化業態創新,大力發展創意文化產業,促進文化與科技、信息、旅遊、體育、金融等產業融合發展。推動文化企業兼並重組,扶持中小微文化企業發展。
此外,《綱要》還配發了25個專欄,涉及「十三五」期間的重點重大工程、行動計劃、項目清單等。其中也有不少內容直接提到旅遊產業發展。
①《綱要》在專欄「信息化重大工程」中指出,推動「互聯網+」創業創新、協同製造、智慧能源、惠普金融、益民服務、高效物流、電子商務、便捷交通、綠色生態、人工智慧以及電子稅務、便民司法、教育培訓、科普、地理信息、信用、文化旅遊等行動,不斷拓展融合領域。
②《綱要》在專欄「新型城鎮化建設重大工程」中指出,要建設特色小城鎮。發展具有特色資源、區位優勢和文化底蘊的小城鎮,通過擴權增能、加大投入和扶持力度,培育成為休閑旅遊、商貿物流、信息產業、智能製造、科技教育、民俗文化傳承等專業特色鎮。
本專欄還指出要建設美麗鄉村,推進新型農村社區集中供水,因地制宜開展農村廁所革命。
③在專欄「特殊類型地區發展重大工程」中,《綱要》指出,革命老區振興發展行動要建設一批紅色旅遊精品線路;民族地區奔小康行動,要實施特色村鎮保護與發展工程,重點建設一批特色村寨和民族風情小鎮。支持傳統手工藝品保護與發展。
④在專欄「脫貧攻堅重點工程」中,《綱要》指出要特色產業扶貧,重點支持貧困村、貧困戶發展種養業和傳統手工業,實施貧困村「一村一品」產業推動行動和「互聯網+」產業扶貧,實施電商扶貧、光伏扶貧、鄉村旅遊扶貧工程,實現3000萬以上貧困人口脫貧;要交通扶貧,實施「雙百」工程,改造建設百萬公里農村公路,加強貧困地區旅遊路、資源路、產業園區路建設。
事實上,當下的旅遊產業已經突破了傳統旅遊業的范圍,綜合性強、產業鏈長,關聯行業超過110個,是一個多方位、多層面、多維度的大產業。《綱要》中,仍然有非常多的內容是旅遊關聯的行業,如交通、水利、林業、文化、民族等等。我國正從旅遊大國大踏步邁進旅遊強國,未來5年,旅遊業發展前景不可限量。
相關資料: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旅遊行業「十三五」市場前瞻與發展規劃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