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分析智利發展銅礦產業的有利條件

分析智利發展銅礦產業的有利條件

發布時間:2020-12-14 12:08:37

❶ 智利銅礦的輸出條件是什麼

智利銅礦豐富的原因-位於板塊碰撞帶,多岩漿活動。

智利北部農業分布特點:呈點狀和帶狀(沿河)分布
原因:該地主要為乾燥的熱帶沙漠氣候,在河谷地帶和地下水比較豐富的安第斯山山麓容易形成綠洲農業。

❷ 日本在智利和秘魯投資銅礦石的開采對智利和秘魯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帶來資金技術,增大當地就業。擴大資源開發。資源枯竭時需要當地及時經濟轉型。

❸ 智利是全球銅礦儲量最豐、產量最大、出口最多的國家,被譽為「銅礦之國」。根據材料回答下列問題。(28分


(1)伊基克秋分日
(2)背斜山谷或谷地乙
(3)南極洲板塊與美洲板塊碰撞秘魯寒流
(4)北部為 熱帶沙漠氣候,終年乾燥 ,溫度高濕度小;南部為 溫帶海洋性氣候,終年潮濕,濕度大。中部為地中海氣候,冬季溫和多雨,夏季高溫乾燥 ,溫度濕度相對適宜。(下劃線為得分點,每點2分,答對3點給6分)。
(5)參與國際開發合作;技術創新;提升本國的冶煉能力;延長產業鏈條,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加大投資;拉動相關產業發展;提升銅礦對本國經濟的輻射能力(或將銅礦資源轉化為經濟優勢)。(每點2分,答對4點給8分)。

❹ 智利銅礦分布在具體哪些地方,是否受這次大地震的影響

世界最主要產銅國智利昨天發生里氏8.8級地震,與智利國家銅業公司有長期合作的中國五礦相關人士對新浪財經表示,此次大地震對智利基礎設施產生較大破壞,其銅礦生產和運輸勢必受到影響,估計國內外期貨市場開市後將產生震盪。

智利國家銅業公司目前是全球最大的銅業公司,控制了智利境內主要的銅礦資產,由北及南分布較廣。但資料顯示,智利主要的大型銅礦主要分布在中部、北部地區,而此次震源地康塞普西翁省在南部地區,其銅礦山並不多。

五礦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從目前情況看五礦集團沒有中方員工在智利駐守,相關事宜還在進一步核准。

五礦集團旗下五礦有色金屬股份有限公司銅部總經理顧良民透露,今天下午在與智利國家銅業公司駐上海代表處首席代表卡洛斯聯系時,卡洛斯稱其在智利的親屬分布在智利各地目前情況良好,但當地通訊設施破壞較為嚴重,保持緊密聯系有很大困難。

卡洛斯透露,目前與公司無法保持正常聯系,所以公司礦山的受影響情況還沒有確切的消息。有外電消息稱,英美資源集團在智利的LosBronces和El Soldado兩個礦山生產已暫停,這兩個礦山距智利首都聖地亞哥100多公里,而震源地距聖地亞哥只有約300公里。

顧良民表示,據其了解的情況,智利國家銅業公司與英美資源這兩個銅礦相近的位置有一個大型銅礦山,可能也會受到影響。

但國際礦業巨頭必和必拓和力拓合資在智利北部運營的escondida銅礦由於距震源較遠目前運轉正常。

顧良民認為,此次由於震源較淺,產生的破壞力對通訊、供水、能源供應、公路、港口等基礎設施的破壞性較大。即使智利境內因此受損停產的銅礦山較少,但能源、公路、港口受到破壞將影響銅礦石的外運,對中國銅冶煉企業原料供應影響的大小還有待觀察。

2007年-2008年,由於escondida銅礦由於工人罷工而出現停產,曾數次刺激國際銅價走高。有分析師指出,此次智利大地震短期內會進一步刺激國際銅價的上漲,因為銅礦源料供應的減少,將使銅冶煉企業的產量下降,進而減少了市場庫存。

2007年智利北部地區11月14日大地震使期銅價格暴漲,地震造成2死100傷,震區附近部分銅礦陷入停產。14日發生於智利北部的里氏7.7級地震至少給智利銅礦業造成了2000萬美元的損失。

我記得07年那次國內盤是高開低走的

❺ 智利銅礦豐富的原因和智利北部農業分布特點

1、智利銅礦豐富的地質原因:

智利的銅礦資源絕大多數集中分布在中部和北部地區,這里有一條斑岩銅礦化帶,而在南部地區,銅礦資源分布不多。

斑岩銅礦屬於品位較低而儲量大的礦床類型,其產量目前佔世界銅產量50%以上,是目前世界銅礦中最重要的礦床類型,它主要是由於陸地上的火山作用和侵入作用而成,岩漿的侵入導致了它周圍的岩石發生蝕變,銅礦體一般就產生在侵入岩體的內部或與圍岩的接觸帶上。

一般而言,這種類型的銅礦床主要分布於板塊碰撞帶或擠壓斷裂帶,比如我國的郯城-廬江深斷裂帶(我國東部一條巨型斷裂帶,總體上呈南北走向,綿延2400多公里),斑岩銅礦就特別發育。智利的情況也類似,因為這個國家所處的地理位置恰恰是納斯卡板塊與南美洲板塊的碰撞地帶。

所以,簡單地說,就是智力處於板塊的碰撞地帶。納斯卡板塊指的是南極洲板塊中的小版塊,而南美洲板塊是美洲版塊中的板塊。

2、智利北部農業分布特點:呈點狀和帶狀(沿河)分布 。

原因:該地主要為乾燥的熱帶沙漠氣候,在河谷地帶和地下水比較豐富的安第斯山山麓容易形成綠洲農業。

(5)分析智利發展銅礦產業的有利條件擴展閱讀:

銅具有良好的導電性、導熱性、耐腐蝕性和延展性等物理化學特性。導電性能和導熱性能僅次於銀,純銅可拉成很細的銅絲,製成很薄的銅箔。由於銅具有優良性能,所以在工業上有著廣泛的用途。包括電氣行業、機械製造、交通、建築等方面。

銅在電氣和電子行業這一領域中主要用於製造電線、通訊電纜和其他成品如電動機、發電機轉子及電子儀器、儀表等,這部分用量約占工業總需求量的一半左右。

❻ 智利為什麼銅礦資源和漁業資源那麼豐富

銅礦為什麼豐富我不知道,但是漁業豐富是因為在該國的沿海有秘魯寒流從此經過,使海水上泛,帶起底部的營養物質,使該海域漁業資源豐富

❼ 智利科亞瓦西銅礦床

1.地質背景

圖7-6 智利北部的科亞瓦西和克夫拉達布蘭卡相對位置圖

(引自R.H.Sillitoe,1995)

圖中標出了羅薩里奧和烏希納斑岩銅系統的低電阻率的位置,以及烏希納發現孔的位置

智利北部的科亞瓦西(Collahuasi)礦床位於克夫拉達布蘭卡銅礦床以東8km,高程超出後者500m之多(圖7-6)。礦區內包含有羅薩里奧和烏希納兩個斑岩銅鉬礦床,還產有高硫化銅銀(羅薩里奧-波德羅薩)和銅金(拉格蘭德)礦脈以及低硫化富錳的銀礦脈。這些礦床也是智利北部晚始新世至早漸新世銅礦帶的組成部分,礦床以侵位於二疊—三疊紀安山岩質和流紋岩質火山岩內的兩個相互分開的斑岩岩株為中心產出。

成礦後斷裂錯斷了羅薩里奧斑岩銅礦系統,其淺部發生位移的部分可能表現為拉格蘭德銅金脈系和伴生的石英-明礬石蝕變。薄層的中新世山麓礫石覆蓋著羅薩里奧和烏希納兩個斑岩系統的部分地段,羅薩里奧礦床以西5km處的同一套地層中產有溫金蒂帕異地氧化物銅礦化(圖7-6)。烏希納的局部薄礫石層上覆70m厚的晚中新世火山灰流凝灰岩,這套凝灰岩基本上掩蓋了位於富集帶直接上方的所有淋濾鐵帽。

羅薩里奧礦床至少含有10億t礦石,平均含1%銅和0.025%鉬(所採用的邊界品位為0.45%銅),大部分為淺成帶原生礦,但也包括一小部分(3%)氧化礦和再生富集礦。反之,烏希納礦床為一富集礦體,其輝銅礦帶含有1.58億t礦石,平均含1.66%銅。輝銅礦帶以下至少還有4億t含銅品位0.81%的礦石,所採用的邊界品位為0.6%銅。溫金蒂帕異地礦床的未侵蝕部分按智利的標准屬於小型礦床,含有大約700萬t平均銅品位1.9%的礦石,盡管礦區內的總氧化礦資源為5300萬t,銅的平均品位為1.3%。據報道,科亞瓦西礦區的總資源量(邊界品位採用0.4%銅)為31億t,平均含銅品位為0.82%。

2.勘查與發現

19世紀80年代到20世紀30年代,印加人曾將科亞瓦西礦區作為銅的來源進行開采。據估計,英國和法國的公司以手工采選的方法生產了33萬t銅礦石,含銅25%、銀180×10-6、金2×10-6,這些礦石采自波德羅薩和拉格蘭德兩地富含斑銅礦的高硫化礦脈。20世紀早期,科亞瓦西礦區是智利首位的銅生產地。

智利安納康達勘查公司的一位地質人員於20世紀50年代晚期指出了科亞瓦西礦區的含銅潛力,但該公司出於幾種理由未投入工作,其中包括土地租用方面的復雜情況。這一問題於1978年得到解決;同年,多尼亞伊內斯勘查公司(屬於蘇必利爾石油-福爾孔布里奇集團)一並獲取了科亞瓦西各礦權地。該公司當時正在勘查相鄰的克夫拉達布蘭卡礦床,而且很熟悉安納康達公司此前的工作成果。

多尼亞伊內斯勘查公司通過在1978~1979年期間開展的地質工作,認識到以羅薩里奧礦床為中心的蝕變帶以及烏希納礦化系統出露的邊緣部分具備斑岩型銅礦的特徵。對羅薩里奧蝕變帶的地表地質工作因薄層岩屑堆積以及中新世礫石層的覆蓋而難以進行,但在為數眾多的老采坑和采礦廢石堆中觀察到的岩石已證明是有啟示性的。羅薩里奧蝕變帶斑岩型銅礦特徵的確定,得益於對石英斑岩、黑雲母化安山岩、A和B細脈以及富輝銅礦的含黃鐵礦D細脈等樣品的確認。通過進入老硐觀察也見到了典型的斑岩型銅礦細脈組合。對烏希納出露的淋濾鐵帽的研究採用了與在克夫拉達布蘭卡所用者相同的那些技術。

1979年年中,在羅薩里奧開始實施一項包括60多個鑽孔的鑽探計劃。第一個鑽孔打到了64m輝銅礦富集帶,含1.98%銅和0.014%鉬;輝銅礦下面是淺成帶原生礦化,其品位向下增至含銅>1%。通過鑽探查明了羅薩里奧礦床的邊緣地段,包括疊加的高品位羅薩里奧礦脈(前人開採的波德羅薩礦脈的延續部分),並且大致圈出了礦體的富集部分和規模大得多的淺成帶原生礦部分。對溫金蒂帕異地銅礦床的鑽探也見了礦。然而,打在烏希納礦化系統出露部分的4個岩心鑽孔並未打到任何有價值的輝銅礦富集帶,其中有一個鑽孔未能打到硫化物的頂部。1984年,美孚石油公司決定處置蘇必利爾石油公司的礦業資產,致使多尼亞伊內斯勘查公司在科亞瓦西礦區的勘查計劃過早終止。

1985年,為了進一步勘查科亞瓦西礦區,謝夫龍(Chevron)、殼牌和福爾孔布里奇三大公司組建了一個合資公司,稱為科亞瓦西礦業公司(Compania Min era Dona Ines de Collahuasi)。直到1990年,這些合作夥伴的工作重點一直是對富含斑銅礦的羅薩里奧礦脈進行地表和地下鑽探,因為該礦的品位高,可以在銅價低迷的時期提供經濟潛力。然而,羅薩里奧礦脈的資源量不夠大且場地條件差,加之銅價上漲,使注意力又重新轉向羅薩里奧斑岩型銅礦床和科亞瓦西礦區的其他部分,包括烏希納斑岩系統。

科亞瓦西礦業公司對羅薩里奧斑岩型銅礦床的圈定鑽探與對科亞瓦西礦區其他部分的地質評價工作相配合,出於地質評價的目的,特別倚重的方法是衛星圖像解譯和物探工作。綜合的LANDSAT-SPOT圖像解譯有助於評價羅薩里奧和烏希納兩個斑岩系統的范圍,並因此幫助確定了1991年的航磁和激發極化法測區。共完成了大約150測線千米激發極化測量,採用300m偶極長度,探測深度600m。在羅薩里奧斑岩型銅礦系統上面圈出了一個圓形的激發極化異常,以高極化率和低電阻率為特徵;一個類似的異常涵蓋了烏希納淋濾鐵帽的出露部分以及東面3km處被成礦後熔結凝灰岩掩蓋的地段(圖7-6)。小於10Ω·m的電阻率與斑岩型銅礦化吻合。烏希納的激發極化異常與一個具有環形磁力高的圓形磁異常一致,該環形磁力高是黃鐵礦暈的反映。

另有幾個鑽孔在烏希納出露的淋濾鐵帽下面打到了弱礦化,在那時已查明其與一個明顯的極化率異常吻合。烏希納發現鑽孔(圖7-6)打到了超過100m的輝銅礦富集帶,平均含銅>1%,該鑽孔打在基岩露頭最邊部的礦化後熔結凝灰岩附近,因為該處顯示出有利的淋濾鐵帽絹雲母化、赤鐵礦化和脈體穿插特徵。在當時,發現孔的位置尚處於激發極化測量的范圍以外,激發極化測量完成後,所圈出的低電阻帶被解釋為細脈高強度發育的反映,這一結果對探明熔結凝灰岩覆蓋下面的烏希納礦化富集帶的鑽探工作起到了指導作用。

在烏希納圈定鑽探計劃完成之後,打了一口豎井對富集帶進行冶金目的取樣。目前的合作夥伴科亞瓦西礦業公司、福爾孔布里奇公司和Minorco公司計劃建設一座露天礦和浮選廠,到1998年末開始從烏希納的富集帶中回收銅。而礦區內的氧化礦石,包括來自溫金蒂帕異地礦床的氧化礦石,將在一座溶劑萃取電積(EX-EW)選廠內加工處理。礦區的長期前景將取決於羅薩里奧礦床的原生礦。

3.小結

雖然科亞瓦西礦區早在19世紀就是脈狀銅礦石的主要產地,但斑岩型銅礦系統的存在直到1978年才被認識到。時隔14年之後,羅薩里奧和烏希納這兩個斑岩型銅礦床才被完全查明。地質解釋,特別是對蝕變和淋濾鐵帽的解釋,對搞清構造復雜且部分被覆蓋的科亞瓦西礦區的情況起了重要作用,並導致了兩個礦床發現孔的布設。在勘查歷史中,相對晚期開展的對整個礦區的激發極化測量,圈出了與兩個斑岩型銅礦系統一致的極化率和電阻率異常,而且,隱伏的烏希納礦床上方的異常已證明對選定鑽探孔位十分有用。

❽ 8·5智利聖何塞銅礦坍塌事故的回顧

2010年8月5日,智利北部阿塔卡馬沙漠中一處名為聖何塞的銅金礦發生塌方事故,導致在井下作業的32名智利籍礦工和1名玻利維亞籍礦工陷於700米深的地下。隨後救援工作立即展開,截至2010年10月13日,智利聖何塞銅礦33名被困礦工在經過長達69天的漫長等待後,終於迎來了獲救的一天。當地時間13日0時10分,首名礦工弗洛倫西奧·阿瓦洛斯隨"鳳凰2"號搭載艙,穿過長達622米的救生隧道,重見天日,救援工作成功邁出第一步,救生艙接下來將繼續放入井下,營救其餘32名被困礦工。期間智利被困礦工求生慾望一次又一次的創造著人類奇跡。

事件概況

發生時間:2010年8月5日

地點:聖何塞銅礦

被困人數:33名井下作業人員被困(32名智利籍、1名玻利維亞籍)

被困地點:位於地面以下700米處

救援進展:全部獲救

回顧

8月5日智利北部聖何塞銅礦塌方,33名礦工受困地下大約700米處,生死未卜。

8月22日智利首次確認全體礦工倖存。這些礦工把一張紙拴在一個先前深入地下庇護所的探桿上,將尋求救援的消息傳給搶救人員。

8月23日33名被困井下超過2個星期的礦工首次獲得地面救援人員輸送的飲用水。礦井救援專家通過一條很長的細管將混合了水和葯品的膠囊送到井下。

8月24日被困將近3個星期的礦工首次同救援人員通話。救援人員通過鑽孔接通電話線,被困礦工通過電話說他們健康狀況良好,但是說他們有胃痙攣,因為被困十幾天當中,每48小時每個礦工只能吃兩湯匙金槍魚,一口牛奶和半塊餅干維持生命。

8月25日智利官員向33名被困礦工們告知了實情,即他們可能還要在井下待上長達數月時間才能獲救。智利官員稱,被困礦工聽到這個消息後情緒穩定,但是接下來數月內,他們有可能會出現「沮喪、痛苦和壓抑」的感覺。

8月26日33名礦工通過送入地底的高科技攝錄機,首次向地面展示礦底的情況,並高唱國歌,大呼:「礦工萬歲!」同時,當局在告知被困礦工可能要到聖誕節才能重出生天後,准備向他們送去抗抑鬱葯。

8月28日為盡快救出被困礦工,智利政府計劃鑽探第二條救援通道,這樣可以將救援時間由之前估計的4個月縮短到2個月。

8月31日一支美國宇航局派出的專家小組抵達了智利,准備協助救援被困礦工。由於被困地下的這些礦工所面臨的情況與宇航員在太空中面臨的情況類似,因此美國宇航局決定派員協助。

9月1日智利政府開始向被困礦工提供牛肉、米飯和水果等伙食。這是自確認全體礦工倖存以來,首次向其提供固體類的熱飯熱菜。

9月7日被困礦工在井下收看到了一場足球比賽直播。地面人員將一個小型電視接收器送到井下,並接通地下的電視電纜。一切進展的非常順利,礦工們實現了在地下700米收看直播的夢想。

9月12日受困礦工生活又多了一點調劑,經過不斷請求,當局首次批准他們在井下吸煙。同時,礦工們在教練的帶領下開始健身訓練,為獲救做好准備。他們還通過各種方法,如錄像、錄音、唱歌、玩牌和電子游戲來打發等待救援的難熬時間。

9月14日被困礦工艾瑞?泰科納(Ariel Ticona)的妻子伊麗莎白?塞戈維亞順利產下一名4公斤重的女嬰。泰科納從地下傳來一張紙條,希望給孩子起名為埃斯佩朗莎?伊麗莎白(Esperanza Elizabeth)。在西班牙語中,埃斯佩朗莎代表著「希望」。

9月16日智利負責營救的工程師宣布,被困礦工營救計劃提前,他們有望11月初升井獲救。

9月17日救援人員打通一條救援通道,朝救出33名受困礦工邁出重要一步。技術人員接下來將實施通道加寬作業,使用一個救生艙把礦工從地下700米深處逐一送上地面。

9月18日被困礦工跳起民族舞蹈,高唱國歌,慶祝智利獨立200周年。他們通過電視轉播觀看了獨立日的慶典活動。智利總統皮涅拉在獨立日慶祝致詞中,贊揚了礦工們百折不撓的勇氣,表達了智利政府早日救出礦工的決心和意願。

9月19日智利總統皮涅拉搭乘軍用直升機,前往被困礦工所在的北部沙漠礦坑,視察救災,並與這些受困地下40多天的礦工視訊對談,為他們信心喊話。

9月25日為營救被困礦工而特別設計製作的救生艙被運至礦場。救生艙大概有一人大小,可以將井下礦工一個接一個的運送出洞。這個子彈形的救生艙還備有氧氣瓶、逃生裝置和通訊設備等。

9月28日救援人員稱,重型挖掘機工作進展迅速,已共計挖通300餘米的隧道,距離完成挖掘工作還剩300米。這一消息傳出,救援現場一片歡騰。

10月6日漆成鮮亮紅色的中國自主設計、研發、製造的重型起重機部分零件,被6輛卡車組成的車隊送往智利礦難救援現場,准備參與33名被困礦工的最後救援工作,現場歡呼、掌聲不斷。

10月7日智利政府宣布,計劃B即第二口井已經完成大半,距離通道打通只剩下90米的距離。如果沒有意外,救援通道將於9日打通,進入救援的最後一個程序。智利海軍一名指揮官說,已經根據每名受困礦工身體和精神狀態情況,初步確定了升井先後順序。

10月8日眾多媒體記者從四面八方趕來,欲見證這場「馬拉松式」救援的勝利。預計,本周末將有1000多名記者湧向智利北部這座偏遠的礦場。智利政府官員稱,在接下來24小時內,救援通道將通達礦工被困處,第一批礦工有望在下周初被拉上地面。

10月9日智利礦難救援人員表示,營救被困礦工的救援通道已打通至地下625米,通道即將完全打通。智利衛生部長傑米?馬納里克(Jaime Manalich)在礦場現場接受采訪時表示,將礦工救出井洞的行動將於下周二(12日)啟動。10月13日智利33名礦工今天午夜開始升井 創礦難生還世界紀錄

10月15日智利北部聖何塞礦獲救的33名礦工中的31人已經出院。這是科皮亞波醫院的院長內烏曼宣布的。

❾ 智利埃斯康迪達銅礦床

1.地質背景

埃斯康迪達(Escondida)銅礦位於智利北部港口城市安托法加斯塔東南160km處的塞羅科羅拉多(紅山)地區,是智利北部一個世界級、隱伏的、較高品位的斑岩型銅礦床,是世界上已知的第三大銅礦床,於1981年3月發現。

埃斯康迪達銅礦床容礦岩石為老第三紀的安山岩。它位於從閃長岩到二長岩組分的復合岩株的中心,與南北和北西走向的斷裂控制有關。從區域上看,礦床位於南北向斷裂系統與北西向斷裂系統交匯部位的熱液蝕變帶南部。礦床以一個相當平緩的顏色異常為特徵,這種異常是由強烈的長石蝕變帶向外部的綠磐岩化過渡所致。表層以絹雲母蝕變、高級泥質蝕變和硅化作用為主,表明斑岩型銅礦系統相對淺的部分被保留了下來。晚期硫化物脈的出現(部分含硫砷銅礦)正好支持這種論點。在深部常見鉀硅酸鹽蝕變,但是,沿蝕變帶西部邊界出露的安山質火山岩中也可見鉀硅酸鹽蝕變。

銅礦化與第三紀中期的閃長斑岩—二長斑岩有關,它們侵入到第三紀早期的安山岩中。主要斑岩有三種:埃斯康迪達斑岩、大科羅拉多斑岩和流紋岩斑岩。埃斯康迪達斑岩由二長岩相和閃長岩相組成;大科羅拉多斑岩在岩相上與埃斯康迪達斑岩類似;流紋岩斑岩由幾個穹窿狀的侵入體組成。對銅礦化來說最重要的是埃斯康迪達斑岩,它呈南北拉長形狀,面積1200×700m2

埃斯康迪達礦床約4.5km長,2.5km寬,深度超過600m(圖7-7)。礦床包括一個主要的高品位輝銅礦富集帶,其面積為4.5×1km2,厚度為20~500m。最好的硫化物富集受北西向地塹構造控制,位於最高品位的礦胎之上。硫化物富集產生的銅品位為2%~5%。礦床下部為次生富集帶,厚50~500m。在富集帶中,輝銅礦和銅藍交代了原生的黃銅礦和斑銅礦。這種經富集的礦石中,輝銅礦和銅藍含量占總硫化物含量的10%以上,是經濟意義最大的礦石類型。

圖7-7 智利埃斯康迪達礦床表生輝銅礦層的地質剖面示意圖(6號鑽孔為發現孔)

(引自F.J.Ortiz等,1985;J.D.Lowell,1991)

1981年4月,對埃斯康迪達地區的礦石儲量初步估算為2.3億t,銅的平均品位為1.5%,即含銅345萬t。據1995年的資料,埃斯康迪達富集礦的地質資源量為17.6億t,銅品位平均1.59%,其中可開采量為6.62億t(銅品位為2.12%)。深成的銅含量可能小於0.5%,但是,在品位至少為0.8% Cu的地方出現了黃銅礦 斑銅礦礦化。1997年,又在該礦床開采區以北5km處發現埃斯康迪達北礦床,銅儲量1295萬t,平均銅品位0.88%。埃斯康迪達銅礦於1990年投產,幾經擴建,其銅年產量已超過100萬t,成為世界生產量最大的銅礦山。

2.勘查與發現

埃斯康迪達地區過去一直是各礦業公司和個體地質人員進行地質找礦的遠景區。大約在20世紀50年代中期以前,塞羅帕斯科公司的地質人員就對該地區進行過調查。埃斯康迪達銅礦床的發現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

1978年10月,美國斑岩型銅礦專家J.D.洛厄爾向猶他國際公司提出斥資450萬美元執行一個名為阿塔卡馬(Atacama)銅礦勘查項目的建議,以便在智利境內的安第斯山北部卡拉馬和印加—德奧羅兩個城市之間的地區勘查隱伏的斑岩銅礦床。該項目的提出主要基於以下幾點考慮:①該區沿西部斷裂(呈南北向延伸至少600km,寬5~30km)的成礦帶內集中了一些大的斑岩型銅礦和許多熱液蝕變帶;②該區至少有50%的面積被沖積物和(或)成礦後的火山岩覆蓋,對尋找隱伏斑岩型銅礦來說是有潛力的;③該區岩石覆蓋厚度較薄,可以採用成本較低的反循環鑽勘探;④成礦前的岩石露頭很多,足以進行地質填圖和地球化學取樣,尋找同心帶狀硅酸鹽蝕變暈和礦化暈;⑤當時在智利北部尚未進行過以較大間距的鑽孔支持的勘查項目(草根勘查)。結果,猶他國際公司和格蒂石油公司制定了一項聯合風險勘查項目,由J.D.洛厄爾擔任項目負責人。

1978年12月開始了阿塔卡馬項目的第一期工作,主要是研究前人的文獻資料,並在所選擇的大部分地區進行踏勘飛行,選出5個有意義的可進行更詳細調查的地區。

在1979年執行計劃的第一年中,對卡拉馬和印加-德奧羅之間的狹長地帶進行了區域河流沉積物地球化學取樣和粗略的地質觀察。取樣工作是沿著穿過探區的三條北北東向縱向剖面,採集河流沉積物樣品,取樣間距為lkm。同時對從各個方向穿越該帶的乾涸水道和主要溝壑也進行了取樣。共採集約1400個樣品,從中發現了約30個異常帶,在統計分析的基礎上確定的異常值為:Cu>80×10-6,Zn>100×l0-6,Mo>10×l0-6

1980年又採集670個樣品,對異常進行了重新檢查,發現30個異常中只有10個對阿塔卡馬項目有意義,其中,最令人矚目的一個異常是位於埃斯康迪達和薩爾迪瓦爾之間的「P」區域異常(圖7-3),因為它的Cu、Mo、Zn異常值高,而且與出露的成礦前岩石顯示出的熱液蝕變和淋濾帽關系密切。在「P」異常區採集的約50個河流沉積物樣品,顯示出以下異常區:Mo異常,Mo值為(12~22)×10-6;Cu異常,Cu值為(90~582)×10-6;Zn異常,Zn值為(105~325)×10-6

根據上述情況,進行了系統的地球化學取樣和淋濾帽研究,重點是埃斯康迪達的塞羅科羅拉多地區。在面積為1800×l300m2范圍內,按100m間距的剖面每50m采1個樣品,共採集313個樣品,化驗Cu和Mo。

Cu含量為(10~660)×10-6,勉強算作異常值。但在一個閃長岩岩牆附近,Cu含量達1%。約30%的樣品Cu>100×l0-6,僅有90%的樣品Cu>200×10-6。這些異常帶多分布在埃斯康迪達遠景區的塞羅科羅拉多地區。Mo 含量為(1~480)×10-6,有兩個「風暴值」為0.3%。約有40%樣品Mo含量中等(>20×10-6),13%樣品為高異常值(>50×10-6)。Mo異常也位於塞羅科羅拉多有強烈硅化的岩石出露地段(圖7-4)。

H.考特賴根據310個具有代表性的地球化學樣品研究了埃斯康迪達地區的淋濾帽。他認為:①在塞羅科羅拉多的露頭上,黃鐵礦是最多的先期硫化物礦物,而黃銅礦和輝銅礦比較少,多數樣品中都含黃鉀鐵礬,說明硫化物應產在較淺的部位;②廣大地區普遍硅化,石英細脈較少,具有明礬石等蝕變礦物,而且發現硫化物受熱液淋濾作用的證據(有許多顯示弱褐鐵礦化的空洞),表明埃斯康迪達礦化位於斑岩型銅鉬礦系統中的較高部位;③埃斯康迪達地區不存在重要的輝銅礦富集作用,只在局部地區可能有很薄的一層側向延伸有限的輝銅礦;④較強的原生礦化作用可能發生在地表以下1000m深處,中等至高的鉬值支持了這種可能性。H.考特賴建議打4個鑽孔驗證這個深部的原生礦目標。

在埃斯康迪達地區,幾乎所有露頭均難以見到銅礦化現象,只有在新鮮的厚層閃長斑岩岩牆的斷裂中才見有外生銅礦物——硅孔雀石。在地表下20~30cm處可見到銅的硫酸鹽礦物,呈孤立的斑點出現。在該區西南部偶爾可見到綠松石。

前面談到的一些地質特徵似乎令人失望。例如,淋濾帽的性質不大有利,淋濾帽中的褐鐵礦和銅含量與其他富的斑岩型銅礦床的鐵帽相比較低;從硅酸鹽蝕變-礦化垂直分帶的典型模式來看,埃斯康迪達礦化似乎處於上部層位。這一切令人懷疑該地區是否值得轉入鑽探階段。J.D.洛厄爾不同意這些看法,認為H.考特賴對淋濾帽的解釋是對阿塔卡馬沙漠中部這樣的極端乾旱條件特有的異乎尋常的地表風化機制(超常淋濾)效應的片面解釋。他指出,塞羅科羅拉多的淋濾帽中有一小部分褐鐵礦的顏色和結構,具有與下伏的高品位表生輝銅礦層有關的淋濾帽的特徵,說明在埃斯康迪達地區是有輝銅礦層的。而且,塞羅科羅拉多淋濾帽中的銅含量比一般觀測到的銅含量少25%。他認為,在阿塔卡馬沙漠中部普遍存在的異乎尋常的風化條件所形成的淋濾帽,與其他地區的淋濾帽相比是具有不同特點的。顯然,處於阿塔卡馬沙漠最乾旱地區的斑岩型銅礦床之上形成的淋濾帽的上部,即地表部分,發生了很大變化,一方面是因為石英發生了重新活動,另一方面是因為褐鐵礦從含硫化物的空洞中淋濾出去了(超常淋濾作用)。就埃斯康迪達地區而言,這種近地表作用可以使由輝銅礦產生的大多數赤鐵礦淋濾帽的典型結構受到變化或破壞。然而,在淋濾帽中也有大量由輝銅礦形成的未受到改變的褐鐵礦,說明該區的遠景是令人鼓舞的。

因此,1981年1月決定對該區進行勘查,其依據是:(1)在河流沉積物中表現有Cu、Mo、Zn區域地球化學異常,而異常中心位於塞羅科羅拉多-薩爾迪瓦爾地區;(2)在埃斯康迪達地區周圍有一些邊緣的多金屬礦床;(3)產出很大的、分帶明顯的硅酸鹽蝕變相;(4)有浸染狀輝銅礦形成的褐鐵礦存在的確鑿(但不明顯)證據;(5)淋濾帽中的鉬含量異乎尋常地高;(6)實施阿塔卡馬項目的基本手段切實可行,即採用較便宜的、快速的鑽機機組就可探明許多斑岩型銅礦目標,而每一個目標都有發現輝銅礦富集層的一些有利標志。

最初,埃斯康迪達地區的主要勘查目標是位於塞羅科羅拉多和塞羅薩爾迪瓦爾蝕變露頭之間,即斑岩型銅礦床核心所在地的沖積物下面的表生輝銅礦層。為此,總共設計了5個鑽孔,間距為1~1.2km,深度為152~182m。從1981年3月3日起,8天內打了5個垂直孔。這些鑽孔在穿過12~76m的覆蓋層後,打到了安山岩、微閃長岩、石英斑岩和石英長石斑岩,都顯示出綠磐岩化和早期的絹英岩化蝕變。伴生礦物主要是稀少的褐鐵礦和斑點狀氧化銅,產在上部淋濾帶中,Cu含量最高達0.25%。

由於上述成果,普查鑽探證實了塞羅科羅拉多的淋濾帽,於是又設計了第二批4個大間距垂直鑽孔,從1981年3月13日開始到3月21日結束為止,孔深303~457m,總進尺1376m。第一個鑽孔(RDH6)位於塞羅科羅拉多北坡,打穿241m厚的強烈淋濾帽,穿過一層52m厚的富輝銅礦,平均銅品位 1.51%,往下又穿過另一層富集帶,但銅品位只有 0.68%;第二個鑽孔(RDH7),位於塞羅科羅拉多南部,先打到一層137m厚的淋濾帽,再打到73m厚的次生輝銅礦礦石層(銅品位0.68%),往下又打到55m厚更富的礦層(銅品位1.52%),下面是一層37m厚的表生硫化物礦層(銅品位0.68%);第三個鑽孔(RDH8)打在褐鐵礦標志十分明顯的石英-絹雲母蝕變帶邊緣,打穿22m厚的銅氧化物礦石(銅品位0.80%)和一層25m厚的銅硫化物礦石(銅品位0.67%);最後一個鑽孔(RDH9)位於塞羅科羅拉多的中東部,它打穿了一層365m厚的強烈淋濾帽,見到了銅品位達1.3%的厚91m的硫化物礦石層。

3.小結

智利埃斯康迪達斑岩型銅礦的發現過程,給我們提供了一些重要的思路和啟示,值得我們參考和借鑒。

1)這個礦床並不是因為哪個地質學家做出了英明的具體預測,或只看準一個目標就打鑽發現的,而是結合普查區的特點,制定了周密而又切實可行的勘查計劃,利用常規的勘查程序和勘查方法,包括踏勘性地質和地球化學調查,基礎性的區域和局部地質調查和填圖,仔細的野外觀察,一步一步的篩選異常,最後鑽探驗證而發現的。沒有使用特別昂貴的尖端技術,而是採用最一般的常規方法,在從提出計劃到發現礦床總共不到兩年半的時間(1978年10月~1981年3月)內,發現了這個世界級的隱伏礦床。

2)埃斯康迪達礦床是在已知成礦帶內已知遠景區內發現的。「就礦找礦」和在已知成礦區內開展礦產勘查仍是現代找礦的原則,並不過時。南美安第斯斑岩型銅礦帶在智利境內長達500km,埃斯康迪達礦床就發現在已知大礦床丘基卡馬塔和埃爾薩爾瓦多之間,也就是說,是在成礦帶內兩個大礦床之間的「空白區」,這種「薄弱地帶」應給予重視。

3)智利斑岩型銅礦的產出環境與美國西南部斑岩型銅礦床有相似之處,勘查埃斯康迪達斑岩型銅礦的阿塔卡馬項目負責人J.D.洛厄爾就是美國斑岩型銅礦專家。他不僅在智利北部勘查項目中採用了類似美國西南部已獲成功的「覆蓋區項目」的組織形式和管理方法,而且運用了類似美國西南部斑岩型銅礦的成礦模式,即斑岩型銅礦系統特有的蝕變-礦化同心帶狀模式。在勘查工作上首先把斑岩型銅礦系統的外環作為勘查目標,用寬間距鑽孔了解蝕變帶和礦化帶的幾何形狀,進而圈定可能含礦目標的范圍。一旦圈定了礦化帶的大致范圍,再根據地球化學異常,確定勘查鑽孔的位置,集中勘查礦化核部。這種對勘查斑岩型銅礦極其有效的「蝕變模式」在世界上具有普遍意義。

4)在勘查工作過程中,即便利用相當成熟的礦床模式,也必須依據具體地區的實際情況,進行扎實的基礎觀察,善於解決一些對勘查工作具有決定意義的特殊的或關鍵性地質問題。

在埃斯康迪達礦床發現過程中,曾經見到一些與其他斑岩型銅礦不同的地質特徵,特別是淋濾帽中的銅含量和褐鐵礦含量與其他富礦的斑岩銅礦床的鐵帽相比要低。如何解釋這些似是而非、表面上的不利現象,就成為埃斯康迪達地區能否繼續進行勘查的關鍵問題。富有經驗的勘查人員根據以阿塔卡馬沙漠極端乾旱的氣候條件下特有的超常淋濾作用,從理論上清楚地解釋了所見到的各種現象,使該區淋濾帽性質與眾不同,褐鐵礦、銅含量較低的問題迎刃而解,再加上其他因素的綜合分析,做出了正確的勘查方案和鑽探計劃,最終發現了世界級的斑岩型銅礦床。

❿ 8·5智利聖何塞銅礦坍塌事故的後續發展

被困礦工成新「國家英雄」
「不要放棄」,4名曾在墜機事故中倖存、於安第斯山脈冰天雪地中求生天終獲救的烏拉圭人4日來到智利聖何塞銅礦,為井下33名受困礦工「打氣」。 倖存者何塞·因西亞特說:「他們(礦工)不久會獲救,整個世界與他們同在。」
從8月5日發生塌方事故後,被困地下701米的33名礦工的故事,讓聖何塞銅礦成為聚光燈下的焦點。
8月22日,一張用紅筆寫的紙條隨著探測器伸出地面,上面寫著:「我們全部33個人都活著。」在救援人員打通「生命通道」前,礦工們依靠著桃子罐頭和金槍魚,在不到50平方米的緊急避難室里生存了下來。
作為英國《衛報》駐智利的記者,喬納森·富蘭克林一直在跟蹤報道這起礦井事故。他從首都聖地亞哥趕到800公里之外的科比亞波,然後再搭車前往礦區。8月26日晚上,他看到從四面八方趕來的礦工家屬,在燃起的篝火旁,觀看著礦工們用地面傳下去的攝像機拍攝的視頻。畫面上,滿臉鬍子、赤裸上身的礦工們微笑著展示他們臨時的「家」。「家」雖然狹小,但功能齊全,有食物,也有急救葯品;有可以玩牌的「娛樂區」,也有小小的禱告空間。
讓富蘭克林難忘的是,錄像中有人唱起了國歌,有人高呼「智利萬歲」。「這感動了整個智利。9月18日是智利獨立200周年紀念日,那時候他們將會成為新的國家英雄。」富蘭克林說。
在災難面前,這些「英雄」表現出嚴密的組織性。礦工們每天都要開會,共同做出決定。他們分為兩批,一批休息時,另一批鍛煉身體、玩牌。為了保證正常的生物鍾,他們依靠點亮和熄滅頭燈來區分晝夜。他們甚至還有受過醫護訓練的「醫生」礦工喬尼博瑞斯。 礦工家屬樂觀等待親人
當礦工們在地下和黑暗孤獨作斗爭時,礦工的家屬們在地上安營紮寨。荒蕪的沙漠里,出現了一頂頂帳篷,人們給這里起名為「希望營地」。迎風飄著33面旗子,其中有32面智利國旗,1面玻利維亞國旗,因為被困礦工中有一位是剛來此地工作的玻利維亞移民。
富蘭克林用「令人驚訝」來描述他對「希望營地」的感受。「乍看上去,這里就像是難民營,但不同的是,這里的人們都充滿著樂觀主義精神」。
富蘭克林告訴本報記者,營地里的日常生活完全不用擔心,每天都有從各地運來的捐贈物資,從食物到衣服,足夠家屬們使用。營地里還設有看管兒童的中心、小賣部和簡易醫院。「當地的漁民為他們烤魚,水果商人送來橘子,志願者送來的柴火堆得足有五六米高。」
「沙漠里,時間變得很慢。家屬們能做的,就是等待。」富蘭克林說。對於他們來說,井下親人傳來的紙條、電話里短暫的通話,就是支撐他們等下去的信念。救援工作可能長達數月,他們中的很多人都做好了打持久戰的准備。
巴斯托斯的母親一直把兒子的照片放在胸口,她不認同媒體把逃過地震又趕上礦難的兒子稱為「倒霉哥」。「倒霉?才不是呢。他能逃過這兩場劫難,是最幸運的人。」
在富蘭克林看來,災難改變了很多人對親情的理解。智利的前足球「國腳」樂柏斯是被困礦工之一,他的女兒卡羅琳娜說,以前認為和家人說「我愛你」是非常普通的事,現在才意識到要更珍惜身邊的人。 智利開展「救援大動員」
在礦工們創造「生命奇跡」後,更大的難題擺在救援人員面前:如何把礦工從地下深處救出來?如何在漫長的救援行動中,讓礦工保持生理、心理上的健康?
「這是智利迄今為止開展的最復雜的營救行動。」在智利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富蘭克林說。智利動用所有可能的力量,在礦井現場有數百名支援人員,從工程師、心理學家到營養師、實驗室人員。
在專家們看來,被困礦工屬於一個很少有人研究的領域。智利衛生部長表示,沉到水下深處的潛水艇,可能有著與礦井下類似的生存環境。在礦井現場,富蘭克林看到了拉蒙·納瓦羅,他是智利一所潛水艇學校的負責人,被請來提供幫助。
此外,美國宇航局也應智利政府要求,派出了一支4人專家組,根據他們應對宇航員在太空艙內身體和心理狀況方面的經驗,為受困礦工提供幫助。不過智利聖地亞哥天主教大學的羅德里奧·費加羅阿教授對本報記者說,雖然太空艙同樣是密閉的環境,但礦工們並非訓練有素而且有心理准備的宇航員,他們可能承受更大的心理壓力。
救援人員已打通3口探井,分別用來運送物資、通風和通信聯絡。通過運送物資的通道,救援人員用一個1.7米長的特製容器,給礦工送去高能量食物和特製衣服,以及PSP、MP3等娛樂工具。 坍塌事故引發智利反思
這個關於「聖何塞銅礦奇跡」的故事,也有著不溫情的一面。富蘭克林對本報記者說,在賠償問題上,礦井所屬的聖·埃斯特本公司和礦工家屬們有著激烈的爭執。
礦井事故發生後,政府吊銷了公司的采礦執照,公司宣告破產,並表示沒有錢用於救援和支付工人工資。由於礦工大多屬於低收入階層,一旦被停發工資,他們的家人將面臨困境。智利采礦業工會的人呼籲政府代發被困礦工工資,但智利礦業部長稱,根據此前制定的勞工法,智利政府無法為礦工們支付工資或者其他福利,應該由公司支付,如果存在爭議,只能走法律途徑。因為錢的問題,還傳出了礦工妻子和情人爭奪救濟金的新聞。
富蘭克林表示,目前除了政府救濟,已有一些智利商人解囊相助,例如一位大礦主為每個礦工家庭提供了1萬美元左右的援助。
這次的事故也促使智利對礦業安全監管進行反思。智利礦藏豐富,國內國際公司競相開采。雖然在大型礦山的勘探開發上已達到發達國家水平,但一些中小企業的私營礦山卻存在設備老化、缺乏安全保障等問題。此次事故發生後,智利政府認識到規范礦業開採的重要性。多處違反安全生產規定的小礦井被關閉。

與分析智利發展銅礦產業的有利條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
© Arrange www.ahjjxxzx.com 2010-2020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