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壇洛鎮的產業發展
生態資源豐富壇洛鎮山清水秀、空氣清新,生態植被俱佳,全鎮森林覆 蓋率達45%,最低處私梨坪海拔400米,最高處涼風埡海拔1124米,相對高差達724米,立體氣候較為明顯,植物品種繁多,登臨涼風埡極目遠眺,但見薄霧輕繞、屋影錯落,青山常綠,黑溪河、倉頭壩、魚泉河穿鎮而過,恬靜中透出幾分靈秀,讓人彷彿置身世外桃源,是都市人休閑放鬆的天然氧吧。 壇洛鎮葯材資源豐富,其中野生葯材就有柴胡、銀花、麥冬、細辛、半夏、木爪、百合、雞血藤、霍香、薄荷等品種,人工種植的葯材有益母草、白芷、杜仲、黃柏、枝子等品種。同時,石牆高嶺土資源也十分豐富,在清代制陶業曾一度興旺,陶瓷業具有較大的發展前景。
養殖業壇洛鎮農民憑借方便的交通和良好生態環境大力發展養殖業。生豬養殖漸成規模,年出欄1000頭以上的有16家,100頭以上的有家28家,50頭以上的有56家,石牆瘦肉型生豬遠銷西南各地。按照黨委、政府的規劃,到12年,每年可出欄優質瘦肉豬42000頭以上,良種母豬存欄量達2000頭以上。
蛋雞養殖發展趨勢良好。廣西康健養雞場今年規模可達10000隻,在近幾年內規模將擴大到40000隻。雞鴨養殖在石牆還沒形成較大的發展規模,但有巨大的發展空間和前景。
『貳』 對鄉鎮村產業發展有什麼想法
鄉鎮如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談一點淺顯的想法與認識,不妥之處,敬請批評指正。「鄉村振興戰略」作為十九大報告中關於農村的一個重要課題,中央將其列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需要堅定實施的七大戰略之一,為今後一段時期農業農村發展指明了方向。作為鄉鎮一級,就要立足於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力促農業增效、農民致富、農村發展。一要著力完善鎮村組織。堅持將基層組織建設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首要任務。著重發揮好黨員固定活動日「引導教育黨員,參與事務決策,監督事務落實」的作用,建強組織陣地,強化班子建設,將農村致富能人、鄉土拔尖人才引導選拔到村級組織中,成為促進農村發展的中堅力量,為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提供堅強有力的組織保障。同時,著力轉變鄉鎮政府職能,突出服務主題,從解決農民需求最迫切的事情入手,在做好服務過程中推動鄉鎮政府職能轉變,全力做好政務服務、農民教育等多項工作,建立制度規范、公開透明的鄉鎮機關工作運行新機制。全面加強黨的建設,充分利用黨委學習會議、村組會議等平台,開展「黨員素質提升工程」活動,加強對農村有勞動能力黨員的培訓,把農村黨員培養成致富帶頭人,把農村致富能手培養成黨員。支持農村黨員創辦領辦致富項目,結合幫扶行動,組織黨員結對幫扶,充分發揮已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為村民提供技術、信息、項目等方面。
『叄』 鄉鎮如何做好產業興旺
提出了構建農業三個體系、完善支持保護制度、健全服務體系,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三個體系就是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其實,我感覺這三個體系的建立不僅僅是農業這個第一產業,還包涵了鄉村的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
所以,前瞻產業研究院建議還是提構建現代鄉村產業體系為好。鄉村主要是以發展第一產業的農業為主,但也要大力發展農產品深加工和為農業需要的裝備製造業的第二產業,更要發展為農業產前、產中、產後服務和為全民服務的第三產業。
『肆』 阜余鎮的產業發展
江蘇省射陽縣阜余鎮四著並舉大力發展食用菌生產,將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一是以培訓為抓手,打造一支懂專業技術、會分析研究市場規律的食用菌生產隊伍。阜余鎮以食用菌協會牽頭,請專家講課,讓搞食用菌生產得益者作現身說法。2008年以來,舉辦專題培訓班6期,560名新手接受培訓,印發食用菌生產資料10000多份。二是以拓展市場為重點,廣開食用菌生產門路。鎮委派26名食用菌生產經紀人,通過考察論證,摸准食用菌銷售行情,使食用菌的銷售從射陽發展到鹽城,從蘇南發展到江南,食用菌生產隊伍60%在蘇、浙、滬、粵穩扎穩打,還有一批食用菌生產弄潮人西進河南、陝西、甘肅,同時也有人北上山東、河北、天津等地。據統計,2008年阜余鎮食用菌生產已發展到全國的15個省市(區)。三是以市場為風向標,提升食用菌的科技含量。以生產無公害食用菌為追求,實行科學配料,不斷提升上市食用菌的品質。在品種上,由原來單一的平菇,發展到金針菇、香菇、雞腿菇等8個品種,其中有6個品種的小包裝貼上注冊商標打進所在地超市。四是擴大食用菌生產隊伍,為農民增收搭建平台。通過一人帶一家,一家帶一鄰,一鄰帶一親,一組帶一村,一村帶一鎮的方式,擴大食用菌生產的隊伍,鎮村主動幫助從事食用菌生產的對象戶解決啟動資金、土地流轉、子女入學等現實問題。
『伍』 嚴田鎮的產業發展
嚴田鎮產業深厚,煙葉大鎮。該鎮以穩固糧食生產的同時大力發展特色產業經濟,著力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步伐。油菜、西瓜、李子、人工靈芝等種植規模逐步形成。尤其是以煙葉為龍頭的新型產業格局已初步形成,2013年該鎮烤煙種植面積達13000餘畝,以烤煙產業為龍頭的新型農業產業格局已初步形成,全鎮種植面積已由2007年的690畝發展到2012年的7174畝,種植規模位居全省前列,成為全鎮經濟發展的主要支柱。
特產西瓜、生薑、李子、花生、玉米、烤煙、香菇、木耳等,其中油菜是主要經濟作物,多次被上級評為「金花走廊」鄉鎮,西瓜、葡萄種植基地也正逐步形成。並於2008年引進井岡園林實業有限公司,以園林綠化為依託,積極引導群眾大力發展花卉苗木,種植的樹木花草以數量多、品種奇、名目珍而聞名。2011年又竭力引進了萬畝武功神茶種植項目落戶嚴田。此外,還積極發展水產、畜牧、大棚蔬菜等產業,全鎮已初步形成農業產業的多元化格局。
嚴田環境優越,服務到位。充分利用資源優勢,不斷優化招商環境,吸引一批特色企業落戶。先後引進建成井岡園林實業發展有限公司、武功山景觀石有限公司、中小水力發電站7座、木板加工廠4家、糧食加工廠5家、機磚廠4家、電子廠2家、料石廠1家。縣公安、交警、國稅、地稅、工商、農業銀行、信用銀行等部門均在鎮上設立分局、支行。鎮建有便民服務中心,設立勞動保障、民政優撫、計生服務、司法等崗位14個,著力提供高效、便捷的公共服務。
鎮域水利資源較為豐富,轄區內有中小水力發電站7座。鎮辦企業有日設計供水量800噸的自來水廠,鎮區內引進了木板加工廠4家、糧食加工廠5家、機磚廠4家、電子廠2家、料石廠1家。
『陸』 馬圩鎮的產業發展
水果生產是該鎮的特色支柱經濟,皇妃貢柑、沙糖桔是主打品種。貢柑又名皇帝柑,果色金黃,清甜香蜜,爽口化渣。皇妃牌貢柑經國家商標局核准注冊,2000年被中國水果流通協會評為中華名果,並獲得綠色食品A級認證,深受消費者好評,暢銷省內外。全鎮已經發展皇妃牌貢柑5萬畝,形成規模化生產,輻射帶動農戶4850戶,年產量達12萬噸,產值3.6億元。同時,培育和壯大鎮內特色產業企業—廣東省德慶縣馬圩貢柑水果基地有限公司。完善了鎮內工業園小區配套設施建設。正在籌建貢柑水果專業市場,專業鎮的建成將為該鎮的特色產業—貢柑的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也為該鎮各行各業的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近幾年來,馬圩鎮黨委政府積極實施工業強鎮的發展戰略,以各項優惠政策,築巢引鳳,廣泛吸引外商辦實業。木雕工藝、桂皮加工、竹製工藝等已形成支柱產業,德峰傢俱公司作為我鎮的龍頭企業,2006年擴大生產後,年產銷量不斷擴大,全年預計該廠銷售額達3200多萬元;我鎮引進多個柑桔加工企業,仙羅果業、肇成果業等果品加工企業為我鎮柑桔銷售提供優質的選果、打蠟、包裝服務,大大地促進了我鎮柑桔產業化進程。
如今,馬圩鎮委、鎮府正高瞻遠矚,大刀闊斧加速馬圩經濟的發展,熱情歡迎國內外客商前來投資辦廠,發展「三高」農業。
我鎮大力進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經過不懈的努力,全鎮糧食麵積逐年調減,經濟作物和養殖業比例不斷增加。在種植業方面,利用馬圩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大力發展柑桔種植,我鎮貢柑2.7萬多畝,逐步形成了以合石逕、龍逕橋、百洲沖、更心河四大基地為主的柑桔種植示範基地,大幅增加柑桔種植面積,成為「中國貢柑第一鎮」,大大促進了我鎮柑桔產業的發展;此外,荔枝、龍眼、黃皮、蜜柚等水果種植面積也大幅增加,種植面積達5000多畝;我鎮在狠抓以皇妃貢柑為特色龍頭農業的同時,大力發展「短、平、快」種養項目,現我鎮共發展種植「短、平、快」項目面積2000多畝,豬、牛、雞、鴨等禽畜40多萬只(頭),涌現了一批種養大戶。
工業:我鎮積極實施「工業強鎮」戰略,制訂出台各種優惠政策措施,築巢引鳳,做好規劃布局,推進鎮工業園的建設。同時大力加強「雙引進」力度,通過以商招商、以地招商、以項目招商、以情招商的辦法,廣泛引進外地資金到我鎮開發項目。一是我鎮為了推動柑桔產業化進程,促進柑桔產業的發展,積極做招商引資工作,共引進了4條日加工量達50噸的集貢柑分級、打蠟、包裝於一體的生產線,引進各地大客商80多人,建設大小加工場45個,進一步拓寬了貢柑、沙糖桔的銷售渠道,解決當地勞工2000多人。二是有取得自營進出口權的鄉鎮企業馬圩藤竹木製品廠和同樣擁有進出口權的民營企業德豐傢具公司,產品遠銷歐美、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其中,德峰傢俱公司作為我鎮的龍頭企業,2006年繼續增容增資擴大生產,2007年銷售額達3000多萬元,創稅收365萬元。
『柒』 鄉鎮產業發展規劃如何寫
鎮產業發展規劃
為加快我鎮產業結構的調整升級,合理配置空間資源,優化產業布局,提高產業競爭力,引導農業商業化,加速我鎮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促進我鎮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確保農民增收致富,特製定2011-2020年全鎮產業發展規劃。
一、指導思想和總體目標
(一)指導思想。 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堅持全鎮農業基礎地位不動搖;堅持大力度、全方位扶持龍威、陽光等麵粉加工企業為代表的第二產業;堅持多思路、多渠道培養發展商貿流通業、文化旅遊業、生態旅遊業等第三產業。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完善服務體系為保障、創新機制為動力、增效增收為目標,應對市場調結構、依靠科技興產業、發揮優勢創品牌、夯實基礎增動力,加快全鎮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
(二)總體目標。通過產業布局的引導調整,實現全鎮糧食穩定增產,全鎮農產品商品率提高,農業增加值持續增長,第二產業比重明顯提高,旅遊、商貿流通等服務業為代表的第三產業迅速崛起,建立分工恰當、布局合理、特色突出、資源優勢得以充分發揮、生態環境和諧的產業支撐體系,促進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加快,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道路上邁出新步伐。
主要指標:至2020年,農業為主的第一產業佔比40%,全鎮糧食穩定增產,全鎮農產品商品率達提高,農業增加值持續增長,其中糧食、畜禽、蔬菜產值分別占農業總產值的50%、30%、20%;第二產業占國民生產總值的30%;商貿流通、旅遊等服務業佔比30%;農民人均純收入達6000元以上。
二、產業總體布局
按照布局區域化、生產規模化的要求,因地制宜編制我區農村產業發展區域規劃:
1、商貿流通業:我鎮是河南進入河北的南大門,漳河生態園區規劃建設高速路入口,我鎮藉此可在兩小時內到達鄭州、石家莊,同時經此可轉蘭青線到達山西、陝西,向東可到山東。經講岳線往東可達山西,四省通衢,地理位置優越,交通四通發達,可借107國道、京廣線、京珠高速、中華路、講岳線為依託,爭取在五到十年時間內在講武城車站至漳河生態園區之間形成倉儲物流企業群。
2、文化旅遊業:我鎮有豐富的文化旅遊資源,可打造以前港天子冢、劉庄蘭陵王、北朝墓文化、漳河生態園三國影視城為依託的精品文化旅遊線路。
3、麵粉加工業:講武城鎮是農業大鎮,糧食主要生產小麥,玉米等。在我鎮轄區內有龍威面業、陽光面業等大型麵粉加工企業,年加工麵粉均在10萬噸以上。另有許多小型麵粉加工企業,可引導這些企業拉長產業加工鏈,向深加工發展,增加產值。
4、畜牧養殖業:目前講武城鎮轄區內有養豬場十多個,養牛場3個,養雞場十多個,主要是高錄、大冢營、朝冠、西陳、北白道幾個村。努力促使我鎮養殖企業擴規上檔。
5、糧食種植業:我鎮是農業大鎮,是國家商品糧基地。糧食種植主要分布在京廣線以東的村莊。我鎮要加大優良品種的推廣,提高機械化水平,大力發展「兩高一優農業」,確保糧食增產增收。
6蔬菜種植業:我鎮緊鄰古鄴蔬菜批發市場,種植蔬菜的村主要是三高錄、小寨、東、西陳南、北白道。目前有李明生育苗基地等具有規模的瓜果、大棚蔬菜基地,產品銷往全國各地。爭取在五到十年時間內建成省級蔬菜瓜果生產基地。
7、生態旅遊業:又指觀光農業,一種以農業和農村為載體的新型生態旅遊業。具有保護環境、生態美化環境和觀光旅遊等功能的農業,是將農村的空間和農產品等農業資源作為觀光資源加以開發和充分利用,以期產生除農業生產之外新價值、與觀光相適應的一種農業形態,具有觀光、採摘、休閑、教育等功能,能提供相應觀光服務設施的單位,包括觀光、採摘、垂釣等。結合漳河生態園得相關規劃,在我鎮民有北乾渠以南大力培育出具有我鎮特色的生態旅遊業。
鎮人民政府
二〇 年 月 日
『捌』 寶豐鎮的產業發展
寶豐鎮城鎮建設日新月異,商貿市場功能齊備,是鄂渝陝邊界地區商貿流通中心。以集鎮道路、城鎮供排水設施、社區文化體育設施、專業市場、居民小區、工業園區為標志的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了令人矚目成就。建有5000平方米,投資350萬元的寶豐宣傳文化中心。形成了街面硬化、鎮容亮化、道路綠化、路燈配套的「二縱三橫」的城鎮道路格局。初步建成佔地500畝的工業園區,形成了四大專業市場。鎮區內建有5600平方米,投資650萬元,集小商品批發和傢具展銷於一體的寶豐西門市場;建有1800平方米投資120萬元的塑鋼蓬架式農貿市場;即將建成1.1萬平方米投資1600萬元的珠寶大市場和投資2800萬元的集鎮人飲安全寶豐萬噸自來水廠。形成了施洋路小商品經營、桂香路農副產品交易、北大街綠松石展銷建築建材營銷4條專營街道。各類大小門店1650個,超市10餘家,從業人員6000餘人。常年有浙江、四川、河南、江西、重慶、西藏、新疆、上海等10多個省市的客商在寶豐經商辦企業,年交易額達2億元以上。 寶豐鎮發展成果鼓舞人心,發展前景燦爛輝煌。到2005年底,實現寶豐鎮農村社會總產值3.22億元,農村經濟總收入2.41億元,民營企業總產值2.22億元,鄉鎮工業總產值近2億元,財政收入473.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104元。先後獲得「全省先進基層黨組織」、「全省城鎮建設先進單位」、「全省城鎮規劃建設管理(楚天杯)」、「全省小城鎮建設重點鎮」等榮譽,2002—2005年,連續4年被縣委縣政府表彰為全縣紅旗單位。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十五」時期,寶豐鎮在縣委縣政府的關心支持和縣直各部門、社會各界的無私援助下,經過寶豐鎮人民的艱苦努力和共同奮斗,創造了令人欣慰的成就,奠定了經濟社會健康持續發展的堅實基礎。「十一五」時期,寶豐作為全縣三大經濟板塊之一,將面臨著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鎮黨委政府將搶抓先機,乘勢前進,堅持科學發展觀,以新農村建設為主題,堅定不移地走「產業富民、工業強鎮」的發展之路,全力抓好「服務水電開發、工業發展、綠色小康村建設、城鎮建設、培植市場主體、創建文明村鎮」六大工作重點,著力培植珠寶飾品、新型建材、生態綠茶、女媧文化旅遊四大特色產業,全力構築縣域經濟增長極,奮力構建商貿中心鎮、工業重點鎮、生態旅遊鎮、女媧文化鎮、綠色小康鎮。力爭到2010年,寶豐鎮農村經濟總收入達到6億元,工業總產值達到3億元,財政收入達到1500萬元,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達到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500元,努力建成竹山工業強鎮和鄂渝陝邊界地區商貿流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