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裝配式建築產業發展建設過程中存在哪些問題
裝配式建築是建築業的一場革命,是生產方式的徹底變革,必然會帶來生產回力和生產關系的變答革,我們需要整合現代科學技術和現代化管理來適應這場變革。我國裝配式建築雖然市場潛力巨大,但是由於工作基礎薄弱,當前發展形勢仍不能盲目樂觀。 主要面臨六個方面的挑戰:
1、設計技術體系還沒有完善
2、關鍵技術及集成技術還沒有成熟
3、成本問題還沒有得到解決
4、體制機制還不夠健全
5、輿論宣傳還不夠全面准確
6、行業隊伍水平還有待提升
② 中國裝配式行業的發展進程與現狀
近年來, 全國裝配式建築發展迅速,有望實現階段性發展目標,即2017年住建部《「十三五」裝配式建築行動方案》確定的「2020年全國裝配式建築佔新建建築的比例達到15%以上」。
③ 裝配式結構目前存在的問題以及對策
裝配式建築定義及分類
裝配式建築是指建築的結構系統、外圍護系統、設備與管線系統、內裝系統的主要部分採用預制部品部件集成的建築。通俗來講,在裝配式建築的建造中,把梁、板、柱、牆等事先做好的的構建想像成一塊塊樂高積木,在施工現場只需把它們拼合在一起。和搭樂高一樣,裝配式建築將部分或所有構建在工程預制完成,然後運到施工現場進行組裝。
根據裝配式和預制構件的不通組合,可以將裝配式建築分為五類:砌塊結構、板材架構、盒式結構、滑升模板結構。
裝配式建築市場規模分析及預測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裝配式建築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規劃深度分析報告》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以裝配式建築685億美元左右的市場規模佔比35.1%。預計到2018年我國裝配式建築市場規模將達到904億美元,未來五年(2018-2022)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30.25%,2022年將達到2602億美元。
2017-2022年中國裝配式建築市場規模分析情況及預測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我國裝配式建築還處於起步階段,裝配式建築前期投資成本高;規模化生產未成形,成本優勢沒有;市場的接受程度讓人生疑,畢竟很多國人的思想理念,還是依賴經驗與以傳統為導向。與國外差距大,與國外幾十年的技術發展相比,國內的標准制定稍顯滯後,審核與監督也不完善。
裝配式建築發展前景分析
優勢明顯
裝配式建築相對於傳統的建築方式,首先是建造的速度快,工廠流水化的作業效率遠遠高於工人現場施工的速度;標准化的生產,更能提高裝配構建的安全等級;受氣候條件的影響比較小,工時少且減少現場的澆築等作業,環保不擾民。
大數據
在大數據的概念下,利用BIM建立數據模型,從設計方案、建設需求、工程運營等方面進行管理和優化,裝配式建築的標准化與數據化,更便於管理與操作。而在工程設計上,它也更加貼合現在比較火熱的VR裝修概念。
鋼結構建築的應用日益普及,作為最環保、最成熟的裝配式建築將得到更廣泛的應用
建築工業化和裝配化的發展就是綠色建築行動方案實施的重要方式,鋼結構建築的工廠化生產和裝配式施工的特點使其成為了最環保、最成熟的綠色建築之一,這幾年來得到了大力的推廣和應用,未來的市場前景也將越來越廣闊。鋼結構建築相比較傳統建築方式具有明顯的優點:一是鋼結構建築可實現鋼構件及配套圍護結構的構件工廠標准化生產,品質容易保證,自重輕現場可裝配化施工節省人工且安全環保;
二是大幅降低染塵、噪音污染以及資源消耗,鋼材可回收與再生,減少建築垃圾,並可作為國家戰略資源儲備;
三是鋼結構「高大輕強」的特點,易於建造高層建築、大跨度建築等結構復雜的工程,提高土地使用率及戶內得房率;四是抗震性能好,結構更安全,借鑒日本、美國等發達國家的經驗,抗震性能卓越的鋼結構、輕質材料等各種最先進的防震手段將在未來住宅及公共建築中被廣泛應用。
成本高企仍靠政策獎勵
與傳統的房地產建造方式相比,裝配式建築的成本要高出300~500元/平方米左右,這是部分房企難以接受裝配式建築的原因之一。裝配式建築較現澆結構成本有所增加,預制率越高成本增加越多,預制率10%~60%將增加直接成本280~420元/平方米,另外還有其他間接成本。
現行的政策獎勵可以抵消裝配式建築的增量成本,上海、武漢等地都有容積率獎勵措施,外牆裝配式部分建築面積可以不計容,不計容面積不超過規劃總建面的3%。
隨著裝配式建築量的提升,產品按照工業化的方式來進行生產,成本會逐漸下降,房企需搶占規模化和工業化的先機。
目前參與到裝配式建築的主體仍是規模較大的開發商和建築企業,如萬科、碧桂園以及武漢的中建三局、美好置業等,可以整合全產業鏈資源,解決工程總承包、技術、部品生產等各環節相互銜接的問題。
④ 關於裝配式建築成本過高的問題
現今我國正在大力復的推廣裝配式建築,制隨之裝配式建築的造價也成為人們關注的重點。裝配式成本較高主要是兩個方面:一是工藝成本。裝配式建築技術難度更高,初期的研發投入,以及預制構件生產所需要的機械設備投入,都比較大,轉嫁到構件成本上也就更高。二是物流成本。只有從工廠到施工地點的距離在100公里左右,物流成本才相對合適,若工廠離得太遠就不劃算了。但裝配式建築顛覆了傳統的建造模式,構件在工廠批量生產,現場組裝,具有施工快捷、節能環保、抗震等級高等優勢。成本問題只是暫時的,國家已經出台了很多降低成本的扶持政策,裝配式建築是中國建築業的發展大趨勢,目前江蘇、上海、河北等地區已經在逐步發展,河北的雪龍企業就致力於提供裝配式建築全產業鏈的服務,他們有自己的PC構件成產線工廠,建造了多種裝配式建築體系的房屋,您如果感興趣可以實地考察一下。
⑤ 為什麼採用裝配式建造的建築比採用現澆工藝的成本高
成本高和低永遠都是相對的,看你和誰比。
根據建業集團旗下築友建設公司的統計,現澆工地農民工工資越高,裝配式建築的優勢越大。這個就像國外日本歐洲等地一樣,當地的勞動力工資高,裝配式建築有優勢就能夠在市場驅動下自發的形成。
其次就是預制構件廠生產效率和投資的規模,如果採用築友裝備提供的雙循環綜合生產線,他的單位投資生產線的產能比同行高得多,PC工廠的人均效率高,人均構件產值大,裝配式建築往往能有效地降低建築成本。
當然裝配式建築增加了一些建築部位的材料: 比如PC構件連接處增加了連接套筒,灌漿料,或者約束鋼筋和波紋管等;PC構件局部區域加密增加了鋼筋以及深入支座的錨固鋼筋或錨固板;增加了PC構件的預埋件;裝配式結構的疊合樓板比現澆工藝樓板整體厚了20毫米。
為了提高裝配式建築在市場中的競爭力,築友集團在關鍵環節持續投入了真金白銀的研發。比如降低PC預制構件廠的建廠費用,發明專利雙循環綜合生產線大幅度提高了單位投資的產能;建築設計環節,優化預制構件的拆分和製作的合理性,盡量減少PC構件的規格數量,提高模具的統一性和可替代性;降低模具的成本,在預制構件中模具費用佔比為5%~10%; 建設階段合理的工期安排和安排合理製作周期,合理的工期安排,可以保證項目的均衡生產,降低人工成本,設備設施費用,模具數量以及各項成本費用的分攤,從而降低預制購進的成本。國內的基建老大哥中國建築旗下中建科技也為這個行業做出了大量貢獻,有力地推動了裝配式建築的發展。
⑥ 怎樣整合裝配式建築的上下游全產業鏈
裝配式建築設計注意要點要三面講:
、預制構件科拆
建築產業化核產工業化產工業化關鍵設計標准化核環節建立整套具適應性模數及模數協調原則設計據優化各功能模塊尺寸種類使建築部品實現通用性互換性保證房屋建設程功能、質量、技術經濟等面獲優案促進建造式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
實現標准化關鍵點則體現構件科拆預制構件科拆建築功能、建築平立面、結構受力狀況、預制構件承載能力、工程造價等都產影響根據功能與受力同構件主要垂直構件、水平構件及非受力構件垂直構件主要預制剪力牆等水平構件主要包括預制樓板、預制陽台空調板、預制樓梯等非受力構件包括PCF外牆板及豐富建築外立面、提升建築整體美觀性裝飾構件等
構件拆主要考慮五素:受力合理;二製作、運輸吊裝要求;三預制構件配筋構造要求;四連接安裝施工要求;五預制構件標准化設計要求終達少規格、組合目
二、連接節點處理
連接節點設計與施工裝配式結構重點難點保證連接節點性能保證裝配式結構性能關鍵裝配式結構連接節點施工現場完容易現質量問題環節連接節點施工質量整結構施工質量核所採用節點形式應便於施工並能保證施工質量
預制構件豎向受力鋼筋連接式美本等震發家普遍應用鋼筋套筒連接技術通我科研技術員量理論、試驗析證明該技術安全靠性並納入我行業標准《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灌漿套筒連接技術通向內外套筒間環形間隙填充水泥基等灌漿料式連接兩根鋼筋實現傳力合理、明確使計算析與節點實際受力情況相符合
建築專業角度講節點處理重點包括外保溫及防水措施三明治式夾芯外牆板內側混凝土受力層、間保溫層、外側混凝土保護層通連接件內外層混凝土連接整體既保證外牆穩定保溫性能傳熱系數提高防火等級防水措施主要體現板縫交接處豎向板縫採用結構防水與材料防水結合兩道防水構造水平板縫採用構造防水與材料防水結合兩道防水構造
三、BIM全產業鏈應用
BIM與產業化住宅體系結合既能提升項目精細化管理集約化經營能提高資源使用效率、降低本、提升工程設計與施工質量水平
BIM軟體全面檢測管線間與土建間所碰撞問題並提供給各專業設計員進行調整理論消除所管線碰撞問題Revit
MEP通數據驅系統建模設計優化管道橋架設計限度減少管道橋架系統設計管道橋架間、管道橋架與結構構件間碰撞
設計院應具備產業化項目進行全產業鏈、全命周期BIM應用策劃能力確定BIM信息化應用目標與各階段BIM應用標准移交介面建立BIM信息化技術應用協同平台並進行維護更新產業化項目前期策劃階段、設計階段、構件產階段、施工階段、拆除階段實現全命周期運用BIM技術幫助業主實現項目質量、進度本全位、實控制
住宅產業化我建築行業深刻革命建築行業發展必趨勢與歐美、本等發達家相比我住宅產業化發展仍處於初級階段面臨管理體制滯、技術體系完善建造本高企等利局面斷完善技術體系、建設住宅產業化推進激勵機制同要重點推行設計、施工、管理體化項目策劃、規劃設計、建築設計、產加工、運輸施工、設備設施安裝、裝飾裝修及運營管理全程統籌協調形完整體化運營模式
⑦ 裝配式建築在國外很普遍,為什麼國內不溫不火
裝配式建築在國外很普遍,為什麼國內不溫不火?
目前國內的產業鏈不夠成熟,造價相比傳統現澆形式還不具備明顯優勢
造成預制構件價格較高的主要原因是構件生產基地建設一次性投資大,構件攤銷費高。構件生產標准化程度低,構件生產企業對構件隨意提價造成了預制構件價格偏高,裝配式建築結構體系試點在項目設計、生產及安裝協同運作存在難度。裝配式結構體系對比傳統結構體系在成本上有一定增加,根據測算,混凝土預制裝配技術增加建設成本 約300~500元/m2 。另外目前國內建築市 場勞動力成本仍比較低廉,裝配式建築結構 體系對項目勞動力成本的節約有限,與傳統現澆結構體系相比在綜合成本上不佔優勢。
2.人口因素
本質上來說,傳統的建築模式是勞動密集型產業,上世紀及本世紀初我國有大量的富裕勞動力,傳統模式下的人力成本不比裝配式成本低,反觀裝配式產業較成熟的國家均為人口稀少的發達國家。 曾經有人說說:裝配式這個東西老早就有了80年代的時候,國家也組織過人去日本學習,但是後來國家為了考慮就業問題,還是不考慮選擇人員需求少的裝配式建築,而採用現澆式的。 目前中國的人口紅利正在減少,國家重新提出了發力發展裝配式建築
3.抗震作用
早期建築裡面用預制板做樓板其實就是屬於裝配式的范疇(當然這種裝配式和如今國內外用的裝配式還是有很大的區別,這只能算的上是最原始的裝配式),在1976年以前,預制板因為使得蓋樓速度快,價格相對便宜,質量相對來說也有保障,因而在全國范圍內被大力推廣。直到唐山大地震摧毀了整整一座城市。由於抗震性能差,預制板在唐山一度被稱為「棺材板」。
構造柱』和『圈樑』是唐山大地震以後,我國在建築物抗震方面的一大發明。「『構造柱』就是在磚房的四角和拐彎等處配上鋼筋,澆上混凝土,做成鋼筋混凝土的柱子,用來約束牆體。而『圈樑』(沿水平方向的封閉的鋼筋混凝土梁)則是把房子像箍木桶一樣箍起來。簡單地說,在建房子時使用圈樑和構造柱就像是用繩子給一個箱子打包,把橫向和縱向都綁住,這樣,房屋的整體性會大大提高,在地震中不會輕易倒塌。」 構造柱和圈樑的大量使用是吸取了唐山大地震的教訓。
4.產業管理及技術標准不完善
完整的混凝土預制裝配技術標准體系沒有形成,從建築的設計、生產、施工、驗收環節都缺乏標准,市場上沒有適用於裝配式施工的定額可供參考,也缺乏能夠熟練掌握裝配式施工技術的施工單位。雖然有的開發公司認識到裝配式建築未來的廣闊發展前景,但一些承包商如設計、施工單位都不具備裝配式建築的研究開發能力。技術體系的不成熟阻礙了裝配式建築的發展,我國的裝配式建築部品標准數量遠遠達不到發達國家的水平,完善技術體系是發展裝配式建築的當務之急。
一個混凝土預制裝配建築產品項目的實施,需要設計、生產、施工、後期維護等環節。國內只有少數企業擁有優質建築預制構件生產能力。同時,產業配套跟不上,缺乏配合的設計單位及施工企業形成整個產業鏈,所以無法滿足建築產品項目開發需要。對開發商來說,只有少數開發企業有足夠的資金及管理能力發展裝配式建築,多數企業缺乏裝配式建築的建設能力。上下游產業鏈不完善,裝配式建築生產過程包括建築產品的前期研發、設計,到施工、後期運營維護,其中涉及的企業包括業主、設計單位、構件生產工廠、施工單位等,所有的上下游企業形成一條完整的產業鏈,而現在建築產品產業鏈還不夠成熟。
⑧ 裝配式建築的出現對於建築市場有什麼意義
裝配式建築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傳統建築市場及建築材料市場的市場格局,一方面,裝配式建築為建築市場注入了新鮮活力,大大縮短了建築市場的建造工期,豐富了建築商的選擇空間,縮短了成本回收時間。另一方面又讓建築材料市場得以拓寬售出渠道,形成了一整條連貫的裝配式建築產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