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北京建築產業化發展研究報告

北京建築產業化發展研究報告

發布時間:2020-12-13 09:24:56

① 你認為奧運會對主辦國有哪些影響結合實際談談對體育的影響有哪些

從舉辦過奧運會的許多城市的發展經歷來看,奧運會對於城市的現代化以及各方面的發展都具有巨大的促進作用。申辦2008年奧運會,給北京帶來的好處將是全方位的。
第一,為舉辦奧運會而開展的大規模城市建設將加快北京躋身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步伐。為舉辦2008年奧運會,北京計劃新建和改造一批符合舉辦奧運會標準的體育場館。同時將從有利於北京城市長遠發展的角度,對機場、火車站、城市道路、電信系統、新聞中心以及奧運村及其輔助設施等大型基礎設施進行建設和改造。如果2008年奧運會能夠申辦成功,北京的市政建設在各方面都將有一個全新的發展,使北京的老百姓直接受益。
第二,申奧將使北京的環境更加美麗。目前,北京正在進一步加大治理環境的力度。在改善環境質量的同時,藉助申辦奧運會的有利時機,將環境資源的開發利用與城市功能的設施布局建設結合起來,不但可以扭轉目前的被動狀態,而且可以進一步提高北京市的環境建設層次。北京屬暖溫帶半濕潤氣候,四季分明,擁有相當豐富的生態景觀和環境資源,申辦奧運,可以使我們的環境資源得到進一步開發,使我們北京人的生活環境更加美麗。
第三,舉辦奧運會可以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由奧運項目帶動的城市建設,一方面將有力地推動北京產業結構的調整,增強城市經濟持久發展的後勁,同時可以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提高就業質量。此外,舉辦奧運會對於發展相關產業也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奧運會是目前規模最大的全球性活動,為保證其舉辦成功,需要投入最優質、最先進的技術裝備和產品,由此帶動了相關技術和產品的升級換代,推動了產業結構和技術結構的高級化。
第四,舉辦奧運將使北京成為全球關注的熱點。根據經驗,奧運會舉辦城市被確定後立即成為全世界關注的熱點。世界各地的人會蜂擁而至,使城市生活用品和生活服務的需求急劇增加,造成消費市場迅速膨脹。同時由建設項目、相關產業發展和奧運會商業化籌資方式形成的巨大商機將吸引眾多投資者前來尋求合作機會,形成巨大的投資市場,給北京帶來巨大商機。
第五,申奧將促進精神文明建設。大量圍繞申辦和舉辦奧運會,以愛國主義、首都意識、集體榮譽為中心的宣傳工作,有利於進一步激發全體市民愛國家愛北京的熱情,在形成和諧互助的人際關系、奮發進取的工作精神和自覺遵守社會公德等方面創造新局面。此外,申奧對於促進北京文化事業的發展,在世界面前樹立北京文明開放團結的現代化國際都市形象,以及為國有企業改革創造更為寬松的環境都有著很大的促進作用。

1 我國體育產業發展的現狀
目前,我國休育產業發展基本現狀可以概括為以下5個特點:一是體育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為國民經濟的貢獻日趨顯現;二是體育服務業蓬勃興起,體育市場初具規模.初步建立了產業框架,形成了競賽表演、健身休閑、技術培訓、中介咨詢4大門類的體育市場體系;三是體育產業投資日趨多元化,完全依靠國有資本興 建體育設施和興辦體育服務的狀況正在發生變化,社會力量和個人資本投人顯著增加,境外資本逐漸介人,體育產業發展的多渠道、多形式投資機制正在形成;四是以體育彩票、體育用品製造為代表的體育相關產業發展迅速;五是體育用品製造業迅猛發展.但總體看我國體育產業的規模不是很大,發展還很不平衡,投資主體還比較單一,體育資源配置上沒有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產業結構、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需要不斷深化改革。
2北京奧運給我國體育產業發展帶來的機遇
2.1 2008年北京奧運會,是我國體育產業難得的發展機遇. 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一改奧運會長期虧損的歷史,創造性地提出了「以奧運養奧運」的新思路,為南加利福尼亞地區帶來了32.9億美元的效益;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給加泰羅尼亞地區帶來了260.48億美元的經濟效益;2000年悉尼奧運會給澳大利亞和新南威爾士州帶來了63億美元的效益.據國家統計局有關資料,北京申奧成功將在7年內平均每年拉動中國GDP增長0.3一0.4個百分點.而北京統計局則表示,舉辦奧運會將對北京每年的經濟增長產生2.5個百分點以上的拉升作用,今後10年內,北京的年經濟增長率將達到兩位數,將在2010年實現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6000美元的目標.同時也要看到,舉辦奧運會既能帶來「奧運景氣」,也能帶來「奧運泡沫」,即景氣過後,對國家的經濟產生負面影響.因此,在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的體育產業戰略應同奧運戰略緊密結合,共同規劃,協調發展,使兩者互為支持,互為補充,從而實現我國體育產業和奧運經濟發展的有效互動和雙贏.
2.2加速了我國體育產業化進程.奧運會是當今世界上最具國際化的盛會,承辦的政府、組織和企業要與多個國際組織和眾多跨國公司進行業務往來和商業談判.因此,從申辦到實際式,從而為我國體育事業走市場化的道路,採用國際上通行的市場運作模式,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2.2推動我國體育產業的發展.20世紀80年代以來,奧運會的市場化運作無疑為全球體育產業.
的發展開拓了更為廣闊的空間,只要運作得當,2008年奧運會不僅可以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強
育產業而言無疑是一支強心劑,可以使我國體育事業產值得以大幅度增長.
2.3向人們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體育產業的經濟活動能創造眾多的就業機會,從國際經驗看,舉辦一次奧運會可使舉辦城市基礎設施水平提高20-50年,並提供數以萬計的就業機會.1992年舉辦的巴塞羅那奧運會為其服務業提供了16萬個就業崗位,為製造業提供5萬個崗位,為
建築業提供了9萬個就業崗位.
3北京奧運對我國體育產業的影響
3.1體育本體產業發展相對滯後.我國目前各種體育產業活動總量較低,體育經濟活動的內
部結構也並不十分合理,具體表現為以體育健身娛樂業,體育康復保健業,體育培訓業,體
育場的服務業等為主的體育本體產業已有很大發展,但其總體水平仍落後於以體育信息傳播
業、體育廣告業、體育建築業和體育用品製造業等為主的相關產業的發展水平,甚至出現各
類體育用品供大於求的局面.體育本體產業發展的滯後相應制約了體育產業的總體發展.其
次,體育產業對國民經濟發展的貢獻份額較小.大力發展服務業是我國經濟發展的一項基本
戰略,新型服務業的體育產業應發揮積極作用,我國服務業增加值只佔GDP的33%,不僅
遠遠低於世界平均64%的水平,甚至也低於低收人國家45%的水平.服務業的發展任務十分
艱巨,以北京2008年奧運會為契機,積極引人新的服務方式、服務理念和服務產品,謙虛
學習和借鑒先進的市場運作技巧,提高中國體育產業的整體商業化運作水平和市場規范程度,
擴大體育產業在服務服務業中的份額,增加服務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
3.2休育產業規模偏小.我國體育產業的集團化,社會化程度不高.與國外同類企業比較,
我國體育產業的規模普遍偏小,且大多為中介性質的服務性機構,產業內還沒有形成完整的
產業鏈,距離規模經濟的要求還有很大的差距.正由於此,以至我國體育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不強,很難參與到國際市場的競爭,也很難抵禦國外企業對我國國內市場的滲透.
3.3體育產業法制建設還不完善.目前,我國體育法規政策的現狀是只有一部作為體育領域
基本法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但卻是一部不夠具休,操作性不強缺乏相應配套的體
育法規條例.近年來,盡管國家提出了一些有利體育產業發展的思路,但法律、法規的建設
不規范,不穩定,覆蓋面過窄.
4 北京奧運帶動我國體育產業發展的措施
4.1制定體育產業化和奧運經濟發展戰略.在奧運前期,場館建設,公共設施建設,資金的
籌措,贊助商的選擇等工作,可以提前進行運作.使奧運經濟的「景氣效應」早一點顯現出
來,同時還還應制定奧運市場開發戰略.對市場如何開發、包裝、銷售應盡早做准備,要多
吸收借鑒國外成功的經驗模式和運營機制,並與我國的體育產業化戰略相結合,在奧運營銷
中既要賺到錢又要推動我國體育產業化的進程.
4.2進一步深化體育體制的運行機制的改革,為體育產業發展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理順各
種管理關系;完善市場監管體系,建立體育標准管理體系;堅持引進境外資金,先進的管理
經驗和技術;各類體育組織、體育賽事主辦者應依法開發保護和使用其專用名稱和標識等無
形資產;加快體育產業經營管理人才一的培養,大力發展體育中介組織,推動建立行業自律
組織.
4.2.1體育用品市場體育用品市場屬於消費市場,是具有體育特點的消費市場.這類市場與其它體育市場相比,發育程度相對較高,屬於成熟市場.隨著競爭的加劇,企業間的資產重組
活動會進一步活躍.大企業、名企業通過資本市場進行兼並,收購,聯合,重組擴充資本,組
建企業集團的趨勢會展現出來.從中國商務部公布的一份報告中獲悉,中國國際體育伺服器博
覽會已步人中國國內展覽業龍頭行列,位列機床展、印刷展、通信展、汽車展之後,排名冶金
展、醫療器械展、傢具展和服裝展之前.另外誕生於20世紀90年代初期的體博會的發展對促
進中國體育用品業的高速發展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目前,中國已成為世界體育用品製造大
國,「中國製造」已經占據世界份額的65%.因此,進一步保持和規范我國體育用品市場,不
斷提高品牌在國際上的知名度,對實現奧運經濟與體育產業的雙贏具有促進作用.
4.2.2體育中介市場隨著比賽市場化程度的提高,各類體育企業尋求中介服務的意識也會明顯提高,市場需求將開始活躍.另外,近期體壇不斷的評選與頒獎會引發了明星運動員管理的話題,其實前不久田亮事件一度引起社會廣泛關注,而早年的王軍霞、陳露等名將均有類似的經歷,因而,如何規范與協調體育職能部門在現行的機制下對運動員、企業等的關系,體育中介市場
是不能不被引起重視的.預計國內的體育經紀公司和各類體育經紀人在數量上會有較大幅度的
增長,中介業的競爭會越淡越烈.國外,中介機構將會更大規模進人我國國內體育市場.隨著
法規的健全,體育中介市場管理會逐步規范進人壁壘,國內高等體育院校會設置相關專業,加
大培養從事休育經紀業務的專業人才.
4.2.3概念市場這個主要指體育傳媒市場,體育博彩市場、體育旅遊市場、體育保險市場.
這些在我國有的是空白點,有的才一剛剛起步,但都是不可低估的市場.從籌備奧運會到奧運
會結束至少十年的時問里這些市場將取得巨大的經濟收益,而且在此期間會有一個很大的發展.
我國體育產業還處於起步階段,尚未形成一個完整獨立的體育產業市場,體育產業的經營還存
在著:體育本體產業發展相對滯後,對國民經濟發展的貢獻份額小,規模偏小,法則建設還不
完善等問題.進一步深化體育體制的運行機制的改革,為體育產業發展營造良好外部環境,理順
各種管理關系,完善市場監管體系,堅持引進境外資金、先進的管理經驗和技術,加快我國體育
產業的發展.以2008年奧運會為契機,吸收外國的成功經驗,結合我國的實際,培養一批懂經
營、善管理的專門人才

② 2017中國房地產前十強是哪些企業

中國房地產排名
隨著地產行業已步入白銀時代,新房開發整體增量空間受限,房企布局由擴張轉向收斂,核心城市激烈的土地競爭不斷壓縮企業盈利空間。但盡管如此,房地產行業的利潤依然非常大。
中國房地產排名第一:萬科地產
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84年5月,是目前中國最大的專業住宅開發企業之一。1988年進入房地產行業,1991年成為深圳證券交易所第二家上市公司。
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成為國內最大的住宅開發企業,業務覆蓋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三大城市經濟圈以及中西部地區,共計53個大中城市。年均住宅銷售規模在6萬套以上。
中國房地產排名第二:中國恆大
恆大地產集團有限公司的簡稱,是中國恆大集團的下屬控股企業,是集團的地產業務平台[1-3],總部位於中國廣州。中國恆大集團是集民生住宅、文化旅遊、快消、農業、乳業、畜牧業及體育產業為一體的企業集團。企業員工達8萬人。2015年銷售額2013.4億,總資產達到7570.4億,《財富》世界500強企業中排名496位。
中國房地產排名第三:碧桂園
碧桂園集團,即碧桂園控股有限公司(股份代號:2007.HK),總部位於廣東佛山順德,是中國最大的新型城鎮化住宅開發商。採用集中及標准化的運營模式,業務包含物業發展、建安、裝修、物業管理、物業投資、酒店開發和管理等。
中國房地產排名第四:保利地產
保利房地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國保利集團控股的大型國有房地產企業,是中國保利集團房地產業務的運作平台,國家一級房地產開發資質企業。
總部位於廣州。2006年7月31日,公司股票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成為在股權分置改革後,重啟IPO市場的首批上市的第一家房地產企業。
中國房地產排名第第五:綠地集團
綠地集團房地產開發項目遍及全國主要省區市,特別在超高層、大型城市綜合體、高鐵站商務區及產業園開發領域遙遙領先,目前的世界十大高樓近一半來自綠地。2014年實現經營收入超過42,51.51億元,較上年增長3.7%,預計2015年經營收入突破5000億。
中國房地產排名第第六:中海地產
中海地產全稱是:中海地產集團有限公司,是香港中國海外集團有限公司控股的屬下企業,其前身中海地產股份有限公司於2002年8月8日注冊成立,注冊資本金人民幣61020萬元,企業類型中外合資。作為中海地產集團有限公司的控股企業——中國海外發展有限公司1992年即在香港上市(香港聯合交易所代碼:0688),曾被國際知名的《財富》雜志評為中國上市公司(香港和中國大陸)百強中的房地產主要企業。
中國房地產排名第第七:萬達集團
萬達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國萬達集團」),中國企業500強、中國製造業企業500強、中國大企業集團競爭力500強企業。創建於1988年,現已發展成為擁有總資產800多億元、佔地560多萬平方米、員工13000多名,涵蓋輪胎、電纜、化工、地產開發四大產業,擁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國家級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和國家級實驗室的國家重點高新技術企業。
中國房地產排名第第八:龍湖地產
龍湖地產有限公司(香港聯交所股份代碼:00960),創建於1993年,成長於重慶,發展於全國,是一家追求卓越、專注品質和細節的專業地產公司。龍湖在地產中國網舉辦的紅榜評選活動中,兩次上榜。2011年被評為最具風險控制能力的多業態領軍企業」。截至2015年12月末,集團累計實現合同銷售金額為545.4億元人民幣。
中國房地產排名第第九:融創中國
融創中國控股有限公司(簡稱:融創),是一家於香港聯交所上市的專業從事住宅及商業地產綜合開發的企業,公司堅持區域聚焦和高端精品發展戰略。在京、津、滬、渝、杭擁有眾多處於不同發展階段的項目,產品涵蓋高端住宅、別墅、商業、寫字樓等多種物業類型。
中國房地產排名第第十:中南置地
中南控股集團起步於1988年,已發展成為擁有各類員工40000餘人、總資產514億元、2011年綜合產值270億元的大型集團化上市企業。中南集團擁有「房地產業」、「建設產業」、「土木工程產業」、「工業產業」等產業板塊,下轄江蘇中南建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南房地產業有限公司、南通建築工程總承包有限公司、南通市中南建工設備安裝有限公司、北京城建中南土木工程集團有限公司、金豐環球裝飾工程(天津)有限公司等30多個子公司。

③ 建築材料課題

北京市科委日抄前對北京市建築材料科襲學研究院申報的「科技成果轉化專項———高性能利廢環保新材料的產業化關鍵技術研究與集成」課題進行了立項論證答辯。立項論證委員會一致認為:該課題為工程、市場所需,具有很好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符合「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發展目標,技術路線正確,課題承擔單位技術力量雄厚,研究的基礎條件較好,實施風險小,項目可行。 該課題把北京市建築材料科學研究院已經成熟的利廢環保新技術迅速產業化,解決產業化過程中存在的關鍵技術問題,通過三條環保利廢新材料製品產業化生產線及干混砂漿和天然納米材料生產及應用技術服務中心兩個平台建設,構築面向建材行業高性能利廢新材料信息收集、工藝設計、研究開發、生產制備、技術服務的產業集成鏈,最終形成一個具有技術示範、輻射、服務、檢測、評價功能的利廢環保新材料產業基地。北京市建築材料科學研究院院長王肇嘉親自擔任課題負責人,計劃完成時間為今年12月。

④ 中國有哪些經濟發達的內陸城市

很多人一直都自己家鄉GDP的情況,據有關機構研究,2019年中國大陸城市GDP排名已經出爐了。關於2019年度中國大陸城市GDP二十強相對於2018年的排名變化,明顯的可以看出城市間的「明爭暗鬥」,排名靠前的城市幾乎位置很難替換,主要是排面在中間的城市,總有種「你追我趕」的感覺,變化很大!

今天我們來看看,排名前五的這些省會城市的情況,本文的數據都不包含港澳台城市。

第五、江蘇省南京市
班服定製:伴隨成長的印記,除了青春還有班服!
廣告
班服定製:伴隨成長的印記,除了青春還有班服!
南京市在中國大陸城市2019年的GDP排名中,以14030.15億元排名第十一位。

南京古稱金陵、建康,是江蘇省會、副省級市、特大城市、南京都市圈核心城市。南京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長期是中國南方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國家物流樞紐,長江國際航運物流中心 ,長三角輻射帶動中西部地區發展的國家重要門戶城市,也是東部沿海經濟帶與長江經濟帶戰略交匯的重要節點城市。

第四、浙江省杭州市
杭州市在中國大陸城市2019年的GDP排名中,以15373.05億元排名第九位。

杭州古稱臨安、錢塘,是浙江省省會、副省級市、杭州都市圈核心城市,杭州人文古跡眾多,西湖及其周邊有大量的自然及人文景觀遺跡,具代表性的有西湖文化、良渚文化、絲綢文化、茶文化,以及流傳下來的許多故事傳說。新世紀以來,隨著阿里巴巴等高科技企業的帶動,互聯網經濟成為杭州新的經濟增長點。

第三、湖北省武漢市
武漢市在中國大陸城市2019年的GDP排名中,以16000億元排名第八位。

武漢別稱江城,是湖北省省會,中部六省唯一的副省級市,特大城市,全國重要的工業基地、科教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作為中國經濟地理中心,武漢素有「九省通衢」之稱,是中國內陸最大的水陸空交通樞紐和長江中游航運中心,其高鐵網輻射大半個中國,是華中唯一可直航全球五大洲的城市。清朝末年的洋務運動開啟武漢現代化進程,使其成為近代中國重要的經濟中心,被譽為「東方芝加哥」。

第二、四川省成都市
成都市在中國大陸城市2019年的GDP排名中,以17012.65億元排名第七位。

成都別稱蓉城、錦城,是四川省省會、副省級市、特大城市、成都都市圈核心城市。地處中國西南地區、四川盆地西部,境內地勢平坦、河網縱橫、物產豐富、農業發達,自古享

⑤ 奧運對中國體育產業的影響

[摘 要] 奧運經濟為體育產業造就了巨大的商機。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北京奧運會將在今後7年內拉動我國經濟每年增長 0.3個百分點,其中最大的受益者是體育產業,而我國體育產業還處於幼稚時期,體育產業規范化、市場化還不完善, 體制結構還欠合理,政策法規還不健全,因而必須加大我國體育產業國際化步伐,使我國體育產業健康有序的發展。
關鍵詞:奧運經濟;體育產業;2008年奧運會
[abstract] the Olympic Games economy has accomplished the huge opportunity for the sports instry. According to State Statistical Bureau's data, Beijing Olympic Games will draw our country economy in the next 7 years to grow 0.3 percentage point every year, the biggest beneficiary is the sports instry, but our country sports instry is also in the weak time, the sports instry standardization, the marketability are imperfect, the system structure also owes reasonably, the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are not perfect, thus must increase our country sports instry internationalization step, causes our country sports instry healthy order the development.

key word: Olympic Games economy; Sports instry; in 2008 Olympic Games

前言
北京舉辦2008年奧運會是我國的一件大事,是世界矚目的重大商機,奧運不僅是體育盛會,也是經濟大舞台。當前,北京正以「新北京、新奧運」為目標,本著「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的理念,全力籌辦奧運會,並緊緊抓住這一歷史發展機遇,大力發展體育產業,全面實施奧運經濟戰略,推動北京和全國的體育產業快速發展。
一、奧運經濟對我國體育產業的影響
體育產業是指為社會提供體育產品的同一類經濟活動的集合以及同類經濟部門的總和。體育產業包括所有與體育相關的經濟活動,如體育物質產品(體育服裝、體育器材、體育建築、體育食品飲料等)和體育信息產品(體育廣告宣傳、電視廣播、報刊、體育彩票、體育信息的傳送等),以及體育勞務(體育競賽、健身娛樂、場地出租、體育旅遊等)。1985年國務院批轉了國家統計局《關於建立第三產業的統計報告》,體育被正式列入第三產業。體育產業的發展不但帶動了其相關上游產業的發展,為社會提供了眾多的就業機會,而且有利於國家產業結構的調整,促進國民生產總值的快速增長,是一個長期存在並可持續發展的朝陽產業。我國體育產業覆蓋面廣、產業關聯多,涉及國民經濟許多相關聯的產業,如建築業、製造業 、信息服務、交通業、食品衛生、服務業、服裝業、旅遊業、廣告業、娛樂業、博彩業、新聞出版業,等等。奧運會使舉辦國在短時間內加速城市建設,拉動內需,帶動體育產業、體育文化、城市文化的發展,使城市的品位、知名度在短時間內得到迅速提高,並帶來相當可觀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北京奧運會直接帶動體育產業的收入約在30億美元,而間接收入約在54億美元左右。每年對於國民生產總值的拉動是:就業因素0.00012個百分點,住宅0.061個百分點,基礎設施0.183個百分點,旅遊0.85個百分點,共1.094個百分點。促進國民生產總值增長0.5個百分點。到2008年,北京的第三產業將佔到國民經濟比重的70%,累計新增就業崗位180多萬個。而奧運會對我國體育產業僅北京奧運會所需的各類體育器材設備用品,就提供價值約為1.7億元的商機。
二、我國體育產業發展現狀
我國現階段體育產業存在規模小、結構和體制不完善、體育企業市場化程度較低等問題。缺少國際競爭力的體育企業或企業集團;體育產業區域發展不平衡;產業結構不合理;體育本體產業所佔比重小於相關產業尤其是體育用品產業;市場體系不健全,體育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整體上仍然是行政集權,高度封閉的部門管理模式,體育產業的行業管理體制沒有形成。
針對上述問題,我國要加快體育社會化、產業化的進程,大力推進體育管理體制改革;整合體育資源,實現體育企業的資產重組;加強體育產業與資本市場的互動,拓寬體育產業的融資渠道等。借奧運經濟之風,加快體育產業的規模化、國際化發展。把我國體育產業培養成為全國經濟新的增長點。奧運經濟給我國體育產業的發展帶來了許多機遇和挑戰,學習和借鑒國外先進的市場運作技巧,有助於提高中國體育產業的整體商業化運作水平和市場規范化程度,加快體育產業化進程。 本文來自範文中國網www.fw789.com
三、奧運經濟加速我國體育產業化發展
北京奧運會的舉辦,給我國經濟帶來前所未有的大發展,全國每年GDP額外增長0.3%-0.5%;申奧成功後新增180萬就業機會;社會消費品總量超15000億元。這將全面推動我國經濟和體育產業化的高速發展。現在我國體育產業化已發展到一定的規模,顯示出其經濟方面的優勢,並在引導社會消費、調整產業結構、推動國民經濟發展方面顯露出巨大的潛力。目前,我國體育產業發展的規模較小,發展不太平衡,但應該看到其發展的潛力。奧運經濟的建設拉動了市場需求持久的增長。體育消費正在逐步膨脹,同時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加入體育產業。而體育產業又帶動許多關聯產業,包括第二產業中一系列相關行業,以及第三產業中許多行業的發展,促進了整個產業結構的調整。體育產業的潛在需求非常大,在奧運經濟的促進下,已經形成了相當規模的體育服務業專業市場,國內從事健身娛樂業、競賽表演業、技術培訓業的體育企業、體育產業經營性機構2萬多家,總投資額已超過2000億元人民幣,年營業額超過600億人民幣。體育產業的產值出現了快速增長的勢頭。

四、奧運經濟促進我國體育產業市場化發展
發展體育市場,首先要營造良好的人文環境,在奧運經濟的帶動下,人們對體育意識,即人的觀念、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有了充分的認識。弘揚體育品格和傳統體育精神,全面提高社會公眾的體育素質,發揚更快、更高、更強的奧運精神,與時俱進地建設和發展體育產業,以現代的市場觀制定和實施體育市場的規劃。將體育資源與相關行業整合,打造特色的體育品牌,通過實施品牌戰略,建設體育產業市場,繁榮體育經濟。完善體育經濟體制,推進體育市場對外開放,合理配置資源,促進體育商品和各種要素在更大范圍內自由流動和競爭。我國體育市場的優勢和劣勢將隨著市場資源的合理配置日益凸現。因此,要努力開發體育市場,提高服務質量和水平,增強體育市場發展的動力和後勁。藉助奧運經濟發展,把握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運用國際比較價值規律,進行體育產業結構的調整和改造,促成優勢體育產業創新,帶動相關
產業,促進高效率的體育產業與地區經濟綜合體的良性互動,使我國的體育產業市場朝著多元化,國際化方向發展。
五、奧運經濟促進我國體育產業政策的完善
奧運經濟的發展,加速了我國體育產業政策的配套發展。目前,我國體育產業還存在產權關系不明、資產管理不順、市場發育不全、管理不善的諸多問題。我國體育的產業化水平還很落後,與我國體育在國際上的地位極不相稱。為了加快體育產業的發展,政府要引導體育產業發展,擴大體育經費來源,在其稅收政策上向體育產業傾斜。政府部門除了制訂對體育產業的宏觀經濟政策外,還應保障體育產業規范化經營,促進體育產業與國際接軌。加快完善體育產業政策,對體育產業的發展提供政策支持。近幾年來,體育行政部門在建立體育產業政策方面做了了許多工作,並取得了初步成果,但目前我國體育產業中的許多方面仍因缺乏長期穩定的政策扶持,使發展受到限制和制約,這對體育產業的長遠發展極為不利。因此,我們要積極協調有關部門及時建立和完善一套包括政府財政投入政策、產業項目基本建設投資政策、社會集資政策、稅收政策、體育彩票和體育基金等方面完整、系統的體育產業政策,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的政策體系,促進我國體育產業政策更加完善,更加規范化、更加國際化,為體育產業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和較好的物質基礎。
六、奧運經濟促進我國體育產業結構合理調整
奧運經濟促進我國體育產業結構的合理調整,促進體育產業國際化,充分發揮比較優勢,進行專業化、規模化的整合,從整體上提升體育產業的競爭力。要優先發展體育信息技術和體育高新技術。發展體育製造業是體育產業化的基礎、沒有體育製造業的發展,就無法為體育信息化和高新技術的發展奠定產業基礎。而發展信息技術、高新技術又能帶動體育產業化,形成信息化與體育產業化互動,促進體育產業的更大的發展。因此,以信息技術和高新技術為依託,以體育製造業為支撐的新型體育產業化結構,將推進我國體育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七、奧運經濟促進我國體育產業法制化建設
加強體育產業市場的法制建設。政府應認真研究現有體育產業法律法規,逐步調整完善體育市場的法律法規體系,力求對體育產業起到良好的監督和保護作用,推動體育產業沿著法制化軌道健康發展。加強體育產業的法制化、規范化發展,用法律保障體育產業經濟的健康穩定,使我國體育產業能適應奧運經濟的發展要求。根據體育產業市場發展的現狀,當務之急是要加快高層次的立法。目前我國體育市場管理的法制建設十分薄弱,應該及早出台全國性的體育市場管理條例,明確管理部門的職能、管理范圍、管理許可權,界定進入市場的專業技術條件、資格及審批程序,規定各類市場主體的法律地位、權利和義務,規范體育市場的主體、維護市場秩序,加強對體育市場的管理、監督和調控。
在體育市場管理中,部分體育經營項目存在著許可權交叉的現象,在不同的地區由不同的部門進行管理,甚至在同一地區由不同的部門同時管理。建立體育市場服務標準是體育市場依法管理的前提,行業標準的作用是為市場的主體提供規范尺度,為消費者提供消費選擇的依據。因此,要依法設立行業服務標准,建立公平、公正、公開的市場經營秩序,使市場主體在公平的市場環境中展開競爭。健全相關的配套法規,形成體育市場運行的游戲規則,使體育產業和體育市場的發展有法可依。實現體育市場管理科學化、規范化、效益化、法制化和國際化。
參考文獻:
鮑明曉.體育產業——新的經濟增長點[M] 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0.
曹締訓.體育產業經營管理[M].武漢:湖北科技出版社,1994.
耿力中.體育市場——策略與管理[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1.
駱秉全,樊心剛.對我國體育市場發展中一些問題的探討[J].體育與科學,2001,(4).

⑥ 中國最頂級的十大城市是哪十座

一、北京

在中國最頂級的14個城市北京作為我國的首都,在政治、經濟、文化、交通等方面的發展都是非常迅速的,人均收入和消費水平也都市比較高的。

二、上海

提到上海相信大部分人的第一印象是魔都,時尚之都,城市在全球范圍內佔有重要地位的金融很好的帶動了經濟的發展,所以城市每年的GDP都是相當高的。

三、廣州

廣州每年都是不少人務工的首選城市,而在廣州各個行業的發展也確實都是比較迅速的,所以全面的帶動了經濟的發展,城市GDP和城市人均收入都是蠻高的。

四、深圳

深圳這座作為我國首批經濟改革開放的城市,通過好政策和城市自身發展的有利條件,很好的促進了經濟全面的發展,所以城市內人均收入和大體的GDP都是相當高的。

五、重慶

重慶作為我國的直轄市,憑借著不錯的政策很好的促進了經濟的發展,目前城市在各方面的規劃上也在朝著更國際化的方向發展著。

六、天津

在中國最頂級的14個城市中天津這座城市有著優越的地理位置,有著豐富的資源,有著便利的交通,所以每年在經濟的發展上都算得上是富可敵國的。

七、蘇州

蘇州這座城市位於我國東部沿海地區,就地理位置來看的話本身在經濟上的發展就很有優勢,在加各種國際化的投資集中了不少在城市內,所以每年的GDP是極高的。

八、成都

毫不誇張的說成都這座城市在旅遊業上的發展速度很多城市都無法與之比較的,而且城市早就憑借著獨有的環境聞名於全球,國內外的知名度都是極高的。

九、南京

南京作為我國古都,濃厚的歷史氛圍是城市最大的競爭優勢,在加上極好的地理交通環境,豐富多樣的資源,每年不僅經濟發展速度快,而且在許多方面都佔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

十、青島

提到青島或許不少人第一時間想到的會是青島啤酒,而青島的啤酒也確實是遠銷海內外,在加上近年來城市憑借著國家一系列好政策,在經濟的發展上可以說是極其迅速的。

十一、長沙

長沙在經濟的發展上是非常迅速穩定的一座城市,城市有著很不一樣的文化,交通上更是屬於全國綜合性非常強的城市,多樣的地貌類型、不錯的氣候環境,還有著國內不少的研究中心。

十二、武漢

武漢這座城市位我國的中部,首先是它有著極其優越的地理位置,尤其是高鐵網能覆蓋到大半個中國,在商貿物流、科技創新等水平上都屬於是國內領先的城市之一。

十三、杭州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這句話幾乎是無人不知,所以在富可敵國的城市中除了蘇州,當然還少不了杭州啦,它自古在我國就是商業的集散中心,經濟的發展速度就別提有多快了。

十四、無錫

在中國最頂級的14個城市中無錫首先是屬於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城市內主要以平原為主,所涵蓋的經濟領域很全面,曾也榮獲了國家創新城市,國家最佳旅遊城市等殊榮。

⑦ 北京建設世界城市,如何發揮文化產業的作用

加油努力祖國北京發展

閱讀全文

與北京建築產業化發展研究報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