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實現產業融合的轉型升級
前瞻產業研究院指出,中國農業的發展道路必須要轉型升級,而推動農業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就是一個有效的途徑。首先,從國際經驗來看,日本、韓國為提高農民收入和農業的競爭力,也都從完善農業產業鏈和供應鏈,發揮農業的多種功能性、發展第六產業等方面,這個第六產業實際也就是一二三產業的融合,一加二加三等於六,一乘二乘三也等於六,來尋找適應本國特點的現代農業發展道路,這些國家推進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經驗對於探索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具有重要的借鑒。
其次,主要從農業發展的外部環境來看。加快推進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我們認為面臨一個難得的機遇,具備了向更高層次邁進的條件。「十三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再次,從發展階段來看。農村產業已經呈現了一個融合發展的好的勢頭,但是確實需要政府加大支持的力度。
❷ 什麼是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融合現狀及如何發展
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以農村一二三產業之間的融合滲透和交叉重組為路徑,以產業鏈延伸、產業范圍拓展和產業功能轉型為表徵,以產業發展和發展方式轉變為結果,通過形成新技術、新業態、新商業模式,帶動資源、要素、技術、市場需求在農村的整合集成和優化重組,甚至農村產業空間布局的調整。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可以採取以農業為基礎,向農產品加工業、農村服務業順向融合的方式,如興辦產地加工業、建立農產品直銷店、發展農業旅遊;也可以採取依託農村服務業或農產品加工業向農業逆向融合的方式,如依託大型超市,建立農產品加工或原料基地等。無論採取哪種方式,都必須通過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在農村的融合發展,形成新技術、新業態、新商業模式。
我國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還處於初級發展階段
一是農業與二三產業融合程度低、層次淺,主要是農業與二三產業融合程度不緊密,鏈條短,附加值不高。
二是新型農業經營組織發育遲緩,對產業融合的帶動能力不強,有帶動能力的新型經營主體太少,一些新型經營主體有名無實,還有一些新型主體成長慢、創新能力較差,不具備開發新業態、新產品、新模式和新產業的能力。
三是利益聯結機制鬆散,合作方式簡單。目前農村地區產業融合多採取訂單式農業、流轉承包農業,真正採取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將農民利益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利益緊密連接在一起的,所佔比例並不高。
四是先進技術要素擴散滲透力不強,由於農業存在著自然和市場雙重風險,加之盈利低下,許多社會資本和先進成熟的技術生產要素向農業農村擴散滲透進程緩慢,同時還由於農民的技能素質低下,農村產業融合型人才缺乏,也抑制了先進技術要素的融合滲透。
五是基礎設施建設滯後,涉農公共服務供給不足。農村產業融合發展,需要互聯互通的基礎設施和高效的公共服務。目前,我國許多農村地區供水、供電、供氣條件差,道路、網路通訊、倉儲物流設施落後,導致農村內部以及農村與城鎮間互聯互通水平低下,這對農村產業融合發展帶來了嚴重影響。
❸ 產業融合及如何促進我國產業融合的發展 詳細
產業融合是信息化進程中呈現的一種產業新範式。產業間的關聯性和對效益最大化的追求是產業融合發展的內在..全部>>
❹ 產業融合發展存在的問題,涉及發改委的是什麼
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指的就是以農業為基本依託,通過產業聯動、產業內集聚、技容術滲透、體制創新等方式,將資本、技術以及資源要素進行跨界集約化配置,使農業生產、農產品加工和銷售、餐飲、休閑以及其他服務業有機地整合在一起,使得農村一二三產業之間緊密相連、協同發展,最終實現了農業產業鏈延伸、產業范圍擴展和農民增加收入。
❺ 今年我國重點行業產業融合態勢發展如何
《數字經濟的供給側——中國數字經濟指數2018年度報告》總結了我國過去一年數字版經濟的發展態勢與權亮點,並展望了我國數字經濟的未來前景。
「數字經濟包含了很多新技術部分,在此基礎上要實現各種各樣數據的匯集,並在運用數據的過程中產生新演算法,把這些演算法再應用到服務中去,讓數據在生產和商業中的作用得到有效發揮。」業內人士表示,數字經濟將是技術革命成功的路徑。因此,在大數據運用過程中,技術重要,但理念更重要,要運用數據實現服務方式和業務流程的再優化,提高使用效率。來源:中國經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