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目前國家有哪些重點扶持和支持的產業
在「十二五規劃」中,政府重點支持航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信息技術、生物和制葯、節能技術和環保技術、海洋勘探和開發技術、高級製造業和高科技服務業的發展。
農業和水利。農業是整個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水利則是農業的命脈,而且關繫到整個農村生態環境的改善。促進農業持續發展、改善農田水利、提高倉儲和加工能力j不僅在。目前,而且至少在5~10年內投資都會有好效益。
基礎設施建設。這里提到的基礎設施包括能源、交道、郵電通訊等基礎產業,也包括與城市化相關的基礎設施建設。據預測,在未來20年中,城市建設將飛速加快。與城市相關的供水、供電、停車場、綠地、公共交通、醫療、學校等基礎設施建設將成為國家鼓勵的投資重點。
更新技術裝備,對企業進行技術設備改造。無論是國有大中型企業,還是民營企業,改造、更新技術設備都是當務之急。國家將支持、鼓勵在這方面的投資。
環保產業。雖然我國在局部環境有所改善,但是,我國環境污染的狀況仍然令人十分擔憂,我國的許多大城市包括首都北京在內,污染日益嚴重的趨勢並沒發生根本性轉變。農村的農業生態環境的破壞也很嚴重。因此,國家決定要大力發展環保產業,加大對環保產業的投入。
新興服務業。有關權威人士分析認為,餐飲、娛樂等傳統服務業,在一些城市已經飽和。而保險、咨詢、調查等新興服務業,卻嚴重滯後,在城市尤其是農村,發展潛力很大,國家在產業政策上將給予扶持。
房地產業。特別是住宅建設,今後將有二個持續的發展。這與城市住房制度改革全面到位和農村廣大農民擺脫貧困實現小康密切相關。
Ⅱ 國家未來重點發展什麼行業
中國將來可能重點發展六大產業領域:
第一個是體現國家戰略要版求,由國家直接權大量投資支撐的產業,如軍事工業,航空航天產業。
第二個是具有顯著市場和生產規模經濟優勢產業,如鋼鐵、有 色、化工、汽車等產業。
第三個是以較強的生產製造能力為基礎,同時具有一定研發設計能力的技術密集型產業,如電信設備製造行業。
第四個是以勞動密集和產業 配套優勢為基礎,同時具有研發設計、市場營銷、品牌等優勢的產業,主要是輕工、紡織服裝,部分電子機械等產業。
第五個是由於技術重大突破,形成新的技術平 台和發展機遇的產業,如平板電視對電視行業發展帶來的沖擊和機遇。
第六個是全球范圍內打破技術瓶頸的新產業,如最近出現的新能源、環保能源產業。
Ⅲ 十一五期間,國家將重點發展哪些產業
關系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
軍工、電網電力、石油石化、電信、煤炭、民航、航運
Ⅳ 國家產業政策的國家重大產業政策
☆ 《關於調整進口設備稅收政策的通知》(國發[1997]37號)
☆ 《當前國家重點鼓勵發展的產業、產品和技術目錄》(國家計委令第6號,1997年12月31日) (已廢止)
☆ 《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國家計委、國家經貿委、外經貿部令第7號,1997年12月31日) (已廢止)
☆《中西部地區外商投資優勢產業目錄》(國家經貿委、國家發展計劃委、外經貿部令第18號,2000年6月16日)(已廢止)
☆ 《當前國家重點鼓勵發展的產業、產品和技術目錄(2000年修訂)》(國家發展計劃委、國家經貿委令第7號,2000年8月31日) (已廢止)
☆ 《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2004年修訂)》(國家發改委、商務部令第24號,2004年11月30日)(已廢止) ☆ 《工商投資領域制止重復建設目錄》(第一批)(國家經貿委令第14號,1999年8月9日) (已廢止)
☆ 《淘汰落後生產能力、工藝和產品的目錄》(第一批)(國家經貿委令第6號,1999年1月22日) (已廢止)
☆ 《淘汰落後生產能力、工藝和產品的目錄》(第二批) (國家經貿委令第16號,1999年12月30日) (已廢止)
☆ 《淘汰落後生產能力、工藝和產品的目錄》(第三批)(國家經貿委令第32號,2002年6月2日) (已廢止)
第一部分:產業政策 ☆ 《摩托車生產准入管理辦法》(2002年11月30日,原國家經貿委令第43號)
☆ 《汽車產業發展政策》(2004年5月21日,國家發改委令第8號)
☆ 《鋼鐵產業發展政策》(2005年7月8日,國家發改委令第35號)
☆ 出台了水泥、電解鋁、焦炭、電石、鐵合金、煤炭、銅冶煉、鎢錫銻等行業產業政策
☆ 出台了電石、鐵合金、焦化、電解金屬錳、銅冶煉等行業的准入條件。 1、西部大開發
☆ 《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推進西部大開發的若干意見》(國發[2004]6號,2004年3月11日)
☆ 《重慶市實施西部大開發若干政策措施》(渝委發[2001]26號,2001年9月)
第一條:就是對設立在我市的屬於國家鼓勵類產業的各種經濟成份的內資企業和外商投資企業,從2001年至2010年減按15%的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
2、非公經濟發展
《國務院關於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05]3號,2005年2月19日)
☆放寬非公有制經濟市場准入
☆加大對非公有制經濟的財稅金融支持
☆完善對非公有制經濟的社會服務
☆維護非公有制企業和職工的合法利益
☆引導非公有制企業提高自身素質
☆改進政府對非公有制企業的監管
☆加強對發展非公有制經濟的指導和政策協調
3、循環經濟
《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循環經濟的若干意見》(國發[2005]22號,2005年7月2日)
☆發展循環經濟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主 要目標
☆發展循環經濟的重點工作和重點環節
☆加強對循環經濟發展的宏觀指導
☆加快循環經濟技術開發和標准體系建設
☆建立和完善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的政策機制
☆堅持依法推進循環經濟發展
☆加強對發展循環經濟工作的組織和領導
國家發改委出台了《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指導目錄》(發改能源[2005]2517號,2005年11月29日)
提出了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地熱能、海洋能和水能等六個領域的88項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和系統設備/裝備製造項目
對於《目錄》中具備規模化推廣利用的項目,國務院相關部門將制定和完善技術研發、項目示範、財政稅收、產品價格、市場銷售和進出口等方面的優惠政策。
4、產業結構調整
《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修正)》(2013年5月1日起施行)
2011年3月27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了《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國家發展改革委2011年第9號令,以下簡稱《目錄(2011年本)》),並於2011年6月1日起正式實施。
根據《國務院關於發布實施<促進產業結構調整暫行規定>的決定》(國發[2005]40號),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對《目錄(2011年本)》有關條目進行了調整,對外發布了《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修改<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有關條款的決定》(國家發展改革委2013年第21號令)和《產業結構調整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修正)》,自2013年5月1日起施行。
《國務院關於發布實施<促進產業結構調整暫行規定>的決定》(國發[2005]40號文,2005年12月2日)
國家發改委配套出台了《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05年本)》(發改委令第40號)(已廢止)
成為我國「十一五」時期產業結構調整一個綱領性文件。
《暫行規定》和《指導目錄》的出台實施,原國家計委、國家經貿委發布的《當前國家重點鼓勵發展的產業、產品和技術目錄(2000年修訂)》、原國家經貿委的《淘汰落後生產能力、工藝和產品的目錄》(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和《工商投資領域制止重復建設目錄(第一批)》同時廢止。
對依據《當前國家重點鼓勵發展的產業、產品和技術目錄(2000年修訂)》執行的有關優惠政策,調整為依據《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鼓勵類目錄執行。
外商投資企業的設立及稅收政策等執行國家有關外商投資的法律、行政法規規定,依據《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2011年修訂)》。
Ⅳ 本目錄不含符合《當前國家重點鼓勵發展的產業、產品和技術目錄》、《產業結構調
這應該是國家稅收優惠政策相關內容,只要屬於國家重點鼓勵發展的產業,都會享受西部大開發稅收優惠政策。而哪些單位屬於國家重點鼓勵發展產業是有規定的,有專門的關於國家重點鼓勵發展產業、產品和技術的目錄,屬於目錄當中的任一一個行業,都可以享受稅收優惠政策。國家重點鼓勵發展產業、產品和技術的目錄現在以2005年的為准,2000年的已作廢。
《國內投資項目不予免稅的進口商品目錄》,現在國內投資項目屬於進口商品的可享受稅收優惠政策,進項稅可抵扣。但也有不允許免稅的進口商品,即為"國內投資項目不予免稅的進口商品目錄」
Ⅵ 國家重點發展產業
目前嚴重產能過剩,,,,發展重點的產業,我持謹慎態度,,,先調整經濟結構,,,,軟著陸,,,,,你也知道,,,當產能過剩到百分之三時,,,需要十年的時間去消耗,,,我覺得發展重點的產業呀,,,,起碼性質是藏富慎滲鋒於民,,寬晌,而不是一味的去搞基礎建設,,鐵公雞之類的項目,,,,從很多地方政府的債務累累可以看出,,, 就目前而言,,三站馬車,投資,消費,外貿,,,,,投資,剛剛也說了,要軟著陸,,,,而外貿,,現在歐債,美債,,,所以就是重點做好消費喊掘這條道路了,,,這是根本,,,,這是我淺薄的觀點
Ⅶ 國家重點培養的7個戰略新興產業,是哪7個
根據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特徵,立足我國國情和科技、產業基礎,現階段重點培育和發展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產業。
一)節能環保產業。重點開發推廣高效節能技術裝備及產品,實現重點領域關鍵技術突破,帶動能效整體水平的提高。加快資源循環利用關鍵共性技術研發和產業化示範,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和再製造產業化水平。示範推廣先進環保技術裝備及產品,提升污染防治水平。推進市場化節能環保服務體系建設。加快建立以先進技術為支撐的廢舊商品回收利用體系,積極推進煤炭清潔利用、海水綜合利用。
(二)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加快建設寬頻、泛在、融合、安全的信息網路基礎設施,推動新一代移動通信、下一代互聯網核心設備和智能終端的研發及產業化,加快推進三網融合,促進物聯網、雲計算的研發和示範應用。著力發展集成電路、新型顯示、高端軟體、高端伺服器等核心基礎產業。提升軟體服務、網路增值服務等信息服務能力,加快重要基礎設施智能化改造。大力發展數字虛擬等技術,促進文化創意產業發展。
(三)生物產業。大力發展用於重大疾病防治的生物技術葯物、新型疫苗和診斷試劑、化學葯物、現代中葯等創新葯物大品種,提升生物醫葯產業水平。加快先進醫療設備、醫用材料等生物醫學工程產品的研發和產業化,促進規模化發展。著力培育生物育種產業,積極推廣綠色農用生物產品,促進生物農業加快發展。推進生物製造關鍵技術開發、示範與應用。加快海洋生物技術及產品的研發和產業化。
(四)高端裝備製造產業。重點發展以干支線飛機和通用飛機為主的航空裝備,做大做強航空產業。積極推進空間基礎設施建設,促進衛星及其應用產業發展。依託客運專線和城市軌道交通等重點工程建設,大力發展軌道交通裝備。面向海洋資源開發,大力發展海洋工程裝備。強化基礎配套能力,積極發展以數字化、柔性化及系統集成技術為核心的智能製造裝備。
(五)新能源產業。積極研發新一代核能技術和先進反應堆,發展核能產業。加快太陽能熱利用技術推廣應用,開拓多元化的太陽能光伏光熱發電市場。提高風電技術裝備水平,有序推進風電規模化發展,加快適應新能源發展的智能電網及運行體系建設。因地制宜開發利用生物質能。
(六)新材料產業。大力發展稀土功能材料、高性能膜材料、特種玻璃、功能陶瓷、半導體照明材料等新型功能材料。積極發展高品質特殊鋼、新型合金材料、工程塑料等先進結構材料。提升碳纖維、芳綸、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等高性能纖維及其復合材料發展水平。開展納米、超導、智能等共性基礎材料研究。
(七)新能源汽車產業。著力突破動力電池、驅動電機和電子控制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推進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純電動汽車推廣應用和產業化。同時,開展燃料電池汽車相關前沿技術研發,大力推進高能效、低排放節能汽車發展。
Ⅷ 國家未來重點發展什麼行業
中國將來可能重點發展六大產業領域:
第一個是體現國家戰略要求,內由國家直接大量投資支撐的產業,容如軍事工業,航空航天產業。
第二個是具有顯著市場和生產規模經濟優勢產業,如鋼鐵、有 色、化工、汽車等產業。
第三個是以較強的生產製造能力為基礎,同時具有一定研發設計能力的技術密集型產業,如電信設備製造行業。
第四個是以勞動密集和產業 配套優勢為基礎,同時具有研發設計、市場營銷、品牌等優勢的產業,主要是輕工、紡織服裝,部分電子機械等產業。
第五個是由於技術重大突破,形成新的技術平 台和發展機遇的產業,如平板電視對電視行業發展帶來的沖擊和機遇。
第六個是全球范圍內打破技術瓶頸的新產業,如最近出現的新能源、環保能源產業。
Ⅸ 現在國家重點發展的五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有哪些
國家戰略給出的新興戰略產業分別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科技、高度製造業和新興信息產業,想抓住這一輪國家戰略機遇,普通百配碰清姓能參與進來的應該就是新興信息吵姿產業下物聯網行業的智能家居行業領域。抓住時代機遇培前,成就
Ⅹ 國家重點發展的五大戰略性新興產業
從2010年年初起,國家發改委、科技部、財政部、工信部四部委聯合制定下發了《關於加快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代擬稿,經過半年的意見徵求,主要領域從7個擴為9個,現在又改為7個,但前後7個領域的產業內容已發生變化。
據《財經國家周刊》記者了解,戰略性新興產業規劃初步定於9月份下發,隨後將陸續出台各個領域的具體發展規劃,以及中央和地方的配套支持政策。
這一宏大規劃,被業內人士看作繼「4萬億」後中國政府啟動的最大規模的產業計劃。而這一計劃,已瞄準發展結構的根本轉變。
在七大領域中,每一個大的領域中又確定了具體的分項。
在「節能環保」中,將重點突破高效節能、先進環保、循環利用;
「新興信息產業」將聚焦下一代通信網路、物聯網、三網融合、新型平板顯示、高性能集成電路和高端軟體;
「生物產業」將主要面向生物醫葯、生物農業、生物製造;
「新能源」中,核能、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將領銜;
此前備受關注的「新能源汽車」,主要發展方向確定為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和純電動汽車;
「高端裝備製造業」領域,提出了重點發展航空航天、海洋工程裝備和高端智能裝備;
「新材料」中分列了特種功能和高性能復合材料兩項。
在「十大產業振興規劃」之後,「戰略性新興產業」已經被認為是振興經濟的又一重大舉措,因為幾大部委的領銜介入,此後的政府大規模投資也被市場普遍期待,所以這也被認為是繼國家「4萬億」投資計劃之後又一個大型產業投資計劃。
與「4萬億」計劃有本質不同的是,此次投資計劃指向的是中國轉變發展方式的根本變革。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曉強說,「之前的『4萬億投資規劃』和『十大產業振興規劃』,都是在擴大內需,加強基礎建設的角度,結合傳統產業的改造和提升,而現在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則是轉向至新興產業項目。」
與此同時,戰略性新興產業規劃的制定,從時間上來講,也與明年開始實施的「十二五規劃」相銜接。國家發改委也已確定,在「十二五」規劃編制中,將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編製作為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