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物聯網運營商主要產業發展模式

物聯網運營商主要產業發展模式

發布時間:2020-12-12 21:56:48

❶ 布局物聯網,國際運營商哪些做法值得借鑒

1、做好連接是根本,也是收入的最大來源
萬戶互聯帶來大規模的新連接,為運營商創造最直接的連接收入。從連接的主體來看,物聯網階段連接的主體不再局限於手機、電腦等傳統終端,而是擴展到汽車、傢具家電、建築物等,是萬物互聯的時代。從連接的性質來看,萬物互聯帶來的是新疊加的連接,而不是對原有連接的替代。從連接的價值來看,雖然單個連接價值不高,但海量連接帶來的收入不容小覷。優先發展窄帶物聯網技術,多網協同發展是運營商做好連接的根本策略。
2、智能硬體帶來設備收入,更帶來海量的用戶行為數據
智能硬體的價值不僅僅在於設備收入,更在於統一數據標准,獲得可操作的用戶行為數據。隨著物聯網的迅速推廣,市場對各類終端、模組、晶元的需求也會迅速攀升,因此發展終端設備能為運營商帶來直接的收入,但智能硬體屬於技術密集型產業,運營商並不比設備廠商更具優勢,同時比硬體本身價值更高的收益來自智能硬體使用過程中產生的數據,因此對運營商來說,獲得基於終端使用產生的數據要比終端本身的戰略意義更大。與設備商合作,探索合作共贏新模式,是運營商切入終端領域的必經之路。
3、平台服務是新價值創新創造的基石
平台是數據流的集中、處理和疏散中心,也是物聯網核心價值所在,更是運營商創新商業模式的關鍵。從位置上看,平台層是物聯網的心臟, 牽動著整個產業鏈。從功能上看,平台層發揮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既需要聚合設備層的數據,也需要對數據進行存儲、加工,再向上層應用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撐。從價值上看,由於平台層匯集了大量的數據,又具備高級的演算法和分析能力,因此平台層的價值遠不在於現有的存儲和分析價值,更在於潛在的商業模式創新。對於運營商來說,布局平台運營商不一定具備優勢,也不一定能帶來收益,但如果不布局平台,運營商將失去物聯網價值挖潛的機會。

❷ 物聯網大發展給運營商帶來哪些商機

以自助洗衣機行業為例:
通過雲端管理減少了運營和管理成專本--收硬幣的人工屬,查帳的人工,巡店的人工,故障處理的人工都可以得到削減。

通過網路傳播增加收入--通過手機APP的分享和社交功能吸引更多的潛在用戶。

通過提供網路增值服務開辟出更多的收入可能--可通過入口投放各種增殖服務,活動,廣告等

❸ 電信運營商在物聯網產業鏈中的作用和角色

在物聯網發展初期,業務的推動以終端設備提供商為主。終端設備提供商通過獲取行業客戶需求,尋求應用開發商根據需求進行業務開發;網路提供商(電信運營商)提供網路服務,方案提供商將整體解決方案提供給業務使用方或業務應用方。這種終端設備廠商推動型模式,雖然能夠適時滿足客戶對終端設備多樣化的需求,但由於市場零星,缺乏規模化發展的條件,市場比較混亂,業務功能比較單一。特別是對於系統可靠性、安全性要求較高的行業應用,中國物聯網產業發展戰略在該模式下很難得到整體質量的保障。隨著產業規模的進一步擴大,物聯網發展面臨產業規劃和統籌發展的問題,其中包括技術規劃、業務發展規劃。因此,在政府引導和鼓勵的環境下,利用一定的產業扶持政策,將形成國家統籌指導,需求方主導,科研、設備製造、網路服務等產業鏈多方通力合作的局面。目前,網路提供商己在推動物聯網的發展中發揮了主動的作用,特別是中國電信成立的物聯網應用和推廣中心、中國移動物聯網研究院等在大型網路的通用性和可規模化應用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但是,目前物聯網大發展除技術成熟度外,還面臨規模和成本的問題。例如,感測器網路需要使用數量龐大的微型感測器。據預測,2020年物聯網感測器結點與人口比例為30:1,即一個人平均將擁有30個結點,所以其成本將成為制約物聯網初期發展的重要因素。
若采購成本太高,物聯網的發展和應用將面臨巨大壓力;而采購成本壓得太低,研發、製造業又將失去利潤和動力,不利於物聯網的長遠發展。因此在推動物聯網規模化發展時,需從近期利益和長遠發展中尋求平衡點。雖然物聯網概念下的泛在網路的應用尚需時日,但近期來看,企業提升生產力和競爭力發展的實際需求將有望得到實現。目前,雖然存在物聯網技術完備性不足、產品成熟度低和成本偏高等諸多制約因素,但在良好外部環境的推動下,點點滴滴的業務必將構建出未來的「泛在網路」。

❹ 物聯網產業鏈由哪些環節組成

【組成物聯網產業鏈的環節】完整的物聯網產業鏈,包括政府部門、科研院所、晶元生產商、終端生產商、系統集成商以及電信運營商等環節,涵蓋了從標識、感知到信息傳送、處理以及應用等各方面。整個產業鏈的核心是晶元生產商、終端運營商、系統集成商以及電信運營商。
分工為:
1、 政府部門:產業政策的制訂者以及物聯網發展的主要推動者,通過出台激勵機制、配套政策保障與財政支持,引導物聯網發展方向,營造產業環境,為合作各方搭建開放、高效的平台。
2、科研院所:物聯網基礎技術理論和新技術的主要創作者。
3、晶元生產商:提供最底層的晶元,如感測網晶元、無線網路晶元等。
4、終端生產商:提供通信模塊、感測網路、終端設備,一二維碼、RFID、感測器為主,實現「物」的識別的器件。
5、系統集成商:面向客戶的整體解決方案提供者,是目前產業鏈中的重要角色。
6、電信運營商:通信網路的提供者,實現數據的傳輸。

❺ 物聯網業務發展,運營商的組織與人才能力建設重點有哪些

挑戰和機遇:物聯網應用前景和發展展望 物聯網的發展代表了整個社版會信息化的發展方向。就權通信產業來說,長期的發展目標是 實現人與人之間無縫的聯系和溝通。這個目標發展到現在,已經基本實現了。那麼今後向什麼方向發展?2009 年開始,以「物聯網」、「智慧地球」為代表的信息化概念在全球范圍內出 現,為通信產業未來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在全球金融危機後期的大背景下,物聯網的本質是行業信息化,各國政府大力推動物聯網發展的動力在於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和創造就業。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在全球范圍內,運營商 成為了物聯網的重要推動者。 運營商將在物聯網的發展中獲得巨大的利益, 同時帶領整個通 信產業,朝一個更深入的方向發展。 物聯網規模化發展面臨 3 大挑戰 從整個物聯網的發展情況來看,我們認為物聯網仍然處在一個規模成長前夜的階段。要實現規模化的發展,仍面臨著一系列的瓶頸,需要解決一系列的問題。這些問題概括總結起來就是橫向欠缺整合,縱向亟待深入。與之相對應的還有第三個問題,就是伴隨物聯網進一步的發展和規模化,將會對通信網路產生壓力,並且產生一系列的新問題,需要對整個基礎 網路針對物聯網進行優化。

❻ 華為:運營商如何在物聯網新藍海中取勝

經過年時間,通信連接技術從模擬發展到數字,逐步進入尾聲。2000年開始的3G建設和2010年開始的4G升級,逐步使人們從語音為主的通信,演進到以數據流量通信為主的新模式,語音和消息等業務模式漸漸被互聯網OTT的IP化創新應用替代。
物聯網產業 2017年「拐點」–物的連接超越人的連接
當人的連接超過70%滲透率,超越人的、物的連接就開始萌芽和發展。2017年,M2M單純物的連接數將首次超過人的連接,成為新的連接形態,並將重塑通信網路、運營、業務和服務的形態。
軟銀孫正義在2017年全球移動大會上預測,未來30年每個人連接物的節點將超過100個,未來5年物的連接將超越500億,未來10年將超越1000億,2035年全球將有1萬億的物聯網晶元,IoT將帶來終端設備(產生數據)、雲(數據分析)、人工智慧的海量機會。大連接時代的序幕已經開啟。
2016年6月,NB-IoT規范在全球正式發布。同時,在美國,1美元級別的物聯網晶元開始面世;以LTE為代表的4G網路大規模普及,滲透率超過20%;IoT規模部署和應用爆發的條件逐步積累到臨界點。2017年將是物聯網的突破年。
業務&網路重構:橫向多樣化+縱向專業化
物聯網應用場景的多樣化驅動了業務、網路、運營、商業模式的重構。多樣化體現在橫向覆蓋各個行業、縱向滿足不同專業化的需求。物聯網的業務場景是彈性、即時變化、無限延展的,要求網路與平台具備的能力包括支持廣度、深度、速度、延時、經濟高效、安全等多個方面。
除了人的連接場景外,物的連接還涵蓋了更多場景。以無人駕駛為例,其延時要求毫秒級、傳輸速度達到10Gbps級,才能確保自動駕駛的汽車不出事故。因此,5G是目前主要的網路選擇,同時網路需要根據業務的優先順序進行資源隨選,SDN/NFV是必然的趨勢。為確保在容量不斷增長的情況下的傳輸和延時壓力,網路「自上而下」構建CDN,實現從雲計算到霧計算的架構改造,實現管雲一體化也是重要的趨勢。
多樣化的接入終端和接入近場技術,對網路歸一化處理和智能服務提出了新挑戰。新型融合網關匯聚了各種接入技術和終端,成為邊緣重構的重點。此外,從2017年世界移動大會來看,對安全問題的熱烈討論,再次對物聯網安全策略管控提出了新的要求。
運營&商業重構:超越連接,平台和應用變現
物聯網網路、業務的復雜性是呈指數級增長的,需要以數據洞察為中心、智能演算法為驅動的新型運營平台和運營模式來支撐。這類似互聯網公司的雲/大數據平台,即「智能中台」。在商業上,物聯網的核心是應用創新產生新價值,而運營商的長板在連接,初期需要通過連接和數據捆綁應用的方式,來實現連接和數據平台的變現。從長期看,平台將控制用戶流、數據流,數據平台和應用創新的生態匯聚平台將帶來資金流,是未來商業模式演進的目標。

物聯網戰略路徑和競爭力:業務、使能、連接
物聯網的發展重點在三個領域,有垂直行業,其領導者包括GE、BMW、海爾等;有互聯網OTT,其領導者包括Google、Amazon、阿里等;電信領域,其領導者包括AT&T、中國移動、Vodafone等。各個領域的戰略定位和戰略演進路徑各不相同,但遵循相同的規則,即「長板協同、遠交近攻」。
垂直行業:專業業務領先
行業領導者在構建和鞏固專業領導地位的基礎上,按場景需求,深度、專業、模塊化地吸收物聯網、雲、大數據、互聯網技術,實現了連接、業務和運營的自動化和智能化,成為產業的引領者。如BMW、Bosche的實踐開創了歐洲Instry4.0行業標准,並佔領領先地位;GE通過每天監控和分析來自萬億設備的1000萬個感測器發出的5000萬條數據,通過Predix平台,實現物聯網新型應用。這些案例表明,未來物聯網最核心的競爭力恰恰是專業化的業務。
互聯網OTT:數據/智能化領先
互聯網公司在大數據、雲和互聯網使能技術上的領先地位和能力積累,使他們在進入通用業務領域時,展現了強大的破解和替代能力,如物流、零售、門禁等業務場景的物聯網服務創新。Google、Amazon等OTT也正在將使能能力,從簡單的數據分析,提升到專業化智能的高度,結合專業能力創新智能化的應用,來改造傳統行業。阿里巴巴突出的「5新」正是這一戰略的集中體現。專業化既是互聯網公司物聯網業務和服務創新的方向,也是其軟肋。
電信運營商:連接領先
全球領先運營商在物聯網中的長板是其連接網路,中國移動、ATT、Verizon都把NB-IoT和5G作為其大連接戰略的核心戰略。AT&T 2013年發布了以智能安防業務為核心的Digital Life智慧家庭業務,從家庭物聯向車聯網演進過渡,基於M2X能力開放平台進行平台運營,目標是實現全美三分之一的車聯網基於AT&T的網路平台。中國移動發布大連接為核心的2020戰略,依託強大的連接優勢和OneNet物聯平台(目前已接入超過560萬設備,開發者數量超過2.7萬,應用數量超過一萬),率先布局萬物互聯的生態。Vodafone從賣SIM卡向賣服務轉型,實現地域擴張和價值延展。
這些實踐都展示了一個普世道理,即運營商單靠連接難以形成盈利模式,在連接的基礎上構建數據化的平台,支撐和加速運營創新。平台變現和應用變現,是運營商探索物聯網成功商業模式的發展方向。
戰略對標 – 三類戰略路徑

物聯網戰略演進路標:從連接到數據和應用
物聯網是非常復雜的生態系統,橫向涵蓋所有行業領域,縱向貫穿端、管、數據、雲應用等所有環節。物聯網的戰略首先是橫向選擇和確定主攻的場景,其次是縱深上的能力、競爭力和市場格局、盈利模式的實現。總體來看,電信運營商物聯網戰略演進至少分三個階段,表述如下。
運營商具有優勢長板和綜合競爭力的橫向行業場景,主要有數字家庭、智慧城市(安防)、車聯網等,可以將運營商的連接優勢和電信級的安全、可靠、本地化、端到端等服務優勢結合起來。縱向上,運營商需要遵循構建長板、依託優勢,進行生長的原則,優先聚焦連接網路的構建,在此基礎上逐步建設數據能力、發展應用創新的平台,促發生態化的應用創新。
物聯網IoT三步走戰略–「菱形」突擊
階段一:連接為王
在初期,運營商的戰略重心無疑是構建強大的物聯網連接網路,重點打造一張基於NB-IoT的全網覆蓋的網路,擴展LTE的連接到物的連接,試點5G在物聯網上的應用,同時嘗試藍牙、WiFi、Zigbee等連接技術支持的近場物聯網網路融合。戰略合作的重點是實現和領先物聯網應用創新SP合作,通過API將網路能力開放出去,支撐運營的創新,快速實現破局。
階段二:數據為王
在網路領先地位逐步構建後,運營商基於物聯網場景復雜、業務多樣的特點,實現基於數據的精準創新、智慧運營、精益管理成為新瓶頸和業務創新的新機會。這個階段,運營商應構建基於智能中台的管雲一體化網路,實現連接網路的「由啞到智」,基於網路發展打造智能運營的數據平台,支撐業務創新和精準高效的客戶服務。
階段三:應用為王
數據平台的強大和擴展性將使運營商擁有構建應用匯聚平台的能力。類似移動互聯網領域的APP Store,運營商將基於IoT Store,支撐、觸發各個行業的業務和服務創新。生態創新成為運營商新的戰略控制點。
運營商最終的戰略願景是實現在物聯網「倒梯形」價值視圖上的「菱形」站位,即確保數據平台和業務創新的控制點,實現網路連接的長久溢價變現。

小結
物聯網IoT將在2017年迎來拐點。運營商需要依託優勢,識別戰略控制點,逐步構建新生態領域里的長板和戰略控制點,實現在物聯網領域的創新和成功轉型,迎接繼消費互聯網之後的家庭互聯網和產業互聯網又一波新藍海的到來。
以上由物聯傳媒轉載提供,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❼ 電信運營商在物聯網產業鏈中擔任什麼樣的角色

在物聯網發展初期,業務的推動以終端設備提供商為主。終端設備提供商通過獲取行業客戶需求,尋求應用開發商根據需求進行業務開發;網路提供商(電信運營商)提供網路服務,方案提供商將整體解決方案提供給業務使用方或業務應用方。
這種終端設備廠商推動型模式,雖然能夠適時滿足客戶對終端設備多樣化的需求,但由於市場零星,缺乏規模化發展的條件,市場比較混亂,業務功能比較單一。特別是對於系統可靠性、安全性要求較高的行業應用,中國物聯網產業發展戰略在該模式下很難得到整體質量的保障。隨著產業規模的進一步擴大,物聯網發展面臨產業規劃和統籌發展的問題,其中包括技術規劃、業務發展規劃。
因此,在政府引導和鼓勵的環境下,利用一定的產業扶持政策,將形成國家統籌指導,需求方主導,科研、設備製造、網路服務等產業鏈多方通力合作的局面。

若采購成本太高,物聯網的發展和應用將面臨巨大壓力;而采購成本壓得太低,研發、製造業又將失去利潤和動力,不利於物聯網的長遠發展。因此在推動物聯網規模化發展時,需從近期利益和長遠發展中尋求平衡點。

❽ 運營商做物聯網 優勢到底何在

在業界的普遍認為中,運營商做物聯網似乎有著先天的優勢,優質的網路資源、強大的計費平台以及廣泛的用戶基礎,應該肯定的是,運營商在聯合地方政府提供民生類的社會化物聯網服務的過程中,確實做出了不小的成績。
比如中國移動的12582「農信通」,已形成了以6個應用產品,4條服務主線,2個全網平台,1個中央信息庫的產品體系,在農生、農商、農政等領域開發了12582熱線、百事易、商貿易、政務易、務工易、農情氣象6大產品,通過語音、簡訊、互聯網等服務方式為廣大農戶,提供找工作、找銷路、農業科技、生活網路等十餘項惠農信息服務。
但在物聯網更大的市場范圍—行業應用中,運營商的優勢依然存在?以車聯網市場為例,完善的網路覆蓋顯然是汽車通信的標配,一方面感測器收集到的數據需要隨時傳輸到後台,另一方面信息服務的提供也需要不間斷的無縫網路,但現階段運營商顯然還無法實現百分百覆蓋,利用多種通信技術實現多網共存仍然是其主攻方向。
中興通訊執行副總裁謝大雄也表示,物聯網將引發多端時代,更加專業化的終端數量不斷增加,物聯網應用不可能僅在一張網運行,比如汽車、醫療都會搭建自己的網路,如果過去十年通信的任務是IP化,那麼今後運營商就要更多地專注在IT化。
另外,在運營支撐領域,盡管運營商具備業界完善的計費系統,但能否直接應用於物聯網業務?回答應該否定的。
運營商的計費系統是按秒計時,但車聯網業務都是合作的打包套餐,並在出包以後續費,另外一些業務也將採取更靈活的訂閱計費方式,比如按次收費或後向收費等等。而這種靈活多變的組合計費方式顯然與傳統的電信計費不同,運營商想要接手恐怕還需要在IT環節「另起爐灶」。如此一來,相比那些行業內的專業廠商而言優勢何在?
中國物聯網校企聯盟技術部

❾ 三大運營商在物聯網方面開發了什麼應用

您好:

說到物聯網,大多數人只是停留在聽說過的層面,並不知道這與生活有什麼關系。那麼,物聯網距離我們的日常生活到底遠不遠?中國電信在工博會上帶來了這個問題的答案。

NB智慧燃氣

隨著市政公用設施建設的快速推進,偷井蓋這個犯罪行為成了擺在管理者面前的一個不大不小的難題。井蓋被盜不但造成經濟損失,更會形成車輛、路人的安全隱患。因此,管理者急需一種有效的監控管理手段。

對此,中國電信推出了NB-IoT井蓋。井蓋內置NB-IoT模塊,當井蓋被打開形成一定傾斜角度後,就會發出預警信息並推送至運維管理人員手機APP端,管理者可以即時查看並作出應對。

此外,模塊還能檢測水位上升程度,並在上升到一定水位時報警。

這個小小的裝置一方面完善了對井蓋的管理流程,降低了管理的成本,另一方面也提高了道路安全。

❿ 誰知道物聯網時代下運營商應如何定位

【核心提示:從運營的角度來看,
物聯網業務只是運營商向社會推出各種業務的延伸,以業務類型來分析,物聯網業務更加發散,更趨向於長尾,運營商應該也只能逐步將這些長尾業務納入到網路之中。】
1、開創物聯網新時代需做好產業定位3G給我們當今社會帶來了什麼,對此,不同人有不同的觀點,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可能也會得出不同的結論,3G的確給我們帶來了一些新的思考。個人認為,3G的到來,不僅為移動互聯網和傳統電信業務的發展帶來新的機遇,同時也為物聯網提供了網路基礎。這是因為首先,3G可提供可提供多種業務類型的應用,包括多種速率的業務應用;其次,3G提供更大的系統容量,使運營商基本擺脫了系統容量對業務發展的束縛;第三,
移動通信網路的覆蓋已經非常廣泛,網路可觸及的區域使任何其它系統所不能達到的;同時,經過重組,運營商都已實現全業務經營,多系統、多網路、無線與傳統固網的結合將為今後物聯網的全面發展帶來可能。
目前,我國已有7億多行動電話用戶,使用互聯網的人數也有3.4億。電信網、互聯網和移動通信網路已成為人獲取信息和人際溝通的不可或缺的基礎設施。隨著網路規模的進一步擴大,業務應用的不斷豐富,移動通信網路作為人與物、物與物溝通的載體已成為必然。
我們分析一下物聯網的含義,物聯網存在的目的就是盡可能多的讓目前所有的機器設備及物品都與網路相連,利用一些識別、控制和感測設備,通過現有或是新建的網路連接,從而實現對這些機器設備的識別和智能管理。應該講物聯網的含義包含現存的所有網路,物聯網最終的結果將會實現IBM
.html' target='_blank'>智慧地球
,實現一個對現有的機器設備、物品以及網路等方面的大融合,由此,人類也將迎接又一次全社會、全產業信息化的浪潮。
那麼運營商如何在新的形勢下定位呢,從物聯網整個產業的結構來講,運營商只能做為產業的推動者,這是因為,物聯網將觸發識別、控制和感測等設備的產業化發展,而實現網路連接的方式卻有多種。這當然包含現今所有的通信網路,運營商所提供的是網路,只能在網路介面方面起主導作用。也就是說,未來物聯網用戶對網路載體是可以有選擇的,同時,海量的應用設備也是運營商所不能兼顧的,這已經和目前運營商處於通信產業的龍頭位置發生了改變。其次,服務的屬性也決定了運營商只能服務用戶,物聯網用戶涉及各行各業,即使運營商做好了一個很好的系統,用戶也可能因為各種原因不予使用,這樣就可能產生極大的投資風險。因此,對於涉及新的領域各方面還需要慎重。
2、保持開放合作的心態
從運營的角度來看,物聯網業務只是運營商向社會推出各種業務的延伸,以業務類型來分析,物聯網業務更加發散,更趨向於長尾,運營商應該也只能逐步將這些長尾業務納入到網路之中。由於有多網路、多方式和多系統競爭的存在,對於物聯網業務運營商必須持有更加開放的心態,開放合作將是運營商在下一輪競爭中取得領先的關鍵。
舉個不太恰當的例子,我們使用的家用空調,如果加一個模塊就可以實施遠程監控,在夏天使用者可以在回家前提前啟動空調,這樣使用者回到家就可以享受涼爽。用現有技術實現這樣的功能其實很簡單,但運營商不能獨自去做,必須拉上相關空調生產廠家或是相關協會及類似的單位,到以後的市場拓展仍然還是這樣,大家共同合作才有可能把這個項目推動起來,對於這個項目來說合作互利是必須的。
3、改變經營模式
做好了定位,有了開放心態,對於物聯網業務運營商還應該適當的改變現有的經營模式。目前,我國各運營商市場與經營還是傳統粗放型的架構,對於物聯網長尾業務的出現,市場格局和內容都發生了改變,更多的業務將運營商的長尾業務拉得更長,一些小顆粒業務將尾部拉得更細小,為了適應新的市場,做好服務和運營,運營商應該有所改變。
我們還拿空調監控模塊舉例,由於其使用網路資源很少,而且是季節性的應用,由此使用該模塊的費用極少,可能每個模塊在使用期內全部網路應用費用只需要幾十元,甚至是十幾元,做還是不做運營商需要權衡。總的來說,運營商是不能放棄的,因為雖然以單個業務來講,其業務產生的價值並不起眼,把類似應用全部加起來就會形成海量的業務應用,將海量的業務累加起來,即長尾業務的總量將形成非常可觀的價值,這個長尾價值自然是運營商期盼已久的新的利潤增長點了。
當然,物聯網將涉及社會各行業、各部門,在海量業務中也可能會有一些是不適合運營商來做的,在這里,運營商應該以盈利的標准來衡量,有所為有所不為。運營商如何面對這種新的市場形勢,一些新的業務需要技術、市場、財務等多部門的探討後才能確定,新的市場、新項目誰來發起,誰來操作,誰來監控,誰來決策等問題都需要重新來探討,流程需要再造,或許運營商還需要改變一下市場營銷和對新業務的經營模式。
4、物聯網需要立信
常言道:人無信而不立,法無信而不施。古人商鞅徙木立信就是這個道理,為了確保新法的推行,商鞅在新法頒布之前,首先向秦國公眾強調信,於是就在都城南門豎起一根三丈長的木頭,說有誰把木頭搬到北門就賞給十金,人們沒有反映。於是商鞅又下令說:能把木頭搬到北門的賞五十金。這時有一個人把木頭搬走了,商鞅當即就賞給他五十金,以表明決不欺騙。通過這件事情人們知道了秦國新法是有信用的,商鞅言出必行,從此秦國的法令得以最好的實施,而後新政造就了一個強大的秦國。
從內容上講物聯網並不是全新的技術和應用,從某種意義上講,物聯網缺乏的也並不是技術幾應用方案,物聯網最缺乏的是好的盈利模式,有盈利模式資金自然也不會缺乏。我們認為在目前的情況下,啟動物聯網應用,更缺乏的是合作共贏的模式,以及全社會互相的信任機制。回顧當初我國建立互聯網的時候,也面臨著開放或是封閉的問題,然而,我們選擇了開放,我們選擇了放權,於是造就了目前互聯網的繁榮。

閱讀全文

與物聯網運營商主要產業發展模式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