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健康中國2030規劃,說了些啥
加強疾病預防、新葯研發
參與《健康中國2020戰略研究》和《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研究制定的代濤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現在看病貴的重要原因是創新葯物和高端醫療儀器設備主要依賴進口,未來必須加大創新葯物和儀器設備研發的局;必須轉變過去重醫療、輕預防保健的以醫療為中心的服務模式,轉向以健康為中心,實現疾病預防控制的關口前移、重心下沉,實現由「被動醫療」向「主動健康」的轉變。
說起健康中國2020和2030規劃關注點的異同,代濤告訴記者,經過改革開放這么多年的積累,醫學科技創新已經從「跟跑」「並跑」為主向「並跑」「領跑」並行轉變,「圍繞健康中國建設需要,要加快實施國家健康保障工程,加強重大疾病防控研究、精準醫學、轉化醫學等研究,轉變健康醫療服務式,大力推進科技成果的轉移轉化,建設一批適合中國的臨床診療標准和規范指南。」他強調。
「到2030年,醫學健康科技創新對保障人民健康和促進衛生事業發展的引領和支撐作用將更加突出,在國家科技創新體系中的作用將更加凸顯,醫學健康科技創新實力將進入世界創新型國家前列,提前達到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代濤說。
精準醫療、生物治療等作為重點發展方向
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學醫學部主任詹啟敏介紹,精準醫療是應用現代遺傳技術、分子影像技術、生物信息技術,結合患者生活環境和臨床數據實現精準的治療與診斷,制定具有個性化的疾病預防和治療方案。其本質是通過基因組、蛋白質組等組學技術和醫學前沿技術,對於大樣本人群與特定疾病類型進行生物標記物的分析與鑒定、驗證與應用,從而精確尋找到疾病的原因和治療的靶點,並對一種疾病不同狀態和過程進行精確分類,最終實現對於疾病和特定患者進行個性化精準治療的目的,提高疾病診治與預防的效益。
他強調,精準醫療的重點不在「醫療」,而在「精準」。精準醫療更重視「病」的深度特徵和「葯」的高度精準性;是在對人、病、葯深度認識基礎上,形成的高水平醫療技術。
生物治療包括免疫治療、基因治療等。在這方面,強調要搶抓生物技術與醫學領域融合創新發展的戰略機遇,催生生物治療前沿技術在健康醫療領域中的重大原創性突破,創新臨床治療技術方法,提高臨床救治水平。
慢病機會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科院院士陳竺給出的數字化描述是:我國主要健康指標達到世界發達國家水平,一半以上城鄉達到國家健康城市(鄉鎮)標准,50%的國民具有健康素養,慢病過早死亡率降低1/3,基本實現健康覆蓋€€€€「病有所防、病有所醫」等。總之,健康中國基本內涵應包括健康環境、健康國民、健康覆蓋三方面,是個大健康概念。
「慢病防控已經成為健康領域越來越重要的問題,因為現在遺留下來的都是老大難問題,這些問題要想獲得突破性進展,必須從基礎研究做起。」慢病防控專家、復旦大學的周曉明告訴科技日報記者。如:個體發育分化機制研究、組織器官再生機制研究、衰老調控研究、腦科學與認知神經科學研究、健康和醫療大數據挖掘、新型基因操作技術等。
中葯創新
健康中國2030,中醫葯創新發展也被寄予厚望。在從「被動醫療」模式向「主動健康」模式轉變過程中,以中醫傳統養生保健和治未病理論為基礎,有望開發出一批可供推廣的中醫特色養生保健方法與技術,以及一系列功能因子明確、保健功能確切的大健康產品。
B. 健康中國2030計劃,是國家每季度發5萬元是真的嗎
這個國家沒有部門管嗎?求求你們了救救一家5口人吧,父母歲數大了,經不起這樣的誘惑,一輩子了結果入了迷,害了全家,母親天天24小時盯著手機聽課,傳銷的誘惑力和洗腦的真厲害,有人管嗎?救救我們
C. 《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制定的時代意義是什麼
這部《綱要》是建抄國以來首次在國家層面提出的健康領域中長期戰略規劃,是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保障人民健康的重大舉措,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具有重大意義。
同時,這也是我國積極參與全球健康治理、履行我國對聯合國「2030可持續發展議程」承諾的重要舉措。
D. 健康中國2030是政府允許的嗎
國務院確實有這個文件,但是,打著這個名頭,銷售產品,說是有政府補貼的,肯定就是騙子了!
E. 2019年,我國未來大健康產業發展的趨勢是什麼
利好政策或將出台
人口老齡化、政策驅動、產業技術積累和人民對健康的需求是促進我國大健康產業大發展的關鍵因素。大健康概念是根據社會需要和疾病譜的變化而提出的一種整體健康概念。它不僅追求個人健康,還追求精神、心理、生理、社會、環境和道德健康。它是世界前沿健康理念,必將成為時代發展的主流。
長期來看大健康產業的利好政策必將出台。根據前瞻研究所的分析,結合發達國家健康產業發展的經驗,中國的大健康產業佔GDP的比重不到5%,遠遠低於發達國家的10%。隨著產業結構調整成為主流趨勢,中國很有可能出台利好政策,鼓勵發展健康的大產業。
中醫大健康比例持續上升
中醫是中國五千年文明的智慧結晶,不斷推動著中醫葯的發展和健康。我國歷來高度重視中醫技術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明確提出要振興大健康產業,並做出了全面的戰略部署。
大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中醫葯產業建設取得了新進展,中醫類醫療機構診療人次突破10億人次;醫療收入達到3648億元,接近醫療機構總收入的10%;中醫類健康人員總數達到122.5萬人,執業醫師54.3萬人,佔比44.3%;全國在業中醫館數量達到477家,年均增長78.1%。
數據統計顯示,在過去7年間,我國中醫葯大健康產業的市場規模持續上升,保持兩位數的高速增長。在2017年,已經達到17500億元,同比增長21.1%。《中國的中醫葯》白皮書曾指出,至2020年,我國中醫葯大健康產業將突破3萬億,年均復合增長率將保持在20%。
全球醫療旅遊產業方興未艾
近年來隨著跨國交通的便捷,互聯網的發達,越來越多的人不遠萬里到醫療旅遊目的地求醫問葯。據統計,全球醫療旅遊產業從2000年不到100億美金,已經飆升到2017年的7000億美金,並且以每年20%的速度保持增長。」
制葯企業進軍大健康領域
大健康市場吸引企業布局。近年不少制葯企業進軍大健康領域,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據《2016~2021年中國大健康產業市場運行暨產業發展趨勢研究報告》預計,2017年中國健康產業規模為4.9萬億元,2021年將達到12.9萬億元,未來5年(2017—2021年)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27.26%。
我國營養保健品產業日趨成熟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重視健康已成為當今人們的共識。健康就是財富,擁有健康就意味著擁有未來。大健康已納入國家戰略。在人們從衣食住行到健康消費的過程中,健康意識日益增強,保健品消費市場也隨之出現。
有專家指出,未來十年,中國營養保健品的發展,將沿著「一二線城市到三四線城市」「老年人到中青年」「滋補功能健康膳食補充劑的方向「進化」。未來,除了自力更生,健康食品行業的出路是直接收購成熟的外國品牌。
隨著行業的逐步規范化和國內外品牌競爭的加劇,國內保健食品行業也應走電子、家電、普通食品等行業由被動走向主動崛起的道路。尤其是在國家頒布並實施的《國民營養計劃》《健康中國2030》等政策的支持下,保健品行業的黃金時期已經來臨。
F. 如何看待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
疫情後的思考:讓我們重新審視「健康中國2030」的新內涵!
頤鹿健康
04月16日
在這次疫情之下,中國面對病毒的強烈攻勢舉全國之力奮起反擊,通過全國人民的努力,疫情局面正得到逐步控制的同時,新冠卻開始在世界「大流行。
直至現在,世界疫情逐步升級。
美國股票暴跌;義大利死亡人數暴漲;英國迫不得已「群體免疫」;日本奧運會或推遲;新冠肺炎疫情演變成了全球性大流行病,這不僅代表著疫情嚴重程度的升級,也意味著抗疫難度的升級。
當疫情迅速擴散時,更多國家終於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也開始意識到了健康的重要性,在疫情面前,沒有人能獨善其身。
當疫情迅速擴散時,更多國家終於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也開始意識到了健康的重要性,在疫情面前,沒有人能獨善其身。
沖擊過後,大健康產業將進入「全民需求時代」!
2020,
重視健康和投資健康不能再等了。
隨著經濟的發展,大健康產業潛力將進一步釋放,成為永不落幕的朝陽產業,再加上國家政策支持力度的不斷加碼,未來20年將是健康產業發展最迅猛的20年。
2020年,有兩件事真的不能再等了,那就是——重視健康和投資健康。
重視健康
「上醫治未病」,對於健康來說,預防永遠大於治療,而在新冠病毒這樣的疫情面前大家拼的就是免疫力,「正氣內存,邪不可干」,這也是為什麼在疫情面前國家號召「中西醫結合治療」的原因。
當前,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也是人口老齡化發展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截至2018年年末,60周歲及以上人口為24949萬,佔比17.9%。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為16658萬人,佔11.9%。
人口老年化不斷加快,消費群體對大健康產業形成了較大的助推力。在政府層面,我國重視以人為本,將人民群眾始終放在首位。為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提出了切實可行的新醫改方案和「健康中國2020「的健康發展戰略,將「健康強國「提升至國家戰略高度。
預防永遠比治療來得有效,現在看似無傷大雅,但經過日積月累,小病終有一天會變成惡疾,健康管理真的很重要。
如今,「三座健康大山」狠狠地壓在中國百姓的身上:人口急速老齡化、癌症年輕化、新生兒多先天性缺陷。
面對越來越沉重的「三座健康大山」,我們應該盡早改變意識,未雨綢繆,認識到「預防大於治療」才是健康的真諦。
投資健康
健康是人類永恆的主題也是社會進步的重要標志,健康已成為新世紀人們生活的基本目標。大健康產業具有巨大的市場潛力,美國著名經濟學家保羅•皮爾澤曾將其稱為繼IT產業之後的全球「財富第五波」。
近年來,我國大健康產業呈現蓬勃發展之勢,根據國家相關規劃,到2030年將超過16萬億,是目前市場規模的3倍。未來十年是大健康產業的黃金十年。占據上風口,擁抱趨勢和變化,就能擁抱未來。
馬雲曾說,未來十年能超過阿里的只有這個產業,這個產業就是大健康產業。
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健康中國行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世界健康產業大會執行委員會主席黃明達認為:「大健康產業是永不落山的朝陽產業!」
健康中國,
絕對不是靠越來越多的醫院。
之前,人民網和新華網分別推出了網民最關心的兩會熱點調查,在兩大重量級媒體的調查中,「健康中國」都高居榜單前五名。
何為健康中國?
根據我國於2016年頒發的《「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是要通過政府主導與調動社會、個人的積極性相結合,實現從胎兒到生命終點的全程健康服務和健康保障,全面維護人民健康。
鍾南山解讀:健康中國2030,最核心的一句話就是——在我們的醫療衛生工作中,要注意一個轉換,就是把以治療為中心,轉化為以健康為中心。
這個干預的位點要前移,前移到前面,要讓大家懂得它後果的危害性,在早期接受治療,改變一些不健康的習慣,這個才叫戰略!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所以注意好身體才是首要的!
預防大於治療,今天不捨得花錢預防,以後會花更多的錢去治病!
對於預防疾病,沒有什麼人能比頤鹿健康更清楚。
結合本次疫情給國人造成的影響以及人們對健康的重視與需求,根據對大健康行業井噴式發展的預判,頤鹿健康積極布局大勢之下的發展策略,圍繞智能健康生態全場景搭建合作商的發展目標,通過全新的商業模式,整合全國智能健康養生美容行業店中店,搭建健康系統大數據,通過場景式店家體驗以及合作商實體賦能,為用戶提供健康管理+新零售的解決方案,同時在大勢之下,借用新媒體、新實體、新模式、新時代,創造新輝煌,開啟2020年頤鹿健康發展的新征程。
有序生活管理中心
為健康而生,為幸福而來
科技·精準·健康·養生
G. 《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提出的「發展健康產業」的措施有哪些
第六篇發展健康產業
第十七章優化多元辦醫格局
進一步優化政策環境,優先支持社會力量舉辦非營利性醫療機構,推進和實現非營利性民營醫院與公立醫院同等待遇。鼓勵醫師利用業余時間、退休醫師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執業或開設工作室。個體診所設置不受規劃布局限制。破除社會力量進入醫療領域的不合理限制和隱性壁壘。逐步擴大外資興辦醫療機構的范圍。加大政府購買服務的力度,支持保險業投資、設立醫療機構,推動非公立醫療機構向高水平、規模化方向發展,鼓勵發展專業性醫院管理集團。加強政府監管、行業自律與社會監督,促進非公立醫療機構規范發展。
第十八章發展健康服務新業態
積極促進健康與養老、旅遊、互聯網、健身休閑、食品融合,催生健康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發展基於互聯網的健康服務,鼓勵發展健康體檢、咨詢等健康服務,促進個性化健康管理服務發展,培育一批有特色的健康管理服務產業,探索推進可穿戴設備、智能健康電子產品和健康醫療移動應用服務等發展。規范發展母嬰照料服務。培育健康文化產業和體育醫療康復產業。制定健康醫療旅遊行業標准、規范,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健康醫療旅遊目的地。大力發展中醫葯健康旅遊。打造一批知名品牌和良性循環的健康服務產業集群,扶持一大批中小微企業配套發展。
引導發展專業的醫學檢驗中心、醫療影像中心、病理診斷中心和血液透析中心等。支持發展第三方醫療服務評價、健康管理服務評價,以及健康市場調查和咨詢服務。鼓勵社會力量提供食品葯品檢測服務。完善科技中介體系,大力發展專業化、市場化醫葯科技成果轉化服務。
第十九章積極發展健身休閑運動產業
進一步優化市場環境,培育多元主體,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健身休閑設施建設運營。推動體育項目協會改革和體育場館資源所有權、經營權分離改革,加快開放體育資源,創新健身休閑運動項目推廣普及方式,進一步健全政府購買體育公共服務的體制機制,打造健身休閑綜合服務體。鼓勵發展多種形式的體育健身俱樂部,豐富業余體育賽事,積極培育冰雪、山地、水上、汽摩、航空、極限、馬術等具有消費引領特徵的時尚休閑運動項目,打造具有區域特色的健身休閑示範區、健身休閑產業帶。
第二十章促進醫葯產業發展
第一節加強醫葯技術創新
完善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體系,推動醫葯創新和轉型升級。加強專利葯、中葯新葯、新型制劑、高端醫療器械等創新能力建設,推動治療重大疾病的專利到期葯物實現仿製上市。大力發展生物葯、化學葯新品種、優質中葯、高性能醫療器械、新型輔料包材和制葯設備,推動重大葯物產業化,加快醫療器械轉型升級,提高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醫學診療設備、醫用材料的國際競爭力。加快發展康復輔助器具產業,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健全質量標准體系,提升質量控制技術,實施綠色和智能改造升級,到2030年,葯品、醫療器械質量標准全面與國際接軌。
第二節提升產業發展水平
發展專業醫葯園區,支持組建產業聯盟或聯合體,構建創新驅動、綠色低碳、智能高效的先進製造體系,提高產業集中度,增強中高端產品供給能力。大力發展醫療健康服務貿易,推動醫葯企業走出去和國際產業合作,提高國際競爭力。到2030年,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新葯和診療裝備國際市場份額大幅提高,高端醫療設備市場國產化率大幅提高,實現醫葯工業中高速發展和向中高端邁進,跨入世界制葯強國行列。推進醫葯流通行業轉型升級,減少流通環節,提高流通市場集中度,形成一批跨國大型葯品流通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