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共享單車未來的發展前景
機遇與挑戰同在來吧,源據《2017-2022年中國共享單車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規劃分析報告》顯示,目前我國智能手機保有量突破10億,這為共享單車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國內最早的共享單車企業創立於2014年,在2015年初步發展。到2016年,國內共享單車用戶數達到1800萬戶,預計未來幾年用戶數仍將大幅增長。
今年各地政府也陸陸續續開始出台徵集意見稿要管共享自行車了,前瞻產業研究院認為,在政府規范和指導下,共享單車或將經歷一次大的波動,優勝劣汰,整個行業將更加規范有序。
⑵ 接下來共享單車企業要比拼什麼
ofo、摩拜單車、小鳴單車、優拜單車、騎唄、小藍單車、哈羅單車……這些僅是共享單車市場參與者的一部分,在長長的名單中如何脫穎而出?精細化運營和調度能力將成競爭的趨勢和關鍵。
精細化運營一面是考驗鋪車情況、車輛成本、使用頻次、折損率等指標,另一面,全國性和區域性的運營平台在數據積累的維度跟量上的差距,也將越來越大。
他認為,政府其實可以把配套的服務,轉移給相關平台去運作。就像網約車也被納入到了公共服務的范疇內,本身就是公共資源的一種「讓步」,現在共享單車也是相同的情況。
「我認為民間的共享單車平台,與政府現有的公益單車平台有機結合,會是比較好的發展模式。」騰訊研究院網路空間研究中心秘書長張孝榮則曾對記者稱,單車共享本質上是個公共服務項目,高度依賴政府資源和輸血。現實的做法可能是通過「政府+市場」的運作方式來探索新路。
⑶ 共享單車走紅的原因是什麼
近日,共享單車品牌ofo以51.2%的市場佔有率號稱行業第一,而摩拜單車則是月活躍用戶量這個維度上的第一,其月活躍用戶量已達到313.5萬人。數據掐架反映了激烈的市場競爭。事實上,伴隨著共享單車概念的持續火熱,該行業已經涌現出了20多家創業企業。
2016年下半年以來,大量應用創新型的移動互聯網創業項目遇冷,共享單車卻在資本寒冬中逆勢走紅,成為現象級的存在。這說明,城市公共交通的建設乃至網約車的發展,仍然沒有滿足人們多樣化的出行需求,或者說,共享單車在短途出行這一細分領域的優勢已經得到一定程度的認可。
目前困擾共享單車的主要是盈利模式不清晰的問題。共享單車行業在硬體造價成本過高、用戶素質不高導致硬體損壞嚴重、被利益相關行業所打擊、用戶的使用體驗欠佳等方面備受質疑,這些現狀都推高了經營成本。而與此同時,新的競爭者還在不斷加入,競爭激烈倒逼企業聚焦於通過燒錢搶占市場,更加重了輿論對於行業前途的擔憂。
盡管上述問題都是客觀存在的,但長期來看,大部分問題其實是可以優化、部分克服的。就盈利模式而言,目前阿里、騰訊、滴滴等產業資本對於共享單車都有投資,實際上間接說明了他們是不擔心這個問題的。即便進行直接論證,共享單車的發展空間也是值得肯定的。
從共享經濟的角度看,共享單車有著堅實的盈利基礎。共享經濟代表了一種趨勢,即人們會從重視工具的所有權,到逐漸重視其使用權。其理論依據在於,對於一些被個人擁有的工具,當其在充分滿足個人使用需求之後出現閑置,且共享的成本遠遠低於閑置成本,共享就比擁有更具經濟價值。對於共享單車的入局者來說,移動互聯網破除了單車共享的信息成本,而隨著智能技術的發展和共享單車的規模化,智能硬體的成本也會越來越低。理論上講,只要每個用戶所分攤的企業經營成本不高於個人擁有單車的成本,共享單車就具備實現盈利的基礎。
就當下而言,雖然共享單車比普通自行車的造價更高、人為破壞等現實情況推高了共享單車的運營成本。但在資本的支撐下,優秀的共享單車品牌在做大規模、搶占市場的同時,也有足夠的時間去研究升級硬體的智能化水平、優化運營調度、培養用戶的使用習慣以及發展多樣化的服務,從而探索出更好的盈利模式,這正是共享單車的想像空間所在。
具體而言,共享單車在優化成本控制和開辟盈利點上都有文章可做。就成本控制而言,優化硬體製造以及擴大市場規模可以降低硬體製造的成本,形成規模經濟的優勢,例如,摩拜通過優化流程,其硬體製造成本已經從每輛單車3000元降低至1000元,小鳴單車的單車成本僅為400元,也得益於其在產業鏈和規模經濟方面的優勢。擴大市場規模其實也是在做用戶培養的工作,在這個過程中,用戶素養、對單車接受度的提高也有利於降低成本。當然,共享單車企業必須重視運營的經驗總結和優化,持續提升用戶體驗和服務的溢價能力,而不是因為擴大市場規模放大現存問題,從而推高其他方面的成本。
在挖掘盈利點方面,未來共享單車也有一定的想像空間。比如,共享單車的硬體及App均具有一定的廣告價值,App作為搭載服務多樣化的潛在平台以及平台內沉澱的用戶數據,長期來看也具有確定性的變現價值。此外,作為物聯網的基礎硬體,隨著物聯網的發展,共享單車開辟出全新商業模式的可能性也是有的。事實上,相比短期內的盈利難題,這些需要時間解答的問題,恰恰可能是投資者們更為關注的。
共享經濟理論決定了共享單車具有確定性的利潤空間,隨著成本的優化和盈利點的挖掘,共享單車將逐步滿足盈利條件。因此,從算大賬、不算小賬的角度看,對於已經具有一定競爭優勢的共享單車企業,只要規模化伴隨著運營的持續優化和認可度的提升,一時的燒錢擴張也無可厚非。
⑷ 共享單車倒閉了幾家
1、悟空單車
2017年6月13日,悟空單車的運營方重慶戰國科技有限公司宣布,由於公司戰略發生調整,自2017年6月起,將正式終止對悟空單車提供支持服務,退出共享單車市場。
2、3Vbike單車
2017年6月21日,3Vbike發布公告稱:由於大量單車被盜,3Vbike共享單車從2017年6月21日起停運,沒有退押金的用戶,盡快申請退款。
3、町町單車
2017年08月02日,運營町町單車的南京鐵拜網路科技有限公司因非法集資、資金鏈斷裂,公司與棲霞工商局失去聯系,因此被棲霞區納入異常企業經營名錄。
6、小藍單車
2017年11月20日,小藍單車已停止運營。
扎緊監管籬笆,共享單車才能騎穩致遠
最近小藍單車、酷騎單車兩家企業相繼倒閉,導致大量押金不能退還用戶。這對個人用戶來說也許不算大錢,對企業來說卻不算小錢,對共享單車行業來說,更是亟待解決的大問題。
共享單車滿足了公眾短距離出行需求,在解決出行「最後一公里」問題、緩解城市交通擁堵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對這一創新事物,一方面要持包容態度,另一方面也要加強監管,保護公眾利益。
競爭是市場法則。行業調整洗牌,是發展的必然。然而,其中顯露的押金監管問題不容忽視。截至今年7月,全國共享單車運營企業數量接近70家,累計投放的車輛超過1600萬輛,注冊人數超過1。3億人次,累計服務超過15億人次。消費者往往同時安裝多個共享單車APP,以單個APP需要交一兩百元押金計算,全行業累積的押金數額巨大。今後可能還會有企業出局,消費者的押金該如何保全
今年8月,交通運輸部、人民銀行等10部門聯合印發《關於鼓勵和規范互聯網租賃自行車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企業已收取押金或者預付資金的,要在注冊地設立專用賬戶,實行專款專用,完善退還制度,接受交通、金融等主管部門監管。
然而,不論是用戶在酷騎公司總部排隊退押金,還是如今小藍用戶申請退押金遲遲不能到賬,都表明當前共享單車企業對用戶押金的管理存在問題,專門賬戶內的資金流動尚未得到有效監管。
當務之急要明確押金該由誰來管並拿出應急處理方案。押金問題關繫到共享單車行業的長遠發展和未來,政府有關部門要形成合力,認真研究押金監管的方式方法,拿出具體措施,如執行負面清單制度等,共同把押金監管的籬笆扎緊,讓共享單車越騎越穩。
⑸ 共享單車具有可持續發展潛力嗎
共享單車行業競爭格局分析 市場呈現多強競爭態勢
共享單車市場呈現多強競爭態勢
隨著阿里、滴滴、美團等大型互聯網集團在2018年上半年的深度介入,共享單車市場相比2017年發生了明顯變化,主要體現在市場格局和運營模式兩方面:
從市場格局上看,共享單車市場呈現多強競爭態勢。2017年末,國內共享單車市場的淘汰整合基本結束,並形成了以摩拜和ofo為代表的兩強競爭格局。而上半年,摩拜和小藍單車分別被美團和滴滴收購,同時哈羅單車獲得來自阿里巴巴系投資公司的高額增資。
至此,國內共享單車市場的多強競爭格局已經逐漸形成。由於現存的共享單車企業大多擁有資金充沛的集團對其進行支持,因此預期未來這一市場的競爭將更加激烈。
上半年中國共享單車用戶規模分析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共享單車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規劃分析報告》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6月,共享單車用戶規模達到2.45億,占網民總體的30.6%,用戶規模半年增加2432萬。有30.6%的網民使用過共享單車,用戶規模較2017年末分別增長11.0%.
從運營模式上看,共享單車企業重新恢復對業務營收的重視,同時嘗試通過多種方式拓展企業營收來源,並開始提供免押金服務以規避風險。
首先,摩拜和ofo在春節期間通過取消月卡折扣的方式上調資費,重新將服務性營收作為業務重點。其次,以ofo為代表的共享單車企業積極探索車身廣告、App端內廣告、企業年卡等企業端服務模式,希望以此拓展營收來源,緩解運營壓力。最後,滴滴、哈羅、摩拜在上半年陸續宣布啟動免押金模式,並逐漸將這種模式從部分城市推廣至全國。
⑹ 共享單車的前景會越來越差嗎
從發展狀況來看,共享單車曾經的資本新寵已經風光不再。截止到2018年12月,公布的共享單車融資事件寥寥無幾。2018年3月, ofo宣布完成E2-1輪融資8.66億美元。由阿里巴巴領投,灝峰集團、天合資本、螞蟻金服與君理資本共同跟投。雖然再次創下共享單車行業單筆最高融資紀錄,但小行車已經不是炙手可熱,此次融資,或許是在行業由規模化增長轉入精細化運營階段,企業存活下來的唯一希望。
2017年9月,發展較好的共享單車企業尚有10家,但到2018年9月,較有規模的企業僅剩7個,且市場規模大大縮小。ofo、摩拜的周活躍滲透率下降約75%。只有哈啰出行由於布局二三線城市,避開了正面競爭,逆勢上揚。
截止2017年國內共有77家共享單車企業,累計投入了2300萬輛共享單車。而2018年,共享單車問題頻出,3Vbike、町町單車、小鳴單車、小藍單車等多家單車平台倒閉,還有大批共享單車平檯面臨倒閉危機,共享單車行業歷經寒冬時刻。
以上數據來源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共享單車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規劃分析報告》。
⑺ 共享單車造成了哪些社會問題
從好的方面來說,共享單車確實解決了人們的出行難問題,也就是最後一公里,但是也有其他的社會問題,比如說造成了資源的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