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旅行社管理現狀及發展對策
一、中國旅行社業的市場化進程
中國的第一家旅行社成立於20世紀20年代,但是中國旅行社的產業化進程卻是以1978年中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為起點的。在世界旅遊業繁榮與發展的大背景下,以中國的改革開放為契機,在市場經濟體制不斷深化與廣化的直接促進下,中國旅行社業從20世紀70年代末期開始了歷史性的變遷進程。在這一進程中,突出的特徵體現為以下三個方面:從宏觀的角度看是從事業向產業的轉化;從微觀的角度看則是企業化的過程;從行政管理的角度而言,就是從以行政管理為主向法制化、規范化行業管理的轉變。當然也還有其它一些特徵,比如在市場化的過程中還可以區分從寡頭壟斷到壟斷競爭再到完全競爭,從面向單一市場到面向多元市場;在企業化的過程中從經驗管理轉向科學管理等一系列明顯的變革過程,但是從大的方面來看則主要是市場化、企業化和法制化的變革過程。在這一進程中,需要對微觀運行主體在市場獲利機會的引導下不斷擴大企業規模,不斷擴大爭取經營范圍,並在此過程中企業與企業市場、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特別是企業與政府之間的市場化博奕給予足夠的關注。到目前為止,這一變革仍在進行之中。鑒於中國的國內旅遊市場還沒有完全發育成熟,出境旅遊市場還在培育之中,宏觀層面上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尚未完全建立和完善,我們也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中國旅行社業目前尚處於市場化、企業化和法制化進程的初級階段,隨著旅遊市場的發育和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中國旅行社業正面臨更深層次的改革、更大范圍內的開放和更為復雜多變的創新任務。
二、中國旅行社業現狀分析
經過20餘年的市場化進程,中國旅行社業已經具備了相當的規模,旅行社也通過市場化運作積累了不少寶貴的經營意識和管理經驗。通過對中國旅行社業現狀的總體分析和對若干企業的具體調研,課題組認為下面幾個判斷是適合中國旅行社業現狀的。
1、 行業內的企業數量規模與中國旅遊市場發展需要大體上相適應,在部分細分市場上如商務旅行代理領域還存在結構性供給不足的現象。
2、 從市場結構上看,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以三大社為代表的中國旅行社產業集中度不斷下降。隨著越來越多的投資主體的進入,這種產業態勢的分散化仍然在進行中。值得注意的是,市場競爭的結果使得一些大型旅行社,特別是大都市和沿海經濟發達地區位居「雙百強」前列的一些大型旅行社,重新呈現出基於市場競爭基礎上的規模化發展態勢。
3、 從企業行為上看,中國旅行社業的專業化程度是逐年升高的:2000年為94.5%。絕大多數中國旅行社是主導產品經營型企業,並且正在日漸強化這種專業化經營的色彩,表現在現實中就是旅行社橫向擴張的沖動。
4、 從表面上看,全國旅行社業處於微利運行狀態,但是考慮到企業避稅、國有企業激勵約束機制不健全、法人治理結構不完善等原因,中國旅行社業還是有較大的利潤增長空間的。否則就無法解釋為什麼一方面行業利潤越來越低,另一方面進入主體越來越多的「市場悖論」。在今後的一個時間,中國旅行社業的利潤增長空間將主要由「制度創新利潤」構成。
5、 從實地調研看,中國旅行社業的競爭力結構呈比較明顯的非均衡態勢。這種不均衡表現為地區性的東中西部的差異,也表現為不同企業之間—比如國際社與國內社之間--經營管理水平和競爭能力的差異。
6、 從產品創新能力、品牌建設、網路構建等企業核心競爭力要素方面分析,中國的旅行社距離國際同類企業還存在著相當大的差距。
7、 從信息技術的應用深度和應用效果上看,我們的差距還是十分明顯的:我國旅行社信息技術普及程度低,目前只有為數不多的旅行社採用信息技術;旅行社與飯店業、 交通運輸業等相關部門和旅行社之間的聯網系統尚不發達;旅行社與世界上影響巨大的計算機系統缺乏足夠的聯系,聯網工作也只是剛剛起步。之所以有如此差距,有旅行社企業自身的原因,也是產業關系和宏觀制度環境方面的原因,比如在線付款難以實現,網路價格不透明,預期收益與現實收益之間存在差距,等等。
8、分析中國旅行社產業現狀不能不看到中國合資旅行社的運作及其影響。盡管合資社只佔很小的部分,對市場結構的現實沖擊也不是很大,但是它們對中國旅行社產業發展和企業運營的影響將是深遠的。這些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法律意識的強化;注重現代管理制度的引進與落實;明確的發展戰略導向。
三、中國旅行社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在未來五到十年的時間里,中國旅行社業將面臨著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旅遊市場持續增長、旅遊市場細分、信息技術的普及以及企業變革和行業重組等一系列全新的變化。
1、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對中國旅行社業的影響
從入世談判中有關旅行社的具體承諾可以看出,入世以後,旅行社市場的開放並不是無條件的一步到位,而是漸進式的,是有條件的逐步到位。但是也不排除出於更高層面的戰略考慮,我國主動把開放時間提前和把開放范圍擴大。
從客觀角度來看,入世對中國的旅行社而言,是機遇與挑戰並存,這突出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利於國際客源量的增加,但國外旅行社將參與瓜分市場;利於引進新的旅行社運行機制和企業制度的改革,但也會使部分中資旅行社面臨生存危機;加速中資旅行社人才的外流,但有利於從業人員整體素質的提高;有利於加速企業制度改革和分工體系的調整。除直接影響外,我們還需要考慮「入世」對中國旅行社業的間接和長期影響。間接影響主要可以從兩個方面把握,一是對中國旅行社產業關系的影響;二是國際商業規則和行業慣例的影響。長期影響主要是對人的觀念的影響,其次是對企業的行業方式的影響。
2、宏觀經濟走向與市場經濟體制對中國旅行社業的影響
就近期的情況來看,以下幾個方面的變化將會給中國旅行社業的制度環境帶來一些可以預期的影響:全國統一市場的建立與完善給旅行社業的網路化建設和集團化發展提供了全新的制度運行空間;中小企業扶持體系的建立與運行有利旅行代理商的分工和旅行社的專業化經營;民營經濟的發展與壯大必然會對中國旅行社的產權結構、法人治理結構和企業行為帶來較為深遠的影響。
3、旅遊市場發展對中國旅行社業的影響
對旅遊市場的回顧與展望是分析中國旅行社業發展戰略和管理策略的市場基礎。隨著中國旅遊市場的總量增長和結構優化,旅行社的市場創新和產品創新的方向和路徑也需要相應的調整。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旅行社行業在繼續穩定入境旅遊業務的同時,在出境旅遊和國內旅遊方面尚存在巨大的市場潛力。表現在市場行為上就是國內商務、散客、度假、專項與特種旅遊產品的創新,以及中國旅行社企業努力擴大中國公民出境旅行與旅遊服務的同時嘗試更高層次的跨國經營。
4、信息技術的應用與普及對中國旅行社業的影響
從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起,由於國際互聯網的廣泛應用使得消費者有能力以低成本獲得大量的產品信息,從而改變了產品與服務的傳統分銷渠道。我國的旅行社在性質上類同於歐美的旅遊批發經營商,未來受到信息技術的沖擊遠不會像歐美旅行代理商所受的沖擊那樣嚴重,如果說有影響的話,可能來自相關產業應用信息技術對旅行社的經營模式的影響要比消費者的消費模式的變化影響更大。
5、產業關系的變化對中國旅行社業的影響
從總體上,與旅行社業相關的各個產業已經處於或正在向市場化、企業化方向邁進。就是那些自然壟斷或長期依靠行政力量維持壟斷的行業也是如此。
四、面向21世紀的中國旅行社業發展戰略與經營策略
1、產業政策
(1)按國民待遇原則,平等對待所有的市場主體
必須在法律法規的框架內明確非國有資本可以進入包括入境旅遊、出境旅遊在內的經營范圍,旅遊主管部門不要設置所有制方面的限制門檻。為此,需要出台相應的產業政策,鼓勵民營經濟通過新設、參股、控股、購並等途徑進入旅行社業。
(2)建立更加開放的旅遊市場體系
在這方面的政策取向應該是鼓勵和扶持旅行社在全國范圍內設立跨區域的分支機構,促進人力資源生產要素的全國性流動,並在旅行社連鎖經營和特許經營等方面給予更為寬松的產業環境,同時給予相應的制度援助。為促進分工體系的調整,國家旅遊主管部門需要努力推進地方旅遊市場對外地開放。
(3)開展對港澳游和台灣游的專項政策調研工作
兩岸四地同時成為世界貿易組織成員的現實,需要我們進行專題的調查研究,為制訂相應的產業政策和管理辦法做好准備。
(4)做好外商控股、獨資旅行社的試點與監管法規的起草工作
現在入世的承諾表已經出來了,2003年年底允許外商控股,2005年年底允許外商獨資注冊旅行社。在此過程中,我們不能消極等待,要考慮開放時間表提前的可能性主動做好相應的試點工作,並為相關監管法規的出台與完善預留時間。
(5)調整出境旅遊產業政策,從抑制型向促進型轉變
為適應中國公民出境旅遊快速發展的局面,培育中國旅行社業跨國經營的能力,有必要調整出境旅遊產業政策,從「適度發展」轉向「穩步增長」。與此同時,在有序開放中國公民出境目的地的同時,要求對方開放市場,允許我國旅行社在當地設立分支機構。
2、分工體系
(1)修訂《旅行社管理條例》,構建市場化導向的產業分工體系。按旅遊經營商/旅遊批發商、 旅遊與旅行代理商的垂直分工分類體系,而不是按國際、國內這種水平分工為導向的管理體系對旅行社進行管理。針對不同類型的旅行社設定不同的進入與退出管理機制,比如批發商/經營商的注冊資金和質量保證金,以及違規處理辦法就要比代理商要求高一些。而對於旅遊與旅行代理商,以及旅遊經營商自設的分支代理機構降低進入的政策壁壘。另外要求進入市場的企業不分所有制、不分內外資,必須加入某一相應的行業協會。
(2)引導和扶持大型旅行社集團的構建與發展。主要通過各種行政的、市場的手段讓境內外不同所有制的其它行業的大型企業集團和投資主體進入到行業中來,或者購並大中型旅行社,或者通過大中型旅行社之間的市場行為,構建行業領導者。也要鼓勵大型旅行社進行關聯型多元化發展,通過投資、合作等方式進入交通、景區景點、飯店等企業。從政府的角度來說,引導和扶持大型旅行社集團還包括綜合利用各類政策促進中國旅行社業的國際化經營。
(3)調整行業管理范疇,促進旅遊與旅行代理商的形成與發育。旅行社協會在會員范圍方面要從國際慣例出發,把航空、火車、遊船、飯店等代理機構納入到旅行服務商的范疇中。
(4)以分工體系調整為突破口,培育大型旅遊批發商和小型旅遊代理商。
(5)加快合資旅行社建設步伐,擴大產業規模。
3、企業制度
(1)國有旅行社的所有制改革與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對於國有旅行社來說,可以通過股份制或其它相關途徑完成公司制改造,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結構。為此,各地旅行社要積極探索各種形式的中外合資、多類型法人相互持股、員工持股、經理層持股等多種形式的改制途徑。
(2)旅行社產業內外部資金的相互流動。旅行社產業內外部資金要相互流動,當前主要是讓更多的產業外資金進來,爭取用5到8年的時間組建3-5家全國性的綜合旅遊批發商集團,10家左右區域性的專業化為特色的旅行社集團。
(3)深化產權改革,完善現代企業法人治理結構。旅行社應致力於建立健全決策民主、運作科學的內部經營管理機制。在內部組織架構上,變以導游外聯人員為中心向職業經理人員為中心。大力加強企業管理制度和企業文化的建設,構建正規企業的長期競爭優勢和發展基礎。
4、行業管理
(1)政府主管部門的價值取向與行為導向。政府要減少行政性審批環節,要把社會可以自我調節和管理的職能交給社會中介組織。加大信息化平台、信息採集與公布、行業統一慣例等公共產品的供給。
(2)加強行業協會在市場規范與管理方面的作用。政府要積極培育旅行社行業組織的建設,要突現旅行社行業組織的獨立地位,使其真正代表旅行社行業的整體利益。旅遊行政主管部門可以根據管理有效的原則和旅遊市場的成熟度逐步轉移一些管理、服務職能給旅行社行業組織。在現階段,主要是健全行業組織,每家旅行社至少加入一個行業組織,使每一個旅行社都能在組織中活動。隨著旅行社業的發展,逐步按照旅行社的需求組織更有特點和特殊性質的行業組織(如批發商組織、零售商組織等)。在政府給予若干扶持政策,解決行業組織經費來源和全國網路形成與運作的基礎上,協會也要加強行業組織的自身建設。
(3)加強旅行社管理高層次人力資源培訓工作。在今後的一個發展階段,旅行社業尤其需要懂得計算機、外語、旅行社業務和專業知識的復合型的金融、投資、戰略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市場開發與管理方面的高層次人才。我們建議:聯合中國官、產、學、研各方力量,組建「中國旅遊發展研究院」,作為旅遊業的產業發展研究、企業管理研究、人力資源開發的運作平台。
(4)關於政府行為和產業規制方面的幾點具體建議:加大對旅行社經理人員的違規監管力度;加強培訓工作和市場監管,營造環境,服務企業;逐步解決國家、省級、副省級、地區級旅遊主管部門的縱向分權問題;對旅行社質量保證金實施動態管理
5、經營策略
(1) 樹立全球化視角的戰略觀念。我們的旅行社要有意識、有能力站在全球旅遊市場發展和旅行社競爭的高度來思考自己的發展規劃和管理戰略。
(2)樹立品牌競爭的意識。相對於價格競爭而言,品牌競爭是旅行社在更高層面進行的競爭,也是中國旅行社業走出價格競爭低谷的有效途徑。
(3)高度重視中國公民的國內旅遊市場。中國公民的國內旅遊是中國旅遊業的基礎,也是中國旅行社與外資旅行社競爭的優勢之所在。
(4)重視人力資源開發與使用,特別是高素質經理人員的激勵機制建設。這裡面有三個層面的問題,企業家和戰略投資者層面、職業經理人的層面、企業經營領域的專業技術人員隊伍。
(5)適應旅遊者消費需求變遷,採取靈活多樣的產品組合策略。針對旅遊者消費模式的發展變化,中國旅行社的企業定位、產品組合和技術創新都需要做相應的調整。首先應該明確定位為「旅遊服務提供企業」。其次,我國旅行社的主營業務應該進行一系列的戰略轉移。第三,考慮到旅遊市場結構的變化,我國的旅行社應該改變目前的經營模式。
(6)應用、推廣和普及信息技術。第一個階段,信息技術主要應用於企業內部管理,尤其是規模較大企業的內部管理。第二個階段,信息技術主要應用於旅行社外部網的建設。第三個階段,信息技術的應用主要表現為旅行社應用互聯網和通信技術整合營銷系統,加強市場信息搜集、促銷、分銷與客戶關系管理工作等。
6、加強對國外旅行社發展戰略與運作策略的研究
入世以後,中國旅行社業必將面臨著更為直接的國際競爭,只有做到「知己知彼」,了解那些在旅遊市是場上具有較強競爭力的旅遊企業的發展戰略和運作策略,我們才能夠實現「積極參與、趨利避害」的目標,才能夠增強民族旅行社企業核心競爭力。這一領域的研究僅僅依靠單個企業的力量是不現實的,政府的旅遊主管部門、行業協會、專業研究機構與大型旅行社企業集團要相互溝通並承擔起更多的研究和信息傳遞任務。
2. 淺談旅遊業發展對策研究
(一)強化旅遊大管理意識
貴州要加快發展旅遊業就必須對旅遊業實施全面、全方位、權威性的管理,覆蓋全行業,對市場的多層次發揮作用,形成調控體系,實現由單一部門管理旅遊向相關部門共同管理旅遊的方式轉變。旅遊的綜合性 和依託性使行業跨度大、行業界線模糊,旅遊市場管理涉及的管理部門多,旅遊管理部門不可能包攬其它管理部門的職能,對旅遊市場的有效管理必然是一種聯合管理,應處理好旅遊管理部門與相關部門管理的關 系。相關部門必須把涉及到本部門旅遊方面的管理作 為自己份內的事來抓.職責到位.形成有效的旅遊管理體制 。
(二)塑造旅遊形象,加強宣傳促銷力度
盡管貴州在塑造旅遊形象的道路上走得很艱難,而且成效甚微。但筆者認為貴州還是必須堅持塑造出一個鮮明、易記的旅遊形象,因為形象樹立對於貴州旅遊持續發展的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我們發現幾乎所有旅遊業發達的國家或地區在旅遊開發時都是追求一種將整體而非若干景點作為旅遊吸引力因素來推動市場,依靠形象吸引旅遊者前來旅遊。貴州過去塑造的旅遊形象、打出的宣傳口號變化太多、特色不明。如今貴州旅遊形象定位應站在全國這個角度,從旅遊者心理感應和市場需求的角度來考慮,貴州旅遊形象設計既要符合自己的資源特色和歷史文脈,又要對市場有吸引力。在對外進行旅遊宣傳時,應在建立一個總體旅遊形象的基礎上再針對客源市場的特徵予以區劃。如貴州的總體旅遊形象可定為「神奇貴州多彩風」,然後針對沿海地區推出「原生態自然風光、五彩民族風情」形象;www.bfblw.com/lw1.asp?ID=177對中原市場推出「綠色喀斯特王國、秀美山水之鄉」形象。諸如此類,讓貴州首先在世人心中留下一個深刻旅遊形象後,又在不同的客源市場擁有獨具特色、不可替代的旅遊吸引形象。
(三)突出旅遊文化內涵,打造特色旅遊精品
當前在文化與經濟一體化發展的新形勢下,旅遊經濟注入的文化內涵越多,開發出的旅遊產品檔次和附加值越高,競爭力就越強。貴州的旅遊文化本底是豐富的,擁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蘊和特色文化資源。但現在缺乏挖掘、整合及宣傳。貴州可在紅色文化、古鎮文化、夜朗文化、民族民俗文化、屯堡文化、酒文化等方面深度挖掘,讓貴州的自然景觀和人文內涵緊緊纏繞在一起。在挖掘整合基礎上,要將貴州旅遊文化性通過形式多樣的宣傳方式推廣出去。其中,舉辦文化節就是一個很好的方式,文化節是結合地方特有人文資源與文化資產所舉辦的節慶活動,喚起民眾對本土文化的認同,更成為觀光客的主要吸引力,2005年中國·貴州黃果樹瀑布節所推出的大型民族歌舞「多彩貴州風」就是一個成功的示例,它為貴州旅遊注入了厚重的文化元素,提升了貴州旅遊的文化和品位,但該節目在畫面精緻性、市場運作等方面還需進一步提升。要想打造貴州旅遊品牌,提高貴州旅遊經濟效益,僅憑一個黃果樹瀑布是遠遠不夠的,它需要我們貴州擁有一批在國內乃至國際上具有吸引力、競爭力的高品位旅遊產品。
3. 要寫一篇關於某地文化旅遊產業發展對策研究的論文,但是完全沒有頭緒,不知道從何下手,求大神幫忙
可以先去網路文庫看看,如果嫌資料不多的話還可以去萬方這類網站看看。如果對於論文的要求比較高,免費的論文無法滿足需求,只能找網上那些付費的論文了,或者去圖書館找資料。
一般的論文,分為分析的目的和意義、目前發展現狀、存在的問題,如何解決這些問題,也可以加一個實例來加以分析。
4. 分析亞洲歐洲的旅遊景觀特點及旅遊業開發現狀問題和對策
簡析歐洲、亞洲旅遊景觀的特點及其旅遊業發展的現狀、問題和對策:內容提要:作為世界的兩個主要大洲,歐洲和亞洲總是以『亞歐』這樣的方式出現在世人的視眼中。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歐洲和亞洲不僅在經濟、科技、文化的巨大成就上受世人的矚目,其旖旎綺麗,讓人流連忘返的優美景觀也是一大制勝法寶。每年都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成千上萬的遊客,同時也推動著兩個大洲各方面的發展。下面我們就來一一領略它們的美、發展的現狀以及怎樣才能發展得更好。關鍵字:歐洲 亞洲 旅遊 發展現狀 問題 應對措施 正文: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在滿足了物質需要的同時,精內容提要:作為世界的兩個主要大洲,歐洲和亞洲總是以『亞歐』這樣的方式出現在世人的視眼中。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歐洲和亞洲不僅在經濟、科技、文化的巨大成就上受世人的矚目,其旖旎綺麗,讓人流連忘返的優美景觀也是一大制勝法寶。每年都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成千上萬的遊客,同時也推動著兩個大洲各方面的發展。下面我們就來一一領略它們的美、發展的現狀以及怎樣才能發展得更好。關鍵字:歐洲 亞洲 旅遊 發展現狀 問題 應對措施 正文: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在滿足了物質需要的同時,精神文明也成為大家日益追求的主流。談到精神文明,就不得不說說旅遊了。試想一下,當我們在燈紅酒綠、物慾橫流的世界裡每天為了生活而時刻把精神弄得像一根拉緊了的弦,該是多麽痛苦的事。那不妨再發揮想像力想像一下,卸下所有壓力與包袱,和家人朋友愛人甚至只有你自己一個人,靜靜地行走在西歐、北歐的小城市、小鎮。一切都那麼清靜、那麼與世無爭,一定是一件很愜意的事。當然,如果在浪漫之都法國,你還可以享受到紅酒,香檳,薰衣草。沖浪,踏青,垂釣。此外水上城市威尼斯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浪漫與輝煌的結合。佛羅倫薩 聖母之花大教堂,文藝復興的發源地,更是一種不可言語的精神沖擊吧!更喜歡自然景觀的就去費森,走浪漫之路,看看睡美人和白雪公主的故居——新天鵝堡。走浪漫之路,奔薩爾斯堡,拜訪一下莫扎特住的糧食街。喜歡汽車的男士就繞道去趟慕尼黑看看寶馬是怎麼造的。和歐洲的奔放相比,亞洲景觀的典雅也是你釋放壓力的一大聖地。位於約旦的死海,海水可是有美容效果的哦,有什麼葯物會比這天然的產品更滋養呢?日本富士也會給你不一樣的視覺享受。中國的桂林山水、安徽黃山『四絕』、壯觀的黃果樹大瀑布、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相信他們其中的每一個都足夠讓你驚嘆自然就是最偉大的造物者和藝術家。 歐洲:全稱為"歐 羅巴洲"。現代的閃米特人將西方日落處叫"歐羅巴"。此後在傳播過程中略有成 長,他們漸漸把居住地的東部地區叫"亞細亞"、西部地區叫"歐羅巴"。歐、亞兩 洲緊緊連在一路,兩洲的區分是依照兩地分歧的天然條件來決定的。兩洲以烏拉 爾山脈、烏拉爾河、裏海、高加索山脈、黑海、博斯普魯斯海峽和達達尼爾海峽 作為其分邊界。歐洲是成本主義經濟成長最早的一個洲。十九世紀中葉,歐洲不 少國度已進入成本主義高度發財的帝國主階段。 帝國主義之間的抵觸和斗爭一向 表示得很狠惡,兩次世界大戰都是在歐洲產生的。 居平易近:歐洲是人丁密度最大的一洲。鄉村人丁約佔全洲人丁的 64%,在各洲 中次於大洋洲和北美洲,居第三位。歐洲的人丁散布以西部最密,萊茵河中游谷 地、巴黎盆地、比利時東部和泰晤士河下流每平方千米均在 200 人以上,歐洲絕 大部分家平易近是白種人(歐羅巴人種)。居平易近分屬下列語系:印歐語系,屬 此語系的居平易近佔全洲總人丁的 95%,包含斯拉夫、日爾曼、拉丁、阿爾巴尼 亞、希臘、凱爾特語族的平易近族;烏拉爾語系,包含芬蘭、烏戈爾、薩莫耶語 族的平易近族。居平易近多信上帝教、基督教新教和東正教等。位於義大利首都 羅馬市西北角的城中之國梵蒂岡,是世界上帝教中間。 歐洲大部分地區地處北溫帶,天氣和緩濕潤。西部大東洋沿岸夏季風涼,夏季和 緩,多雨霧,是典範的海洋性溫帶闊葉林天氣。東部因遠離海洋,屬海洋性溫帶 闊葉林天氣。東歐平原北部下溫帶針葉林天氣。北冰洋沿岸地區夏季冰冷,夏季 風涼而短促,屬熱帶苔原天氣。南部地中海海沿岸地區冬暖多雨,夏熱死板,屬 亞熱帶地中海式天氣。 天然資本:歐洲的礦物質源以煤、石油、鐵比較豐富。煤首要散布在烏克蘭的頓 巴斯、波蘭的西里西亞、德國的魯爾和薩爾、法國的洛林和北部、英國的英格蘭 中部等地,這些處所均有世界聞名的大煤田。石油首要散布在喀爾巴阡山脈山麓 地區、北海及其沿岸地區。其它比較首要的還有天然氣、鉀鹽、銅、鉻、褐煤、 鉛、鋅、汞和硫磺等。阿爾巴尼亞的天然瀝青世界聞名。歐洲的森林面積約佔全 洲總面積的 39%(包含俄羅斯全數)。佔世界總面積的 23%。西部邊疆為世界聞名 漁場。 亞洲位於東半球的東北部、亞歐大陸的東部,東、南、北三面分別瀕臨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西亞西北部瀕臨大西洋的屬海——地中海和黑海。面積約4400萬平方公里,是地球上面積最大的一洲。它北近北極,南過赤道, 跨緯度90°左右,在各大洲中跨緯度最多,因而由南向北具有從熱帶到寒帶 的各種氣候生物帶。東西跨經度達164°,東西時差達10小時之多。同時與其他因素相結合,造成了東西巨大的差異。顯然,巨大的面積形成了廣闊的旅遊空間,景觀多樣性形成了多種自然旅遊資源的基礎。亞洲地形具有許多特點,最明顯的特點是地勢高峻,高差很大,既有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海拔8848米),又擁有世界陸地最低的窪地—— 死海(其水面為—392米)。高差懸殊是自然旅遊景觀多樣性的基礎之一。亞洲地形的另一個突出特點是地形復雜,但以山地、高原為主。山地、高原 面積廣大雖然給交通帶來了不便,交通運輸業的發展也受到嚴重影響,但在有條件的地方如喜馬拉雅山珠穆朗瑪峰一帶,登山旅遊和探險活動十分盛行。亞洲雖然山地、高原很多,但在東部和南部、北部也有許多地勢低平的大平原,包括中國的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和湄公河平原、湄南河平原、印度河-恆河平原,以及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等。由於這些地方一般水系發育良好,交通發達,植被豐茂,水熱條件優越,自古以來即為發達的農耕區,在古代都曾經是人類文化的搖籃。如黃河流域、兩河流域、印度河流域都是人類歷史上重要的古文化發源地。而現今也都是著名的旅遊區。亞洲海岸線很長,約為69900公里,南部多大半島,如中南半島,印度半島和阿拉伯半島;東緣多島弧群,如千島群島、日本群島、琉球群島和馬來群島,等等。由於處於較溫和或炎熱氣候條件下的海岸線和島嶼比例較大, 因而具有較為豐富的海灘旅遊資源。亞洲東部和東南部的島嶼上多火山地震,為開展火山探險旅遊活動創造了條件。
亞洲的大河由於源遠流長,常常有較長河段穿過崇山峻嶺,其巨大的落差不但蘊藏著豐富的水力資源,而且也在兩岸形成壯麗、險峻的自然景觀,河道本身也形成急流險灘。在這些急流險灘河段,既可乘船沿河欣賞自然風光,也可以開展漂流探險活動。而中下遊河道,由於水流較為平靜,河道寬廣,一般可開展沿江、沿河的巡遊活動。亞洲湖泊眾多,不僅有航運或滯洪之利,而且是主要的旅遊資源。亞洲的湖泊類型很多,有由於地質內力作用形成的構造湖如貝加爾湖和死海,原來為海的一部分的海跡湖如裏海和鹹海,冰川作用形成的冰川湖,火山作用 形成的火山湖如白頭山天池和風蝕作用形成的風蝕湖。它們各有不同的特點,但它們都具有風景美麗、水面平靜的特徵。其中不少湖泊如天池和死海,自古以來就是重要的風景游覽勝地。 歐洲和亞洲的旅遊發展現也各有千秋。19世紀中期,英國人托馬斯·庫克創辦了世界上第一家旅行社——托馬斯·庫克旅行社,標志著近代旅遊業的誕生。旅遊業的出現和蓬勃發展充分顯示了其強大的經濟功能,特別是旅遊業的高度關聯性和顯著的經濟效益對國民經濟的發展產生了巨大而持久的推動作用。國際旅遊業的發展已經由快速發展階段步入了緩慢增長階段,但世界旅遊市場仍具有相當大的發展潛力和廣闊的發展空間。目前,歐洲旅遊業發展迅速,歐洲的旅遊設施、旅遊軟體服務、電子旅遊等新旅遊業態蓬勃發展,入境游和出境游遊客規模和數量上升迅速。目前,歐洲旅遊業發展迅速,歐洲的旅遊設施、旅遊軟體服務、電子旅遊等新旅遊業態蓬勃發展,入境游和出境游遊客規模和數量上升迅速。目前,亞洲旅遊市場處於快速發展階段,亞洲市場的旅館以及旅遊設施在質量方面大有凌駕於歐洲之上的態勢,因此歐洲各國感覺到了巨大的壓力。亞洲地區地域遼闊,人口眾多,擁有燦爛的歷史文化和多姿多彩的旅遊資源。但由於近代史上大多數國家都遭受過殖民主義的侵略,經濟社會發展曾長期落後,旅遊業發展也起步較晚。直到20世紀的60年代,旅遊業才逐步在一些國家興起。因此,亞洲曾被國際旅遊業界稱為新開發的旅遊區。 作為世界上後起的旅遊目的地和客源發生地,亞洲旅遊業的增長情況,這些年更是世界上最好的,而且後勁越來越足。 雖然現在歐洲和亞洲兩個大洲旅遊業的發展現狀還算樂觀,但是還是面臨這一些問題。一是政策效應還未完全顯現。社會對旅遊業的認識仍然不足,關於如何建設「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和人民群眾更加滿意的現代服務業」還未得到有效破解,局部出現旅遊投資過熱、盲目攀比國際化等新問題。二是市場主體發育滯後。一方面缺少龍頭企業特別是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企業集團,另一方面中小企業活力嚴重不足、創新乏力,旅遊企業距離市場化、產業化、現代化、國際化尚有差距。三是產業結構待優化。旅遊產業鏈較短,一些地方旅遊業發展中門票經濟占較**重,旅遊業產業融合需進一步深化,地區間旅遊業發展存在不平衡現象。。四是目前我國散客服務體系滯後,針對散客市場的服務質量有待提升。五是自然災害和安全事故頻發,為旅遊安全敲響警鍾,需更加重視旅遊安全問題。 針對以上問題,各國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應對措施。國、西班牙和義大利等歐洲旅遊大國吸引的外國遊客數量大幅減少,國際金融危機為歐洲旅遊業蒙上了一層陰影。 據法新社報道,今年7月和8月,旅遊業居全球之首的法國吸引的外國遊客數量同比下降了近三分之一,而今年前五個月,法國吸引的外國遊客數量同比下降了15.5%。同時,今年夏季,西班牙吸引的外國遊客數量同比也下降了10%,而今年上半年西班牙吸引的外國遊客總量同比下降了11.4%。同其他歐洲國家一樣,到西班牙旅遊的外國遊客減少了在吃喝方面的花費。據西班牙釀酒商估計,今年8月,西班牙啤酒銷量同比將下降13.5%。為支持本國旅遊業發展,西班牙政府已決定撥款10億歐元。 另一歐洲旅遊大國義大利也未能倖免。今年6月和7月,義大利海灘遊客數量同比減少了150萬人次,而今年5月至10月義大利吸引的外國遊客人數預計同比將減少8.3%。 由於旅遊市場需求銳減,義大利的酒店紛紛開始降價。今年第二季度,義大利酒店的房費平均下降了8.3%,其中三星和四星級酒店降價近30%。這一系列都旨在給遊客營造出一個最好的旅遊環境和旅遊氛圍。 總之我們有理由相信,憑借著得天獨厚的自然旅遊景觀和人們的不懈努力,歐亞洲一定會成為全世界人們的旅遊聖地,成為最美麗的人間天堂。 參考文獻《歐洲旅遊攻略》《亞洲旅遊概況》《世界旅遊資源概論》等
5. 西藏生態旅遊業發展現狀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措施
西藏,一個對許多人都充滿誘惑力的地方。壯美的雪域風光,危聳的皚皚雪峰,恢弘的自然造化,曠廖的高原牧場,迷人的名山明湖明水,眾多的古剎古跡古風,獨特的民族風情,多彩的民族文化。面對這么多的旅遊資源,我們應該將旅遊業作為西藏發展的支柱產業,從而促進西藏經濟的發展。
2006年7月1日,青藏鐵路正式開通運行,格爾木、昆侖山口、不凍泉、五道梁、沱沱河、唐古拉山口、安多、那曲、當雄、羊八井,最後到達拉薩。北京、成都、上海和廣州等城市都開通了至西藏的列車,入藏旅遊的遊客也急劇上升,並且發展出了6條著名的旅遊路線。有以拉薩為主的南線,雅礱江-聖湖景區-加查-米林-林芝線的東南線,拉薩-日喀則-珠峰-樟木口岸的西南線,日喀則-拉孜-普蘭-札達-獅泉河-日土的西線,那曲-尼瑪-獅泉河的北線,達孜-墨竹工卡-工布江達-林芝-波密-邦達-昌都-芒康的東線,這6條路線已經成為來藏遊客的主要旅遊線路。這幾條線路集河谷、森林、山地、雪峰冰川與高山草地於一身,名勝古跡眾多,擴大了旅遊者的活動范圍。
目前,西藏業已初步形成各具特色的拉薩、藏西、藏西南、藏南四個旅遊區,形成了以拉薩為中心,日喀則、山南相結合,輻射那曲、阿里、林芝的旅遊資源開發利用格局,可供旅遊者為觀光游覽的參觀點已達60多餘處。拉薩的大昭寺、布達拉宮、羅布林卡、西藏博物館和林芝地區巴松錯湖共5個旅遊區也已經被評委西藏首批國家AAAA級旅遊單位。
在自治區各級政府 和國家旅遊局、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世界旅遊組織的幫助下,西藏旅遊部門立足當地實際,突出西藏旅遊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風格,不斷開發新的旅遊項目。除觀光旅遊、文化旅遊、民俗風情旅遊、生態旅遊外,登山、滑雪、探險、汽車、自行車、徒步、騎馬、劃船、狩獵、釣魚、熱氣球、日光浴、溫泉浴等特種旅遊項目日益顯示出巨大的發展潛力;包括宗教、歷史、考古、文化、藝術、醫葯、民族、藏學、氣象、地質、水利、地理、貿易、建築、高原疾病、高原生物等研究領域的可靠旅遊業接連不斷,商務旅遊、度假旅遊也已經出現良好勢頭。
但是,畢竟西藏的地理位置比較偏僻,自然環境比較惡劣,多數沿途路段食宿及給養不甚理想,住宿和飲食條件簡陋,同時,個人的安全問題也不得得到良好的保障。因此,具有探索精神的旅遊者不妨考慮自駕車方式前往西藏區旅遊。
現在,西藏的旅遊業呈現出一片朝氣蓬勃的景象,而他的發展的前景也會是一片光明。未來,我們還必須大力發展西藏的交通運輸業,也別是發展公交系統和鐵路運輸系統;其次,提高安全衛生格局,打造良好的旅遊環境和旅遊氛圍。最後,醫療這方面也是及其重要的,畢竟西藏的自然環境比較惡劣,氣候與中國內陸其他地方差別比較大,缺氧情況也比較嚴重,因此,更加必須把好醫療衛生這一關,才能夠吸引更多的遊客可以前來觀光游覽。
6. 如何發展旅遊業以促進經濟的增長發展對策建議
促進作用:1.景點的門票收入;2.賓館收入;3.餐飲收入4.交通收入5.購物收入不良影響:1.遊人的到來破壞原有的生態系統包括自然,文物,衛生,生活方式。2.商業的沖擊影響傳統的習俗,是習俗商業化,如麗江;生活方式活習慣商業化;語言普通話化;自己拓展吧,300字不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