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有誰有中國文化產業現在的具體統計數據
都在下面了,自己整理吧,希望對你有用
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文化市場以「一手抓繁榮,一手抓管理」的方針為指引,基本形成了由娛樂市場、演出市場、音像市場、電影市場、網路文化市場、藝術品市場等組成的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文化市場體系,初步建立起以綜合行政執法、社會監督、行業自律、技術監控為主要內容的文化市場監管體系。
到2007年底,全國文化系統登記注冊的文藝表演團體達4512個,藝術表演場所2070個,演出經紀機構1024個,文化娛樂場所82174家,藝術品經營機構1112家,音像製品批發零售出租機構87137家,網吧13萬多家,其他文化經營單位11783家。文化市場形成多樣化、多層次、多渠道的文化產品供給新格局和傳播快、覆蓋廣、容量大的文化產品流通新網路。
2007年中國文化產品和服務進出口貿易總額為166.4億美元,其中核心文化產品進出口貿易總額達到129.2億美元,比2006年增長26.6%,是2001年的3.7倍;文化服務進出口貿易總額為37.2億美元,比2006年增長39.9%,是2001年的6.1倍,中國文化產品進出口不平衡的局面有所改觀。
截至2007年底,中國經營性文化產業機構已達27.2萬家。文化產業日益成為市場經濟條件下繁榮社會主義文化、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徑,文化產業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不斷上升。
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和國民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開拓出文化產業新的發展空間;新聞出版媒體「整體上市」,標志著文化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化;技術進步醞釀突破,廣電和電信產業的融合穩步推進;促進文化產業發展的政策逐步成型,所有這些與產業發展密切相關的宏觀總體形勢都令人鼓舞。
在金融危機從美國發端並蔓延全球之際,到2008年底為止,中國文化產業已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響。與感應最明顯的製造業特別是出口外向型企業相比,危機對文化企業帶來的影響還沒有呈現集中爆發勢頭,對於一些堅持創新的文化企業來說,風暴雖然潛藏風險,但更蘊含機遇。
這次金融危機正好可以迫使中國下決心進行經濟結構的轉型,會加速文化產業轉型的步伐。國家拉動內需、拉動消費、減少收入差別程度等政策的實施,以及教育、衛生、文化等領域的改革,都會直接推動文化消費,直接推動文化產業發展。
「十一五」規劃已經把文化產業作為調整經濟結構的重要舉措,從中央到地方出台了一系列鼓勵文化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文化部明確提出在五年內文化產業要實現年均15%的增長。北京、上海、浙江、廣東、雲南、重慶、四川、河南、山西等諸多省、市提出建設文化大省、文化強省的目標,在規劃中都提出文化產業要高於GDP的增長速度。
文化產業是投資回報最好的行業之一。當代社會各種產業利潤主要靠領先的自主創新和技術進步來實現,而文化產業正是自主創造和技術含量高的一個門類。加上政策因素和市場因素的作用,文化產業的資本盈利率比較高,文化產業方面投資熱將會長期存在。最後從消費角度看,文化產品是與日俱增的消費熱點。
中投顧問2009-2012年中國文化產業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
❷ 開放經濟條件下,中國如何提高自己文化產業競爭力
開放經濟條件下,應當盡快提高自己的文化產業競爭力,比如哪吒之魔童降世
❸ 中國文化產業增加值哪裡去搜數據啊
可以問一下哪兒找到的嗎,死活找不到,論文搞不出來要死
❹ 什麼是文化競爭力 各國為什麼重視文化產業的發展
所謂文化競爭力,概抄括地說,就是各種文化因素在推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中所產生的凝聚力、導向力、鼓舞力和推動力。
文化競爭力對外是指一個國家的文化與其他文化對一個國家的影響;強勢文化不但影響一個的文化與習俗,還能影響一個國家的政治生態,例如唐朝對朝鮮,日本,越南的影響
對內體現在人們的文化意識形態上
一個國家的文化競爭力在他的公民的行為可以得到充分的再現
如果這里的人們都遵紀守法,文明禮貌,有一定的素質和能力讓自己和這個社會能夠和諧的生存和發展,使其本民族的文化氛圍得以延續和發展傳承,那將必然大大提高其競爭力度,使其在在國際上都能有說話的分量。
❺ 中國文化產業總值佔GDP總量的比重是
2017年文化產業總值佔中國GDP總值4.5%。
數據顯示,根據《文化及相關產業分類(2012)》和《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核算方法》的規定和要求進行核算後,2016年全國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為30785億元,比上年增長13.0%(未扣除價格因素),比同期GDP名義增速高4.4個百分點;
佔GDP的比重為4.14%,比上年提高0.17個百分點。國家統計局官方網站同時認為,2016年文化及相關產業保持平穩快速增長,比重穩步上升,對促進經濟轉型升級、平穩健康可持續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數據顯示,在文化及相關產業中,按行業分,2016年文化製造業增加值為11889億元,比上年增長7.6%,占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的比重為38.6%;文化批發零售業增加值為2872億元,增長13.0%,佔9.3%;
文化服務業增加值為16024億元,增長17.5%,佔52.1%。按活動性質分,文化產品的生產創造的增加值為19655億元,比上年增長15.1%,占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的比重為63.8%;文化相關產品的生產創造的增加值為11130億元,比上年增長9.5%,佔36.2%。
數據顯示,在文化產品的生產所涉及的新聞出版發行服務、廣播電視電影服務、文化藝術服務、文化信息傳輸服務、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文化休閑娛樂服務、工藝美術品的生產7個類別中,2016年,增加值佔比居前三位的分別是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文化信息傳輸服務、工藝美術品的生產,增速居前三位的則是文化信息傳輸服務、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文化藝術服務。
❻ 如何增強文化產業競爭力
文化產業的競爭力。其實宣導很重要。
做好自己的品牌和公關傳播。
這對任何一個企業的競爭力都是有幫助的。
❼ 解析:全國文化產業競爭力排名告訴我們什麼
競爭力分類的結果是:第一類地區:廣東、江蘇、北京、上海;第二類地區:山東、遼寧、福建、四川、湖南、河南、安徽、河北;其餘為第三類地區。這條資訊發生在 福建省很遺憾沒有跨入一類地區,但還是擠進第二類地區的前三名,名列全國第八。雖是海外研究機構給予的排名,但作為福建的文化創意產業研究者之一的筆者仍感到一絲欣慰。福建進入第二類區,是由四種數據構成的。第一種數據是「文化環境及實力」在全國排名居然位列第四,比綜合排列靠前,它說明,福建發展文化產業及文化創意產業文化環境和實力比較優越,我想這其中還有兩岸海峽這個文化環境的因素。兩岸之間商貿經濟合作在廣度與深度上比大多數省份都強。同樣,海峽兩岸在未來的文化產業互動及合作上的文化環境也遠比多數省份強,這為我省將來有可能晉升第一類地區打下了「環境與實力」的基礎。第二種數據是「市場需求及創新」,在全國位列第六,也高於綜合排名,反映了福建當地消費者對文化的消費力也比較強,而文化消費力是牽引文化產業發展的最核心的引擎,創新能力排名較靠前,也說明福建省在集聚創意人力、文化產業人力方面雖有不盡人意的地方,但與20多個省份相比還有值得驕傲的方面。而第三、第四數據:「關聯產業及文化資源」、「政府支持和文化供給」方面都排在第15位、第20位,狠狠地將福建在全國的綜合排名拉下到第二類地區。第三個數據表明,福建文化產業及文化創意產業在打造產業鏈方面還比較欠缺,意識不夠強,在文化資源開發方面還屬於淺層次的開發;第四數據表明,政府在扶持文化產業、文化創意產業方面,還有較大的拓展空間,還有更多的作為。
縱觀2008年-2010年全國文化產業競爭排序,筆者認為數據還告訴我們: 一、福建的「文化環境及實力」能擠上全國老四的位子不簡單,尤其「實力」,這是福建未來文化產業、文化創意產業擁有巨大潛力的要素。「實力」,我更多地理解為擁有較豐富的投資能力。大家知道,處於全國經濟較發達的東部地區,民間資本歷來比較雄厚,可惜我國是民間投資渠道相對比較狹窄的國度,股市熊市漫漫,樓市不得投資、投機,期貸風險太大,玩不起,民間資本要不在社會上放高利貸,要不躺在銀行里,以至中國百姓的儲蓄在全世界比例是最高峰的。當國家倡導繁榮文化產業時,東部地區省份的民間資本親睞文化產業、文化創意產業,這無疑對產業的發展是一種最大的福音。筆者以為,在發展文化產業中,資金、文化資源、科技、人才等要素一個也不能少,少了一個要素就無法形成有效的生產力,而在這些要素中,最重要的是資金,資金是形成最終生產力的粘合劑,沒有它粘合,其他要素只是一盤散沙。有了資金,就能開發文化資源、吸引人才,購買技術設備,就能將各種生產要素聚合成現實的的生產力。 二、福建擁有媽祖文化、閩南文化、客家文化、海洋文化等極具傳統地域的文化資源,但如果與中部省份河南,與西部陝西等省份相比,仍顯得不夠厚實。不過,這不影響福建文化產業綜合競爭力的排名排在河南、陝西前頭。這說明了什麼?說明,各省市的傳統文化資源具有各自的獨特性,但是獨特性並不意味著獨占性。豐富的地域特色文化資源不會自然而然轉化為文化產業資源,文化資源大省不等於文化產業大省、強省。加上非物質的文化資源具有共享性,你不開發,別人會開發。中國的民間人物花木蘭,中國的傳統功夫不是被美國人開發為電影和動畫電影嗎?因此,福建的文化產業從業人員,不要躺在「傳統文化資源」豐富的礦藏上做美夢,有序地開掘當地文化資源,是提升福建文化產業綜合競爭力的有效手段之一。
❽ 我國文化產業國際競爭力研究可參考的文獻有哪些
你好,可供參考的文獻列舉如下,請參考,希望對你的學習有所幫助!
1 藍慶新;鄭學黨;;中國文化產業國際競爭力評價及策略研究——基於2010年橫截面數據的分析[J];財經問題研究;2012年03期
2 張彬;杜曉燕;;美國文化產業國際競爭力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J];國際商務(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學報);2012年04期
3 王菲菲;趙書華;;中國文化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研究[J];商業時代;2012年07期
4 王征國;;論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建設[J];邵陽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01期
5 王雲暉;;文化產業發展道路上必須解決的六大問題[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年02期
6 方忠;張華榮;;中韓文化創意產品貿易競爭力比較研究[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6期
7 張陽;;The Study of the Rewriting Identity of「Otherness」 in Cartoon Figure MuLan[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2012年09期
8 王琳;;文化創新:提升天津城市文化競爭力的途徑[J];城市;2008年05期
9 易旭明;金冠軍;;數字時代中國電視產業創新動力分析[J];當代財經;2011年11期
10 姜鑫;遲越;;中國文化產業資源配置的省際均衡狀態評價[J];當代經濟研究;2012年06期
11 趙書華;王華強;;中韓文化貿易發展的比較分析[J];對外經貿實務;2008年04期
12 張斌;;國際文化貿易中文化保護所面臨的局限性[J];湖北社會科學;2011年03期
13 解奧衍;張楊;;金融危機背景下中國國際文化產物貿易思考[J];法制與經濟(中旬刊);2011年03期
14 王莉;;我國對外文化貿易發展狀況及國際競爭力分析[J];廣東財經職業學院學報;2009年06期
❾ 如何從國家統計局網站找到關於文化產業產值的數據
謝謝! ...你看看國家統計局網站上的「統計數據」欄目中有沒有吧,或者到各地統計局的網站上找 ...
❿ 企業核心競爭力如何「看數據」
「判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就要看它為行業提供了多少數據和標准規范,廣義來說就是提供了多少知識給行業。」中國工程院院士譚建榮說。
「上述技術都很好,但都不能替代產品設計技術和產品製造技術。」譚建榮提醒,中國製造業需要在創新能力、知識產權和核心技術三個方面再做努力。
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工業大數據市場規模已達150億元。但行業存在如產品數據格式不統一、物聯接入設備不能自主可控、標准化不統一、平台技術架構復雜、網路安全等發展瓶頸和挑戰。
演講中,譚建榮還就工業大數據的分類技術、建模技術、聚類技術、匹配技術等關鍵技術做了介紹。
「現在數據太多,真正有用信息被掩蓋了,發現信息的成本更高,效率更低。」談及分類技術,譚建榮說。他還就匹配技術介紹,工業大數據的關鍵還有優化、可視技術,數據需要可視化,否則就是一堆亂碼。
內容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