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黃芪和白芪是一樣的功效嗎
很多人都覺得黃芩和白芪是二種物質,而且她們對於不一樣的症狀。但很多人都不清楚,她們實際上便是一種物質,白芪便是歸屬於黃芩的一種,而且他們的功效是類似的,僅僅他們的色調不一樣。下邊我們就要了解一下黃芩和白芪究竟有什麼不同吧,而且她們能夠如何相互配合食材引入呢?
最先我們需要掌握的是,黃芩可以補一身之氣,而且有提陽的功效,也有益於大量出汗利濕消腫,養胎益血的功效。針對人體較孱弱,例如貧血水腫,體虛多汗,胎動不安,子宮脫垂的狀況也是有明顯的功效。並且能夠只留黃芪泡水食用,就可以醫治人體睏乏乏力,胸悶氣短渾身乏力。
黃芪功效:補氣血補血。具備補氣血益氣固、利濕退腫、托毒放膿、撥毒等作用。有提高機體免疫功能、護肝、有利排尿、延緩衰老、抗應激反應、降血壓和較普遍的抑菌功效。
那麼平常我們能夠如何用黃芩來讓自身的人體越來越好一些呢?最先我們能夠喝黃芪枸杞茶。黃芪枸杞茶的營養成分很豐富多彩,很合適中老年來食用。黃芪枸杞茶的關鍵原材料便是黃芩、枸杞子和大棗。三種原材料依照1:1:1的佔比沖兌在一起就可以了。黃芪枸杞茶的作用也許多。
黃芪枸杞茶的作用:
黃芪枸杞茶能夠讓我們的人體補氣血,而且有補腎益精,補血補氣安神助眠,有利排尿消腫的作用,也是有止咳潤肺的作用,能夠讓較為孱弱或疲憊睏乏,常常長潰瘍的人多多的食用。
黃芩黃菊花茶:
黃芩和黃菊花假如在一起運用是一種十分降火消暑的一款健康飲品。非常是當夏天來臨時性,有的人熱衷熬綠豆粥,實際上綠豆是寒涼物質,雖然可以清熱去火,可是也會使我們人體的涼氣加劇。因此何不能夠應用一些黃芩黃菊花茶。
B. 北方種植什麼葯材合適
速生枸杞移栽後當年結果,但畝產量只有50公斤/畝左右,2—3年後進入盛果期,畝產量可達200—300公斤/畝,盛果期可連續15年以上,管理得當盛果期可延續到20年。現在我國速生枸杞種植還沒有形成規模,產量不大,處於供不應求市態,今年出口韓國價在55—60元/公斤,常年有韓商求購。按市價55元/公斤,當年畝產量按50公斤/畝計算,當年畝效益在2750元/畝上下。進入盛果期後按每年畝產200公斤/畝計算,畝效益在11000元/畝上下。所以,我國北方發展規模化速生枸杞種植,是一個經濟效益比較高的葯材品種。
北龍膽:原來主要野生在東北大小興安嶺及長白山區,由於森林退縮,林地墾為農田,再加上多年無序超量採挖,野生資源近於枯竭,現遼寧撫順、鞍山地區已引為家種。
一、市場分析
北龍膽具有清熱燥潤、瀉肝膽火之功能。是生產龍膽瀉肝丸的主要原料,年需量在3000—4000噸,由於野生資源近於枯竭,又由於前幾年價低家種龍膽嚴重萎縮,今年家種總產量不足300—400噸,市場供應尚有缺口,現市場北龍膽已升為75—80元/公斤,走銷暢快。
二、經濟效益分析
家種北龍膽生長期為三年,第一年育苗,第二年移栽,第三年起挖,畝產約200—250公斤/畝,按市場價80元/公斤,計算畝效益在16000—20000元/畝三年,平均每年每畝效益在5300—6600元之間。
北龍膽喜陽光充足、濕潤的氣候,對土壤要求不嚴,是北方近年適宜發展的高效葯材品種。
北沙參:北沙參主產在內蒙古赤峰、河北安國及周邊、山東的萊陽,這說明北沙參的生態幅很寬,北沙參具有益胃生津、養陰清肺之功能,2003年「非典」時期,曾做為防治「非典」的首選葯物。
一、市場分析
北沙參葯食兼用,除內需外,多年穩定出口韓國作菜,年需量在3000—4000噸,近年由於北沙參加工費時,另外,農民有其他效益的品種選擇,這幾年北沙參種植面積沒有擴大,市場價常期穩定在11—13元/公斤和15—16元/公斤(大條),出口韓國的帶皮北沙參12元/公斤。
二、經濟效益分析
北沙參用種子繁殖,冬初或初春播種 ,當年秋採挖,畝產量300—500公斤/畝,按市場平均14元/公斤計算,其畝效益4200一7000元/畝之間。出口韓國的帶皮北沙參按12元/畝計算,其畝效益在3600—6000元/畝之間。
另外,2008年北方適宜發展的葯材品種有:黃芩、旱半夏、天南星、射干、丹參、防風、遠志、穿山龍、天麻、豬苓等。
希望能幫助到你 謝謝!
C. 黃芪的顏色是黃好還是白好
兩種功用相同,抄但生長襲在不同的土壤中則根皮顏色不同。
黃芪補氣固表,利尿托毒,排膿,斂瘡生肌,用於氣虛乏力,食少便溏,中氣下陷,久瀉脫肛,便血崩漏,表虛自汗,氣虛水腫,癰疽難潰,久潰不斂,血虛痿黃,內熱消渴;慢性腎炎蛋白尿,糖尿病
但孕婦不宜長期大量應用
白芪又稱白皮芪,兩種功用相同,但生長在不同的土壤中則根皮顏色不同。
黃芪亦名戴糝、戴椹、百本、箭芪、百葯綿、二人抬等。
它來源於豆科植物黃芪或內蒙黃芪的乾燥根。黃芪性味甘、微溫,歸脾、肺經,為補氣要葯。臨床應用時習慣分為生用、蜜炙、麩皮拌炒3種,其葯效各有不同,生黃芪多用於固表、托瘡、利水等;蜜炙黃芪多用於補中益氣;炒黃芪多用於益氣健脾。
雖然黃芪是一味很好的強壯補益葯,一般無明顯的不良反應。但它是一種溫補性葯物,補氣升陽,易於助火,又能止汗,所以凡有感冒發熱、胸腹滿悶等症者,不宜服用黃芪;如患有肺結核病的人,有發熱、口乾唇燥、咯血等症狀者,不宜單獨服用黃芪;癰疽初起或潰後熱毒尚盛等證,均不宜服用黃芪。此外,有研究表明黃芪可使染色體畸變率和細胞微核率明顯增高,故孕婦不宜長期大量應用。
D. 黃芪有什麼好處
黃芪,又名綿芪。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主根肥厚,木質,常分枝,灰白色。莖直立,上部多分枝,有細棱,被白色柔毛。產於內蒙古、山西、甘肅、黑龍江等地。黃芪的葯用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其有增強機體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應激、降壓和較廣泛的抗菌作用。但表實邪盛,氣滯濕阻,食積停滯,癰疽初起或潰後熱毒尚盛等實證,以及陰虛陽亢者,均須禁服。產東北、華北及西北。生於林緣、灌叢或疏林下,亦見於山坡草地或草甸中,全國各地多有栽培,為常用中葯材之一。原蘇聯有分布。
由於長期大量採挖,近幾年來野生黃芪的數量急劇減少,若不加強保護和人工繁殖,有趨於絕滅的危險。為此確定該植物為漸危種,國家三級保護植物。並發現黃芪與瓊珍靈芝搭配煮水喝可治療糖尿病,身體虛弱等病症。
中文學名:黃芪
拉丁學名: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unge.
別稱:棉芪,黃耆,獨椹,蜀脂,百本,百葯棉,黃參,血參,人銜等
二名法:RADIX ASTRAGALI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亞綱:原始花被亞綱
目:薔薇目
亞目:薔薇亞目
科:豆科
亞科:蝶形花亞科
族:山羊豆族
屬:黃芪屬
亞屬:黃耆亞屬
種:黃耆
分布區域:華北、東北、內蒙古和西北,主產於山西、黑龍江、遼寧、河北等省
英文名:Milkvetch Root
保護級別:3級
命名者及年代:Bunge.1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