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萬達文化產業現有的商業模式

萬達文化產業現有的商業模式

發布時間:2020-12-11 08:05:23

㈠ 萬達的商業模式有什麼獨到之處

萬達在商業地產的殺手鐧核心就是訂單式地產,萬達憑借訂單式迅速在全國滾動開疆擴土。一時之間,訂單式地產風起雲涌,邯鄲學步者眾。但最後幾乎全都鎩羽而歸,也包括萬達。訂單地就是地產商和品牌商家簽訂聯合拓展協議,是個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模式。萬達走到哪裡,這些品牌(最初全是跨國品牌)跟到哪裡開店。像後來華潤系、凱德系、中糧系、深國投系都有訂單地產的影子。也就是所謂的成熟商業地產模式的滾動復制。
這種模式在早期可謂是必勝的大絕殺。但是隨著商業的發展,背後的問題愈演愈烈。直接導致的後果就是招商愈來愈難。商業的同質化日趨加重,很多品牌在最後直接表示不再跟風了。因為他們不能做到或承受一個城市有自己的十幾二十幾家店,這在商業輻射上和品牌經營上是行不通的。但是這些品牌屬於物業租售去化率小的品牌,換句話說,這些品牌吃不了多少面積。在商業地產中真正快速去化商業的是主力店,是影院、百貨、旗艦店、專業店這些巨無霸商戶。主力店在拓展的時候,拓展成本高,所以態度比較審慎,考察周期長。在萬達神速邁步的影子中,他們是不會跟著跑的。
但是萬達也有自己的過河梯,萬達相繼成立了院線、百貨、Ktv這些去化度極高的吃貨。為了彌補在家電行業的軟肋,2005年6月萬達與國美簽訂了排他協議,聯手拓展家電線下市場。
以售養租的秘密
萬達高速擴張的最大的瓶頸應該就是資金瓶頸,購物中心的回報周期長,回報率低,迅速拓展的風險也太大。萬達的資金來源主要包括自有資金、銀行貸款、建築商墊資、銷售回款、租金收入和新物業中長期抵押貸款等。
綜合體中,住宅和寫字樓部分快速去化帶來的資金流。一方面是環節現金流的壓力,另一方面是提高回報率。這一切都建立在萬達最初的品牌成功上。現如今萬達儼然已經是資本帝國。擁有自己的信託產品和私募渠道。錢似乎並不是問題了?
18個月造城的神話?
從拿地,到開業,18個月的憑空造城都有哪些因素的促成呢?
政府,不看政府臉色的企業一定做不好生意(中國語錄)。政府需要什麼?換句話說,當政者需要什麼?政績、可觀的財政收益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自行腦補)。所以我們看萬達模式都滿足哪些條件。
a) 項目大,拿地轉讓費可觀。
b) 提供大批的就業崗位,這是真的,一個成功的商業項目最少要解決數以萬計的人就業問題。注意,我沒誇張。
c) 城市基建的快速更新和商業的繁榮。(插播一個秘聞:在四線城市,如果招商招來沃爾瑪、家樂福等,政府返還轉讓的50%左右。我記得某個項目傳聞是1.2億。)
d) 有個萬達,城市又多了一張名片。雖然可樂,這確實真的。城市形象真的。。。。君不見亮化工程全國推廣嗎?
e) 從長遠收益來看,大體量的項目會帶動周邊商業的發展和成熟。比如說,萬達邊上那塊地,原來最初值200W/畝.但是萬達開業後,政府說,現在不是這個價了。值500W了。同時商業的發展長期帶來的稅收和復利收益也是很可觀的。
f) 這一切全都要在任期內完成,這一句話就是所有的秘密。

㈡ 萬達文化產業集團的文化產業

2012年6月18日,北京市政府與大連萬達集團共同宣布,在北京市政府的積極倡導和大力支持下,把已經注冊在北京及其他地區的文化企業資源重新整合,在京成立萬達文化產業集團,全力打造統一的萬達文化品牌。萬達文化產業集團成立後,2012年文化產業收入將超過200億元,成為全國最大的文化企業。到2016年,萬達文化產業收入預計將突破400億元,躋身全球文化產業企業前20名。中國最大的文化航母已經起航。萬達文化產業集團涉及電影放映製作、大型舞台演藝、電影科技娛樂、連鎖文化娛樂、報刊傳媒、中國字畫收藏等6個行業,2012年預計收入超過200億元,2016年擬達400億元,屆時將成為世界級文化企業;趣游將投資20億元,建「輕游戲產業孵化基地」,打造中國最大的網頁游戲運營平台。
北京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副市長魯煒與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今天共同為萬達文化產業集團成立揭牌
佔有全球近10%的電影院線市場份額、注冊資本50億元、總資產高達310億元的中國最大文化企業——北京萬達文化產業集團12月1日宣告成立。無論是注冊資本還是資產,萬達都遠遠超過國內其他文化企業。它預計2012年收入有220億元人民幣,為中國之最,並可進入世界文化企業前40名行列。
王健林表示,根據全球知名咨詢機構羅蘭·貝格的報告,在世界文化企業排名中,萬達文化產業集團2012年收入可進入世界前40名;計劃2016年收入達400億元,進入世界前20名;2020年收入達800億元,進入世界前10名。
新成立的萬達文化產業集團之所以能有如此驕人的業績前景,關鍵在於它旗下共有11家公司,是「勢力范圍」覆蓋9個行業的「文化航母」——萬達是目前全球最大的電影院線運營商,擁有亞洲最大的萬達院線和美國AMC影院公司,開業影城495家,電影屏幕6000塊,佔有全球近10%的市場份額。此外,它還擁有影視製作公司、影視產業園區、演藝公司、中國最大的連鎖量販KTV娛樂企業、《大眾電影》雜志、財經類周刊《華夏時報》等。甚至有資料顯示,20多年來,萬達美術館已收藏中國近現代百位一流大師的千幅館藏級作品,市值超100億元,多次代表中國參加對外交流活動。
北京市通州區區長岳鵬透露,萬達將在北京東部的通州區建設世界一流的主題公園——萬達文化旅遊城,拓展時尚文化旅遊業。
王健林表示,萬達文化產業集團落戶北京,與北京全國文化中心的定位密不可分。萬達集團決心在做大做強實業、十年內成為全球一流跨國企業的同時,把文化產業作為集團支柱產業重點發展。
2016年1月12日,萬達集團並購美國傳奇影業公司簽約儀式在北京舉行。萬達集團宣布以不超過35億美元現金(約230億元人民幣)收購美國傳奇影業公司,這是迄今中國企業在海外的最大一樁文化並購。傳奇影業董事會主席兼CEO托馬斯-圖爾將留任,繼續負責公司的日常經營,並且將更加積極地參與到萬達的成功發展中。

㈢ 萬達集團的商業模式是什麼 它敢於創新嗎

它的商業模復式就是 商業地產制相關行業的整合,比如高級酒店、KTV、電影院、餐飲、百貨等等,現在又再搞旅遊開發,體量很大,長白山滑雪場、武漢中央文化商務區、雲南西雙版納等等。
創新是它迅速發展的動力,老闆王健林,膽子大。
目前萬達這種模式被好多效仿,但是明顯跟萬達有差距,一擁而上的結果是會死一大批。
我不是萬達的托

㈣ 萬達是怎麼一種商業模式啊

商業最基本的模型就是——人群。

萬達將一群人聚攏到一起,人們買房子他掙錢,人們買商鋪他掙錢,人們購物他掙錢,為人們提供服務他掙錢,總之就是把人聚在一起,形成商業閉環,每一環節都有利潤。

㈤ 文化產業商業模式有哪些特點和內在規律

可以參考《文化產業商業模式》一書
《文化產業商業模式》書評
朱嘉

由國內文化產業著名專家陳少峰、張立波著的《文化產業商業模式》一書近日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該書作為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的基礎教材,是北京大學十多年來致力於推動發展中國文化產業產學研結合的集大成之作。
從政府管理模式到園區建設模式,從城市文化產業發展模式到文化走出去模式,從文化產品開發模式到文化品牌塑造模式,從企業核心競爭力到產業變動的趨勢與商機,從文化產業通盤分析到各個細分行業的具體商業模式,《文化產業商業模式》一書都給予了深入系統的回答。
該書以研究文化如何驅動經濟和產業發展為基礎,以探討文化產業商業模式為核心,著重分析了文化及文化市場的特性、產品特性、顧客特點、塑造文化品牌的方法,以及企業家在經營管理中如何選擇和改進商業模式等內容。特別是作者總結和提煉了60種文化產業領域內通用的商業模式,系統地提出了文化產業主要行業領域的發展趨勢及商業模式選擇問題,是國內文化產業理論創新的重大成果。
在國家大力推動發展文化產業的宏觀背景下,文化產業如何發展?有無路徑可尋?有何經驗借鑒?企業商業模式如何設計與執行?等等問題,是眾多有志於從事文化產業的人士遇到的普遍難題。
眾所周知,文化產業涵蓋范圍之廣、跨學科研究難度之大,沒有深厚系統的理論基礎和廣泛的實踐基礎,是很容易紙上談兵的。而國內文化產業現有著作多見於文化及文化產業一般意義上的概論、概說,甚至有些著作並無系統清晰的文化產業本質把握,更談不上理論創新。
作為國內文化產業發展的推動者陳少峰、張立波教授根據多年文化產業研究及企業經營管理咨詢經驗的基礎之上,創新文化及文化產業理論,結合文化產業實踐案例,對中國文化產業商業模式做了通盤的梳理,該書可以說是國內首屈一指的文化產業精品教材。同時,兩位專家多年來也長期致力於跨學科研究,對於哲學、工商管理、文化及文化產業均有重大研究成果,這也是兩位專家及其著作得以接地氣的基礎。
《文化產業商業模式》一書是續陳少峰《文化產業讀本》之後,文化產業又一代表著作,是了解國內文化產業特性及如何運作文化產業的必備書籍。當然,讀者可再結合《中國文化產業十年》(陳少峰、朱嘉著)一書,對當前中國文化產業發展進行橫縱系統把握,可以預期其文化產業理論水平的質變飛躍。
提問者評價
謝謝

㈥ 萬達的商業模式有什麼獨到之處

萬達表面抄上看是做地產,襲但是之前的地產企業,主要是買房子,賣配套,賣地段的,而萬達則是造城市的,通過製造新的城市坐標,實現地產項目效益的最大化,成就新的城市熱區。萬達的所有項目,都是既有住宅、寫字樓、影院,也有酒店、商業廣場等等,構成了新的城市經營系統,通過這種系統化模式,最大限度挖掘了地產項目的價值,增加了項目的吸引力和項目的盈利能力。而即便難以短期內銷售的項目,通過轉租自用,收入也是不錯的。2014年僅僅做出租,就收入104億元。

㈦ 萬達集團的商業模式,在地產行業有哪些領先

萬達主要以房地產為主,輔助酒店,文化,百貨四大支撐點,房地產就是建房子,在賣出去,或者租出去

㈧ 萬達的成功商業營運模式與實踐的商業模式有什麼特點從哪裡可以更多的了解到萬達的商業模式

《商業地產學萬達》序言

商業地產學萬達,做人要學王健林!
王健林先生是行伍出身,萬達集團是王健林先生一手締造的中國著名房地產企業。研究萬達商業地產的發展路徑,我們就會明白——
什麼是戰略?什麼是戰術?
什麼是靜如處子?什麼是動如脫兔?
什麼是組織執行力?什麼是企業文化?
……
一直以來,萬達商業地產的發展都被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一方面,在全國它不斷地攻城掠地,一條條城市主幹道上的「一座萬達廣場,一座城市中心」廣告提示著這家企業的全國性存在。另一方面,人們又一直無法想像這是一家怎樣的企業,為什麼能夠在18個月的時間里建造一座當地開發商8年都無法建成的大型購物中心,並且能夠保證這座購物中心能從拿地開始的18個月內建成開業,實現商場的可持續運營並走向成功。
這是一家怎樣的企業,它們在運作著一種怎樣的、可怕的商業模式?
對此,我卻在更大程度上把它理解成一場戰爭。

一位孤獨的將軍,帶領著一群並不特別的士兵。在群雄割據、諸候混戰的中國房地產市場里,指著一條並不寬廣的道路。將軍說:「往這個方向走,我們會走到天堂」,但是,將軍的話在當時並沒有激起很大的反響,諸候們表情漠然,不為所動。然後,將軍帶領著他的士兵們開始了孤獨的長征,一路披荊斬棘,開路搭橋,克服了常人難以想像的困難。此間,很多原來的諸候們早已功成名就,加官晉爵,但將軍仍在征途,身心疲憊。誰也沒有想到的是,將軍的這一個決定,卻是一個被16年的時間證明的正確的決定。因為當中國房地產從最初的混沌狀態發展到今日競爭白熱化、利益邊緣化的時候,將軍的一路征伐卻享受到了中國城市化發展的最大成果,而一條原本並不寬廣的道路,卻隨著時勢的發展被證明是中國房地產真正的黃金大道!
這個將軍就是王健林先生。
他所帶的團隊就是萬達集團。
他所指著的道路就是商業地產。
所以,我們要——商業地產學萬達,做人要學王健林!

何以打造百年企業?

在中國,無數多的企業提出了打造百年企業的口號,但我認為,絕大多數的企業都是在痴人說夢話。他們既沒有能力,也沒有文化去實現這樣的願景。他們唯一有的,就是看上去有很多錢。錢多就代表著能打造百年企業嗎?我的答案是否定的。在短時間里巨量的財富聚集同樣可以在短時間里灰飛煙滅,因為在短時間里巨量的財富聚集證明你是機會主義者,機會主義者是帶有偶然性的,沒有人可以成為永遠的機會主義贏家,永遠的贏家只能依靠企業的實力和文化。

萬達和萬科可以進行一番對比,因為萬達是中國商業地產的領頭羊,而萬科是中國住宅地產的領頭羊。萬達的創始人是王健林,萬科的創始人是王石。
王石是中國房地產業曝光度最高的名人,這與萬科住宅地產銷售量多年排名中國第一有關。但是,在性格上分析,我卻認為王石像一位行吟的詩人。他睿智機敏,開明豁達,知人善用,但是最終他卻只是今天萬科的一個符號,一個形象代言人。如果從中國古代人物性格分析,王石具有的是中國古代的士大夫情懷,以「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作為座右銘,時而指點江山,時而縱情山野,在中國房地產發展歷程中留下了他的個性印記。
但是,王健林卻是一位軍人,他沒有王石灑脫,他執行的是目標、任務和達成勝利的使命。因此,從性格上分析,王健林富有遠見、個性堅忍,並且始終保持著隊伍的控制力和領導力,直至獲得勝利。王健林就是一位將軍,從容淡定,以「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的使命和襟懷開創了中國房地產的全新格局,讓人欽佩!

對比王健林和王石,站在企業家的角度上,我認為王健林更值得學習。
萬達集團也提出了「百年企業」的口號,相對於國內眾多提出「百年企業」口號的企業來說,我覺得萬達集團的「百年企業」目標更加可信,或者更有實現的可能,原因就在於:
萬達集團是一個有夢想和有使命感的企業。歷史以來,金錢的多少並不可以造就基業長青的企業,但是夢想和使命感可以造就基業長青的企業;
萬達集團是一個具有戰略目標和良好執行能力的企業。大多數的企業一直過於追求短期的經營目標,而忽視了長遠的企業發展規劃,萬達集團過往的發展歷程告訴我們,他們能夠在戰略目標和執行能力之間取得良好的平衡;

所謂百年企業,並不是一句口號而已,「古之成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若志不強毅,徒碌碌滯於俗,默默束於情,永竄伏於凡庸,不免於下流矣!」——對於現實當中的中國企業,太多的企業把短期的逐利視為唯一的目標,而我認為,評價一個百年企業,評價一個優秀企業家,其最高標准應當是使命達成——企業價值實現和社會價值實現,目標的實現比賺到了多少錢其實更為重要。

工業學大慶,農業學大寨,商業地產學萬達!

中國人民一直是一個善於學習的民族,從孔子的「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到近代的「師夷長技以制夷」,到現代中國出現的「工業學大慶,農業學大寨」,我們一直在不停地學習,學習先進經驗,學以致用。
那麼,我們學習萬達的經驗是為了什麼?
雖然本書是一相深入地分析萬達的發展路徑、商業模式的書,但是從另一個層面分析,我認為本書並不完全是一本專業書藉,也是一本勵志書藉,它所激勵的對象是當代企業家或想成為企業家的群體。萬達的商業地產發展歷程告訴我們,如果你想要達到一個目標,你應當有一個長遠的規劃,然後要堅定地去做。不管這條路上有多少崎嶇坎坷,你也不要放棄自己的信念,即使在這條路上只有你一個人,你也不要感到孤單,不要感到害怕,因為只要你的選擇是對的,即使你無人陪伴,也可以抵達勝利的彼岸。
國外的勵志書藉太多了,但它們的成長方式離我們很遙遠,但是萬達就在你身邊,王健林就是一個活生生的偶像。他不僅是一位商人,一位企業家,同時是全國政協常委,全國工商聯副主席,他真正是一個勵志型的偶像。
學習萬達,學習王健林——這樣一種現象的產生同時能讓我們從華麗、短視的企業發展方式中產生反思,認識到何謂企業發展之本?
江南春、喻穎正……他們是企業家嗎?不可否認,他們從企業的上市、套現中賺到了不少錢,但是他們的企業呢,他們的企業文化呢,他們的心中還有夢想么,他們的腦海中還有火花么?如果心中已無火花、激情和夢想,那我認為他們的企業家角色事實上已經「死了」,在這種層面上來理解,我不認為他們是企業家,我認為他們只是生意人。
所謂生意人,就是以賺錢為唯一目的。就像賣菜的,2元一斤批發來的菜,4元一斤賣出去,賣完了,賺到錢,交易完成,然後就可以回家了。回到家以後,他們還是菜農。
但企業家應當是有夢想、責任感和使命感的,就像是萬達的發展軌跡對中國城市發展所做的貢獻,過往已經成功,並且仍將持續發展下去。王健林不僅要賺錢,而且要讓夢想延續,讓這家企業的發展能散發出更大的光芒,在中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過程中留下他們的印記和貢獻。
而這,就是我認為生意人和企業家的區別。
學習萬達,學習王健林,事實上是本書想完成的一種勵志導向,這也許是我個人的一種想法,並不被很多人所認可,但是,我認為接受我的這種觀點的人會越來越多的。
以上觀點,與朋友們共勉。

作者:段宏斌

㈨ 「萬達商業模式」的魔力在哪裡 有什麼借鑒的意義所在如何理解

萬達的商業模式和競爭優勢,為行業內所認同,但借鑒者較少,顯示出萬達在競爭力上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門檻。完全按照萬達的模式,在一二線城市連鎖發展,具有相當的難度。

不過,對比萬達商業模式的學習者——寶龍地產,可以發現萬達的商業模式具備可執行性以及復制性。寶龍地產將萬達商業模式的精髓,根據自身條件的適用性調整之後,在三四線城市同樣取得了競爭優勢、市場認可和政府支持。
從萬達自身的運營狀況看,也驗證了萬達商業模式和盈利模式的可行性。萬達商業模式和盈利模式,在第一代產品中已經取得一定的成效;而放棄「現金流滾資產」的部分第二代產品,則遭遇了巨大的困難和壓力。優化後的第三代產品,使萬達商業模式和盈利模式進入了順暢的「通路」,成效斐然。

借鑒性 1:商業地產領域「現金流滾資產」的可行性
借鑒性2:「土地、資金、資源體系」前置對競爭力形成的促進作用
借鑒性 3:萬達項目商業價值挖掘不足的可彌補性,是商業地產新競爭力可關注的領域
借鑒性4:萬達在商業地產發展的探索過程中,形成的產品形態、產品組合、商業資源體系、商業經營等,經營細節的可借鑒性
借鑒性 5:商業地產開發體系經營、管理制度化建設;創新思維;知識沉澱對企業發展的實質促進作用

以上內容節選自圖書《商業地產學萬達》 更多詳情請Q我。

㈩ 文化產業商業模式是什麼有沒有規律

可以參考《文化產業商業模式》一書
《文化產業商業模式》書評
朱嘉

由國內文化產業著名專家陳少峰、張立波著的《文化產業商業模式》一書近日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該書作為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的基礎教材,是北京大學十多年來致力於推動發展中國文化產業產學研結合的集大成之作。
從政府管理模式到園區建設模式,從城市文化產業發展模式到文化走出去模式,從文化產品開發模式到文化品牌塑造模式,從企業核心競爭力到產業變動的趨勢與商機,從文化產業通盤分析到各個細分行業的具體商業模式,《文化產業商業模式》一書都給予了深入系統的回答。
該書以研究文化如何驅動經濟和產業發展為基礎,以探討文化產業商業模式為核心,著重分析了文化及文化市場的特性、產品特性、顧客特點、塑造文化品牌的方法,以及企業家在經營管理中如何選擇和改進商業模式等內容。特別是作者總結和提煉了60種文化產業領域內通用的商業模式,系統地提出了文化產業主要行業領域的發展趨勢及商業模式選擇問題,是國內文化產業理論創新的重大成果。
在國家大力推動發展文化產業的宏觀背景下,文化產業如何發展?有無路徑可尋?有何經驗借鑒?企業商業模式如何設計與執行?等等問題,是眾多有志於從事文化產業的人士遇到的普遍難題。
眾所周知,文化產業涵蓋范圍之廣、跨學科研究難度之大,沒有深厚系統的理論基礎和廣泛的實踐基礎,是很容易紙上談兵的。而國內文化產業現有著作多見於文化及文化產業一般意義上的概論、概說,甚至有些著作並無系統清晰的文化產業本質把握,更談不上理論創新。
作為國內文化產業發展的推動者陳少峰、張立波教授根據多年文化產業研究及企業經營管理咨詢經驗的基礎之上,創新文化及文化產業理論,結合文化產業實踐案例,對中國文化產業商業模式做了通盤的梳理,該書可以說是國內首屈一指的文化產業精品教材。同時,兩位專家多年來也長期致力於跨學科研究,對於哲學、工商管理、文化及文化產業均有重大研究成果,這也是兩位專家及其著作得以接地氣的基礎。
《文化產業商業模式》一書是續陳少峰《文化產業讀本》之後,文化產業又一代表著作,是了解國內文化產業特性及如何運作文化產業的必備書籍。當然,讀者可再結合《中國文化產業十年》(陳少峰、朱嘉著)一書,對當前中國文化產業發展進行橫縱系統把握,可以預期其文化產業理論水平的質變飛躍。

閱讀全文

與萬達文化產業現有的商業模式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