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創新農業機械化發展機制
——建立產業化經營機制。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村實行了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經營體制,在這一基本政策的指導下,農業機械化的發展也走出了一條成功的道路,這就是農機的專業戶經營和市場化作業服務,也就是農機經營服務產業化。實踐證明,農機經營服務產業化是促進農業機械化發展的有效途徑,它能把大規模的機械化生產與小規模的家庭承包經營有機地結合起來,把農機作業服務組織與農業生產組織緊密地聯系起來,通過農機作業市場有效地配置農機資源,使農業生產方式實現機械化作業,從而提高農事作業質量和速度,降低生產成本,提高農機利用率和農業經營效益。發展農機服務產業化,關鍵是要面向市場需要,不斷創新機制,拓寬領域,擴大規模,提高質量。
一是要明確農機化服務產業的地位,完善農機服務產業發展理論,大力推進農機服務產業化,在增加農機戶收入的基礎上,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二是要調整農業機械化管理服務思路,把工作重點轉移到提高農機服務產業發展能力上來,完善農機作業服務經營管理機制和政策,規范農機服務產業的發展,不斷擴大農機服務范圍;三是要加強農機服務組織的培養,培育和壯大農機服務產業,規范農機投資經營形式,擴大社會資金和外來資金投資農機的領域,提高農機經營管理水平和經營效益。
——建立社會化服務機制。要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不僅要增加機械裝備總量,還要提高農機作業效率,更要增加農機經營效益。要解決這一問題,必須建立和完善社會化服務機制,解決好農機服務產業發展中的各種問題,特別是一家一戶農民難以辦到辦好的問題。根據調查,當前要重點引導農機戶建立專業合作組織,幫助它們成立農機經營者協會、農機服務股份公司、農機生產經營合作社等,把一家一戶的農機資源組織起來,統一對外作業服務,統一辦理經營手續,統一供應農機配件和燃油,統一進行農機技術檢驗,統一進行技術培訓。尤其在作業高峰期,要組織機械開展作業會戰和跨大區域作業,最大限度地提高機械的利用率。此外,還要扶持發展農機中介服務組織,加強信息服務和管理,及時為農機經營組織、農戶提供作業市場供求信息,引導農機產業化服務全面發展。
——建立系統化支撐機制。發展農業機械化,要完善科技創新服務支撐機制,根據農業生產發展和結構調整的需求,積極做好農機技術的引進、開發、研究、製造與示範、推廣工作,使機械化農業新技術盡快得到推廣和應用,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在這方面,一要加強農機新機具的開發研究,走科研、製造與推廣、使用聯合的路子,將人才、技術、資源與資金、市場有機結合,當前要特別重視根據農業結構調整要求,大力開發和推廣畜牧業、飼草業、林果業、水產業和農副產品加工業等生產領域的機械化技術;二要認真實施農機科技示範工程,加快農機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把建立科技創新示範園區或示範點作為農機科技創新工作的重點抓,充分發揮典型引導和帶動作用,逐步探索適合不同地區、不同經濟條件的農業機械化經營、管理、服務模式,發展多種所有制形式的農機科技服務組織,用市場的手段引導非公有經濟組織成為農機科技服務的主體,促進農機新機具新技術的推廣應用,加快農機科技成果的轉化;三要擴大對外開放與合作,在農機科研、生產、推廣等領域,通過合資、合作、租賃、承包等形式,積極引進外來資金、人才以及先進經驗和先進技術,逐步建立起以市場引導、政府扶持,科研單位、大專院校、推廣機構、企業、農民等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多元化農機技術創新和推廣體系,提升農機化技術創新能力,形成符合市場經濟要求和科技發展規律的新機制,加快農機化技術進步。
——建立規范化管理機制。要使農機化得到健康發展,除了尊重市場經濟規律,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以外,還要發揮好政府和主管部門的宏觀調控作用,搞好整體發展規劃,並採取法規的、經濟的、行政的手段加強引導和控制。首先要全面貫徹落實《農業機械化促進法》,加快農業機械化法律法規建設,健全支持和保護農業機械化發展的法律法規體系。其次要建立和完善包括購機補貼、燃油補貼、信貸稅收優惠、農機作業保險、機耕道路建設等支持政策,加大各級財政對農業機械化的投入力度,逐步形成以國家投入為引導的多元化、多渠道的投資體系,建立長效的政策扶持機制。第三要加強農機監督管理體系建設,建立農業機械化行業標准體系,農機產品質量監督體系,農機作業質量和安全生產監管體系,農機質量投訴和權益保障體系,保障農機作業安全、優質、高效,維護農機生產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權益,真正履行好宏觀調控、市場監管和公共服務的職能。
B. 如何突破丘陵山區機械化發展的瓶頸
提高農民購買力
建立廣泛吸納社會力量參與扶貧開發的新機制,形成以政府主導的多方力量和多種舉措有機結合、互為支撐的大扶貧新格局。區委、區政府要在人、財、物等方面給予全力支持,區級領導
和機關單位都要包村扶貧。要切實履行工作責任,整合項目實行產業扶貧,努力形成
扶貧合力,提高農民購買農機具的能力。
2. 加快農業基礎設施建設
結合扶貧開發,實施土地復墾及土地治理,整治地質災害點,有條件的鎮村開展農田基建平整土地,提高地力和機械作業條件。結合交通路網建設,加快機耕路和生產路建設,實現規模以上產業示範園達到基本的通路條件,形成區鎮公路、鎮村公路、村組道路相互連接的公路交通網,
滿足群眾生產生活要求,為農機作業創造有利條件。
3. 優化產業結構
加快制定山區農機化發展規劃,大力推廣農機先進實用技術,加快現代農業發展步伐,使果、畜優勢產業格局升級成現代農業產業體系 ;以農業科技示範園區提升產業發展,圍繞主導產業建設百畝、千畝現代農業科技園區,形成「一鎮一業、一村一品」的產業發展新格局。
4. 加大農機科技培訓力度
農機化學校加強與勞動、教育、扶貧等部門協作,分層次、多渠道、全覆蓋對農民進行各類教育培訓。大力實施「陽光工程」、「雨露計劃」就業轉移培訓,注重農機實用技術培訓和農機職業技能培訓,提高現代農民科技素質,培養職業農民。
5. 完善農機社會化服務功能
農業局有計劃地組織區農機推廣服務中心、農機監理站、農機化學校定期深入山區各鎮辦理有關農機業務,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建立農機區域化業務中心站。創造條件爭取上級業務部門的支持,逐步建立農機專業合作社,扶持現有農機經營網點和農機維修網點發展壯大,提高經營水平和農機維修質量水平,不斷提升社會化服務功能。
6. 更好落實農機惠農政策
要以落實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為龍頭,實施好農機兩免一補、農機安全、陽光工程培訓等惠農政策。農機購置補貼堅持向糧食作物生產機械化傾斜,特別應向丘陵山區薄弱環節傾斜,如發展糧食生產機播、收獲機械、果業機械、畜牧養殖機械及農產品加工機械等,以加快丘陵山區農機發展步伐。
以上僅供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C. 你認為新疆農機發展趨勢如何為什麼你如何順迎趨勢發展迅速壯大自己的農機產業
大有可為,那裡人少地多,更要大量的機械來完成土地的耕種。
D. 到底是什麼原因,阻礙了中國農機行業的發展
一則,農機政策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購機補貼,從2004年開始至今,尤其近兩年,每年中央財政都會投入200多億,而且每年都在增長,再加上地方上的補貼,這個財政投入就很龐大了,效果也是立竿見影的,機械化水平從2003年的約33%到2012年的57%,其間增幅相當於過去30年的增幅。該政策對農機化的拉動作用有目共睹,但也導致了農機市場的政策依賴性,農機企業每年都在看著購機補貼目錄,有些機器不在目錄上,機器再好,生產和銷售的時候都要思慮再三,很多企業賺的就是補貼款,甚至存在沒有補貼的話,賣機器連成本都收不回來的情況,這其實是不符合市場規律的。我比較擔心若干年後,補貼政策不可能永遠都有的,農機化發展到一定階段時,補貼會逐漸減少,就像現在,農機補貼逐漸傾向關鍵環節機具,也逐漸由主要糧食作物向經濟作物傾斜,而國內的一些企業就像是沒斷奶的孩子,如果沒學會增強自己的實力,到時候會出現沒學會吃飯就斷奶的情況,那時候可沒奶粉,弱肉強食。像現代農裝,近幾年一直謀求轉板上市,但2013年經營業績出現下滑,至於原因,一來是天災,東北大雪造成的澇災使東北的噴灌機項目基本停滯,導致這塊業務收入下滑;二來,其子公司的玉米機等糧食作物機械,政府補貼下降,導致用戶購機成本增加,購買意願下降,使得銷售收入減少。
E. 農業機械化的發展前景
前瞻網發布的《2013-2017年 中國拖拉機製造行業產銷需求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指出未來幾年,我國農機行業發展有望繼續保持較快的增長趨勢。主要原因包括以下三點:
(1)外在市場需求繼續擴大
一方面,在地勢較平、土地肥沃、水資源豐富、交通便利的農村實行大規模機械化耕作,能夠降低生產成本,也有利於全面推行測土配方施肥,實施有機質量提升工程,消除餐桌上的食品安全問題根源,因此市場的需求必將推動我國農業向機械化水平邁進。
另一方面,隨著城鎮化的腳步加快,從事傳統農業的勞動力急劇減少,大規模機械化作業取代人力勞動將是大勢所趨。傳統承包戶小規模經營向家庭農場適度規模經營轉變,將是我國農業發展的必由之路。因此對於農業機械生廠廠家而言,正在迎來難得的發展機遇。
(2)農機行業競爭力提升拉動行業消費
近幾年,我國農機行業整體競爭力不斷提升。無論是在產品整體質量,還是在產品外觀設計上,農機產品均在不斷改善。同時我國農機產品的產品結構也不斷完善,產品性價比不斷提升。尤其是在手扶拖拉機、耕播整地機械零件、收割機零件和農用泵零件等產品領域,市場競爭力較強。這極大的推進了我國農機產品市場需求的增長。
(3)國家政策驅動行業消費增加
2013年,農業部發布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繼續覆蓋全國所有農牧業縣(場),補貼機具種類涵蓋12大類48個小類175個品目,在此基礎上各地最多可再自行增加30個品目。涉及一般農機、播種機、收割機等。單機補貼金額5萬-30萬元,新疆最高可達40萬。這將有力的促進我國農機產品市場需求量的增加。
結合行業整體發展環境以及行業過去幾年的增長趨勢。我們預計未來五年,正常狀態下我國農業機械化製造行業產值年均增長最低速度會保持在10%,最高增長幅度則會達到15%。結合我國農機消費整體環境(全國農機化水平仍處於較低程度),行業過去六年的增長速度,以及銷售收入增長速度整體快於產值的增長速度這一現實情況。我們預計,未來五年我國農機市場增量增長依然存在較大的空間,銷售收入整體增長速度會比產值增長速度快3-5個百分點。綜合考量,未來五年我國農機市場銷售收入增長速度有可能維持在13-18%之間。綜合而言,隨著政策的向好,整體經濟形勢的發展,農村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未來五年我國農機市場產銷規模有望超過7000億元,農機製造行業有望繼續保持快速發展。
F. 未來農業產業化、規模化發展,一家一戶的農業機械哪裡去
農業產業化、規模化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不斷的進步和變化才能達到,農業勞動力越來越少,農業機械越來越多。
當農業達到了產業化和規模化,統一整地,統一種地,統一收獲,原來一家一戶的農業機械去哪裡了呢?這個問題需要分時間和區域去看。
看未來:
幾十年之後的農業發展,比如全自動或者智能化農業,這里不做憧憬。因為當達到了全自動或者智能化的農業以後,現有的全部農業機械都將被全面淘汰。
不過看一下10年後的農業,應該還是人工操作為主的產業化和規模化農業,如上所說的統一整地,統一種地,統一收獲。
那麼達到這種統一作業以後,也就是我們的土地流轉達到一定的規模後,一家一戶的農機都去哪裡了?我覺得主要有3中去處:
1、報廢:在大面積的土地耕作面積整合以後,比如中原或東北地區,將會需要更大型的農業機械,比如500以上馬力的拖拉機。當500馬力的拖拉機用起來以後,原來的100-200馬力的拖拉機或者農機具,基本都是報廢處理了,也就是賣了廢鐵,回爐重造。這部分估計可以佔到80%。
2、留用:比如農田耕種都使用大馬力拖拉機了,但是也有一些農活需要小馬力拖拉機。比如拉東西,或者作澆水的動力,這時候就會有部分小型拖拉機繼續使用。估計在10%左右。
3、流轉:山區坡地由於地形限制,大型農機無法進行耕作,導致農業機械的更新速度達不到平原地區,還是只能使用原有的農業機械。比如一些淘汰下來的100馬力拖拉機,就流轉到山區,部分估計可以佔到10%。
不足之處,歡迎補充!
G. 2O20年在五河縣雙廟鎮農機行業有發展前途嗎
這個行業一把來說呢,需要看現在當地的經濟是以農產品為主嗎,這個就比較有前途。否則就是個閑置
H. 農業機械管理局屬於哪個部委還是政府直接下屬還是其他的組織誰知道請賜教一下
農業機械管理局屬於政府直接下屬的事業單位。
省農機局是全省農業機械化工作的主管部門,是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副廳級事業單位。
主要職能有八個方面:
1、研究提出全省農業機械化發展方向、發展戰略、中長期發展規劃及重大技術措施建議,經批准後組織實施。
2、研究擬定有關農業機械安全生產、作業規范、技術標准和監督管理的地方性法規、規章,經批准後組織實施。
3、指導全省農業機械服務體系建設和農業機械信息網路建設;研究擬定農業機械基層服務組織服務規范;負責組織農業機械投入抗災救災工作;指揮重特大農機安全事故應急救援及其事故處理工作。
4、研究提出我省農機產業政策建議,引導農機、畜牧漁業機械、植保機械產業結構調整,提高農業機械化普及和應用水平。
5、研究擬定農業機械化科技、教育發展規劃和年度實施計劃;參與研究擬定有關農業機械化科技政策;組織重大農業機械科研和技術推廣項目的遴選及實施;指導農機行業職業技能開發。
6、組織實施拖拉機、聯合收割機、農用運輸車等農業機械的安全監理、產品質量檢驗、鑒定、認證管理。
7、研究提出發展農業機械化事業的各項資金計劃;負責農業機械化各類經濟指標的統計工作。
8、承辦省委、省人民政府和省農業委交辦的其他事項。
I. 你認為新疆農機發展趨勢如何為什麼你如何順迎趨勢發展壯大自己的農機產業
今年以來,國家層面也在力推提高農業全程機械化,更高層次的逐步實現無人駕駛的農回機智能化。新疆答依託兵團的集體土地生產優勢,發展和推廣農業機械化和自動化其實有得天獨厚優勢,各地方也在積極嘗試推進全程機械化的推廣,開展土地平整為機械化鋪路等舉措。相信新疆地區在農機推廣,特別是大型農機具、無人駕駛方面的智能化農機產業會先行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