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要推動文化產業快速發展,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要推動文化產業快速發展,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
Ⅱ 如何理解堅定文化自信
堅定文化自信,最重要的是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1、加強思想道德內建設,提高全社會容文明程度。要把加強思想道德建設作為一項極為重要的戰略任務,廣泛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大力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要深入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培育正確的道德判斷和道德責任,營造崇德向善的濃厚氛圍,夯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道德基礎。2、推進文化創新,大力推動文化繁榮發展。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是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的內在要求。要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不斷推出文藝精品力作。要全面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加大文化產品與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力度,為人民提供豐富精神食糧。要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推進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標准化建設。要加快文化產業發展,培育新型文化業態。要推進國際傳播能力建設,擴大中華文化影響力。
Ⅲ 推動文化事業全面繁榮,文化產業快速發展的必要性
《中國文化產業國際競爭戰略》提升中國軟實力的根本途徑
表面來看,一個「文化多樣性」的世界是和諧的、合理的,但這只是一個理想的假設。每天都有許多強勢文化的符號在傳向世界各地,同時又有許多弱勢文化符號在消失。這種此消彼長的趨勢越來越明顯。無論中國作為一個大國試圖重新崛起,還是中國文化作為一個曾經輝煌而今又明顯處於弱勢的文化再次復興,都將是充滿艱辛的逆流而上。鑒於此,在眾多的研究者把筆墨放在文化產業的集群化、集團化、整合購並、投融資體系、高科技融入等方面的時候,《中國文化產業國際競爭戰略》把目光投向了作為文化產業資本動力和營銷路徑以及核心價值的文化因素上,並最終提出了中國文化產業國際競爭的三大戰略。
Ⅳ 試述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辯證關系的原理及其對發展社會先進文化的意義。
「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的反作用」,把這種關系運用來觀察社會歷史領域里的問題,就表現為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關系問題.歷史唯物主義認為:一方面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另一方面,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有能動的反作用,這體現在:①社會意識也具有相對的獨立性,對社會存在具有反作用;②符合歷史發展趨勢的先進的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的發展起積極的促進作用;違反社會歷史發展趨勢的落後的、錯誤的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的發展起消極的阻礙作用;③社會存在是第一性的、決定性的力量,而新的、進步的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巨大的反作用.
建設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實質就是發展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不斷鞏固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為激勵人民奮勇前進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我國先進意識形態的重要載體和傳播渠道,馬克思主義的思想不去佔領,各種非馬克思主義甚至反馬克思主義的思想就會去佔領,因此必須佔領主陣地,打好主動仗,大力宣傳科學理論、倡導科學精神、傳播先進文化、塑造美好心靈、弘揚社會正氣.對否定四項基本原則的挑戰和攻擊,要堅持原則,敢抓敢管,理直氣壯地予以批駁和抵制,決不能不聞不問、聽之任之.正確區分思想認識問題、學術問題和政治問題的界限,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什麼問題就解決什麼問題,始終堅持政治原則和政治方向.面對深刻變化的國際國內形勢和意識形態工作的復雜情況,只有始終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堅定,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才能不斷鞏固黨執政的思想基礎,才能保證黨和國家的事業沿著正確方向前進.
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需要.目前,我國正處於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時期,隨著人民群眾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恩格爾系數不斷下降,人們的消費結構隨之發生變化,對精神文化的多層次、多樣化的需求正在快速增長,出現了文化產品的供需矛盾.要解決這個矛盾,就必須大力發展先進文化.
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增強我國綜合國力,適應國際競爭力的需要.綜合國力是一個主權國家所擁有的包括物質力量和精神文化力量在內的全部實力及國際影響.經濟全球化趨勢的加速發展,使文化在綜合國力的競爭中居於更加突出的地位.我國擁有五千年的悠久歷史,文化資源豐富,應通過大力發展文化生產力,在增強我國綜合國力的同時,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為世界文明作出更大貢獻.
建設先進文化是促進經濟增長的需要.文化產業是極具發展潛力的朝陽產業,是新的經濟增長點.同其他產業相比,發展文化產業所憑借的文化資源能在使用過程中不斷積累和增加價值.文化產業還具有低能耗、無污染等特點,發展文化產業,已經成為我們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重要選擇.目前,文化產業促進我國國民經濟中的比重雖在逐步提高,但總體上還是偏低,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必須大力加以發展.
建設先進文化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需要.人的素質大體包括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三個方面.這三個方面素質的提高,都有賴於文化生產力的發展.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既能滿足人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給人們帶來身心的愉悅和科學文化素質的提高,又能促使人們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良好的道德修養,從而實現人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