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如何發展特色小鎮產業

如何發展特色小鎮產業

發布時間:2020-12-10 21:01:53

A. 我國特色小鎮該如何發展

2017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了要「引領特色小鎮健康發展」,如何做到,專家們認為中國特色小鎮的發展將是一個不斷探索的漸進過程,首先應強調「特色」。

除了打造特色,近年來,房地產業面臨的升級發展也成為特色小鎮建設的一個重要推手,但專家們認為,特色小鎮既不是一個單獨的旅遊園區,也不是一個單獨的產業園,更不是一個單獨的房地產項目。所有這些東西都只是特色小鎮的一個終端,是提供給投資者和消費者的終端產品,不是特色小鎮本身。特色小鎮是一個復合的整體。來源:新華社

B. 特色小鎮如何進行產業定位

特色小鎮如何進行產業定位?
第一:研究政策——順應大勢;
第二:解析自身——發掘優勢;
第三:梳理脈絡——填補空白;
特色小鎮的關鍵在於一個「特」字,而其中特色產業是「特」的靈魂,圍繞特色主導產業形成產業集聚生態圈,最終實現「以產立鎮、以產帶鎮、以產興鎮」。特色小鎮的產業到底如何選擇?以上三招來自於艾肯弘揚,望採納。

C. 特色小鎮應該怎麼搞

1、保持小鎮「特色」的鮮明性

特色小鎮的特質在於「特色」,其魅力也在於「特色」,其生命力同樣在於「特色」。因此,保持小鎮「特色」的鮮明性,是打造特色小鎮的首要原則。

2、保持鄉土文化的原生性、鮮活性

鄉土文化是「小鎮文化」的內核,也是小鎮最有魅力的元素之一。只有外殼,而無鮮活鄉土文化內涵的小鎮是難有生命力的。

所謂「原生性」和「鮮活性」,是指用獨特的自然風貌、生活習俗和人的生產勞動等社會性生態元素,詮釋小鎮文化傳統。崇明可供挖掘的鄉土文化十分豐富,如紡線、織布、蒸糕、做圓子等生活文化,土布服飾展示、傳統婚慶儀式等民俗文化,推鐵環、踩高蹺等游戲文化,等等。只要善於開發、善於利用,就一定能夠讓小鎮散發誘人芳香。

3、務求與產業發展相融合

國內外許多成功經驗告訴我們,特色小鎮的打造,必須結合產業規劃統籌考慮,這樣才能有望保持小鎮持久的繁榮。目前,崇明許多小鎮功能的衰退,便是一個反面例證。

崇明生態島的功能定位,限制了不少產業的發展空間。正因為如此,選擇和培育一個適合小鎮自身發展的產業,更顯重要。一個有活力的產業,能凝聚人氣,吸引人流、物流、資金流,同時能促進就業、繁榮市場。

崇明特色小鎮的打造,必須把農業、漁業、林業、商貿業,以及飲食等各類服務業的發展結合起來全面規劃,選擇適合小鎮發展方向的產業做強做大,逐步發育成為小鎮發展的有力支撐。

4、賦予小鎮生態旅遊功能

與傳統小鎮相比,特色小鎮的一個顯著特點,在於它不是簡單地作為一種聚居形式和生活模式而存在,同時還是一種寶貴的文化旅遊資源和貿易、休閑、度假的場所。

因此,從道路、交通、環境、建築風貌,到功能布局、各類設施,從休閑、娛樂,到餐飲、商貿,在充分滿足居民物質和精神生活需求外,一切要從打造生態旅遊小鎮的思路出發,精心打造,務顯「特色」,使生態旅遊業、現代服務業,成為小鎮賴以發展的產業之一,為小鎮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經濟收入。

前瞻產業研究院,特色小鎮申報+落地規劃機構。

4、堅持把改善民生作為特色小鎮建設的落腳點和歸宿點

特色小鎮的建設,不是標新立異,不是政績工程,其根本目的是為改善民生。因此,小鎮的打造不但要體現現代化、生態化,更要體現人性化。小鎮的發展模式,不但要服務於生態島建設的大局,更要為百姓生活謀利益。

D. 如何搞好特色小鎮的規劃與開發

特色小鎮的建設,對經濟發展的影響將是深遠的,尤其是在目前經濟轉型的過程中,將會起到緩解突出矛盾、增強發展後勁、豐富發展內涵的獨特作用。具體表現在以下五個方面做好:

1、改善居住環境,提高生活品質。

特色小鎮的建設,由於高標准規劃,高起點打造,無論是環境設計、建築外觀、功能布局、能源利用,還是生活設施、現代服務,都從現代化、人性化的角度著手建設,這必將大大改善居民生活環境,提高生活品位,真正讓群眾感受到生態建設給他們帶來的「實惠」。

2、壯大實業,提升地方經濟實力。

國內外許多成熟特色小鎮的運作經驗告訴我們,特色小鎮的打造,必須與產業規劃統籌考慮,小鎮的繁榮,必須有產業去支撐。生態農業、現代服務業等發展潛力巨大,每一項產業的培育和功能的發揮,不只是能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改善群眾生活水平,更重要的是大大增強小鎮的發展後勁,進而提升整體經濟實力。

4、增強商貿活力

商業設施完善,產品有特色,幾乎是所有特色小鎮的共性。目前許多小鎮,由於缺乏特色,難以與旅遊業融合,所以商貿業「發育」不全,除滿足居民日常所需外,難有活力。特色小鎮的「特色」經營,以及有旅遊業的帶動,必然地培育出活躍的商貿業,把產品貿易、特色農副產品貿易培育成一大支柱產業。

5、豐富經濟發展內涵

特色小鎮,不但要進行綠色產業體系建設,還要建立綠色消費模式以及倡導低碳生活方式。這充分說明,小鎮打造,其實質是要打造一種「生態文化」。特色小鎮的發展需要物質層面的發展,更需要文化層面的發展。

特色小鎮作為一種文化形態的標志,它的誕生與發展,也是一種文化形成與發展,未來更具吸引力。

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E. 如何培育和創建特色小鎮

一、精心培育特色小鎮

1、遴選的基礎

一是產業有優勢。特色小鎮應是推動產業集聚、創新和升級的新平台。培育特色小鎮要求具備一定的產業基礎,產業定位科學精準,在產業規模、市場份額和特色方面要具有明顯的優勢,能夠發揮產業的集聚效應和疊加效應。同時能夠吸納就業,帶來長足發展。

二是風貌有特色。特色小鎮應是融合風貌、文化、旅遊等多元要素特色發展的新載體。注重對地域文化的挖掘與傳承,將文化元素植入小鎮的風貌建設的各個方面,指引建築、街區、空間、環境等多維度的風貌建設,形成具有文化底蘊的特色風貌,增強文化認同感,同時促進特色旅遊發展。

三是發展有成效。特色小鎮應是創新發展的引擎和有示範作用的排頭兵。特色小鎮自身需具備一定的發展基礎,能夠在短期內快見成效,成為帶動自身及周邊地區發展的引擎,同時在發展路徑、發展模式上能成為條件相似的小城鎮發展的範例。

四是動力有保障。特色小鎮應是發揮市場主體作用和吸納社會資本投資的新熱土。培育特色小鎮要選擇動力有保障的小城鎮,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充分發揮市場主體作用,政府重在搭建平台、提供服務,政府為企業創業提供條件,讓小城鎮在提升社會投資效率、推動經濟轉型升級方面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2、培育的主要內容和要點

特色小鎮的創建關鍵在「產業形態、宜居環境、傳統文化、設施服務、體制機制」五個方面的內容。

一是特色鮮明的產業形態。主導產業定位應符合國家產業政策要求,有獨特性,注重採用新技術手段和推動傳統產業改造升級。產業優勢明顯,產品市場佔有率和產品知名度高,利潤率和裝備水平有優勢,注重研發投入。產業環境優良,有支持特色產業發展的鼓勵政策。產業增長勢頭良好且經濟社會帶動作用明顯。

產業要有基礎、有依託,產業選擇不可「空穴來風」;產業類型能完善小鎮功能,拉動小鎮發展。兼顧鎮里原有產業,提升品質。

二是和諧宜居的美麗環境。城鎮風貌和諧統一,能有效彰顯小鎮特色文化內涵。鎮區新建建築體量適宜,形式與傳統建築風貌相協調,能較好的表現本地區的建築文化特色。鎮區沿街建築的體量、色彩、材質、符號、細部協調統一。特色小鎮周邊美麗鄉村建設要保留鄉土特色和田園風光。

注重自然山水,避免人工打造;景觀多用自然,不要套用城市。風貌要突出地域、民族、時代的特徵,注重地域材質、符號的應用,避免歐式,尊重地域文化,找到文化自信。

三是彰顯特色的傳統文化。傳承獨特的民俗活動、特色餐飲、民間技藝、民間戲曲等傳統文化類型。保護好文保單位、歷史街區、傳統建築掛牌等物質文化遺存。政府支持傳承人及非遺文化活動的持續開展。文化傳播具有獨特地域文化特質,宣傳途徑多樣。

特色小鎮要有文化、有內涵。要注重保護歷史、傳統文化,提升完善小鎮精神,形成小鎮的文化認同。

四是便捷完善的設施服務。鎮區對外交通路面等級在二級以上,且情況良好。道路設施及綠化配置完善。公用設施建設水平較高,給水管網全覆蓋,且符合國家相關標准。鎮區污水管網全覆蓋,且污水處理設施完善。建成區小學建設規模、標准、配置數量達到要求,可滿足實際需求。鎮區內中心醫院、衛生院建設規模和標准達到國家相關規范要求,鎮區建有一座綜合超市,商業設施可滿足多元需求。

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應是市場與政府相結合,相得益彰;共建共享,與原有鎮結合,不要兩層皮,考慮季節性需求變化。

基礎設施建設要完善、要適用、要小,切忌大規模;共建共享,滿足生活、發展需求;集約利用,符合小城鎮的特點;污水、垃圾處理做到科學合理,保護特色小鎮賴以發展的環境。

五是充滿活力的體制機制。有創新的發展理念與模式,符合自身發展規律。建設管理方面實現多規協調,設有專門的規劃管理機構,實現「四所合一」,制度健全,能實現規劃管理數字化。社會管理服務水平高,建有綜合的辦事大廳,基礎行政管理適度下放。在機構人員、購買服務、財政收支、人才培養等方面有突破性創新。


二、科學創建特色小鎮

1、區別對待東、中、西不同地區的發展重點

我國東、中、西地區條件各不相同。東部地區建制鎮在地理空間上布點密集度、城鎮在國內生產總值、鎮區人口規模、城鄉規劃管理、宜居環境建設水平等方面,高於中、西部地區水平。針對東中西部地區的這種差異,特色小鎮建設必須因地制宜地明確不同的培育重點和方向。各省也要根據不同的情況科學確定特色小鎮發展重點。

東部地區重點要控制規模,提升存量,防止大拆大建。如浙江經驗是核心區建設控制在1平方公里,規劃范圍控制在3平方公里。

中部地區則重在找准產業方向,明確市場定位,找准發展動力。

西部地區要注重發展特色鄉鎮,宜農則農、宜商則商、宜游則游。

2、精心策劃、找準定位

根據自身的基礎和獨特的潛力,抓准特色,精心策劃,明確特色小鎮的發展定位。

基於現狀基礎,充分挖掘潛力。基於小鎮的自然、生態、文化、景觀、民俗等資源,對這些資源進行充分挖掘,去粗取精,找到特質。如古北水鎮是在本身有司馬台古長城等優勢旅遊資源基礎上,打造成為京郊最具北方特色的度假小鎮。

特色要鮮明。聚焦優勢產業、獨特文化內涵和環境特色等因素,立足自身優勢強化突出特色。如拈花小鎮定位特有禪文化,打造禪意度假小鎮。

3、在現狀產業基礎上提升和發展

產業有基礎。在現有基礎上發展產業,不要憑空創造和引進新的產業。

提升和發展。借勢特色小鎮的人氣與資源集聚優勢,拉動、促進小鎮產業發展,完善產業結構,升級產業體系;延長產業鏈,構建合理的產業集群,打造競爭優勢,擴大產業影響力,提升產業競爭力。

4、嚴控建設規模

規模一定要小,小才能精,小才能美。特色小鎮建設應該走精明收縮的道路,小城鎮規模較小,避免建設規模過大,反對粗放式、快速式,一窩蜂的建設。規模建設根據浙江經驗,規劃三平方公里,建設一平方公里。

建設應緊湊布局和集約節約建設用地的原則,避免攤大餅式或脫離現有產業分布人為劃定建設區,根據自身資源和產業基礎及其分布情況,盡可能連片提升和完善現有建設區。

精心打造。特色小鎮建設要完善原有城鎮功能,提升生活質量,高標准建設,成為小城鎮建設的示範和城鎮化的新樣板。提升、完善打造小而精,小而美的特色小鎮。

分期建設。鼓勵分期建設,反對一次成型,建一個成一個,要有高標准和長遠性,可放慢建設速度但要保證質量。分期建設還可以保證特色小鎮在風貌和形態上的多樣性。

5、打造地域特色的宜居環境

有地域特色才能特。我們國家有著豐富的風貌類型,材質、符號、元素等可提取和利用的要素充分,多用地方材料、符號,體現地域特色。

結合自然山水,避免人工打造。山川、河流、森林、沙漠等自然景觀和小橋流水的田園風光結合起來。注重整體格局和風貌的打造,格局自然,風貌整體和諧統一,體現特色。景觀多用自然,注重小品等景觀打造。

因地制宜,反對國際式和徽派的泛濫。風貌提倡地域式,反對國際式。反對整體格局、建築風貌完全復制國外小鎮。尊重本地建築文化,發揚特色,找到文化自信。

6、傳承重塑小鎮文化

有文化才有靈魂。文化是特色小鎮的「內核」,需深入挖掘和精心打造。求快往往效果不好,將文化做足,影響大且深遠,可以形成很好的品牌。

文化傳承。對歷史文化豐厚的小鎮,注重保護歷史、傳統文化,做好傳承、挖掘文化要充分,形成小鎮的文化認同。

品質提升。合理開發利用文化資源,系統打造,形成文化品牌,增強競爭軟實力。

重塑精神。對於文化資源匱乏或是新建的小鎮,注重文化培育和打造,在現有建設的基礎上發展,逐步形成自身文化特色。

7、聚集人氣和活力,防止鬼鎮的出現

特色小鎮要注重人氣和活力,要聚集一定的人口,給小鎮帶來持續的發展動力,避免建設「鬼鎮」。

打造活力街區。要結合棚戶區改造等,打造一些有活力的早餐、夜宵、娛樂街區等受大眾歡迎的有活力的街區。

提升冬季的活力。北方地區特色小鎮選擇考慮彌補氣候條件等因素,積極發展全季節旅遊,增加冬季項目。

注重夜色經濟打造。增加夜晚的商業和文化活力,打造具有魅力的夜色景觀,增加小鎮活力。

8、打造宜游宜產的旅遊環境

挖掘旅遊題材。特色小鎮的開發建設,旅遊不是核心目的,但擁有一定的旅遊功能作支撐,小鎮會更有生命力。可將山水風光、地形地貌、風俗風味、古村古居、人文歷史等作為旅遊題材。

對接區域市場需求,尤其大城市周邊,旅遊產品策劃考慮外溢的功能需求。

9、提升和共享服務水平

特色小鎮的公共服務設施、基礎設施建設除了滿足基礎生產、生活需求以外,還應做好三個服務。

服務社會事業。設施建設要與鎮區結合,共建共享,建設完善的服務體系,推動特色小鎮可持續發展。

服務經濟發展。建立完善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服務體系,提升綜合承載能力,成為整合資源、集聚創新、特色產業的「新載體」。

服務周邊村民。統籌布局、互聯互通,完善補足城鄉服務設施體系,促進服務設施向周邊農村延伸。

10、構建信息通達的智慧體系

智慧發展。互聯網是最先進的代表,小城鎮是傳統的居住形態,二者完美結合,通過信息的便捷,釋放空間對人的約束。節約人流物流,實現智慧化,更易於小城鎮打造;用智慧手段促進產業發展,對接更廣闊的市場,服務更多人群;用智慧系統提升鎮區的服務水平,提升幸福指數,從而提升特色小鎮的吸引力。

綠色發展和生態低碳。特色小鎮發展模式、布局形態、建築技術都應採用綠色化和生態低碳的發展思路和標准。基於綠色低碳和物聯網、雲計算等高新技術結合的「智慧城鎮」是面向未來的全新的城鎮形態。

三、探索特色小鎮規劃

特色小鎮規劃不是簡單的小城鎮規劃,特色小鎮規劃也不能單一的照搬城市規劃,而是以特色為導向的各種元素高度關聯的綜合性規劃。應注重特色小鎮的建設性和可實施性。

1、特色小鎮規劃體系和主要內容

一個定位策劃+五個要求+兩個提升+一個空間優化落地的規劃體系。

一個定位策劃:要找准發展定位,明確特色小鎮發展思路和重點;

五個要求:產業、宜居、文化、設施服務、體制機制五個方面的專項規劃和實施方案,保障特色小鎮發展;

兩個提升:旅遊和智慧體系兩個提升規劃,建設系統提升;

一個空間優化落地:最終通過一個空間優化落地規劃落實所有規劃設想,並明確實施步驟。

2、特色小鎮規劃重點

特色小鎮規劃是以特色為導向的各種元素高度關聯的綜合性規劃。必須堅持規劃先行、多元融合,突出規劃的前瞻性和協調性,統籌考慮人口分布、生產力布局、國土空間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

特色導向。作為立鎮之本的產業規劃要找准自身的特色,要為自身發展提供充足的背景支撐。文化是特色小鎮發展之源,其規劃要注重挖掘文化魅力,圍繞文化內容深入挖掘。特色小鎮一般生態環境優美,其旅遊規劃要注重挖掘、整合小鎮的特色自然與人文資源。

多元融合。提高產業競爭力,注重高端產業、新興產業與傳統產業的融合發展,以產業、項目規劃,引導特色小鎮空間規劃的功能組織與布局。以文化特色、生態資源為導向,在空間、風貌、項目、活動、環境等方面進行落實。規劃內容不是簡單的疊加,而是高度融合。

3、特色小鎮規劃方法

多規合一。從內容上看,除了常規的空間規劃內容,還包括產業規劃、社區規劃、旅遊規劃、交通規劃等,同時需突出生態、文化等功能。特色小鎮規劃必須堅持多規融合,突出規劃的前瞻性和協調性。推進產業、空間、設施等方面協調有序發展,引導項目與產業落地。

重點突出。特色小鎮規劃的重點應在詳細規劃和城市設計上,確保規劃的綜合性和實用性。

項目落地。建設項目落地是衡量特色小鎮規劃可操作性的重要內容,也是規劃成敗與否的關鍵性要素之一。結合小鎮特點選擇發展項目並進行合理定位布局是保障建設項目落地的重要手段。

近遠結合。近遠結合是評價特色小鎮規劃可實施性的重要標准。以往的小城鎮規劃重視規劃期末終極藍圖的編制,而忽視近期建設規劃的安排。近期建設項目對於完成規劃期末的目標有著重要的作用,特色小鎮規劃應注重近遠結合,尤其要保持近期建設規劃的相對完整。

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特色小鎮「產業研究+規劃+落地」機構。

F. 打造特色小鎮有哪些方法

一、項目定位
1)內部基礎分析:綜合分析內部基礎自然、人文產業資源,評版估資源對項目支撐能力權
2)外部環境分析:外部支持、產業發展趨勢;區域發展方向、經濟發展重點領域
3)案例分析:選擇並分析國內外相關成果及失敗案例,總結發展路徑及關鍵成功因素
二、實施方案
提高產業規模效益,創造經濟價值,著重解決產業選擇、產業鏈延伸發展模式、產業聚集模式、產業集群化發展路徑與戰略,統籌基礎設施規劃、公共服務規劃、拆遷安置居住、新進人口居住、商業業態發展等方面。以科學規劃為龍頭,實現經濟、社會、環境協調發展為目標,鄉村環境整治為抓手,結合生態學的科學原理,強調一人為本的規劃理念,保護鄉鎮環境,合理開發資源、平衡生態。
遠景設計院認為在做特色小鎮設計時,需要結合商業、文化和風水三方面綜合性考慮,使小鎮既要有現代的功能設計,滿足遊客的消費需求;又要有文化內涵,是小鎮更具有歷史風韻,最後再配以風水學說的設置,增添小鎮的人文氣息和傳統文化的魅力。

G. 如何構建特色小鎮的產業體系

1、 產業升級。隨著居民消費觀念和消費能力的提升,原有的產品已無法滿足市場的需要,從「柴米油鹽醬醋茶」到「琴棋書畫詩酒茶」,茶還是那幾片嫩芽,但已從生活的必需品升級為休閑的消費品。例如:當前,與長三角相比,京津冀周邊多數旅遊類項目如「百里山水畫廊」「草原天路」等多為觀光類產品,亟待通過特色小鎮的建設向休閑、度假類產品升級。

2、 產業鏈延伸。特色產業在產業鏈的某一環節有一定的發展基礎,但多數處於附加值低的環節,重點考慮通過向上下游延伸打造完整的產業鏈,提升附加值。以筆者服務的某農業特色小鎮為例,全國范圍看該類產品已面臨增產不增收的狀況,特色小鎮的產業規劃需要沿著產業鏈向上游的育種和下游的文化創意產品延伸,形成一二三產聯動,農業、文創、旅遊融合發展的產業體系。

3、 產業生態打造。在具有龍頭企業或強勢資源的特色小鎮,以特色小鎮的建設為契機,將小鎮打造為產業平台,圍繞核心產業形成產業生態。以作者服務的某葡萄酒特色小鎮為例,當地已形成葡萄種植、釀造、交易的葡萄酒產業鏈,當前正規劃建設葡萄酒學院、雙創平台、博物館、展示中心、主題酒店等外圍延伸項目,未來將形成以葡萄酒主題,以文化為核心的葡萄酒產業生態。

H. 應該如何建設特色小鎮建設特色小鎮的思路是什麼

好像最近特色小鎮的相關信息裡面提到的最多的是PPP模式,建設思路我認為千言萬語可以總結成內一句話,即容「產業興鎮」,規劃特色產業帶動小鎮的發展,比有形無質地做表面文章強很多。做特色小鎮光在表面上做文章意義不大,完整的產業構成特色小鎮的支撐點。我們這最近建了個摩瑪夢想城,有吃又玩,風景好,還有拍照的影棚,這個未來的發展趨勢應該就是特色小鎮了。

I. 如何打造特色小鎮,最全分析

特色小鎮專業規劃機構前瞻產業研究院指出特色小鎮培育重點主要體現在「產業、環境、文化、設施服務、體制機制」5個方面。

1、打造特色鮮明的產業形態

主導產業定位應符合國家產業政策要求,有獨特性,注重採用新技術手段和推動傳統產業改造升級。產業優勢明顯,產品市場佔有率和產品知名度高,利潤率和裝備水平有優勢,注重研發投入。產業環境優良,有支持特色產業發展的鼓勵政策。產業增長勢頭良好且經濟社會帶動作用明顯。

2、建設和諧宜居的美麗環境

城鎮風貌和諧統一,能有效彰顯小鎮特色文化內涵。鎮區新建建築體量適宜,形式與傳統建築風貌相協調,能較好的表現本地區的建築文化特色。鎮區沿街建築立面的體量、色彩、材質、符號、細部協調統一。特色小鎮周邊美麗鄉村建設要保留鄉土特色和田園風光。

3、傳承彰顯特色的傳統文化

傳承獨特的民俗活動、特色餐飲、民間技藝、民間戲曲等傳統文化類型。保護好文保單位、歷史街區、傳統建築掛牌等物質文化遺存。政府支持傳承人及非遺文化活動的持續開展。文化傳播具有獨特地域文化特質,宣傳途徑多樣。

4、提供便捷完善的設施服務

鎮區對外交通路面等級在二級以上,且情況良好。道路附屬設施及綠化配置完善。公用設施建設水平較高,給水管網全覆蓋,且符合國家相關標准。鎮區污水管網全覆蓋,且污水處理設施完善。建成區小學建設規模、標准、配置數量達到要求,可滿足實際需求。鎮區內中心醫院、衛生院建設規模和標准達到國家相關規范要求,鎮區建有一座綜合超市,商業設施可滿足多元需求。

5、創建充滿活力的體制機制

有創新的發展理念與發展模式,符合自身發展規律。規劃建設管理方面實現多規協調,設有專門的規劃管理機構,實現「四所合一」,制度健全,能實現規劃管理數字化。社會管理服務水平高,建有綜合的辦事大廳,基礎行政管理適度下放。在機構人員、購買服務、財政收支、人才培養等方面有突破性創新。

J. 關於如何發展特色小鎮的一些建議

前瞻產復業研究院提出制關於特色小鎮的四點開發建議。
1、因地制宜,推進特色小鎮發展。
要尊重三個規律,經濟社會發展規律、城鎮化發展規律和市場經濟規律,適應城鄉社會發展的需要,正確認識特色小鎮發展的意義和作用。既不能拔苗助長,又不能光開花不結果。
2、控制規模,集約打造。
規模的大小服從於三個原則:經濟原則、需求原則、集約原則。特色小鎮的打造,不但要動用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還要佔用大量的土地資源,耗費極大,因此必須根據實際需要和控制規模,避免嚴重浪費資源。
3、政策護航,創新機制
特色小鎮的建設投入大,周期長,要確保特色小鎮建設的高效、有序開展,必須有政策護航,並實現機制創新。
4、設立機構,制訂政策
特色小鎮建設,涉及經濟、文化、政治、民生等大問題,必須由政府設立專門機構實施,並實行政策傾斜。

閱讀全文

與如何發展特色小鎮產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