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綠色發展產業包括哪些

綠色發展產業包括哪些

發布時間:2020-12-10 20:28:10

① 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綠色發展,包含哪些內容

一是綠色經濟理念。是指基於可持續發展思想產生的新型經濟發展理念專,致力於提高人類福屬利和社會公平。「綠色經濟發展」是「綠色發展」的物質基礎,涵蓋了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方面,經濟要環保。任何經濟行為都必須以保護環境和生態健康為基本前提,它要求任何經濟活動不僅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而且要有利於環境的保護和生態的健康。另一方面,環保要經濟。即從環境保護的活動中獲取經濟效益,將維系生態健康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實現「從綠掘金」。要求把培育生態文化作為重要支撐,協同推進新型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農業現代化和綠色化,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把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作為基本方針,把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作為基本途徑。
二是綠色環境發展理念。是指通過合理利用自然資源,防止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的污染和破壞,保護自然環境和地球生物,改善人類社會環境的生存狀態,保持和發展生態平衡,協調人類與自然環境的關系,以保證自然環境與人類社會的共同發展。

② 綠色發展包含哪些內容

綠色發展:從內涵看,綠色發展是在傳統發展基礎上的一種模式創新,是建內立在生態環境容量和容資源承載力的約束條件下,將環境保護作為實現可持續發展重要支柱的一種新型發展模式。具體來說包括以下幾個要點:一是要將環境資源作為社會經濟發展的內在要素;二是要把實現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作為綠色發展的目標;三是要把經濟活動過程和結果的「綠色化」、「生態化」作為綠色發展的主要內容和途徑。「綠色發展」則主要從節能減排及污染物治理的角度測度科技創新對首都綠色發展的作用,具體內容包括「萬元地區生產總值水耗」、「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城市污水處理率」以及「生活相關信息哪些生活用品含有丙酮,

③ 「綠色發展」有哪些含義和要求

綠色發展:從內涵看,綠色發展是在傳統發展基礎上的一種模式創新,是建立在生態環境容量和資源承載力的約束條件下,將環境保護作為實現可持續發展重要支柱的一種新型發展模式。

具體來說包括以下幾個要點:

1、要將環境資源作為社會經濟發展的內在要素;

2、要把實現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作為綠色發展的目標;

3、要把經濟活動過程和結果的「綠色化」、「生態化」作為綠色發展的主要內容和途徑。

(3)綠色發展產業包括哪些擴展閱讀

背景

中國處於一個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復雜時期,而全球」綠色工業革命「「內外因素」的雙重壓力使得中國必須展開一場前所未有的「綠色工業革命」。

中國正在進入資源環境矛盾凸顯期,人與自然之間差距擴大期,長期以來的發展模式已經不可持續。與此同時,國際金融危機和全球氣候變化又形成了「倒逼」機制和「外部壓力」,客觀上迫使中國加快發展方式轉型。

五年規劃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經濟社會發展手段,在促進經濟增長,推動經濟社會轉型,實現社會和諧發展方面發揮了重大作用。

2010年是中國「十一五」規劃實施最後一年,同時也是「十二五」規劃的籌劃之年。為了良好的制定「十二五」規劃,中國政府搜集各方智慧、徵求各方意見,來編制「十二五」規劃草案。這一草案將於2011年3月提交全國兩會審議通過,以指導中國第十二個五年計劃的開展。

十二五』規劃不僅是中國第一個綠色發展規劃,更將成為中國實現綠色現代化的歷史起點。為了實現中國的「綠色現代化」,專家擬定出三步走的戰略:

第一步,2006年到2020年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根據黨的十六大、十七大報告所確定的戰略目標,這一時期需要將我國納入科學發展軌道。這也是我國減緩二氧化碳排放和適應氣候變化的階段,我們希望中國爭取能夠在2020年前後實現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最高峰。

為實現這一目標,我國需要在「十二五」和「十三五」時期大大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長速度,也就是說從高增長變成低增長,甚至零增長。這就要求我們不斷地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比例,降低工業特別是重工業的比重,並提高服務業比重。

第二步,2020年到2030年是提前實現「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目標的重要時期。這一時期我國也應該進入到二氧化碳大規模減排階段,力爭將2030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降到2005年的水平,這個減排比例即使在全世界來看也還是比較高的。

第三步,2030年到2050年是我國實現發達國家現代化水平的重要階段。這個階段我國需要實現二氧化碳排放量的進一步大幅下降,並且與世界同步。根據世界的減排路線圖,全球205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將減少到相當於1990年水平的一半,因此中國也應該將自己2050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削減到1990年一半的水平。

不過,盡管中國有決心成為全世界最「綠」意盎然的國家之一,巨大的GDP增速、能源消耗型經濟增長的慣性以及公民環保意識的不到位,都將對中國順利走上「綠色之路」形成重重挑戰。

所以,全民支持是中國走上綠色發展的必要條件。

④ 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堅持綠色發展包含哪些內容

1.落實綠色發展舉措,必須充分發揮規劃的引領和規范作用。科學規劃,是綠色發展的前提。

我們必須依據五中全會《建議》的要求,把推進綠色發展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三五」總體規劃,落實到各地各部門的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城鄉建設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生態環境保護規劃以及各專項規劃中,科學布局綠色發展的生產空間、生活空間和生態空間。

充分發揮規劃的引領和規范作用,強化綠色發展的剛性約束,扎實有效地抓好落實,形成特色鮮明、布局合理的功能分區,實現資源與項目的最佳配置。

2.落實綠色發展舉措,必須推動生產方式和消費模式的綠色轉型。生產方式和消費模式綠色轉型,是綠色發展的核心。

一方面,大力推動生產方式的綠色化,改變以環境污染、資源浪費和生態退化為代價的傳統生產模式,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構建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小的綠色產業體系,努力實現整個生產過程的綠色化,不斷提高經濟綠色發展程度。

另一方面,積極倡導和大力推行綠色消費,推廣使用節能節水產品、節能家電、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和節能住宅等產品,發展城市綠色交通,推進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處理,鼓勵和引導公眾在生活方式上加快向綠色消費轉變,構建文明、節約、綠色、低碳的消費模式和生活方式。

3.落實綠色發展舉措,必須改革創新綠色發展的體制機制。營造有效的體制機制和政策環境,是實現綠色發展的關鍵。

健全完善綠色發展的科學民主決策機制,依法嚴格遵守決策程序,堅持綠色標准,把好綠色關口,從產業發展、結構調整、項目投資等源頭上控制資源環境問題的產生。

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水資源管理制度、環境保護制度和生態保護紅線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生態保護責任追究制度、環境損害賠償制度和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度,用制度紅線守住綠色底線,用制度紅利保障綠色發展行之久遠。

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的宏觀調控作用,大膽探索建立符合實際的自然資源產權制度、自然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補償制度。

4.落實綠色發展舉措,必須強化綠色發展的法治保障。

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背景下,必須進一步建立具有強制力、權威性和高效率的規則體系,用法治來調整利益格局、規范行為秩序,這是實現綠色發展的重要保障。

適應綠色發展的要求,抓緊制定、修改和完善生態建設、環境保護、清潔生產與發展循環經濟等方面的法律法規,增強立法的針對性、可操作性和有效性。要加強對綠色發展重大決策和相關法律法規實施情況的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確保綠色發展的法律法規有效實施及重大決策部署貫徹落實。

要加強對環境資源、生態建設的司法保護,依法懲治污染環境、破壞生態建設的犯罪行為。

5.落實綠色發展舉措,必須在全社會培育綠色文化。推進綠色發展,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

只有使生態文明主流價值觀深入人心,使綠色發展成為全社會的自覺行動,綠色發展才能具有最廣泛的群眾基礎。要把綠色發展、生態文明知識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和繼續教育體系,採取多種有效方式,廣泛開展生態文明、綠色文化宣傳教育,使綠色發展理念深入人心。

要組織、鼓勵和引導社會組織、志願者和廣大群眾積極參與綠色發展的公益活動和全民行動計劃,積極開展生態文明創建活動,進一步普及綠色政績觀、綠色生產觀、綠色消費觀,引導人民群眾崇尚節約、低碳生活,在全社會形成尊重自然環境、建設生態文明的濃厚文化氛圍。

(4)綠色發展產業包括哪些擴展閱讀

中國「綠色現代化」三步走的戰略:

第一步,2006年到2020年是中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根據黨的十六大、十七大報告所確定的戰略目標,這一時期需要將中國納入科學發展軌道。這也是我國減緩二氧化碳排放和適應氣候變化的階段,我們希望中國爭取能夠在2020年前後實現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最高峰。

為實現這一目標,中國需要在「十二五」和「十三五」時期大大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長速度,也就是說從高增長變成低增長,甚至零增長。

第二步,2020年到2030年是提前實現小平同志提出的「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目標的重要時期。這一時期我國也應該進入到二氧化碳大規模減排階段,力爭將2030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降到2005年的水平,這個減排比例即使在全世界來看也還是比較高的。

第三步,2030年到2050年是中國實現發達國家現代化水平的重要階段。這個階段中國需要實現二氧化碳排放量的進一步大幅下降,並且與世界同步。

根據世界的減排路線圖,全球205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將減少到相當於1990年水平的一半,因此中國也應該將自己2050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削減到1990年一半的水平。

⑤ 什麼是綠色發展理念

不要認為政府的介入就一定是強制性的。環保是人類的共同責任,是所有人努力的方向,那麼環保事業本身就具有極大的能量,從長遠來說,參與其中的國家以及企業將會從中獲益,這是一種新的理念。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多次呼籲發達國家在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方面作出更大努力,並幫助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的挑戰。他認為全球變暖的威脅不亞於一場戰爭。並為此提出「綠色新政」概念,呼籲全球領導人在投資方面,轉向能夠創造更多工作機會的環境項目,以修復、支撐全球經濟的自然生態系統。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在2008年10月推出了全球「綠色新政」的概念,目的是應對當前的經濟危機。然而,如果明智地使用,這些經濟刺激計劃就會帶來影響深遠及變革性的趨勢,為21世紀所急需和更可持續的綠色經濟奠定基礎。

聯合國環境署在2009年2月召開的第二十五屆理事會上鄭重地提出了「實行綠色新政、應對多重危機」的倡議。根據這一倡議,綠色新政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含義:(1)多重危機需要全球范圍和廣泛領域的政府領導力。所謂政府的「領導力」就是政府引導和激勵社會朝某一目標努力的行為組合,既包括提振信心,更需要採取行動的措施和綜合能力。無論從這次金融危機是自由市場經濟「惹的禍」的事實出發,還是從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公共物品屬性看,強有力的政府領導力都是應對多重危機的關鍵。

(2)綠色新政需要全球協調的、大規模的刺激計劃和政策措施。這些計劃和措施的近期目標是要復甦全球經濟,保證並增加就業,保護弱勢群體;中期目標是減輕經濟對碳的依賴,減輕生態系統退化,使經濟走上清潔、穩定的發展軌道;長期目標是實現可持續的和開放的增長,實現千年發展目標,在2050年消除絕對貧困。

(3)要實現上述目標,聯合國環境署建議在綠色經濟部門投入3萬億美元的資金,投資重點應包括7個領域:高能效建築、可持續能源、可持續交通、淡水資源、生態基礎設施、可持續農業,以及諸如廢物循環利用等其他領域。

「可持續農業」逐漸成為世界農業發展的時代要求,也是綠色新政的投資重點之一(4)改革國內政策架構,確保綠色投資在國內經濟發展中的成功。

(5)改革國際政策架構和國際協調,支持各國的努力。

可以看出,在綠色新政中,政府的「綠色領導力」是基本要義,「綠色經濟」是基本目標,「綠色投資」是基本方法,「綠色政策改革」是基本保障。

從影響的猛烈程度看,金融危機的危害更加猛烈;從影響的深刻性和長期性看,要數資源環境危機。解決多重危機,毫無疑問必須先從金融危機下手;但緩解資源環境危機,應對金融危機為其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所以,這就是綠色經濟發展成為綠色新政的基本目標的原因。

綠色經濟是一個宏觀層面的、廣義的概念。凡是朝著有利於資源節約、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方向的經濟活動都是綠色經濟。從資源開發、到產品生產、流通和消費的再生產全過程是經濟活動的永恆主題。然而,從不同發展目的出發可以對這一主題提出不同的要求。例如,為了強調知識和技術要素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倡導知識經濟;為了降低經濟增長過高依賴化石能源,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緩解氣候變暖,提出發展低碳經濟;針對傳統經濟發展對資源的線性利用方式問題(從資源到廢物),要發展循環經濟。這些都是實現綠色經濟的途徑和方法。當然,綠色經濟還要求培育新的清潔產業,發展清潔技術等。

根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報告稱,全球「綠色經濟」已處於萌芽階段。氣候變化正在改變企業家、金融家、各國政府甚至聯合國機構領導人的思維方式,促使他們制定新的政策和採取新的行動,但發展道路上仍面臨很多障礙,各國更傾向於為石化燃料而非更清潔的能源提供補貼,現有的關稅和貿易體制導致清潔能源技術成本相對更高,很多金融機構在為團體發展太陽能和風能提供貸款業務時害怕承擔風險等。

⑥ 什麼是「綠色發展」如何實現「綠色發展」

綠色發展就是以千年的眼光來對目前的發展進行布局,如何實現的話借用老子的名言,
吾有三寶:一曰勤,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⑦ 什麼是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如何堅持綠色發展

一、綠色發展新理念

1、是綠色經濟理念。

是指基於可持續發展思想產生的新型經濟發展理念,致力於提高人類福利和社會公平。「綠色經濟發展」是「綠色發展」的物質基礎,涵蓋了 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方面,經濟要環保。任何經濟行為都必須以保護環境和生態健康為基本前提,它要求任何經濟活動不僅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而且要有利於環 境的保護和生態的健康。

另一方面,環保要經濟。即從環境保護的活動中獲取經濟效益,將維系生態健康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實現「從綠掘金」。發展理念是發展行動的先導,是發 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的集中體現。

2、是綠色環境發展理念。

是指通過合 理利用自然資源,防止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的污染和破壞,保護自然環境和地球生物,改善人類社會環境的生存狀態,保持和發展生態平衡,協調人類與自然環境的 關系,以保證自然環境與人類社會的共同發展。

要科學布局生產空間、生活空間、生態空間, 扎實推進生態環境保護,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人民生活質量的增長點,成為展現我國良好形象的發力點。

3、是綠色政治生態理念。

是指政治生態清明,從政環境優良。嚴懲腐敗分子是保持政治生態山清水秀的必然要求。黨內 如果有腐敗分子藏身之地,政治生態必然會受到污染。綠色政治生態同樣能夠極大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最終實現綠色政治生態的巨大效能。

4、是綠色文化發展理念。

綠色文化,作為一種文化現象,是與環保意 識、生態意識、生命意識等綠色理念相關的,以綠色行為為表象的,體現了人類與自然和諧相處、共進共榮共發展的生活方式、行為規范、思維方式以及價值觀念等 文化現象的總和。綠色文化是綠色發展的靈魂。

作為一種觀念、意識和價值取向,綠色文化不是游離於其它系統之外,而是自始至終地滲透貫穿並深刻影響著綠色發 展的方方面面,並在其中起到靈魂的作用。進一步弘揚綠色文化,讓綠色價值觀深入人心,對於我國順利完成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促進綠色發展、建設美 麗中國具有重要的實踐指導意義。

5、是綠色社會發展理念。

綠色是大自然的特徵顏色,是生機活力和生命健康的體現,是穩定安寧和平的心理象徵,是社會文明的現代標志。綠色蘊涵著經濟與生態的良性循環,意味著人與自然 的和諧平衡,寄予著人類未來的美好願景。綠色社會成為一種極具時代特徵的歷史階段,輻射滲入到經濟社會的不同范疇和各個領域,引領著21世紀的時代潮流。

二、綠色發展舉措

1、必須加快推動生產方式綠色化,構建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產業結構和生產方式,大幅提高經濟綠色化程度,加快發展綠色產 業,形成經濟社會發展新的增長點。

2、必須加快推動生活方式綠色化,實現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向勤儉節約、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向轉變,力戒奢侈浪費和不合理 消費。

3、促進人與 自然和諧共生,構建科學合理的城市化格局、農業發展格局、生態安全格局、自然岸線格局,推動建立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產業體系。

4、推動低碳循環發展,建設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實施近零碳排放區示範工程。全面節約和高效利用資源,樹立節約集約循環利用的資源觀,建立健全用能權、用水權、排污權、碳排放權初始分配製度,推動形成勤儉節約的社會風尚。

5、加大環境治理力度,以提高環境質量為核心,實行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深入實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行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要實施重大生態修復工程,增強生態產品生產能力。

環境保護和治理要以解決損害群眾健康突出環境問題為重點,堅持預防為主、綜合治理,強化 水、大氣、土壤等污染防治,著力推進重點流域和區域水污染防治,著力推進重點行業和重點區域大氣污染治理。

總之,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實施綠色發展戰略,走文明發展新路。中國已經在這條道路上邁開大步向 前走,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黨建都在走向綠色化。

(7)綠色發展產業包括哪些擴展閱讀

舉措

未來,環境保護部將繼續堅持走科學發展和生態文明的道路,以促進經濟發展方式加速轉變為核心,按照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要求,培育壯大綠色經濟,著力從5個方面推動綠色發展:

一是促進經濟發展方式加速轉變,積極培育以低碳排放為特徵的新的經濟增長點,關注調整改造傳統產業和發展新能源、節能環保等新興產業,注重推動生產、流通、分配、消費和建設等環節的節能增效,加強保護生態環境。

二是建立和完善有利於綠色發展的體制機制,積極研究綠色投資政策,促進重點產業的綠色化生產,從再生產全過程制定環境經濟政策,推動資源性產品的價格改革,建立相應的統計、跟蹤和評價機制,科學預測綠色發展趨勢,為更好地制定綠色發展相關政策提供有效支持。

三是加快建立綠色技術創新體系。促進綠色發展,綠色技術是支撐。環保部門將對綠色技術發展給予一定的資金和政策扶持,促進綠色生產技術開發示範,進一步加快環境友好型技術的產業化進程,為推動綠色發展提供相應的技術支撐。

四是牢固樹立生態文明理念,大力倡導綠色消費,把節約文化、環境道德納入社會運行的公序良俗,把資源承載能力、生態環境容量作為經濟活動的重要條件,引導公眾自覺選擇節約環保、低碳排放的消費模式。

五是加強國際合作交流,創新合作方式,加強科學研究,促進產學研結合,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積極學習借鑒國際先進理念,充分利用已有實踐成果,積極宣傳相關經驗做法,促進有助於綠色增長的環保技術轉讓,共同研發新的綠色技術。

⑧ 什麼是農業的綠色發展

綠色的話從幾個方面來說,一個是種植方式的綠色,不能對環境,有太多的污染,不能透支土壤,第二個就是發展模式的綠色不能以單純的產量或者是價值來衡量,要全面地來考量可持續性。第三個就是發展源頭的綠色,對於農業來說,不能再以單純的單位面積的產量來衡量農業的發展,應從創新的角度來進行提高。
前瞻產業研究院指出,重點做好3件事:一要推進現代生態農業產業化創建。以現代農業示範區和農業產業化示範區為載體,深入實施綠色增效、品牌建設、主體培育、科技推廣、改革創新五大示範行動。深入開展現代生態農業產業化示範創建,通過品牌引領、循環利用和三產融合,探索構建現代生態農業產業化發展模式。
二要強化農業資源環境保護。深入推進化肥農葯使用量零增長行動,開展有機肥替代化肥試點,加強化肥農葯行業生產監管及產品追溯系統建設,繼續實施測土配方施肥和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實施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行動,繼續開展農機深松整地作業補助試點,推進耕地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保護。實施種養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無害化處理區域示範工程,推進畜禽糞污和病死畜禽集中處理。實施好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提升民生工程,強力推動秸稈綜合利用產業化。積極創建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範區,讓透支的資源環境逐步得到休養生息。
三要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落實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主體責任,推廣生產記錄台賬制度,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試點,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源頭控制能力。深入推進園藝作物、畜禽水產養殖、屠宰標准化創建,基本實現「菜籃子」產品大縣規模種養基地生產過程標准化、規范化。實施農產品安全民生工程,實施新增「三品一標」農產品補助政策。深入推進國家級和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示範縣創建。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體系建設,推行農產品生產「紅榜」和「黑名單」制度。

閱讀全文

與綠色發展產業包括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