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白酒企業的前景如何市場及前景如何
—2009年中國白酒行業市場研究分析及優勢企業競爭力調查報告—
第一章 白酒行業發展狀況分析
1.1 白酒行業基本特徵
1.1.1 白酒行業定義
1.1.2 白酒行業管理體制
1.1.3 白酒行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
1.2 白酒行業生命周期判斷
第二章 2008-2009年中國白酒行業規模指標
2.1 2008-2009年中國白酒行業發展概況
2.2 2008-2009年中國白酒總體運行情況
2.2.1 2008-2009年中國白酒行業企業數量及分布
2.2.2 2008-2009年中國白酒行業從業人員統計
2.2.3 2008-2009年中國白酒行業工業總產值增長情況
2.3 2008-2009年白酒行業資產負債狀況分析
2.3.1 2008-2009年白酒行業總資產狀況分析
2.3.2 2008-2009年白酒行業負債狀況分析
2.4 2009年白酒行業銷售及利潤分析
2.4.1 2008-2009年中國白酒行業售收入分析
2.4.3 2008-2009年中國白酒行業利潤增長情況
第三章 2008-2009年中國白酒行業綜合能力分析
3.1 2008-2009年中國白酒行業資產管理效益
3.2 2008-2009年中國白酒行業投資與收益
3.3 2008-2009年中國白酒行業盈利能力分析
一、2008-2009年白酒行業成本費用利潤分析
二、2008-2009年白酒行業毛利率分析
三、2008-2009年白酒行業利潤率分析
四、2008-2009年白酒行業資產利潤率分析
3.4 2003-2008年中國白酒行業償債能力分析
第四章 2008-2009年中國白酒行區域結構
4.1 2008-2009年東北地區白酒行業分析
4.2 2008-2009年華北地區白酒行業分析
4.3 2008-2009年華東地區白酒行業分析
4.4 2008-2009年華南地區白酒行業分析
4.5 2008-2009年華中地區白酒行業分析
4.6 2008-2009年西北地區白酒行業分析
4.7 2008-2009年西南地區白酒行業分析
第五章 中國白酒行業重點企業經營狀況及競爭力分析
1. 四川省宜賓五糧液集團有限公司
2. 貴州茅台酒廠(集團)有限責任公
3. 瀘州老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4. 四川劍南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5. 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6. 湖北枝江酒業集團
7. 湖北稻花香集團
8. 江蘇洋河酒廠股份有限公司
9. 江西四特酒有限責任公司
10. 四川郎酒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11. 臨清市衛河酒業有限責任公司
12. 安徽古井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13. 江蘇今世緣酒業有限公司
14. 陝西西鳳酒股份有限公司
15. 安徽口子酒業股份有限公司
16. 武城縣古貝春有限責任公司
17. 四川沱牌集團有限公司
18. 山東省濱州裕華集團實業總公司
19. 江蘇雙溝酒業股份有限公司
20. 安徽金種子集團有限公司
21. 河北衡水老白乾釀酒集團有限公司
22. 四川水井坊股份有限公司
23. 北京紅星股份有限公司
24. 安徽迎駕貢酒有限公司
25. 河南省宋河酒業有限公司
26. 湖北省白雲邊股份有限公司
27. 安徽雙輪酒業股份有限公司
28. 山東泰山生力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29. 山東扳倒井股份有限公司
30. 伊力特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31. 北京順鑫農業股份有限公司牛欄山酒廠
32. 內蒙古河套酒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33. 河南省張弓酒業有限公司
34. 四川省綿陽市豐谷酒業有限責任公司
35. 四川省宜賓高洲酒業有限責任公司
36. 內蒙古蒙古王酒業有限公司
37. 河南省紅旗渠酒業有限公司
38. 四川江口醇酒業(集團)有限公司
39. 廣東順德酒廠有限公司
40. 重慶市江津酒廠(集團)有限公司
41. 四川平昌小角樓酒業有限責任公司
42. 山東景芝集團有限公司
43. 安徽皖酒製造集團有限公司
44. 重慶詩仙太白酒業有限公司
45. 安徽井中集團
46. 山東景陽崗酒業有限公司
47. 河南賒店酒業公司
48. 雲南省香格里拉酒業股份有限公司
49. 河南省舞陽縣富平春酒廠
50. 承德乾隆醉酒業有限公司
51. 山東大禹龍神酒業有限公司
52. 沈陽媽媽街酒業有限公司
53. 青島酒廠有限公司
54. 內蒙古鄂爾多斯酒業有限責任公司
55. 江蘇湯溝兩相和酒業有限公司
56. 久久集團有限公司
57. 汝陽杜康集團
58. 濟南趵突泉釀酒有限責任公司
59. 天津津酒集團有限公司
60. 安徽省生物化學有限公司
61. 四川凸酒酒業有限公司
62. 山東黃河龍集團有限公司
63. 山東蘭陵企業集團
64. 江蘇古順河酒業有限公司
65. 山東省單縣四君子酒業有限公司
66. 乳山市華成酒業有限公司
67. 雙遼市茂糧釀造酒業有限責任公司
68. 廣東省九江酒廠有限公司
69. 山東省利津縣黃河口酒業有限公司
70. 湖南環球科技農業發展有限公司
71. 涼城縣鴻茅集團公司
72. 江蘇品王酒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73. 黑龍江省雙城市五家白酒集團
74. 瀘州華明酒業集團有限公司
75. 陝西省太白酒業有限責任公司
76. 甘肅濱河九糧酒業有限責任公司
77. 內蒙古百年酒業有限責任公司
78. 湖南湘窖酒業有限公司
79. 山東省新泰市釀酒總廠
80. 磐石市宏洋酒業有限公司
81. 酒鬼酒股份有限公司
82. 天下糧倉酒業有限責任公司
83. 江西章貢酒業有限責任公司
84. 齊河縣玉皇閣釀酒飲料有限公司
85. 滑縣豫豐酒業有限責任公司
86. 四川華鎣山酒業有限責任公司
87. 項城市天源酒業有限公司
88. 安徽文王釀酒股份有限公司
89. 河北東龍黃金酒業有限公司
90. 棗庄市全鑫福酒廠
91. 滕州市墨聖釀酒有限公司
92. 河北劉伶醉酒釀酒有限公司
93. 中國四川仙潭酒廠
94. 河南省許昌鄢陵姚花春酒業有限公司
95. 濟南泉城釀酒有限責任公司
96. 商丘市大富豪酒業有限公司
97. 亞洲釀酒(廈門)有限公司
98. 四川省瀘州江豐酒廠
99. 曲阜孔府家酒業有限公司
100. 青海互助青稞酒有限公司
第六章 2009年中國白酒行業行業投資及營銷分析
6.1 白酒行業行業投資分析
6.1.1 宏觀環境指標
6.1.2 投資風險分析
6.1.3 投資策略分析
6.2 白酒行業行業營銷策略分析
6.2.1 白酒行業銷售模式分析
6.2.2 白酒行業營銷策略建議
第七章 2009-2013年白酒行業預測
7.1 2009-2013年白酒行業產值預測
7.2 2009-2013年白酒行業銷售收入預測
圖表目錄略。。。。。
2. 現在國內酒櫃行業發展的如何
隨著國內中產階層越來越多,葡萄酒銷量也是逐年遞增,酒櫃也慢慢從由無人知道的小草,變成了中產階層身份的與品味的象徵。酒櫃行業作為葡萄酒行業的伴生行業葡萄酒儲存行業的一個分支,雖然不能算是新生事物,在中國的發展頂多也就近十年的歷史,然而由於各種原因,酒櫃行業發展一直較為緩慢,作為「非主流」存在著,近5年來,隨著葡萄酒行業在中國的飛速發展和國民消費和對葡萄酒認知的提高以及國外需求的上升,酒櫃行業才開始真正起步,向專業化、產業化方向發展,象清晨的朝陽一樣多姿多彩的發展起來。對於項目市場,筆者了解到,在葡萄酒生產、批發、零售幾個環節都能見到葡萄酒櫃的身影,這一市場也會隨著高檔葡萄酒的增長而快速發展。
國內酒櫃市場發展迅速,特別是經濟危機前增速更是驚人。而在家庭中酒櫃的普及率非常低,隨著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特別是中產階層的發展壯大,以及消費結構升級、葡萄酒作為健康飲品的價值被廣泛認同,中國的葡萄酒銷量逐年上升,國際葡萄酒及烈酒研究機構(IWSR)日前發布的報告顯示,到2011年,中國葡萄酒銷售額將占亞洲市場的40%,約合年消費11億瓶葡萄酒。釀酒協會的數據也顯示年年7月我國葡萄酒的產量增長高達25.65%。加上經濟發展、消費者可支配收入等宏觀經濟因素的影響,消費者的葡萄酒消費逐漸轉向奢侈消費,預計未來三年,中國葡萄酒櫃市場很可能進入高速增長期,因為葡萄酒這種健康酒產品正逐步得到中國消費者的認可,酒櫃的市場需求增長將十分可觀,必將成為競爭異常激烈的家電行業中的朝陽產業。
3. 我國啤酒產業的發展趨勢
總的來說,中國啤酒行業發展空間巨大。
世界領先的跨國酒企業把中國作為增長最快的市場,相比 之下,成熟市場多增長遲滯。經濟的發展和人均收入水平的增加提高了中國人的消費信心,中國人不僅在啤酒消費量上增長顯著,而且開始喝價格更高的啤酒。消費信心的提高還表現在人們外出就餐的機會更多,從而推動即飲渠道的增長速度顯著遠非即飲渠道。 2007年-2011年的5年中,中國啤酒銷量增長了29%,達4898.8萬千升,創歷史最高點。同期,啤酒銷售額增長63%,2011年達4540億人民幣。單升啤酒均價增幅達27%,表明消費者趨向消費價格更高的產品。更有意義的是,2011年銷量同比增幅達12%,明顯高於2010年6%的增幅,表明消費者對啤酒的興趣增加。 全球前五大啤酒消費國中,中國以4898.8萬千升遙遙領先,遠高於排名第二的美國,後者為2400萬千升;其次是巴西,1400萬千升;俄羅斯和德國並列第四,均為900萬千升。 相比之下,中國的葡萄酒和烈酒消費的增速則出現下降。2010年,葡萄酒銷售額同比增長52%,2011年增幅僅有12%。2010年烈酒消費額增長24%,2011年僅增長了16%。而20文章來源華夏酒報10年啤酒消費額增長了7%,2011年增幅達12%。 「在市場一片繁榮的形勢下,啤酒生產商需要選擇更為明智的競爭方式,爭取那些未來將成為主要購買力量的消費群體,包括年輕人和女性消費者以及青睞高端啤酒的行家消費者。」Crabbe說,「近期葡萄酒與烈酒市場的增速減緩為高端啤酒提供了增長良機。事實上,高端啤酒恰好可以借機搶占市場份額,獲取那些崇尚品牌的消費者。」 就啤酒消費而言,品牌和口感對於中國消費者的重要性是一致的,認為這兩者是選擇啤酒最重要因素的受訪者均佔25%。將價格列為最重要因素的消費者僅佔8%,而認為廣告最重要的消費者僅佔1%。 就啤酒消費種類來看,生啤酒最為流行,72%的受訪者視其為最受歡迎的啤酒種類。喜愛熟啤酒的佔53%,喜愛鮮啤的佔37%,喜愛白啤酒的佔28%,喜愛果味啤酒和烈性黑啤酒的分別佔23%和21%,喜愛低度啤酒和無醇啤酒的均佔14%。 就啤酒消費的原因來看,約73%的受訪者稱與家人或朋友聚餐時喝啤酒。其次,在宴會或派對消費的佔62%,家中宴客的佔61%,公司聚會的佔44%,業余社交活動的佔43%)。約33%的受訪者稱喝啤酒是為了工作後的放鬆,運動後喝啤酒的佔9%。 據了解,中國啤酒行業發展空間巨大。在葡萄酒和烈酒增速趨緩的同時,啤酒卻借機上位。啤酒市場越來越呈現出高端化的趨勢,給擁有強大地域優勢的國產品牌帶來了增長機會。
--來自網路文庫
4. 誰有 紅酒行業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不斷發展,居民收入水平持續提高,加上政府促進內需政策的實施,促使國民未來消費能力和消費信心得到提振,有效刺激我國居民對葡萄酒的消費需求。
同時,國家產業政策支持、葡萄酒行業發展勢頭良好,推動我國葡萄酒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前瞻產業研究院《互聯網對中國葡萄酒行業的機遇挑戰與應對策略專項咨詢報告》數據顯示:2012年底,我國規模以上葡萄酒企業(指年銷售額在2000萬元以上的企業)的葡萄酒產量達到138.16萬千升,平均每五年翻一番,近十年的復合增長率為16.98%,近五年的復合增長率為15.75%;規模以上葡萄酒生產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從47.68億元升至438.46億元,增長了8.19
倍。2013年,由於消費市場的改變以及進口葡萄酒持續沖擊的影響,我國葡萄酒行業景氣度下滑,產量降至117.8萬千升,規模以上葡萄酒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降至408.17億元。2014年,行業發展狀況稍有回暖,規模以上葡萄酒生產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為420.57億元,較上年上升3.04%,產量下降了1.44%至116.1萬千升。到2014年底,全國規模以上葡萄酒生產企業達到217家。
我國葡萄酒需求快速增長的利好發展勢頭吸引外國葡萄酒不斷進入中國,給國內品牌葡萄酒生產企業帶來較大沖擊。2008年以來,我國葡萄酒進口量一直保持較快增長,進口量和進口金額分別以年均24%和31%的增長率逐年增長至2012年4.26億升和25.73億美元的水平。2013年的中國進口葡萄酒總量為4.06億升,同比下降4.65%,進口葡萄酒總額為
23.98億美元,較2012年下降6.83%。2014年中國進口葡萄酒數量基本持平,全年進口葡萄酒4.09億升,同比增長0.87%,進口葡萄酒總額為22.13億美元,同比下降7.69%,進口葡萄酒對櫃內市場仍有一定沖擊。
2006年以來,國內葡萄酒行業的利潤率總體保持上升態勢,主要原因為在葡萄酒市場需求旺盛的態勢下,葡萄酒產品銷售價穩步上升,基本抵消了包裝成本及其他費用上升帶來的影響。2008年金融危機發生後,行業的利潤率出現了短期波動,但2011年恢復到歷史最好水平。2012年,我國葡萄酒行業利潤率出現下滑,主要是由於進口葡萄酒的不斷增加給國內葡萄酒企業帶來較大沖擊:至2013年,國內葡萄酒消費市場出現變化,高檔葡萄酒銷售下滑較大,加之進口葡萄酒對國產葡萄酒市場的持續性沖擊,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行業利潤率水平。2014年的行業數據顯示,葡萄酒行業在消費結構和進口酒的沖擊下利潤率進一步下滑。
一、未來三到五年中國葡萄酒市場將會出現高速增長
中國幾千年的文明史,沒有哪個時代離開過酒,「無酒不成宴,無酒不歡」,這雖然更多說的是白酒,但是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的飲酒習慣也在發生著悄然變化,這種變化我們身邊隨處可見,那些還在酒桌上拼殺白酒的幾乎都是60、70一代人,40、50一代身體已經不能再允許太多折騰了,而80、90後是改革開放後成長起來的新一代,他們的飲酒習慣明顯不同於他們的父輩了:什麼感情深一口悶,感情淺添一添,那種被動的飲酒方式在他們身上已經不易見到了,取而代之的是更生活化、更自由地飲酒了。
未來3到5年,80後一代將逐漸成為社會的主流,這一代人對葡萄酒的喜愛將遠超過白酒,因為80、90年一代的消費習慣變化,未來白酒市場將有一大部分會被葡萄酒所取代。
近年來無論是國內外葡萄酒企業,還是葡萄酒知識傳播培訓機構都在積極地推廣葡萄酒知識。幾年前這些還都是少數精英階層才可涉及的,葡萄酒也被認為是高端大氣上檔次的奢侈品,可也就是幾年時間我們再看,很多葡萄酒培訓已經深入到二線城市,而且葡萄酒市場推廣更是已經深入到三線城市,浙江、福建等沿海省份甚至已經到鄉鎮一級市場。葡萄酒知識的普及度也越來越高,葡萄酒在中國老百姓心中已不再那麼神秘和高不可攀,在未來3到5年內相信葡萄酒知識在中國會越來越普及。
互聯網、微博、微信等新媒體這幾年在中國迅猛發展,她們所帶來的影響力中國老百姓已經切身體會到,新媒體不但帶來了人們生活方式的變化,更推動了傳統商業模式的變革。新媒體是新時尚,葡萄酒是時尚品,所以當葡萄酒遇上新媒體,必將掀起行業波瀾。也買酒、酒美網等新媒體與葡萄酒的結合,已經徹底終結了葡萄酒行業的暴利時代;微信等的快捷分享讓無數菜鳥都變成小半個專家。這些新媒體毫無疑問未來幾年仍將會高速發展,這將會在很大程度上為中國葡萄酒市場發展推波助瀾。
行業內統計,中國葡萄酒目前僅300億左右的市場總量,相對於白酒數千億市場來說目前還只是「小兄弟」,但是隨著人們消費習慣的改變,加之葡萄酒知識的普及以及新媒體的推波助瀾,我們相信未來3到5年中國葡萄酒必將會高速增長,甚至會出現暴發性增長。
二、國產葡萄酒行業的三大難關
中國葡萄酒市場簡單來看可分為國產酒與進口酒,未來到底誰更有機會搭上中國葡萄酒市場高速增長的「動車」呢?
國產葡萄酒目前主要是張裕、長城、王朝這三大品牌,也就是傳統定位認為的行業第一陣營,第二陣營目前也就威龍、華東等,第三陣營主要是一此地方性品牌,如雲南紅、漢森、通天、皇軒、怡園莫高等。實際上中國葡萄酒行業發展是比較畸形的,國產葡萄酒行業明顯的三大現象是:一、第一陣營體制受限;二、第二陣營後勁不足;三、第三陣營難以突破。
深入分析三大現象背後是國產葡萄酒行業存在的三大問題,這三大問題在未來3到5年仍將是制約國產葡萄酒發展的三大難關。
難關一:體制關。國內一線酒企,無論是白酒還是葡萄酒,大多還是國有體制或受國有體制的影響。國產葡萄酒企業最明顯的就是王朝,應該來說,王朝真正是中國葡萄酒品牌的代表,但是因為體制受限,這些年來幾乎沒有發展,南部的改革剛見成效又被體制的框架活活拖死;再說說長城吧,中糧兼並後幾經折騰仍然沒有走出誤區;發展相對好一些應屬張裕了,改制給其帶來了發展的澎湃動力,但第一陣營如果僅此一家發展仍然不變改變行業的大格局。
難關二:底蘊關。中國白酒文化歷經幾千年傳承,源源不斷,底蘊深厚,所以才能支撐其品牌的高附加值。而相對於白酒,現代意義上的葡萄酒在中國真正發展也才30餘年,盡管這些年來業界有人在談中國西部也有幾千載的葡萄酒史,但那終歸也只是在業界談談而已,歷史的斷檔是無法去修復的。相比歐洲幾千年葡萄酒發展史,我們的葡萄酒明顯存在文化底蘊上的不足,正是因為這一重要原因影響了國產葡萄酒品牌附加值的提升,這一點是中國葡萄酒最難以突破的一關。從當前國產葡萄酒行業現狀來看,行業本身還難以形成合力(這部分內容另撰文研討)來引導國民對於國產葡萄酒價值的進一步認知。實際上業內都知道2011年在北京舉辦的一場盲品比賽中,來自寧夏產區的葡萄酒擊敗了法國波爾多名庄酒,再現1976年那場經典的美法葡萄酒大賽之盛況,這足夠說明了中國葡萄酒這些年來所取得的發展,可這些信息也僅在行業內流傳。筆者從事一線國產葡萄酒營銷推廣多年,常遇到消費者對於國產葡萄酒的不認同,初遇時十分懊惱,理性分析後也淡定多了。這一難關的突破需要國產酒品牌形成合力,特別是第一、二陣營的合力引導,可現實是只有張裕一家在極力吶喊,王朝、長城都還深陷在自身的泥潭中苦苦掙扎,而威龍卻主打「有機」概念自立門戶了。所以這一關將是未來3到5年內國產葡萄酒難以跨越的最大障礙。
難關三:價值意識關。國產食品這幾年不斷被曝光的陰暗面在葡萄酒行業也存在,2011年央視曝光了河北昌黎一帶的假酒事件,2012年張裕的葯殘門事件沸沸揚揚,山東煙台一代至今仍然能大量提供所謂的「超低價原酒」。國內食品行業從業者的行業自律仍然令人擔憂,這是從加工業方面來說的。另一方面國內市場競爭的無序性也導致渠道商一再壓縮采購成本,迫使製造企業一再壓低製造成本,乃至以次充好,造成惡性循環。這兩方面的問題歸結起來都是行業從業者的價值意識和道德意識缺失,這一問題的解決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實現的,所以未來3到5年也將會成為影響國產葡萄酒發展的一大難關。
三、進口酒市場潛力巨大
我們分析了國產葡萄酒因為三大難關不易跨越,未來3到5年難以取得突破性進展,但是中國葡萄酒市場高速增長已是必然,所以進口酒巿場機會巨大,這種機會也源自於進口酒自身的幾大優勢:一是中國老百姓還是認為進口品牌文化底蘊相對深厚,特別是舊世界地區的品牌,葡萄酒行內有句話:老外是看酒喝酒,咱中國人更多是看人喝酒,意思說的是中國人特有的「面子」文化,喝進口酒比喝國產酒更有面子;二是相比國產酒,進口酒的品類更豐富,消費者可選擇性更強,先不去說葡萄酒新、舊世界共有多少產區,每個產區又有多少種自己的特色產品,舉個簡單的例子,目前在國產酒中幾乎就沒有優秀的起泡酒,而起泡酒卻深受年輕一代喜愛,那咋辦?於是乎世界各地琳琅滿目的起泡酒紛紛搶灘登陸;三是相對於國產酒,進口酒市場價格不透明,更有利於保持渠道利潤,這也是非常重要的方面。這三方面歸結到一點來看還是因為國產酒行業自身的發展受限,服裝行業就是明顯的例子,十到十五年前,中國市場的中高價位服裝幾乎都是洋品牌,可隨著中國服裝業的快速發展,現在我們身上幾乎都是福建、廣東等地產的民族品牌。國產葡萄酒行業如果能擺脫限制,高速發展,那未來巿場格局完全不一樣。
5. 我想釀造五糧酒。前景怎麼樣
中國白酒行業產量回落,消費趨於理性
從近年的白酒產量來看,2016年以前,白酒產量呈現穩步增長,年產量由2010年的890.8萬千升增長至2016年的1358.4萬千升。但在2017年,受外部環境影響,白酒產量出現明顯下滑,全年白酒產量下滑至1198.1萬千升,比2016年少160.3萬千升,同比下降11.8%。2018年,白酒產量未能扭轉跌勢,前11月白酒產量累計達814.7萬千升,同比微增2.0%。
2010-2018年前11月中國白酒行業產量統計及增長情況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細分產品來看,白酒市場的香型也有著明顯變化。最初的計劃經濟時代,能夠以具有競爭力的成本並在最短的時間內提高白酒供給的清香型勝出,山西汾酒一時風頭無兩;上世紀80年代,消費市場由管制向市場化過渡,提供高中檔全價格段產品、工藝技術快速進步的濃香型放量,五糧液市場份額登頂;進入21世紀後供求關系逆轉,具有稀缺屬性的醬香型力壓群雄,貴州茅台獲得行業定價權。
未來發展謹慎樂觀,利好政策落地
基於上述現狀分析,我國白酒行業現處於下行階段,未來發展需謹慎樂觀。在行業下行階段,高端酒消費還有較大提升空間。一方面,消費需求的改善和升級拉動下,高端及次高端白酒的銷量佔比有望大幅增加;另一方面,我國200元/升以上白酒消費量僅佔4%左右,而高端伏特加酒在德國和法國的佔比分別為12.5%和9.4%,高端酒消費佔比遠遠超過我國,我國仍有提升空間。
除彈性較小的品牌力極強的高端酒被看好外,高性價比的低端酒也相對看好。低端酒方面收入增速穩健,受經濟周期影響不大,銷量端搶占競品市場份額持續增長,渠道掌控力強,外埠市場持續擴張。
另外,各省市對於白酒行業的支持舉措正逐步出台,這也是判定行業未來發展趨於樂觀的重要原因之一。以貴州省為例,從2012年開始,貴州深入實施白酒行業發展戰略,結合市場不斷轉變生產經營發展思路,推動白酒全面升級發展。數據顯示,2012-2017年貴州省白酒產量年均復合增長率為11%;2018年1-10月,貴州省白酒產量為30.6萬千升,同比增長0.9%。
2018年底,貴州省人民政府發布《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貴州省十大千億級工業產業振興行動方案的通知》,提出到2020年,白酒產量達到50萬千升,產值達到1200億元;到2022年,白酒產量達到80萬千升,白酒產值達到1600億元。
談及酒業發展思路,貴州省表示:將按照生態引領、品牌帶動、集約規范、特色發展的思路,以企業為主體、以產品為重點、以市場為核心、以品牌為支撐,促進產區品牌認知和企業品牌共振,推動貴州優質煙酒在消費者訴求與接納層面實現突破。
6. 中國酒類行業經歷了哪些發展歷程
根據艾媒咨詢發布的《2020-2021年中國酒類行業發展狀況與競爭態勢分析報告》,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酒類流通行業發展經歷了如下四個階段:
一、19990s以前:計劃供應,銷售終端形式單一
二、1990s-2005:向市場配置轉變,經銷商逐步占據主導地位
三、2005-2013:流通渠道扁平化、多元化、專業化、規模化和品牌化
四、2013年至今:新型渠道開始興起,營銷服務成為重點
7. 基於未來醬酒業的模式,它的發展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如何
2019年我國醬香酒市場持續升溫
2019年,中國酒業迎來諸多變革,產品結構持續升級,高端消費興起,帶動高端和次高端的份額擴張,醬香酒熱度持續上升,在新技術、新零售的影響下,經銷商謀求轉型發展……種種變化,催生著種種新需求。6月12日,從在北京舉行的中國高端酒展覽會新聞發布會上獲悉,2018年酒業利潤增速高出收入增速,2019年醬香酒市場持續升溫,未來酒業的結構調整速度將不斷加快。
1、高端酒迎來最佳機遇期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釀酒行業規模以上企業累計完成銷售收入8122億元,同比增長10%,累計實現利潤總額1476億元,同比增長23%;
而在白酒產業方面,增長則更為明顯,據前瞻產業研究院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白酒行業市場銷售收入增長至一個高峰,達到了6125.74億元。而利潤總額則達到797.15億元。截止至2017年中國白酒行業市場銷售收入下降至5654.42億元,同比下降7.7%。利潤總額則突破了千億元。進入2018年,中國白酒行業市場銷售收入達到了5363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2.86%,累計實現利潤總額1250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9.98%。
2010-2018年中國白酒行業市場銷售收入統計及增長情況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中國副食流通協會會長何繼紅分析,從以上兩組數據來看不難發現,目前白酒行業正處在一個良性發展的好時期。此外,利潤的增速高出銷售收入的增速,說明中國酒行業的結構性升級取得了明顯的效果,「隨著消費升級趨勢的進一步提升,我們有理由相信,未來中國酒行業的結構性調整速度將不斷加快。」
何繼紅表示,自酒業復甦以來,酒行業發生了很多變化,在消費升級的浪潮下,高端酒領域迎來了發展的最佳機遇期,這對於高端酒廠家和經銷商來說預示著將出現更多的發展機會。從這個意義上來講,立足於服務中國酒業、為酒業廠商提供高效對接平台的中國高端酒展覽會,也為中國高端酒的進一步發展貢獻了力量。在洞悉行業發展大勢、了解品牌廠商和經銷商的基礎上,這類高端酒展將更好地為酒行業持續實現價值輸出。
據了解,在成功舉辦兩屆之後,中酒展已經成為一個專業度高、深度聚焦中國酒行業的大型展會。從行業廠商的反饋來看,目前中國高端酒展覽會已經具備了較高的行業影響力,且中國高端酒展覽會在不斷尋求規模的突破和維度的拓寬,這標志著中國高端酒展覽會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
酒業家傳媒創始人、董事長林向表示,2019年,中國高端酒展覽會迎來3.0時代,主題為「全球美酒,中國機遇」,希望為行業貢獻一場高端盛宴,將全世界的美酒帶給中國的消費者。同時,力圖通過中酒展這一平台,探索在國際合作不斷強化的時代背景下,中國酒業和中國酒商將面臨怎樣的發展機遇。
2、醬香酒市場持續升溫
進入2019年以來,中國酒行業發生了一些新變化。醬香酒市場開始持續升溫,茅台酒在價格不斷攀升的同時,消費缺口越來越大,國台、釣魚台、金沙等一批有實力和潛力的醬香酒企業也正在崛起,積極進行市場布局。「可以預見的是,本輪醬香酒熱潮在未來幾年將會繼續升溫,推動整個醬香酒行業取得更大的市場份額,同時助推中國酒業邁入發展的新階段。」何繼紅如是說。
——醬香酒為什麼這么熱?
遵義市(仁懷市)酒業協會副秘書長周山榮分析說,在短缺經濟年代出現的清香酒熱,是因為解決了當時的消費需求問題。再後來一段時間是濃香酒的天下,是因為符合當時消費者的口味及購買力。現在出現了醬香酒熱,還是因為醬香酒迎合了現階段的消費升級趨勢,醬香酒優雅、細膩的口感迎合了消費者對真正好品質白酒的需求。
周山榮預測,到2030年,仁懷醬香酒的產能會達到30萬—40萬噸。幾年前,地方政府曾經對仁懷的窖池數量做過調研和統計,共計有6萬口左右的窖池,其中茅台有7000口。「這6萬口窖池就是仁懷醬香酒產量的保證。」周山榮表示,目前,醬香酒的比較優勢正在進一步凸顯,茅台酒價格的持續攀升,騰出了原有檔位的市場空間,也帶動了有準備的當地其他酒企發展提速。
北京正一堂戰略咨詢機構董事長楊光認為,中國白酒正在從「茅台新周期」發展到「醬酒新周期」,茅台零售價突破2000元,讓名酒漲價成為可能,醬香酒持續升溫,將帶動行業結構化升級。
3、酒業反山寨聯盟正式成立
值得注意的是,會上,由中國高端酒展覽會聯合中國副食流通協會以及行業各界廠家、人士共同發起的「全球酒業反山寨聯盟」正式成立。「旨在通過努力和實際行動向山寨品牌和假酒宣戰,肅清行業發展的不利因素,還酒行業一個健康、干凈的發展環境。」談到成立這一組織的初衷時,林向如是說。
近年來,各種山寨、假酒案件層出不窮,假茅台、假五糧液、山寨江小白、山寨奔富、山寨人民小酒大行其道,對酒類品牌和整個行業的聲譽帶來了極大的傷害。山寨產品的集中爆發,也導致出現了諸多虛假宣傳、各種山寨品牌渾水摸魚的亂象。更為嚴重的是,山寨產品除了涉嫌仿冒,還出現產品質量低劣的情況,一方面嚴重損害了原有品牌的利益,另一方面也對消費者的人身健康構成威脅。
林向介紹道,自中國高端酒展覽會創辦以來,一直堅持嚴格的參展企業資質審核機制,對參展企業和品牌進行資質審核,對有山寨嫌疑或山寨品牌企業實施「零容忍」的態度,拒絕入場布展。今年的中國高端酒展覽會籌備期間,組委會也已經拒絕了多家有擦邊球嫌疑或有包裝抄襲、山寨之嫌的企業參展要求。
據了解,遵義產區、金沙酒業、酒易酩庄、搬酒網、芬吉茶葉等多家來自產區和企業的代表與中國高端酒展覽會組委會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此舉標志著簽約產區和企業將攜主打產品亮相於8月8日在山東濟南舉辦的2019中國高端酒展覽會。
更多數據來源及分析請參考於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白酒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規劃、產業申報、產業園區規劃、產業招商引資等解決方案。
8. 中國有多少家酒水生產企業,發展情況如何
近年酒水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一、行業規模及增長速度
我國飲料酒製造業近幾年仍呈現快速增長的態勢。其中,2009年全國白酒產量達706.93萬噸,同比增長23.82%,比2008年15.8%的年度增幅提高8個百分點;全國啤酒產量為4236.38萬噸,同比增長7.09%,基本保持在低穩增長的態勢;全國葡萄酒產量為96萬噸,同比增長27.63%,實現工業總產值超過200億元,同比增長20.4%;黃酒產量為106.29萬噸,同比增長13.99%,增速有所提升。
二、市場集中度及品牌發展
1.白酒
中國白酒行業企業林立,既有獲得生產許可證的正規企業,又著數量眾多的作坊式企業,甚至無證作坊。據不完全統計,中國白酒企業的保守數量要在18000家以上。由於白酒企業大多採取多品牌經營戰略,導致行業內實際運營的品牌數量要遠超過這個數字。可以預測,白酒行業內產品品牌總量要超過40000個。
從1996-2001年,中國白酒產量基本呈持續下滑態勢。自2003年以來,中國白酒產量基本步入穩定期,並且穩從中略升。2010年,白酒行業生產勢頭良好,預計產量可達到500萬噸以上,甚至可以逼近700萬噸大關。相對於2009年的白酒產量,2010年白酒產量增速有望超過20%。
中國白酒市場正在從無序走向有序,從市場分散走向市場集中,盡管行業成熟進程相對於其他食品行業來說步調較慢。目前,市場集中之勢正在白酒行業上演,這包括品牌集中與地理集中。在白酒行業多品牌共存的市場格局中,市場份額將向大型名優白酒企業的強勢品牌集中的趨勢。我國白酒市場集中度向著大型企業、「大品牌」集中:前20位的骨幹企業的銷售收入基本上佔全行業的40%之多,利稅佔全行業的60%左右,產量約佔全行業的30%。另外,白酒市場的地理性集中也很明顯,白酒產銷的地理性優勢明顯:中國白酒銷售額1/3在四川實現,還有1/3在河南、安徽、山東、貴州、廣東等省份實現,另外1/3在其他省份實現。如今,川酒的雄風依舊在。
2.啤酒
經過市場競爭的優勝劣汰及企業間的並購整合,目前中國啤酒企業數量為250家左右,擁有工廠550家,以及1500個啤酒品牌。總體來說,中國啤酒市場供過於求,產過於銷。
在2002年,中國啤酒產量就已達到2386萬千升,首次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啤酒生產大國。到2009年,中國啤酒產量超過4200萬噸,已連續8年保持世界第一。
啤酒行業是一個追求「新鮮」的行業,啤酒產銷轉化效率越高,市場形勢越好。市場容量增大,市場需求增加,這是導致啤酒產能擴大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國啤酒市場集中度也越來越高,十大啤酒企業的市場集中度已經達到70%。其中,華潤雪花、青島、燕京均已成為全國性啤酒品牌,均佔有10%以上的市場份額,並共同占據了行業40%以上的市場份額。而作為市場第二梯隊的金星啤酒、重慶啤酒、珠江啤酒、金威啤酒市場份額一般要在5%以下。另據數據顯示,在國內啤酒市場中,中高端啤酒只佔不到20%的市場份額。而在啤酒高端市場上,以百威、喜力、嘉士伯等為主的國外品牌則占據了大約70%的市場份額。在國內千家啤酒廠商中,也只有青島、燕京、珠江等品牌一直致力於中高端啤酒。在中高端市場上,外資品牌已佔據了大半壁江山。
3.葡萄酒
根據2010年1月份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2009年全年葡萄酒產量為96萬噸,增速27.63%,較2008年回升3.8個百分點。從單月來看,葡萄酒12月產量為13.24萬噸,同比上升72.78%,較11月的增速繼續提升15個百分點。從2009年5月開始,葡萄酒的產量開始轉正,進入四季度,葡萄酒的產量增速一度超過白酒,成為釀酒行業中的領頭羊。2009年全國(不含港澳台地區)進口葡萄酒總量達1.7億升,比2008年增長4.93%。
三、銷售渠道現狀
如今,白酒市場細分標准已經呈現出多元化態勢:按香型、按文化、按性別、那年齡、按區位、按功用、按情境、按渠道,等等。不管白酒企業怎樣細分市場,必須要確保市場規模化,以及細分市場必須有其濃厚的專屬文化,具有獨特的文化特質與獨特的生活方式。
總體來說,白酒銷售渠道主要有七類:一是流通型渠道,如批發市場、商超、專賣店、名酒店等。二是餐飲型渠道,如中高端酒店、KTV、酒吧、咖啡廳等。三是慶典型渠道,諸如家庭聚會、同學聚會、商務聚會等。四是服務型渠道,如企業組建品牌俱樂部,或加入目標消費者聚集的外部俱樂部,以及組織會員到開展戶外旅遊、探險活動等。五是禮品收藏渠道,不僅可以是禮品,還可以是收藏品,更可以作理財產品。六是團購渠道,企事業單位福利性購買,或者消費者聯合起來的集團性購買。七是創新型渠道,諸如郵政銷售渠道、煙草渠道、客運渠道(列車、飛機等)……
對於啤酒市場來說,市場細分標准主要有四個:
第一,按原料細分,可分為黃啤酒、黑啤酒,它們是採用不同發麥芽為原料,而產生不同色度的啤酒。黑啤酒具有一定的市場潛力,在市場上具有良好的成長性。
第二,根據滅菌方式細分,可以分為生啤酒與熟啤酒。而純生啤酒比熟啤酒更純正、更新鮮、更富有營養、更具市場潛力,將成為企業角逐的重點。日本純生啤酒產銷量占啤酒總產銷量的比例為95%,德國純生啤酒產銷量已佔總產銷量的50%,美國純生啤酒市場份額也能佔到30%以上,但在中國,純生啤酒產銷量不足5%,足可見空間之大。
第三,按消費群體的消費層次,包括身份、地位、經濟實力、購買力等因素,可細分為高端啤酒、中端啤酒與低端啤酒。高端啤酒的利潤高於中低端啤酒數倍,中高端啤酒市場成為啤酒企業爭相發力的目標。
第四,按銷售渠道細分。有些啤酒針對中小零售終端,而有些啤酒針對中高端餐飲酒店或夜場,或者服務於專供渠道。
第五,按性別細分,有啤酒企業根據性別,分別推出更具有針對性的男士與女士啤酒。諸如藍帶啤酒,推出女士啤酒——「藍帶L」和男士啤酒——「藍帶B2」。
中國葡萄酒營銷渠道是從白酒渠道上復制過來的,復制有其可行之處,因此,現在中國葡萄酒市場還是按終端賣場、餐飲、特殊渠道等來運作的。
四、酒水行業面臨的競爭
1.白酒行業的競爭特徵
一是高端市場競爭喧囂吵鬧。高端酒市場規模雖然不及中低端市場,但卻有著利潤空間巨大、有利於提升品牌形象等特點。實際上,白酒市場的產銷量和經營利潤分別呈「金字塔」和「倒金字塔」型,高端白酒雖然比例小,但利潤約佔50%;而中端白酒的比例和利潤均為35%;低端白酒的比例最大,但利潤最小。
二是「強龍」難壓「地頭蛇」。在大部分省份,區域性強勢品牌率占據市場龍頭地位,並且區域性品牌已經建立了穩健的「市場根據地」。但是,全國性性大品牌在市場下沉過程中,必然會大力拓展區域性市場,這樣「強龍」與「地頭蛇」之間難免會短兵相接。不過,即便全國性大品牌,對於區域性強勢品牌亦很難撼動其在區域市場上的統治地位。尤其是中低端白酒品牌,區域性品牌更是占盡了天時、地利與人和的優勢。
三是「正規軍」難打贏「游擊隊」。在中國,農村人口占據大半,農村的白酒市場可謂潛力非凡。就白酒的消費者群來看,占人口總量20%的城市人口白酒消費佔55%,而占人口總量80%的農村人口消費佔45%。但是,在鄉村市場,很多全國性品牌卻幾乎無所作為。結果,「正規軍」斗不過「土八路」,農村市場被一些「雜牌」、「小品牌」、「鄉村品牌」所佔據,甚至壟斷。很多大中型酒企在農村市場上無所作為,甚至被「小品牌」、「雜牌」所打敗,原因很復雜:一是價值偏差,二是價格偏差,三是傳播失靈。在農村市場,消費者品牌觀念相對弱化,於是會出現一線品牌不敵二三線品牌的現象。
四是市場競爭陣地明顯轉移。主要體現為三個方面:一是從線下營銷到線上營銷,如董酒成立了北京董酒電子商務有限責任公司,在網路上銷售公司旗下的系列產品。二是商超渠道潛力有限,白酒企業將精耕細作餐飲渠道。三是新型渠道爭奪戰將上演,由於新型渠道畢竟不是傳統渠道,很難做到多品牌經營或合作,這就決定型渠道資源的稀缺性與價值性,如河南張弓酒業、寶豐酒,賒店老酒等品牌都利用郵政渠道買過酒,而五糧液金葉神則開發了煙草系統,等等。第五,替代品競爭介入度高,任何一個白酒品牌都要面對直接競爭對手與間接競爭對手,而間接競爭對手則常為替代品與他擇品。替代品主要是紅酒、黃酒、洋酒或者啤酒,這對白酒市場產生了巨大的沖擊,白酒市場萎縮與這些替代品市場的成長有一定關系。
2.啤酒行業的競爭特徵
一是品牌競爭。啤酒產品日益同質化的今天,品質不再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最重要部分,競爭力則體現為品牌。如今,啤酒市場競爭已經進入品牌競爭的時代,品牌將成為啤酒企業今後的競爭焦點。
二是布局競爭。啤酒企業不用產品競爭市場,而是用資本來擴張市場,通過有效戰略布局,進行市場並購,收割區域性品牌。在啤酒行業在銷售服務上,有一個有效半徑問題,即可輻射150-200公里,所以戰略布局是其拓展全國市場的重要舉措。
三是產品競爭。啤酒同質化程度很高,啤酒企業無不想通過產品創新實現差異制勝的夢想,往往通過市場細分,或者新的市場機會,但這種創新往往具有很大的風險。啤酒行業產品線單一,產品結構很難合理,產品組合很難做到優化。
四是規模競爭。啤酒企業曾一度跑馬圈地,擴大企業規模、生產規模、銷售規模與品牌規模。因為擁有規模,才能產生規模效益,既有利於市場佔有,又有利於降低成本,還有利於提升贏利能力。
五是價格競爭。在中國啤酒供求矛盾不能得到改善,反而加劇,品牌效應得不到充分發揮的情況下,啤酒行業長期的「價格戰」並不能因規模擴張而得以扭轉,反而會因局部市場競爭程度的加劇而愈演愈烈,「價格戰」把整個行業都打得很痛。
3.葡萄酒行業的競爭體現
一是進口「洋文化」的延續。葡萄酒不是中國的主流酒文化。不可否認,經歷過自由競爭市場經濟的發達國家,其品牌文化的基礎與客觀的品質特點都是我們需要學習的,但是長期以來也形成了「進口的就是好」的觀點。而對於起步較晚及作為新世界的中國葡萄酒來說更是如此。
二是國產葡萄酒品質問題造成進口酒市場需求增加。葡萄酒的質量是種出來的,而不是做出來的,「七分種植,三分工藝」即是此意。葡萄才是中國葡萄酒的核心競爭力。雖然,在發展上,國產葡萄酒已經實現了勾兌酒向國際標準的轉變;實現了工業產品向農業產品的轉變;實現了原料由不適宜地區向適宜地區即西部轉移;與歐洲葡萄酒國家橫向對比中,我們已經掌握了最先進的生產工藝、更優秀的設施設備並擁有更大的規模、更美觀的酒窖;從消費市場上講,國內快速增長,它們逐年下降,並且比它們活躍得多……但是,我們在葡萄種植上的理念與技術上的短板,已經讓我們落後在起跑線上。
三是高端消費市場的帶動影響。國際政務與商務交流、海歸人員、進出口貿易等方式,讓一部分社會高端人群提前接觸體驗到了進口葡萄酒的文化並帶回國內,從而成為進口葡萄酒文化的傳播者與市場推動者,有效帶動並拉動了市場需求。
9. 白酒行業還有上升空間嗎
1、2019上半年白酒產量小幅回升,銷量繼續下跌
從白酒產量來看,2011-2018年,中國白酒年產量總體有顯著增長。2005年,中國白酒行業一轉過去產量下降態勢;2005-2016年,中國白酒產量逐年遞增,就此迎來了白酒行業的「黃金十二年」;2016年白酒產量達到1358.4萬千升,達到了歷史峰值。2017年,由於受白酒質量安全事故、政府嚴加懲治政治貪腐以及多項禁酒令的影響,白酒行業產量出現負增長;進入2018年後,白酒產量延續上一年低迷態勢,白酒產量約871.2萬千升,同比減少27.2%。2019年上半年,中國白酒產量同比小幅回升,增長了2.2%。
——以上數據來源及分析均來自於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白酒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規劃、產業申報、產業園區規劃、產業招商引資等解決方案。
10. 中國葡萄酒產業的發展現狀目前我國主要的葡萄酒產區有哪些
中國葡萄酒十大產區:
一.通化產區 由於天氣寒冷,主要種植抗寒性強的山葡萄(V.amurensis),其中有些年份採摘到的長白山野生山葡萄僅有350-450噸.
主要品牌:通化酒廠,長白山酒廠
二.渤海灣產區 受海洋的影響,氣候變化穩定,熱量豐富,雨量適中,土壤適宜,自然條件優越,是我國優秀的釀酒葡萄產地.主要品種有:霞多麗,貴人香,赤霞珠,品麗珠,蛇龍珠,梅樂,佳麗釀和白玉霓等.渤海灣產區的葡萄酒佔到中國葡萄酒產量的2/3.
主要品牌:華東酒庄,郎格斯酒庄,張裕卡斯特,王朝,華夏長城,長城金色庄園
三.懷涿盆地產區 氣溫適中,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雨量偏少,十分適宜龍眼,牛奶葡萄的生長.近十年推廣赤霞珠,梅樂等品種已成功.
主要品牌:中法庄園,紅葉酒庄,容辰酒庄,德尚酒庄,張裕愛斐堡,沙城長城庄園
四.清徐產地 大都分布在山坡梯田上,海拔多為800-900米,光照充足,雨量適中,氣候溫和,土壤肥沃,多礫石,十分適宜葡萄的生長.
主要品牌:怡園酒庄
五.銀川產區 氣候乾燥,晝夜溫差大,光照充足,土壤含礫石,未開墾,土質原始,適宜葡萄的生長,是目前西北地區較大的葡萄產區,現已新建了王泉營,廣夏,民化,御馬4家大規模的葡萄酒企業.
六.甘肅武威產區 近年來梅樂,黑皮諾,霞多麗等品種已大面積推廣.據說產區的葡萄酒是西北地區的佼佼者.
主要品牌:莫高,祁連,國風,皇台,蘇武山
七.新疆吐魯番產區 這里歷來是我國無核白葡萄生產基地.現在這里成功試種了赤霞珠,梅樂,品麗珠,歌海娜,西拉等品種.葡萄糖度較高,酸度相對較低,適於釀制具有西域特色的甜型葡萄酒.
主要品牌:鄉都
八.新疆石河子產區 1997年在這里創建的新天葡萄酒公司,葡萄園面積達15萬畝.這里氣候溫和,降水適中,土壤富含礦物質,葡萄品質好,無污染.主要品種有:龍眼,牛奶,赤霞珠,梅樂,霞多麗,黑皮諾等.一些抗病性差的優良白色品種如索味濃,雷司令等及早中熟紅色釀酒品種在該地區有較大的發展前途.
九.雲南彌勒產區 這是我國最具特色的新興的葡萄酒產區,它是我國緯度最低(北緯25度);海拔最高(1500米),氣候最多樣化,土壤最紅,酸度最高,紅葡萄顏色最深,歐美雜種釀酒葡萄--玫瑰蜜種植最多的一個特殊產區.主要品種有:玫瑰蜜,赤霞珠,梅樂
主要品牌:雲南紅,香格里拉
十.黃河故道產區 近年來幾家葡萄酒廠新開發的葡萄基地,通過引進赤霞珠等晚熟品種和改良栽培技術,基本控制了病害的流行,提高了葡萄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