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推動環保產業發展
自2018年環保稅正式開征以後,伴隨著常態化的環保督查動作,以及從環境部到內地方省市的容各級制度體系和相關治污措施的紛紛出台,環保領域的執法監管手段已經變得立體化、多樣化。
針對我國當前在污染防治方面的投入,中國工程院院士、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院長王金南表示,近幾年,我國環境治理投資佔GDP的比重在1.7%至2.0%左右。在全國范圍內,該數值存在很大的區域差異,部分經濟發展滯後地區尤其薄弱。「要實現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還需要進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對一些環境污染重、歷史欠賬多的地區來說更是如此」。來源:央廣
⑵ 生態產業的發展
中國生態工業發展對策
1加強生態工業方面的基礎研究
國際上生態工業的研究是在清潔生產研究之後,作為其升華和補充,在20世紀80年代末才迅速發展起來。中國起步更晚,因此要加強這方面的基礎研究,根據國際研究趨勢,應著重以下幾個方面的研究:
(1)研究可減輕工業對環境影響的具體技術措施,這些措施包括廢物零排放系統、物質替代、非物質化和功能經濟。
(2)研究對整個工業生態過程進行分析、監測和評價的方法,包括物流平衡分析、產品或過程的生命周期分析與評價、工業生態指標體系的建立。
(3)研究可促進生態工業實現的制度,包括如何在市場規則、財務制度、法律法規方面做出相應的調整,以使生態工業的思想可以貫穿整個生產和生活過程 。
2加強生態工業園的規劃與建設
生態工業園是模擬自然生態系統的食物鏈(網)原理,把一定地域空間內的不同工業企業問,以及工業企業、居民與自然生態系統之間的物質轉移、能量轉換統籌起來,建立產業系統內的「生產者- 消費者-分解者」的循環途徑,實現物質閉路循環和能量多次利用的地域綜合體,從而達到物質能源充分利用,向系統外零排放的目的。
丹麥的卡倫堡鎮是生態工業園的典型,燃煤發電廠向煉油廠、制葯廠以及居民供應余熱,煉油廠把用過的冷卻水提供給發電廠做預熱用水,煉油廠把液化氣送到發電廠和生產石膏的工廠。而生產石膏的工廠的原料來自發電廠凈化空氣的脫硫設備產生的硫酸鈣。這個系統已成為一個包括發電廠、煉油廠、生物技術製品廠、塑料板廠、硫酸廠、水泥廠、種植業、養殖業和園藝業,以及卡倫堡鎮的供熱系統在內的復合系統。各個系統單元(企業)之間通過利用彼此的余熱、凈化後的廢水、廢氣,以及硫酸鈣等副產品作為原材料等。一方面實現了整個鎮的廢棄物的最小化;另一方面,各個系統均從相互作用中降低了成本,獲得了直接的經濟效益。現階段世界上有幾十個生態工業園項目在規劃或建設,其中多數在美國,此外法國、日本、加拿大等也較多:亞洲的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泰國、印度等,正在開展生態工業園的項目。中國還沒有建立生態工業園,因此應加強研究與開發建設。
3推行產業生態管理
產業生態管理的方法可以分為五類:一類是面向產品環境管理的方法,即生命周期評價;第二類是面向綠色產品開發的方法,即產品生態設計;第三類是面向區域的規劃方法,即生態工業園的規劃;第四類是面向生態產業開發的方法,即生態產業孵化;第五類是面向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管理。
現代生態農業
中國生態農業發展對策
中國生態農業頗具特色,成績顯著,國際影響大。但畢竟發展僅20餘年時間,生態農業的示範區的面積也僅佔全國耕地總面積7% 。因此,要使中國生態農業上一個新台階,需要加強有關理論與實踐問題的研究。
1加強生態農業規劃
生態農業建設,規劃應先行,這是首要環節並具龍頭地位。但中國生態農業示範中,規劃設計方面仍感不足,應加強規劃研究。生態農業規劃包括農業生產潛力、生態過程、生態格局分析,生態農業系統敏感性和決策分析。它的第一目標是持續發展,第二目標是資源的高效利用、社會的發達昌盛、系統關系的和諧穩定。
2研究、開發與推廣克服農業發展阻礙因素、全面發展農業的新技術
這些技術包括資源環境保護與開發技術(如水土保持治理技術,防沙治沙技術,鹽鹼地治理技術等),配方施肥技術,以農作系統改革、天敵繁殖捕放和生物農葯研製與應用等為主的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良種選育與繁殖技術等。
3深化生態農業理論研究
把生態農業的經驗升華到理性認識,從而指導下階段的生態農業建設顯得十分重要。其研究內容主要包括:生態農業研究方法論,生態農業模式的總結與設計,生態農業價值評估體系以及生態農業的規范化和標准化等。
中國生態第三產業發展對策
1樹立發展消費觀
發展消費觀不僅包括物質、精神消費,而且包括生態消費。生態環境同樣是人類的寶貴財富。要使人類的消費持續發展下去,必須維持和增殖生態資本,這是財富創造過程,也是物質與精神消費得以持續的基礎。當前興起的生態旅遊熱表明了生態消費的發展趨勢。但更重要的是要保護好自身周圍的環境,從而達到保護全球生態環境的目的。
2推行功能經濟
所謂功能經濟就是鼓勵消費者購買產品的服務功能而不是產品本身,鼓勵企業以對社會的服務功能而不是以產品或利潤作為經營目標。功能經濟認為生產的目的應該是產品的服務功能,而不是產品的數量達到最大。在功能經濟條件下,產品仍由生產者所有,生產者可以在適當的時間將產品加工,因此實現了由產品的再利用代替物質的循環。功能經濟的基本原理是增加財富,但並不是擴大生產,其目標是最充分、最長時間地利用產品的使用價值,同時消耗最少的物質資源和能量。為此,作為企業,在產品的設計上要為環境而設計,要進行可拆卸的產品設計。這樣當某個部件壞了後。就只需更換該部件,而不是整件產品的報廢。同時可通過某些設備的使用權(如小轎車)來達到充分利用、減少消耗和排污的目的。
⑶ 國外發達國家環保行業快速發展期是哪個階段
環保行業的快速發抄展襲都是產業升級階段,二次世界大戰後發達國家第一次產業升級在六七十年代,之前是歐美發達國家污染最嚴重階段,倫敦的霧都稱號就是在那個時候。日本知道七十年代依然重金屬污染普遍,在八十年代以後日本就逐漸成為現在這樣的清潔、衛生、環保了。
第二次的產業升級是普遍的信息化階段,從八十年代的美國開始,逐步擴展到歐洲日本,環保行業藉助信息技術、自動化技術的提升達到一個新的高峰,原有環保技術也逐步成熟,包括風能、核能、光伏發電等新能源的興起也為環保行業發展提供了一個新的方向。
環保行業是一個與其他產業密切相關的行業,跟人們的生活水平、教育水平、環保意識等都密切相關,隨著物聯網、智能家居、個人信息化裝備的不斷普及,環保行業下一次快速發展期應該不太遠了。
⑷ 如何才能進入環保行業發展.
經過30多年的發展,我國的環保產業已初具規模。工業化與城市化率的快速發展,同時也促進了我國居民環保意識的增強以及環保產業的發展。特別是「十五」以來,國家加大了對電力、水泥、鋼鐵、化工、輕工等重污染行業的治理力度,加強了對城鎮污水、垃圾和危險廢物集中處置等環境保護基礎設施的建設投資,有力地拉動了環保產業的市場需求,產業總體規模迅速擴大,領域不斷拓展、結構逐步調整、整體水平有較大提升,運行質量和效益進一步提高。已經從初期的以「三廢治理」為主,發展為包括環保產品、環境服務、潔凈產品、廢物循環利用,跨行業、跨地區,產業門類基本齊全的產業體系。
前瞻產業研究院《2014-2018年中國城市環保行業市場調研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我國城市環保行業以資源綜合利用、潔凈產品為主,這兩類子行業的產值在中國城市環保行業產值中所佔比重超過3/4。
隨著國家對環境保護的標准日漸提高,環保執法日趨嚴格,催生環保相關行業迅速增長。前瞻產業研究院保守估計,我國環保產業投資未來5-10年每年增長10%以上,在環保行業整體快速增長的同時,環保服務和環保產品在工業領域用於前端治理的發展空間會最為廣闊,我國環保工程服務市場也面臨較好的發展機遇。
總體來說,環保行業前景是很好,不管是廢物處理方面,還是綠化,還是環保服務前景都是非常好,LZ你想進入的話是很有可為的。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到您。
⑸ 我國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現狀
我國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現狀分析:
(一)產業規模擴張明顯,市場競爭力弱
(二)產業集聚加速,產業布局有待優化
(三)部分技術水平國際領先,技術創新能力整體偏弱
(四)政府投資不斷加大,資金短缺仍是重要瓶頸
(五)服務業業態多元化,綜合服務能力弱
(六)市場化進程加速,市場秩序有待完善
⑹ 環保行業的發展有哪些呢
個人比較傾向於以下這三條路:
1、畢業→設計院/環境工程公司→環境工程師→技術專家/項目經理/開公司當老闆
2、畢業→國企/外企/民企等製造業→環境管理→環保主管/EHS管理師
3、畢業→監測站/環保局→公務員→環保官員
第一條或許也是大多數人會走下去的路子,堅持下去成為行業內的專業技術人才(專家),同樣會有可觀的收入;
第二條路或許是目前這個行業非常不錯的一個選擇,由於經濟的全球化,各大外企名企都紛紛入主中國市場,製造業在21世紀的中國將會有一個非常大的發展空間。而國內企業要想發展壯大,想國際化運作也必將遵守國際化的游戲規則,這些製造業也同樣會提供大量的EHS(EHS 是環境 Environment、健康Health、安全Safety的縮寫)崗位。
第三條路子在中國市場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你永遠要記住這是在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里,政府部門永遠是游戲規則的制 定者,他們永遠處於產業鏈(食物鏈)的上游,任何組織和個人沒得選擇的要被他領導,在它的游戲規則里活動。以前上學的時候看不清楚社會現實,那時候真是太天真(說不好聽點叫幼稚),以為自己能怎麼怎麼樣,對於當官的從來都沒有什麼過什麼好感。可後來才發現當初有關系進了環保局的同學、朋友混的都不錯,雖然正式工資並不高,但錢沒少拿,而且壓力相對企業要小很多。況且由於這方面的優勢能接觸到很多行業內的人士,對於今後的發展會非常有利的。
⑺ 中國綠色環保產業發展的概況
十九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將於11月11日至20日在波蘭華沙舉行。大會將落實和開啟兩個議題:一是落實從2007年開始巴厘路線圖所確立的各項談判任務、各國已經達成的共識以及各國作出的承諾;二是開啟德班談判,確定從2020年到2030年國際社會應對氣候變化的目標、行動、政策、措施。
可以預期,隨著華沙會議的召開,各國政府都將引領本國相關產業和企業進入新一輪的政策實施期。在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進程中,我國的節能、環保、新能源、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現代農業六大產業,將在政策支持和市場需求的驅動下進入發展機遇期。
中國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的相關規定在促進產業發展方面有三個關注點:一是推進工業、交通、建築和生活等重點領域的節能減排;二是鼓勵發展第三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三是落實稅收優惠政策,推進資源稅費和環境稅改革,調整進出口關稅,遏制高耗能、高排放產品出口。
「節能產業十二五」期間要達到4500億元。而環保產業在「十二五」期間的投資需求則更加巨大。「十二五」期間,中國的環保投資需求將超過3萬億元。《2013-2017年中國城市環保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測算,2011-2015年環保產業投資年均增速將高達18%。
國家在應對氣候變化的進程中,將大力發展綠色經濟、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等都與新能源在能源結構中的佔比密切相關,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車仍將是今後政策重點扶持的方向。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⑻ 環保產業的發展前景如何
(1)首先,環保產業是靠政策吃飯的,這里有兩層含義。第一,讓污染源企業做環保(如減排)也好,還是針對環保的研究(如節能減排,智慧城市)也好,都是以政策為導向的。以我自己的理解,讓企業做環保工作,是與企業逐利相悖的:
企業往往要花費大量的資金,購置專業的環保儀器,聘請專業的環保人士,來使企業的排污狀況符合國家的規定。企業的存在都是為了追逐利益,如果不是政策強制性地要求企業進行環保工作,那企業往往不會主動去做
(2)中國環保產業潛在需求旺盛。在成長股的投資框架中,行業的潛在需求空間往往是投資者最為關心的問題。中國資本市場近年來給予代表經濟轉型方向的新興行業相對估值溢價,背後一個重要原因是市場對很多傳統行業潛在需求空間的預期並不樂觀。
(3)放在一個相對較長的時間維度上看,受人口周期和城市化率等因素的制約,很多行業的潛在需求空間確實值得商榷。然而投資者不需要擔心中國環保產業的潛在需求空間,這是個潛在需求無比旺盛的朝陽產業。
(4)近年城市污染不斷加劇,城市幾乎是我們面臨的所有社會和環境病症的根源。垃圾圍城、黑臭水體、霧霾這些環境問題一直在困擾我們。我們必須按照綠色發展觀念的要求,堅持走低碳環保發展道路,建設綠色、低碳、生態城市。
⑼ 環保產業的未來趨勢與發展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解振華日前說,未來五年,中國環保產業投資需求可達4500億元,節能環保等新型產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解振華說,我國正在實施的4萬億經濟投資計劃中有2100億元用於節能減排、發展循環經濟和生態環境建設。
解振華表示,未來將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節能環保產業,鼓勵企業對節能環保的重點工程進行服務外包,推動合同能源管理和環保設施專業化運營等節能環保服務業的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