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茶葉行業發展前景如何
我國是茶樹的原產地,是世界上發現和利用茶樹最早的國家。改革開放以來,專茶葉屬行業得到了迅速發展,已成為主產區農村經濟的重要行業和出口創匯的優勢農業行業,備受國家重視。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茶葉行業趨於品牌整合、產業化、集約化的發展,各生產基地也正在走規模化道路,各地政府紛紛出台扶持政策調動茶農、茶商及茶企的積極性,茶葉行業表現出一種空間聚集和地方專業化的現象。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茶葉行業產銷需求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顯示,早在2010年我國就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茶葉生產國和第二大茶葉出口國,但行業發展仍面臨諸多制約因素,全面轉型升級已是大勢所趨。
前瞻產業研究院茶葉行業研究小組分析認為,在我國茶葉行業快速發展的同時,茶葉行業也面臨著較多的問題,例如我國茶葉企業雖然數量眾多,但缺乏真正意義上的國際茶葉行業中的龍頭企業和全球知名品牌,尚未形成有規模的標准化、規范化茶葉生產鏈。
值得注意的是,我國茶葉出口仍多為原料性產品,競爭以低層次的價格競爭為主,大多數企業缺乏自主研發能力。
總體來說,茶葉行業需求還是很不錯的,市場前景非常良好。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到您。
⑵ 茶產業怎麼更好的發展
茶葉行業發展前景廣闊 提高標准化為行業發展關鍵
茶葉是中國特色農產品,在國內外具有廣泛的市場;茶葉同時也是勞動密集型的產業,它既是農產品,也是工業產品,不僅可以就地解決當地農民的就業問題,而且可以通過發展茶葉的加工,來增加農民收入。這幾年,南方主要產茶地區通過發展茶葉生產來提高農民收入,在一些重點產茶縣,茶葉收入佔到農民總收入的80%以上。
中國茶葉生產在品種分布上,也呈現出明顯的地域特徵。根據農業部2009-2015年全國茶葉重點區域發展規劃,中國茶葉生產劃分為長江中下游名優綠茶重點區域、東南沿海優質烏龍茶重點區域、長江中下游特色及出口綠茶重點區域、西南紅茶及特種茶重點區域四大區域。
茶葉產量增長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茶葉行業產銷需求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干毛茶葉產量預計達258萬噸,比上年增加17萬噸。在產量增加的同時,結構不斷優化,質量效益提升,呈現良好的發展勢頭。此外,茶園面積穩中略增。預計全國茶園面積4400多萬畝,比上年增加130萬畝。其中,湖北、貴州、陝西、江西等省分別增加23.6萬畝、21.5萬畝、19.3萬畝、15萬畝。
消費量方面,2017年中國茶葉消費量約為193萬噸,消費量穩步增長,預計到2018年中國茶葉消費量將超200萬噸。
我國茶葉發展痛點分析
我國茶葉的產量在增加,品質在提升,品牌在發展,新產品研發成為熱點,茶葉深加工和茶葉衍生品等多板塊輪番發力。但是生產和消費的地域特徵都過於明顯,主要表現為公共品牌很響,企業品牌沒有跟上,「有名茶、無名牌」的短板始終困擾著茶產業的發展。
我國茶葉市場集中度很低,企業技術水平不高,研發和創新能力比較落後,市場推廣引導能力弱。」王慶表示,盡管現在每個產茶大省都有一兩個大品牌,如華祥苑、巴馬、大益、涇渭等,但整體來看茶葉品牌過多,有的一個縣甚至就有上百個品牌,不利於行業發展。
政策有序推動茶葉發展
去年,中央一號文件強調要做大做強茶葉等優勢特色產業,推進區域農產品(公用品牌建設,支持地方以優勢企業和行業協會為依託打造區域特色品牌,引入現代要素改造提升傳統名優品牌。
後茶葉品牌將逐漸呈現兼並態勢,要讓企業品牌能夠跟得上,鼓勵企業品牌做大。這既要靠市場,也要靠政府有序推動。
標准化是整個中國茶葉的軟肋
標准化可以解決茶葉從種植、生產、加工到銷售的一系列問題,中國茶葉產品從安全質量、等級標准、理化指標等方面都應該是一致的。中國茶要發展,將來一定是標准化基礎上的工業化模式,向中外消費者講好中國茶的故事主要靠標准,這就需要打好文化牌,特別是科技牌。
從茶葉消費角度來講,市場還不夠規范,品牌要更注重口碑。茶葉流通協會每年評選誠信企業,今年還成立了中國茶葉產業集群品牌聯盟、中國茶葉流通協會品牌發展工作委員會,專門幫助會員協調解決品牌建設發展工作中的實際問題,提升茶企品牌效益、擴大茶業品牌影響力。
近年來茶葉消費市場穩步擴大,消費人群接近4.7億人,同時消費人口向低端化年輕化發展,茶葉市場前景非常廣闊。2018年作為茶葉流通協會確定的「中國品牌年」,將重點圍繞「名牌、名企、名家、名區(縣)、名店」五項重點開展工作,著力打造一批知名茶葉品牌、知名企業,促進「茗」牌向名牌轉化。
⑶ 你好,想咨詢一下現在做花草茶這行業發展方向和利潤有多大
零售利潤百分之八十 加工成品翻倍 市場部亂 關鍵還得自己去考察
⑷ 茶行業將會呈什麼發展趨勢
中國茶葉市場發展現狀
2016年全國18個產茶省(區)茶園面積比上年增加近100萬畝,總面積接近4400萬畝,增幅控制在2.6%以內,比上年低近2個百分點。其中,湖北、陝西、四川3省茶園面積增加較多,均超過15萬畝。開採茶園面積3637萬畝,增加250萬畝。2015年全國18個產茶省茶園面積共計4316萬畝,同比增長175萬畝,增長率4.2%;採摘面積3387萬畝,同比增加228萬畝,增長7.22%。茶園面積與採摘面積均較之去年增長速度放慢。部分省份如湖北、貴州、陝西、四川省大力發展茶產業,茶園面積增加明顯,分別達到466萬畝,689.1萬畝,215.9萬畝,481.6萬畝。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互聯網對中國茶葉行業的機遇挑戰與應對策略專項咨詢報告》數據統計,2016年中國茶葉產量241萬噸,增產7.4%。2015年中國綠茶產量達143.8萬噸,出口量達27.2萬噸,內銷量為93.28萬噸。2011-2015年間,中國綠茶產量年均復合增長率(CAGR)為6%。2015年中國紅茶產量達25.8萬噸,出口量達2.8萬噸,內銷量為15.84萬噸。2011-2015年間,中國紅茶產量年均復合增長率(CAGR)為18%。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預計2017年干毛茶產量258萬噸,比2016年增加17萬噸。在產量增加的同時,結構不斷優化,效益提升,呈現良好的發展勢頭。
2015年全國茶葉銷售總量繼續緩增,預計為176萬噸,增幅約為10%。茶類市場份額較往年變動不大,綠茶約占市場總量的53%;黑茶佔比約為8%;紅茶約為9%;普洱茶約佔5%;烏龍茶約占總量的12%;產地集中的白茶和極小品種的黃茶,銷量較往年基本持平,佔比分別為1%和0.5%;茉莉花茶約佔5%,其它茶類佔6.5%。全國名優茶與大宗茶銷量佔比估計分別為43%和57%,較上年保持不變。
中國茶葉行業發展趨勢
中國在進行茶葉銷售過程中,由於企業之間處於分散的狀態,因此無法完成茶葉的整體化銷售模式。及時有效的解決辦法是採取「直營連鎖」或者「直營+加盟」的經營管理模式。通過利用現代化銷售網路,強強聯手,擴大經營管理模式,讓諸多連鎖經營的企業可以完成統一管理、采購、標志、標價、配送等一系列過程,保障建立品牌效應的同時,讓企業的生產銷售呈現一條龍服務模式。為了提高品牌知名度,可以適當舉行大型活動,拓寬銷售渠道的同時,以服務為基礎,開展多元化營銷模式。
要以適應未來現代化批發市場建設為原則以更好地服務市場內的商戶和消費者為目標,增強服務意識,主動適應批發市場內外環境變遷,由單純的場地提供者轉變為功能供給方。
一方面要引進和培養電商人才,完善電子商務平台建設;另一方面,要加強對網上商城經營戶的培訓,尤其是市場中年齡比較大的經銷商,缺乏網上銷售經驗,對電腦技術應用不熟練,要採用集中培訓、個別實踐指導等多種形式的電商應用技能培訓。
葉市場的水很深,假冒偽劣茶葉令人防不勝防
茶葉的價格亂象,也深深困擾著消費者。茶葉的價格亂象,也深深困擾著消費者。
對於那些違規甚至違法的賣家,有關部門該整改的整改,該處罰的處罰,涉及刑事犯罪的還須移送公安機關。只有這樣,才能規范茶葉市場,才能確保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⑸ 中國茶行業的未來發展前景如何
近年來,我國茶葉內銷市場處於穩定增長的發展態勢。2011-2015年,我國茶葉消費群體由4.2億人增長至4.71億人,增幅為12%。在茶葉加盟和茶類消費結構方面,綠茶、烏龍茶等作為我國產量靠前的茶類,是茶葉市場主流消費產品,占銷售總量的50%以上。紅茶、黑茶、白茶等茶類也不斷受到消費者的歡迎。
當前,我國茶葉消費正處於轉型期,茶產業是當之無愧的朝陽產業,在茶文化熱、有機茶熱、保健茶熱、名優茶興起等多重因素下,茶葉的傳統區域性消費習慣正在走向分解,取而代之的是更為現代的、多元化的茶葉消費趨勢。
前瞻產業研究院分析師指出,中國茶葉有兩個市場,一是國際市場,二是國內市場。從國際市場看,20世紀下半世紀到二十一世紀初,世界茶葉生產量和貿易量一直是上升的。尤其是近十年間,貿易量的增長幅度大於生產量的增長。從國內市場看,中國國內是一個大市場,是一個茶類需求多樣化的市場。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健康意識的增強,生活水平的提高,茶葉的市場發展空間很大。
⑹ 如何運用茶文化推動茶產業發展
茶文化是茶文化,純正、深邃、高尚的茶文化都是脫離產業而存在的,與產業掛鉤的茶文內化都或多或少的容出現了變質。
喝茶時一種生理需求,茶文化是一種精神需求,當社會的物質層面發展到了一定的程度,人們對精神層面的需求增大以後,茶文化的需求量相應增加,茶產業自然隨之增長。
當然也有另外一種辦法,就是增加茶文化在當前精神消費中的比重,這只和茶文化相對其他精神消費的優劣、性價比有關,消費者是懂得選擇的,市場是懂得選擇的,陸羽的《茶經》之所以紅極一時,遠播日本、東南亞,是因為它給唐代的中國及周邊各國帶來了精神上的極大享受,即使當時使用的是手抄本,照樣聲名顯赫。有目的的花費心思去推廣茶文化,只會讓茶文化變質,而且難有大的效果。
綜上,我認為,運用茶文化來發展茶產業,根源在於茶文化在實質上的研究和發展。而不在於商業化的推廣。
⑺ 如何發展茶產業
可以了解一下生態協議,將茶道、茶文化,將茶葉與旅遊融為一體,不斷發展壯大茶產業。
⑻ 花草茶這個行業在未來發展有前景嗎
還可以吧,現在都比較注重勞逸結合,偶爾喝喝花草茶也是挺好的,但我個人還是覺得健康內衣比較有前景,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