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外名人文化產業集團怎麼樣
我這個暑假在這實習,感覺還不錯,很有發展前景。准備明年上市,融資很順利,希望投資的人很多。
發展了18年,有很深的根基、很強的核心競爭力和非常好的製作團隊。
它主要以廣告和欄目的策劃及製作為龍頭,同時也做電視劇和動漫,最近要拍兩部電視劇和一部動漫。在中央電視台代理14個欄目的廣告,剛剛與湖北衛視簽約,全包代理湖北衛視的廣告。央視的媒體資源和常年積累的經驗是它最大的優勢。
一直有很多優秀作品,但一直發展的很低調。
那些官方的話你就在網站上就能看見了。
Ⅱ 北京中外名人文化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北抄京中外名人文化傳媒集團襲股份有限公司主要從事廣告代理業務,已形成以廣告代理為核心,積極發展媒體研發及視頻內容提供、影視劇製作及發行業務三位一體的業務格局。集團被文化部授予「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基地」稱號,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電視節目研發委員會將辦公總部設於集團研發中心。依託中國中外名人文化研究會的公共關系資源和央視傳媒廣告資源獨特優勢,集團凝聚自身在媒體廣告獨家經營、省級衛視欄目整合運營、影視製作及影視項目研發評估、文化經紀與傳播、品牌整合營銷、公關策劃、信息化管理軟體等諸多領域專業經營力量,秉持大盤運作、長
法定代表人:陳建平
成立時間:1993-11-20
注冊資本:6728.3372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110116002238182
企業類型:其他股份有限公司(非上市)
公司地址:北京市懷柔區雁棲環島北側50米
Ⅲ 你知道下列對聯是哪個行業的嗎 古今書籍憑君選,書播四海新文化; 中外文章任你觀,店達八方有識人.
檔案學,圖書館的
Ⅳ 中外城市文化產業的差距
中外城市文化產業的幾點比較
上述表明,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城市文化產業已經取得了相當程度的發展,但是,與一些發達國家城市相比較,仍然存在著一定的差距。
第一,與西方發達國家城市相比較,作為聯系城市文化產業和城市居民文化消費橋梁與紐帶的中國城市文化市場,發育還不夠完善。歷史表明,西方城市市場(包括文化市場)的發展,乃是一個哈耶克所說的「擴展的自然秩序」的過程。按照哈耶克的觀點,沒有人能從某種基本原則出發精心設計出一種理性的秩序。擴展的市場自然秩序是在長期的競爭和交換過程中形成的,而且只有在市場秩序的出現過程中才能說明市場秩序。擴展的市場秩序之所以能夠產生高效率,其重要原因即在於它包含著一套讓人們去自由選擇的制度,它既是人們自主創新的產物,同時又為人們的自主創新活動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有了這種擴展的自然秩序,不僅大大小小的比爾·蓋茨們能夠愛財且取之有道,而且成千上萬的平民百姓都可以尋找到自己的謀利之徑。另一方面,擴展的市場自然秩序的形成,必然是一個相對漫長的過程,西方發達國家城市市場(包括文化市場)的發展史充分地證明了這一點。經過幾百年的自然演化過程(擴展的秩序),一個包括文化市場在內的城市市場已經在西方發育成熟。在當代西方發達國家城市中,不僅文化產品市場、文化服務市場十分發達,而且文化要素市場如文化資金市場、文化藝術設施市場、文化藝術人才和勞務市場、文化中介市場、文化產權市場、版權市場等也已十分發達。與此相比較,中國城市文化市場的孕育和發展還只有20餘年的歷史。正因如此,雖然如上所述,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城市文化市場發展十分迅猛,但中國目前的城市文化市場必然是不成熟、不完善的,與西方發達國家城市相比必然存在很大的差距。尤其需要指出的是,作為文化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的文化要素市場(如文化中介市場、文化資金市場、文化產權市場)雖然已在中國部分城市(如上海、北京、廣州等)開始逐漸地孕育和生長,但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仍然顯得十分滯後。這種狀況無疑阻礙了文化市場的產品和服務的生產和流通,限制了中國城市文化市場、文化產業的進一步發展。雖然,一般來說,市場的發育具有階段性,商品市場的發育和成熟要優先於要素市場,只有在商品市場初步形成之後,要素市場才能發展起來。但實際上,一個完整的、成熟的城市文化市場應當包括文化要素市場。比如,如果沒有允許資金橫向流動的資金市場,城市文化產業結構調整和文化資源優化配置就難以實現;如果沒有文化產權市場,那麼城市文化企業之間真正的產權交易、兼並和聯合就無從進行。因此,從現狀看,對中國城市文化市場的開發和培育,尤其是對文化資金市場、文化藝術設施市場、文化藝術人才和勞務市場、文化中介市場、文化產權市場、版權市場等要素市場的開發和培育,已變得刻不容緩。
第二,與西方發達國家城市相比較,中國城市的文化經濟體制還存在著與城市文化產業發展不相適應的方面。在西方,經過相對漫長的歷史過程,已經建立了一整套有利於城市文化產業發展的文化體制。如英國廣播公司(BBC)本身既是業務部門,又是管理機構,它的理事會是最高權力機構,由12位社會上有名望的、有代表性的人士組成。理事會有權決定廣播電視的方針,任命管理日常事務的總經理。1996年BBC實施了其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機構調整,以期解決機構臃腫、效率低下等問題。在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ederal Commission,FCC)由7名成員組成,其任務是「以適當收費向國民提供恰當的設施,使其能夠迅速而有效地利用國內外有線和無線通信及廣播業務」。它不僅具有監督權,還有規則制定權和裁決權,如頻帶確定、頻道分配、許可證授予以及廣播時間、電力、呼號分配等等。不僅如此,西方發達國家還制定了一系列有利於城市文化產業發展的、比較完善的文化經濟政策。如前所述,法國規定,所有的企業都要交18.6%的增值稅,而文化企業僅交7%的增值稅。在義大利,經濟企業(除食品部門之外)增值稅率均為19%,而文化企業的增值稅率僅有9%。英國對書報刊實行零增值稅,將其作為與食品和兒童用品並列的不多的免徵增值稅的商品之一。在法國,征繳電視台營業總額5%和電影錄像出版版權轉讓費2%的稅收,用於專項補貼電影生產。在義大利,雖然對於電視採取免稅政策,但規定收費電視台要撥出10%的收入用於電影拍攝,同時規定收費電視台投拍電影的金額不能低於影片費用的20%。
西方發達國家正是依靠不斷的文化體制改革以及一整套稅收政策、法律法規、優惠政策等,有力地促進了城市文化產業的發展。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雖然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城市文化體制和文化政策已經發生了很大的改變,但仍然存在著一些較大的問題。如,目前社會上還沒有一套完整的城市文化產業支持和配合政策;還沒有建立與產業政策配套的保障體系;有關經營主體的市場准入、市場競爭、市場退出的規則尚未形成;文化稅收政策也不夠完善;文化市場管理往往由於受執法職權的限制,而不能及時有效地查處、制止已經發現的違法經營活動等等。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從計劃體制沿襲下來的諸如政企不分、政出多頭、各自為政等中國城市文化體制上的深層次問題,至今還沒有完全解決。毋庸置疑,這些都將成為中國城市文化產業進一步發展的巨大障礙。
第三,與西方發達國家城市相比較,中國城市文化產業的規模顯得十分弱小。正如前面所述,在西方的一些城市,文化產業已經成為城市的支柱產業,並且出現了一些全球性的文化企業集團。如當今世界全球性商業傳媒企業由9大傳媒巨頭把持,俗稱「第一板塊」(first tier),其中最大的傳媒集團時代華納1年的銷售額為排名第50位傳媒公司的50倍。更重要的是,9大傳媒巨頭擁有全球性的分銷網路,比如,9大傳媒巨頭所控制的5家音樂公司佔有世界音樂市場80%的份額,主導好萊塢票房收入的所有製片商都與這些傳媒巨頭有關。與之相比,中國最大的城市——上海市全市1998年文化產業的銷售額僅為100多億元人民幣,不僅與時代華納、迪斯尼、新聞集團、貝塔斯曼等巨型文化產業集團不可同日而語,甚至還不如好萊塢一部大片的票房收入(如《泰坦尼克號》的全球票房收入是20億美元)。再如,中西城市廣告業、圖書印刷業等規模上的差距也非常明顯。1998年美國廣告投入高達793億美元,而1998年中國廣告的營業額是537.84億元人民幣;德國的貝塔斯曼出版集團的資本總額為500多億美元,而中國當今最大的出版集團——世紀出版集團的注冊資金則僅為1億人民幣;早在80年代美國的城市印刷業營業額已經超過500億美元,而1995年中國城市印刷業的總銷售額僅為43.66億人民幣。中國和歐美城市文化產業發展水平的差異,由此可見一斑。
第四,與一些發達國家城市相比較,中國城市文化產業提供的文化產品還不能完全地滿足城市居民多樣化的文化消費需求。比如,在韓國,20世紀80年代每個城市居民看演出1.5場,隨著經濟的發展,特別是城市化水平的提高,25%的人口集中在漢城,加上大力發展旅遊業,吸引海外遊客,1995年到1998年穩定在每年人均看演出2.6場。其主要的對策之一就是根據不同觀眾對流行音樂、西洋古典音樂、傳統戲劇、馬戲魔術、韓國民間音樂、韓國宮廷音樂舞蹈等的不同愛好,調整檔期、院線、票價和宣傳手法。比如韓國人喜愛的傳統舞蹈《四物游戲》,就是根據20世紀90年代觀眾的興趣,演化出不同的種類,有專門招待外國遊客觀看的古典型舞蹈,有適應青年人的現代型舞蹈,也有適應中老年人觀看的且歌且舞型節目,至今久演不衰。在歐美城市,廣播電視業、報刊業、圖書業等的一個重大發展趨勢,就是根據不同受眾的特點、興趣和需要,確定一種特定的對象,瞄準更加細分的受眾。正如Eric Zom所說,「由於目標縮小,廣告資本的投入會有效地發揮最大的作用……我們正在靠近所有廣播節目人不言自明的目標:創立一個電台。目標如此明確,以至於聽眾再也不需要被迫等待他希望聽到的歌曲。」在中國城市,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市民在階層、職業和收入上的差距逐漸拉開,文化趣味上的差異也日漸明顯,但是城市文化產業的市場細分還不能與之同步。據調查,北京市觀眾有31.8%表示基本同意、9.2%表示同意在北京電視台播出的節目中存在嚴重的節目內容和形式彼此重復和雷同的問題;30.1%和8.5%分別基本同意和同意北京電視台在節目編排上重點不夠突出;31.8%和14.8%分別基本同意和同意北京電視台的幾個頻道之間缺乏必要的分工,頻道特色不鮮明。另據上海市社會科學院的一項調查,越是收入在中等以上的家庭,越是對目前休閑娛樂生活的質量表示強烈的不滿意,認為家庭休閑活動的質量大大落後於物質消費、情感生活和性生活的質量,觀看演出和參加文化娛樂的機會也非常少,特別是消費比較前衛的都市白領群體,更覺得適合它們的演出太少。因此,如何適應都市不同市民的文化趣味,推出新的文化消費樣式,以吸引不同的文化消費群體,無疑是中國城市文化產業發展過程中面臨的一個難以迴避的重大問題。
Ⅳ 西方馬克思主義的意義和失誤各是什麼用文化產業理論分析中國當代流行文化
首先,西方馬克思主義是在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內出現的一種以馬克思的思想、方法作為依據和手段的社會批判思潮的統稱(法國存在主義哲學家、左派學者莫里斯.梅洛-龐蒂提出的)。這個思潮沒有嚴密的組織,同時也並沒有過多的共同的特徵。因此,至於標榜真正的馬克思主義是無稽之談。
第二,在西方馬克思主義學者內部,並沒有什麼相似的地方,本雅明、阿多諾通過美學入手進行社會批判,本雅明還有很多文學批評的著作。霍克海默將哲學的作用確定在了社會批判領域。馬爾庫塞則是通過對於工業社會對於人的思想的禁錮進行批判,同時在心理學、美學方面也有很高成就。弗洛姆則是通過人本主義心理學的精神分析方法來批判權威主義。阿爾都塞則被認為是法國結構主義者,但其本身只是藉助結構主義的話語而已,同時也開啟了馬克思學。阿爾都塞學派的馬舍雷則主要在文學批評領域。
第三,著作話語中,明顯不同與傳統馬克思主義的我注六經的方式,而是六經注我,即借用馬克思、盧卡奇、甚至於黑格爾、弗洛伊德的觀點來闡述自己的原創性思想。
總結,西方馬克思主義的學者們思想原創性極強,同時理論也多艱深晦澀(德國哲學的一貫特點,阿多諾則是代表),但本雅明是例外,也有易讀懂的作品,但也很容易讓人忽略其深刻的內涵。國內90年代之前的介紹西方馬克思主義的資料多有致命錯誤。不過復旦大學出版社的《文化研究導論》,是比較合理的資料,對於部分西馬學者的分析也比較到位
Ⅵ 我想學習川菜去哪學好啊
學川菜去四川好。
川菜川菜四川的菜,學川菜,去四川,正宗。秦、西漢時期四川飲食文化尚未出現地區性特色:秦滅蜀到西漢末年的三百餘年間,由於第一次移民以後蜀經濟的發展,成都的繁榮導致了物產的豐富與飲食業的興旺,這就是揚雄《蜀都賦》里說的:「調夫五味,甘甜之和,芍葯之羹,江東鮐鮑,隴西牛羊」及引具有珍稀野禽野獸「五肉七菜」的宴菜。從這幾句簡短的話,我們可以推斷,古典四川菜在西漢晚期時已經初具規模,而且中原烹飪文化的精神-「五味調和」已經成為四川至少上層人士飲食的基調;再就是「江東鮐鮑,隴西牛羊」說明了四川烹飪原料不是單純就地選取,而是通過水陸運輸從長江下游和秦嶺以西獲得。但是,我們應該注意到,上述描述暗示了這一時期至少上層飲食還未出現地區性的特徵,如果有,也是前一節里談到的屬於下層人民繼承的戰國以前的「益州鹿(歹委)」這樣的不衛生,不文明陋習。在這以前,從《史記》里記載的「文君當壚」可以推想到蜀地的餐飲業也已經出現。總的說來,和四川在秦漢以後,很少表現出蜀古文化遺留一樣,這一時期的四川飲食文化也基本上完全被秦漢先進文化所同化,尚未形成自己的地區特色。
川菜作為中國八大菜系之一,取材廣泛,調味多變,菜式多樣,口味清鮮醇濃並重,以善用麻辣調味著稱,並以其別具一格的烹調方法和濃郁的地方風味,融會了東南西北各方的特點,博採眾家之長,善於吸收,善於創新,享譽中外。
川菜興起於清末和抗戰兩個時間段,以家常菜為主,取材多為日常百味,其特點在於紅味講究麻、辣、香,白味咸鮮中仍帶點微辣。代表菜品有魚香肉絲、宮保雞丁、夫妻肺片、麻婆豆腐、回鍋肉、東坡肘子等。
川菜弘揚
川菜文化作為蜀文化的一部分,歷史悠久,淵源流程。繼承和發揚川菜文化,是每一個四川人不可推卸的責任。
2010年2月,成都市獲批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意城市網路,並被授予「美食之都」的殊榮。這是世界對川菜文化的肯定,同時對川菜文化的傳承、川菜烹飪技術的提升、川菜餐飲行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2010年7月,國寶級川菜大師傅祖明做客騰訊網大成教育訪談室,介紹了川菜的歷史,川菜的特色,川菜的做法,川菜的發展以及川菜的傳承,讓青年一代對川菜文化有了比較全面的了解。
2012年7月,由四川省民俗學會、第九屆中國國際美食旅遊節組委會辦公室主辦,成都美食之都促進會承辦的「推動美食之都:再論川菜文化研討會」在成都雙流縣召開。來自商、政、學各界的與會代表就推動「美食之都」建設、傳承川菜文化、推動川菜文化的進步與發展達成了共識。
2012年9月,由成都市人民政府、成都市烹飪協會主辦,成都新東方烹飪學校承辦的「成都百萬職工技能大賽暨第九屆烹飪技術大賽」在成都金牛隆重舉行,數千川菜廚師精英參加了第九屆烹飪技術大賽。通過大賽弘揚了川菜文化,提高了行業烹飪技術水平,以推動烹飪事業發展,適應餐飲市場的需求。
2012年9月,由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四川省人民政府主辦,國家商務部、國家旅遊局,四川省商務廳、成都市人民政府承辦的第九屆中國國際美食旅遊節在在成都市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園舉行。第九屆中國國際美食旅遊節以「味道四川,麻辣世界」為主題,弘揚川菜美食文化、促進產業發展、延伸產業鏈、擴大國際影響、建設美食之都。
從戰國末到南宋末,四川共經歷了三次大規模移民。第一次移民是秦滅蜀以後對蜀地區的秦國移民以及秦始皇統一中國以後遷六國貴族到四川定居;第二次移民是東漢末動亂里,先是劉焉,後是劉備帶領的中原世族進入四川;第三次移民是唐末動亂中,四川接受了大批避難的中原世族。三次移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移民的高文化水準並把中原地區先進的文化帶進四川,因而促進了四川文化的進步和繁榮,而飲食作為文化的一個重要方面,也得到了體現。
其發源地是古代的蜀國。據《華陽國志》記載,巴國「土植五穀,牲具六畜」,並出產魚鹽和茶蜜;蜀國則「山林澤魚,園囿瓜果,四代節熟,靡不有焉」。當時蜀國的調味品已有鹵水、岩鹽、川椒、「陽朴之姜」。在戰國時期墓地出土文物中,已有各種青銅器和陶器食具,川菜的萌芽可見一般。
Ⅶ 什麼是仲景文化
仲景文化經後人不斷繼承發揚成為文化體系,其價值主要體現為:模式價值、經方版價值、創造源價值、凝聚權價值、醫德價值等,對於中醫學的傳承、醫德的升華均具有積極作用,應予以發揚。
其實現在很多所謂的文化都是扯淡的,都是打著文化的幌子,招搖撞騙騙錢的,根本沒有認真踐行文化的內涵。
南陽是醫聖張仲景故里,有著深厚的中醫葯文化積淀和豐富的中葯材自然資源。近年來,市委、市政府把中醫葯和生命健康產業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和重要的民生工程精心培育,積極實施張仲景醫葯創新工程,致力打造舉世聞名的「中醫聖地」和「頤養寶地」。2002年以來,已經成功舉辦了十一屆張仲景醫葯文化節,有力地推動了中醫葯產業及健康服務業的持續發展,打響了張仲景醫葯文化品牌,提升了南陽知名度和影響力,贏得了國內外政界、商界和中醫葯行業人士的普遍贊譽。
Ⅷ 宿遷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宿遷建城於公元抄前221年,歷史悠襲久,人文薈萃,擁有江蘇省目前發現最早的人類活動所在地「下草灣文化遺址」。作為江蘇、安徽、山東三省之通衢,宿遷交通發達。境內的洪澤湖是中國著名的四大淡水湖之一,駱馬湖是中國為數不多的二級水質湖。
宿遷同時又是著名的「酒都」,「洋河」、「雙溝」等多種國際名優酒在這里出產,兩家酒廠雙雙被評為國家4A景區,工業旅遊勝地。
洪澤湖、駱馬湖煙波浩淼,漁舟泛影,是國家級生態示範區;始建於1681年的乾隆行宮氣勢非凡;楚霸王項羽的故里雄偉壯觀;嶂山森林公園景色秀麗、自然典雅……宿遷的自然、人文景觀可謂各具特色。 宿遷市新城區以建設森林式、環保型、園林化、可持續發展的湖濱特色生態城市為目標。60平方公里的城區引進了天然湖泊和森林,使這一文化底蘊深厚的城市充滿著獨特的自然魅力。項王故里,簡稱"項里",又稱為"梧桐巷"。是秦末農民起義軍領袖,"拔山蓋世"英雄、西楚霸王項羽的出生地。它坐落於宿遷市宿城區南郊、古黃河與大運河之間,徐淮路東側。 駱馬湖 一帶風景也不錯。
Ⅸ 藝術生的出路是什麼 藝術生畢業後好就業嗎
藝術一直是國與國之間交流的重要內容,也是留學生求學的熱門領域之一。近年來,我國藝術留學生數量呈增長趨勢。那麼藝術生出國留學好不好呢?跟美行思遠留學小編一起來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