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鎮江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經濟發展
鎮江新區自1992年建區以來,經過19年的建設,已從初創階段、完善階段逐步邁入跨越發展和全面提升的新階段。目前新區已成為蘇南開發區中的後起之秀,長江三角洲重要的製造業基地,全市投資密集度最高的區域;基本形成了產業特色鮮明、綜合配套能力較強的現代製造業集聚區,開發建設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良好態勢。
2010年,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51億元,地方一般預算收入20.5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23億元,在全省138家省級以上開發區中列第4位,在全國116家國家級開發區中列第8位;實際利用外資8.3億美元,在全省138家省級以上開發區中列第3位,在全國116家國家級開發區中列第9位。整體綜合競爭力在全國116家國家級開發區排名第39位。截止2010年底,全區已累計實現合同利用外資總額超過120億美元,到位外資超過60億美元,引進外資項目599個,投資額1000萬美元以上的項目有278個。
1.創新載體建設
全區投入13億元,新增科技創新載體面積58.35萬平方米。科技園東園產業集聚區4.8萬m2科技產業用房已全面交付使用;雙子樓1號研發樓已交付使用;五星級商務酒店已進入營業;2號研發樓進入裝修階段。科技產業集聚區56幢獨立研發樓、精英公寓及中心景觀區正在加快建設。2.5次產業園、丁卯由由工業園、中小企業園、興港科技創業園等標准廠房陸續建成。
2.科技人才和機構引進
引進創新創業人才團隊59個,引進高層次人才64名,引進科研院所6家。有6人入選省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引進計劃,有14人入選第二批市「331計劃」。
3.科技發展指標
2010年,新區全面加快創新能力建設,發揮科技引領支撐作用。新區管委會連續四年榮獲鎮江市科技進步目標管理先進集體一等獎。江蘇省鎮江航空材料科技產業園、江蘇省鎮江光電科技產業園和鎮江軟體園被認定為首批省科技產業園;鎮江科技創新園被認定為首批省十大創新型園區之一;鎮江新區科技企業加速器被認定為首批省級科技企業加速器;鎮江興港
科技創業園和鎮江鑫鼎茂科技創業園被認定為省級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全區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產值419億元,占規模工業產值的56.1%,佔全市高新技術產業產值的27.54%。全年實際到位自籌科技投入5.71億元,同比增長18%;財政投入科技撥款3160萬元,占本級財政預算支出的3%。當年認定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2家,按新標准認定高新技術企業8家,認定省創新型企業21家,認定省民營科技企業27家。認定省級高新技術產品41個,認定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8家、市企業技術中心6家。新立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項目2項、省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資金項目8項、省科技成果轉化專項資金項目3項、省科技支撐計劃(工業)項目5項、市新興產業科技專項16項,榮獲市科技進步獎9項。爭取國家、省、市各級各類科技計劃項目資金6519萬元,同比增長35.2%。專利申請1395件,同比增長17.5%,其中發明專利274件,同比增長40.5%,專利授權805件,同比增長106.4%。實現軟體產業營業收入18.5億元,同比增長80.5%,實現服務外包合同金額8048.7萬美元,同比增長235%。
4.GDP
在後金融危機時期,全區經濟工作在新區黨工委、管委會的堅強領導下,搶抓政策機遇期,積極對接國家一系列擴內需、惠民生經濟刺激措施,實施加快新興產業培育、推動經濟轉型戰略,整體經濟發展態勢承接了2009年下半年以來的良好勢頭,2010年運行質態良好,呈現出又好又快的發展態勢,全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接近12萬元。全年我區地區生產總值增速呈現高開高走,優質高速發展態勢。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54.69億元,按照可比價計算(下同),增幅達到14.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98億元,同比增長3.7%;第二產業增加值200.75億元,同比增長13.4%;第三產業增加值50.96億元,同比增長20.9%。經濟結構得到顯著優化,第三產業比重達到20%,比上年提高3.5個百分點。2010年我區人均GDP率先在全市突破10萬元,達到11.98萬元/人,按照年底匯率計算,我區人均GDP已達到18100美元,這標志著我區人均經濟發展水平已經達到國際公認的中等發達地區水平,我區經濟發展已進入一個全新的階段。
5.工業經濟
2010年,全部工業完成產值890億元,同比增長33.62%;實現銷售805.56億元,同比增長36.64%;利稅總額76.67億元,同比增長41.59%。其中定報工業完成產值783.8億元,同比增長33.49%;增加值181.6億元,同比增長16.1%;實現銷售712.05元,同比增長41.51%;利稅總額73.21億元,同比增長45.13%。2010年我區經濟工作承接了去年下半年的良好勢頭,運行質態良好,呈現出又好又快的發展態勢。一是總體運行平穩快速。規模以上重點骨幹企業支撐作用加強,定報工業產值、銷售、利潤增幅均列全市首位。一是做好了工業新增長點培扶工作,今年完成新增規模定報企業33家。二是做好規模企業的培育工作。我區今年銷售超億元企業51家,同比增長18.6%,占規模工業企業的24%。全區銷售億元企業實現銷售收入同比增長40.5%,51家中有46家產銷同比增長,其中增幅30%以上就達29家,羅地亞化學、KYB液壓、大成新能源等企業均實現倍增。億元企業是新區工業經濟領頭羊。
二是運行質量持續提高。2010年全區工業實現利稅7 3 . 2 1億元、利潤5 6 . 9 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5.13%、42.15%,增幅繼續保持在全市排名前列。利稅增幅高於產值和銷售增幅;218家規模企業中有126家利稅同比增長,達到總數六成。定報企業虧損企業面為11%,同比下降4.8個百分點,虧損企業同比下降了41.46%,環比繼續收窄。虧損企業虧損額0.38億元,同比下降38.71%,降幅繼續擴大,企業贏利能力進一步增強。
三是新興產業蓬勃發展。全年新興產業實現營收367.68億元,同比增長44.95%,高於全區規模工業銷售增幅3.44個百分點。其中:新材料產業銷售194.62億元,同比增長33.18%;新能源產業銷售14.62億元,同比增長135.4%。新興產業增長點不斷涌現,大成新能源有限公司及時抓住市場回暖良機,迅速實施技改擴大產能,銷售達4.93億元。同比增長1.55倍,聖睿太陽能生產的薄膜太陽能電池模組,已獲得德國TUV認證,首批產品已打入歐盟市場。
四是重點增長點進展順利。今年以來我區在建大項目進展順利。江蘇宏達新材料有限公司長江分公司目前總投資6-7億元,預計2011年6月份可建成投產。一、二期全部達產後可形成年銷售50-60億元。羅地亞(鎮江)化學品有限公司二期項目目前已試生產,達產後新增銷售可超過8億元。三期項目設計產能5000噸/年,預計2011年5月份投產,達產後新增銷售4億元。一、二、三期項目達產後,總銷售可超20億元。新昌源(江蘇)有限公司一期第一套裝置已投產。第二套裝置計劃將視第一套運行情況及原料采購形勢於2011年實施。達產後可形成銷售10億元,一期兩套裝置達產後銷售可達到20億元,加上二期項目全部達產後,最終銷售將超過50億元。無錫格林艾普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鎮江分公司一期已開始試生產。二期工程預計2011年6月份投產。目前產品市場需求旺盛,預計2011年銷售將達到15億元,2012年銷售將超過20億元。
6.規模企業培育
截至2010年底,全區共有定報工業企業218家(年銷售500萬元以上),全年新增33家。其中銷售收入超億元企業51家,超10億元企業10家,超百億元企業2家。定報企業中化工企業36家,汽車零部件企業16家,造紙企業4家。
7.財政
今年以來,新區以「拼搶新蘇南,提振精氣神」為主題,按照「科技引領、低碳增長、民生優先、環境支撐、效能保障」五大類28項重點工作要求,不斷強化財政收入組織工作,確保財政收入持續穩定快速增長,為新區跨越發展提供財力保障。
一、收入預算執行情況
1-12月,新區完成財政總收入480545萬元,完成全年調整預算數47.5億元的101.17%,新區奮斗目標48億元的100.11%,比上年增長50.54%;完成一般預算收入205005萬元,完成全年調整預算數20億元的102.5%,新區奮斗目標20.5億元的100%,比上年增
長63.92%。稅收佔一般預算收入比重為88.71%。其中:國稅部門完成一般預算收入60835萬元,比上年增長49.6%;地稅部門完成一般預算收入101022萬元,比上年增長59.44%;財政部門完成43418萬元(含契稅、耕占稅),比上年增長105.06%。
二、收入預算執行主要特點
(一)全年財政收入持續增長,增幅一直保持全市第一。今年財政收入從1月份開始就處於高速增長態勢,增幅一直保持全市第一。收入增幅從1月份的64.21%一路狂奔到5月份的97.39%,6月份回落到65.15%後,7月至10月份穩定在70%以上,11月份回落至65.16%,12月份最終實現全年增長63.92%,超出全市平均增幅近28個百分點,位列各轄市區首位。全年財政收入一直處於高增長,主要由於今年以來我區搶抓升格國家級開發區的戰略機遇,不斷加大項目招引建設力度,進一步優化要素資源配置,全區經濟呈現迅速擴張、爆發式增長態勢,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均位列全市第一,為財政收入增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收入結構較優,對全市財政收入貢獻增大。一般預算收入佔全市的比重為14.84%,比上年提高2.53個百分點。一般預算中稅收佔一般預算收入比重為88.71%,超過全市平均數8.4個百分點,一般預算收入佔GDP的比重較上年提高2.17個百分點,實現財政收入總量和質量同步提升。
(三)各稅種全面增長,營業稅、企業所得稅、土地增值稅、農業兩稅對財政收入增長貢獻明顯。主力稅種中,增值稅完成3 4 1 9 0萬元(2 5 %部分),比上年增長12.52%,增幅偏低,主要由於金東、奇美、聯成、泰克西等存量企業增值稅有增有減,相互消漲,整體略有增長,而近年來新引進企業由於固定資產購置進項稅抵扣較多,延緩增值稅產出;營業稅完成59890萬元,增長67.81%,其中建築安裝營業稅完成24413萬元,增長144.47%,主要得益於今年以來新區固定資產投資高速增長,項目和基礎設施建設加速推進;企業所得稅完成29872萬元(40%部分),增長145.21%,一方面,今年新區整體經濟快速增長,企業基本擺脫金融危機影響,效益處於較好階段,另一方面,由於受金融危機影響,去年企業所得稅同比增幅為-43.66%,基數相對較低。其他工商稅收中,房產稅、土地使用稅等資源類稅收因稅基固定,增長穩定,但土地增值稅由於今年土地增值稅的預征率提高,表現突出,全年完成11710萬元,增長150%。農業兩稅累計完成20012萬元,增長70.11%,其中契稅因土地上市量增加、上市價格提高和房產交易量及完證面積增加,全年實現10001萬元,同比增長68.94%。
(四)服務業稅收增長迅速,對財政收入貢獻度加大。三產服務業一般預算收入58459萬元,同比增長51.06%,建築安裝業一般預算收入29280萬元,同比增長148.83%,工業一般預算收入73934萬元,同比增長38.39%。三產服務業和建築安裝業增幅高於工業,佔全部一般預算收入的比重為42.8%,比上年同期提高2.45個百分點。
三、鎮(街道)財政收入完成情況
1-12月,新區鎮(街道)一般預算收入累計完成71285萬元(上報數),完成年初計劃的107.21%,同比增長55.46%。其中:丁崗鎮完成一般預算收入1738萬元,完成年初計劃的71.64%,同比增長3.89%。大路鎮完成一般預算收入1894萬元,完成年初計劃的72.33%,同比增長4.87%。姚橋鎮完成一般預算收入1418萬元,完成年初計劃的70.76%,同比增長2.6%。大港街道完成一般預算收入26215萬元,完成年初計劃的107.63%,同比增長56.06%。丁卯街道完成一般預算收入40020萬元,完成年初計劃的114.07%,同比增長65.4%。
8.服務業
2010年,我區實現服務業增加值50.96億元,佔GDP比重20%,比2009年提高3.5個百分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0.58億元,同比增長58.7%;服務業固定資產投資131億元,同比增長150.5%。各項指標增幅均居全市第一。
今年以來,我們緊盯國家、省進一步加快現代服務業發展政策,及早謀劃、及時溝通,高水準定位、高質量包裝,全年共組織區內15家企業,申報爭取國家、省、市服務業引導資金,共有8家企業獲得456.5萬元的扶持資金,爭取資金總額創歷史新高。港口物流園省級服務業集聚區規劃已獲得省發改委批准。
為進一步發揮區級服務業引導資金扶持作用,我們出台了《鎮江新區服務業發展引導資金管理辦法(試行)》,並組織了第一次申報工作,下達了200萬元的引導資金,對包括物流業、商貿業、科技服務業、旅遊業等服務業行業的15個項目進行了引導扶持。
9.固定資產投入
2010年,全區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23.1億元,同比增長61.4%,其中:全社會工業性投入192.2億元,同比增長44.8%;全社會技改投資84.9億元,同比增長26.7%。完成規模固定資產投資292.9億元,同比增長68.9%,其中:完成規模工業投入172.1億元,同比增長42.8%;完成新興產業投入60.1億元,完成量列全市第一,同比增長70.7%;完成服務業產業投入24.6億元,同比增長75.3%;完成城建基礎設施投入127.7億元,同比增長249.9%。
10.城市建設
基礎設施投入創歷史新高。2010年全區累計完成基礎設施投入127.7億元,同比增長249.9%。
加快路網框架建設,全力推進238省道、瑞山路、港中路南延等總長達99公里的65條道路建設,當年完成新建、改造瑞山路、五峰山路、盛崗路等道路28條,道路總長36公里。全年完成道路建設投入14.8億元。
加快產業化載體建設,全力推進丁卯科技園產業集聚區、航空產業園、中小企業園、輕紡園等14個園區開工建設95萬平米,當年竣工82萬平方米。全年完成載體建設投入18.04億元。
加快安居工程建設,全力推進萬頃良田安置房、張許安置房、瑞城花園等總建築面積336萬平方米的安置房建設工程,當年竣工151萬平方米,累計完成安置房建設投入47.51億元。
加快公建項目建設,實施並完成了大港中學南校區、丁崗中心小學、消防大隊等22個,建築面積47.29萬平方米的社會公用設施建設,其中已交付使用16.39萬平方米,累計完成投資11.6億元。
加快配套設施建設,完成各類場平、供電、排水等項目進區「七通一平」要素資源配置,方便進區企業如期建設;完成8條總長約40公里,總投資達2.5億元的3.5萬伏以上高壓桿線遷移工作。累計完成投資9.4億元。
加快推進拆遷工作,全年實際實施拆遷8456戶,實施面積197.16萬平方米;實際完成拆遷7350戶,完成面積170.89萬平方米,是2009年拆遷總量的1.7倍,是前四年拆遷量總和的1.02倍。
11.重點工業項目推進
全年在建項目共210個,項目總投資462.1億元,本年新開工項目72個,總投資225.32億元,同比增長123.7%,其中:工業項目53個,總投資147.96億元,同比增長54.9%;服務業項目19個,總投資77.36億元,同比增長近13倍。全年新竣工產業項目47個,總投資101.68億元,當年完成投資39.9億元,同比增長204.6%。其中:工業項目43個,總投資92.96億元,當年完成投資37.2億元;服務業項目4個,總投資8.72億元,當年完成投資2.7億元。
12.產業項目招引
外向性經濟
2010年,全區新注冊外資企業48個,增資轉股企業25個,其中:項目總投資1000萬美元以上的項目47個,同比增長34.3%,完成工商注冊合同外資10.6億美元,剔除金東增資項目因素,同比增長20%,其中:新興產業項目完成合同利用外資3.6億美元;完成工商注冊實際到位外資商務部確認數8.78億美元,同比增長28.7%,到位外資總量繼續列全市第一。實現進出口總額33.76億美元,同比增長36.01%,其中:出口11.33億美元,同比增長18.12%。到位外資實現重大突破。全區實際到位外資完成量佔全市份額的54.4%,比上年比重提升7.1百分點,在全省131個省級以上開發區排第3位,同比提升2位。
利用內資
2010年,全區新批內資項目72個,合同利用內資116.1億元,同比增長36.4%,其中總投資億元以上項目16個,合同利用內資94.1億元,同比增長108.2%;實際利用內資93.7億元,同比增長61.6%。
產業項目引進
2010年,全區累計簽約項目78個,總投資405億元,其中:內資項目39個,總投資180億元;外資項目39個,總投資34億美元;全年引進重大產業節點項目18個,其中:外資項目12個,內資項目6個,新興產業節點項目8個。
13.現代農業
2010年我區完成農業總產值45056萬元,同比增長5.46%,完成計劃39500萬元的114.07%。其中完成農業產值24746萬元,同比增長13.98%,完成林業產值563萬元,同比下降0.88%,完成牧業產值9585萬元,同比下降15.22%,完成漁業產值1751萬元,同比增長4.72%,完成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8411萬元,同比增長12.6%。
高效農業規模化發展。2010年全區新增高效農業面積3.75萬畝,設施農業1.08萬畝,高效漁業0.156萬畝,其中農業規模經營面積2.54萬畝,分別完成下達指標的104.2%、108%、104%和115.5%。新增投資1000萬元以上規模基地6個,分別是投資1700萬港幣新農基智能立體化農業示範園、1300萬元的宏潤金針菇工廠化種植項目、與中國水務合作計劃投資15億元的中華茶文化博覽園項目、興和梅花鹿養殖場、2500畝留村花卉苗木基地和560畝的三橋中華鱘養殖基地。
高效農業產業化發展。全區引進各類農業產業化項目23個,協議利用資金20.3億元,其中外資項目4個,協議利用外資15893.8萬美元,實際到位外資2205.97萬美元,完成市級下達任務的147%;目前香港上市公司新農基投資1200萬元建成4500平方米的高科技光伏大棚已投產,投資4個億的重慶天目湖啤酒項目正加緊生產場房建設,預計2011年下半年建成投產,總投入3080萬美元的海清生物也正在加緊建設中。
14.農民收入
農民收入持續增長。我區2010年農民人均純收入為10606元,同比增長11.6%。其中:工資性收入7027元,同比增長12.3%;家庭經營純收入2895元,同比增長10.1%;財產性純收入85元,同比增長11.6%;主要增長點為拆遷的土地徵用補償收入以及轉讓承包土地經營權收入;轉移性純收入599元,同比增長10.2%。
15.節能減排
用電量情況
我區全社會用電量累計為335787萬千瓦時,同比增長15.36%;其中工業用電量累計為315022萬千瓦時,同比增長14.82%。今年前8個月,我區全社會用電量和工業用電量均保持不斷增長的態勢,用電量月度同比基本保持兩位數的增幅,與生產形勢不斷好轉、經濟形勢持續回暖的趨勢相一致。從9月份開始,隨著節能限電工作的展開,我區工業企業紛紛採取各種各樣的節電措施,通過檢修、輪修、限產、停產、技術改造等各種手段,盡量減少不必要的生產用電,嚴格控制非生產性用電,用電量環比呈現小幅下降的態勢,但全年用電量依然保持兩位數的增幅。
節能降耗
2010年,我區單位GDP綜合能耗為1.124噸標准煤/萬元,同比下降4.5%,超市計劃降幅0.2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能耗0.835噸標准煤/萬元,同比下降9%,達到市計劃要求。組織7家企業開展了清潔生產審核,7家重點用能企業完成了能源審計工作,16家企業開展了能源監測工作。原有的7家資源綜合利用企業順利地通過了年檢和重新認定工作,新增1家資源綜合利用企業。各企業淘汰落後設備8台/套,完成市計劃的200%。
16.全民創業
區全民創業辦組織編印創業導航,在新區風采、新區網站開辟了全民創業專欄,成功舉辦了全民創業網上互動活動、金融單位與中小企業、個體工商戶融資擔保對接活動、社區創業現場推進會、全民創業典型事跡報告會等,順利成立了鎮江新區總商會及鎮、街道商會,成功創建虹之谷動漫、亞太五金電器、興港科技、甘露茶園等10個市級創業基地。全年新增私營企業805戶,同比增長138.87%,完成區計劃的117.69%;新增個體工商戶3707戶,同比增長265.22%,完成區計劃的168.5%;新增民營注冊資本59億元,同比增長618.31%,完成區計劃的287.8%。上半年我區私個發展綜合得分全市第一,下半年在全市凈增私個注冊資本超千億競賽中超額完成市下達的目標任務,人均凈增私個注冊資本全市第一,全年私個經濟發展質量全市第一。
加強創業載體和基層平台建設,開展全民創業的創業意識、技能、SYB培訓,大力扶持創業者,全區創業意識培訓6337人,就業再就業培訓6530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6530人,城鎮新增就業人數7957人,城鎮失業登記率始終保持在3%以下,開展SYB培訓12期,培訓541人,開展創業技能培訓3期,培訓167人,扶持創業2371人,創業帶動就業9712人,超額完成全年下達目標任務。
② 鎮江市金融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注冊號:****所在地:抄江蘇省注冊資本:5000萬元人民幣法定代表:陸江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登記狀態:在業登記機關:鎮江新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注冊地址:鎮江新區丁卯智慧大道466號雙子樓B座06-F300
法定代表人:張偉
成立時間:2013-03-26
注冊資本:145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21191400000044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
公司地址:鎮江新區丁卯智慧大道466號雙子樓B座06-F300
③ 鎮江主要是什麼產業
支柱產業是化工產業啊,金東紙業,大東紙業,道達爾這些都是大型的化工企業,其次就是製造業了,還有一些電子產業的企業
④ 請問鎮江丹徒新區以後發展會好嗎
那個地方最適合居住 高檔小區很多
⑤ 鎮江新區的經濟發展
2009年全區GDP達到212.6億元,相比1993年,新區國內生產總值累計增長90多倍(現價),年均增長速度達到33.5%。人均GDP、工業銷售收入、全口徑財政收入也分別從1993年的6273元、4.33億元、679萬元增長到2009年的97523元、612.8億元、31.9億元,分別累計增長15.5倍、141.5倍、4698倍。2009年,全區完成規模工業產值、增加值分別為591.6億元、147.3億元,銷售、利稅分別為502.7億元,50.5億元;高新產業產值占工業產值比重達56%。完成工商注冊實際到位外資7.25億美元,同比增長89.8%,絕對值列全省省級以上開發區第5位;完成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2.5億元,增長23.1%;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00.1億元,同比增長54.7%,絕對值列全省省級以上開發區第6位。
2014年完成GDP517.08億元,同比增長12.2%,比全市增速高出1.3個百分點;固定資產投資393.29億元,同比增長21.6%;工業應稅銷售758億元,同比增長6.4%;公共財政預算收入48.91億元,同比增長3%,稅收佔比82.64%,其中製造業稅收10.42億元,同比增長17.5%;進出口總額41.2億美元,同比增長4.9%,其中出口額16.74億美元,同比增長9.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4.08億元,同比增長12.2%;服務業增加值佔GDP比重32%,比2013年提高1.4個百分點;高新技術產業產值912.7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比重55%,比2013年提高2.7個百分點;R&D經費投入13.62億元,佔GDP比重2.64%,比2013年提高0.01個百分點;專利申請量2114件,專利授權量1115件;單位GDP能耗下降率6.9%,超市計劃2.4個百分點;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950元,同比增長9.2%,分城鄉看,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705元,同比增長9.1%;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980元,同比增長10.8%,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從上年的2.08倍縮小至2.04倍,城鄉收入差距進一步縮小。 2009年,推廣品種改良、發酵床養殖、特種種養等技術,使鎮江新區高效農業面積增至6.2萬畝,基本實現了「鎮有千畝片、村有百畝方」的目標。全區新增高效農業種養面積1.22萬畝,其中新增設施農業面積3060畝;新增高效漁業面積2500畝;完成農業適度規模經營1.40萬畝。完成農業總產值42723萬元,同比增長4.62%;其中完成農業產值21710萬元,同比增長4.07%;完成林業產值568萬元,完成牧業產值11305萬元,同比增長6.99%;完成漁業產值1672萬元,同比增長3.98%;完成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7468萬元,同比增長3.3%。實現農民人均現金收入10115元,同比增長11.1%。全年農民人均純收入9280元,同比增長11.8%。
2014年新區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3.88億元,同比增長4.8%;農林牧漁業增加值8.37億元,同比增長2.4%。 截止2009年底,全區累計實現合同利用外資總額超過110億美元,到位外資超過50億美元,引進外資項目551個,投資額1000萬美元以上的項目有247個。
2009年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5.57億元,同比增長20.05%。作為全市東部商業中心的沃得購物廣場和世界零售業巨頭沃爾瑪已經正式投入營運,極大地拉動了居民購物休閑服務。作為商業中心主要載體的五大專業市場,義烏小商品市場、亞太五金市場和億都建材全面開工建設,其中義烏小商品市場已部分開業,五金市場基本竣工,建材市場一期基本竣工,這將打破我區在專業市場發展方面的薄弱環節,有利於形成市場、人氣的集聚效應。
丁卯「汽貿一條街」汽車銷售企業集群不斷發展壯大,企業集聚效應越來越明顯,有力支撐了我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持續快速增長。丁卯片區汽車銷售商家已達27家,其中4S店20家,比同期增加4家。2009年,汽車銷售額近23億元,同比增長52%,佔全市汽車銷售總額的70%左右。
⑥ 鎮江新區跟泰興市哪個發展好一點
鎮江新區比泰興發展得好一點。
⑦ 鎮江新區大港開發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來 其前身為大港開發區經源濟發展總公司,是新區管理委會下屬的國有獨資企業。 鎮江新區大港開發總公司已更名為鎮江新區大港開發有限公司。 2015年5月19日,鎮江工商行政管理局新區分局准予大港開發注銷登記。
法定代表人:王東曉
成立時間:1992-12-14
注冊資本:830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21191000001177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法人獨資)
公司地址:鎮江新區大港鎮通港路東(金港大道98號)
⑧ 鎮江大學科技園發展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注冊號:****所在地:江蘇省注冊資本:10000萬元法定代表:練敏企業類型:有限回責任公司登記答狀態:在業登記機關:鎮江工商行政管理局新區分局注冊地址:鎮江市新區丁卯經十五路99號(科技產業發展區)
法定代表人:李建
成立時間:2014-12-31
注冊資本:100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21191000072868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
公司地址:鎮江市新區丁卯經十五路99號(科技產業發展區)
⑨ 鎮江新區大港有發展前景嗎
現在新區弄的蠻好的,公園啊馬路啊弄的都挺漂亮的,就是人氣少了點,那邊化工廠比較多,怎麼說,發展前景應該是有的吧
⑩ 鎮江新區「萬頃良田建設工程」前瞻性思考
0引言
鎮江新區「萬頃良田建設工程」是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堅持「以人為本」和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以城鄉統籌發展、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切入點,按照江蘇省國土資源廳《江蘇省「萬頃良田建設工程」試點方案》的要求,依據產業發展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和新區城市規劃,通過對農村村莊、道路、水系、農田、生態的綜合治理,實現農地集中、居住集聚、用地集約、效益集顯的一項系統工程。該工程從2009年3月開始編制規劃方案,在廣泛宣傳、深入調查、召開座談會、聽證會、組織專家評審的基礎上,上報江蘇省國土資源廳審批,《鎮江新區「萬頃良田建設工程」規劃方案》已於2009年7月底獲江蘇省國土資源廳的正式批准。
1鎮江新區實施「萬頃良田建設工程」的思考
1.1是落實耕地保護責任,推進現代化農業發展的需要
根據《鎮江市2006~2015年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綱要》預下達的指標體系,鎮江新區到2020年耕地保有量是13.09萬畝,其中基本農田6.72萬畝,而鎮江新區現有耕地僅有12.68萬畝,保護耕地的壓力顯而易見。「萬頃良田建設工程」實施後,不僅有效地增加了耕地面積,進一步落實了保護耕地的責任,而且通過對工程區內土地的綜合整理,可以建成「田成方、路成網、渠相通、樹成行」的大面積、連片的高標准農田。藉助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為實現鎮江新區現代農業生產的規模化、專業化、市場化創造了有利條件。
1.2是推進城鄉統籌發展,彰顯以民為本的需要
鎮江市自開發區成立,經過16年的開發建設,已成長為鎮江市投資密集度最高的地區,社會事業蓬勃發展,經濟快速增長,城市建設初顯雛形。但廣大農村基礎設施配套不完善、農民居住環境差、農業生產方式落後、農民收入增長乏力,這與開發區的發展形成很大反差,與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目標差距甚遠,廣大群眾迫切要求改變這種現狀。
實施「萬頃良田建設工程」,鎮江新區按照城鄉統一規劃,產業合理布局,城鄉統籌發展的原則,將項目區拆遷農戶集中安置到城區,新建安置面積150萬平方米的住宅小區,拆遷補償安置按照新區集體土地房屋拆遷安置暫行辦法執行,安置農民可直接辦理安置房的房產證和國有土地使用權證,實現從「小產權」房到「大產權」房的轉換,農民資產效益明顯。同時,引入新加坡「鄰里中心」模式,配套建設8萬平方米的超市、菜場、學校、醫院、公園等公共設施,最大限度地考慮群眾生活、學習、娛樂的便利,這不僅極大地改善了農民的居住條件和生活環境,而且也有效地解決了農村垃圾處理、秸稈焚燒、河塘整理、改廁改水等問題。在提高農民收入方面,通過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就業幫扶、建立健全農村社會保障等辦法,讓農民獲得長期穩定的收益和回報。鎮江新區已成立新農發展公司,負責對項目區土地進行整理和市場化運作,在土地所有權和農民承包經營權不變的前提下,通過宣傳引導,本著依法、自願、有償的原則,集中流轉。按照承包合同面積,給予農民每年每畝800元的定額租金,並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逐步提高標准。對整理區新增耕地面積確權給集體經濟組織,成立農村經濟合作組織統一經營,收益按經濟合作組織章程進行分配,確保農民能得到合理的回報。
1.3是有效集聚資源,破解發展難題的需要
工業向園區集中,人口向城鎮集中,居住向社區集中,是工業化城市化的必然方向。鎮江新區的土地資源和公共服務資源相對匱乏,實施「萬頃良田建設工程」,不僅有效地集聚農村的耕地資源,為現代農業發展創造條件,而且通過對分散居民點和獨立工礦用地拆除復墾,除用於安置房建設和基礎設施建設外,其餘部分可統籌用於工業發展和城市建設,可以有效緩解社會經濟發展對建設用地的需求。「三集中」還將促進農村水、電、路、氣等公共服務設施的建設,優化配置,減少重復建設,有效改善農民的生活環境和生活質量。把分散在各村的企業統一搬遷到工程集中區,既有利於企業的發展,又有利於資源集約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符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方向。
2鎮江新區「萬頃良田建設工程」的基本情況及進展
鎮江新區「萬頃良田建設工程」涉及丁崗鎮、姚橋鎮、大路鎮和大港街道辦事處18個行政村,總面積為5.59萬畝,人口2.3萬人,共需拆遷7875戶,拆遷面積約139萬平方米,工程區分丁崗片、姚橋南片、姚橋北片和大路片4個項目區,建設周期為3年(2009年6月~2012年6月),分二期實施。一期工程整理丁崗片區,涉及章村、華墅等5個行政村,總面積1.92萬畝,人口8565人,需拆遷2812戶,拆遷面積47.8萬平方米,建設周期為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二期工程整理姚橋南、北片區和大路片區,總面積3.67萬畝,人口14435人,需拆遷5063戶,拆遷面積91萬平方米,建設周期為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工程實施後,通過復墾宅基地、獨立工礦用地等,可增加農用地面積8277畝,同時形成掛鉤指標8277畝;通過土地整理,增加耕地面積3957畝,可用於占補平衡。
新區「萬頃良田建設工程」從2009年3月開始啟動,工程的各項工作正積極有序地推進。
(1)規劃方案獲得批准。鎮江新區委託江蘇省土地勘測規劃院編制工程規劃方案,同時集中全區規劃、建設、拆遷和國土等部門最精乾的力量,加快制定有關政策,確保工程規劃合理、政策適用得當。在此過程中,江蘇省國土資源廳專家組來到鎮江新區進行調研和評審,對規劃方案和前期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並提出了富有針對性的意見,為我們做好這項工作提供了保證。7月份,國土資源部和江蘇省領導先後來鎮江新區指導此項工作。8月24日,鎮江市市委書記許津榮帶領江蘇省人大代表來新區調研,對工程給予了積極的肯定,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宣傳引導卓有成效。先後組織工程范圍內的群眾代表赴蘇州、無錫和常州等地參觀,讓他們親身感受先進地區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帶給農民的實惠。通過各類新聞媒體和宣傳渠道,廣泛宣傳工程實施的目的和意義。6月16~18日,新區召開群眾聽證會,來自各項目區的村民小組代表、村委會代表、鎮政府(街道辦事處)代表以及各級人大代表聽取了工程規劃方案的說明介紹,表示對工程的極大支持和熱切期盼。
(3)各項工作有序推進。安置房建設方面,我們邀請了4所知名設計單位參與設計,通過公開比選,最終選定常州市規劃設計院的安置房設計方案和蘇州科技大學設計研究所的鄰里中心及幼兒園設計方案。安置房住宅小區充分借鑒和吸收周邊城市先進住宅小區的建設理念,在全市范圍內也屬一流設計。目前,我們已經完成了安置小區、鄰里中心、中小學及幼兒園的選址和拆遷工作,一期中64.5萬平方米的安置房工程完成招投標,進入開工建設階段。預計10月底,面積約160萬平方米的安置房及鄰里中心、幼兒園將全面開工建設。企業搬遷方面,對「萬頃良田建設工程」范圍內的189家企業進行了詳細調查和匯總,同時完成了三鎮工業集中區的選址,集中區標准廠房力爭9月份開工。完善土地二輪承包工作方面,一期工程范圍內土地二輪承包已完成85%,其他土地正在調查和公示中。幫扶農民就業方面,7月29日,新區舉辦「萬頃良田建設工程」城鄉勞動力專項就業招聘會,共有91家中外企業進場招聘,提供就業崗位近1600個,約有3000人進場求職,現場達成初步就業意向的400餘人。
3下一步工作措施
3.1超前考慮,有效防範項目風險
(1)算好投入產出賬。工程總投入33億元。產出方面,通過實施項目可調整出建設用地面積8300畝,按照工業和房地產項目用地每畝均價35萬元計算,可實現收益29億元。同時,實施該項目可新增耕地面積3900畝,如果向外地購買指標,按照每畝1萬元計算,可收益3900萬元。另外,江蘇省對工程的專項補助有1億元。這樣總收益共有30.4億元。從目前看,總投入多於總收益2.6億元,但如果用發展的眼光看,由於解決了產業和城市發展空間問題,長遠的利益是巨大的。
(2)採取多種辦法,切實解決農民長遠生計問題。在幫助農民就業方面,鎮江新區將建設以新區人力資源市場為中心,街道社區、鄉鎮勞動就業服務站為網點的就業服務網路,組織農民進行免費崗位技能培訓,繼續召開專場招聘會。同時,加大政府安置力度(主要提供城市管理、社區管理、物業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崗位),對殘疾和生理缺陷者實施特別安置、特殊照顧,創造一切有利條件,促進安置農民就業。
3.2強化招商,加速農業產業化進程
土地整理後,按照「誰投資、誰整理、誰經營、誰收益」的原則,農田經營實行市場化運作,引進實力雄厚、經驗豐富的專業公司經營管理,推進農業生產經營規模化、產業化、現代化。目前,我們正與有關企業洽談合作。2009年,鎮江新區與江蘇省灘塗開發投資公司簽訂框架合作協議,共同建設集休閑、觀光、體驗於一體,並融入現代經營管理理念的現代農業產業示範園區,總投資5億元,佔地面積2萬畝。
3.3分步實施,有序推進工程建設
按照一次規劃、分期實施、穩步推進的要求,制訂工作計劃,落實責任主體,細化實施方案,完善配套政策,做好一期中70萬平方米的安置房、鄰里中心和各工業集中區標准廠房的建設。2009年6月至2011年5月底,完成丁崗項目區的工程建設;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完成姚橋南、北項目區和大路項目區的工程建設,安置房小區建設和農民房屋拆遷同步進行,標准廠房建設和企業搬遷同步進行,盡可能減少被拆遷群眾和企業的騰倉過渡時間和費用。
3.4籌措資金,確保工程順利實施
目前,鎮江新區正在與有關金融單位洽談融資事宜,爭取近20億元的貸款。下一步,鎮江新區將結合國家支持農業的各項政策,通過抵押貸款、財政擔保貸款等形式,落實啟動資金和後續資金,確保此項工程有序運作。
總之,「萬頃良田建設工程」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惠民利民工程,也是加速鎮江新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加快城鄉統籌協調發展的必由之路。工程實施後,必將極大地提升新區土地資源的節約集約利用水平,為保護資源、保障發展、構建和諧新區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