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結合材料一運用文化生活中的有關知識回雲南省發展文化產業有何重大意義
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可以為人民提供廣闊文化舞台,讓一切文化創造源泉充分涌流,讓各民族文化創造活動持續迸發,社會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權益得到更好保障,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不斷增強。
⑵ 以雲南映象為例,談民族文化怎麼產業化
一
每個國家、地區和民族的文化,都有具體的承載和傳承、發展所依託的社區,鄉村就是最基本的文化傳承和發展的社區。
鄉村是指居民以農業為經濟活動基本內容的一類聚落的總稱,又稱農村,在社會學中又稱之為非城市化地區。鄉村社區(即村落)是人類社會中最早出現的社區形式。在世界上,差不多每一個民族都經過村落社區的階段。人類幾千年來的文明主要是以「村落」形式延續下來的。即使到了現代,村落也是人類社會群體生活的重要區域形式,只是社會關系和活動形式已經不像過去那樣深地基於血緣關系,而更多地依賴農村社區了。
人是社會的人,生存環境影響人的生理和心理,對人的生產活動作用明顯。村落文化的保護和傳承對弘揚有區域特色的傳統文化、提高地方的競爭實力,促進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以雲南為例,全省70%以上的人口在農村,支柱產業大都和「農」字有關,經濟和文化的發展與鄉村有密不可分的關系,鄉村是各民族文化可持續發展的平台,是建設「民族文化強省」的根基。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城鎮化的推進,雲南省的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和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工作也出現了一些問題,主要體現在:一是保護與開發建設的矛盾突出,保護意識不強。特別是當經濟建設、城鎮建設與歷史文化資源保護產生矛盾時,損毀歷史文化資源的現象時有發生;二是保護和整治資金的投入不足。尚未建立合理的保護資金投入保障機制,影響保護工作的開展;三是保護工作的法制建設滯後,雖頒布了一些條鏈迅例,但尚缺少具體可操作的實施細則。
雲南的很多鄉村在主流文化、外來文化的沖擊下發生著變遷,村寨民俗、歌舞藝術、節慶、傳統民宅等有形和無形文化、風采卓然的村寨個性特點正在逐漸消讓哪失。雲南作為一個廣為人知的「民族文化大省」,旅遊經濟等支柱產業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依靠文化資源。目前,雲南省委、省政府作出由民族文化大省向民族文化強省邁進的決策,因此,村落文化的保護就更顯得迫切和重要。重視保護和發展雲南的「特色鄉村文化」,是建設民族文化強省的重要條件和關鍵的基礎工作。
二
雲南村寨的地方歷史文化積淀非常深厚,26個民族豐富多彩的文化,使得村落文化彰顯獨特個性。鄉村的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既有濃郁的本土「土著文化」的特點,又有濃郁的多民族多元文化的歷史積淀,外來文化與本土文化交融、整合。它們一方面傳承著歷史文化信息,另一方面與當地的文物古跡、區域環境風貌相輔相成,構建出鄉村文化的深厚底蘊。因此,鄉村文化保護的不僅僅是文物古跡、傳統建築,還包括蘊含其中豐富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村落是傳承民族文化的基礎平台、培養本土文化精英和大師的搖籃,不僅本土文化傳承的根基在村落,很多本土文化人才也是從村落成長和培養出來的,如各種民間宗教專家、工藝師、歌手、民間草醫等等。從目前的情況看,雲南很多國內外馳名的文化品牌,都要依託廣袤的鄉村。
以著名舞蹈家楊麗萍領銜、在雲南少數民族傳統藝術根基上新創的《雲南映象》為例,它現在已經成為雲南文化的一張名片,成為極具地區和民族的特色個性、雅俗共賞的藝術傑作,而它所依託的恰恰是鄉村文化,假如沒有村落這樣的平台,沒有迄今仍然鮮活存在的農村民間藝術,沒有那些來自各民族村寨的土生土長的鄉土藝人,就不可能形成《雲南映象》這種具有濃郁的本土民族特色和獨特風格的藝術傑作,就不可能培養出自然天成、帶著泥土氣息的各族鄉土藝術家。
我參加了2006年我國文化部在美國舉行的中國文化藝術節活動之前雲南鄉土藝術家和節目選擇的整個策劃活動,也參加了2007年在美國首都華盛頓國家廣場舉行的「瀾滄江—湄公河流域國家民間文化藝術節」的策劃和各種學術討論的活動。在這兩次活動中,我對來自鄉村的民間藝術人才的重要性有了更為深切的坦喚碼體會,認識到鄉村文化是一個國家的民間藝術的活水源頭,絕不能讓它枯竭。而我向參加這兩個國際盛會的我省彝族歌手李懷秀、納西族歌手和金花等人了解到,在她們的村子及附近村落,能把「海菜腔」、「嫁女調」等具有本地本民族突出特色的民歌唱得很地道的青年人,為數很少。在不少鄉村裡,民間藝術的薪火相傳已經出現中斷或瀕臨中斷的現象。鄉村文化能否得到保護與傳承,關繫到民族文化能否可持續發展,也關繫到各種文化品牌能否長久保持魅力,能否不斷地培育、輸出各類鄉土技藝和藝術人才。
又如列入「世界記憶名錄」、作為麗江重要文化產業和旅遊依託的納西族東巴文化,其根基和土壤是在鄉村,只有土壤和根基保護得好,不斷產生優秀的鄉土文化傳人,才能長久保有東巴文化這個在全世界獨樹一幟的文化品牌。否則,在麗江古城范圍內繁榮一時的東巴文化產業不可能持久發展,只會成為一種表演性的、商品化的民間藝術展示。國內外的很多經驗表明,這種展演性和商品化的民俗文化,不會有強大持久的生命力。
作為各民族文化的載體,村落對各民族傳統文化的保護、養育和傳承至關重要,沒有這些文化的載體,就談不上文化的保護和傳承,也談不上各民族傳統文化在原有基礎上的創新和發展。缺少村寨文化載體,也不可能形成具有鮮明的地方民族特色、與活生生的民眾日常生活場景融為一體的文化產業基地。試想,假如沒有鶴慶縣新華村這樣的白族銀器銅器手工業文化名村,只有村子旁邊那個貌似熱鬧的銷售銀器銅器超市,怎麼可能形成一種吸引人的白族手工業文化氛圍呢?新華村這樣的村落是維系白族銀器銅器手工藝文化的靈魂和生命的土壤。
大力推動村落的民族文化保護傳承工作,對雲南以文化為靈魂的旅遊和文化產業的持續發展將會起到一種「活水長流」的作用。據我所知,無論在學術文化界、還是在大眾旅遊市場上,想到雲南的鄉村領略一下活著的鄉土文化的人是很多的,我們應該致力於營造更多的文化名村名鎮,保持鄉土文化土壤的持續豐饒。
因此,保護好村落的文化土壤,才有可能不斷地產生民間文化精英,民族文化才會後繼有人。只有保護好村落的民族文化,並將其傳承好,我們的文化創新才有取之不竭的素材、資源和養料。
⑶ 求雲南省經濟發展對本土文化市場運行的分析
第一章 2009-2010年中國文化旅遊業運行整體情況分析
第一節 文化旅遊的基本概述
一、文化旅遊的內涵
二、文化旅遊的核心
三、文化旅遊業的深刻解讀
四、旅遊文化的五大特徵
五、旅遊與文化的關系淺析
六、文化對旅遊產業的促進作用
第二節2009-2010年中國文化旅遊產業的發展概況
一、中國文化旅遊市場逐漸成型
二、中國文化旅遊資源豐富多彩
三、文化內涵成為旅遊業發展的新焦點
四、旅遊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受關注
五、中歐文化旅遊業發展的差異比較
第三節2009-2010年中國文化旅遊創意園區發展分析
一、文化旅遊創意園區逐漸興起
二、「一站式體驗」的基本簡述
三、文化旅遊創意產業園區的成因及特徵淺析
四、文化旅遊創意產業園區的開發模式剖析
五、文化旅遊創意產業園區發展的戰略建議
第四節 2009-2010年中國文化旅遊業存在的問題
一、我國文化旅遊業遭遇的主要挑戰
二、旅遊產品開發面臨的三類文化矛盾
三、傳統文化型景區發展的尷尬局面
第五節2009-2010年中國文化旅遊業發展的對策分析
一、充分挖掘旅遊文化內涵的建議
二、開發文化旅遊產業的方略
三、促進我國文化旅遊業發展的對策
四、提升中國文化旅遊業競爭力的戰略方針
五、適當運用文化因素開發旅遊產品的思路第二章 2009-2010年雲南文化旅遊產業運行環境分析
第一節 2009-2010年中國文化旅遊產業政策分析
一、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旅遊業的意見(2009年12月)
二、旅行社條例(2009)
三、中國旅遊飯店行業規范(2009年8月修訂)
四、中國公民出國旅遊管理辦法
五、旅遊安全管理暫行辦法
六、邊境旅遊暫行管理辦法
七、旅遊發展規劃管理辦法
八、旅行社質量保證金暫行規定實施細則
九、漂流旅遊安全管理暫行辦法
第二節 2009-2010年雲南宏觀經濟環境分析
一、雲南國民經濟運行情況
二、2009年雲南經濟發展的四大關鍵詞
三、第二波金融危機對雲南沖擊及應對策略
四、雲南物價運行情況分析
五、雲南省基礎設施建設及投資狀況分析
第三節 2009-2010年雲南文化旅遊產業社會環境分析
一、人口環境分析
二、教育環境分析
三、文化環境分析
四、生態環境分析第三章 2009-2010年中國雲南省文化旅遊產業運行概述
第一節 2009-2010年雲南省文化旅遊業發展概況
一、雲南省文化旅遊產業發展特點透析
二、雲南省文化旅遊產業再添新項目
三、雲南全力促進文化旅遊產業互動發展
第二節 2009-2010年雲南省文化旅遊業運行動態分析
一、雲南文化與旅遊形成有效結合
二、雲南積極開發「鄭和」文化旅遊
三、雲南省文化旅遊業發展的成功經驗
第三節 2009-2010年雲南省文化旅遊產業發展對策分析第四章 2009-2010年雲南省民族文化旅遊業營運形勢分析
第一節 2009-2010年雲南省民族文化旅遊業分析
一、雲南民族文化旅遊業發展的深遠意義
二、雲南民族文化旅遊的SWOT剖析
三、雲南集中精力創建民族文化旅遊區
四、雲南民族文化旅遊取得長足發展的原則
第二節 2009-2010年雲南省民族文化旅遊開發情況分析
一、雲南民族文化旅遊業開發狀況
二、雲南民族文化旅遊資源的開發與保護
三、雲南民族文化旅遊業的可持續開發
四、雲南省孟連努力創建民族文化旅遊特色縣
第三節 加快雲南民族文化旅遊業發展的建議第五章 2009-2010年雲南省文化旅遊產業區域格局分析
第一節 麗江
一、麗江古城基本闡述
二、麗江古城民俗文化旅遊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三、麗江古城民俗文化旅遊發展面臨的挑戰
四、麗江古城民俗文化旅遊發展的對策措施
第二節 大理
一、大理旅遊文化產業發展進程綜述
二、大理市旅遊文化進展狀況
三、大理積極發展文化旅遊產業
四、大理著力推進文化旅遊產業基地建設
五、大理劍川民族文化旅遊產業發展壯大的路徑
第三節 其他地區
一、楚雄州文化旅遊產業面臨大好局面
二、楚雄祿豐縣文化旅遊業發展措施淺析
三、雙江文化旅遊產業發展概述
四、2009年姚安全面推進文化旅遊產業發展
五、巧家縣文化旅遊產業發展勢頭強勁第六章2009-2010年雲南文化旅遊對比省市分析--四川省
第一節2009-2010年四川省文化旅遊業發展概況
一、四川文化旅遊資源介紹
二、四川文化旅遊業發展基本概況
三、文化旅遊成為震後四川旅遊業發展方向
四、四川文化旅遊業發展存在的不足
五、四川文化旅遊業發展的目標與對策
六、四川文化旅遊業發展的政策建議
第二節2009-2010年四川省文化旅遊產業的融資分析
一、2009年四川推出旅遊文化國際化貸款項目
二、文化旅遊業吸收社會資本的主要經驗解析
三、社會資本投入文化旅遊業面臨的挑戰
四、文化旅遊業吸引社會資本投資的建議
第三節2009-2010年四川民族地區文化旅遊發展綜述
一、民族地區文化旅遊業基本發展情況
二、民族地區文化旅遊發展存在的難題
三、民族地區文化旅遊呈現兩大趨向
四、四川省民族文化旅遊業發展的對策
第四節2009-2010年主要地區文化旅遊業分析
一、阿壩州文化旅遊產業發展壯大的路徑分析
二、「小平故里」文化旅遊開發近況
三、北川加快文化旅遊產業發展步伐
四、綿陽著力打造三國文化旅遊線路第七章2009-2010年中國文化旅遊業市場營銷策略分析
第一節2009-2010年旅遊文化營銷的運作形式剖析
一、運作基礎
二、文化包裝與產品設計
三、文化傳播與廣告促銷
四、文化體驗與旅遊品牌
第二節2009-2010年主題公園的影視營銷方法解析
一、影視拍攝對主題公園的促進作用淺述
二、影視主題公園發展存在的問題
三、營銷環境與市場定位分析
四、產品的開發、營銷及組合策略
第三節體驗經濟在紅色旅遊產業的融合發展
一、體驗型開發的概念
二、紅色旅遊的特點
三、紅色旅遊體驗型開發的必然性分析第八章2009-2010年中國文化旅遊業重點企業競爭力分析
第一節深圳華僑城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業基本情況
二、企業主要經濟指標
三、企業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業償債能力分析
五、企業運營能力分析
六、企業成長能力分析
第二節麗江玉龍旅遊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業基本情況
二、企業主要經濟指標
三、企業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業償債能力分析
五、企業運營能力分析
六、企業成長能力分析
第三節宋城集團控股有限公司
一、企業概況
二、宋城集團用文化助推旅遊業發展
三、宋城集團對文化資源進行有效的商品開發
四、宋城集團投資理念透析
第四節東聯集團
一、企業概況
二、東聯集團進入文化旅遊業的背景分析
三、東聯集團文化旅遊業發展規劃
第五節其他企業概述
一、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投資有限公司
二、四川美侖旅遊文化產業投資有限公司
三、成都文化旅遊發展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四、唐家灣文化旅遊有限公司第九章2009-2010年雲南省文化產業運行新格局透析
第一節2009-2010年雲南省文化產業運行總況
一、文化產業成為雲南新支柱產業
二、雲南省文化產業呈現快速健康發展態勢
三、雲南省文化產業發展的優勢
四、雲南主推八大文化產業發展
第二節2009-2010年雲南省文化產業體制改革分析
一、雲南推進文化體制改革的歷程
二、雲南省文化體制改革取得新進展
三、雲南文化體制改革的路徑探討
四、雲南文化產業改革的總體安排
第三節2009-2010年加快雲南省文化產業發展的對策
一、以傳媒產業推動雲南文化產業發展的對策
二、雲南文化產業發展要注重變革與創新
三、雲南建設文化產業要處理好四個重要關系
四、發展富有雲南特色的文化產業第十章2011-2015年雲南文化旅遊業發展前景展望分析
第一節2011-2015年中國文化旅遊業的趨勢分析
一、中國歷史文化旅遊產品開發潛力無限
二、文化旅遊是雲南旅遊產業的發展方向
三、欠發達地區民俗文化旅遊業發展空間廣大
四、現階段文化旅遊業發展機遇與挑戰並存
第二節2011-2015年雲南省文化旅遊產業發展前景展望
一、民族宗教文化旅遊資源開發前景
二、雲南省鄉村生態旅遊發展新趨勢
三、雲南省文化旅遊產業前景廣闊
第三節2011-2015年雲南省文化旅遊產業市場盈利預測分析第十一章2011-2015年雲南文化旅遊行業投資可行性分析
第一節2011-2015年雲南省投資政策優勢分析
一、雲南進一步放寬民間投資政策限制
二、雲南改善投資環境的政策取向
三、雲南吸引投資優惠政策
第二節2011-2015年雲南文化旅遊行業投資風險分析
一、宏觀調控風險
二、市場競爭風險
三、供需波動風險
四、經營管理風險
第三節2011-2015年雲南文化旅遊行業投資策略分析
⑷ 該怎樣論述滇文化對雲南文化產業的發展
呵呵,我也是搞文化產業的,看到你這個題太敏感了
首先你先弄清楚」滇文化」到底是什麼,我們知道,滇文化指的是一個全盤的民族生態,而放到文化產業中,它就變成了一種商業,可是開發出商業價值的東西,雲南,首推旅遊,那麼是什麼促使旅遊是火暴呢?是民族,是特有,我想重點應該在這里,我看過雲大文化產業的教材,雲南的文化產業重頭方向就在民族地域特色上,z這一點又是個大空間了,比方普洱特色茶收藏等等的,你可以從這個方向去講.
請批評
⑸ 如何發展雲南少數民族區文化產業
一、雲南少數民族眾多,文化多元化、多樣化特徵明顯
二、雲南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相對落後;雲南各地區經濟發展差距相對較大
三、雲南少數民族文化產業以文化旅遊、傳統手工藝、演出演藝等產業為主
四、雲南人力資源相對富裕,特別是少數民族地區
根據以上幾個特點,雲南少數民族文化產業發展需要從以下幾方面考慮:
第一,民族地區發展事宜發展文化旅遊業,相對於目前的旅遊業而言,文化旅遊是更高層次的旅遊形式,既能夠保存和傳承當地文化,又能促進旅遊業「二次創業」;
第二,民族地區文化產業不適合發展大而全的產業,適宜發展「小而美」的產業,比如民族民間手工藝品適合適合繼續保持手工、半手工的發展狀態;
第三,較發達的地區還是應該結合現代高科技、金融等於文化相結合,發展文化產業;例如建立一些文化產業園區等等;
第四,繼續完善民族地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只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完善了,才能促進人們想更好層次的文化消費(文化產業);
第五,政府的政策非常重要,要積極採取有效地政策推動民族地區文化產業發展;
第六,文化產業生產組織方式有待改進,單一農戶的生產、銷售等已經不適宜於如今的市場經濟。要採取「企業+農戶+協會」等形式發展;政府要加大監管,保證民族地區人們的權益;
第七,利用平台實施文化產品「走出去」,利用泛亞民族民間工藝品展、文化產業園區(市場集中)等平台促進民族地區文化產品走出去;(現今大部分文化產品都是以旅遊業帶動銷售,今後要走多渠道營銷,比如網路營銷、會展營銷、旅遊帶動營銷等等)
……………………先寫到這吧!
希望可以幫助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