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關於茶葉(生產加工)連鎖店可行性研究報告
以開茶莊為例
一、合理的選址:商業經營最注重的是「地氣」「人氣」,這並非迷信,「地氣」主要是看這個地方有沒有商業氛圍,這種商業氛圍對我們所經營的商品合不合適,「人氣」主要是指我們經營的地方有沒有顧客流這些顧客是否有購買我們商品的心理動機。
茶葉作為一種特殊商品,除了它的飲用保健功能,還能體現它的文化藝術價值,它能使人清心、雅凈、回歸自然——茶葉店的選擇要根據茶葉的特性,歸納起來一般有以下地段:
1、繁華商業中心:這些地區商業氛圍濃,客流量大,購物層次復雜,購買頻率高,消費者大多有較強的求質、求好、求美的特點,但房價或租金的費用比較高,競爭尤為激烈,所以進入前須經仔細考慮,分析自己的人力、財力、物力是否具備,如若有條件,進軍「商業中心」當然正確,何謂搶占「制高點」呢!但實力不具備,千萬不能冒然行事,這些地方要求茶葉品位高一些,要注意品牌、名茶品種要豐富,與茶葉有關的茶具、茶書要配套,如紫砂、瓷器、玻璃茶具等。
2、賓館飯店群附近:賓館飯店是商旅居住的地方,他們大多不帶茶葉,隨時購買,而且,為了走親訪友,捎一點茶葉,顯得雅而不俗,飯店也要用茶,「客來泡茶」是中國人的傳統禮節。賓館飯店群旁開茶店,是比較劃得來的,房租不宜過高,同時還可以租用賓館飯店的經營大廳,從提高格調並可以與茶藝結合起來。
3、交通大道:這些地方人口流動量大,主要是能吸引顧客,所以這些地方注重茶店的外部吸引力,品種要新穎,價格要優惠,適合一些字型大小較老的,無形資產較大的客商進入,剛剛入門的客商最好不要盲目開立茶店。
4、居民區:茶葉是居民消費的必需品,選擇居民區一般風險較小,但同時針對不同居民層次茶店經營風格也不盡相同。
a、老區:這些居民區帶有古樸的中國特色,有勤勞、簡朴的美德,茶葉不能過於高檔,偏向於中低檔,追求利潤要低,營業員要靈活,注重人緣,茶葉質量一定要穩定,信譽要好。
b、新區:這類居民消費較超前,且物質財富和精神文明相對提高,要求經營者茶葉品種檔次略微偏高一些,品種豐富一些,新品種要多上,跟上茶葉品種的新潮流。
c、高檔物業區:這類人群是改革開放先富起來的人,他們生活水平高、節奏快,這個地段開茶葉店,品位應偏高一點,價格也應高一點,要求營業員素質更佳,包裝應精緻,茶葉包裝時速度要快,同時可多上一些高檔禮品、高檔茶具,營業時間放長一些。
d、行業住區:現在有些城市,形成一種行業區,如離退休老幹部區、教師區、明星區。茶葉經營者要根據不同人群的特性,採取不同的經營風格。
e、集貿市場:這些地方客流量大,但消費者大多數是購物好手,要求茶葉價格實惠,可以經常採取優惠方式來促進銷售。
f、學校附近:主要是以知識型分子為主要顧客,門面不要過於豪華,品種要多一些,標價一定要偏低,營業員茶葉知識要豐富。
其他還有一些地方:如旅遊景點,不適應大規模經營,適當經營一些紀念性包裝茶等等。
具體在:
http://hi..com/zhangyouwei/blog/item/e523354e994c1bccd1c86ae7.html
Ⅱ 有機食品的市場分析報告
【報告名稱】2008年中國有機食品市場年度分析報告
【完成時間】2008年8月
【中文價格】紙介版:6500元 電子版:6500元 紙介+電子:6800元
報告目錄
第一章、有機農業及有機食品概述
一、有機農業概述
(一)有機農業的定義
(二)有機農業的特徵
(三)有機農業具有的優勢
二、有機食品的介紹
(一)有機食品的概念及種類
(二)有機食品的產生及其背景
(三)有機食品應該具備的條件
(四)有機食品、綠色食品和無公害食品的不同點
三、中國有機食品相關介紹及發展意義
(一)中國有機食品的發展歷程
(二)中國有機食品標志的含義
(三)中國發展有機食品的意義
第二章、有機農業發展分析
一、國際有機農業發展概況
(一)全球有機農業發展回顧
(二)世界各國應該將有機農業作為農業發展的優先目標
(三)世界有機農業發展呈出七大趨勢
二、部分國家有機農業的發展
(一)德國有機農業的發展分析
(二)日本有機農業的發展狀況
(三)台灣有機農業的發展綜述
(四)義大利有機農業的發展分析
(五)阿根廷有機農業的發展狀況
三、中國有機農業的發展分析
(一)中國有機農業發展概況
(二)有機農業在中國取得長足進展
(三)中國有機農業認證狀況分析
(四)中國有機農業的發展意義
(五)有機農業與生物多樣性的管理分析
(六)有機認證在有機農業發展中所起的作用
四、中國部分地區有機農業發展
(一)長江三角洲地區有機農業發展狀況分析
(二)北京有機農業發展狀況分析
(三)北京突破瓶頸發展有機農業
(四)貴州鳳岡縣有機農業發展狀況分析
(五)江西萬載有機農業產業化發展分析
(六)山東榮成出現新型有機農業產業化合作形式
五、有機農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及策略
(一)中國有機農業發展面臨的瓶頸
(二)中國有機農業的發展思路
(三)有機農業在中國的發展策略
(四)推進中國有機農業發展的措施
(五)有機農業產業化戰略分析
第三章、國際有機食品行業的發展
一、國際有機食品行業發展概況
(一)全球有機食品發展回顧
(二)世界各大洲有機農業和有機食品發展狀況分析
(三)全球有機食品發展特點
二、歐盟有機食品行業
(一)歐盟有機食品行業發展概況
(二)歐盟部分國家有機食品市場規模
(三)歐盟部分產品的市場規模
(四)歐盟有機食品的消費模式
(五)歐盟東擴令有機食品行業獲得新機遇
(六)歐盟有機食品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三、德國有機食品行業
(一)德國有機食品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二)德國有機食品發展迅速的因素
(三)德國有機食品市場競爭狀況
(四)德國有機食品市場消費情況及其開拓
(五)德國有機食品市場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分析
四、美國有機食品行業
(一)美國有機食品發展概況
(二)美國有機食品市場正逐漸擴大
(三)2005年美國有機食品的消費需求上升17%
(四)美國有機包裝食品呈供不應求局面
(五)供應短缺正阻礙美國有機食品市場的發展
五、英國有機食品行業
(一)英國有機食品市場發展概況
(二)2006年英國有機食品和飲料銷售額突破20億英鎊
(三)英國有機食品進口的有關規定介紹
(四)英國有機食品發展前景較好
六、其他國家有機食品行業
(一)義大利有機食品產業發展狀況
(二)捷克有機食品市場快速增長
(三)澳大利亞有機食品出口銷售情況良好
(四)加拿大有機食品市場看好
(五)新加坡有機食品市場不斷增大
(六)有機果蔬日漸受到丹麥消費者的追捧
(七)台灣消費者對有機食品信任問題分析
第四章、中國有機食品行業分析
一、中國有機食品行業概況
(一)中國有機食品發展的三個階段
(二)中國有機食品行業發展回顧
(三)中國有機食品行業發展優勢
(四)中國西部有機食品發展具有優勢
(五)中國有機食品生產及市場發展的有利條件
二、有機食品市場狀況分析
(一)中國有機食品的經營情況
(二)中國有機食品終端市場簡況
(三)湖南昂利科技公司從生產切入銷售來應對終端困局
(四)有機食品的推廣措施
(五)有機食品市場營銷策略
(六)推動有機食品品牌流行的策略
三、中國有機食品消費情況
(一)有機食品消費者淺析
(二)中國有機食品超市消費現狀
(三)有機食品碰到環保難題中國消費群不超過3%
(四)消費有機食品與生物污染物的暴露之分析
四、有機食品認證情況分析
(一)中國有機食品認證概述
(二)中國農業系統有機食品認證發展狀況分析
(三)中綠華夏有機食品認證中心認證情況
(四)2005年中國有機食品認證企業發展情況
(五)中國有機食品認證存在的主要問題
五、中國有機食品出口情況分析
(一)中國有機食品出口貿易的發展歷程
(二)中國有機食品出口歐洲應遵循的規定
(三)中國有機食品出口存在的問題
(四)中國有機食品出口美國的途徑簡析
(五)中國有機食品出口大有潛力
六、有機食品行業存在的問題與挑戰
(一)中國有機食品發展存在六大問題
(二)大部分有機食品企業無法盈利原因分析
(三)中國有機食品行業發展面臨的挑戰
(四)中國有機食品產業期待鼓勵性政策支持
(五)有機食品產業發展中有機肥的安全質量問題
七、中國有機食品行業發展的策略
(一)淺析中國有機食品行業發展戰略
(二)加快中國有機食品發展速度的幾點措施
(三)中國有機食品發展的具體建議
(四)促進有機食品產業健康發展的建議
第五章、有機蔬菜
一、有機蔬菜相關概述
(一)有機蔬菜的定義
(二)有機蔬菜基地的三個基本要求
(三)有機蔬菜生產主要栽培技術措施
二、國際有機蔬菜行業發展狀況
(一)英國有機蔬菜市場形勢逐步上升
(二)美國紐約長島的有機蔬菜農場產品生產及銷售情況
(三)台灣有機蔬菜發展狀況分析
三、中國有機蔬菜發展狀況
(一)中國發展有機蔬菜具有重要意義
(二)中國有機蔬菜轉攻國內市場
(三)中國有機蔬菜出口國際市場潛力分析
四、山東省有機蔬菜發展狀況
(一)肥城有機蔬菜種植面積達14.3萬畝
(二)山東肥城市大力發展有機蔬菜產業經驗分析
(三)山東泰安市有機蔬菜行業成現代農業發展新亮點
(四)山東泰安市有機蔬菜已成農產品出口創匯主導產業
五、其他地區有機蔬菜發展狀況
(一)上海市民成有機蔬菜的消費主力軍
(二)漁農居有機食品配送中心為深圳提供全國有機食品
(三)青島市民熱衷購買有機蔬菜
(四)武漢有機蔬菜市場還需慢慢培養
(五)山西晉中市榆次區有機蔬菜產業發展狀況分析
(六)「太白山」牌蔬菜成陝西省首家國際認證有機蔬菜
六、部分有機蔬菜企業發展情況
(一)「奧綠特」打造綠色有機蔬菜連鎖品牌
(二)北京綠富隆公司以有機蔬菜基地帶動企業發展
(三)上海錦菜園積極打造有機蔬菜品牌
七、有機蔬菜發展面臨的問題及發展策略
(一)有機蔬菜消費面臨的難題
(二)有機蔬菜期盼行業標准
(三)發展有機蔬菜的對策分析
第六章、有機茶
一、有機茶相關概述
(一)有機茶相關介紹
(二)有機茶發展的意義
(三)有機茶開發和茶業產業化兩者關系探析
二、有機茶行業發展分析
(一)國內外有機茶行業發展概況
(二)中國有機茶認證的發展
(三)中國發展有機茶的有利條件
三、有機茶市場分析
(一)有機茶逐漸成為市場新寵
(二)影響中國有機茶快速發展的市場因素
(三)成熟的有機茶市場還有待時日
四、部分地區有機茶發展狀況
(一)歐盟市場有機茶一半多來自江西婺源
(二)浙江有機茶行業發展迅速
(三)湖南有機茶出口位居全國第一
(四)湖北省有機茶發展狀況分析
(五)湖北保康縣有機茶打進歐盟市場
(六)浙江武義縣有機茶產業化建設新模式
(七)廈門有機茶經銷商欲以「低價」爭奪市場
五、中國部分茶企有機茶發展狀況
(一)北京「更香」有機茶葉異軍突起原因分析
(二)有機茶助湖南茶業公司打進國際市場
(三)湖南茶葉總公司優質低農殘茶與有機茶關鍵技術探析
(四)福建京泰有機茶打入北京市場
六、有機茶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發展策略
(一)有機茶行業發展存在的理解誤區
(二)中國有機茶市場必須打假
(三)中國有機茶開發中急需解決的問題
(四)中國有機茶行業可持續發展建議
(五)有機茶產業化發展策略
七、有機茶行業標准情況
(一)《有機茶》
(二)《有機茶產地環境條件》
(三)《有機茶生產技術規程》
(四)《有機茶加工技術規程》
(五)《有機茶標識管理章程》
第七章、其他有機食品發展分析
一、有機水果
(一)歐洲有機水果生產情況回顧
(二)歐盟有機水果消費情況分析及預測
(三)廣東高州有機水果發展狀況及策略剖析
(四)廣東高州建造全國最大有機水果生產示範基地
二、有機大米
(一)泰國已成世界最大的有機大米出口國
(二)宜春成江西省綠色及有機大米主產區
(三)江西萬載有機大米搶占國內外市場
(四)有機大米加工技術規程
三、有機奶製品
(一)美國最大有機奶製品生產商得到農業部支持
(二)有機奶製品成英國奶製品行業發展最快的部分
(三)丹麥有機奶製品市場已突顯商機
(四)三大國產有機奶品牌搶灘上海市場
(五)內蒙古源真乳業打開中國有機奶消費新時代
四、有機水產品
(一)世界有機水產品市場發展狀況
(二)中國有機水產品發展概況
(三)2005年浙江慈溪市四種水產品獲得國家有機食品認證
(四)2006年浙江衢州第一個水產品獲得有機認證
(五)千島湖綠色有機水產品出口基地建設已取得顯著成效
(六)句容市已成為江蘇省最大有機水產品基地
第八章、中國主要地區有機食品的發展
一、江西省
(一)江西有機食品熱銷國際市場
(二)2005年江西省有機食品產品數量居全國第一
(三)2006年江西省有機食品發展情況
二、北京市
(一)北京發展有機食品產業的主要優勢
(二)北京有機食品擬推行連鎖銷售
(三)北京政府對有機食品企業認證費用給予優惠
三、哈爾濱市
(一)哈爾濱發展有機農業及有機食品的五大優勢
(二)哈爾濱市有機農業及有機食品發展概況
(三)2005年哈爾濱市有機食品認證填補五項空白
(四)哈爾濱有機農業及有機食品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五)哈爾濱有機農業及有機食品發展的主要對策
四、其他地區有機食品發展狀況
(一)山東有機食品具有競爭力
(二)武夷山有機食品的發展狀況分析
(三)新疆有機食品面臨品牌缺失出疆難的困局
(四)有機食品認證成功突顯河南縣畜牧業優勢
(五)遼西有機食品行業發展潛力巨大
(六)沈陽將面臨商機無限的「有機食品時代」
第九章、有機食品重點企業
一、陝西天人有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一)公司簡介
(二)天人有機成中國有機食品的「藍海」領航員
(三)天人有機欲領軍農業產業化
二、泰安泰山亞細亞食品有限公司
(一)公司簡介
(二)泰山亞細亞發展情況分析
(三)泰安泰山亞細亞食品有限公司有機蔬菜成功實現突圍
三、北京歐閣有機農庄科貿發展有限公司
(一)公司簡介
(二)「有機農庄」發展模式剖析
(三)歐閣有機農庄面臨的發展形勢及其建議
四、江西省婺源大鄣山綠色食品有限公司
(一)公司簡介
(二)大鄣山茶發展情況分析
(三)大鄣山茶牽手歐盟十年造就有機食品品牌
(四)婺源大鄣山茶通過原產地標記認證
五、其他有機食品重點企業介紹
(一)福建閩中有機食品有限公司
(二)綠都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三)福州超大嘉和茶業有限公司
第十章、有機食品發展前景與趨勢
第一節、國際有機食品發展前景及趨勢
(一)國際有機農業和有機食品發展新動向和趨勢
(二)有機食品將引航國際消費新時尚
(三)全球有機食品市場有巨大發展潛力
第二節、中國有機食品發展展望
(一)中國有機食品的發展前景分析
(二)「十一五」期間中國將大力促進有機食品業發展
(三)「十一五」期間農十四師欲打造南疆最大有機食品基地
第十一章、有機食品政策標准
第一節、有機食品政策標准概況
(一)國家11部門對推進有機食品產業發展的意見
(二)有機食品認證管理移交國家認監委
(三)有機食品配料使用情況規定
第二節、有機食品認證標准及要求
(一)有機食品認證程序
(二)有機食品認證的基本要求
(三)有機產品認證實施規則
(四)有機食品認證收費管理細則
第三節、有機食品相關規范要求
(一)有機食品技術規范
(二)有機(天然)食品運輸技術規范
(三)有機(天然)食品貯藏技術規范
(四)有機(天然)食品銷售技術規范
(五)有機食品檢測技術規范
附錄:
附錄一: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
圖表目錄:
圖表1 中國有機食品標志
圖表2 世界各大洲有機農業面積所佔比例
圖表3 世界有機農業面積最多的前十個國家
圖表4 世界有機農業用地佔農業用地面積比例最多的10個國家
圖表5 英國承認的有機食品檢驗認證機構
圖表6 2005年中國有機食品認證企業發展總體情況
圖表7 2005年中國有機食品行業產品結構
圖表8 2005年中國有機食品分類產品發展情況
圖表9 2005年中國分地區有機食品發展情況
圖表10 中國有機食品出口情況
圖表11 有機茶的衛生指標
圖表12 凈含量負偏差
圖表13 有機茶園環境空氣質量標准
圖表14 有機茶園土壤環境質量標准
圖表15 有機茶園灌溉水質標准
圖表16 商品有機肥料污染物質允許含量
圖表17 有機茶園允許和限制使用的土壤培肥和改良物質
圖表18 有機茶園主要病蟲害及其防治方法
圖表19 有機茶園病蟲害防治允許和限制使用的物質與方法
圖表20 有機茶深加工產品中允許使用的添加劑、加工助劑和載體
圖表21 歐盟有機水果人均消費量
圖表22 歐盟主要有機水果消費量結構
圖表23 有機食品認證流程圖
圖表24 有機食品認證收費標准一覽表
圖表25 種植業產品及其初加工產品生產規模及工藝復雜系數核定
圖表26 野生資源採集及其初加工產品生產規模及工藝復雜系數核定
圖表27 水產品(野生捕撈)及其初加工產品生產規模及工藝復雜系數核定
圖表28 水產品(養殖)及其初加工產品生產規模及工藝復雜系數核定
圖表29 畜產品(放牧)及其初加工產品生產規模及工藝復雜系數核定
圖表30 加工產品生產規模及工藝復雜系數核定
圖表31 農葯及肥料生產規模及工藝復雜系數核定
圖表32 允許和限制使用的土壤培肥和改良物質
圖表33 作物病蟲害防治中允許和限制使用的物質、方法
圖表34 允許和限制使用的畜禽飼料添加劑
圖表35 允許在畜禽飼養場所使用的清潔劑和消毒劑
圖表36 食品加工中允許使用的食品添加劑和載體
圖表37 食品加工中允許使用的加工助劑
Ⅲ 寫保健茶可行性報告怎麼寫
找到一個,可以參考。
仙乳保健茶投資可行性報告
一、符合國家或行業發展規劃
仙乳保健茶專利項目符合國家的產業政策、符合行業發展的宏觀經濟要求。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在二00二年的「全國主要農產品加工業發展規劃」中明確指出:要以名優茶、綠色食品、有機茶、保健茶為重點。茶葉加工要與醫葯業、其他食品業更加緊密結合,保健茶作為重點發展項目。
二、仙乳保健茶的專利申報和研製緣由
1、仙乳保健茶是專利權人運用傳統中醫理論經多年研製之精華,早年為家庭飲用,因其具有明顯的保健作用逐步擴大為親屬、鄰居飲用,所收到的保健作用均十分明顯。
2、在申報專利前,經100人飲用,證明具有促代謝、活脈絡、養腎氣、抗衰老的功效。對預防老年常見病效果明顯,具有綜合的保健作用。本保健茶含有人體所需的多種營養成分,對人體改善營養有積極的作用。對感冒、經常性陽痿、經常性健忘、經常性反應慢、經常性疲倦等症狀有明顯的改善。本保健茶口感適宜,經常飲用可增強免疫力,預防疾病,保持身體健康。
3、近年來,隨著人們健康意識增強,採用制茶新技術、新工藝,以傳統中草葯為主要成分的保健茶已成為飲品市場的新亮點。在茶飲品的「百花園」中,「中草葯保健茶」一枝獨秀,發展迅猛。隨著我國改革開發的不斷深入,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保健意識的增強,「中草葯保健茶」將會成為保健治療又一常規主導消費品,市場消費量大,前景必然看好。
4、 目前市場上各類保健茶其作用單一,沒有綜合的保健作用,仙乳保健茶的研製成功填補了這一空白,這是最主要的一點。
5、中國的茶葉產量佔世界第二位,各品種、擋次的茶葉資源十分豐富。本專利的另一主要組方成分仙靈脾產地在我國分布廣並且資源十分豐富。
6、仙乳保健茶生產成本低,適合大眾人群消費,一旦形成生產力和市場,對提高國民的身體素質和健康水平將起到重要作用,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十分顯著。
三、已進行的調查及其結果
1、 茶資源狀況:據農業部1999年提供的資料:全國茶園面積為1639.44萬畝,採摘面積1352.04萬畝。茶園面積達100萬畝以上的有七個省。估計全年茶葉產量在70萬噸左右。
2、 仙靈脾產地分布於:黑龍江、吉林、遼寧、山東、江蘇、江西、湖南、廣西、四川、貴州、陝西、甘肅。其中:心葉仙靈脾分布山西、陝西、甘肅、青海、廣西、湖南、安徽等地。箭葉仙靈脾分布浙江、安徽、江西、湖北、四川、台灣、福建、廣東、廣西等地。
3、 市場調查:目前我國約有茶飲料生產企業近40家,其中大中型企業有15家,上市品牌多達100多個,有近50個產品種類。而與此同時,我國茶飲品消費市場的發展速度更是驚人,幾乎以每年300%的速度增長,占我國飲料消費市場份額的13%,超過了果汁飲料而名列飲料市場的"探花",大有趕超碳酸飲料之勢。在茶飲料市場中隱藏著一個巨大的商機:保健茶飲料在市場上寥寥無幾或根本沒有。袋裝保健茶雖然有十幾家在生產,但其產品的保健作用單一,均不具備綜合的保健作用,由於其對人體的保健作用單一,消費群體必然不限,很難形成市場規模。據此可以預見,仙乳保健茶一旦形成規模生產和銷售網路,將會取得十分可觀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四、擬建廠址的初步考察
選址的決策主要是為了追求成本最小化,應考慮的因素較多,如:政治因素、經濟因素、自然因素、勞動力可獲得性與費用、廠址條件與費用、原材料獲得與費用等。在考慮以上因素的基礎上,以下幾點也應考慮:
1、 在原材料產地建廠(如貴州省是茶葉和仙靈脾的主要產地)可以大大的減少原材料的購買成本和運輸成本。
2、 以本專利項目與現有的茶廠或保健品廠聯合,利用該廠已有的基礎設施和生產設備可以減少建廠費用並早出產品,利用已有的銷售渠道,又可減少銷售成本盡快打開市場。
3、 在非原料產地建廠(如內蒙赤峰區域)也有優勢,一是土地資源豐富,可以節省建廠成本,二是勞動力資源豐富,可以減少生產成本。還可以享受當地政府給予的一些優惠政策。如稅收方面的優惠政策。
4、 為籌建仙乳保健茶廠,專利權人初步在赤峰市松山區勘定並已洽談一塊土地:佔地面積20畝,距離市區6公里,距離一級公路200米,距離將要修建的高速公路90米。距市區5公里,土地平整,交通方便,水電供應便利,比較適合作為保健茶的廠址。
5、 綜合分析,仙乳保健茶廠址的選擇還是以在原料的主產地為宜,如貴州省。這主要是從原料的購進成本和原料的質量保證方面考慮。其它方面,如土地資源和勞動力資源還有待於進一步考察。同時,以專利入股的形式,在原料主產地與已有的保健品廠聯合,也是最佳選擇方案之一。
五、國內和國際市場需求預測
1、 本產品的消費對象:仙乳保健茶生產成本低,市場定價低,適合大眾及不同層面的消費。工薪階層或城鄉民眾均可成為本保健茶的消費群體。隨著人民生活質量的提高和保健意識的增強,本專利產品顯著的保健作用和價位優勢必能贏得較大的消費群體。
2、 仙乳保健茶不存在產品經濟壽命期的問題。同時從本保健茶的良好保健作用和獨特的組方分析,現在或是以後很長時間內不可能出現替代產品,即代用品。
3、 專利權人在專利相關資料中說:本保健茶在微量的加入一味中葯後保健效果會更好。本專利內涵的外延空間還很大。也就是說隨著本專利系列產品的出現,必將擴大本專利產品的消費群體,擴大市場需求容量。
4、 仙乳保健茶出口前景廣闊。據國外調查公司預測:未來5年,全球健康飲料將以高於普通飲料增長速度一倍以上的速度增長。我國茶飲料產量在2002年就已升至飲料業的第二位,而建立在我國傳統中醫葯學和現代健康理論基礎上的、具有強身和保健功能的保健茶產品更是受到市場的歡迎。隨著中國加入WTO,隨著世界對中國中醫中葯治療保健效果的認知,本專利產品必能走出國門,在世界保健品市場上取得一定的市場份額。收到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可以預測:即有保健茶產品巨大的市場空間,又有本專利產品十分顯著的保健效果和較低的市場價格,只要進行有效的市場運作,仙乳保健茶在國內的需求量不會少於數千噸或更多。
六、市場價格預測
1、 市場調查顯示,我國市場上銷售的保健茶主要有銀杏茶、靈芝茶、冬凌草速溶茶、冬蟲夏草速溶茶、枸杞茶、杜仲茶、桑葚五味茶、烏梅養胃茶、菊茶、枇杷竹葉茶、山楂茶等十多個品種。均為袋裝,包裝重量多少不一,若折算1000克計算,以上各類保健茶1000克的市場銷售價格少則接近200 元人民幣,多則近1000元人民幣。
2、 仙乳保健茶的原料價格(大眾型)在產地1000克不足20元人民幣,仙乳保健茶成品市場銷售定價應不到100元人民幣。由此可見,價格優勢十分明顯。
3、 目前在市場上具有綜合保健作用的保健茶還沒有,仙乳保健茶填補了這一空白,因此價格的潛力很大。
七、 投資的必要性
1、 建廠初期最低年利潤預測:(大眾型茶)在原料產地設廠,每噸成品茶的原料價在1.2萬元-1.3萬元之間,而銷售一噸成品茶,最低批發價應在5萬元-5.5萬元之間,以年銷售一百噸計算,稅費後純利潤最少在二百萬元以上。在非原料產地建廠,(如內蒙赤峰市地區)運輸成本會有所增加,但是由於建廠地區的土地價格相對較低,勞動力資源較為豐富,生產費用會相對降低。
2、 專利權人在專利的相關資料中說明:「本保健茶技術內涵的外延空間很大」。可以根據不同消費擋次和不同消費群體的需求,成系列的生產出高、中和大眾型的產品,此專利項目內涵的外延空間對提高產品質量,增加產品種類,加強市場競爭力有積極的作用。
3、 中國是一個產茶大國,也是一個茶葉消費大國,而大眾茶型是消費的主體,仙乳保健茶即有顯著的綜合保健作用,又符合國人的飲茶習慣,市場的價格定位又為大眾所能接收,所以定會贏得廣大的消費群體。如果每年人均飲用一公斤本保健茶,100噸只是10萬人的消費水平,是一個小城鎮的人口數額。由此可見仙乳保健茶的市場潛力和拓展空間是十分巨大的。
4、本保健茶對生產環境的衛生條件要求嚴格,但生產工藝並不復雜,能源消耗不大,沒有環境污染問題,也不會對周邊產生噪音污染,是名符其實的綠色環保型產業。
5、 飲「保健茶」之風始於歐洲和美國,歐美人對這類飲品統稱之為herbal tea(植物茶)。據報道,日本2001年保健茶飲品市場銷售額已達650億日元;2002年日本保健茶飲品銷售額為800億日元,年增長率高達20%。由此可見,保健茶在國際市場的前景十分看好。 目前保健茶在中國處於起步階段,所佔市場份額很小,但發展前景廣闊。
八、 投資效益分析
1、 以大眾型(仙乳保健茶)說明投資效益:每1000克普通茶葉市場銷售價20元人民幣,產地批發價不到10元人民幣;仙靈脾市場銷售價每1000克不到15元人民幣,產地批發價為6-8元人民幣;本保健茶的其它組方成份用量少並且市場銷售價格均不高。而仙乳保健茶的產成品在市場上的銷售價格最少應在80-100元人民幣。工廠批發價格不低於60元人民幣。
2、 由上可知:工廠每批發1000克本專利的產成品毛利率不少於300%,減除包裝費用、工資費用、運輸費用、銷售費用、廣告宣傳、折舊、利息及各項生產費用後,所得純利潤不少於150%或是更多。
3、可以預測:如果有100萬人飲用本保健茶,以每人每年飲用1公斤計算,每公斤工廠獲純利潤最少為20元人民幣,那麼一年可以取得2000萬元人民幣以上的純效益。同時,一旦消費者體驗到仙乳保健茶顯著的保健作用後,每人每年消費本保健茶應不少於2公斤。
九、項目總投資估算與合作形式
建設一個年產100噸的仙乳保健茶廠,預計需投入人民幣500萬元。從資金到位後,進行項目籌備、制定工程計劃進入工程實施到基礎設施竣工,大約需10個月的時間,再加兩個月的生產設備安裝和調試、職工技術培訓等後期工作就可以投入試生產。
在建廠所需的500萬元資金中,固定資產投入約為380萬元人民幣,流動資產投入約120萬元人民幣。
1、 固定資產投資部分
建廠徵用土地20畝,使用期限30年,約需資金140萬元;建設廠房、倉庫、辦公場所和與生產相關的附屬設施約需要資金150萬元;購置生產加工設備約需資金50萬元;另外還有建設工程費用、設備安裝費用和建設期利息等。
2、 流動資金估算
流動資金大約需要120萬元。其中:為保證正常生產需要原材料的儲備資金30萬元; 在正常生產條件下處於生產過程的生產資金佔用約3萬元;成品入庫後至銷售前這段時間中產成品佔用的成品資金約10萬。還有產品銷售費用、廣告策劃宣傳費用、人員培訓、資金利息和運輸等各種費用。
建廠資金估算還有待於近一步論證,還需要提供詳實的資金需求報告加以說明。但總體出入並不會太大。
3、借款償還計劃
建設年產100噸的仙乳保健茶廠,需投入資金500萬元人民幣,保健茶廠建成投產後,進入正常的生產和銷售狀態,以年生產和銷售100噸產品計算,三年可以完成還本付息。其中預計:第一年還本付息80萬元人民幣;第二年還本付息160萬元人民幣;第三年還本付息260萬元人民幣。
三年還本付息的借款償還計劃估算,是依據本專利產品顯著的保健作用和現在國內市場對保健茶產品巨大的需求空間、加之企業循序漸進的發展系列產品擴展市場份額和市場對本專利產品不斷的認可過程做作出的。只要企業依託市場進行有效的經營和管理,這一還本付息的計劃是完全可以實現的。
4、 本專利項目的合作形式
1、 轉讓專利權為人民幣300萬元;
2、 全國獨占實施許可為人民幣220萬元;
3、 全國獨占排它實施許可為人民幣150萬元;
4、 省級獨占許可50萬元人民幣;
5、 全國范圍技術入股合作開發:一次性付給專利權人40萬元人民幣,本專利摺合260萬元人民幣當作現金入股並折算股份,每年固定提成50萬元人民幣,每年提成比例遞增5%;
6、 其它合作形式可以協商。
Ⅳ 2013-2018年中國養生茶市場調查與發展預測報告
喝茶已成為多數中國人的一種生活習慣,日常生活七件事包括:柴、米內、油、鹽鹽醬、醋容、茶,茶仍居其一。茶已成為社會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健康飲品和精神飲品,而且,隨著人們健康消費觀念的普及,茶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喜愛和追求。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4-2018年 中國常潤茶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規劃分析報告前瞻》顯示,我國每天有3 億多人在飲茶,如果發展到一半人飲茶將達到近7 億人口。如果有80%的中國人喝茶那就有10多億人消費。但是我國人均消費茶葉還比較低,僅0.61kg,而世界年人均消費2.21kg以上,隨著我國經濟不斷增長,人們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未來我國茶產業的增長潛力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