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2016年雲南蔬菜種植前景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2016-2021年中國蔬菜種植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近年來,中國蔬菜生產持續穩定發展,種植面積由2007年的2.62億畝增加到2012年的3.08億畝,產量由2007年的5.47億噸增加到2013年的7.06億噸,已經超過糧食產量,成為我國第一大農產品。
在產銷量增加的同時,我國蔬菜在國際市場上的整體競爭力也在不斷增強,蔬菜已經成為我國最主要的出口農產品之一。據統計1990年我國的蔬菜出口量為142萬噸,列世界第六位,2001年達到了511萬噸,比1990年增長約2.6倍,居世界第一位,而到2013年,國內食用蔬菜、根及塊莖進出口總額為104.20億美元,同比增長11.79%;實現貿易順差53.21億美元,同比增長18.12%,順差規模大幅擴大。在出口市場上,我國蔬菜已經出口到全球近200個國家和地區,在全球市場占據了重要的地位。
雖然我國蔬菜產業國際市場競爭力整體在不斷增強,但我國蔬菜產業依然存在較多的問題,制約了我國蔬菜產業國際競爭力的進一步提升。
行業基礎設施建設有待加快。相關數據顯示,我國果蔬流通腐損率高達20-30%,每年損失1000多億元。由於我國蔬菜產業整體現代化水平偏低,加上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建設還較弱,使得我國蔬菜產業在流通環節中成本急劇攀升,同時還造成巨大的浪費,這不僅影響到我國蔬菜產品國內市場的銷售,還直接制約了我國蔬菜產業國際市場競爭力的提升。
科技創新與轉化能力有待增強。當前我國蔬菜產業大多依靠傳統產品的種子種植,由於科技投入不足,我國每年要進口超過8000噸的海外蔬菜種子,進口種子的銷售額占據了我國蔬菜種子年銷售額的25%以上。由於優良種子的缺失,使得我國蔬菜產品的品質很難得到有效的提升,這也嚴重的制約了我國蔬菜產業國際競爭力的提升。
雖然當前我國已經成為蔬菜產業的全球大國,但我國要想成為蔬菜產業強國,國際市場競爭力得到顯著提升,依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