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我是甘肅慶陽的蘋果種植戶,我處現存大量紅富士、秦冠蘋果,急尋收購商。
你是慶陽哪的,租個氣調庫存起來,過年能賣好價錢,絕對劃算,我是政府農口的,主管林果
❷ 慶陽蘋果的品質特點
慶陽市是全國蘋果最佳適宜栽培區之一,所轄縣區大部分為「中國優質蘋果基地重點縣」,是甘肅省蘋果種植面積最大的市。
所產蘋果硬度較大、果面潔凈、色澤鮮艷、酸甜適度,品質優良。據測定,慶陽紅富士蘋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為16.5%,維生素C含量4.2mg/kg,總酸量0.21%,均高於國家鮮蘋果GB1051-89標准。另據甘肅省分析測試中心檢測,感官、營養及衛生指標均符合《綠色食品溫帶水果》(NY/T 884-2004)標准要求,貯存5個月後,硬度為7.5kg/cm2,高於其它地區。
一是色澤艷麗。慶陽蘋果著色早、易著色、色度艷、著色面大。在自然栽培條件下,慶陽主栽蘋果的著色指數均較高,紅富士著色指數≥80﹪,秦冠著色指數≥85﹪,元帥系著色指數≥90﹪,喬納金著色指數≥70﹪,嘎拉著色指數≥70﹪。在市場上,消費者通過外觀色澤就能辨認出慶陽蘋果。
二是蠟質層厚。慶陽蘋果皮層厚、果面光潔無銹、果膠含量高。據對慶陽蘋果測定,紅富士蘋果角質層厚度達20微米,新紅星蘋果角質層厚度達25微米,與陝西渭北高原蘋果品質相當,明顯高於遼寧、山東、河南、河北諸蘋果產區。這一特色的形成與西北黃土高原地域特徵直接關聯,是慶陽蘋果有別於其它果產區的顯著特徵之一。
三是風味濃郁。慶陽蘋果糖分高、果肉脆、香氣濃、營養豐富。據測定,慶陽紅富士蘋果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為16.5﹪,維生素C含量為4.2毫克/公斤,總酸量為0.21﹪,這些指標均高於國家鮮蘋果GB1051-89標准。
四是耐貯耐運。慶陽蘋果果皮厚,果面蠟質多,果實緻密,硬度大,耐貯藏。紅富士蘋果採收時的硬度為每平方厘米9.8公斤,貯藏5個月後硬度為每平方厘米7.5公斤,均高於其它地區所產的蘋果。這一特性決定了貯藏時間長,損傷率低,品質變化小。第二年5、6月份,品質維持最好的為渭北高原和甘肅慶陽產的蘋果。
五是食品安全。蘋果食用安全性能是保證市場准入和消費者安全放心食用的首要條件。慶陽的自然條件和生態環境優越,生產出的蘋果無污染,農葯殘留量和重金屬離子均低於國家蘋果標准規定的限制指標,食用安全。
❸ 農村產業結構調整
以蘋果產業開發為重點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
蘋果是我國在國際市場競爭中具有明顯比較優勢的農產品之一。慶陽地處世界蘋果生產最佳緯度區,是國家區劃的西北黃土高原蘋果優勢區域。加快蘋果產業開發,是市委、市政府加快調整農業結構、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一項戰略決策,是提高農業效益、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舉措。周邊地區的成功經驗和我市的生產實踐證明,蘋果產業經濟效益良好,市場前景廣闊,開發潛力巨大,是我市最具優勢的特色產業。我們要以戰略的眼光審視慶陽蘋果產業發展,認真學習先進經驗,採取有力措施,促進慶陽蘋果產業加快發展。
產業開發既要找准方向,又要鍥而不舍。慶陽蘋果產業與陝西省咸陽、延安和我省平涼等市都起步於80年代初,20多年後,其他市州蘋果產業已從規模擴張轉向精品高效和內涵發展,形成了眾多名符其實的基地縣,而我市蘋果產業雖有發展,但規模不大、管理不善、效益不高,全市總面積甚至不及陝西一個基地縣。差距如此之大,固然有許多客觀因素,但更重要的是我們信心不足、決心不大、堅持不夠,缺乏不達目的不罷休的韌勁。今後,慶陽蘋果產業開發要有一個大發展,必須著眼長遠,立足當前,堅定信心,持之以恆,一任接著一任干,一張藍圖繪到底。要做到「三個堅持」。一是堅持規模擴張。沒有規模就無所謂產業。要發動群眾,依靠群眾,採取現場觀摩、算帳對比、典型示範等行之有效的方法,教育引導群眾轉變觀念,自覺投入結構調整,加快蘋果產業擴張速度,堅定不移地在短期內把基地規模做大。二是堅持集中連片。要規劃建設規模片帶,發展千畝村、萬畝鄉,實現連片栽植,展示規模效應,促進群防群管。要採取租賃、入股等形式,積極推動農村土地合理有序流轉,促進土地向大戶集中。三是堅持抓點帶面。市、縣、鄉都要建立不同規模的示範園,瞄準國際一流目標,整合資源要素,突出科技含量,開展試驗示範,輻射帶動整個區域的果業生產。
質量是產業競爭的生命,質量管理是產業開發成敗的關鍵環節。要著力研究加強蘋果產業管理和果園管理兩個方面的工作。產業管理要建立健全7種長效機制。一是布局規劃機制。規劃是產業開發的大綱和藍圖。市、縣都要制定蘋果產業布局規劃和年度實施計劃,做到長遠有目標,近期有任務,形成上下配套銜接的規劃體系,並按規劃組織實施,堅決防止隨意變更。二是品種優化機制。在主打紅富士、澳洲青蘋的同時,准確把握市場需求,積極引進篩選適合本地生態條件的新品種,形成早中晚熟品種、鮮食果與加工果合理搭配的種植結構和「栽植一代、引進一代」的動態發展格局,從品種上搶占果業發展的制高點。三是苗木繁育機制。市、縣都要建立苗木繁殖中心,大力發展果樹無病毒苗木,嚴把質量關,集中向農民提供各類果樹苗,努力實現蘋果生產無毒化、良種化。四是隊伍建設機制。充分發揮市、縣果樹站、果業局的職能,聘請專家教授,吸收林果專業大中專畢業生,造就一支為蘋果產業服務的專業技術隊伍。五是質量認證機制。全面推行無公害生產,積極開展綠色認證、地理標志產品認證和出口注冊果園認證,提升慶陽蘋果知名度。六是技術培訓機制。下功夫整合培訓項目,切實開展蘋果栽培管理技術全覆蓋培訓,培養一支懂技術、善管理的果農隊伍。七是財政支持機制。市、縣財政每年要列支專項經費,支持蘋果產業開發,保證各項發展措施落到實處。
果園管理要借鑒「大改形、強拉枝、巧施肥、無公害」的經驗,加強技術組裝配套與推廣普及,重點研究優質蘋果生產的8項關鍵技術,總結制定出符合慶陽實際的果園管理模式。一是樹形修剪。主推疏散少層型和小冠疏層型,試驗開心型。
二是栽植密度。主推稀植園,避免矮化密植弊端。三是生態配套。推廣「畜、草、果、沼、窖」五配套的路子,增施有機肥。四是病蟲防治。研究病蟲害規律,制定周期防治表。五是定花定果。確定具體合理的密度和技術措施。六是果實套袋。確定套袋、取袋時機及相關配套措施。七是測土配方施肥。制定蘋果栽植土壤肥力標准,因園制宜,按需施肥。八是新園撫育。堅持高起點、高標准,力爭三年開花、四年掛果。只有以上這7種機制和8種規范建立了、落實了,慶陽蘋果產業核心競爭力才會大幅度提高,開發水平才會邁上新的台階。
效益是衡量產業開發成功與否的主要標志,市場營銷是實現生產效益的根本所在。果品營銷必須立足國際國內兩個市場,研究終端需求,吸引高端客戶,著力構建五個體系,力促銷售上層次。一是宣傳推介體系。加大在中央及主銷區媒體廣告宣傳力度,策劃專題報道,增設慶陽蘋果網頁,主動參加各類果品展銷活動,讓更多的客商和消費者了解慶陽蘋果。二是品牌包裝體系。加強果品產後商品化處理,提倡清洗打蠟,嚴格分級分等,扭轉目前「一流產品、二流包裝、三流價格」的現象。積極開展商標注冊和品牌包裝,實行強強聯合,避免分散經營,提高果品的商品率。三是加工儲運體系。認真落實中央、省上關於扶持龍頭企業的一系列優惠政策,幫助企業改進技術,開發產品,建設基地,搞好產銷銜接。按照訂單合同、合作制、股份制等經營組織形式,推動龍頭企業與農戶之間建立穩固的利益聯結機制,擴張蘋果加工、儲藏、運銷規模,提高市場佔有率。四是市場開拓體系。建設專業批發市場,為果品貿易搭建服務平台。採取直銷、果行代銷、設立專店、進軍超市等方式,有計劃、有組織地拓展銷售渠道。積極爭取出口資格認證,大力開拓國際市場,努力擴大自營直接出口規模。五是專業合作體系。引導建立果農協會、行業協會和果業商會等組織,把服務延伸到產前、產中、產後各個環節,聯合起來為果農提供優質服務。積極推行果農協會代表果農與企業簽訂合同,防止壓級壓價等不正當競爭行為,保護果農利益。
當前是我市蘋果產業加快發展的黃金時期,搞好蘋果栽植是產業開發的重中之重,也是農村和農業生產中的頭等大事。各級黨政組織要充分認識蘋果產業開發的重大戰略意義,堅決貫徹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做到資金投入到位,農民培訓到位,技術扶持到位,管護責任到位,監督檢查到位,切實提高蘋果栽植質量。要迅速組織力量,盡快調運苗木,加快栽植進度,在全市上下掀起大抓蘋果栽植、大力發展蘋果產業的高潮,確保完成全年30萬畝的栽植任務。各級領導幹部要切實轉變作風,自覺深入到產業開發第一線,研究具體問題,解決具體困難,逐項逐條抓落實,真心實意地助農增收,為農業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做出應有的貢獻。
❹ 蘋果產業發展的研究性學習報告
部分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我國是全球最大的蘋果生產國,也是惟一一個蘋果收獲面積上百萬公頃、產量上千萬噸的國家,產量佔全球蘋果產量的一半還多。但是,隨著蘋果種植面積和蘋果產量的迅猛擴大與快速增長,蘋果價格跌多升少,我國蘋果產業的發展正受到日益嚴峻的挑戰。在國內外消費需求增長跟不上蘋果產量增長的情況下,如何根據蘋果市場供求狀況制定行之有效的蘋果產銷戰略,把產地的資源優勢轉變為市場優勢,把蘋果生產的數量優勢轉變為質量優勢,就成為進一步推動我國蘋果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關鍵。
一、產業發展趨勢和現狀
1. 栽植面積由快速擴張向平穩發展
根據國家蘋果產業技術體系的調查研究,1982~1989年期間和1991~1996年期間,我國蘋果產區經歷了兩次大規模擴張,但自1996年後,環渤海灣優勢產區蘋果面積以每年平均5.1%的速度持續下降,而黃土高原優勢產區在1997~2002年種植面積減少後,從2003年至今保持年均
4.53%的速度平穩增長,到2013年我國蘋果栽植面積達到225.14萬公頃,近三年蘋果收獲面積相對穩定,但產量卻呈穩步增長態勢。
2. 區域布局由分散發展向優勢產區集中發展
我國蘋果主產區地處黃土高原、華北平原、環渤海灣地區,海拔高、光熱資源豐富、晝夜溫差大,具有發展蘋果生產得天獨厚的地理和氣候資源優勢。但在這些地區並不是所有的地方都適宜大力發展蘋果產業,只有其中的優勢產區更適合發展蘋果產業。目前,從蘋果區域布局來看,環渤海灣蘋果產區種植面積保持動態平衡,逐步向本區域優勢產區集中;黃土高原蘋果產區種植面積保持穩定增長,優勢產區陝西、山西、甘肅發展較快。目前,全國蘋果生產面積在10萬公頃以上、產量在100萬噸以上的有陝西、甘肅、山東、河北、河南、山西和遼寧等7個省。我國蘋果產業布局持續向勞動力豐富、病蟲害少、生產成本較低的西北高海拔地區遷移擴張。
3. 產量水平由「大小年」明顯變化向逐年穩步增長發展
過去,在蘋果生產上,由於基礎設施和栽培投入少,果園土肥水綜合管理跟不上;傳統栽植修剪果樹,樹體密閉通透性差等原因,年際間產量水平差異較大,出現「大小年」周期變化的現象。近年來,受蘋果種植面積持續增加、技術進步、果農對果園投入與管理增加、經濟效益良好和政策扶持力度加大等多種因素影響,我國蘋果產量年際間呈持續穩步增長趨勢。2013年全國蘋果產量3849.07萬噸,比2012年增加6.96%,約佔世界蘋果產量的52.3%。
4. 栽培模式由傳統栽培向高效集約化發展
我國的蘋果樹大部分是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大發展時期栽植的,主要採用以喬砧密植為主要特徵的傳統制度,果園郁閉,通風透光不良;果園管理標准化程度低,生產成本高,機械化作業困難。導致果品質量不高,市場競爭力降低。
近年來,通過間伐減密、提高栽植標准等措施,推廣應用了既省工、省力、優質、高效,又便於機械化作業的寬行矮砧集約高效栽培模式,2013年全國示範推廣面積達2.6萬公頃。果園標准化建設、規范化管理、規模化生產、產業化經營,對推動我國蘋果栽培制度與國際接軌、集約使用土地,實現蘋果生產由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5. 出口貿易競爭加劇,近年形勢有所回暖
自2004年以來,我國就一直穩居全球鮮蘋果出口第一大國地位,出口量總體呈增長態勢,但在2010~2012年出口量逐年下降,到2013年蘋果出口形勢有所回暖,出口蘋果數量為111.22萬噸(同比增長1.9%),金額為11.5億美元(同比增長7.3%),平均單價為1035.6美元/噸(同比增長5.3%)。盡管目前蘋果出口形勢有所好轉,但我國蘋果出口所面臨的發展約束因素漸增,一是國內勞動力要素和資本要素價格持續上漲因素,導致出口競爭力逐步減弱;二是國際市場需求不足,加上貿易保護加劇國際市場競爭,使我國出口市場增長空間有限;三是質量標准與海關檢驗檢疫也是約束我國鮮蘋果擴展發達國家市場的重要因素。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1. 蘋果產業化程度低
目前,國外蘋果的產業化處於較高的水平,如日本批發市場與農協、農民結成緊密的一體化聯合體,形成以批發為龍頭、以農協為紐帶、聯合眾多農戶的一條龍體系。而我國的蘋果生產基本上是以家庭為單位,產業化程度低。雖然也建立了果農協會、專業合作社等經濟組織,但遠未起到應有的作用,龍頭企業+中介組織+基地(農戶)的產業化格局並未完全形成。
2. 生產布局和品種結構不盡合理
由於前些年對蘋果發展宏觀調控不力,果農盲目引種,加之果苗市場品種混亂,造成在非適宜區發展了不少果園,在適宜區栽培了一些不適宜品種。品種結構不盡合理:一是品種單一,傳統品種缺乏。目前,全國紅富士蘋果栽培面積約占蘋果總面積的50%以上,新選育推廣的品種也多是富士系列,而受消費者喜愛的金帥、青香蕉、黃香蕉等傳統品種在市場上幾乎看不到。二是早中晚熟品種搭配不合理。長期以來,形成了「早熟較缺、中熟不足、晚熟過剩」的與市場需求不相適應的品種結構。三是鮮食與加工品種比例失調。發達國家,如美國45%、日本25%的蘋果用於加工,而我國鮮食蘋果則佔到總面積的
90%以上。
3. 標准化生產技術普及慢,果品整體質量有待提高
近年來,由於農村青壯年勞力普遍外出務工,留守在家從事農業生產勞動的中老年人,科技文化程度普遍較低、接受新鮮事物能力有限,致使果園標准化技術無法很好地推廣應用、生產的果品質量參差不齊。在蘋果采後加工處理上,發達國家90%的蘋果經過機械化清洗、打蠟、分級、包裝後才投放市場,而我國目前能達到這種標準的蘋果僅有5%左右,多數是直接採摘進入市場。從生產到加工,果品整體質量不高,這也是我國蘋果難以進入國際高端市場的重要原因之一。
4. 果品質量安全問題必須引起高度重視
我國是農葯使用大國,年使用量80萬~100萬噸,屬世界首位。目前,果樹病蟲害防治中生物農葯應用相對較少,主要還是依賴化學農葯,且由於農葯的不科學(劑量、時間、次數)使用,導致農葯殘留量超標。還有些果農安全意識淡薄,隨意加大農葯使用量和采前用葯不注意安全間隔期等,導致人畜中毒問題的發生。化肥仍是目前果園使用肥料的主流,農家肥、沼肥、生物肥比重相對較少。此外,由於污水灌溉、工業「三廢」(廢水、廢氣、廢渣)排放等問題導致土壤重金屬含量增加,這些都給果品質量安全造成一定威脅,也成為蘋果產業發展的重大隱患,必須引起高度重視。
三、發展對策
1. 調整結構,發展優質果品
根據近幾年國內外蘋果產業發展和市場形勢來看,我國蘋果栽培面積不宜再擴大,而應保持基本穩定。蘋果產業發展應將工作重點轉移到調整結構、發展優質水果上來。一是在區域布局上,應遵循因地制宜、適地適樹、適當集中的原則,盡量做到科學規劃,合理布局。二是優化品種結構,在調減富士系列的同時,適當增加金帥、嘎拉等優良品種種植比例,把早、中、晚熟蘋果種植比例調整到2∶2∶6的較合理范圍內。三是適當發展加工品種,如有計劃地種植高酸度蘋果或通過高枝換頭等方式將部分蘋果改造成專用酸蘋果,逐步建設果汁加工專用蘋果種植基地。
2. 提高產業化水平,實現規模化生產經營
一是提高果農的組織化程度,借鑒國內外有關果品協會、合作社建設的經驗,將分散的千家萬戶果農組織起來,成立各類專業合作社或協會,以利於形成有效的價格約束機制,規范市場秩序,加強蘋果生產者與市場之間的聯系。二是發展龍頭企業,把企業的資金優勢、管理優勢與生產者的土地優勢、果園優勢結合起來,擴大規模化生產經營,解決分散生產與大市場、大流通的矛盾,以適應產業發展的需要。三是提高蘋果產業現代化水平,按照不同蘋果品種特點,分別做好清洗、分級、打蠟、包裝等工作,提高果品附加值,增強市場競爭力。四是盡快建立和完善具有現代化電子報價、電子信息發布、電子統一結算和檢測檢疫系統等功能的果品批發市場。
3. 正確處理果品質量安全與產業發展的關系
優質、安全是當今世界果品生產和消費的總趨勢,針對我國蘋果質量標准體系不完善,與國際不能接軌等問題,應大力抓好果品質量安全工作。一是加強標准化生產,全面實現蘋果質量安全達標。堅持以標准控制質量、以標准規范生產、以標准引導果農,加快果業標准化步伐,盡快形成適應現代果業發展的果業標准化體系。二是建立市場准入制度,加大果品質量安全檢測力度。啟動果品例行檢測項目,確定強制檢測的農葯殘留種類限量,嚴格產地環境、投入品使用,對果品生產過程、產品質量實行全程監控,建立並嚴格執行果品市場准入制度,杜絕不合格產品進入市場。三是全面推行果品基地認證,積極發展有機果品。
4. 不斷提高競爭力,積極開拓國際市場
首先要認識到提高蘋果出口競爭力必須在果品質量上下工夫。先進技術是生產高檔優質蘋果的保證,因此,應重視各個環節的技術操作和先進技術的運用。政府有關部門應加強對果農的技術咨詢和信息服務,加強病蟲害綜合防治和先進技術的示範推廣,最大限度地保證我國蘋果的質量安全。果農在蘋果種植過程中應嚴格按照蘋果生產標准進行各項操作,提高生產技術水平,從而保證蘋果生產品質。其次要建立健全蘋果出口檢驗檢疫標准體系,對出口蘋果生產、價格、儲運和銷售進行全程式控制制,不斷優化蘋果品質,從而提高我國蘋果國際競爭力。最後要在鞏固東南亞和俄羅斯等傳統低端蘋果銷售市場的基礎上,積極開拓歐盟、北美等高端蘋果銷售市場,逐步建立多元化的蘋果出口市場。
❺ 2020年產業規劃該如何做
產業規劃是一個比較復雜的過程,除了產業發展選擇和細分行業定位,還要關注對市場形勢、產品需求、資金平衡等方面的研究分析。
產業規劃之前,必須根據產業資源狀況,對可能的企業或項目進行面對面交談,了解其發展規劃、落地要求,從而分析產業主題的可行性。
確定核心產業與重點產業的方法:
(1)洞悉園區所在區域的經濟發展戰略,了解區域產業基礎和擁有的產業資源,劃出可以重點發展的全部產業范圍,即園區意向產業。
(2)研究國家產業政策,看哪些產業屬於國家重點鼓勵的,哪些產業屬於國家明確限制的,對劃出的園區意向產業范圍進行縮小集中。
(3)研究國內外經濟發展走勢與行業市場發展情況,掌握意向產業是否存在市場潛力和市場風險,同時分析技術發展趨勢,看意向產業的技術是否存在替代轉型的風險。
(4)根據各方面的研究分析情況,聚焦某個或某幾個產業,將其作為園區的重點產業,並將其中最具發展潛力且最適合自己園區的產業定為核心產業。
前瞻產業研究院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規劃、產業申報、產業園區規劃、產業招商引資等解決方案。
❻ 甘肅哪裡的蘋果好營養價值呢甘肅慶陽的蘋果好不好求詳細描述
慶陽市,正寧縣的蘋果硬度高,比較脆,利於運輸和長期保存,由於溫差大甜度高,冰糖心。特別是正寧縣三嘉鄉的口感特別好。
❼ 慶陽蘋果的產地環境
慶陽市地處隴東黃土高原溝壑區,土層深厚,氣候溫和,雨量適中,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自然條件得天獨厚,非常適宜於蘋果等果樹生產,群眾素有在庄前屋後栽植果樹的習慣。
❽ 東南亞成為甘肅省慶陽市蘋果出口創匯的主要市場原因
東南亞成為甘肅省慶陽市蘋果出口創匯的主要市場原因,你說這種蘋果市場的一個原因吧,不過我這邊也不太了解這個是什麼樣的原因,因為蘋果市場這么大,所以幫我們解答不了,希望你諒解。
❾ 花牛蘋果能在甘肅慶陽地區栽培嗎
花牛蘋果不能在甘肅慶陽地區栽培。
因為花牛蘋果之所以肉質細,緻密,鬆脆,汁液多是因為其所在地甘肅省天水位於甘肅省東南部,橫跨黃河和長江兩大水系,南北氣候條件兼而有之,屬暖溫帶半濕潤半乾旱氣候。天水的年均溫、年降雨、1月中旬均溫、年極端最低溫、夏季均溫、<35℃天數、夏季平均最低氣溫等7項生態指標均達到最適宜區標准。這些條件都是甘肅慶陽地區所不具備的重要條件。
花牛蘋果
花牛蘋果,甘肅省天水市特產。系指產於該市大部分地區的元帥系優良品種蘋果,為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產品肉質細,緻密,鬆脆,汁液多,風味獨特,香氣濃郁,口感好,品質上。被許多中外專家和營銷商認可為與美國蛇果、日本富士齊名的世界三大著名蘋果品牌。是中國在國際市場上第一個獲得正式商標的蘋果品牌。2016年10月20日,國家工商總局認定「花牛蘋果」為「中國馳名商標」
產地環境
天水位於甘肅省東南部,橫跨黃河和長江兩大水系,南北氣候條件兼而有之,屬暖溫帶半濕潤半乾旱氣候。天水「花牛」蘋果栽培區的年平均氣溫8.5℃-10.8℃,年極端最低溫<-17.4℃,一月份平均氣溫-2.4℃,6-8月份平均氣溫18.4-23℃,年降水量500-600mm,海拔高度1000-1600米,北部的隴中黃土高原山地,南部的南秦嶺山地,東北部的隴山山地,構成了獨特的小氣候環境。天水地處高海拔區,山多川少,大部分果園位於山地,具備土層深厚,光照充足(年日照時數1700-2300小時),雨水適中,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分明的獨特氣候條件,非常有利於果實正常生長、著色;花期、花後氣溫穩定,有利於果實座果;在果品成熟期晝夜溫差大(8—10月份晝夜溫差達10℃—15℃),非常有利於果品糖份的積累,符合國家農業部優勢蘋果區域布局規劃和生態指標要求。是中外專家公認的世界蘋果最佳優生區。1987年中國農科院果樹研究所新紅星開發組發表的《對我國新紅星蘋果栽植區劃和初步意見》一文中,對全中國各地進行比較,把天水列為發展新紅星蘋果最適宜栽植區。按照農業部《蘋果優勢區域發展規劃》中蘋果生態適宜指標衡量,天水的年均溫、年降雨、1月中旬均溫、年極端最低溫、夏季均溫、<35℃天數、夏季平均最低氣溫等7項生態指標均達到最適宜區標准。
天水「花牛」蘋果栽培區的年平均氣溫8.5℃-10.8℃,年極端最低溫>-17.4℃,一月份平均氣溫-2.4℃,6-8月份平均氣溫18.4-23℃,年降水量500-600mm,海拔高度1000-1600米,這里土層深厚,光照充足(年日照時數1700-2300小時),在果品成熟期晝夜溫差大,8-10月份晝夜溫差達10-15℃,非常有利於果品糖份的積累,是中外專家公認的世界蘋果最佳優生區。1987年中國農科院果樹研究所新紅星開發組發表的《對我國新紅星蘋果栽植區劃和初步意見》一文中,對全國各地進行比較,把天水列為發展新紅星蘋果最適宜栽植區。按照農業部《蘋果優勢區域發展規劃》中蘋果生態適宜指標衡量,天水的年均溫、年降雨、1月中旬均溫、年極端最低溫、夏季均溫、>35℃天數、夏季平均最低氣溫等7項生態指標均達到最適宜區標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