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請問北斗衛星導航晶元未來的發展趨勢怎麼樣
相關政策保障推進,北斗系統行業應用深化
我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實施明確的「三步走」建設規劃:第一步是試驗系統階段,2000年發射2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並投入運營,建成「北斗1號」系統;第二步是區域系統建設階段,2012年「北斗2號」衛星發射數量達到14個,建成覆蓋亞太的北斗區域系統;第三步為「北斗3號」全球組網,2020年總計35顆衛星覆蓋全球。
衛星導航條例的頒布,將助力北斗導航系統實現軍品和民品的標准化,通過法治手段推動北斗滲透率提升,為北斗導航系統提供堅實的法律基礎,保障北斗系統工程建設穩步推進,提供連續可靠的服務。將北鬥上升為國家意志,北斗核心產業有望受益。
此外,國家相關政策也為產業發展提供了支持與保障,政府高度重視北斗系統發展,將北斗系統列為科技重大專項,支撐國家創新發展戰略、各部委、各省市紛紛出台相關或專項政策規劃,以國家力量助推北斗產業發展,使北斗系統得以更好地深入各行業應用。
中國衛星導航市場增長潛力巨大
從行業市場發展空間來看,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市場規模持續擴大,產業總產值穩步增長,市場發展空間潛力巨大。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市場前瞻與應用前景預測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產值達到2550億元,同比增長20.4%。以晶元技術製造、演算法和終端在內的核心產業產值達到902億元,其中北鬥技術貢獻率超過80%,為核心技術產業的關鍵推動力;此外,由軟體應用及行業數據、系統集成和基於位置的運營服務等市場產值達到1648億元。
2006-2017年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市場規模統計情況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北斗系統應用領域廣泛
國內衛星導航設備市場規模佔全球市場比例接近15%,隨著北斗系統的技術成熟度的上升和行業應用市場的擴展,未來北斗相關產品在國際衛星導航市場的份額還將持續提升。
從應用領域來看,北斗系統目前已廣泛應用於測量測繪、交通運輸、海事船運、農林牧漁業、國土監測、挖掘勘探和公用事業等十幾個行業領域。根據《2018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發展白皮書》披露,2017年國內包括智能手機在內的採用北斗兼容晶元的智能終端產品社會用戶總保有量接近5億台,國內銷售智能手機兼容北斗應用的數量佔比已超過50%,專業北斗高精度接收機終端銷量突破14萬台。預計到2020年,北斗應用在交通運輸、精準農業、城市綜合安防和智慧城市建設等主要細分市場的規模有望超過2萬億元人民幣。
2. 如何發展中國的晶元產業
在一個智能信息化的時代,晶元早已超過石油,成為每年進口最多的物資,年進口額超過2000億美元。我國國產晶元行業一直未能有所發展,制約其發展的主要因素有三個方面:即資本匱乏、技術壁壘和專業人才匱乏。晶元產業投資周期長、風險大,同時產業不斷升級需要大量資金持續投入。據了解,有公司在晶元上的研發投入、研發費用是其利潤的兩倍,因此,巨額的研發資金投入難以持續,加上各自為陣的產業投資格局,都致使國產晶元研究難以走遠。
有觀點稱,中國晶元必產生於民企。前瞻產業研究院並不反對這個觀點,但也難以完全贊同。事實上,晶元產業已經是一國製造業和科技實力的象徵,甚至可以說,晶元產業已經成為一個國家級的戰略產業,其發展與產業鏈布局,必然需要一個整體的戰略思維。顯然,個別企業單打獨斗難以勝任,一哄而上也無法解決問題。
3. 現在中國的晶元行業的發展前景
在全球晶元業剛剛走出的這個低糜的產業周期里,世界上超過百家晶元工廠被迫關閉,而東亞地區又有60家晶元工廠開動了機器,與此相對映,亞洲市場的強勁需求令它在晶元製造商心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晶元業的重心再次向亞洲偏移。 過去30年間,這個產業數次遭遇周期性市場低糜,每一次為了擺脫困境的產業調整都給亞洲帶來機遇,日本、韓國、中國的台灣地區,它們都幸運的抓住了機會促成了本地半導體產業的騰飛,現在,這個機會就擺在中國面前。 兩年來,中國晶元製造業研製了多顆「中國芯」,可大量缺芯的局面依然沒有根本改變。現在,在這個巨大的市場上,海外晶元企業、中國各地政府、半導體行業領袖和民間機構都在努力,以期填補各種市場空缺。他們出於不同的戰略考慮,採取了不同的發展策略,都是在推動中國晶元業快速向前,但一時間也很難把多年積下的問題全部解決--技術差距、設計能力缺欠、產能不足,以及「中國芯」的產業化難題,能否恰當的化解這些矛盾和難題關繫到中國能否於世界晶元業的又一次變革中,成為產業重心。 當全球晶元業的版圖開始漂移,明日「芯」世界的格局日漸明晰,中國如何抓住機遇,已經是各方共同關注,也不能迴避的話題。
4. 電子行業中,集成電路發展前景怎樣
你現在存在一個嚴重的定位問題,本科生並不是不拿電烙鐵的,你學的是工科,你的專動手能力必屬須要強,如果什麼東西都是用眼睛看,不親自操作,不會有多大的進步。
人都是從最底層干起的,你連電烙鐵怎麼用都不會你就能搞設計了嗎?不現實!如果有能力在基層經過鍛煉這樣的經歷是很重要的,要擺正心態最重要,並且現在的本科生太多了,不要端著架子,要把從前的都忘了。
這也是作為一個工作幾年的人的忠告。
5. 中國晶元產業近年發展如何
2013-2017年我國集成電路產業年復合增值率為21%,約是同期全球增速的5倍左右,我國以晶元產業為代表的高新技術行業,具有強勁發展動力。
刁石京表示,2013-2017年我國集成電路產業年復合增值率為21%,約是同期全球增速的5倍左右,規模從2013年的2508億元提高到2017年的5411億元,產量從2013年的867億元提高到2017年的1565億元。產業投資翻了一番,近三年年均投資額超過1000億元。採用我們自主研發晶元的超級計算機在最近4期的世界評比中都獲得了第一。來源:央視網
6. 晶元自主困難重重,中國該如何發展晶元產業
人工智慧晶元基本概況分析
目前人工智慧的基礎是數據,核心是演算法,晶元則是整個系統運行的硬體平台。
一般來說人工智慧系統對於搜集來的大量數據用某些特定的演算法在硬體平台上進行處理、消化後,對用戶提供某些建議或根據設定的程序自動進行反饋,從而形成人工智慧系統。
在PC行業已經開始逐年衰退,智能手機行業也隨著市場的逐漸飽和進入瓶頸期的情況下,人工智慧、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領域被認為是下一個風口。其中,人工智慧無疑是最受媒體和資本熱捧的寵兒。同時,國外大廠紛紛推出了自己的人工智慧晶元。技術架構來看,人工智慧晶元分為通用性晶元(GPU)、半定製化晶元(FPGA)、全定製化晶元(ASIC)三大類。
人工智慧晶元計算過程分析
伴隨著大數據的發展,計算能力的提升,人工智慧近兩年迎來了新一輪的爆發。而人工智慧的實現依賴三個要素:演算法是核心,硬體和數據是基礎,其中硬體指的是運行AI演算法的晶元與相對應的計算平台。晶元就是硬體的最重要組成部分。包括兩個計算過程:1、訓練;2、執行。
全球人工智慧晶元市場規模預測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人工智慧晶元行業市場需求分析與投資前景預測》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全球人工智慧晶元市場規模達到44.7億美金,隨著包括谷歌、臉書、微軟、亞馬遜以及網路在內的巨頭相繼入局,預計到2018年將達到57億美金,2020年有望突破百億大關,增長迅猛,發展空間巨大。
中國人工智慧晶元市場規模預測
目前,我國的人工智慧晶元行業發展尚處於起步階段。隨著大數據的發展,計算能力的提升,人工智慧近兩年迎來了新一輪的爆發。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人工智慧晶元市場規模達到33.3億元,同比增長75%;預計2018年市場規模將進一步增長,達到45.6億元。
國內的比特幣晶元生產廠商,都有可能在人工智慧時代華麗轉身,成為擁抱深度學習的定製晶元供應商。在這塊領域有所深耕建樹的公司有,國內的深圳烤貓、迦南耘智、比特大陸和龍礦科技。擁有自產晶元的礦機生產商的盈利能力強,普遍的毛利率達到50%以上。
隨著人工智慧演算法和應用技術的日益發展,以及人工智慧專用晶元ASIC產業環境的逐漸成熟,人工智慧ASIC將成為人工智慧計算晶元發展的必然趨勢。
ASIC晶元落地浪潮,國產化趨勢或帶來發展機遇
隨著行業快速發展,行業發展進入快速發展階段,應用場景不斷拓展,ASIC晶元由於其低功耗高效率的特特分別適用於功耗較低,空間較小的智能終端,在國家政策的幫助下,晶元日益國產化作為國內企業帶來發展機遇。
國家政策持續出台,市場前景廣闊
近幾年來,國家對人工智慧和晶元給予戰略性支持,人工智慧和晶元行業作為國家級戰略,市場前景廣闊。
7. 如何加快發展我國集成電路產業創新
作為電子信息產業的重要元器件,集成電路對電子信息產業經濟以及國家信息安全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前者以手機晶元為例,晶元在手機製造中占據了極大的成本,如iPhone
6s的物料成本約為234美元,其中晶元成本為127.2美元,超過了物料成本的一半。後者以「竊聽」事件為例,多數「黑客」入侵消費電子產品都是從晶元入手。
我國亟待擺脫國外晶元以來,發力自主生產,以推動電子信息經濟與國家安全發展。
因此,近年國家出台了《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設立了本土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三大目標,同時還成立了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即大基金),為本土集成電路產業崛起提供資金支持。
受政策與資金利好,國內集成電路產業已經初見成效,產業鏈公司與產業基地已然成型。
產業鏈上,集成電路產業有上中下游三大環節。其中,上游是晶元設計環節,我國有海思、展訊等公司;中游是製造環節,中芯國際、振華科技是代表;下游是封裝測試環節,我國有長電科技、華天科技等。
產業聚集區方面,我國已經有長三角、環渤海、珠三角三大集成電路產業聚集區域,這三大區域集成電路產業規模銷售收入佔全國整個產業規模的90%以上。
環渤海區域側重晶元研發,以北京市為核心;長三角地區注重晶元製造與封測,以上海市為核心;珠三角地區側重晶元設計環節,以深圳市為核心。
集成電路產業快速發展令人欣喜,但要正視的是,與國外集成電路產業相比,我國集成電路還存在產業規模小、核心技術不強的劣勢。因此,產業進一步發展需要擴大規模,提高技術。
前瞻產業研究院提供的《2016-2021年中國集成電路行業市場需求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指出,經歷了2014年9.9%的高速發展後,2015年全球集成電路市場下滑,當年市場銷售額為3352億美元,同比下降了0.2%,智能手機增速變緩以及PC市場萎靡是主要原因。盡管中國也受到這兩大因素干擾,但中國集成電路市場規模在2015年仍舊保持較快增長。
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集成電路市場銷售額約為916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7.1%;2014年銷售額突破萬億元,達10393.1億元,同比增長13.4%;2015年集成電路銷售額為11024億元,同比增長6.1%。盡管增速較2014年下滑較多,但在全球半導體市場不景氣的情況下,實現了逆勢增長,以及高速發展。
工業控制、汽車電子以及通信設備三領域是2015年集成電路市場增長的主要動力。受《中國製造2025》政策利好,我國工業製造領域轉型升級步伐加快,工業控制領域的集成電路市場得以快速增長。2015年這一領域集成電路市場增長33.9%,是增長最快的細分市場。
近幾年,汽車電子成為全球集成電路市場熱點領域,中國也不例外。得益於中國繁榮車市,尤其是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中國汽車電子領域的集成電路市場增長32.5%,是才除工業控制以外增長第二快的市場。
雖然國內手機市場增速不斷變換,但手機市場消費水平在不斷提升,同時指紋識別等新技術也在不斷得以應用,這也推動了手機晶元市場小發展 。
集成電路產業快速發展令人欣喜,但要正視的是,與國外集成電路產業相比,我國集成電路還存在產業規模小、核心技術不強的劣勢。因此,產業進一步發展需要擴大規模,提高技術。兼並重組尤其是收購國外優秀晶元公司,是產業擴大規模、提高技術的發展捷徑,目前正備受重視。
8. 請問有誰知道目前最有前景的晶元有哪些
目前比較有前景的晶元有手機射頻晶元,生物晶元,led晶元,ic晶元等等。
9. 晶元行業未來有前途嗎
硬體行業怎麼會沒前途,物聯網發展也很迅速了。
10. 中國衛星北斗導航產業前景如何
2018年5月23日至25日,第九屆中國衛星導航年會在哈爾濱拉開帷幕,中海達、華大北斗等一批國內企業先後發布了自主研發的北斗晶元產品。
過去數年,缺「芯」是國內衛星導航產業的痛點。如今,隨著一批自主研發的北斗晶元進入市場,我國衛星導航產業缺「芯」困局呈現「散點突破」的態勢。北斗晶元研製已實現設計與封裝,實現中國人的獨立自主。這與國內北斗企業長年堅持自主研發路線分不開。
據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近日發布的《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發展白皮書》(下稱《白皮書》),2017 年,圍繞與信息產業、汽車電子、移動通信、移動互聯網、大數據等產業交叉點的協同創新越來越受到關注和推崇。「北斗+」催生出越來越多的應用新模式,產業融合趨勢愈加明朗。穿戴式設備、新零售、無人駕駛、綜合安防和智慧城市建設等應用領域,市場潛力巨大。
北斗系統對待 GPS 等其它導航系統的邏輯是「兼容」和「自主可控」。一方面,北斗系統不排斥 GPS,探索與GPS等其它導航系統的兼容和互相操作,以增加定位精度和服務質量;另一方面,中國需要獨立自主掌握衛星導航技術。
一批高精度北斗晶元近日在哈爾濱的集中亮相,是我國北斗產業自主研發前進的又一步。此前的標志性事件是,2017年9月,華大北斗所研發的全球首個支持新一代北斗三號信號體制的多系統多頻高精度SoC導航定位晶元正式發布。
另一值得關注的事件是,泰斗微電子近日獲得廣東國民凱得創投領投的C+輪融資,總融資額超過1億人民幣,該企業是摩拜單車定位導航晶元的最大供應商。
晶元、板塊、核心器件的研製是上游的重要環節,也是關涉北斗產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環節。僅在哈爾濱的會場上,就有中海達、北斗星通、西安希德、華大北斗等企業發布或展示自主研發的北斗晶元,華大北斗還發布了「北斗晶元開發平台」。
《白皮書》顯示,截至 2017 年底,我國衛星導航專利申請累計總量已突破 5 萬件, 首次躍居全球第一位。另據國家導航系統辦公室數據,國產北斗晶元累計銷量突破5000萬片,高精度OEM板和接收機天線已分別占國內市場份額30%和90%。
但這並不代表中國已經趕超國際強手。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到,當前,國產北斗晶元已實現規模化應用,工藝由0.35微米提升到28納米,最低單片價格僅6元人民幣。被視為產業鏈關鍵的設計環節,以及封裝技術,國內企業已實現完全自主化;但另一方面,集成應用能力、圍繞核心晶元的技術研發和設備製造,依然是國內北斗企業的短板。
高端晶元的製作工藝,中國很快會趕上。國內北斗晶元行業的發展,不大可能出現「卡脖子」問題。現在要解決兩個關鍵問題,一是製作晶元的光刻機技術,二是高密度、高解析度晶片的材料問題。
當前,不像國外有高通、英特爾、三星等行業巨頭,國內導航晶元研發企業呈現多而散的格局。此外,晶元行業投資大、周期長、風險高的特點也決定了很難依靠一兩家企業做大做強。
多名業內人士指出,當前國產北斗導航定位晶元產業發展模式較為封閉,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企業自身資源、研發投入和人才水平等因素限制,很難以一己之力推動晶元核心技術水平的快速提升。
既然一家做不了,那就放開大家一起做。「北斗晶元開放平台」這樣的產品正體現了這樣的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