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國際中醫葯健康產業發展大會

國際中醫葯健康產業發展大會

發布時間:2020-12-08 23:02:03

1. 3月27日在浙江中醫葯大學召開中國生命健康產業創新聯盟專家委員會籌備會

浙江中醫葯大學是以中醫中葯為優勢特色學科的教學研究型大學,是浙江省重點建設高校,是浙江省人民政府、國家中醫葯管理局、教育部共建高校。
學校始創於1953年6月,時名為浙江省中醫進修學校;1959年6月成立浙江中醫學院,校址位於杭州市慶春街原浙江大學舊址;1998年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2000年3月整體遷至杭州市濱江高教園區辦學;2006年2月更名為浙江中醫葯大學;2015年9月富春校區(濱江學院遷建工程)投入使用,開啟兩校區辦學模式。學校佔地千畝,總建築面積逾47萬平方米。

2. 如何發揮中醫葯在健康中國建設中的獨特作用

一、更新觀念 從根本上認識中醫是歷經幾千年的實踐檢驗而符合健康之道的獨立體系,不僅是醫術與健康產業,更是民族文化產業。文化產業作為全球經濟發展的主導性產業,中醫作為健康產業與文化產業的最佳結合,必將具有不可估量的經濟價值與文化價值。自信而不自賤!中西醫的關系應是「中本西用、中主西從、和諧包容、相反相成」。中醫現代化發展應是發揚自然之道,展現生命原理,採用現代技術解決現代問題。不是用西醫方法鑒定中醫,而是用中醫理論審查西醫,包容其符合生命原理的成果,解決其違反生命原理的謬誤。不是局限於尋找中醫理論的物質基礎,而是領悟中醫理論的精蘊而踐證與臨床實踐。不是用現代科學的思路與方法研究中醫,而是用中醫的方法與智慧指導與解決現代問題。不是在國際標準的前提下讓中醫走向世界,而是在中醫標準的 規范下讓世界走向中國。 二、為此,必須從源頭引起高度重視,上至國家高層,下至各級主管部門,必須革新觀念,從體制入手,專門立法建制,為復興中醫及中醫文化產業創造良好環境並保駕護航。中醫院校的指導思想與教學實踐必須徹底改革,以培養真真正正的中醫人才為目標。 三、重視並整合散落在非專業領域的中醫 資源,大力發掘真正具備中醫素質而無資質的「民間中醫」,採用合理合情寬松的政策傾斜,擴大真正具備在中醫理論體系的指導下並有多年臨床實踐經驗的中醫隊伍。

3. 湖北李時珍中醫葯控股集團健康產業有限公司怎麼樣

湖北李時珍中醫葯控股集團健康產業有限公司是2018-03-08在湖北省孝感市孝昌縣注冊成立的其他有限責任公司,注冊地址位於孝昌縣開發區城南工業園。

湖北李時珍中醫葯控股集團健康產業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420800MA4935096A,企業法人李大雄,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湖北李時珍中醫葯控股集團健康產業有限公司,本省范圍內,當前企業的注冊資本屬於一般。

通過網路企業信用查看湖北李時珍中醫葯控股集團健康產業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4. 啥叫「中醫葯健康服務產業」

您好,這來是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中醫源葯健康服務發展規劃(2015—2020年)。

中醫葯健康服務是運用中醫葯理念、方法、技術維護和增進人民群眾身心健康的活動,主要包括中醫葯養生、保健、醫療、康復服務,涉及健康養老、中醫葯文化、健康旅遊等相關服務。充分發揮中醫葯特色優勢,加快發展中醫葯健康服務,是全面發展中醫葯事業的必然要求,是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重要任務,對於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提升全民健康素質、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具有重要意義。

5. 中葯要如何發展

中葯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海外市場需求不斷上升

中葯企業經營現狀分析

2014-2018年品牌中葯收入增速始終維持在10%以上,2017
年開始逐季提升,2018Q1受流感影響收入增速大幅提高至20%以上。14-18年品牌中葯利潤增速維持在10%-30%,業績穩定。
而非品牌中葯17年開始收入增速有所下降,且利潤有所下滑。17年開始,品牌與非品牌中葯凈利率水平呈現分化趨勢,品牌中葯企業盈利能力持續提升。

中國中醫葯大健康產業市場規模分析預測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葯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中醫葯大健康產業的市場規模已經達到17500億元,同比增長21.1%。我們預計到2018年中國中醫葯大健康產業市場規模將達到20780億元,未來五年(2018-2022)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16.04%,2022年中醫葯大健康產業市場規模將達到37680億元。

中國中葯材市場規模分析

2010年我國中葯材行業市場規模僅為232億元。到2016年我國中葯材行業市場規模達到了670億元。
2017年我國中葯材行業市場規模約746億元,同比2016年的670億元增長了11.3%。

1、政策支持

2017年7月1日正式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葯法》做出了一系列具有中醫葯特點的重大制度創新,奠定未來中醫葯發展基礎。《「十三五」中醫葯科技創新專項規劃》,提出加快推動中醫葯的傳承與創新,實現中醫葯事業振興發展,並提出「完善中醫葯國際標准,形成不少於50項葯典標准和100項行業標准,實現20-30個中成葯品種的葯物注冊以及5-10個中成葯品種在歐美的葯品注冊;加強中醫葯研究的國際合作」等戰略目標,為中醫葯產品的國際化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2、市場需求大

一方面,居民收入水平提升與城鎮化、老齡化人口結構使得國民對醫葯的消費能力和消費意願提升,疾病譜的變化也造成了醫葯消費結構的變化,過去以各類急性傳染病和感染性疾病為主的疾病譜患病率逐步下降,逐步被以心腦血管類疾病、消化類疾病為代表的各類與人們不良的生活方式密切相關的慢性病所取代,而中成葯對這些慢性病的治療效果已被不斷的實踐驗證,因此國內對中成葯的需求在未來將顯著提高。另一方面,《中醫葯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提出要加強中醫葯的國際貿易,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穩步推進,中醫葯的海外市場需求也會逐步上升。

3、中醫葯+互聯網+人工智慧

近年來,智能葯房開始進入大中型醫療機構,在中西醫領域都發揮了重要作用,能有效保障患者的用葯安全。智能中葯房系統的出現,更是解決了中醫醫療機構葯房需要「確保中葯配方顆粒與傳統中葯湯劑的葯效一致」、「提升配葯效率」、「方便患者服用中葯與提升用葯依從性」等痛點和棘手的問題。

4、推進中醫葯供給側改革

在中醫葯產業領域,從六大方面推進中醫葯供給側改革:從消費需求看,人們對中醫葯服務無論是質和量都產生了「井噴式」的需求,多元化、個性化特徵日益明顯;從服務領域看,中醫葯服務正由主要提供葯事服務和醫療服務向提供融葯事、醫療、預防、保健、養生、康復於一體、全鏈條服務的方向發展;從服務供給看,中醫葯服務正從主要由政府舉辦向由政府和市場共同舉辦發展;從服務模式看,中醫葯服務正由以疾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發展;從服務產品來看,中醫養生產品、小型保健理療設備等正越來越多地進入家庭;從國際形勢來看,越來越多國家和地區重視開發和利用中醫葯,對國內發展形成倒逼態勢。

未來,國家將著力推進中醫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發展中醫葯健康服務,為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閱讀全文

與國際中醫葯健康產業發展大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