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徐州電子信息產業未來發展
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的《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顯示:2006年,徐州在中國200個城市中排名第42位,處於江蘇省北部各城市領先位置。這份報告還顯示徐州在「文化競爭力」、「區位競爭力」、「環境競爭力」等方面排名比較靠前,其中文化競爭力排名全國第10位。有關專家指出,徐州競爭力穩定增強,預示了較大的發展潛力。徐州區位優勢明顯,資源豐富,工業基礎雄厚,科教實力較強,招商引資環境優越,經濟社會發展正煥發著勃勃生機。在中國區域經濟格局中,徐州處於東部沿海開發和中部崛起、西部開發的連接帶,是長江三角洲與環渤海灣兩大經濟板塊的結合部,具有顯著的東靠西移、南北對接、雙向開放、梯度推進的區位戰略特徵。同時,徐州也是江蘇省沿東隴海線產業帶開發建設的重點地區,江蘇省將沿東隴海線產業帶的建設作為江蘇區域經濟發展的重大戰略,正在採取一系列強有力的措施加速推進,努力把沿東隴海線產業帶建設成為江蘇區域經濟新的增長極,讓徐州成為沿東隴海線上具有承東啟西、溝通南北戰略優勢的經濟發展「活力之城」。2008年,徐州實現GDP2007.36億元,增長13.5%,人均GDP實現23069元。在中國社科院公布的內地城市綜合競爭力排名中,徐州名列第33位,比2003年前進了17位,與北京、沈陽等15個城市一起被評為綜合競爭力穩步提升的城市。 徐州工業已經基本形成了機械、建材、化工、食品為四大支柱產業,新醫葯、電子信息、環保設備為新興產業,煤炭、電力、建材、輕紡、冶金等傳統產業加快發展的具有比較鮮明特色的產業體系,3家企業名列中國最大500家企業,10家企業進入全國同行業百強,50餘種產品產量位居中國或江蘇省第一,徐工集團、天寶集團、維維集團是中國同行業生產規模最大的企業。徐州傳統服務業起步較早、基礎扎實,現代服務業業態健全、層次較高,金地商都、沃爾瑪、家樂福、金鷹國際、中央百貨、王府井百貨等國內外知名商家紛紛入駐,形成了淮海經濟區規模最大、門類最全、檔次最高的「商貿中心圈」。近年來,徐州市充分利用江蘇省加快蘇北振興和開發建設沿東隴海線產業帶的有利時機,按照「點線面推進、大項目帶動、城市間協調發展」的思路,著力實施「大工業支撐、大項目帶動、大商貿流通、大城市建設」四大戰略,使全市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徐州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以工程機械、建材、化工、食品為支柱產業,新醫葯、電子信息、環保設備為新興產業,煤炭、電力、建材、輕紡、冶金等傳統產業加快發展的具有比較鮮明特色的產業體系。 [編輯本段]交通運輸徐州交通便捷發達,隴海、京滬兩大鐵路干線縱橫交會,已經開工建設的京滬高鐵、徐蘭高鐵和規劃中的京福高鐵在徐州貫通;5條國道、20條省道、5條高速公路在徐州縱橫成網,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350公里,在中國地級市中位居前列;市區距離 和平橋夜景連雲港國際港口只有200公里,並與高速公路相連,運河及海上運輸均較為便利;徐州觀音機場已開通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香港等國內20多條航線;魯寧地下輸油管道縱貫境內,已經形成了鐵路、公路、水運、航空、管道「五通匯流」的現代化立體交通體系。經過中鐵十局建設者歷時三年的建設,中鐵十局第一個BT項目、徐州市和平路東延工程———徐州和平大橋於08年6月6日上午正式通車。這座跨37股鐵路,也是目前國內跨鐵路最多的大橋,成為徐州連接新老城區的「黃金通道」,和平大橋為徐州第一座高架橋。 公路全國地級城市罕見的22條主幹、四環線和90條縣鄉公路格局(在所有的地級市只有徐州一個城市)國道:1、311國道(徐州—西峽)全長:1748公里 2、104國道(北京—福州)全長:2024公里 3、205國道(山海關—廣州)全長:3160公里 4、206國道(煙台—汕頭)全長:2375公里 5、310國道(連雲區—天水)全長:1613公里 高速公路:1:連霍 2:京滬 3:京福 4:徐寧 5:徐濟(建設中) 鐵路京滬鐵路、隴海鐵路、新長鐵路(哈三鐵路)交點,及在建京滬高鐵,徐蘭高鐵和規劃的京福高鐵交點。徐州通,則全國通」。作為「中國鐵路之咽喉」,南來北往徐州,乘火車極為方便1:徐州是全國第二大鐵路樞紐2:徐州站是中國第八大火車站(前七名分別是:1.北京 2.鄭州 3.上海 4.廣州 5.深圳 6.武漢 7.南京) 3:
B. 徐州的產業都有哪些越詳細越好
徐州的產業有鋼鐵,煤炭,電力,紡織,化工,機械、建材,冶金,我不要分
C. 家電行業的發展趨勢是什麼
家電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
今後幾年家電業的發展將繼續面臨上游成本增加和下游流通企業的雙重壓力,面臨嚴重的出口形勢,家電業的發展將更加依靠國內市場。隨著節能、環保、智能和安全成為家電發展的主題,全球化競爭的加劇和高端產品的高盈利性迫使家電業加大技術研發投入,自主創新將成為家電業發展的戰略支撐點。預計未來幾年家電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行業增長繼續趨穩。
1、家電產品出口形勢嚴重
歐盟25國重新修訂的技術標准、環保標准,對我國冰箱、洗衣機、空調、微波爐、吸塵器、熨斗、烤箱、照明設備、玩具、休閑和運動設備等十幾類輕工產品出口造成新的壁壘,使企業發展及產品出口面臨嚴重挑戰。這兩個指令幾乎包括了所有的民用電子電器領域,而中國每年出口到歐盟市場的該類產品達數百億美元,其中又以家電產品為主,由於這兩個指令都會明顯增加中國家電企業的出口成本,嚴重影響我國317億美元家電出口歐盟,不少達不到指令要求的產品會被排斥出歐盟市場,因此2006年我國家電出口形勢比較嚴重。
同時,我國家電產品在出口上並沒有形成有影響力的自有品牌,出口的產品很多仍是貼牌生產的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自有品牌建設上需要付出極大的努力。另外,在產品核心技術上我國家電產品仍沒有取得本質的突破,仍以引進和仿製技術生產,要害部件仍需要從跨國壟斷企業購買,出口產品的自有技術含量不高,處於利潤鏈的低端環境,出口規模很大,但贏利能力不高。這些因素使得我國家電產品盡管出口形勢表 現良好,但依然存在較大的發展障礙,出口市場的擴大存在較大困難。
另外,全球范圍內影響經濟發展的不穩定因素依然較多,石油和基礎原材料價格的上漲將影響未來世界經濟的進一步回升,全球經濟保持穩定回升的缺乏足夠的支持,未來幾年世界經濟增速將面臨適度調整,但仍會保持穩定的增長。這些因素都將對未來家電產品出口形成較大的不利影響,因此中國家電產品出口增長速度有可能放緩,對行業增長的拉動力量也會因此減弱。
2、城鎮化進程加快為家電行業增長提供持續性的需求支撐
我國城市化進程步入出現快速發展階段。城鎮發展的速度提高直接促進了居民消費需求總量的提高,加之房地產市場需求的逐漸回溫以及家裝市場的發展,將為家用電器產品提供穩定的需求擴張基礎,這些因素為家電行業的增長提供了長期支撐。從2005年空調市場的發展來看,家裝市場已成為中國空調業產能急劇擴張的一大助推器。2010年上半年我國空調行業總產能突破了8600萬台,與去年相比增幅達到23%。調查數據顯示,國內消費者中為新房裝修而購買空調的比例高達36.7。
3、農村家電市場會有所升溫
新一屆中心政府成立以來,一直對三農問題給予高度的關注,並不斷推動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減輕農民負擔,推動農民收入的增長。農民收入連續兩年保持較快增長,對於改變農民收入預期,擴大消費支出具有重要作用。目前,農村以家用電器為主的第二次消費結構升級已由沿海擴展到越來越多的內陸地區。由於國家支持農業發展、保護農民利益的政策力度不斷加大,未來幾年農民收入將會出現較快的增長。這對啟動農村消費市場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從農村居民的消費結構來看,家用電器將是農民收入增加後重要的消費支出領域,農村家電市場將會逐漸升溫,未來家電產品在一二級市場日漸飽和的情況下向三四級市場滲透成為可能。
4、家電產品技術升級趨勢將加快
價格競爭的日益白熱化已經促進了家電企業不斷增強技術研發,以產品的技術含量提高和產品技術結構的日益升級保持和提升企業的競爭能力和盈利水平,家電產品結構的技術升級趨勢將不斷加快,為行業保持穩定的增長提供動力。同時,居民消費結構的升級也需要家電行業提供更多新興產品滿足市場需要,節能、環保、智能、安全等特點已經成為消費者對家電產品新的要求,消費升級和家電產品的結構升級將形成良性的互動促進家電行業不斷以結構升級獲得增長動力。
在電子電器領域,我國明年將發布關於數字電視產業的產業政策。目前數字電視技術的地面無線傳輸標准還未確定,收發端相關的系統型標准已經出台,產品標准將於春節前出台。根據國家廣電總局的時間表,2006年中國將開展數字衛星直播業務,滿足看不到有線電視的全國三分之二家庭的需求。「十一五」期間將正式推廣數字電視地面廣播,至2010年,除西部地區外,全國縣級城市基本完成向數字化的過渡,全面實現數字廣播電視,2015年全面終止模擬電視廣播。這一根本性的技術變革將極大的促進新的市場需求的擴張,為家用電子產品行業帶來巨大的商機。因此技術進步已經成為家用電子電器行業增長的動力源泉,家電產品的技術升級趨勢會得以加快。 可以預見的是,未來幾年家電產品在使用功能上的、應用環境上的智能化、網路化、物聯網化將會得到突飛猛進、日新月異的發展。
D. 家電行業的發展趨勢是什麼
家電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
今後幾年家電業的發展將繼續面臨上游成本增加和下游流通企業的雙重壓力,面臨嚴重的出口形勢,家電業的發展將更加依靠國內市場。隨著節能、環保、智能和安全成為家電發展的主題,全球化競爭的加劇和高端產品的高盈利性迫使家電業加大技術研發投入,自主創新將成為家電業發展的戰略支撐點。預計未來幾年家電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行業增長繼續趨穩。
1、家電產品出口形勢嚴重
歐盟25國重新修訂的技術標准、環保標准,對我國冰箱、洗衣機、空調、微波爐、吸塵器、熨斗、烤箱、照明設備、玩具、休閑和運動設備等十幾類輕工產品出口造成新的壁壘,使企業發展及產品出口面臨嚴重挑戰。這兩個指令幾乎包括了所有的民用電子電器領域,而中國每年出口到歐盟市場的該類產品達數百億美元,其中又以家電產品為主,由於這兩個指令都會明顯增加中國家電企業的出口成本,嚴重影響我國317億美元家電出口歐盟,不少達不到指令要求的產品會被排斥出歐盟市場,因此2006年我國家電出口形勢比較嚴重。
同時,我國家電產品在出口上並沒有形成有影響力的自有品牌,出口的產品很多仍是貼牌生產的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自有品牌建設上需要付出極大的努力。另外,在產品核心技術上我國家電產品仍沒有取得本質的突破,仍以引進和仿製技術生產,要害部件仍需要從跨國壟斷企業購買,出口產品的自有技術含量不高,處於利潤鏈的低端環境,出口規模很大,但贏利能力不高。這些因素使得我國家電產品盡管出口形勢表 現良好,但依然存在較大的發展障礙,出口市場的擴大存在較大困難。
另外,全球范圍內影響經濟發展的不穩定因素依然較多,石油和基礎原材料價格的上漲將影響未來世界經濟的進一步回升,全球經濟保持穩定回升的缺乏足夠的支持,未來幾年世界經濟增速將面臨適度調整,但仍會保持穩定的增長。這些因素都將對未來家電產品出口形成較大的不利影響,因此中國家電產品出口增長速度有可能放緩,對行業增長的拉動力量也會因此減弱。
2、城鎮化進程加快為家電行業增長提供持續性的需求支撐
我國城市化進程步入出現快速發展階段。城鎮發展的速度提高直接促進了居民消費需求總量的提高,加之房地產市場需求的逐漸回溫以及家裝市場的發展,將為家用電器產品提供穩定的需求擴張基礎,這些因素為家電行業的增長提供了長期支撐。從2005年空調市場的發展來看,家裝市場已成為中國空調業產能急劇擴張的一大助推器。2010年上半年我國空調行業總產能突破了8600萬台,與去年相比增幅達到23%。調查數據顯示,國內消費者中為新房裝修而購買空調的比例高達36.7。
3、農村家電市場會有所升溫
新一屆中心政府成立以來,一直對三農問題給予高度的關注,並不斷推動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減輕農民負擔,推動農民收入的增長。農民收入連續兩年保持較快增長,對於改變農民收入預期,擴大消費支出具有重要作用。目前,農村以家用電器為主的第二次消費結構升級已由沿海擴展到越來越多的內陸地區。由於國家支持農業發展、保護農民利益的政策力度不斷加大,未來幾年農民收入將會出現較快的增長。這對啟動農村消費市場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從農村居民的消費結構來看,家用電器將是農民收入增加後重要的消費支出領域,農村家電市場將會逐漸升溫,未來家電產品在一二級市場日漸飽和的情況下向三四級市場滲透成為可能。
4、家電產品技術升級趨勢將加快
價格競爭的日益白熱化已經促進了家電企業不斷增強技術研發,以產品的技術含量提高和產品技術結構的日益升級保持和提升企業的競爭能力和盈利水平,家電產品結構的技術升級趨勢將不斷加快,為行業保持穩定的增長提供動力。同時,居民消費結構的升級也需要家電行業提供更多新興產品滿足市場需要,節能、環保、智能、安全等特點已經成為消費者對家電產品新的要求,消費升級和家電產品的結構升級將形成良性的互動促進家電行業不斷以結構升級獲得增長動力。
在電子電器領域,我國明年將發布關於數字電視產業的產業政策。目前數字電視技術的地面無線傳輸標准還未確定,收發端相關的系統型標准已經出台,產品標准將於春節前出台。根據國家廣電總局的時間表,2006年中國將開展數字衛星直播業務,滿足看不到有線電視的全國三分之二家庭的需求。「十一五」期間將正式推廣數字電視地面廣播,至2010年,除西部地區外,全國縣級城市基本完成向數字化的過渡,全面實現數字廣播電視,2015年全面終止模擬電視廣播。這一根本性的技術變革將極大的促進新的市場需求的擴張,為家用電子產品行業帶來巨大的商機。因此技術進步已經成為家用電子電器行業增長的動力源泉,家電產品的技術升級趨勢會得以加快。 可以預見的是,未來幾年家電產品在使用功能上的、應用環境上的智能化、網路化、物聯網化將會得到突飛猛進、日新月異的發展。
E. 未來家電行業發展趨勢
現在家電業基本已經是走下坡的時段,而且於利潤分配方面,進口的佔了大多數專.
隨著大多數家庭收入屬的增加,國產品牌將會越來越難生存.
品種方面, 比較有利潤的將是無火煮食. 因能源和環保的觀念已經有大多數人的認同,其方便性更合現在的單身及夫妻喜好.
但國產品牌越來越生存這個觀點錯誤
應該以後是國產品牌的天下
國外品牌只能佔領高端市場 這由他們的價格決定的
環保,和低能耗將是趨勢。
國內的產品完全可以做到這點。
相信國貨,加油,加油!!
F. 家電行業如何在鄉鎮發展
A贛偷壬
G. 2019年家用電器行業市場前景
市場前景還不錯,市場競爭加劇,參考前瞻《2016-2021年中國家用電內器行業市場前瞻容與投資規劃分析報告》顯示,2015年1-9月份,家電行業整體遭遇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以來最大的下滑挑戰,全行業實現整體收入5439億元,同比下降1.65%。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測算,2015年1-10月空調行業零售量達到3789萬台,同比下降2.3%;零售額為1244億元,同比下降6.0%。預計2015年空調行業整體零售量和零售額將分別達到4143萬台、1371億元,分別同比下降1.7%和5.0%。國內冰箱市場零售量為2613萬台,同比下降6.6%零售額為696億元,同比下降3.0%。
市場低迷,庫存高企,價格戰成為了企業爭奪有限市場的利器。價格戰是中國家電業最原始的競爭武器,2015冷年伊始,行業里傳聞的巨量庫存給空調市場蒙上陰影,企業面臨去庫存壓力,自龍頭企業開始全行業大打價格戰,以期用「以價換量」的方式刺激整體市場需求的增長,但是,今年的價格戰結果卻讓一眾參與者們大跌眼鏡。
H. 想了解一下徐州產業布局,越詳細越好
2007年,徐州市將積極優化產業空間布局:項目向開發區集中、園區向專業化發展、產業向上下游延伸。
天虹紡織是全球最大的包芯棉紡織品供應商之一,位列中國棉紡織行業20強,2005年徐州天虹紡織落戶二環西路,隨著城市整體規劃的推進以及企業本身發展的需要,徐州天虹開始著手搬遷計劃,經反復權衡,最終選擇了徐州經濟開發區,一期投資2億多元,生產規模將達到13。6萬紗錠,今年3月土建將基本結束,4月進入設備安裝,預計7月新廠房將投產。
徐州天虹紡織有限公司周霞:「企業從城市搬遷到開發區,我們總體感覺對提升企業的綜合競爭力是很有幫助的,借整個搬遷對老設備的改造,引進了一些新的比較先進的設備,從硬體方面能得到很大改善,匹配於硬體方面,在管理方面我們也會做一些管理思路和管理新工具的引入,整體管理水平也會隨著硬體的改善提升一個檔次。」
除了天虹紡織,青啤彭城公司、徐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市區一批企業都將搬遷開發區,在未來的2年左右的時間內,三環路以內重度污染企業將全部完成搬遷改造任務,這些搬遷企業也將在稅費減免、土地供應、成本分攤、資金扶持等方面得到一系列優惠政策。與此同時,我市也在全力推進開發區的專項規劃編制,突出主導產業和優勢項目,加快功能分區、產業集聚。比如徐州經濟開發區將重點建設工程機械及特種車輛、清潔技術、光伏光電、現代物流和國際商務5大基地,積極申報國家級開發區,力爭到2010年業務總收入達到1000億元,而銅山經濟開發區將加大工程機械、汽車製造、電子三大產業的布局,形成特色產業集群。
江蘇省銅山經濟開發區李兆海:「我們在招商引資時按照國家產業政策、產業導向,不符合國家政策導向的項目是不允許進園的,另外圍繞我們的車輛製造、工程機械、電子這三大產業有意識地進行招商引資、招商選資,以做大三大產業集群,實現綠色環保、綠色產業的發展理念。」
此外,我市還將大力培育沛縣煤化工、新沂農用化工、豐縣電動三輪車、邳州板材、睢寧紡織等特色產業集群,引導企業進園進區,到2010年全市形成10個百億特色園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