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國家旅遊產業創新發展實驗市

國家旅遊產業創新發展實驗市

發布時間:2020-12-08 03:15:30

㈠ 工業旅遊如何創新發展融合模式

目前,中國工業旅遊已開啟深層次發展。延長了產業鏈,由單純的工廠參觀延伸到工業購物游、工業科普游、企業文化游、工業遺產游等綜合性產業鏈建設;遊客活動內容由觀光轉向體驗;由商務接待轉向研學游、親子游和專題游,未來將進一步延伸進常規旅遊線路,由小眾游拓展到大眾游。

未來,工業旅遊將創新製造業與旅遊服務業的新興融合發展模式,推動旅遊裝備製造業發展,研發生產具有自主品牌的登山、滑雪、露營、探險、房車等各類戶外用品和特色旅遊商品,建設一批旅遊工業基地,拓寬工業企業生產領域和經營空間,探索工業旅遊和旅遊工業比翼發展。

㈡ 國家級旅遊業改革創新先行區應該怎麼建

2015年臨近尾聲時,國家旅遊局公布了青島等20個市(自治州)、縣(市)為我國首批國家級旅遊業改革創新先行區,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

作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促進旅遊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和國家旅遊局局長李金早提出的「515戰略」深化旅遊業改革開放的產物,旅遊業改革創新先行區示範意義重大,國家旅遊局政策法規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先行區的旅遊管理體制要實現質的飛躍,旅遊業發展速度和質量要高於全國平均水平,改革發展成果要體現對經濟和社會的綜合貢獻。」

當「領頭羊」 發揮示範效應
首批20個國家級旅遊業改革創新先行區的名單分為兩個級別,即「副省級和地級先行區」及「縣級先行區」,前者的15個分布在11個省,其中,湖北、內蒙古、江蘇、四川四省各有兩地,山東、河北、吉林、浙江、安徽、江西、新疆則各有一地;後者的5個位於山東、河南、重慶、山西、甘肅。那麼,這20市縣何以從全國申評的37個市縣中脫穎而出,成為地區改革創新的「領頭羊」?
在深化旅遊業改革創新工作中,河南欒川縣順勢而為,率先設立縣級旅遊警察大隊,成為全國首個設立旅遊警察大隊的縣區,在探索縣域旅遊產業發展新思路和行業監管新機制方面有力地邁出了第一步。如今,欒川縣正在著重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完善旅遊警察各項制度,融入旅遊市場監管大體系中;二是充實人員、落實崗位、落實好旅遊管理警察辦公條件和人員待遇,理順與旅遊、工商、物價等其他監管部門的職責分工,整合力量;三是加強對旅遊警察大隊進行培訓,確保熟悉旅遊業務,更好地開展旅遊執法活動
在四川樂山所轄峨眉山市,為了向涉旅糾紛當事人提供便捷高效的司法服務,營造文明和諧的法制軟環境,組建了旅遊審判庭,並開展旅遊巡迴審判,實施一年時間,就已辦理涉旅糾紛82起,其中判決15起,調解67起,無一起上訴或信訪。據了解,峨眉山市法院還通過旅遊審判專業化、司法保障信息化、服務群眾便捷化、實現調解糾紛多元化、普法宣傳常態化這「五化」並重來服務保障旅遊改革創新工作。
位於山東沂蒙革命老區腹地的沂南縣,在區域旅遊發展的過程中,按照「政府主導,文旅融合,統籌城鄉,全域發展」的總體思路,發揮政府的積極主導作用,強化規劃的系統引導價值,探索出了「多規合一」的規劃發展模式,有效推動文旅融合、農旅融合、城旅融合、多產融合,走出了一條旅遊產業健康發展、產業融合帶動效益顯著、旅遊產業率先起步帶動各項事業協同進步的縣域旅遊發展路子,實現了一業多效、一業多能,被業內譽為縣域經濟發展的「沂南模式」。其負責人表示,「多規合一」是發揮旅遊業綜合帶動功能、提升旅遊綜合治理與發展能力的主要舉措,重點是解決好規劃管理主體、規劃編制機制和規劃實施路徑3個關鍵性問題。
重慶武隆則展現一個可持續發展城市的生態實踐,用生態旅遊帶動綠色GDP的探索等。「過去5年中,武隆縣經濟在快速增長,每年經濟平均增長率是13%的速度。」武隆縣縣長賈建國說,武隆試圖尋找經濟增長和環境保護的平衡,在一個國家級貧困縣,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

啃「硬骨頭」 改革深化升級
國家級旅遊業改革創新先行區「脫胎」於「綜合改革試點」,早在2009年,按照《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旅遊業的意見》「支持各地開展旅遊綜合改革和專項改革試點」的要求,桂林、成都等10個市縣先後開展了旅遊綜合改革試點工作。
經過5年的改革和探索,各試點地區改革取得了顯著成效,旅遊經濟發展迅速,並在探索旅遊行政管理體制、旅遊產業發展機制、政府職能轉變和遊客便利化等方面總結了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近年來,隨著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的不斷推進,愈加形成了有利於旅遊業改革創新的環境,為下一步旅遊管理體制改革走向深入,提高改革的系統性,推動改革的紅利轉化為百姓的福利打下了基礎。
2015年開始,國家旅遊局對旅遊改革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要突出「改革創新」的主題,打造旅遊業發展改革創新先行區。國家旅遊局政策法規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先行區是對綜合改革試點的深化升級。」
記者在《國家旅遊局關於公布首批國家級旅遊業改革創新先行區的通知》中看到,這里對旅遊業改革創新先行區有著明晰的界定,即指以「創新統籌職能、創新政策措施、創新產業引導」為指引,以市縣政府為改革主體,以旅遊業體制機制為改革內容,以實現旅遊目的地整體發展為主要目標的旅遊改革先行先試地區。
相較於此前旅遊綜合改革試點工作主要採取各地方零散上報,分別批復,各自探索的方式不同,國家旅遊局對工作方式進行了調整,制定了《旅遊業改革創新先行區工作方案》,提出在地方主動申報、國家綜合統籌的前提下,通過3年時間,打造50個先行區,確保每個省(區、市)至少有1個先行區。採取了在國家統一部署和指導下,地方政府為主體積極開展改革實踐的工作模式。
先行區工作形成了任務體系,有3個層面的「主要任務」,第一層是「規定任務」,改革創新集中在「旅遊業產業定位」「旅遊綜合管理體制」「旅遊業發展引導機制」「旅遊公共服務體制」「旅遊市場監管機制」五大方面,這也是所謂的「必選動作」,為先行區設定了一個統一的准入門檻。
第二層是與「規定任務」相對應的「商定任務」,這些問題多數比較復雜,在全國范圍內推開有較大難度,還是要鼓勵各地先行先試,積累經驗後再推廣。根據先行區報送的實施方案和改革重點方向,國家旅遊局、省級旅遊主管部門和先行區人民政府共同商定每個先行區開展1-2項商定改革任務。例如,改革創新「景區管理體制」「門票預約制度」「旅遊投融資體制」「區域協調發展體制」「考核評價體系」「中介組織發展機制」等。
此外,先行區還可以在第三層的「自選任務」中探索創新旅遊發展市場機制、拓展服務旅遊業發展的新領域、旅遊規劃有效實施的機制、旅遊目的地建設政策體系等方面推出其他有效舉措。
積「正能量」 政策支持傾斜
「根據先行區的需求進行重點支持,根據先行區開展旅遊體制改革過程中提報的重大情況和重要問題,協調相關部門給予政策支持。」談及未來發展時,國家旅遊局政策法規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先行區在推進過程中要給予他們政策上的支持,積聚起一股「正能量」,在全國樹立好典型,形成可供復制的優秀經驗。
政策支持中最重要的一項可謂支持先行區進行旅遊用地改革。國家旅遊局將率先指導先行區開展旅遊用地改革,落實國土資源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旅遊局三部門出台的《關於支持旅遊業發展用地政策的意見》;指導先行區開展旅遊項目用地的分類管理,有效落實旅遊重點項目新增建設用地,落實公共服務設施用地,用好未利用地、廢棄地、邊遠海島等用地政策,保障鄉村旅遊、自駕車房車營地、郵輪遊艇、文化、研學旅遊等旅遊新業態的用地。
國家旅遊局還將進一步協調放寬先行區的旅遊市場限制,簡化出入境手續,支持設有口岸的先行區城市實行落地簽、過境免簽等政策,便利遊客來往,延長逗留時間;將在先行區優先復制自由貿易試驗區旅遊開放政策,優先推廣旅遊綜合改革試點城市的經驗。
在支持先行區發展旅遊基礎設施及旅遊項目建設上,2016-2018年,國家旅遊局支持符合條件的先行區申報「國家旅遊發展基金項目」,主要用於旅遊廁所、旅遊公共服務設施、旅遊區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及現有社會資源二次開發的旅遊項目;在支持先行區通過設立旅遊產業基金等形式扶持旅遊創業上,支持各先行區搭建旅遊投融資平台,扶持新興旅遊業態發展,推動旅遊領域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鼓勵先行區通過PPP模式投資、建設、運營旅遊項目。
此外,依託中國旅遊改革發展咨詢委員會、中國旅遊研究院專家智囊,國家旅遊局還將採取講座、培訓、專門咨詢等方式,對先行區改革發展提供智力支持。
據了解,旅遊改革創新先行區已經在政策利好中開始大跨步向前發展,安徽黃山有關負責人表示,將在2016-2019年全面推進各項改革,初步建立支撐旅遊綜合改革試點工作的政策體系和體制機制框架,基本形成健全的旅遊協調發展機制、完善的現代產業體系和跨部門、跨行業、跨區域的「綜合產業綜合抓」工作格局,建成一批重大旅遊項目,旅遊轉型升級取得突破性進展,使旅遊綜合改革大見成效;到2020年,完成旅遊改革的主要任務,建立完善的旅遊管理體制和經營機制,基本建成旅遊經濟強市,形成特色鮮明、示範性強的旅遊發展「黃山經驗」,為全國旅遊業改革與發展提供借鑒和參考。

㈢ 發展旅遊產業,為什麼要傳承與創新

時代在進步,無論旅遊還是別的都進入網路時代了,但傳統旅遊是旅遊的基礎,或不可缺。
但網路的浪潮使得旅遊也需要跟上時代的腳步,必須創新。

㈣ 區域旅遊產業可持續性發展管理創新研究

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5-2020年「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國旅遊產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
區域旅遊產業發展規劃

(一)區域旅遊發展規劃的基本技術流程一

1.兩個分析

資源條件分析和市場環境分析。

2.一個確定

確定產業目標體系,包含三方面內容:

(1)從資源品位、開發層次、經營規模定性確定該區域內旅遊業的產業地位; (2)定量確定本旅遊地的旅遊產業的發展指標體系;
(3)制定分期發展計劃及發展目標。

3.三個落實

(1)落實形象訴求:基於旅遊業區域性、聯合性的特點,結合資源開發現狀條件,找出高度概括表現該地域地脈、文脈、史脈的本體形象,並在此基礎上進行提升策劃,找出差異性,落實形象訴求、形象定位、產品設計理念等系列規劃工作。

(2)產品結構:以資源為基礎、市場為主導來設計「工藝經營系統」,規劃開發不同配比、不同側重的觀光、度假、專題等產品類型,使區域旅遊發展在產品層面上形成一個對應市場,由此規劃富有競爭力且相對穩定的旅遊產品結構。

(3)開發格局:劃定規劃區域內的重點區塊、線路(或設施、事件);有所為有所不為、主次分明地確定開發的時序,形成區域內空間組織;充分考慮周圍相接區域聯網組線的現狀及可行性,以及因道路新建成而對大型旅遊吸引物所造成的各種變數;確定規劃區域的重點建設項目,進行項目企劃。

4.四個配套

(1)產業鏈配套:根據目標體系確定「吃、住、行、游、購、娛、制、網、教、設」10大要素的不同比重及演化方向,隨之規劃住宿、餐飲、交通、游覽點、購物供給、娛樂配套等相關產業的綱要性發展方案。

(2)政策資金配套:包括機制、體制、土地政策、金融政策、財稅政策、信貸政策及人才政策等多個方面。

(3)基礎設施配套:包括道路、給排水、電力電訊、綠化美化、環境保護、安全保障六個專項。

(4)執行措施配套:規劃的價值體現在規劃的執行落實、制定了規劃「戰略」,必須有使該規劃落到實處的「戰術」措施。

總而言之,區域旅遊規劃的成果是一份藍圖的完成、一份方案的啟動。就藍圖來說:應具備前瞻性、系統性、展示性的特點,服務於政府的決策導入;就方案來說:
應具備實戰性、有序性、約束性的特點,服務於行業操作。

(二)區域旅遊發展規劃的基本技術流程二

吳必虎在《區域旅遊規劃原理》一書中總結了多位旅遊規劃專家關於區域旅遊發展規劃編制方面的研究成果,結合自身區域規劃方面的經驗,提出了「1231」的基本規劃模式。即:「確定一個發展目標,進行兩個基本分析、做好三個發展板塊設計、構建一個支持系統」。

1.確定一個發展目標

區域旅遊規劃的目標包括總體目標和分目標兩個部分,總體目標是提出規劃期限末規劃地區希望實現的綜合地位,分目標則分別就旅遊活動的經濟、社會和環境影響提出需要實現的藍圖。

區域旅遊發展目標的確定,將決定旅遊業的產業地位和發展速度,是整個旅遊發展規劃都要圍繞它展開的核心中的核心,是旅遊發展的綱領性指標體系。

2.進行兩個基本分析

(1)對旅遊市場的分析

對於市場研究來說:其表層的內容就是對客源市場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態勢進行分析、預測;里層的內容就是確定目的地的旅遊形象,並向潛在的遊客、遊客市場進行有效的市場營銷,使潛在的市場轉變為真實的客源市場。
(2)對旅遊資源的分析

對於資源的研究來說:其表層的內容就是對各類旅遊資源現狀進行調查、評價;里層的內容就是對旅遊資源的進一步開發和利用進行綜合功能配置,構架空間網路,布局重點開發地段。

3.設計三個板塊

在分別對市場和資源進行分析評價的基礎上,提出今後旅遊發展的各種規劃方按或政策措施。

第一板塊為前位板塊,它是指直接吸引旅遊者前來參與旅遊活動的旅遊吸引物,即狹義的旅遊產品和開發項目;

第二板塊為中間板塊,它是指為前來的旅遊者提供各種旅遊服務,包括交通、住宿、餐飲、娛樂、購物等服務的旅遊相關行業、設施和服務;

第三板塊為後位板塊,它是指旅遊區內外的物質環境和社會環境。 以上三個板塊層層緊扣、相互依存,構成了區域旅遊發展的主要支撐。

4.構建一個支持系統

規劃方案能否得到有效的實施,有賴於規劃的管理和支持保障措施的落實。規劃方案及政策的施行,將會對規劃區域的社會、經濟、環境等各方面帶來影響,採取何種政策和措施控制這些影響,也是規劃需要加以監測和管理的問題。在規劃中需考慮如何從政府的角度對旅遊發展規劃方案及其影響進行有效管理,提供相應的政策保障。這些支持系統的內容包括政府管理、政策、法規、人力資源、投資金融、社區支持、科技保障等。

㈤ 如何促進文化旅遊產業跨越發展,加快實現文化傳承創新有重大進展

首先來講,文化行業是國家重點發展的行業,可以充分結合最新的大眾創業萬眾回創新的形勢進行拓展思路,文化答可以順勢而為充分結合有關創新創業政策發展,比如利用創新政策的資金、稅收等方面的資助進行發展
另外很多做傳統文化,甚至民間藝術項目,為了傳承,就利用科技的資源把它進行革新,與科技與網路與數字相聯系就是一種方法,用現代的技術去保護它
文化是民族的根基,其傳承應當順應新時代的形式,所有新事物都有老事物的影子,都與老事物有千絲萬縷的聯系。所以新形勢下的創新創業事業,都有我們文化傳承的基礎和精髓在支撐!
說到底,文化傳承有其天賦的自然規律,人為干預只會造成其本質的變味,文化本來就是自然的水到渠成的一種歷史積淀,有自生自滅的屬性,不必人為刻意的去維護它傳承它,它該興盛的時候自然會興盛,大勢已去的時候就自然去吧

㈥ 旅遊產業如何創新發展

巔峰智業認為,旅遊產業創新主要有三個方面,即旅遊業與文化休閑業、旅遊業與休閑農業、旅遊業與會議會展業。創新旅遊產業要著眼於傳統文化與現代時尚、休閑觀光與休閑購物、非物質文化體驗與傳統工藝展示、飲食文化的有機結合,提升文化休閑產業規模和綜合效益,引導形成集文化展示、文化體驗、文化娛樂於一體的文化休閑產業體系。利用城市時尚消費圈,發展文化傳媒、動漫創意,打造具有鮮明功能定位和產業支撐的文化休閑產業集聚區。繼續以品牌節慶活動,促進太倉旅遊目的地形象的提升。

閱讀全文

與國家旅遊產業創新發展實驗市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