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文化產業詩詞熱潮

文化產業詩詞熱潮

發布時間:2020-12-07 21:37:37

『壹』 從文化生活角度,說明央視《中國詩詞大會節目火爆的原因及意義》

滿足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
藉助於現代傳媒技術與媒介
傳承了中華傳統文化,有利於傳承發展中華優秀文化傳統,提升中華文化的軟實力、國際影響力,有利於社會主義文化發展繁榮,……

『貳』 古詩詞文化真的沒落了嗎

詩詞是能反映中國人內在品性的文學形式,盡管隨著社會發展,文化也在與時俱進,但版這種文化底蘊是權不會被丟棄的。你聽那歌中唱道:「酒暖之後回憶思念瘦」,這難道不是對詩詞的化用?電視節目諸如百家講壇不也製作著相關節目嗎?何況如今古詩詞在教育中的地位也得到了應有的重視,語文課程標准明確提出了詩詞教學的相關內容。這些都是對詩詞文化的一種宣傳和推廣。詩詞是頂傳統的東西,它與民俗、節日、生活都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中國人過中秋節,就無法不想到「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過年時貼的春聯也時常流露出詩詞痕跡。由此可見,詩詞在中國文化中的地位是根深蒂固的。
如今流行中國風,常看到一些網路文章中「環佩叮璫」聲響成一片,80後的文學青年諸如安意如之輩也在大力宣傳著詩詞文化,而且還掀起了一陣「納蘭熱」。且不說這些作品是否有附庸風雅、趨於商業化的嫌疑,但至少可以反映中國人的骨子裡流露出的詩詞情結。照我看,詩詞文化不但沒有沒落,反而還形成了一種熱潮,只不過有時侯「熱」得不在正路上。

『叄』 關於文化的詩詞

省試湘靈鼓瑟
錢起
善鼓雲和瑟,常聞帝子靈。
馮夷空自舞,楚客不堪聽。
苦調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蒼梧來怨慕,白芷動芳馨。
流水傳湘浦,悲風過洞庭。
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

菩薩蠻 晏幾道
哀箏一弄湘江曲,
聲聲寫盡湘波綠。
纖指十三弦,
細將幽恨傳。

當筵秋水慢,
玉柱斜飛雁。
彈到斷腸時,
春山眉黛低。

琵琶行
白居易

琴歌
作者:李頎
類別:七言古詩

主人有酒歡今夕,請奏鳴琴廣陵客。
月照城頭烏半飛,霜凄萬木風入衣。
銅爐華燭燭增輝,初彈淥水後楚妃。
一聲已動物皆靜,四座無言星欲稀。
清淮奉使千餘里,敢告雲山從此始。

繪畫方面的

墨梅•王冕(元)

吾家洗硯池頭樹,
個個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誇好顏色,
只留清氣滿乾坤。

欲下丹青筆,先拈寶鏡端。
已驚顏索莫,漸覺鬢凋殘。
淚眼描將易,愁腸寫出難。
願君渾忘卻,時展圖畫看

----薛媛,《寫真寄外》

《惠崇春江晚景》

蘇軾
竹外桃花三兩枝,
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時。

林良畫兩角鷹歌
李夢陽(明)
百餘年來畫禽鳥,後有呂紀前邊昭。
二子工似不工意,吮筆決眥分毫毛。
林良寫鳥只用墨,開縑半掃風雲黑。
水禽陸禽各臻妙,掛出滿堂皆動色。
空山古林江怒濤,兩鷹突出霜崖高。
整骨刷羽意勢動,四壁六月生秋。
一鷹下視睛不轉,已知兩眼無秋毫。
一鷹掉頭復欲下,漸覺振翮風蕭蕭。
匹綃雖慘淡,殺氣不可滅。
戴角森森爪拳鐵,迥如愁胡眥欲裂。
朔風吹沙秋草黃,安得臂爾騎駟驖!
草間妖鳥盡擊死,萬里晴空灑毛血。
我聞宋徽宗,亦善貌此鷹,
後來失天子,餓死五國城。
乃知寫畫小人藝,工意工似皆虛名。
校獵馳騁亦末事,外作禽荒古有經。
今王恭默罷游宴,講經日御文華殿。
南海西湖馳道荒,獵師虞長皆貧賤。
呂紀白首金爐邊,日暮還家無酒錢。
從來上智不貴物,淫巧豈敢陳王前。
良乎,良乎,寧使爾畫不直錢,
無令後世好畫兼好畋。

其它的方面,茶藝,棋藝等。

棋聲
作者:【黃庚】

何處仙翁愛手談。時聞剝啄竹林間。
一枰子玉敲雲碎,幾度午窗驚夢殘。
緩著應知心路遠,急圍不放耳根閑。
爛柯人去收殘局。寂寂認亭石幾寒。

汲江煎茶

【年代】:北宋
【作者】:蘇軾
【作品】:汲江煎茶

活水還須活火煮,自臨釣石取深清。[1]
大瓢貯月歸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處腳,松風忽作瀉時聲。[2]
枯腸未易禁三碗,坐聽荒城長短更。[3]

『肆』 用流行方式傳承文化基因,《中國詩詞大會》為什麼火了

流淌在血脈中的文化傳承
「在快速消費的時代,這樣的節目不咆哮、不傻樂,就用文化的沉澱感動你, 走進你心裡。說是詩詞的狂歡,不如說是現代人的解葯。」這是節目播出後一名網友的留言。
從事高中語文教學的夏昆認為,近年來語文教材的變化是讓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愛上詩詞的原因之一。「在高中語文教材中,關於古典詩詞和文化的篇目有很大改動,內容增加很多,不僅有課本還有讀本。以高一為例,讀本上冊是唐詩,下冊是宋詞。」
「還有一個重要的變化是,在內容上增加了很多強調美好、人生、哲理的文章,很多篇目在以前的教材裡面是沒有的。」作為一個父親,夏昆也會用詩詞去影響自己的孩子,「『倉廩實而知禮節』,我們的生活達到吃飽穿暖的標准後,對美的追求提上議事日程,希望孩子有更多優良的稟賦和美好的素養。」
在第二期的百人團選手中,有一名華裔選手的經歷感動了很多人。「我從小沒有語文老師,我的語文老師是我的祖父。他每年春節來美國教我中文。」楊嘉駿是一名美籍華人,因為從小對中國文化的熱愛,大學畢業之後在清華大學讀碩士。碩士畢業後繼續留在中國。「我16歲的時候語文老師就不在我身邊了。」10年前,楊嘉駿的祖父去世,祖父生前告訴楊嘉駿:「你在美國長大,在美國出生,可是你的根在中國。」
現場,楊嘉駿用節奏布魯斯的形式演繹了英文版的《回鄉偶書》,博得觀眾的掌聲。
《中國詩詞大會》的主辦方希望通過這檔節目,用流行方式引導國人傳承中華血脈里的文化基因。作為主辦方之一,共青團中央一直致力於引導廣大青少年學習和掌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挖掘和闡發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時代價值,在傳承優秀傳統文化中滋養心靈、陶冶情操。

『伍』 關於文化的古詩詞

1、陸游《臨安春雨初霽》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專花。矮紙斜行閑作草,屬晴窗細乳戲分茶。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

2、柳永《望海潮》東南形勝,江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重湖疊瓛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誇。

3、柳如是《岳武穆祠》錢塘曾作帝王州,武穆遺墳在此丘。游月旌旗傷豹尾,重湖風雨隔髦頭。當年宮館連胡騎,此夜蒼茫接戍樓 海內如今傳戰斗,田橫墓下益堪愁。

4、劉禹錫《烏衣巷》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5、寇準《柳》曉帶輕煙間杏花,晚凝深翠拂平沙。長條別有風流處,密映錢塘蘇小家。

6、杜牧《江南春絕句》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

『陸』 誰可以幫我寫一個有創意點企業文化的詩詞!

文雅別致風趣多,通達八方撩城郭。
笑對天下不平事,管得多來無人說。

『柒』 傳統詩詞是我們文化瑰寶引起了一股學習古詩詞的熱潮有的地方效仿舉辦

詩詞曲賦,給你推薦一個軟體。叫詩詞快車。在綠色軟體站有下載,下了這個內軟體,擺弄容擺弄,就能基本明白啥叫詩詞曲賦的基礎了。寫詩先明白基礎的格律,即平仄韻律詞譜曲譜等,然後慢慢去琢磨拗救,撞韻這些吧。===個人修養,這個很籠統。琴棋書畫禮義廉恥皆為修養。這方面的書也很多。做人的道理的話,推薦一本曾國藩的《挺經》吧。喜歡本答案請採納~~~

『捌』 古代詩詞是中國的文化精髓,而現代人寫的詩詞卻不被推崇,這是為什麼呢

我不想討論問題本身准確性與否,我認為,凡是提這種問題的人,至少有兩點需要正視和發省:一是缺乏歷史觀;一是對藝術的萃取沉澱缺乏耐性、過於焦急。

一是缺乏公眾關注。時代發展了,世界更精彩了。網路、音樂、電影、電視等等,精神食糧太多了,詩詞文化相對寂靜枯燥,社會群體普遍關注度不高,詩詞似乎真的淪落為一種「小眾」范疇,難以形成大眾主張或推崇的氛圍。

二是缺乏領軍人物。潛龍在淵,但群龍無首。今時詩詞領域,新詩與古詩詞雖都是詩歌文學,但因屬念不同,一直隔著深深的樊籬,各自占據支離破碎的半壁江山。即便從亊古詩詞創作的朋友,也大多都保持著深居簡出、自娛自樂的創作習慣,教人寫詩的比寫詩的多,詩詞評論的比詩詞原創的多,在這種情況之下,今人的詩詞不被推崇也就不足為奇了。

『玖』 詩詞文化類節目大火:我們為什麼要傳承詩的精神

詩詞文化類節目大火 我們為什麼要傳承詩的精神?文 | 趙震
子曰:「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 
孔子說:「學生們為什麼沒人研究詩?讀詩,可以培養聯想力,可以提高觀察力,可以鍛煉合群性,可以學得諷刺方法。近呢,可以運用其中的道理來侍奉父母;遠呢,可以用來服侍君上;而且還可以多多認識鳥獸草木的名稱。」 
子謂伯魚曰:「女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為《周南》《召南》,其猶正牆面而立也與?」 
孔子對伯魚說:「你研究過《周南》和《召南》了嗎?人假若不研究《周南》和《召南》,那會像正面對著牆壁而站著罷了!」 
子曰:「禮雲禮雲,玉帛雲乎哉?樂雲樂雲,鍾鼓雲乎哉?」
孔子說:「禮啊禮啊,僅僅是指玉帛等禮物而說的嗎?樂呀樂呀,僅僅是指鍾鼓等樂器而說的嗎?」 
學習《詩經》就對了啊,我們中國文化具有一種詩性的精神。你看古代沒有《聖經》,但是我們有《詩經》,這種以詩為經的現象,大約為華夏文化所獨有,這也與我們的語言有關。
據說老外初學漢語時都非常開心,覺得這種語言太好掌握了,一點兒也不復雜,沒有那麼多時態,動詞也沒有復雜的變化,名詞更不用區分什麼陰性、陽性。然而一段時間過後,就徹底瘋了,怎樣才能准確地表達出一個意思呢?
幾乎沒有任何語法規則,怎樣說都行,每個詞的位置似乎都不固定,僅僅是聲調變一下意義就不同了,天哪,怎麼會有這么變態的語言!想我大漢語詞彙多義模糊,語法靈活隨意,語音上還具有音樂性,這些的確都不太利於清晰准確地表意,但卻天然地和藝術親近,中國人自古以來就以一種詩的態度和感受溫柔地對待著這個世界。
孔子為《詩經》總結的這四個作用,對後世詩論影響深遠。中文系的同學都知道,興、觀、群、怨四個字都可以做博士論文了。
可是許多人學詩學得很呆板。他們很勤奮、很認真,甚至能夠背誦整本《詩經》。你看在一些知識競賽類的綜藝節目上,許多人的記憶力那麼好,無論怎樣出題,他都能背誦出上下句。可我常不自覺地想,這樣其實是把詩詞當作一種智力游戲。如果忽略,或者全然不理解詩歌中的精神,那意義何在?
這樣怎麼叫學習呢?所以孔子提醒說,難道講禮樂就只是說鍾鼓玉帛這些物質形式嗎?當然不是的。詩當然也不是只停留在字面意思上。(未完待續)

『拾』 古典詩詞文化博大精深,未來真的會走向消亡嗎

看到這個標題,肯定很多人都會以為我大言不慚,危言聳聽。但你只要細想一下就會知道,我所說的確實是不爭的事實,或者終將會成為事實,並且這一天不會離得太遠。為什麼這么說呢?因為詩詞作為古代的文體,它有著自己的局限性,這種文體在當今時代已然不再使用,也沒有幾個人有能力寫出像唐詩宋詞般精彩的古典詩詞來。在當代中國,你幾乎難以找到一位真正的詩人。現代詩尚且如此,更何況是古典詩詞呢?

你們可能會認為我在胡說八道,杞人憂天,但這的的確確是我內心的一些擔憂!有人說三十年後我們的後代將會找不到工作。這句話是真是假還需要時間的驗證,但三十年後中國還有幾人在創作古典詩詞,還有幾人能夠流暢的閱讀古文呢?就算那樣的人還有,又有幾人能夠做到出色呢?時至今日,此大勢已定,你我都已無能為力!但我們仍然可以坦然以對:逝去的就讓它逝去吧,消亡的註定要消亡,如果它已不屬於這個時代,又何必覺得可惜呢?

閱讀全文

與文化產業詩詞熱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