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企業貿易中的6+1產業鏈具體是指哪些~
具體指:
「6+1」產業鏈,整個產業鏈分成產品設計、原料采購、產品製造、倉儲運輸、訂單處理、批發經營和終端零售七個部分。
「6+1」產業鏈是由著名經濟學家郎咸平提出的。「6」指的是:第一產品設計,第二原料采購,第三倉儲運輸,第四訂單處理,第五批發經營,第六零售;「1」指的是:產品製造。
從2006年開始至今,郎咸平對於製造業的支招就是著名的「6+1」理論,整合全產業鏈。他認為「中國不是製造業大國,真正的製造業大國是美國」,「中國越製造,美國越富裕」。他的理由是當今是產業鏈競爭時代,中國只負責產業鏈中的製造環節卻只拿到一丁點利潤,還導致環境污染,剝削勞工等問題,其他利潤全被歐美國家拿走,所以中國越製造,美國越富裕。「6+1」理論:「中國企業在應對外部競爭中僅僅占據了生產這個「1」的環節,利潤少得可憐。」整個產業鏈的「6」——包括產品設計、原料采購、倉儲、運輸、訂單處理、批發以及終端銷售,這6大塊能創造的價值是90%。 這個理論開始逐步在各地引起重視,並得到一些企業的實踐。
推動企業大轉型解決通脹
對於大家關注的通貨膨脹現象,郎咸平認為這不是流動性過剩引起的,而在於中國存在的二元經濟現象,即同時存在過熱部門和過冷部門。「哪些部門過熱?與投資建設有關的領域是過熱部門,比如鋼鐵、水泥、房地產行業,中國的經濟增長主要靠這些固定資產投資拉動,而大部分的民營企業則是過冷部門。」郎咸平說,在二元經濟環境之下,資金產生一種逆流轉現象——從過冷的部門轉到過熱的部門,所以,過熱部門越來越熱,所有和過熱部門有關的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
政府對過熱和過冷部門的宏觀調控要區別對待,不能搞一刀切。首先對過熱的部門要採取行政手法壓抑他們的過熱行為,對過冷部門不僅不應該打壓,反而應該通過政府的力量協助民營製造業走向比較好的明天,要扶持要鼓勵。過冷企業這么多部門,不是簡單的融資可以幫助他們,不是簡單的優惠政策能夠幫助他們,而是推動我國企業大轉型。怎麼轉呢?那就是從「1」進到「6」。
『貳』 汽車專業就業前景
目前,我國的汽車產業迅猛發展,但無論是技術還是銷售都與國際不在同一起跑線上,汽車行業能否與國際接軌這就要求大量的相關專業人才以開發技術,開辟市場。從這個角度看,汽車服務技術與營銷專業就業前景一片光明。加入WTO後,隨著國際貿易的增加和外資對我國汽車工業的大力投入,對汽車服務貿易與工程專業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多。高等教育,對高層次人才的培養也還不能夠滿足國家對服務貿易人才的需求,企業特別缺乏能夠在服務貿易的基層經濟組織中從事具體工作,具有良好的工程背景,掌握服務貿易理論,熟悉國際貿易規則和工商管理方法的復合型人才。
「 畢業生能夠適應汽車生產廠商銷售和售後服務部門、汽車(含二手車)流通企業、汽車特約維修服務企業、保險公司汽車保險定損和保險公估部門、汽車運輸與物流企業等企業或部門的技術與管理工作。
」二、汽車服務工程專業就業方向:
汽車服務工程專業學生畢業後可在汽車營銷及售後服務、汽車檢測與維護、汽車保險與評估、汽車運輸、物流經營等領域就業,從事管理、技術服務、科研等工作。
國內汽車服務是新興行業,屬於第三產業,就目前市場的發展程度來看,前景還很廣闊。要想成為一個優秀的汽車服務人才,單是學習汽車維修、檢測還遠遠不夠,還必須對汽車構造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因此,本專業還開設了諸如汽車服務系統規劃、汽車營銷與策劃、工程力學、機械設計基礎等課程,力求每個學生都能成為汽車服務界的全才。
汽車服務工程專業學生適宜在汽車設計和汽車及其零部件生產企業從事設計開發、生產維護和企業管理工作;可以在汽車運用企業事業單位進行汽車使用管理與調度、汽車服務系統管理和經營;可以在汽車服務企業進行汽車維修與保養、汽車產品宣傳與市場規劃、汽車評估與評價、汽車保險與理賠等多方面從事管理、經營和服務工作。學生畢業半年後的就業率達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