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對於東莞電商產業園區發展過程中,存在著哪些問題呢
目前東莞大部分電商產業園都是『包租公』模式,盈利主要來源租金,服務也僅限於將辦公場回地租給商家。所以企答業看到哪裡的租金便宜,就往哪裡去。同質話競爭很激烈,對企業的實際幫助也不大,我朋友現在進駐的聚大電商產業園是以「傳統企業(產品)互聯網轉型升級孵化基地」為功能定位,是全國目前為數不多的以「電商企業保姆管家」的角色,通過「手把手」的方式來為入駐企業提供貼身服務。在園區文化上他們努力營造電商氛圍,讓每一個入園的企業和員工感受到電商的浪潮;從專家輔導團隊方面,園區引進在電商專業方面全國優秀的團隊傲馬系統集團,為園區企業提供咨詢、培訓、落地輔導、電商系統工具等全方位服務;從孵化方面,園區有詳細合理的孵化方案,每周兩次的學習沙龍,每月一次的集體培訓,每季度一次的經營主題活動,每半年一次的業務競賽,每年一次的全園區企業年度總結計劃表彰大會。聚大要讓產業園像家庭,像學校,像軍隊,讓每一個入園企業感覺不孤單,讓每一個員工感到溫暖;讓每一個企業家和員工在園區不斷進步;讓每一家企業擁有一支招之即來,來之即戰,戰則必勝的電商團隊。
② 農業示範園的存在問題
缺乏科學的規劃思想和指導原則
我國有些農業示範園在未進行充分科學論證的情況下,效仿他人,花費大量資金引進國外成套的設備、工藝和管理系統,結果引進的高檔設施與當地條件不相匹配。出現這種困境的主要原因是園區建設前期缺乏科學、務實的規劃思想和指導原則,沒能從本質內容上深入思考,功能定位不夠准確、發展目標含糊不清,多部門介入、盲目上馬,導致「盆景效應」、「形象工程」等重政績輕實效的不良現象頻繁出現,造成國民經濟的嚴重浪費。
農業產業化水平不高,可持續發展理念不突出
部分園區受上級政府的干預過多、運作效率低,未建立現代化的企業化管理制度和運行機制。而且在其發展期間,常常只求短期掠奪式的經濟效益造成生態資源浪費,不能實現園區可持續發展的總體目標。
缺乏科學的綜合評價指標體系
園區發展中存在「只進不出」、「重建設、輕管理」的現象,不但起不到示範推廣作用,沒有經濟效益,反而成為當地負擔。究其原因是由於我國對園區的宏觀管理方面的滯後,比如項目建設中缺乏監督,建成後缺乏管理和跟蹤評價。而園區建設的標准、指標等缺乏系統性的分析研究,多種滯後因素的存在,制約著園區規范化發展。
建設資金不足、政策扶持未落實處
由於農業基礎投入過小,園區的投資效益偏低,示範帶動作用有限,後續發展能力受到較大影響。而且園區建設基本上是由企業自籌開發建設,政府和其他社會力量介入很少,資金到位不夠理想,投融資渠道不暢,項目資金使用分散,難以形成規范化管理和有序發展的區域格局,導致園區建設進展緩慢。
③ 河南省產業集聚發展過程中存在哪些問題
(一)發展定位和特色主導產業不盡合理
(二)企業結構不合理,分工協作網路尚未形成
(三)忽視資源和市場條件約束
(四)產業集聚區發展規模不足
(五)創新能力不強
(六)人才和資金等要素制約特色產業的發展
(七)管理體制亟待理順
④ 我國國家級開發區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有哪些
我國國家級開發區批復時間不一,發展的基礎條件不同,區位條件各異,發展水平也是參差不齊。在一些發展條件較差的開發區,在產業發展方面還存在一系列問題,比如產業層次不高、技術水平不高、自主品牌缺乏、產業布局粗放、重復投資和無序競爭等。
⑤ 如何解決浙江產業集聚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將產業集群與復區域創制新體系建設緊密結合起來。
2.浙江產業集群需要特別重視培育和創造生產要素。
3.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推動產業集群由低成本型向創新型轉變。
4.要把浙江產業集群整合到全球商品鏈之中。
5.推進柔性生產,抑制過渡競爭。
6.推進有利於產業集群發展的區域制度建設。
⑥ 上海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發展過程中存在哪些問題
(一)缺乏戰略層面的全盤設計和整體規劃。
(二)缺乏有效統籌和推進合力。
(三)缺乏園區個性培育和產業鏈打造。
(四)缺乏有力的政策扶持。
(五)缺乏文化創意人才。
(六)缺乏有力的園區知識產權保護體系。
⑦ 中國第三產業發展的現狀存在的問題有哪些如何解決
建國以來,我國一直沿用的是東方核算體系MPS,該體系的核心是對物質產品進行核算的。但隨著經濟發展,非物質產品所佔比重越來越大,按照MPS體系核算,既不能全面反映國民經濟運行情況,也不利於國際對比。進入八十年代中期,,我國國民經濟核算體系逐步由東方的MPS向西方的SNA核算體系過渡,客觀上要求我國要建立和加強第三產業統計。
我國第三產業統計建立於1985年。1986年,國家統計局首次正式公布了1985年第三產業增加值,到1988年我國第三產業統計制度已基本形成。為了摸清第三產業的底數,為各級政府制定第三產業發展規劃和政策提供依據,1993年國務院組織開展了首次全國第三產業普查,並建立了周期性普查制度。同時為了實現向新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的全面轉軌,1993年國家統計局加大了對各專業統計制度方法的改革力度,推行了「7+1」套表,增加了財務統計的內容,建立了服務業、行政事業單位一套表統計制度,以滿足計算GDP的需要。但由於基層服務業、行政事業單位統計力量薄弱,難以保證數據質量,1997年國家取消了上述兩項制度,對這些行業的統計調查處於空白狀態。
在非普查年份,第三產業增加值依據相關專業的統計資料、普查年份的行業結構資料和有關部門的財務統計資料等來推算。
我區的第三產業統計工作與國家是同步開展的,並且我們在貫徹國家各項統計制度的基礎上,根據自治區政府的要求,於1998年在全區范圍內組織開展了第三產業快速調查,在快速調查的基礎上,於2000年建立了《服務業滾動統計調查制度》。其主要內容是將現行統計中沒有覆蓋的第三產業行業按四年一個調查周期,每年調查幾個行業,針對不同的行業,採用全面調查與抽樣調查相結合的方法,調查的指標是用於計算增加值的財務指標。該項制度的建立填補了我區第三產業部分行業統計的空白,為非普查年份計算第三產業增加值提供了基礎性的資料。
雖然我區第三產業統計工作在實踐中得到不斷發展和完善,並且經過全區各級統計人員的辛勤勞動,第三產業統計數據在為各級政府宏觀管理和決策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是與自治區政府提出的加大對第三產業實施統計監控的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影響統計數據質量的問題依然比較嚴重。目前在第三產業統計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第三產業中部分行業的統計制度不完善。表現為一是核算方法不完善,特別是對部分行業中核算基礎差的服務活動,沒有一套科學統一的核算方法,這也是造成GDP數據在地區之間不銜接的重要原因;二是統計指標不健全,統計分類粗。受長期以來重生產、輕服務核算思想的影響,在我國的統計制度設計中,對物質生產部門的統計指標設置細而全,而對於非物質生產部門則比較粗。從第三產業內部看,也存在著不平衡的情況,如貿易餐飲業、房地產業的統計指標比較完整,其它行業僅對計算增加值的財務指標進行統計,而對於人員狀況、設備情況、提供的服務類別等都沒有反映,難以反映第三產業的全貌。三是調查時間不同步,交通業、批零貿易業、房地產業統計實行按月統計,其它行業則實行四年為一個調查周期的統計,且指標設計的粗細程度不同,口徑不一,很難進行加工匯總,不能按月、季提供完整的第三產業資料,影響了定期統計監測工作的開展。
2、第三產業單位財務核算基礎薄弱,嚴重影響了增加值的准確性。第三產業增加值的計算是以會計報表為基礎,由於第三產業涉及行業復雜,且新的行業不斷涌現,客觀上要求有相應的會計制度對其經營狀況進行管理、監督,由於其主辦單位的經濟成分各異,缺乏一個統一的管理部門,因而沒有建立起正常的財務收支制度。從我區的實際情況看,第三產業單位多為一些經營規模小、人員少的中小企業,財務收支帳目不健全、不規范的現象十分普遍,,為開展調查工作帶來很大的困難。
3、被調查對象的配合程度下降。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由於第三產業調查對象經濟結構復雜,利益主體呈多元化格局,受各自利益的驅使,被調查對象的配合程度大大下降,特別表現在對個體戶的調查中,為了偷稅、漏稅,個體戶瞞報、漏報的現象十分嚴重;另外部分企業也存在著「兩本帳」的問題,加大了搞准統計數據的難度。
4、統計力量薄弱,經費不足,嚴重製約著第三產業統計工作的開展。第三產業調查單位數量眾多,遍布城鄉,沒有一支強有力的調查隊伍,難以收集到全面、准確的統計數據。而現實情況是從統計系統內部來說,從國家到地方各級均沒有獨立的第三產業統計機構,普查年份靠組建臨時機構,抽調各方面人員來完成;非普查年份,第三產業統計分散在各有關專業,沒有綜合協調機構,對第三產業統計工作缺乏總體設計,長遠規劃。從人員情況看,旗縣統計局處於調查工作的第一線,而我區各旗縣從事第三產業統計工作的人員平均僅有1-2人,且多兼職其他工作,面對如此眾多的被調查對象,統計人員力不從心,漏統、錯統現象很難避免。從外部來說,長期以來,部門統計在第三產業統計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隨著市場經濟的推進,部門統計工作被削弱了,從第三產業各行業統計機構人員配備情況看,實行條管單位,如金融、保險、郵政系統等和政府各部門,一般都設置統計機構並配備專職統計人員,而第三產業的其它行業,則很難保證有機構和人員。另外,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統計調查經費不足,也嚴重困擾著統計工作的正常開展。
⑧ 請簡述我國農業科技示範園存在的問題和發展趨勢
現代農業科技抄示範園是現代農業的展示窗口;是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孵化器;是生態型安全食品的生產基地;是現代農業信息、技術、品種的博覽園;是提高農村經濟效益和農民收入的必然選擇。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以環境優美、設施先進、技術領先、品種優新、高效開放為特點,代表現代和諧農業的發展方向,是實現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亮點工程。提高農業科技示範園的高科技含量和現代化管理水平是建設好農業科技示範園的關鍵。遠景設計院談到農業科技示範園自建設以來,無論是從規模上還是經濟效益上都取得了顯著成績,但也暴露了許多問題。如何實現農業科技示範園的可持續發展,是經營管理者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⑨ 產業融合發展存在的問題,涉及發改委的是什麼
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指的就是以農業為基本依託,通過產業聯動、產業內集聚、技容術滲透、體制創新等方式,將資本、技術以及資源要素進行跨界集約化配置,使農業生產、農產品加工和銷售、餐飲、休閑以及其他服務業有機地整合在一起,使得農村一二三產業之間緊密相連、協同發展,最終實現了農業產業鏈延伸、產業范圍擴展和農民增加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