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竹林適生性評價與區劃
根據上述評價指標,按照主導因素原則,結合浙江省竹林自然地域分異規律和生產實際進行綜合歸納,可將全省毛竹林適生性劃分為適宜區、次適宜區和不適宜區(表4-18),其中,適宜區18 814.28km2,佔全省竹林面積的18.47%,次適宜區55 330.96km2,佔54.32%(圖4-10)。
為了進一步發揮區域筍竹資源特色,將區域筍竹資源優勢轉化為區域竹產業經濟優勢,提升竹產業市場競爭力,根據各地竹產業發展的傳統和基礎,結合環杭州灣、溫台沿海、金衢麗三大產業帶規劃,全省竹產業的發展可相應建設三大產業帶:
1)環杭州灣竹產業帶:包括環杭州灣的天目山區的安吉、長興、德清、臨安、餘杭等縣(市)和四明山區的餘姚、慈溪、鄞州、象山、寧海、紹興、嵊州、諸暨等縣(市、區)。鞏固和提高在全國竹筍竹材生產、加工、貿易中的領先地位,同時加強竹保健食品(鮮竹瀝、竹汁飲料、竹汁酒、竹葉黃酮等)新產品的開發,穩定和拓展觀賞竹市場,充分利用大竹海的環境和品牌著力開展竹林生態旅遊,打造世界級的竹產業發展中心。
2)金衢麗竹產業帶:包括仙霞嶺山區的衢江、江山、龍游和洞宮山區的麗水、遂昌、龍泉、慶元等縣(市)。進一步加大竹筍竹材生產、加工、貿易的規模,適當發展竹漿造紙,適度發展竹林生態旅遊,鞏固和提升竹炭、竹醋液、竹纖維等特色新產品的先發優勢,加快產業要素的集聚,建立多元經濟結構、適度規模和深度加工的竹產業體系。
表4-18 浙江省竹子適生性評價指標體系
圖4-10 浙江省毛竹適生性綜合區劃示意圖
3)溫台沿海竹產業帶:主要包括雁盪山區的平陽、瑞安、蒼南等縣(市)。充分發揮叢生竹的資源優勢,發展馬蹄筍、竹漿造紙等,加強竹纖維等特色新產品的開發,逐步提高科技對綠竹產業的貢獻率,爭取在馬蹄筍的保鮮儲運、叢生竹次生化合物提取等方面取得突破。
B. 竹業發展前景與產業布局
1.竹業產業優勢和影響竹業生產和發展的因素
浙江省是竹業生產大省,竹子也是浙江重要的優勢農產品之一,現有竹林面積80萬hm2,年產竹筍70萬t,竹筍產量居全國第一。近年來,浙江竹業開發了竹炭、竹纖維等新產品。竹炭在環保、保健、醫葯、高新技術等領域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在燒制竹炭過程中所獲得竹醋液,在保健、飲料、除臭,以及生產高效低毒農葯方面也有很好的前景。竹纖維無毒、無害、無污染,而且質地柔軟細膩,具有纖維長、空心、抑菌、抗皺、易洗、防霉,吸水性、可紡性、可染性好,以及抗紫外線輻射等特點,將成為一種新穎、綠色的環保型紡織原料。竹纖維的開發成功,不僅使毛竹的枝、條、桿都得到利用,還可獲得竹木糖、竹蜜、多糖、鹼木素、竹粉等產品,可進一步開發利用。
但在竹業生產中,還存在一些影響竹業生產和發展的因素,主要表現在如下幾方面。
1)竹林經營水平不平衡,品種較為單一,產量和效益有待提高。全省相當大部分仍是低產低效林,技術水平不高,所提供的竹材僅能滿足省內加工能力的1/2,大規格的竹材更是不足。
2)經營不科學,制約著竹園的持續經營。化肥農葯等農業投入品不適當的施用導致竹園富營養化、酸性化、農葯殘留和土壤理化性狀惡化,使竹林衰退、產量下降。
3)市場競爭不規范,生產組織化程度較低,無論是生產規模還是銷售規模都不大,造成「產、加」銜接不暢,流通不順,營銷成本增大。
4)竹產品精深加工不足,大多為粗加工產品,附加值低,資源消耗大。竹筍加工產品品牌意識不強,產品檔次低,市場競爭力不高。竹筍品質安全的監測檢驗體系尚未健全,產品質量安全缺乏有效監測。
2.竹業發展前景和發展方向
竹林資源有其集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於一體的優勢。隨著人們返璞歸真理念的日益強烈和國人綠色環保意識的增強,天然製品備受青睞,竹製傢具的前景不可限量。竹筍產品高纖維、低蛋白、無脂肪,含多種氨基酸及維生素,味道鮮美,風味獨特,有保健、減肥、美容等功效,在國內外被譽為「第一綠色保健食品」,出口不受配額限制,在國際市場上供不應求。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竹子將得到進一步的深度開發,竹業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浙江竹業產業的發展方向,一是要大力發展竹林基地建設,提高竹產品數量、質量,滿足加工需要;二是要狠抓技術改造,提升產品檔次,拓展產品市場空間,開發食用新產品如竹葉黃酮、竹啤、竹汁飲料等,提高竹產品增值率;三是要發展竹材加工,扶持龍頭企業,改進和提高加工、包裝技術水平,增加出口創匯;四是實施無公害標准化生產,發展保鮮加工技術,擴大上海、南京、杭州、蘇州等地的市場佔有率,並通過上海進一步開拓對外貿易渠道;五是積極發展生態旅遊,促進竹第三產業發展,提高竹業整體經濟效益。
3.竹業產業布局建議
為了將區域竹資源優勢轉化為區域竹產業經濟優勢,提升竹產業市場競爭力,根據各地竹產業發展的傳統和基礎,結合環杭州灣、溫台沿海、金衢麗三大產業帶規劃精神,全省竹產業的發展可相應建設三大產業帶。
1)環杭州灣竹產業帶:包括天目山區安吉、長興、德清、臨安、餘杭等縣(市)和四明山區的餘姚、慈溪、鄞縣、象山、寧海、紹興、嵊州、諸暨等縣(市)。鞏固和提高竹筍竹材在全國生產、加工、貿易中的領先地位,同時加強竹保健食品(鮮竹瀝、竹汁飲料、竹汁酒、竹葉黃酮等)新產品的開發,穩定和拓展觀賞竹市場,充分利用大竹海的環境和品牌著力開展竹林生態旅遊,打造世界級的竹產業發展中心。
2)金衢麗竹產業帶:包括仙霞嶺山區的衢江、江山、龍游和洞宮山區的麗水、遂昌、龍泉、慶元等縣(市)。進一步加大竹筍竹材生產、加工、貿易的規模,適當發展竹漿造紙,適度發展竹林生態旅遊,鞏固和提升竹炭、竹醋液、竹纖維等特色新產品的先發優勢,加快產業要素的集聚,建立多元經濟結構、適度規模和深度加工的竹產業體系。
3)溫台沿海竹產業帶:主要包括雁盪山區的平陽、瑞安、蒼南等縣(市)。充分發揮叢生竹的資源優勢,發展馬蹄筍、竹漿造紙等,加強竹纖維等特色新產品的開發,逐步提高科技對綠竹產業的貢獻率;爭取在馬蹄筍的保鮮儲運、叢生竹次生化合物提取等方面取得突破。
C. 斑竹園鎮的產業發展
斑竹園鎮以水韻新城、花香果居、北部商城功能區建設為主,致力於提高居民收入,實現內產業容銳變。全鎮現有企業233個,鎮域范圍內有成都達利食品有限公司、金佰利包裝等規模企業19家,三產服務業456家。斑竹園鎮處於北部商城的核心區,大型項目:海寧皮革城、申蓉汽車城、北新國際機電總部和物聯港、北歐知識城、中丹商學院、西部醫葯貿易中心、諾貝爾公園及濕地公園、世紀新國際商業中心、海寧皮革城、鶩商商務總部。斑竹園鎮是名優特色、地理標志產品「新都柚」主產區。作為全區首個通過國家綠色認證的農產品,「新都柚」連續四次榮獲全國柚類評比「金杯獎」、農業博覽會「國家銀獎」和「四川名牌產品」稱號。全鎮種植新都柚5000餘畝,畝產值9000—12000元。近年來,利用「新都柚」的品牌效益,打造了集現代都市農業與田園休閑觀光為一體的「花香果居」旅遊景區,2012年9月,「花香果居」被評選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通過一三產業良性互動,全鎮經濟、社會發展呈現穩定、健康發展的良好勢頭,在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的同時有效的促進了農戶增收。
D. A縣,素有中國竹子第一鄉之稱,竹加工由來已久,竹文化源遠流長。近年來,該縣竹業企業和農戶在經濟發展
(1) 該觀點是片面的。(1分)發展特色文化產業離不開政府,因為政府承擔著組織社會主義經濟、文化建設和提供社會公共服務的職能。(4分)A縣在發展特色文化產業過程中,政府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就是履行了組織經濟建設職能;搞好基礎設施建設,打造產品研發和銷售平台就是履行公共服務職能;倡導竹文化精神,大力宣傳推介竹文化竹產業就是履行文化建設職能。(3分)雖然政府在發展特色文化產業中有重要作用,但並不能包辦一切。將當地竹文化融入竹產業,開發竹產品,主要是企業和農戶的事。(3分) (2)文化與經濟相互影響。A縣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注入了竹文化元素,在現代設計理念和技術的助推下,使竹產業成為當地的支柱產業和特色文化產業。(4分)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A縣在經濟發展的進程中,竹文化產品越來越豐富,經濟的文化含量越來越高,文化的經濟功能越來越強,竹文化與竹產業日益交融。(4分)文化為經濟建設提供不竭的精神動力。A縣將敢為人先、虛心有節、挺拔向上等竹文化精神融入竹產業,進一步激發民族文化的創造力,提高文化軟實力,更好地為當地經濟建設提供不竭的精神動力。(3分) E. 四川竹海科技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公司始建於2007年,注冊資金1000萬。公司致力於中國健康產業的發展,重組收內購了四川高科技龍容頭企業宜賓林海竹蓀開發有限公司。 與全國竹產業發展情況專項調研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