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從一九四九到二0一九,曾任成都市委書記人員有哪些
2017.03 - 至今 范銳平
2016.07 - 2017.03 唐良智
2011.11 - 2016.07 黃新初
2003.06 - 2011.11 李春城
2001.01 - 2003.06 王榮軒
1997.12 - 2000.12 陶武先
1993.05 - 1997.12 黃寅逵
1983.05 - 1993.05 吳希海
1981.03 - 1983.05 米建書
1979.12 - 1981.03 米建書(代書記)
1974.08 - 1979.12 許夢俠
1969.01 - 1974.08 孫洪道
1954.12 - 1969.01 廖井丹
1953.01 - 1954.12 郝德青
1950.04 - 1953.01 李井泉
成都,簡稱「蓉」,別稱蓉城、錦城,是四川省省會、副省級市、特大城市、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核心城市,國務院批復確定的中國西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國家重要的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商貿物流中心和綜合交通樞紐 。
全市共轄12個市轄區、5個縣級市、3個縣,總面積14335平方千米 。2019年建成區面積949.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658.10萬人,城鎮人口1233.79萬人,城鎮化率74.41%。
成都是全國十大古都和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古蜀文明發祥地。
❷ 中國最頂級的十大城市是哪十座
在中國最頂級的14個城市北京作為我國的首都,在政治、經濟、文化、交通等方面的發展都是非常迅速的,人均收入和消費水平也都市比較高的。
提到上海相信大部分人的第一印象是魔都,時尚之都,城市在全球范圍內佔有重要地位的金融很好的帶動了經濟的發展,所以城市每年的GDP都是相當高的。
廣州每年都是不少人務工的首選城市,而在廣州各個行業的發展也確實都是比較迅速的,所以全面的帶動了經濟的發展,城市GDP和城市人均收入都是蠻高的。
深圳這座作為我國首批經濟改革開放的城市,通過好政策和城市自身發展的有利條件,很好的促進了經濟全面的發展,所以城市內人均收入和大體的GDP都是相當高的。
重慶作為我國的直轄市,憑借著不錯的政策很好的促進了經濟的發展,目前城市在各方面的規劃上也在朝著更國際化的方向發展著。
在中國最頂級的14個城市中天津這座城市有著優越的地理位置,有著豐富的資源,有著便利的交通,所以每年在經濟的發展上都算得上是富可敵國的。
蘇州這座城市位於我國東部沿海地區,就地理位置來看的話本身在經濟上的發展就很有優勢,在加各種國際化的投資集中了不少在城市內,所以每年的GDP是極高的。
毫不誇張的說成都這座城市在旅遊業上的發展速度很多城市都無法與之比較的,而且城市早就憑借著獨有的環境聞名於全球,國內外的知名度都是極高的。
南京作為我國古都,濃厚的歷史氛圍是城市最大的競爭優勢,在加上極好的地理交通環境,豐富多樣的資源,每年不僅經濟發展速度快,而且在許多方面都佔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
提到青島或許不少人第一時間想到的會是青島啤酒,而青島的啤酒也確實是遠銷海內外,在加上近年來城市憑借著國家一系列好政策,在經濟的發展上可以說是極其迅速的。
長沙在經濟的發展上是非常迅速穩定的一座城市,城市有著很不一樣的文化,交通上更是屬於全國綜合性非常強的城市,多樣的地貌類型、不錯的氣候環境,還有著國內不少的研究中心。
武漢這座城市位我國的中部,首先是它有著極其優越的地理位置,尤其是高鐵網能覆蓋到大半個中國,在商貿物流、科技創新等水平上都屬於是國內領先的城市之一。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這句話幾乎是無人不知,所以在富可敵國的城市中除了蘇州,當然還少不了杭州啦,它自古在我國就是商業的集散中心,經濟的發展速度就別提有多快了。
在中國最頂級的14個城市中無錫首先是屬於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城市內主要以平原為主,所涵蓋的經濟領域很全面,曾也榮獲了國家創新城市,國家最佳旅遊城市等殊榮。
❸ 西安有哪些地區
11個區:
(新城區、碑林區、蓮湖區、雁塔區、灞橋區、未央區、閻良區、臨潼區、長安區、高陵區、鄠邑區)
7個國家級開發區:
(西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經濟技術開發區、曲江新區、滻灞生態區、閻良國家航空產業基地、國家民用航天產業基地、國際港務區)
另加代管一個國家級新區,即西咸新區。
(3)副省級城市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擴展閱讀
西安古稱長安,是中國西北部最大的中心城市,下轄11個區(新城區、碑林區、蓮湖區、雁塔區、灞橋區、未央區、閻良區、臨潼區、長安區、高陵區、鄠邑區)、2個縣(藍田縣、周至縣)、7個國家級開發區(西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經濟技術開發區、曲江新區、滻灞生態區、閻良國家航空產業基地、國家民用航天產業基地、國際港務區),並代管一個國家級新區,即西咸新區,總面積10752平方公里,現有人口1200萬。
西安具有五個顯著特點:
一是華夏故都、文明之源。西安與雅典、開羅、羅馬並稱世界四大古都,是古絲綢之路起點,是世界上文化內涵最豐富、文化遺存迭壓最厚重、古代城池系統保存最完整的歷史文化名城,有7000多年文明史、3100多年建城史和1100多年建都史,有「天然歷史博物館」之稱,博物館總數達126座。現有秦始皇陵兵馬俑、大雁塔、小雁塔、唐長安城大明宮遺址、漢長安城未央宮遺址、興教寺塔6處遺產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二是科教高地、軍工重鎮。科教綜合實力居全國第三,擁有普通高校63所、軍事院校7所,研究生培養單位43家、兩院院士62位,科研院所95家,被評為「中國領軍智慧城市」和「全國十大創新型城市」。西安國防科技工業基礎實力僅次於北京,軍工單位44家,其投資控股和管理的單位207戶。聚集了國內航天、兵器1/3以上、航空近1/4的科研單位、專業人才及生產力量,2017年民參軍企業達到400家,軍民融合產業營業收入突破2000億元。2015年9月,西安獲批全國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西安高新區獲批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
三是產業完備、實力雄厚。西安電子、機械、化工、材料、勘測、自控、航天、航空等領域具有國內一流和世界領先水平。西安正圍繞先進製造業、高新技術產業、現代服務業和文化旅遊產業,打造「3+1」萬億級大產業集群,圍繞航空航天、光電晶元、新能源、新材料、智能製造、信息技術、生命科學、人工智慧等硬科技「八路軍」,打造「全球硬科技之都」。2017年,三星二期、吉利、開沃、華潤、華僑城、阿里巴巴、騰訊、亞馬遜等一大批重大項目簽約落戶,涉及世界500強企業44家,新增投資過百億元項目40個。創建「中國製造2025」試點示範城市通過國家評估。獲批國家通用航空產業綜合示範區。
四是交通樞紐、開放前沿。西安是「一帶一路」上的重要支點城市、新亞歐大陸橋中國段的西部中心城市,位於中國的幾何中心和大地原點。西安咸陽國際機場、鐵路、公路是全國六大樞紐之一,國際陸港是全國唯一獲得國際國內雙代碼的內陸港口。中國(陝西)自由貿易試驗區掛牌成立,西安綜合保稅區、西安高新綜合保稅區、西安出口加工區A區B區等4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成為開放型經濟發展的新亮點和增長極。2017年,開通了全國首趟北歐(芬蘭科沃拉—西安)國際貨運班列,開行「長安號」480列,運送貨物65.9萬噸,新增國際客運航線14條、貨運航線3條,機場旅客吞吐量4187萬人次,位列全國第八。成功舉辦2017歐亞經濟論壇、絲綢之路經濟帶城市圓桌會議等活動,國際友城達到31個,21家外事機構簽約入駐。
五是山水之城、美麗宜居。西安南依秦嶺,北跨渭水,四季分明,氣候宜人。綿延千里的秦嶺,是中國南北地理分界線,是天然的生態屏障。自古有「八水繞長安」之美稱,涇、渭、滻、灞、潏、滈、灃、澇八條河流滋潤城市。西安是世界著名旅遊目的地城市,是中國旅遊資源最富集的城市和集散地,擁有國家5A級景區3個、4A級景區28個。
❹ 西安是幾朝古都
西安是十三朝古都。
西安有3100多年的建城史和1100多年的國都史,先後有西周、秦、西漢、東漢、新、西晉(愍帝)、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隋、唐13個王朝在此建都,又為赤眉、綠林、大齊(黃巢)、大順(李自成)等農民起義政權都城。
自西漢起,西安就成為中國與世界各國進行經濟、文化交流和友好往來的重要城市。「絲綢之路」就是以長安為起點,西至古羅馬。西安是聞名世界的歷史名城,與羅馬、雅典、開羅齊名,也是中國六大古都中建都歷史最長的一個,長安文化代表著中華文化的主幹。
「西安」之名稱,始於明代。元至元九年(1272),元世祖封三子忙哥剌(la,音「臘」)為安西王,鎮守這里,改京兆府為安西路。元皇慶元年(1312),改安西路為奉元路。明洪武二年(1369),改奉元路為西安府,府城簡稱西安,名稱一直沿用至今。
(4)副省級城市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擴展閱讀:
西安的名勝古跡
一,華清池
位於臨潼縣城南驪山北麓,系陝西著名的溫泉之一。早在公元前781~前771年周幽王在位期間,此地就發現了溫泉,修有驪宮。相傳秦始皇在驪山觸怒神女,被唾一臉後發瘡,始皇求恕,神女用溫泉將其治好,因以石砌池,命名「神女湯」。
漢武帝時,將秦時神女湯擴建成離宮。唐貞觀十八年(公元644年)在此建湯泉宮,咸亨二年(公元671年)改名溫泉宮,天寶六年(公元747年)再行擴建,易稱華清宮。唐玄宗屢攜楊貴妃在此沐浴。
二,驪山
在西安以東30公里的臨潼縣城南,系全國著名風景名勝區之一。以山形似驪馬,故稱驪山。驪山東西長10公里,南北寬7公里,有13條溝谷。最高峰海拔1256米,滿山松柏蒼翠,花草繁茂,每至夕陽西下,霞映山巒,遍山浴金披彩,分外妖艷,人稱「驪山晚照」,為「長安八景」之一。
三,秦始皇陵
位於臨潼縣東5公里的驪山北麓,系秦始皇嬴政的陵墓。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載:「始皇初即位,穿治驪山,及並天下,天下徒送詣七十餘萬人,穿三泉,下銅而致槨,宮觀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滿之。
令匠作機弩矢,有所穿近者輒射之。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可見這座陵墓規模非常宏大,異常雄偉。
四,西安鼓樓
位於北院門街的南端,東與鍾樓相望。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始建,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和乾隆五年(1740年)重修。抗日戰爭時期一根橫梁被日本飛機炸斷,加之軍隊占駐和風雨侵蝕,殘破不堪。
1952年翻修,外檐採用瀝粉金龍和璽彩畫,內檐施大點金旋子彩畫,1954年增設避雷設施,1958年翻修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