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我國智慧養老發展中存在哪些問題
在中國智慧養老尚屬一個新興產業,需要走一段比較長的不斷探索的路程,結合我國養老的實際情況,智慧養老在其發展中還存在諸多瓶頸。小編認為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體制改革滯後,產業事業邊界不清。國家在頂層設計上還沒有明確界定老齡服務事業和產業的界限,譬如在老齡服務市場,還沒有完全明確政府「兜底」的服務對象及相應標准,產業和事業的界限還不清晰,民營養老機構和「事業體制、產業化經營」的公辦養老機構在不平等的環境下競爭,扭曲了市場價格,制約了民營養老機構的發展。此外,資源配置機制和市場化要求之間矛盾尖銳,資源配置機制混亂、條塊分割、部門利益、行業壁壘,與市場化發展之間矛盾突出,導致老齡服務市場資源浪費和效率低下問題明顯,影響和制約了老齡服務業的市場化進程。
市場化程度低,產業鏈條尚未形成。長期以來,中國養老、醫療等老年人最主要的老齡服務需求,主要由公辦養老機構或醫療衛生機構來滿足,老齡服務業發展的時間比較短,市場化程度嚴重不足。
產業發展無序,市場發展集中度差。產業分散,行業發展結構失衡。主要表現在:一是老齡服務業內部的各個行業之間發展程度差異較大。同時,是行業內部發展無序,市場集中度差。如老年養護服務業中,目前發展較快的是高端的養老服務機構,但絕大多數普通老年人需要的中低端養老機構發展較慢;供養型養老機構發展較快,護理型養老機構發展較慢;另外地區、城鄉之間的差異也很明顯,東部、城市地區養老服務業發展較快,中西部、農村地區養老服務業發展緩慢。
㈡ 我國養老產業發展現狀以及未來發展趨勢
養老產業發展現狀
現階段,我國老齡領域關於養老事業與養老產業的公共政策區分不明確,缺乏獨立的產業支撐政策體系,養老產業發展目前正處於起步階段。
發展趨勢
從需求和供給層面看,中機產城規劃設計研究院專家曾給出這樣的答案:我國未來養老產業的市場價值蘊藏量極大,對擴大內需、促進就業、有效應對老齡化加速發展所帶來的挑戰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必須盡早著 手謀劃,釐清政府與市場責任,充分調動政府與市場"兩個積極性",興辦養老事業與發展養老產業"雙策並舉",合力應對"銀發"沖擊,積極迎接健康穩定的" 銀發社會"。
㈢ 我國養老產業的發展背景
政策層面:
2013年以來,國家密集出台的關於養老服務業的新政策,與過去相比內政策呈現出走向全局、走向核心容、走向制度化構建的新趨勢。新政策涵蓋了簡化行政許可,放寬市場准入;加強規劃布局,保障設施用地;、加大金融支持,優化投融資政策;加大財政扶持,完善稅費優惠;加強人才培養,積極促進就業;培育社會組織,鼓勵公益慈善服務等多個層面,標志著我國將發展養老產業提上日程。
市場層面:
在市場需求方面:我國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長,提供了龐大的潛在老年消費市場,同時城市的養老群體中已擁有一定的消費潛力,部分老年人消費觀念消費已經發生轉變,他們有較強的獨立生活的需求,包括教育學習、休閑娛樂、旅遊度假等,他們渴望在進入老年後有時間出外旅遊、與老友相聚、參與更多的老年群體活動等,他們已經不再受傳統養老方式的約束。以及人口遷移導致的大量空巢老人也存在迫切的養老服務需求。
在市場供給方面:目前全國有一億左右老年人,如此龐大的消費群體,養老服務市場供給明顯不足,目前養老服務體系建設還處於起步階段,專為老年人提供服務的設施嚴重不足,服務的項目和內容不全,服務人員的素質參差不齊,養老服務市場供給缺口甚大。
㈣ 中國養老行業的現狀
2009-2012年中國養老機構行業發展趨勢及投資前景分析報告 中商情報網 http;//www.askci.com 【大 中 小】 核心提示:2008-2009年中國養老機構產業發展環境分析,2008-2009年中國養老機構產業運行形勢分析,2008-2009年中國人口老齡化研究,2008-2009年中國老年社會福利院產業經營模式分析,2008-2009年中國知名養老院運行情況分析,2008-2009年中國老年公寓產業發展動態分析,2008-2009年中國托老所建設項目分析,2009-2012年中國養老機構產業發展趨勢預測分析,2009-2012年中國養老機構產業投資機會與風險分析,金融危機對中國養老產業投資影響及企業應對策略分析【報告名稱】:2009-2012年中國養老機構行業發展趨勢及投資前景分析報告 【關 鍵 字】:養老機構 養老機構產業運行形勢 老年社會福利院產業 經營模式 養老機構產業前景預測 發展策略 投資咨詢報告 【出版日期】:2009年4月 【報告頁碼】:110頁 【報告格式】:PDF電子版或紙介版 【交付方式】:Email發送或EMS快遞 【中文價格】:印刷版6800元 電子版7000元 印刷版+電子版7500元 【英文價格】:印刷版14000元 電子版14500元 印刷版+電子版15000元 【報告編碼】:HJ【報告描述】: 目前,中國養老機構的發展遠遠不能適應老齡化的需要,機構養老服務的總體供求之間呈現嚴重失衡的狀態,嚴重地制約了機構養老事業的快速發展。2004年底,中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到1.43億,占總人口的10.97%。2005年底,中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近1.44億,占總人口的比例達11%,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到10055萬人,佔全國總人口的7.7%。2006年中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接近1.5億,老年人口總數為14657萬人。2007年底中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已達到1.53億人,占總人口的11.6%。快速發展的人口老齡化,已經並將進一步成為影響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問題。截至2008年底,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已達到1.5989億人,占總人口的12%。2010年老年人口將達1.74億,2020年進一步增至2.48億。 老年人對養老機構服務需求大、增長快、要求高與全社會養老機構數量少、質量差、增速慢之間的矛盾日趨尖銳。目前中國每9人中就有1位老人,到2050年,每3―4人中就將有1位老人,養老機構與設施嚴重匱乏。截至2005年底,各地建有各級各類養老服務機構近39546家,床位149.7萬張,收養老人1102895名。僅就床位數來講,剛剛超過老年人總數的1%,較之於國際社會通行的5%―7%的比率相差甚遠。 隨著老齡化社會腳步加快的壓力,巨大的養老需求日益凸顯,政府公辦的養老機構仍遠遠不能滿足需求。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快,老人入住老年公寓已漸成一種時尚,這也為民辦養老機構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機遇。然而,部分地區民辦開放式住戶型老年公寓,由於護理員招聘難度大、資金無法周轉等問題,面臨著舉步維艱的尷尬。低檔標准養老院占養老院總數的80%左右。中檔佔10%左右。這個檔次的養老院,目前最受歡迎。高檔和豪華的養老院佔10%左右。 盡管這幾年我們大力發展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和場所,興辦了7898所社區服務中心,「星光計劃」也建起了近3萬個「星光老年之家」,又增加幾萬張社區的養老床位,但與巨大的老年人院舍服務需求比起來,還屬杯水車薪。許多貧困、邊遠地區及靠民間力量創辦起來的養老機構囿於經費短缺、資源不足等方面的限制,服務內容不豐富,顯得相對單調、貧乏,與老年人日益增長的多樣化服務需求也有較大的差距。
㈤ 完善我國社會養老服務體系的著力點有哪些方面
綜合國內外經驗以及我國養老服務業發展現狀分析,進一步完善我國社會養老服務體系的著力點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從增量入手,培育多元化市場主體。明晰產權,鼓勵民營機構向專、精、優方向發展。從法律制度上保障民辦養老服務機構自主經營、獨立核算、自負盈虧、自擔風險。鼓勵支持民營機構提供特色服務,建成一批技術能力強、服務質量好、社會贊譽高的服務品牌,轉變一些人對民辦機構的不信任感。打通人力資源流通渠道,養老服務從業人員在不同的養老服務機構流動時,不影響職稱評定、工齡累積、科研經費等與從業人員息息相關的利益,由市場引導優質資源的流動方向。其二,積極推動存量公辦機構管辦分開、政事分開。努力推動存量公辦養老服務機構管辦分開、政事分開,成為真正的市場主體,實現各類機構競爭的公平性、有效性。推動存量公辦養老服務興辦機構成為完整意義上的獨立法人,建立和完善事業單位法人治理結構,對其所有活動獨立承擔所有民事和刑事法律責任。養老服務機構之間只有規模大小、服務領域、服務水平之別,而沒有行政級別的高低上下之分。其三,以PPP模式為切入點,將政府和市場的優勢結合起來,提高養老服務供給數量和供給效率。建立PPP發展所需要的法律法規,健全利益共享和風險分擔等相關機制,加強項目運作的規范性。規范市場准入、政府采購、預算管理、風險分擔、流程管理、績效評價、爭議解決、資本退出等環節。通過資金價值評估和定量評價,幫助政府部門通過對項目的資金價值的評價,進而做出相關決策,事前確定合作主體,事後進行績效評估。其四,打破體制機制障礙,大力推動醫養結合。首先,打通醫保在養老機構醫療護理中的使用通道,這是各地普遍反映的關鍵節點。這就需要破除民政、衛生、社保部門之間的利益壁壘,支持有條件的養老機構設置醫療機構,推動醫療類養老服務醫保結算。其次,要充分挖掘現有醫療資源在養老服務供給上的潛力。支持二級以上綜合醫院與養老機構合作,創建醫養結合型養老機構。醫療機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應為老年人建立健康檔案,開展上門診視、健康查體、保健咨詢等服務,加快推進面向養老機構的遠程醫療服務試點。
引入社會資本發展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目前在落實具體支持政策時,大部分補貼只針對養老機構,而真正將重心放在家庭和社區養老服務供給上的還非常少。整體來看,不論是宏觀層面還是微觀層面,居家養老資金都嚴重不足。長期來看,必須依靠社會力量,以市場為導向,形成多渠道資金來源,擴大居家養老服務覆蓋面。下一步要轉變政策支持方向,加大對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的補貼力度,引導服務供給從機構養老服務供給的迷思中走出來。改變政府單一資金來源,發揮社會資本主動性。
建設信息平台,提高需求與供給匹配度。引導需求與供給匹配是當前發展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迫切需要完善的環節。在市場發展初期,政府可以著手於養老服務信息平台建設,為市場供給與需求搭建中介平台。一些地方建立起的虛擬養老院就是信息平台建設的一種,既節省了大量成本,又滿足了更多老年人對於居家服務的需求,使服務供給形式更加靈活多樣。而對於想要進入養老服務的社會主體來說,也節省了尋找消費者的成本,獲得了更大的潛在市場空間。
一是構建培養養老服務專業人員的教育體系。教育、人社、民政部門要支持高等院校和中等職業技術院校開展養老服務學歷教育,增設養老服務相關專業和課程,加快培養老年醫學、康復、護理、營養、心理和社會工作等方面的專業人才,鼓勵有條件的院校開展繼續教育和遠程教育。針對養老服務類專業招生難的現狀,相關教育、民政等部門對開辦相關專業的高等院校,在基礎設施建設、資源配置、招生等方面給予政策傾斜和適當的培養經費,鼓勵更多的院校開辦相關專業。對報考養老服務類專業的學生,通過設立專業專項獎學金、減免學費、出台就業創業優惠政策等多種措施,吸納優質生源。
二是完善養老服務專業人員培訓體系,做好專業人才培訓工作。增加養老服務培訓方面的資金投入,一方面投資建設更多的專業培訓學校;另一方面通過各種補貼引導各方人員投入養老服務產業。加快完善養老服務培訓標准建設。推行養老護理員職業資格考試認證制度,實行持證上崗,加大專業化水平。參照護士職業資格,適時在專業技術類系列中設置與養老相關的崗位,並依此兌現工資。規范老年服務類行業資格認證制度,理順養老護理員資格認證體制及運行機制。
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事關全局,更好地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並不意味著政府不管不聞不問,一方面政府要收回生產服務的手,培育養老服務市場;另一方面要在增加基本養老服務供給、強化監管、增強配套服務等方面落實政府職能。從發達國家的經驗來看,在養老機構快速發展的同時,保障養老機構的服務質量至關重要。
㈥ 我國發展社會養老服務產業的對策與建議
( 一) 加快對養老服務人才的培養, 提升服務的水平
( 二) 完善政府的扶持政策, 強調政府的責任
( 三版) 借鑒國外養老的成功經驗權並制定完善的法律制度
( 四) 完善養老服務和保障制度的建設
( 五) 積極擴大養老服務試點, 使養老產業社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