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我國種子產業發展面臨的機會和挑戰是什麼
我國種子產業面臨的最大的挑戰是國外種子公司的和平殖民,機會是認清局勢,發展本土的種子產業
Ⅱ 種子公司有發展前景嗎
肯定有的。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3-2017年中國種子行業產銷需求與投資預測版分析報告》,報告根權據種子行業的發展軌跡及多年的實踐經驗,對種子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做出審慎分析與預測。是種子生產企業、科研單位、銷售企業、投資企業、授信單位準確了解種子行業當前最新發展動態,把握市場機會,做出正確經營決策和明確企業發展方向不可多得的精品。
由於我國現階段處於高速發展的階段,種子最為農業中最重要的一部分,種子行業的發展將會得到國家的高度重視。
Ⅲ 國民經濟行業分類問題,「農作物種子生產、加工、銷售」算哪個行業
農作物種子的生產、加工屬於第一產業范圍,其中種子生產屬於穀物及其他作物的種植類,種子加工則屬於農產品初加工服務。
種子的銷售則屬於第三產業中的批發和零售業
Ⅳ 什麼是種子的加工
指種子從收獲後到播種前進行的加工處理的全過程。主要包括種子的清選、乾燥、精選分級、種子的選後處理(如拌種、包衣、丸粒化等)及種子的計量、包裝和貯存等環節。
Ⅳ 我國種子發展階段分別為哪幾個階段
正中國是世界農業發源地之一, 也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農業大國之一。在距今7千多年以前,中國人民的祖先就已開始從事農業生產;早在2300餘年前的《詩經·大雅·生民》中就提到「嘉 種」(良種),說明中國先民很早就認識到種子質量在農業生產上的重要性;公元前3世紀,《呂氏春秋》一書就有關於種子選育加工的記載;16世紀的《天公開 物》中記載的選種用風車……新中國的成立是中國農業發展的轉折點,也是中國種子事業的起點。中國種子事業從無到有發展比較迅速,從1950年的群眾性選留 種到種子產業化,建立新型種業體系,大致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
Ⅵ 現在種子行業前景怎麼樣有發展前途嗎
《中國種子行業產銷需求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前瞻》,報告根據種子行業的發展軌跡及多年的實踐經驗,對種子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做出審慎分析與預測。是種子生產企業、科研單位、銷售企業、投資企業、授信單位準確了解種子行業當前最新發展動態,把握市場機會,做出正確經營決策和明確企業發展方向不可多得的精品。
由於我國現階段處於高速發展的階段,種子最為農業中最重要的一部分,種子行業的發展將會得到國家的高度重視。
Ⅶ 論述種子商品在農業生產中的重要作用
農業的基礎在於種植業,種植業的延續與發展依賴於種子。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人們創造了選種技術,選出了大量的優良品種,它們是人類文明的寶貴遺產,正是依靠它們,各種種植活動才能年年復始地得以進行在農業生產中施肥、灌水、田間管理等增產措施,都必須通過良種才能發揮作用。除種子外,各種增產措施的應用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施肥量、灌水次數與數量、農葯的噴灑、鏟地的遍數等都是有限的。唯獨品種改良的增產潛力幾乎可說是無窮近的。培育和推廣優良品種,是提高農作物產量最有效、最經濟的途徑。
推廣高產優質品種是提高農作物產量及品質的必由之路。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各種農產品的品質要求越來越高。栽培技術、環境條件都是影響品質的重要因素,但提高品質,最關鍵的措施還在於採用優質的品種。近年來我國蘋果品質提高很快,這主要得益於蘋果的品種改良,佔主導地位的「國光」蘋果大面積地被「富士」等優質蘋果所取代。菜豆、黃瓜、南瓜等新品種的選育和推廣,極大的提高了這些蔬菜的品質。當前廣大育種工作者越來越注重專用品種的選育,如鮮食玉米、高油玉米、麵包專用粉小麥等等,更進一步地滿足了不同消費者對品質的需求。農業生產中經常遇到不利的環境條件,如旱、澇、低溫、鹽鹼、病蟲害等等。通過品種選育,如抗鹽篩選、抗病育種、抗蟲育種等,可有效地提高作物對不良環境的適應性及抵抗能力,實現農業生產的高產、穩產。
優良品種在農業生產中不僅具有高產、穩產、優質的作用,而且由於推廣熟期配套品種,還能促進種植業結構的調整。增加社會經濟效益,在小麥、夏玉米兩熟制的地方,由於推廣中晚熟玉米和早熟小麥品種,充分利用了當地的資源條件,發揮了品種的增產潛力,使單位面積產量大幅度提高。在南方稻區,由於應用了雙季稻熟期銜接的品種,結合採用水早熟期相宜的作物品種,改進了糧食作物、經濟作物和飼料作物的種植結構,有效地提高了單位面積的產量。蔬菜保護地品種的育成與推廣,促進了保護地蔬菜生產的發展。優良品種能促進作物向新的區域擴展,從而擴大農作物的種植面積。如我國育成的蛋白質和油脂含量高達63%的大豆新品種東農36,比已知最早熟品種「快楓」等,早熟5一19天,從而使我國大豆產區向北推移了100多公里。我國育成的抗寒、早熟、對光反應不敏感的水稻品種,是北緯50多度的地區也成為我國水稻栽培區。耐貯藏運輸品種的育成和推廣,是我國蔬菜生產實現了南菜北運、西菜東調、北菜南銷。
種子的生產與利用是伴隨農業生產的出現與發展同步進行的,我們的祖先在選種、種子乾燥、貯藏等方面積累了許多寶貴的經驗。但只是到了近代隨遺傳學與育種技術的發展,種子的生產加工經營才成為農業中的一項獨立產業。實現種子生產專業化,經營企業化,管理規范化,育、繁、銷一體化,生產用種商品化是我國種子產業發展的既定目標,依託種子產業,增加農民收入,己成為許多地方發展農村經濟的一條重要途徑。
早在建國初期,全國各級農業部門成立了種子機構,實行行政、技術兩位一體。1950年,農業部召開華北農業技術會議,制定了《糧食作物良種普及計劃實施方案》,提出就地選種就地推廣的原則,農村普遍實行「家家種田,戶戶留種」,在當時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農業的發展,但這種方式只能適用於生產水平低的狀況,由於戶戶留種,鄰里串換,易造成品種混雜。這期間農村普遍成立了農村生產合作社,原有的家家種田,戶戶留種已不適應生產發展的需要。中央政府在1958年召開全國種子工作會議,會議提出:主要依靠群眾,自繁、自選、自留、自用、輔之以必要的調劑,即「四自一輔」。當時的種子機構實行了行政、技術、經營三位一體的經營方針,種子經營從繁育、選擇、留種、用種、儲藏、保管一條龍,有效地防止了品種的混雜。近年來,國家再次將種子工作提到新的高度,各地也陸續建立起種子機構,各級種子機構都是農業行政部門的直屬單位,依靠行政權力和技術指導,完成良種推廣任務。
Ⅷ 中國種業的發展前景,發展狀況,發展問題及解決方案
我國種業未來的發展,主要有三個問題,國際種業發展的趨勢,第二國內種業發展需要,第三講民族種業發展的方向。特別講到國際的時候我們一定學習借鑒國外的經驗,現在國外大的公司都在進軍中國市場,我們表示歡迎,同時研究我們怎麼發展,有競爭才有進步,中國的種業在不斷的覺醒和崛起,只有競爭才能發展。
簡單分析下國內發展趨勢(這是我本人的見解,不一定全面),國外種業有五大方面發展趨勢,第一產業聚集化,第二運營專業化,第三技術創新方面的產業化,第四市值最大化,第五管理精準化。
首先產業聚集化,這是潛力非常大的,我們可以看看例子來說明,跨國公司現在發展非常快,1985年到1996年世界種業10強市場集中速度每年增加0.9個百分點,1996年到2006年每年增加1.9個百分點,預計2020年將達到65%以上,所以聚集化非常的明顯。
第二運營專業化。我們特別講到美國,美國在種業方面非常強的,美國在本土和美國跨國企業控制了全球50%的種子市場,70%的Jai Singh專利,40%的商用種質資源,美國種業公司有很強的實力,它一個方面專業化的,分工細做非常好,技術創新主體,還有國際競爭主體的地位,這一點是很難能可貴的,這是最核心的問題。另外國家公有部門,重點履行基礎研究,公益服務,還有立法,行政司法,國際關系協調等職能,這個分工非常明確,國外的機制,我特別欣賞人們是什麼呢?產學研一體化,育繁推銷一條龍,所以它的運營化是一條龍的。
第三它不僅注重高新技術創新,更注重高新技術的產業化,國外最重要的是產業化搞的好,首先突出的高新創新,世界十大跨國種業公司在農業生物技術方面的專利份額達到50到60%,加速技術產業化,全球轉基因種子市場由1996年的1.15億美元增加到08年的75億美元,年增長率13.6%,為常規種子市場增長率的一倍多。舉一個例子,1996年到2008年,全球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增長了74倍,成為近代史上發展最快的技術。
第四個特點是市值最大化,全球種子市場價值從1975年的120億美元增長到2008年的365億美元,主要國家年均增長超過7%,第二個貿易總額,全球種子貿易總額從1975年的11億美元到05年的近50億美元。
第五個特點也是至關重要,特別值得中國企業借鑒的,管理精準化,表現在兩個方面,生產提質增值,它的主要特點是什麼呢?生產布局全球化,種子加工精深化,生產國家機械化,品質管理極致化,我們的生產質量是很大的問題。第二個方面精準營銷降低風險增效,他們藉助信息技術,充分了解產品的特性和客戶的需求,進行供需精準匹配的營銷活動,特別講到以人為本,我親眼見到一個大的公司的營銷員,親自到田頭教農民打葯,親手背著袋子幫助農業播種,他們是為了了解信息,所以我覺得中國的種業有很多學習的地方。
Ⅸ 農業和種子行業發展的前景怎麼樣
種子行業太廣泛了,如果是植物方面的育種,就有玉米、水稻、花卉、黃豆、棉花、蔬回菜、甘蔗、果樹答、草葯等,一個人的精力和能力是有限的,你只能選取一個種類作深入的研究。如果能在花卉育種方面可能出成果比較快一些。這是我的個人建議,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