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雲南鄉鎮產業發展研究論文

雲南鄉鎮產業發展研究論文

發布時間:2020-12-07 05:23:38

① 關於雲南邊境貿易的最新資料。因為要寫論文了,謝謝!

■鄧道勇

自1992年參與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機制(GMS)以來,雲南省鐵路、公路、水路等交通運輸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加速了該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

近日,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成儀式在廣西舉行,場面十分火熱。然而,記者在采訪中發現,面對零關稅時代的到來,雲南各地反應比較低調。在邊境經濟合作中,尤其是在邊境貿易區、邊境經濟合作區中,雲南的處境較為尷尬。

管理主體尚需到位

雲南省邊境線長4060公里,有8個邊境州(市)的25個邊境縣(市)與緬甸、寮國和越南毗鄰。與這3個國家經濟貿易聯系緊密的瑞麗、磨憨和河口分別設立了瑞麗姐告邊境貿易區、磨憨經濟開發區和河口邊境經濟合作區。

在河口縣委宣傳部,記者向相關人員提出,希望到河口邊境貿易區管委會采訪。然而,從事外宣工作的陪同人員在經過一番打聽後,告訴記者:「沒有這個機構」。

在河口縣商務局,記者見到了「雲南省紅河州河口邊境貿易區管委會」的牌子。河口縣商務局局長鄧永繼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稱,雲南省紅河州河口邊境貿易區管委會的牌子掛了,機構也成立了,但是至今沒有運行起來。

雲南省德宏州政府研究室主任李全民告訴本報記者,瑞麗姐告邊境貿易區位於德宏州瑞麗市,面積1.92平方公里,西臨瑞麗江,東、北、南三面與緬甸木姐相連。2000年,經國務院同意,國家計委辦公廳(國計辦「2000」287號)批准設立姐告邊境貿易區,這是全國首個實施「境內關外」的特殊監管政策的經濟合作區。

管理主體缺位導致投入不足。磨憨口岸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吳彬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稱,自1993年口岸開通以來,除昆曼公路外,來自上級的投入資金僅有6000萬元。財力薄弱,加上磨憨口岸地處狹長的溝谷地帶,既不靠縣城又不靠鄉鎮,開發成本非常高。

吳彬告訴記者,近幾年,中國—東盟合作在陸路大通道方面全面提速,但磨憨口岸的區位優勢還遠未發揮出來。他向記者分析,制約磨憨經濟開發區發展的因素主要有兩個。

一是GMS交通運輸便利化問題尚未解決。縱跨中、老、泰三國的昆曼國際大通道尚不能讓三國車輛共同通行。昆曼公路228公里的寮國段存在通關時間慢、過境貨物收費高、重復收費現象,加上中老貨車運載標准不統一等問題,增加了企業的運輸成本,造成通而不暢問題。

二是國家原有的邊境貿易優惠政策逐漸弱化,磨憨不再有不同於內地的優惠政策。而對面的寮國磨丁口岸,寮國海關後退18公里後,形成「境內關外」的特殊管理區。在政策方面,中國磨憨口岸與寮國磨丁口岸相比,已經處於劣勢。

產業體系尚待構建

吳彬在向記者介紹情況時曾多次提到磨憨經濟開發區、磨憨邊境貿易區、磨憨特色物流園區等名稱。雖然工作人員細致地介紹,但記者始終未能弄清設立開發區的初衷。

記者:磨憨口岸在向外招商引資時,是怎麼介紹的?

吳彬:對外名稱是磨憨經濟開發區。

記者:經濟開發區是如何定位的?產業導向是什麼?

吳彬:這個問題還是頭一次有人提出,我們還真沒有考慮過。

記者:1993年至今,招商引資有多少?

吳斌:基本上沒有招到。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邊境貿易區和經濟開發區都有強烈的發展願望,但它們對產業體系構建並不明晰。資料顯示,從磨憨口岸、瑞麗口岸進口的產品,很多不是本地企業使用,出口產品絕大部分也不是本地或雲南生產,而是來自省外企業。

據記者了解,1985年,雲南德宏州開放為邊境貿易區,成為我國開放最早的沿邊地區。1992年,瑞麗、畹町成為沿邊開放城市,同年設立了瑞麗、畹町兩個國家級邊境經濟合作區。2000年,按照「境內關外」的方式設立了瑞麗姐告邊境貿易區。德宏州成為全國沿邊地區擁有沿邊開放城市和邊境經濟合作區最多的邊疆少數民族自治州。

不過,記者在德宏州采訪過程中,並沒有看到當地產業經濟的繁榮景象。德宏州政府研究室的楊壽祿告訴本報記者,德宏州出口商品的80%以上是省外生產,進口商品的80%銷往省外。

由於邊境貿易區、經濟合作區目前的尷尬處境,雲南省瑞麗、磨憨和河口三個地區均建議,國家盡快將建立跨境經濟合作區上升為國家戰略,在國家層面組建跨境經濟合作區的組織實施和協調管理機構,及早在國家層面啟動跨境經濟合作區的磋商與談判。

據悉,雲南省政府已經於2009年2月將相關報告上報國務院。

② 我正在寫本科畢業論文,我的論文題目是雲南省普洱茶產業發展研究,,,老師讓寫外文文獻翻譯,請各位給我

什麼時間要呢,我給你一篇吧。從最根本的來說,一篇論文的學術價值能為它與學專術的相關性所屬測評。但為難的是,學術可能將某一個研討成果因許多緣由而斷定其為有這種相關性。例如一個研討結果可能證明和批駁已存在的理論,它可能加深對現有學問的了解(或是得出與這種學問的悖論)。

③ 急求一篇雲南旅遊論文

發展雲南旅遊之我見 幾年來我雖然一直在外地上大學,對家鄉雲南的想念和關注卻不曾稍減,對於雲南旅遊業尤其關注。今夏,趁回昆度假之機,在省內跑了一趟,沉醉於美景的同時,卻也看到了一些問題。這次我走的是大理—麗江—香格里拉精品線路,我們團大多是省外遊客,整個行程下來,他們在對雲南美景紛紛贊嘆的同時,對雲南旅遊中出現的問題也是直言不諱。通過一路觀察和與他們交流,歸納起來,我發現問題主要有如下幾個: 第一、雲南旅遊資源開發程度參差不齊,有些地方過度開發,失去了特有的魅力。最典型的是麗江古城,完全成了旅遊商品一條街,商業味取代了古樸的文化氣息,嘈雜喧嘩淹沒了雪山古城的寧靜。而其它如滇西北等地開發卻遠遠不夠,很多景點過於粗糙,人為雕琢過多。第二、旅遊景點單一,可玩性差,難以留住旅客。每到一個景點,旅行社往往把旅客放下車拍幾張照,又拉上趕路,典型的「到此一游」,旅客只能「看」,不能「玩」。我一路粗略算下來,旅行的時間至少有一半是在汽車上顛簸,疲於奔命,行色匆匆,旅行快感大打折扣。第三、許多景點管理較差,存在不同程度的破壞。香格里拉的碧塔海破壞嚴重,大理的古城鋪上了柏油路,澄江等湖泊不同程度遭到了污染。第四、宣傳不夠。主要表現在對整個雲南旅遊宣傳投入明顯不足,而且宣傳集中在麗江、香格里拉等熱點景區,多數景區仍默默無聞,外地旅客對雲南旅遊只有一個不全面、模糊的印象。 針對雲南旅遊業的各種問題,我認為對策主要有:一、加大投入,並在政策上給予一定的傾斜。二、對旅遊資源進行有深度的、可持續的開發,實現對雲南旅遊資源的永續利用。三、用現代管理方式加強對雲南的各個旅遊品牌進行管理。四、利用雲南旅遊優勢開發雲南旅遊資源。例如利用與東南亞各國毗鄰的優勢,合作開展跨國旅遊等。五、加大宣傳力度,提高雲南旅遊知名度。假如能用宣傳皇馬蒞昆的氣勢和投入,藉助國內外各種媒體,宣傳雲南旅遊,雲南旅遊必將以清晰、富有魅力的形象走向國內外。雲南旅遊資源極豐富,「三江並流」申報世界遺產剛剛成功,雲南旅遊的前景一片大好。若乘此機會把阻礙旅遊發展的問題逐一解決,並採取各種措施提高雲南旅遊的綜合實力、品牌價值,雲南旅遊必將更上一層樓。

④ 大學畢業論文雲南省美食旅遊開發研究

雲南省美食旅遊開發研究
研究方法和研究幫助,這些做起來幫助的

⑤ 急求一篇關於雲南或家鄉的經濟或者文化,教育變化的論文,4000字。切記是論文

早上起來就聽媽媽說今天去奶奶家,我的心頓時緊張起來。一想起在家鄉帶的那些日子,我就心煩意亂的。踩著泥濘的古道,一不小心陷下去就很難解脫出來。走進院子里,到處可見雞、鴨、鵝便,惡心死了。以上飯桌,桌子忽悠忽悠的,好像就要倒,記得有一次,桌子沒放穩,倒了,菜灑了我一身。筷子一個長一個短,碗都掉叉了。幾天,有時候甚至幾個月,都不見一塊兒肉。小朋友們就在草堆里打滾。晚上黑漆漆的,一上外面去雞飛狗跳的,難以形容。穿的衣服破破爛爛的,好像是乞丐一樣。一個個小土屋,好像就要塌了。所以我堅決不去。
哎,我還是沒逃過我嗎的「魔爪」啊。哇,我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泥濘的古道變成了高速公路;小土屋變成了幢幢大樓,破舊的三輪車變成了小汽車;草堆變成了充滿笑聲的游樂園。咦?我熟悉的鄉親們呢?難道他們離開了世代居住的地方?不,他們不會離開世代居住的地方,他們在特區。在特區裡面,到處可以看見我熟悉的面龐,他們提著皮包,和外商談判辦廠。到了奶奶家,桌子是新的,碗是結實的,筷子是新的,桌上放著可口的飯菜,屋子裡有衛生間,洗衣機,冰櫃等,這些是以前所沒有的。吃完飯後,街道兩旁有賣玩具的,衣服的,吃的等各種各樣。然而路燈為我們默默的付出。來到彩燈噴泉,噴泉內的塑像亭亭玉立,好像仙女從天而降。兒童樂園充滿了歡聲笑語,還有跳健身舞的,扭秧歌的。
伴著燈光,和著樂曲,在歡樂的海洋里遨遊。改革開放給我們插上翅膀。從儀表到心靈都煥然一新。我愛祖國,更愛我的家鄉!

⑥ 雲南民俗歷史及演變的論文

繞三靈

又叫「繞三林」,始於南詔,最初是古代宗教祭祀的一種儀式,後來逐漸演變為白族群眾文體娛樂與郊遊活動的民族盛會,每年農歷四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五日,洱海周圍白族群眾穿紅戴綠聚紅成隊,前來參加活動,或掛一綵綢,葫蘆,手執蚊帚、拿著扇子、毛巾,一人主唱,一人打拍,後邊跟隨一男女,唱著調子,打霸王鞭,彈著三弦琴和月琴,載歌載舞,由蒼山東麓至慶洞,喜洲、金河。沿路逛三都,即是「繞三靈」。三靈指的是佛都、神都、仙都這三都。

彝族踏歌

打歌,又稱踏歌,以巍山、南澗、漾濞等縣流行較廣。大體可分為模擬動物體態的動物舞。以及抒發情感的情趣舞兩類,大凡婚喪嫁娶,民族節日都要打歌,舞步主要在腳下,為踏、蹉、跺、抬、踢、跳等步法,邊跳邊唱,可隨意編詞,也加固定唱詞。有領有和,瀟灑自如,激烈時,熱情奔放,情緒激昂。打歌調以葫蘆笙,竹笛吹奏的曲調為兩個聲部,與人唱的打歌調結合,形成三個聲部的打歌音樂、音樂效果非常強烈,這種特殊的和聲,在其它打歌中是少見的。

同時,「三日街」、「火把節」、「蝴蝶會」、「花朝節」、「石寶山歌會」、「潑水節」、「賽花船」、「要海會」、「漁潭會」、「菊花會」、「本主節」等也都是雲南著名的民風民俗。

白族風俗

大理地區的白族男子多著白色對襟上衣,外穿鑲花邊黑領褂,下穿白色或藍色肥寬褲子,頭纏白色包頭,肩挎綉花挎包。白族婦女穿白襯衣,著艷紅、藍或淺藍色領褂,下穿灰藍、綠色布料加綉花加綉花邊褲角的褲子,腳穿綉花鞋,腰系加綉有花、鳥等圖案的綉花短圍裙。

白族婚禮熱鬧而且繁瑣,一般要三天。結婚這天稱「正喜日」,頭一天叫「踩棚」,後一天叫「散客」。其中頭兩天較有特色,「踏棚」這天的夜晚要在男家唱「板凳戲」。

大理地區的白族民居建築獨具地方風格和民族特色,白族民居多為封閉式建築,正房對面的院落圍牆通常都要砌成照壁,照壁尺度比例勻稱,外觀十分優美。照壁除注重造型精美外,還非常注重裝飾,使照壁顯的更加高雅秀麗。

摩梭風情

摩梭古稱「摩沙」,是寧蒗境內的土著民族之一,其族源屬於我國古代游牧民族「氂牛羌」。特殊的社會地理環境,使永寧摩梭人一直保留著獨特而神奇的風俗禮儀。瀘沽湖畔摩梭人傳奇式的家庭婚姻形態,成為東方這塊古老的土地上最具神秘和吸引力的母系文化奇觀,形成一個撲朔迷離的幽遠的夢境。普米族和摩梭人的孩子,長到13歲,便要舉行成年禮。

摩梭人至令還保留著人類母系氏族的婚姻形態。流行於摩梭人中的阿夏婚姻形式有兩種,即阿夏異婚和阿夏同居婚。摩梭人崇拜大自然,信奉神靈,相信天地萬物、日月水火、風雨雷電,引經據典由神靈主宰,所以長期以來逐漸形成了形式各異的祭祀方式。

摩梭人過年分為大年和小年。過小年在每年的農歷十一月十二日。村村寨寨飲酒食肉,歌舞狂歡,放牧人員備受優待。全家都會贈給放牧人員豬膘肉、香腸、雞蛋、粑粑等禮物。他們還在牲畜尾巴上系一條紅布,以示度年。放牧人員到山上野餐祭山神,祈求山神保佑來年水草豐茂,牲畜興旺。過大年在每年的臘月三十日。院子里正房門前要栽兩棵青松,房頂上插松枝和彩色經幡。桌上供煮熟的豬頭祭祖先和神靈,青年們舉行摔跤,打鞦韆,對山歌,跳土風舞等活動。

他們的傳統節日是轉山節,每年農歷七月二十五日,湖畔的摩梭人都要盛裝前往「格姆女神山」朝拜。

本主崇拜

本主崇拜是白族特有的普遍的宗教信仰,「本主」即本境之主,即一個村落或某一地域的保護神。

白族對本主的信仰具有悠久的歷史。各村每年都有定期祭祀本主的盛大節日,這是村中重大的宗教活動之一。據說這一天是本主的誕辰,祭祀時間各地不一。各地所崇拜的本主也不盡相同。有自然崇拜之神、有崇拜的英雄為神、有南詔和大理國的統治者及其親屬、也有南詔大將等等。

民間婚俗

「阿夏婚」

居住在滬沽湖邊的摩梭人至今仍沿襲著一種「男不娶女不嫁」的「走婚」習俗。摩梭人稱這種婚姻為「阿夏婚」(「 阿夏」意為親密的情侶)。成年男女經戀愛,雙方建立「阿夏」婚姻關系後,男子夜間到女子家中偶居,次日黎明前返回,生產生活各從其家。「阿夏」關系長短視為雙方感情而定。婦女在生產、生兒育女中居於家庭支配地位,子女從母姓,血緣按母親計算。這種地球上至今仍然存活著「母系家庭」和「阿夏婚」遺俗,被稱作人類早期婚姻的活化石。

搶婚或跑婚

搶婚或跑婚是解放前麗江納西族的習俗。男女經過戀愛彼此有了感情,私定了終身,但卻遭到女方父母的反對,或擔心遭到女方父母反對,於是男女雙方就採取搶親或跑婚的作法來成婚。古時搶婚或跑婚的原因有的是由於女方家裡生活困難無法陪嫁大批的嫁妝。當然,現今這種習俗已不存在。

成年禮

摩梭人和普米族的孩子,到13歲時便要舉行成年禮。儀式一律在大年初一凌晨舉行,地點在自己家的正房火塘下方兩根屋柱下。右邊的圓柱為女柱,左邊的圓柱為男柱。男孩站在男柱下,女孩站在女柱下,一腳踩著豬膘肉,一腳踏著糧袋,象徵終年吃用不盡。女孩由媽為其穿上漂亮的衣裙,盤發和配戴飾物。男孩由舅舅佩上腰刀。成年禮過後,算是大人了,可參加各種社交活動。

洞房夜的撕打

小涼山的彝族婚禮相當特別,洞房之夜,一對新人要進行一番激烈的撕打。新娘要用竹簽戳、用手抓新郎,使新郎手上、臉上留下血痕,以示新娘的貞操體面。

雲南「十八怪」

雲南省民族眾多,各民族都有其獨特的社會結構,生活方式,風俗習慣。流傳甚廣,版本甚多的「雲南十八怪」從一定程度上來講,也是雲南民族風情的一種體現。

其中一種版本是這樣說的:「雞蛋用草串著賣,米飯餅子燒餌塊,三隻蚊子炒盤菜,石頭長到雲天外,摘下草帽當鍋蓋,四季服裝同穿戴,種田能手多老太,竹筒能做水煙袋,袖珍小馬有能耐,螞蚱能做下酒菜,常年都出好瓜菜,好煙見抽不見賣,茅草暢銷海內外,火車沒有汽車快,娃娃出門男人帶,山洞能跟仙境賽,過橋米線人人愛,鮮花四季開不敗」。這個順口溜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多姿多彩的雲南民族風情。

三道茶

三道茶原是南昭、大理國時期國王宴請將軍大臣的禮待,後來配方流入民間,形成民間待客的一種方式。

三道茶就是一苦二甜三回味。苦茶是用下關沱茶製成,小茶盅泡飲,苦中帶澀,有清涼之效;甜茶用乳扇、核桃仁、紅糖、感通山青毛茶配置而成,一飲清香甘甜;回味茶用蜂蜜、茶水、花椒、薑片、桂皮配置而成,味道辛辣而略甜,回味無窮,三道茶有如人生三味。三道茶一道一道地端敬賓客,敬地,白族姑娘雙手舉杯齊眉,以示尊敬。席間端來小碟的紅綠絲,花生米、蜜餞、果脯等。賓客一邊品茶,一邊欣賞民族歌舞表演,《掐新娘》、《金花之歌》、《八角鼓舞》、《情歌對唱》等已成為三道茶保留文藝節目。

僳僳族

僳僳族先民乃漢代滇西「嶲」(xi縣名,今作「越西」)、「昆明」之屬,屬於氐羌族後裔。約於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在頭領木必扒帶領下渡過瀾滄江,翻越碧羅雪山抵達怒江,以此作為生息繁衍據點,其中部分氏族逐步向南沿怒江西岸遷徙至芒寬境內;部分氏族由福貢、瀘水境內往西遷到騰沖大塘等國境沿線一帶。後來,遷徙到騰沖大塘一帶的部分氏族又翻越高黎貢山進入潞江境內。

僳僳族語言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文,有文字。僳僳族中的很多人還能操漢、彝、傣、白、德昂、苗等族語言,僳僳族語言常借用漢、彝、傣詞彙。民國時傳教士曾使用拉丁字母創造變形體表音的老僳僳文。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語言學家幫助僳僳族人民創造了用拉丁字母拼音的新文字。

僳僳族有「花僳僳」和「黑僳僳」之分,高黎貢山的僳僳族多數屬於「花僳僳」。主要分布在怒山與高黎貢山山脈之間的怒江東西兩岸的高寒山區、半山區及低熱河谷地區,集中分布於高黎貢山東部的潞江和芒寬的27個自然村。其姓氏主要以麻、余、歐、胡、密姓居多。

解放前常居住在高黎貢山叢林,過著狩獵、刀耕火種的游牧式生活。以種植包穀、蕎麥為生,以獵取飛禽野獸為食。在當地流傳著這么一句話:「傣族不上山,僳僳不下壩。」僳僳族大多居住於山區,為了滿足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就必然在自然條件相對惡劣的山坡上開荒墾地。他們還通過狩獵來改善生活和換取一些必須的生活用品。他們的居室一般比較簡陋,多為簡易竹、木架結構的草房,有的就住在終年潮濕的岩洞中,有的隨耕地搭窩棚居住,隨著輪耕地不斷搬遷。僳僳族人民成村成寨的較少,三五家就成1個村寨,多為無鄰無舍的獨住。解放後,大多數都是山壩兩頭居,形成1村兩地,1戶兩鍋,一年四季忙上忙下的狀況。隨著形勢的改變,僳僳族人民的生活有所提高和穩定,他們的居室也大有改變,多為土、木結構的瓦房,富一點的還蓋起了寬敞明亮的樓房,打破了過去的擁擠簡陋的住房習慣。

僳僳族不僅是一勤勞勇敢、朴實忠厚和直爽開朗的民族,而且也是一個較好客和最講信譽的民族。不管家境如何貧寒,都熱情好客,喜歡結交朋友。無論親戚朋友還是過往行人,到了僳僳族家,都要茶水飯食招待,如你不吃,會視為你對他們不恭。在僳僳族中有「山不轉路轉,誰出門能把房子背著走」之說。僳僳族心直口快,不會拐彎抹角。與僳僳族交往,只要你不欺騙,說到做到講信用,他願把心肝肺腑都掏出來給你。假如你不懷好意,進行欺騙、不講信譽,那他再也不願與你再繼續交往下去。

雲南食花

在四季如春的雲南,四時競妍的鮮花不僅是觀賞的植物,而且還是餐桌上時興的菜餚,幾乎每一種可食之花都與一種菜譜聯系著。如果你去雲南不吃一頓花菜,那就算白去了一趟。

雲南野生觀賞植物約有2500多種。許多花卉都可食用,比如火紅火紅的木棉,芳香四溢的茉莉,潔凈純雅的幽蘭,亭亭玉立的木蘭,漫山遍野的杜鵑等都是可食花卉中的姣姣者。正可謂「秀色可餐」,雲南人捨不得春去花落。雲南26個民族兄弟都有關於花的菜譜,他們愛花,好像覺得非要把花吃進口才能表達內心的愛。他們的食花歷史據有關資料表明已逾千年,每到春天,不論是男女老少都趕往山上,邊採摘野花邊唱山歌,採得百花之後,曬干,腌制,用罐儲存起來待用。

瀾滄江畔生活的拉祜族也是一個以花為生的民族,花不僅是菜中佳餚,還是他們生命的象徵。拉祜族吃花的歷史很長,幾乎貫穿於他們整個歷史發展時期。苗族踩花山,其實是採花山,有歌唱道「採得百花配成菜,招待未來的太太」,可見花菜的地位與尊貴。

納西族認為開白花的植物對人類都是滋補品。花菜既是菜也是良葯。山茶花有涼血之功效,是治吐血腸風的良葯;蜜蒙花有祛風明目的功效;綠苞山姜是暖胃健脾的良方。翻開一部中草葯圖譜,僅花卉就佔了一半以上,而這一半以上的花朵又經常出現在雲南各民族的飯桌上,豐富著紅土高原的飲食文化。

傣族是一個以花為榮的民族。在他們眼裡,一朵鮮花的價值勝過一顆寶石,一片落花也會惹起他們善良心池中陣陣漣漪。傣家人開的餐館,十有八九的菜譜中都會有花的影子,一道道花菜又都冠著非常好聽的菜名,「鵝血瑪瑙」中有紅山茶的花瓣,「天女下凡」中摻雜著棠梨花的芳蹤,「人間仙宮」里不乏幽蘭含苞待放的花蕊。一次,我和文友來到美麗富饒的橄榔壩,在竹干欄式的飯館里享用了一頓鮮花席,享受到傣家人獨具風味的食花文化。

傳統的傣家菜多以酸辣著稱,吃法上講究涼拌為主,輔以綠佐料,但傣家人的花菜,講求的是自然風味,色香俱全,偏重於菜的外觀色澤,因此,當我們圍住豐富的花菜,彷彿面對濃縮了的春天花園,紅的似血,白的如玉,黃的呈金,藍的如鑽石,幾乎所有的顏色都在竹篾編制的餐桌上集合了。菜譜中有木棉花炒醬豆米,有小百花酸腌菜湯,有涼拌棠梨花,有辣醬涼拌生食大白花,有水煮芭蕉花,有山茶花糯米粥,有雞蛋燉仙人掌花……面對滿桌的花菜,真是有些不忍心下手,這是我見過的各種宴席中最為獨特而華麗的宴席了。

⑦ 本人想寫一篇關於雲南省魯甸縣旅遊業的SWOT分析的論文

優勢:自身伊斯蘭底蘊以及自身明顯的區位優勢。魯甸東北與昭通市政府所在地昭陽區相連版,東南與貴州省威寧權縣毗鄰,南部、西部和會澤縣、巧家縣隔牛欄江相望。昆昭公路、213國道、巧威公路穿越縣境。魯甸縣城距省會昆明366公里,距昭陽區27公里,與國家級黑頸鶴自然保護區融為一體,與昭陽區同屬一個經濟帶,魯甸已定位為昭通的衛星城,交通便捷,從而使魯甸縣具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隨著旅遊業發展,大批外地遊客紛至沓來,旅遊業發展勢頭迅猛。獨特的自然環境。全縣1487平方公里的地上地下都有旅遊資源的分布,地上有秀美的山川河流、森林植被、古建築遺址,地下有溶洞奇觀……
劣勢:待開發與發展
機會:省政府的大力支持,昭通發展輻射帶動魯甸發展
威脅:民族矛盾,應提高百姓受教育程度,把經濟發展引入百姓家

⑧ 關於雲南邊境貿易的最新資料。因為要寫論文了,謝謝!

雲南邊境貿易與邊境城市發展
〔摘要〕從邊境貿易與邊境城市(鎮)發展的角度,對雲南邊境地區的邊境貿易和城市(鎮)發展的現狀、機遇與挑戰
進行了分析,提出了擴大雲南邊境城市(鎮)發展的基本途徑。
〔關鍵詞〕邊境貿易;邊境城市(鎮);口岸
隨著瀾滄江———湄公河次區域合作開發和西部
大開發戰略的全面推進,以及2003年7月1日開始
實施《中國與東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簡稱「10+
1」協議)後,雲南的經濟地位從原來的邊疆少數民
族貧困地區上升到中國與東盟對外開放的前沿。雲
南邊境地區也從原來處於全國經濟的末梢變為了中
國與南亞、東南亞各國開展自由貿易的結合部。本
文探討在這一新格局下,雲南邊境貿易與邊境城市
發展的關系。
一邊境貿易與邊境城市發展的關

1·邊境貿易對邊境城市(鎮)城市化水平的影

雲南與緬甸、越南、寮國等國家接壤,邊境線
總長4060公里,雙邊航空對接、陸路相連、水路
相通,共有8個邊境州市的26個邊境縣市與3個
鄰國的6個省(邦)32個縣(市、鎮)接壤相
連,有著特殊的地緣、親緣關系。目前國家在這些
區域共設有11個一類(國家級)口岸(其中有8
個陸路口岸, 1個空運口岸, 2個水運口岸); 8
個二類(省級)口岸和90多個邊民互市通道、
100多個邊民互市點。口岸、通道涉及到的城市
(鎮)有20多個。
由於歷史、社會、政治因素的長期影響,雲南邊
境地區的城市建設滯後,城市化總體水平低。雲南
8個邊境州市除西雙版納州外,城市化水平均低於
省內平均水平和全國水平,是雲南省乃至全國城市
經濟最不發達的區域(見表1)。
由表1可見,作為區域內部邊境地區經濟中心的8個一類陸路口岸城市的城市化水平差異較大。
邊境貿易發展歷史長,貿易流量大的口岸城市,城市
化水平高,如河口縣、瑞麗市、騰沖縣、孟臘縣的城市
化水平都超過30%以上,而邊境貿易發展起步晚,
口岸升級慢,貿易流量較小的口岸城市,城市化水平
低,例如紅河州一類口岸城市的金平縣、麻栗坡縣,
因邊貿發展滯後,城市化水平低於河口縣30多個百
分點(見表2)。
2·邊境貿易對邊境城市(鎮)產業結構的影響
邊境城市(鎮)的崛起、發展主要得益於當地邊
境貿易的帶動。與傳統的用工業化實現城市化的道
路不同,邊境城市(鎮)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主要依靠
第三產業特別是傳統服務業的迅速發展,城市(鎮)
的產業發展具有典型的貿易促動特徵。雲南與周邊
國家因經濟發展階段的差異,貿易互補性強,交流頻
繁。隨著雙方商品交易量的逐年增加,當地物流、交
通運輸、賓館、飯店、修理、房地產、金融保險、旅遊等
行業漸漸發展起來。河口、瑞麗、畹町、騰沖、景洪等
口岸城市憑借特殊的地理優勢,聚集了眾多商販、商
鋪,形成了一定規模的中低檔商品市場和物流中心,
通過劃地興建邊境經濟合作區、保稅倉庫和優惠政
策的實施,使城市(鎮)也有了一些加工工業進駐。
如騰沖、瑞麗的玉石加工、貿易在國外都享有一定的
聲益。雲南邊境地區的第一產業產品結構歷來單
一,除糧食外,主要種植甘庶、茶葉、橡膠、咖啡,技術
含量低,加工落後,主要以初級產品形式參與國內、
國際交易。由於國內外市場競爭激烈和這些產品在
市場上缺乏競爭優勢,農業種植、農民增收的後勁不
足。相反,邊境貿易形式多,投資小,見效快,經濟回
報高。參與邊貿相關行業帶來的高收入與農業生產
的低收入形成了強烈反差,給第一產業向城市(鎮)
第三產業轉移以及農村剩餘勞動力向口岸城市
(鎮)聚集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很多農民、國營
農場的下崗職工丟下鋤頭,從邊民互市小額貿易、易
貨貿易起家,不斷積累發展壯大,開辦公司,成立企
業,開展邊貿和大貿經營,逐漸成為支撐當地私營經
濟發展的主力軍。目前,絕大多數口岸城市(鎮)的
三次產業結構早已打破一、二、三次產業傳統排序而
形成三、二、一的排序。第三產業發展的速度、所佔
份額不斷上升,對當地經濟發展做出的貢獻也越來
越大。近兩年來邊境城市(鎮)對外貿易的發展還
通過貿、工、農一體化模式進一步促進了加工工業和
農業生產的發展。如在對外貿易特別是邊境貿易的
帶動下,蔬菜、溫帶水果等農產品的種植、加工、出口
的生產、發展呈現出巨大的潛力,成為當地農民脫貧
致富的有效途徑。
3·邊境貿易的極化作用
邊境貿易長期以來是邊境地區對外貿易的主要
形式,邊境貿易的飛快發展使眾多國內外客商聚集
邊境口岸城市(鎮),給邊境城市帶來了人流、物流、
資金流。2003年通過一類口岸出入境的人員有
830·7萬人次,進出口貨物268·4萬噸,貨值9·12
億美元。同期從二類口岸出入境的人員有463·13
萬人次,貨物16·51萬噸,貨值2·37億美元。
2004年,雲南對緬甸、越南、寮國的邊貿進出口
總額達到了歷史最好水平。1至11月,對緬甸邊貿
進出口總額為3·4951億美元,同比增長24%;對越
南邊貿進出口總額為8915萬美元,同比增長
19·4%;對寮國邊貿進出口總額1379萬美元,同比
增長25·1%。8個邊境州市有6個州市的邊貿進出
口呈兩位數增長,創歷史最高水平。邊境貿易的發
展擴大了邊境城市(鎮)的人口規模和經濟聚集規
模,給邊境城市(鎮)的建設、發展提供了巨大的空
間。
二邊境城市(鎮)發展的機遇與
挑戰
1·機遇
中國與東盟的緬甸、泰國等7個國家都是WTO
的成員國,WTO的有關規定對邊境貿易有例外安
排,即邊境貿易所享受的各項優惠待遇不受WTO
的有關規定限制。在不違背WTO貿易規則的前提
下,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在市場開放程度上比
WTO更進一步。例如,大幅度的關稅減免和多領域
經濟技術合作給雲南開展同接壤國家地區的邊境貿
易提供了更為有利的條件和更廣闊的合作空間。隨
著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的深入以及泛亞鐵
路、昆曼公路的開工建設,雲南的國際大通道戰略全
面展開,雲南邊境地區通過口岸與緬甸、越南、寮國
開展邊境貿易和一般貿易,同其它東盟國家發展過
境貿易,並與東亞、非洲等國家發展對外貿易,將為
邊境城市(鎮)發展創造更多的機會。
2·挑戰
———邊境城市(鎮)口岸出入通道建設嚴重滯
後。當前,制約邊境城市(鎮)發展的一大障礙就是
出入通道建設滯後這一瓶頸。經過多年的投資建
設,邊境城市(鎮)的基礎設施得到了極大改善,供
水、供電、郵電通訊等市政公共設施逐步齊備,城市
道路得以拓寬、修繕,城市綠化、美化質量逐漸提高。
但是城市(鎮)的出入道路建設緩慢難以適應對外
貿易發展的需要。使得出入口岸的車輛、人員由於
道路等級低無法用大型貨車進行運輸,出入境物資
只能採取小批量運輸。這造成了停留時間長,耽誤
交貨期,通行成本高的後果。特別在雨季,出入交通
的嚴重阻塞使眾多國內外客商叫苦不迭。國際市場
風雲變換,因交貨不及時,交通成本超支導致商家血
本無歸的情況也有發生。出入通道交通的制約,使
得眾多客商望著本該便捷的最近通道卻步,向省外
尋求其它通行渠道。受國家投資體制的制約和其他
因素的影響,邊境城市(鎮)的出入通道建設缺乏資
金支持,發展滯後。
雲南邊境地區各口岸間的連接道路多為塘石
路、土路,交通非常不便,沒有一條真正的沿邊公路。
口岸間的聯系往來大多採取繞道或改道通行,甚至
出現向外國借道通行的現象,大大阻礙了各大口岸
間的便利來往。雲南邊境城市(鎮)的各類口岸、通
道相互之間的交往本來很頻繁,若有便暢通行的沿
邊公路存在,雲南邊境城市(鎮)口岸的競爭力將大
為增強。邊境城市(鎮)的其他優勢也會得到更好
地發揮。
———口岸建設發展落後於周邊省份。目前,雲
南邊境口岸的綜合競爭力與國內其它地區相比有待
進一步提高,主要表現在口岸的通關費用高和不合
理限制條件多,以及不齊全的口岸基礎設施使口岸
整體綜合功能沒有很好地發揮。雲南的某些口岸甚
至是國家一類口岸連基本的聯檢樓、貨場、倉庫、金
融服務機構都還沒有配備齊全。而相鄰的廣西在這
方面的城市建設步伐要快於雲南。由於雲南邊境口
岸交易成本過高,商家只得舍近求遠,繞道廣西口岸
出入境。如果雲南邊境口岸不盡快克服自身劣勢,
加快建設速度,城市(鎮)發展速度將慢於其它同類
城市(鎮)水平。
———與周邊國家對介面岸建設不協調。雲南邊
境城市(鎮)的發展不僅面臨國內的競爭,也面臨周
邊國家口岸城市的競爭。與我國口岸對接的一些鄰
國口岸所處的城市非常注重自身建設,發展口岸經
濟的建設步伐快於雲南。他們積極興修公路,提高
公路等級,規劃建設倉庫、貨場、賓館、飯店,發展旅
游業、娛樂業、商貿業,用更廉價的勞動力和更優惠
的政策措施招商引資,以提高口岸吸引力。並增加
旅遊者在口岸城市的消費額、消費天數和吸引外國
客商到該地投資設廠,發展加工貿易等其它產業活
動。例如,越南採取了一系列對邊境地區發展口岸
經濟的扶持政策,甚至動用總理資金興建了一批功
能齊全、設施完善、規劃統一、管理規范、政策寬松的
邊境口岸,其招商引資的能力有大於我方與之對接
口岸之勢。這對於雲南邊境地區城市(鎮)長遠的
綜合發展是較不利的。雲南只有搶先一步在邊境口
岸建立健全服務設施、服務網路,才能促進雙方市場
與產業、資源的整合和合作,才能形成中國與東盟更
深入的經濟交融。
———邊貿企業缺乏競爭力。城市經濟的發展,
歸根結底有賴城市經濟動力———城市主導產業的發
展。邊貿企業是邊境貿易的主體。邊貿企業的經濟
實力、管理能力、市場競爭能力強弱與否,關系對外
貿易發展的全局,關系邊境城市的持續發展。雲南
目前800戶邊貿企業大部分為民營的貿易流通企
業,小部分為加工貿易企業,總體實力弱,人才缺乏,
組織化、集團化程度低,抗風險能力差。與此同時,
政府的扶持「門檻」過高,扶持范圍窄,讓很多邊貿
企業可望而不可及。並且國家對邊境貿易的政策較
多變,邊貿市場常隨之動盪。銀行也對邊貿企業的
貸款意願提出更多的苛刻條件,甚至認為邊貿企業
只能小打小鬧,難成氣候,把招商引資、放貸的興趣
放在大貿和工業生產上。這種不太寬松的發展環境
讓眾多邊貿企業觀望思想嚴重,只能處於小規模、淺
層次,低水平發展的階段,難以做大做強。同時,政
府也有一種擔憂,認為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成
後,邊境貿易的優惠生存條件會消失,從而降低了對
邊境貿易及邊貿企業的扶持力度。
根據杜森伯利和諾思在上世紀50年代提出的
區域輸出基礎模型和後來輸出基礎理論的發展,我
們知道城市(鎮)經濟的增長取決於基礎部門和非
基礎部門,在內部需求有限的情況下,城市經濟的增
長和擴張主要由基礎部門———輸出部門通過乘數作
用實現。雲南邊境地區多為山區,糧食生產難以達
到自給自足,得靠區外輸入一部分來滿足需求,經濟
作物生產、加工僅屬一般專門化產業,加之雲南工業
生產極不發達,技術力量薄弱,如果盲目上馬發展周
邊落後國家所需的中低檔生產資料、生活資料工業
消費品生產,只會構成重復建設造成不必要的浪費
甚至帶來更為嚴重的後果,這不僅不符合國家產業
政策,違背國家產業結構升級、演進的發展戰略,也
不符合區域經濟一體化和國際經濟一體化的分工要
求。所以當前雲南邊境城市(鎮)能夠參與國際、國
內專業化分工的,主要就是因開放口岸活躍起來的
邊貿行業。有了邊貿行業的發展才能有相關產業的
發展,才能有貿工農一體化的相互促進、相互協調發
展。
三邊境城市(鎮)擴大發展的基
本途徑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總結出今後邊境城市
(鎮)需加快建設發展的幾個方面。
———走貿易促動型城市產業發展的新路,積極
參與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統一市場的建設,增強
邊境城市(鎮)經濟實力。邊境城市(鎮)產業布局
應結合口岸優勢積極參與國際、國內分工。一方面,
不盲目上馬國內其它區域已具規模和發展優勢的工
業生產,而依據東盟市場需求,積極吸引、聯系國內
其它區域的工業企業參與出口貿易,用貿易之長補
自身工業之短,通過繁榮口岸貿易促動區域經濟發
展。同時依比較優勢原則發展溫帶農產品、特色農
產品的生產和加工,增強第一產業的輸出能力和第
二產業的增值能力,實現邊境地區經濟的增長。另
一方面,積極認真研究國內市場需求,根據自身接近
東盟的優勢,快速、高效地開展進口貿易並在某些原
材料進口的基礎上發展加工工業,服務國內市場。
這樣一手向內一手向外使自己真正參與到中國-東
盟自由貿易區統一市場的建設中,謀劃更大的發展
空間。
———加強邊境城市(鎮)出入口岸的基礎設施
建設,發揮邊境城市(鎮)在國際大通道中的重要節
點作用。邊境城市(鎮)應在國家扶持建設雲南參
與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國際大通道的背景下,積
極爭取國內外對出入口岸所在地的縣鄉(鎮)公路
的投資改造以及沿邊公路的建設,克服交通瓶頸,為
沿邊經濟帶的建設發展打下物質基礎。
———邊境城市(鎮)應以口岸連點串線帶面,實
現規模經濟和聚集經濟。雲南邊境地區屬典型的山
區,平地少壩子小,邊境城市(鎮)的城市用地擴張
空間有限,開發難度大、成本高,不可能僅靠某一或
某幾個邊境口岸的有限發展就能使聚集效應和規模
效應產生。因此只有各口岸城市(鎮)加強彼此間
的經濟聯系,通過沿邊地區密集的口岸交往、溝通實
現規模擴張,並帶動邊境城市(鎮)其它區域的經濟
發展。
———充分發揮各級政府職能,構建邊境城市
(鎮)更快發展的軟環境。各級政府在邊境城市
(鎮)發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從中央到地方,
各級政府能否充分認識並發揮其相應職能是邊境城
市(鎮)發展不可或缺的因素。首先,中央政府應對
《中國與東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的內容做進一步
的細化和具體的部署安排,加強和東盟國家的談判
與磋商,加大對雲南邊境地區的資金、政策扶持力
度。地方政府應在《中國與東盟全面經濟合作框
架》下充分考慮邊境城市(鎮)發展優劣勢,輔助中
央政府制定科學合理的政策措施,對邊境城市(鎮)
的產業結構升級和城市定位作出科學的安排和規
劃。
參考文獻
1陳秀山,張可雲.區域經濟理論.商務印書館, 2003
2賀聖達,王學鴻,宮占奎.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與雲南面
向東南亞開放.雲南人民出版社, 2003
3顧朝林等.經濟全球化與中國城市發展———跨世紀中國城市發展
戰略研究.商務印書館, 1999
4王燕祥,張麗君.西部邊境城市發展模式研究.東北財經大學出版
社, 2002

⑨ 雲南省情科目論文

一般論文發表的話,有兩種方式 一是,自己寫好後,根據自己論文寫的一個方向(是教師類回的還是建築答工程類的)以及論文的用處(是畢業論文還是職稱論文,如果是評職稱,那還要看是國家級的還是省級的)選定合適的期刊

⑩ 跪求一篇雲南省省情期末論文2000字左右

論文著作權實行自願登記,論文不論是否登記,作者或其他著作權人依法取得的著作權不受影響。我國實行作品自願登記制度的在於維護作者或其他著作權人和作品使用者的合法權益,有助於解決因著作權歸屬造成的著作權糾紛,並為解決著作權糾紛提供初步證據。
(1)文後參考文獻不編序號,僅在文末按其重要程度或參考的先後順序排列。 (2)文後參考文獻不注頁碼。(3)文後參考文獻的著錄項目及次序與注釋基本相同。 1) 著錄參考文獻可以反映論文作者的科學態度和論文具有真實、廣泛的科學依據,也反映出該論文的起點和深度。2) 著錄參考文獻能方便地把論文作者的成果與前人的成果區別開來。 3)著錄參考文獻能起索引作用。 4) 著錄參考文獻有利於節省論文篇幅。 5) 著錄參考文獻有助於科技情報人員進行情報研究和文摘計量學研究。
a.報告
[序號]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文獻類型標識].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b.期刊文章
[序號]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J].刊名,年,卷(期). 何齡修.讀顧城《南明史》[J].中國史研究,1998(3).
c.論文獻
[序號]析出文獻主要責任者.析出文獻題名 [A].原文獻主要責任者(任選).原文獻題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瞿秋白.現代文明的問題與社會主義[A].羅榮渠.從西化到現代化[C].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0.
d.報紙文章

論文種類
為了探討和掌握論文的寫作規律和特點,需要對論文進行分類。由於論文本身的內容和性質不同,研究領域、對象、方法、表現方式不同,因此,論文就有不同的分類方法。按內容性質和研究方法的不同可以把論文分為理論性論文、實驗性論文、描述性論文和設計性論文。另外還有一種綜合型的分類方法,即把論文分為專題型、論辯型、綜述型和綜合型四大類:
專題型
這是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以直接論述的形式發表見解,從正面提出某學科中某一學術問題的一種論文。
論辯型
這是針對他人在某學科中某一學術問題的見解,憑借充分的論據,著重揭露其不足或錯誤之處,通過論辯形式來發表見解的一種論文。
綜述型
這是在歸納、總結前人或今人對某學科中某一學術問題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加以介紹或評論,從而發表自己見解的一種論文。
綜合型
這是一種將綜述型和論辯型兩種形式有機結合起來寫成的一種論文。

閱讀全文

與雲南鄉鎮產業發展研究論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