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汽車產業發展問題

汽車產業發展問題

發布時間:2020-12-07 00:15:40

① 當前中國汽車產業發展,有哪些技術方面的問題

技術差距是造成發展差距的最根本原因之一,在大國與強國之間,存在著一個技術創新的領先者與技術創新追趕者的隔離區(史自力,2005a)。在這一背景下,技術創新領先型國家之間,由於各國技術創新軌道的差異,技術適用性也存在著明顯的差別,

請點擊輸入圖片

這種格局造成了支配與從屬的汽車產業發展關系。世界汽車產業技術創新領先與追趕機制,也可以理解為以經濟為軀體,以政治為靈魂的多種關系的產物。經濟基礎向技術創新提供了資源,而政治制度又決定了產業技術創新活動應有的方法,兩者都從研發的角度提供了實現目標的手段。這就使政治、經濟、研發存在一種密切的關系,也就是說,三者具有一種容易結合在一起的性質,構成了一個完整的大系統。

② 我國汽車工業存在的問題

自身技術水平不夠高,市場大但管理上不嚴謹,過於依賴進口

③ 汽車工業發展到現在存在的三大問題是什麼

汽車工業發展到現在存在的三大問題分別是汽車產能過剩、汽車零部件產業發展滯後、配套服務水平不高。

④ 中國汽車行業的現狀與發展趨勢是什麼

我國汽車工業的現狀和發展的趨勢 綜觀我國汽車工業的現狀喜憂參半,展望我國汽車工業的未來風險與機遇並存。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幾年我國汽車工業發展勢頭強勁。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去年1至7月,汽車全行業完成工業總產值3723.82億元,同比增長29.44%:產品銷售收入3598.88億元,同比增長31.05%:利潤總額221.90億元,同比增長51.14%。主要經濟指標增長都比較大,實現了增產增收。汽車產業作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的地位越來越突出。去年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對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首次躍升至40個工業行業之首。以汽車製造業為主的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已取代電子信息通信業,成為名副其實的領頭羊。 隨著市場需求的不斷擴大,我國汽車工業的發展潛力也非常之大。據有關部門分析,近幾年我國汽車消費市場的消費結構已發生了很大變化。載貨汽車的需求量仍將持續增長,特別是次發達地區,如西部地區對中重型貨車、多種專用汽車、礦用車和大中型客車的需求將明顯增加。農村汽車市場對輕、微型客貨車需求也會有較大增長。隨著國家有關鼓勵私人購車政策的出台,預計個人購車比例將逐年快速增長。特別是轎車、客車,尤其是微型客車的需求量會有較大增長,市場份額將進一步提高。為此,國家將積極發展售價八萬元左右的經濟型轎車,以滿足中國家庭的需要。此外,國家還將大力推進發展汽車工業的相關環境:至2005年,中國公路里程將增加至160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5萬公里。各地還將加大發展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增加停車場地等交通配套設施。所有這些,都無疑會大大促進我國汽車工業的發展。 汽車工業發展形勢喜人,但同時也面臨著巨大的風險和挑戰。特別是「入世」以後,國門完全打開,我國的轎車產業與國外發達國家的汽車企業處於同一個大市場,將不可避免地面臨激烈的競爭與挑戰。我們現在的主要問題是:缺乏完整的轎車開發能力和自主的品牌,零部件製造體系相對薄弱,汽車產業的管理和服務體系仍十分落後,企業規模還難以與國外大公司抗衡。所有這些問題必須認真面對。 打通國際大市場,也給中國汽車工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使我們可以有機會在與強手的合作與競爭中學習他們先進的技術、先進的管理和服務經驗,不斷完善自己。同時也逼迫我們把自己做大做強。為了應對國際汽車市場的激烈競爭,國家將致力於汽車工業的戰略重組,優化資源配置,培育出兩到三家主業突出,核心能力強、擁有自主知識

⑤ 我國汽車產業發展的突出特點是什麼

我國近幾年來對於新能源汽車行業有著十分的重視。
國際產業發展經驗表明,戰略性專新興產業一般都源於原始性屬的重大科學突破,其所帶動的新興技術往往處於混沌狀態,下一步產業主流技術的發展方向難以預測。即便主流技術總體發展方向明確,其具體技術路徑也可能有多種選擇,不確定性較高,新興技術運用和發展本身就存在某些風險。再加上現在新能源汽車產品更新迭代速度快,與燃油車相比規模效益差距巨大,這些不確定因素疊加,會對行業企業運營帶來很大挑戰。因此,在新能源汽車發展中,更需要「不畏浮雲遮望眼」,保持戰略定力。

⑥ 就目前來說汽車行業發展是一個怎樣的前景

汽車行業發展的問題以及前景:

作為一個人口眾多的大國,發展汽車行業是必要的。版

一方面這是一個技權術密集型和勞動力密集型相結合的產業,發展良好的話好處多多啊:解決就業問題;提高整體技術水平;帶動汽車產業鏈的全面發展;GDP增長等等。但是具體說到這個行業到底怎麼發展這個問題就很復雜了。從產業鏈來講,要早出好的汽車,技術是必不可少的,這需要政府很高的投入,同時還有要大批高端人才的出現。

⑦ 中國汽車行業的現狀與發展趨勢是什麼

新能源汽車產業化持續推進;汽車電動化和智能化。

分報告基於支撐總報告的研究思想,對中國汽車工業發展現狀及趨勢進行翔實論述,剖析汽車行業面臨的問題,提出了相關產業發展政策建議,並對產業發展趨勢進行了展望。

其中指出,中國汽車產業面臨大變革、大變局的同時,迎來了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的新機遇,中國品牌產品的綜合質量水平與國際品牌產品的差距不斷縮小,新能源汽車作為國家汽車強國戰略支持,產業化持續推進,市場化得到逐步培育。

(7)汽車產業發展問題擴展閱讀:

汽車智能化是汽車問世100多年最大的技術革新。實現無人駕駛等智能化後,將極大地提高道路通行效率,大幅度減少交通安全事故,同時也將推動軟體、晶元、大數據等技術的進一步突破。

隨著汽車電動化和智能化進程的加快,越來越多的公共交通工具尤其是代步的汽車將實現共享,提供更多的出行選擇,也將改變現有的出行習慣,因共享而便捷,因便捷而共享,汽車製造廠將變成出行服務商。

張進華說,電動化、智能化、共享化是全球汽車領域對未來發展趨勢的共識,中國雖然汽車產業起步較晚,但在新一輪技術革命的浪潮中,完全有可能實現「彎道超車」。

⑧ 汽車發展帶來的實際問題

汽車產業發展形勢面臨重大變化。

產品形態和生產方式深度變革。隨著能源革命和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的不斷突破,汽車產品加快向新能源、輕量化、智能和網聯的方向發展,汽車正從交通工具轉變為大型移動智能終端、儲能單元和數字空間,乘員、車輛、貨物、運營平台與基礎設施等實現智能互聯和數據共享。汽車生產方式向充分互聯協作的智能製造體系演進,產業上下游關系更加緊密,生產資源實現全球高效配置,研發製造效率大幅提升,個性化定製生產模式將成為趨勢。

新興需求和商業模式加速涌現。互聯網與汽車的深度融合,使得安全駕乘、便捷出行、移動辦公、本地服務、娛樂休閑等需求充分釋放,用戶體驗成為影響汽車消費的重要因素。互聯網社交圈對消費的導向作用逐漸增強,消費需求的多元化特徵日趨明顯,老齡化和新生代用戶比例持續提升,共享出行、個性化服務成為主要方向。

產業格局和生態體系深刻調整。汽車發達國家紛紛提出產業升級戰略,加快推進產業創新和融合發展。發展中國家也在加緊布局,利用成本、市場等優勢,積極承接國際產業和資本轉移。中國深化改革全面推進,汽車產業國際化發展進程提速。產業邊界日趨模糊,互聯網等新興科技企業大舉進入汽車行業。傳統企業和新興企業競合交融發展,價值鏈、供應鏈、創新鏈發生深刻變化,全球汽車產業生態正在重塑。

(三)建設汽車強國具備較好基礎和有利條件。

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有望成為搶佔先機、趕超發展的突破口。當前,我國新能源汽車技術水平大幅提升,產業規模快速擴大,產業鏈日趨完善。支撐汽車智能化、網聯化發展的信息技術產業實力不斷增強,互聯網產業在全球佔有一定優勢,信息通信領域技術和標準的國際話語權大幅提高,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即將實現全球組網。

潛力巨大、層次豐富的市場需求為產業發展提供持續動力和上升空間。隨著新型工業化和城鎮化加快推進,海外新興汽車市場的發展,我國汽車產量仍將保持平穩增長,預計2020年將達到3000萬輛左右、2025年將達到3500萬輛左右。

維修保養、金融保險、二手車等後市場規模將快速擴大。同時,差異化、多元化的消費需求,將推動企業在技術、產品、服務、標准等多維度創新發展,搶佔新興領域發展先機。

製造強國戰略實施和「一帶一路」建設為產業發展提供重要支撐和發展機遇。智能製造的推廣實施將有力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工業強基逐步夯實共性技術基礎,「一帶一路」建設將使海外發展通道更加暢通,沿線市場開發更為便捷,汽車產業協同其他優勢產業共謀全球布局、國際發展的機制加快形成。

建設汽車強國,必須緊緊抓住當前難得的戰略機遇,積極應對挑戰,加強統籌規劃,強化創新驅動,促進跨界融合,完善體制機制,推動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

創新中心建設工程:制定節能汽車、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氫能燃料電池汽車、智能網聯汽車、汽車動力電池、汽車輕量化、汽車製造等技術路線圖,引導汽車及相關行業自主集成現有創新資源,組建協同攻關、開放共享的創新平台,加大研發投入。

共同開展前沿技術和共性關鍵技術的研發,推動技術成果轉移擴散和首次商業化,面向行業、企業提供公共技術服務。到2020年,完成動力電池、智能網聯汽車等汽車領域製造業創新中心建設,實現良好運作;到2025年,創新中心高效服務產業發展,具備較強國際競爭力。

關鍵零部件重點突破工程:支持優勢特色零部件企業做強做大,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零部件領軍企業。針對產業短板,支持優勢企業開展政產學研用聯合攻關,重點突破動力電池、車用感測器、車載晶元、電控系統、輕量化材料等工程化、產業化瓶頸,鼓勵發展模塊化供貨等先進模式以及高附加值、知識密集型等高端零部件。

到2020年,形成若干在部分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具備較強國際競爭力的汽車零部件企業集團;到2025年,形成若干產值規模進入全球前十的汽車零部件企業集團。

新能源汽車研發和推廣應用工程:掌握驅動電機及控制系統、機電耦合裝置、增程式發動機等關鍵技術,支持動力電池、燃料電池全產業鏈技術攻關,實現革命性突破,大幅提升新能源汽車整車集成控制水平和正向開發能力,鼓勵企業開發先進適用的新能源汽車產品。

建設便利、高效、適度超前的充電網路體系,建立新能源汽車安全監測平台,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扶持政策體系。

智能網聯汽車推進工程:推進智能網聯汽車技術創新,著力推動關鍵零部件研發,重點支持感測器、控制晶元、北斗高精度定位、車載終端、操作系統等核心技術研發及產業化。組織開展應用試點和示範,完善測試評價體系、法律法規體系建設。

先進節能環保汽車技術提升工程:依託現有資金渠道,按規定建立聯合攻關平台,重點攻克先進發動機、混合動力、先進電子電器等乘用車節能環保技術和高壓共軌噴射系統、高性價比混合動力總成、高效尾氣處理裝置等商用車節能環保技術。通過節能汽車車船稅優惠、汽車消費稅等稅收政策,引導、鼓勵小排量節能型乘用車消費。

(8)汽車產業發展問題擴展閱讀

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汽車產業快速發展,形成了種類齊全、配套完整的產業體系。整車研發能力明顯增強,節能減排成效顯著,質量水平穩步提高,中國品牌迅速成長,國際化發展能力逐步提升。特別是近年來在商用車和運動型多用途乘用車等細分市場形成了一定的競爭優勢,新能源汽車發展取得重大進展,由培育期進入成長期。

2016年,我國汽車產銷突破2800萬輛,連續8年位居全球第一,其中中國品牌汽車銷量佔比50%左右,市場認可度大幅提高。

汽車產業不斷發展壯大,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持續增強,對推動經濟增長、促進社會就業、改善民生福祉作出了突出貢獻。汽車相關產業稅收佔全國稅收比、從業人員佔全國城鎮就業人數比、汽車銷售額佔全國商品零售額比均連續多年超過10%。

⑨ 中國汽車工業的發展問題及對策

我國從80年代初期對於民族汽車工業就開始了「市場換技術」的策略,當初第一個走進來的就是德國大眾,但是30年過去了,我們換來了什麼技術呢?當年紅旗品牌被大眾有意無意的設置障礙,上海(上海牌汽車)更是直接在上海大眾被大眾公司直接否決(50年代就馳名中國的上海牌汽車在大眾的阻擋下於1991年退出歷史舞台),1991年一汽大眾的成立沒有幫助一汽集團重新生產大紅旗(這也是我國幾代汽車人的夢想),到最後還讓一汽集團不得不另外花錢借用美國林肯的底盤生產大紅旗。可以說大眾汽車從根本上就沒有給過中國自主品牌任何機會,只有阻礙!經過多年的軟磨硬泡,2000年大眾拿出了老掉牙的奧迪100平台來忽悠中國人製造出了所謂的「民族汽車」---紅旗明仕和世紀之星! 但是我們得到技術了嗎?答案是沒有,除了那個老掉牙已經淘汰許多年的奧迪100平台,大眾在發動機技術上根本沒有給一汽任何幫助,最後名士和世紀之星架在老掉牙的平台上使用的卻是日產提供的比較先進的2.0V6發動機,而豐田則將旗下皇冠的平台技術提供給一汽幫助一汽製造出了紅旗H3,馬自達汽車貢獻出馬自達6的平台技術提供給奔騰B50,B70等等,我不相信日本廠商會無條件支持中國民族汽車工業發展,但是相對這些大家天天喊抵制的日本車企,看看德國大眾30年來除了在中國市場上賺出了他那含金量不高的銷量以外,為中國自主汽車工業做出過什麼貢獻呢----沒有任何貢獻,暫且意淫日本人可能有自己的考慮和心懷鬼胎,但是我們畢竟得到了部分技術----就好像早期自主品牌大量甚至全部使用的三菱發動機,而現在,自主品牌的自主發動機技術哪個不是從當年那款三菱發動機得來的!!就算是美國人,也慷慨大方的拿出他們的很多平台技術提供給中國,而中國民族汽車工業從日本和美國那裡得來的技術提升了自身的實力,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看不到任何德國車企的任何幫助,卻竟然還賺來了神車的名號,僅從這個角度來看,誰是君子誰是小人一目瞭然!!!
最後說一下所謂的「愛國人士」抵制日貨的情況:要真愛國就乾脆直接買自主品牌的國產車,也別假裝愛國不買日系而買德系了-----那你這是愛的哪一門子的國啊,愛德國嗎?。扭扭咧咧的購車情結沒有幫助自主品牌車,卻成全了不地道的大眾汽車,真是中國人的悲哀!

閱讀全文

與汽車產業發展問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