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韓流的興起 原因 背景 事件 時間 以及發展趨勢 有沒有什麼奠基人如果有 又是誰呢
「韓流」一詞源於圍棋,後用以指代韓國文化在其他地區的影響力。廣義的韓流包括韓國服飾、飲食等等;狹義的韓流則通常指韓國電視劇、電影、音樂等娛樂事物的地區性影響。「韓流」一詞最早由中國媒體提出,後被韓國媒體及學術界廣泛使用,用以指代本國文化產業的輸出。韓流現象在亞洲許多國家普遍存在,在亞洲以外的地區亦逐漸發展。上世紀九十年代,韓流進入中國。1993年韓國電視劇《嫉妒》在中央電視台在播出,這是韓劇第一次登陸內地熒屏;1997年電視劇《愛情是什麼》在央視的熱播帶動了韓國娛樂文化湧入中國並以此為契機逐漸形成韓流。
國百變天後李貞賢是把韓流引入中國第一人,並引起轟動,其次是韓國電視連續劇《愛情是什麼》在中國播放。隨著韓國歌手在中國舞台的出現,「HOT」、「NRG」等韓國流行組合歌手的名字在中國傳播開來,引起了一些青少年對韓國影視明星和歌手的興趣和關注,形成了一股韓國流行歌曲、電視劇以及韓國影視明星的「熱潮」。中國一些報刊把這一現象稱為「韓流」,韓國媒介則把這一叫法接了過去。目前,這股「韓流」似乎越涌越急,並向越南、蒙古和中國香港、中國台灣等國家和地區擴散。「韓流」滾滾,其內容也在不斷擴大,日趨多樣,一些青少年從喜歡看韓國電視劇,聽韓國勁歌,「追星」,進而發展到追求韓國的商品,如韓國的化妝品、結婚禮服、韓國比薩餅屋、韓劇服裝,以至韓國的二手車、幼兒英語教材和教育玩具等。與此同時,一部《大長今》也將韓國飲食帶到我們身邊,韓式烤肉,韓國泡菜等漸漸走進我們的餐桌.一些青少年為了「追星」,甚至專程到韓國旅遊,體驗「韓流」發源地的文化氛圍和情趣,拜見自己心目中的偶像。
分析韓國文化「韓流」為何會在中國發展,究其原因有以下內容:
1、韓國文化和中國文化有著很多歷史上的相同之處,兩國都在東亞文化圈內,有著儒家的文化傳統,這也是韓國文化相比歐美西方文化,更容易被中國觀眾接受的原因。但是因為韓國文化深受儒家傳統的影響,也限制住韓流文化的繁榮局限於東亞圈范圍之內。
2、韓國政府的文化發展政策的高度支持。韓國政府一向重視發展本國的民族文化,重視文化事業的發展與本土文化的輸出,韓流文化的興起之後,在韓國的許多名牌大學開設了韓流文化研究的研究生專業,用於發展輸出韓國文化。
3、韓國的經濟發展,韓劇中的情景,使我們看到人均年收入2萬美元的人們的生活,這是我們一些年輕人所嚮往的追求。
4、韓國的歌曲中,和大陸,港台的歌曲中許多單一的情感表白不同,有許多強調青年人個性發展,以及對未來嚮往的有益內容。
⑵ 論述韓國經濟迅速崛起的原因和背景
說到韓國崛起的原因,有三個最重要的因素:美國,日本,以及50-80年代那個發展經濟的最佳時期。 韓國經濟起步時期是全斗煥的軍事政府,過分地獨裁,為韓國的民主化發展構成了很大的負擔 50年代與60年代之交,以電子科學為核心的第四次科技革命,推動了新技術新產品的問世,提高了生產率,經濟結構發生變化,世界發展呈現強勁的勢頭,使國際市場日益擴大,刺激了各國貿易持續增長。加上美、日全球戰略的考慮,對韓國在資金、技術、物質等方面給予援助,為韓國發展出提供了寬活的發展空間。從64年開始,韓國從進口替代戰略轉向出口導向戰略,把重心由國內市場轉向國際市場,採取多邊化自由化的政策,參與世界競爭,以外貿出口帶動國民經濟發展。 60年代初,韓國作出加快引進外資步伐的決定。有利於發展出口和國際收支改善的原則,30年來,韓國以國內產業結構調整目標為依據,制定了引進外資的鼓勵和限制政策,一直把技術引進作為引進外資的一個重點。在60年代,大膽利用外國先進技術,消化、吸收和創新,促進了產業技術的發展,形成以勞動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產業為基礎的重工業經濟。80年代以後,重點發展技術密集型產業,以促進產業的升級換代. 韓國持續高速增長為剩餘資本集中提供了參與國際分工的有利條件。為了擴大出口,穩定國際資源進口,抵制保護主義,強化本國產業升級,提高產品競爭力,降低勞動成本,80年代以來,韓國推行了對外直接投資、建立海外生產基地的策略 韓國把提高人的素質作為發展的基礎,立國之初就提出「教育先行」,教育一直超前發展。長期以來,在發展中國家中,韓國政府的教育投入比例一直是最高的國家之一。 韓國在社會發展中有明確的規劃和強有力的手段,對出現的社會問題,如貧富差距,農村問題,及時採取雷厲風行的措施,扭轉了發展的偏差。 韓國在治理腐敗、調整經濟結構、治理金融危機等方面同樣表現了韓國人剛毅的特點。 由於儒家傳統,韓國社會發展中強調社會倫理價值,強調社會風氣的純潔,強調愛國主義,強調人的精神面貌。 韓國社會還保留了大量的舊傳統。現在還有人按古禮祭祀孔子,長幼尊卑秩序在韓國社會中表現明顯。傳統道德仍然被韓國人所信守。愛國主義民族主義成為韓國人最突出的民族特點。
⑶ 韓國偶像行業這么先進,為什麼偶像收入卻沒有國內高
在之前的一段時間里,杭鍋偶像吸引了很多的中國粉絲。但是在這些韓國偶像光鮮亮麗的背後,他們的收入卻不是很高,至少沒有國內偶像的收入高。我覺得主要有這些原因。首先,韓國的一些公司對偶像的包裝是投入了很多的。其次,中國目前的很多作品靠的是流量明星來提高收視率,大大減少了作品的投入成本,進而提高國內偶像的片酬。
其實韓國偶像在出道之前就已經十分辛苦了,公司還會限制他們各方面的發展,為他們的所有時間都做了規劃,比如一個十分有名的偶像團體EXO。相比於國內,影視公司更應該把精力花在作品的演技和提高演員的能力上,而不是一味地消耗粉絲經濟。
⑷ 韓國歷史概況
韓國歷史可分為古代史、統一新羅與渤海、高麗、朝鮮、日本佔領和韓國獨立運動、大韓民國的成立、近現代史七個歷史階段。
一、古代史
韓國歷史可追溯到公元前2333年。據說,韓國歷史上的傳奇人物檀君,是天神之子與一位以熊為圖騰的部落的女子所生。檀君建立了韓國歷史上第一個王國。歷史學家將這段早期歷史稱為「古朝鮮」時代。古代韓國最初以組成小城邦的氏族社會為特徵,各小城邦又逐漸合並成政治結構復雜的部落聯盟,並最終形成了王國。
二、統一新羅與渤海
6世紀中葉,新羅王國征服了臨近的伽倻王國並與中國唐朝結成軍事同盟,征服了高句麗和百濟王國。當中國唐朝後來暴露出要將高句麗和百濟納入其帝國版圖時,新羅便以武力相抗。公元676年,新羅將中國人逐出韓半島。其後,居住在滿洲中南部地區的前高句麗人於698年建立了渤海王國。
渤海王國於公元926年被契丹人滅亡,其統治階級中的很多人(大部分為高句麗人)遷移到南方,加入了新成立的高麗王國。新羅在公元668年統一了韓半島,並在8世紀中葉進入繁榮強大的鼎盛時期。公元935年,新羅國王正式向新建立的高麗王朝投降。
三、高麗
盡管韓半島經常遭受外來入侵,但自公元 668 年由新羅統一後一直由一個單一的政府治理,並保持了政治獨立,以及文化和民族傳統。無論是高麗王朝(918-1392 年),還是朝鮮王朝(1392-1910 年),他們都鞏固了政權,發展了文化,驅逐了諸如契丹、蒙古和日本的入侵者。
高麗王朝的開國君主王建是新羅一位反叛王子弓裔手下的將軍。他選擇自己的家鄉松岳(即現今北韓的開城)作為都城,並宣稱要收復高句麗在中國東北的失地。他將他的王國定名為高麗,韓國現在的名稱「 Korea 」就是由此而來。
四、朝鮮
1392年,李成桂將軍建立了一個新的王朝—朝鮮。朝鮮早期的統治者支持儒家學說作為王國的指導哲學,以抵銷在高麗時代占統治地位的佛教影響。
1592年,日本入侵朝鮮王國,准備對中國發動侵略戰爭。在海上,韓國歷史上最受尊敬的人物李舜臣將軍(1545-1598),指揮「龜船」與日本人作戰,並取得了一系列輝煌勝利。這種「龜船」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早的鐵甲戰船。
五、日本佔領和韓國獨立運動
19世紀,韓國依然是一個「閉關自守之國」,堅決反對西方關於建立外交與貿易關系的要求。此後,一些具有帝國主義野心的亞洲和歐洲國家競相對韓半島施加影響。日本在戰勝了中國和俄國後,於1910年強行吞並韓國,並開始對其實行殖民統治。
1919年3月1日,韓國人在全國范圍內展開了抗議活動,數千人犧牲。盡管「三 • 一獨立運動」失敗了,但卻加強了韓民族的團結,激發了愛國主義精神。這次運動促成了在中國上海成立韓國臨時政府,並在滿洲開展了有組織的反抗日本殖民主義者的武裝斗爭。韓國人民至今仍每年紀念「三 • 一獨立運動」,並將其確定為全國性的假日。
六、大韓民國的成立
聯合國大會於1947年11月通過一項決議,要求韓國在聯合國一個委員會的監督下舉行大選。然而,蘇聯卻拒不執行聯合國決議,並且不準許聯合國這個委員會進入韓國北方。於是聯合國大會又通過一個新決議,要求在這個委員會能夠到達的地方進行選舉。
韓國首次總統選舉於1948年5月10日在三八線以南地區舉行。這條線終於將韓半島分成了南方與北方。1948年,李承晚當選為大韓民國第一任大總統。與此同時,三八線以北建立了金日成領導下的共產黨政權。
七、近現代史
1950年6月25日,朝鮮進攻韓國,朝鮮戰爭爆發。在蘇聯等共產主義國家缺席下,當時由美國等主導的聯合國決議發動聯合國軍支援韓國。聯合國軍支援的韓國同蘇聯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抗美援朝支持的朝鮮最終在1953年7月27日簽署停火協議,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與大韓民國沿三十八度線非軍事區分界而治。
朝韓分治後,韓國經歷民主與獨裁統治的反復交替:第一共和國處於李承晚的獨裁統治之下,直至1960年統治崩潰流亡夏威夷,民主的第二共和國建立並以尹潽善為總統,卻在不久後被朴正熙軍隊推翻。之後從第三到第五共和國,韓國都處於朴正熙及全斗煥軍政府的威權統治之下。
1987年之後,第六共和國開始逐漸建立起一個自由民主的政府。
(4)韓國偶像產業發展的歷史背景擴展閱讀:
箕子朝鮮(約前1122 ~前194 ) 。在中國西漢歷史學家司馬遷的名著《史記》中記載,商代最後一個國王紂王的叔父箕子(商朝人華夏族)在周武王伐紂後,帶著商代的禮儀和制度率五千商朝遺民東遷至朝鮮半島北部,被那裡的人民推舉為國君,建立「箕氏侯國」,史稱「箕子朝鮮」。
武王伐紂成功後,曾經去尋找箕子,後來在武王勸說下,箕子同意歸附周王室。諸侯分封時,箕子被封為諸侯,其封國位於朝鮮半島北部,向西與燕國接壤,此後的八百年裡,箕子朝鮮一直以周朝的諸侯國存在。
王氏高麗和李氏朝鮮時期,由於儒學興盛的關系,箕子朝鮮受到極大的推崇與贊賞。朝鮮人時常以「箕聖」來稱呼箕子,而稱自己的國家叫「箕聖國」。
野史《三國遺事》造謠說,檀君的後人在箕子來到朝鮮半島之後,帶著人民南遷,以免和箕子帶來的人形成沖突。這些人後來成為了三韓的始祖。
箕子朝鮮在20世紀60年代以前被認為是韓國歷史上最早的國家,現代韓國人否認箕子朝鮮的存在。但是無論如何,箕子朝鮮是中國歷史范疇,既非韓國人的祖先,也不是韓國的歷史政權。
⑸ 韓國娛樂產業的發展趨勢及特點
我靠 那位仁兄摘抄的太好了
我沒的好說了
不過就你說的發展趨勢可能裡面沒有提到我就稍微給你分析下吧
畢竟人家把特點都說全了
說實話就韓國娛樂公司來說當然是SM做的最好
但是並不能排除其他公司的貢獻
比如JYP 比如Mnet 再比如DSP
都是割據一方的龍頭
但是要說他們的培訓訓練方法大多雷同
不過值得一說的是Mnet
他的發展形式和 中國的TVB
有很大相同之處
因為本身是個電視台 所以推出的
藝人 演員 歌手可以在自己的台里露面
這也造成了幾部電視劇 來來回回就是那幾張熟悉的臉
對於發展趨勢的話
絕對是趨於國際化
但是准確一點是亞洲化
真的說國際化的話 韓國也只有HOT Rain 和現在才才到美國的BoA
拋開BoA(因為真的是才起步)
就只剩下HOT和Rain了 他們的國際化色彩絕對是值得肯定的
但是這整個韓國真的國際化的就只有這兩隊了 HOT還解散了
但是要說亞洲化的話 那絕對是韓流占據主要勢力
發展趨勢也都是在亞洲徘徊 真正說有實力能沖擊國際的
屈指可數
韓國娛樂產業還是不能擺脫的一點就是 造星
他們不能說真的像歐美國家那樣 真的有人能非常認真的做音樂
所以 這也是一個問題 幾乎是所有亞洲國家面對的問題
「造星→賺錢→拓寬市場→造星」
這種循環也是所有娛樂產業必須經歷的一個過程
而韓國正是把這個過程修煉到登峰造極的地步啊
我所說的這些當然都是建立在韓國娛樂產業的特點上的
總結一句 發展趨勢 極力亞洲化 爭取國際化
⑹ 關於韓國文化產業發展的介紹(有點急)
從1999年到2001年的3年時間里,幾乎是一夜之間,以韓國大眾流行文化為代表的「韓流」一舉進佔中國文化娛樂市場。「韓流」文化出口主打產品為游戲、電視劇、電影。「韓流」文化產品出口不僅為韓國賺取了大筆外匯,更為國家形象的提升立下汗馬功勞。
重建國家形象
為了推動文化產業,韓國成立文化產業專責機構,將文化資產轉化為創意產業,並以進入國際市場為目標。1998年韓國正式提出「文化立國」方針,並從1999年至2002年先後頒布一系列扶持文化法律保障政策。韓國政府出面設立了文化產業研究生院;加強了文化產業基礎設施建設,對一些大型文化項目進行經濟支援,成立管理投資資金的專門公司,做到專款專用;採取措施保護著作權;為緩解部分國家對「韓流」產生的排斥情緒,決定每年引進並上映部分亞洲國家的優秀影片。
推廣不遺餘力
韓國還設立了許多機構推廣韓國文化,從組織上保證「韓流」的影響力。包括:在首爾建立「韓流發祥園地」;在北京、上海等地建設「韓流體驗館」;由民間專家學者組建「亞洲文化交流協會」,對出口的文化內容質量把關,防止因出口劣質文化產品而降低外界對「韓流」文化產品的信任度;對「韓流」文化盛行國家和地區的使領館加派文化官員;成立「韓國文化振興院」,在「韓流」影響大的國家和城市設駐外辦事處;在韓國多個城市舉辦過多屆「韓流商品博覽會」等。通過將「韓流」輸出到全世界,韓國不僅提升了本國形象,也使韓國文化在世界風行。而韓國制定的文化立國戰略和一系列文化政策,更是帶動了韓國各行業的發展,為其帶來了很多實實在在的收益。
⑺ 韓國盛產偶像和愛豆,這和韓國的傳統文化有關嗎
嚴格意義上來講,韓國的愛豆文化和傳統文化真的沒有很大聯系,因為韓國的傳統文化受中國的影響比較大,你看中國繼承了5000多年的儒學文明正統,在中國土地上有誕生過愛豆文化嗎?沒有,中國現代的愛豆文化都是日韓國家的「舶來品」,並非是土生土長!所以,韓國的愛豆文化和傳統文化是沒有關系的。
當然了,除了以上兩個原因,韓國愛豆文化的盛行其實還和很多韓國現代文化因子有關,正是因為這些現代的文化才塑造了韓國的形象,成就了韓國的發展。愛豆文化其實也是現代精神文明的一種體現,當然了,追星有「風險」,所以還是請保持理智!
⑻ 了解一下現代韓國發展史
韓國經濟過去35年來矚目非常。雖然光復(1945年)時韓國可以利用日本人留下的基礎設施及社會資本,但有了朝鮮戰爭等原因,不少設施受到了深深的損害。戰爭結束後,朴正熙(박정희)政權實現了韓日邦交正常化(1965年),受到了總額五億美元的大量經濟援助。朴政權利用該經濟援助金,重新建設了基本設施,為以後的經濟發展奠定了基礎。此外,越南戰爭(1960年-1975年)時韓國政府全面支持美國,最多派了5萬人兵力。美國政府向韓國士兵支付的傭金及戰爭特需(special procurement of war)的經濟效果有十億美元,它不但恢復了韓國國民的消費水準,也擴大了產業的生產規模。1963年,韓國的人均GNP只有100美元,但到2005年,已經超過16,000美元,增長高達160倍。韓國是現時世界經濟第十大的政治體系。若以國民生產總值(GDP)、貿易額及出口綜合計算,韓國的是全世界第13大經濟體系。截至2005年,韓國的資訊科技產業多年來一直執業界的牛耳。除了他們的高速互聯網服務世界知名以外,內存、液晶顯示器及等離子顯示屏等平面顯示裝置、行動電話都在世界的市場中具領導地位。此外,韓國的造船業亦是全球第一、輪胎業全球第三、合成纖維生產及紡織業全球第四、汽車生產全球第五、鋼鐵生產全球第六。不過這些成果,其實都是靠50多年來的努力才得到的。
⑼ 為什麼韓國的偶像藝人營銷這么成功
韓國自己本土市場小,產的明星又多,也就是憎多飯少,自然需到其專它國家市場屬蹭口飯吃。其實比起中國,日本才是韓國眼裡最大的肥肉,只不過中國本土偶像玩不過韓國,市場當然被各種韓團各種歐巴瓜分咯。怪就怪自己家的偶像產業不爭氣。韓國明星不僅有臉蛋,還有真真實實能夠看得到的實力,唱歌、跳舞、演戲、主持樣樣都行,會幾樣樂器也是許多韓國明星的本領。
在身材方面,每天高強度的訓練後,公司會為他們提供「愛心」早餐、午餐、晚餐、這些營養餐在量上就會有控制。所以練習生們根本就張不起肉來。
在實力方面,每一個公司對自己的藝人都十分嚴格,每天至少5小時的舞蹈訓練,以及各種專業方面的訓練。為藝人們請名師教導,請名人編曲,請名人編舞。
總之各個方面都是有實力的,藝人們各個都是顏值高、身材好、唱歌跳舞更是沒話說。明星在韓國就是商品,一條經濟實力雄厚的生產鏈生產出的優質商品
⑽ 韓流發展史
1、韓來國百變天後李自貞賢是把韓流引入中國第一人,並引起轟動,其次是韓國電視連續劇《愛情是什麼》在中國播放。
2、隨著韓國歌手在中國舞台的出現,「HOT」、「NRG」等韓國流行組合歌手的名字在中國傳播開來,引起了一些青少年對韓國影視明星和歌手的興趣和關注,形成了一股韓國流行歌曲、電視劇以及韓國影視明星的「熱潮」。
3、「韓流」似乎越涌越急,並向越南、蒙古和中國香港、中國台灣等國家和地區擴散。「韓流」滾滾,其內容也在不斷擴大,日趨多樣,一些青少年從喜歡看韓國電視劇,聽韓國勁歌,「追星」,進而發展到追求韓國的商品,如韓國的化妝品、結婚禮服、韓國比薩餅屋、韓劇服裝,以至韓國的二手車、幼兒英語教材和教育玩具等。
4、與此同時,一部《大長今》也將韓國飲食帶到我們身邊,韓式烤肉,韓國泡菜等漸漸走進我們的餐桌.一些青少年為了「追星」,甚至專程到韓國旅遊,體驗「韓流」發源地的文化氛圍和情趣,拜見自己心目中的偶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