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景德鎮陶瓷產業發展

景德鎮陶瓷產業發展

發布時間:2020-12-06 20:36:36

Ⅰ 法庫,東北瓷都是怎樣形成的

第一個五年(2002~2007)
起步與摸索、法庫用誠意搶來了陶瓷產業
法庫,位於遼寧省北部,陰山山脈和長白山脈交接處,自然地貌特徵為「三山一水六分田」,獨特的地理環境歷經億萬年的地質運動,為這里留下了豐富的瓷土、高嶺土等資源。
但在過去的很長時間內,作為「資源大縣」的法庫一直未能因勢利導,造富於民,經濟發展長期處於東北地區下游水平,是一個典型的「工業為零」的農業大縣、財政窮縣。「不聞機器聲、只見炊煙起」的產業面貌讓這個偏遠小城一度默默無聞。
直到2002年,被貧困困擾已久的法庫人開始著手在「金礦」上尋找出路,大力發展陶瓷產業,打造「東北瓷都」。這一年,恰逢黨中央國務院做出「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戰略決策,讓地處沈陽市後花園及東北地區交通要塞的法庫,得以藉助政策東風,以陶瓷之名,順勢崛起,同時亦開啟了法庫由農業大縣向工業大縣蛻變的新征程。
2002年7月11日,無論對於法庫陶瓷還是法庫工業經濟,都是一個值得特別銘記的日子。當天,來自山東淄博的崔軍集團在法庫建立的第一條陶瓷地磚生產線開工,拉開了法庫發展陶瓷產業的序幕。
同年,法庫確定了將陶瓷產業作為縣域工業的主攻方向,加速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的轉變,並先後聘請中國陶瓷工業協會及有關專家編制《陶瓷產業發展總體規劃》、《非金屬礦產資源利用規劃》。陶瓷核心區面積30平方公里,規劃建設衛生潔具、藝術陶瓷、陶瓷市場、現代建材、陶瓷科技成果轉化5個園區。法庫陶瓷未來發展的雛形初步勾繪完成。
隨後的幾年裡,法庫陶瓷快速崛起:2004年,法庫初步確立了在東北地區陶瓷生產行業的統領地位,全縣財政收入首次突破億元大關;2005年,法庫制定了「東北瓷都」建設總體規劃;2006年,法庫陶瓷產業集群不斷壯大,產業規模與檔次進一步擴大和提升;2007年底,法庫實現財政收入3.4億元,由經濟欠發達地區向遼寧省中等經濟發達縣區跨越。
可以說,2002~2007是法庫陶瓷發展的第一個五年,這五年為法庫陶瓷未來的快速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多位當地業內人士看來,法庫陶瓷在第一個五年取得的發展成就實屬不易:從歷史角度來看,同省的建平、朝陽產區起步比法庫早,而在地理、市場及物流方面,營口遠優於法庫。在與這些城市的競爭中,法庫發展陶瓷的優勢最弱。
說起當時建廠的艱辛,沈陽浩松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長林茂依然歷歷在目:因為配套產業的嚴重匱乏,可能一個零配件故障就會讓企業停產一天;工人不以務工為第一經濟來源,到了農忙季節,工人說不來上班就不來上班。產業發展短板十分明顯。
但法庫陶瓷最終脫穎而出,並引領東北三省。在林茂看來,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法庫陶瓷強勢崛起的秘訣是「人和」,「如果沒有省市縣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法庫陶瓷不可能取得今天的成就。」
原沈陽鑫凱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長林文金是法庫陶瓷的拓荒者之一,在來法庫投資設廠之前,林文金在營口市任福建莆田商會會長,他向記者回顧說:當時莆田老鄉們都很看好東北市場,而營口作為全國知名的陶瓷集散地,有天然的港口優勢,在此設廠成本與物流優勢不可比擬,即可輻射東北市場,亦能返銷南方,還能出口全球,是東北發展陶瓷產業的最佳之地,莆田商會也多次與營口政府探討「在營口建設東北陶瓷生產基地」的問題。但營口市政府對本地發展陶瓷產業的意識不強,最終導致陶瓷與營口擦肩而過。
他介紹,當時法庫也在大力發展陶瓷產業,面向全國招商引資,但很多廣東、福建商人來法庫考察後,都斷言「法庫發展陶瓷難成氣候」,而他自己也沒想過要到法庫投資工廠、做實業。最後落戶法庫完全是被當地政府的誠心所打動。
雖然已時過整整十一年,但林文金至今仍清晰地記得,2006年9月24日,法庫縣政府招商工作人員為了說服他投資法庫,在營口等了他三天三夜的場景。「當時本來不想去的,但法庫的誠意讓人特別感動。」林文金回憶,爾後法庫縣還針對自己的到來,召開了高規格的歡迎和接待會,縣四大班子領導悉數出席,給出的招商政策也非常優惠。時任法庫縣長高宏彬更是向他承諾:有要求盡管提出,縣里一定會竭力滿足。
鑫凱陶瓷的落戶具有較大的示範作用,在林文金的推介與影響下,緊接著一大批上規模和上檔次的福建企業陸續落戶法庫,加速法庫陶瓷崛起。
第一個五年是法庫陶瓷的起步與摸索階段,截止2006年底法庫已建成十餘家陶企,近20條生產線。這一時期,因為對陶瓷產業發展的不熟悉,法庫摸著石頭過河,走了不少彎路。再加之彼時法庫的陶瓷老闆多為做貿易出身,對經營實體企業缺乏清晰的認識,以及受市場供不應求、有貨就不愁賣影響,法庫陶企在發展過程中忽略了產品創新、品牌建設,給行業留下了產品單一、檔次不高的印象。
第二個五年(2007~2012)
質與量的蝶變、奠定「全國前五」的行業地位
2007年,是中國建陶產業發展的重要節點,伴隨著「東陶西進」「南陶北上」的產業轉移浪潮,中國建陶產業發展一路狂飆。法庫陶瓷亦積極搶抓產業轉移契機,由此進入「大幹快上」的五年,產業規模與產品品質顯著提升。
這一年發生的兩大事件對法庫陶瓷影響深遠。一是法庫縣成功舉辦「第一屆國際陶瓷博覽會」和「千人大會」,法庫陶瓷產業集群被命名為「陶瓷產業集群國際合作基地」和「沈陽市十大城市名片」,展會經濟的興起,讓法庫陶瓷有了向外界展示的窗口。另一個是西班牙陶瓷和新中源陶瓷落戶法庫,提升了區域產業水平和產品技術含金量,法庫陶瓷開始了從量到質的轉變。
「新中源的落戶給法庫陶瓷帶來了先進的品牌經營理念和產品創新思路,並為法庫陶瓷培養了大量的生產與營銷人才。」有當地業內人士如此評價。而在第一屆法庫陶博會上,高檔拋光磚、瓷片等產品的齊齊亮相,也讓法庫陶瓷揚眉吐氣,一改過去產品結構單一、檔次不高的形象,開啟了法庫陶瓷發展的新紀元。
基於法庫陶瓷產業發展的良好態勢,當時一位政府領導在公開場合以「南有佛山,北有法庫,佛法無邊」的產區定位,寄託對法庫陶瓷發展的期望,也進一步掀開法庫做大做強的新篇章。
2008年,法庫縣陶瓷產業發展再結碩果,新上項目5個,其中億元以上項目3個,進一步加快了「四區、五園」建設。同年,法庫陶瓷產業集群被評為「中國縣域經濟產業集群100強」。
2009年是一個特別的年份,全球經濟危機過後,恰逢「四萬億」投資計劃,終端銷售市場如火如荼,不僅如此,這一年十餘家金融機構進入法庫,為法庫陶瓷發展提供強力的資本後盾,亦刺激法庫陶瓷產業的再次擴張。據隆盛·泰一陶瓷集團董事長林繼文回憶,2009年法庫陶瓷銷售異常火爆,產品剛下線,還沒涼透,就被經銷商搶購一空。
在產能擴張方面,2009年甚至締造了同一天沈陽博士蓋陶瓷有限公司、沈陽新宏遠陶瓷有限公司等5家企業在法庫經濟開發區內舉行竣工投產慶典的盛況。
據法庫縣有關部門提供的資料統計,2009全年法庫縣新開工項目35個,新上生產線27條,形成包括建築陶瓷、日用陶瓷、藝術陶瓷、工業陶瓷、衛生潔具等在內的全產品鏈,瓷磚產品涵蓋釉面磚、耐磨磚、玻化磚、拋光磚、微晶瓷等12大類27個品種。
隨後三年,法庫陶瓷產業的擴張仍在繼續,產能規模再攀新高。2010年9月20日,法庫陶博會期間,法庫被中國陶瓷工業協會正式授予為「東北瓷都」,被中國建築衛生陶瓷協會授予為「東北亞建築陶瓷產業基地」。2012年,法庫陶瓷產業集群被中國商業聯合會市場委員會授予「中國瓷谷」稱號。
第二個五年是法庫陶瓷產能與品質裂變的重要時期,這一階段中國房地產市場欣欣向榮,市場一片紅火,同時消費者生活水平顯著提升,對產品品質要求日益嚴苛,倒逼法庫陶瓷提升產品品質和豐富產品結構。此外,陶企及生產線數量的井噴式增長,一舉奠定了法庫陶瓷規模「全國前五」的行業地位。
法庫縣一位業內人士對此介紹,「第二個五年」法庫陶瓷產業的發展速度頗讓人眼花繚亂,被業界稱之為「法庫現象」。
陶瓷產業集群的形成,讓曾經的東北小城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高峰時期法庫陶瓷產業從業人員達七萬餘人,吸引大量外地人到法庫投資興業、安家落戶,並拉動物流、餐飲、房地產等相關產業的蓬勃發展,也讓法庫從此摘掉「農業大縣、財政窮縣」的帽子,躋身遼寧省縣域經濟第一梯隊。
更值得一提的是,「法庫模式」的成功,還吸引了全國多個農業大縣的取經、學習和復制。
第三個五年(2012~2017)
轉型升級、軟實力提升初現成效、法庫陶瓷脫胎換骨
2012年是建陶產業發展的拐點,產能過剩與市場供過於求開始成為全國建陶產業發展的主要特徵。與此同時,隨著「互聯網+」概念的愈演愈熱,新模式、新業態層出不窮,建陶行業消費呈現品牌化、個性化、碎片化等新特徵,精裝房異軍突起、整體家裝方興未艾……都在劇烈沖擊著傳統模式和渠道。
在時代的裹挾下,法庫陶瓷掀開發展的新篇章,由過去的「數量為王」向「質量為王」轉型升級,圍繞品牌塑造、設備升級、工藝創新、技術進步等方面全面提升軟實力。
2012~2017的五年時間里,法庫陶瓷產業配套日臻完善,大東北、中冠、中興、中暢、恆大國際等一大批專業倉儲批發市場如雨後春筍般進駐法庫。法庫陶瓷形成「買全國,賣全國」的市場格局。在專業市場的帶動下,一幢幢現代化的企業總部展廳撥地而起,法庫陶瓷產品與企業形象展示水平大幅提升。
「總體來看,在第三個五年法庫陶瓷的品質提升了,影響力擴大了,市場佔有率提高了,而且產品品類與花色更新加速,企業實力大大增強。」遼寧法庫陶瓷協會會長李利民告訴記者。
在法庫陶企看來,法庫陶瓷的「質變」還體現在東北三省強勢市場的市場佔有率提升上。相比2012年,如今法庫陶瓷的生產線數量趨穩,但伴隨著設備升級、寬體窯的使用,產能規模卻成倍增長,這些增長的產能絕大部分消化於東北三省,從側面印證了法庫陶瓷市場佔有率的提升。
品牌的培育與打造也初顯成效。近年來,法庫陶瓷積極通過「走出去、走進去、走上去」戰略,通過參加國內外各種展會、博覽會,融入國內外主流市場,逐步提升法庫陶瓷品牌影響力。譬如,2017年沈陽浩松陶瓷成功以專賣店模式進入東北最高端的賣場——紅星美凱龍沈陽鐵西店,與全球知名品牌同台競技。
多位法庫業內人士向本報記者坦陳,在第一個五年時期,法庫陶瓷處於起步階段,因為歷史原因,部分產品品質的確差強人意,也就是從那個時候起,給外界留下了「法庫磚就是低檔磚」的不好印象。爾後法庫陶瓷迎頭追趕,一批優秀企業不斷創新升級,如今法庫陶瓷已涌現出不少優秀品牌、優秀產品。
在渠道拓展方面,自2013年以來,法庫陶瓷放眼全球,大力開拓國際市場。據沈陽市外經貿局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法庫陶瓷出口總額達6200萬美元,同比增長360%;今年1~6月份,全國瓷磚出口量價齊跌,但法庫陶瓷卻逆勢增長,出口總額突破4000萬美元,產品遠銷東北亞、非洲、北美、中東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
第三個五年,法庫陶瓷不再注重規模與速度,而是不斷升華企業內在,加速設備的升級改造和環保設施的安裝運行,不斷追求渠道的多元化和產品的高端化、差異化。這一階段,法庫陶瓷的產品品類十分齊全豐富,新產品的創新與開發已與廣東同步。產業面貌整體脫胎換骨,煥然一新。
下一個五年(2017~2022)
開拓創新、整合優勢資源、探索產業發展新路徑

Ⅱ 景德鎮陶瓷產業發展現狀分析

2005年景德鎮陶瓷工業緊密圍繞建設「經濟重鎮、旅遊都市、特色瓷都」這一戰略目標,以省部共建景德鎮國家陶瓷科技城工程全面啟動為契機,高標准建設陶瓷產業、研發、教育和交流四大基地,構築陶瓷發展平台,千年瓷都在新一輪發展中煥發出勃勃生機,陶瓷產業呈現出持續健康發展態勢。全年陶瓷工業產值預計完成25億元,比2004年增長21.95%,比2000年增長93.8%,年平均遞增14.2%;陶瓷產品銷售收入預計完成24.37億元,比2004年增長16%,比2000年增長251.2%,年平均遞增20.2%;陶瓷出口創匯預計完成2200萬美元,比2004年增長31.42%,比2000年增長24.86%。

在過去的一年,景德鎮陶瓷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加大陶瓷產業結構調整的步伐,出台了一系列促進陶瓷發展的有力措施,陶瓷產業呈現出可喜的變化。
一是陶瓷園區建設進展順利。為加快景德鎮陶瓷產業發展,整合陶瓷資源,打造陶瓷發展平台,陶瓷園區建設從2003年底開始啟動。2005年陶瓷工業園區按照「統一規劃,分步實施,滾動發展」的思路,3平方公里起步區的建設初具規模。投資1.7億元的園區內道路、水、電、氣等各項基礎設施已基本建成,已有台資、美資及退城進園等40家企業入園建廠,並有一批企業已於2005年建成投產。
作為省部共建景德鎮國家陶瓷科技城四大基地之一的陶瓷科技園,是以陶瓷人才、科研、交流基地為依託,消化、吸收、孵化新材料技術的產業集群基地。為使其打造成國家級高新技術開發區,全國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的示範區,2005年陶瓷科技園按照國家高新技術開發區的標准,完成了8.12平方公里的總體規劃及2.2平方公里的起步區詳規,園區基礎設施快速推進。目前,已有海暢法藍瓷、勤飛公司和清華大學博導創辦的新紀元精密陶瓷有限公司等23家企業入園辦廠,其中8家屬於高技術工業陶瓷企業。
二是陶瓷招商引資取得新突破。隨著建設「經濟重鎮,旅遊都市,特色瓷都」目標的快速推進以及陶瓷生產基地的打造,景德鎮陶瓷招商引資引企取得突破性進展。繼台灣台達、海暢、東璟,美資常青、賈泊氏等16家台外資及國內知名品牌企業來瓷都落戶,協議投資近4億元。2005年陶瓷招商引資又出現良好勢頭,相繼有日本華玉株式會社、香港遠景、台灣大源、澳洲東福盈、佛山歐神諾、上海大邦、瑞景等企業來景投資陶瓷及配套項目,同時一些在建台外資項目也加大投入,擴大生產規模。
三是國有企業改革穩步推進。陶瓷國企改革、產權改制朝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相繼有東風、藝術、景興瓷廠,原料總廠、建材廠等國有企業全面改制,安置職工後實施退城進園,新組建成一批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的現代陶瓷企業。同時,宇宙瓷業公司破產已經啟動,景陶瓷廠也完成政策性破產的准備工作,陶瓷工業公司已有25000多名職工通過改製得到了安置,確保了國有企業的穩定,陶瓷股份公司保持穩中有進的勢頭,正在加大投入,擴大企業生產規模,在發展中尋求新的發展和突破。
四是陶瓷科技創新步伐不斷加快。2005年國家日用及建築陶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基礎建設和科技創新方面取得新進展,分析測試中心與日用及建築陶瓷中試車間基本建成,工程中心的硬體建設繼續完善。在科技創新活動中,中心一方面加快發展高技術陶瓷,另一方面提升改造傳統陶瓷。目前工程中心在研項目100項,新立項14項,部分項目已被列為國家「科技攻關引導項目」。同時,陶瓷科技資源整合正有序進行,工程中心與省陶研所、市陶研所、市特陶所等科研院所的整合方案已經制定,國家陶瓷產品檢測中心也正在加緊運作。在此基礎上,陶瓷教育資源重組加速。景德鎮高專、景德鎮陶瓷職工大學、景德鎮電大、師范已整合為景德鎮學院,學院普通全日制在校生數達12000多人。

閱讀全文

與景德鎮陶瓷產業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