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幼師未來兩三年的前景怎麼樣
在大中專畢業生就業市場風雲變幻的今天,幼兒師范類學校畢生生難得的「小康」就業形態已愈加穩定。
2005年11月23日,湖南省政府召開自改革開放以來的首次全省幼教工作會議。湖南師大學前教育系教授張志斌在評論該會時用了這樣一句話:湖南幼兒教育改革悄然拉開大幕。
一方面是幼師的巨大買方市場所帶來的人才需求「井噴時代」,一方面是必須面對幼兒教育改革所需知識變革的沉重壓力:對長沙市4500餘名幼師而言,會議透露的諸多信息讓人喜憂參半。
向左走還是往右走?看似道路寬敞的長沙幼師們又面臨著一條不二的抉擇。
前景篇 需求進入「井噴時代」
職場里的「香餑餑」
【樣本】時間稍稍往回走一點。
2005年年初,湖南兒童工程職院舉行應屆畢業生供需見面會。一大早,長沙萬嬰早教中心主任黃平就帶著下屬4個幼兒園的園長趕到學校。本想趁早多挑幾個優秀學生,但到了現場他才知道,來自北京、上海、廣東、福建、海南以及省內的140多家幼兒園都像他一樣求賢若渴,有的幼兒園甚至在一周前就已趕到長沙,與該校諸多優秀畢業生進行了「私下交流」。
供需見面會後,湖南兒童工程職院院方的統計顯示:前來招聘的各家單位需要735名幼師,但該校畢業生總共才366名。也就是說,每個學生至少有兩個就業崗位可以選擇。
這一信息傳開之後,校園里的BBS上當晚充滿「喜慶色彩」的跟帖就超過1000條。2005年12月13日,該校的部分學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還清晰地記得發「喜帖」時的情景。
【調查】為喜人就業前景感到興奮的不僅僅是幼教專業的學生們,還包括學校方和幼師們在內的整個幼兒教育界,他們對此也深有感觸與親身體會。
「現在去幼師學校成功招聘到一名畢業生很不容易,更不要說去挑選優秀的畢業生了。」2005年12月13日,長沙理工大學幼兒園園長馬蘭長吁一口氣:幼師市場的巨大需求,愈來愈讓幼師專業畢業生處於「僧少粥多」的境地。
【聲音】馬蘭有此感慨無疑更具代表性也殊為不易:長沙理工大學幼兒園現在幼師的待遇已遠遠高於目前長沙幼師的平均收入。
長沙師范學院校長彭世華也對該校幼師專業的畢業生就業前景感到樂觀,他以該校2003屆的畢業生為例,「100%的畢業生在離校之前都聯系好了單位」,且「基本上都是幼兒園上門招聘」。
2003屆畢業生就業的一個背景是:作為高校實施擴招後的第一屆畢業生,當年的長沙大中專學生就業形勢曾被形容成「異常嚴峻」,後來的事實也證明如此。
【樣本】「我現在的這個單位已是我入行來的第三個幼兒園,當然,每次跳槽都是一次很滿意的經歷,待遇上自然水漲船高。」12月17日,雷紅玉說這話時臉上的表情比當天的陽光還要燦爛。
雷紅玉,24歲,現長沙雨花區機關某幼兒園幼師,從事幼師職業尚未滿5載。
【數據】絕大多數的幼師對自身的職業前景滿懷樂觀。調查顯示,37.9%的幼師「一點不擔心」自己以後會失業,「有點擔心但無所謂」的比例高達48.5%,而選擇「很擔心」的比例僅有13.6%。在我們所調查的二十餘個職業人群之中,「一點也不擔心或只有一點擔心」會失業的比例幼師高居榜首。(見表一)
此外,在大中專畢業生就業市場風雲變幻的今天,幼兒師范類學校畢生難得的「小康」就業形態已愈加穩定,幼師(包括應屆畢業生)發愁的不再是能不能找到工作,而是如何挑選一個條件好、待遇更高的幼兒園,在這一背景下,有30.2%的幼師有過跳槽的經歷,有70.9%的幼師「想過跳槽」。(見表二)
【觀點】「目前能供提供幼師人才的單位十分有限,在省內,也只有長沙師范學校、湖南兒童工程職院等少數院校開設了專門的幼教專業,此外就是少數職高的幼教專業以及極個別高中開設的幼教班,總體上畢業生並不多,而且其他渠道出來的幼教人才也不一定能滿足一些幼兒園的需求。」在湖南師大學前教育系副教授、博士鄭三元看來,這是目前長沙幼師「吃香」表現「最為明顯的一個原因」。
鄭三元認為另一原因也不可忽視:近年來長沙私立、民營幼兒園數量急劇增長,特別是有些幼兒園實行「特色教育」,還需要雙語人才。「這就導致了對幼師需求的極大增長」。
未來四年有近萬名缺額
【樣本】長沙市勞動路博愛幼稚園園長孔綺最近有點急。
該幼稚園一李姓幼師向園方提交辭呈的日期是12月4日,然而一直到19日,孔綺也未能找到另一幼師接替其工作,萬般無奈下的孔不得不以園長的身份兼任幼稚園幼師。
★目前長沙各大幼兒園都在「蓄謀」能在緊俏無比的男幼師人才市場里「撈上一把」。
按照幼教大綱規定,幼稚園每班必須具備兩名幼師和一名保育員,而博愛幼稚園共7個班,恰好是14名幼師。
「一個蘿卜一個坑,缺一個幼師都不行,但現在我也只能如此。」孔綺長嘆一聲:沒想到找個幼師竟然這樣難。
【數字】事實上,幼師的奇缺已成為整個教育界必須面對的一個共同問題。
在2005年11月23日召開的全省幼教工作會議上,長沙市教育局的報告顯示,長沙3-6歲幼兒入園率只達到48%,而根據該局的規劃,要達到國家標准,在未來的四年時間里還需建幼兒園400所,4年時間平均每年要建幼兒園100所。
來自湖南省教育廳的信息顯示,湖南省除長沙市外,還有13個市、122個縣、1023個鎮。按這些市、縣、鎮人口與幼兒入園率來計算,在未來四年的時間里,每年需要建幼兒園2808所,平均一所幼兒園按4個幼師計算,湖南省所需幼師達11232人。但現今全省各地幼師學校每年計劃招生人數僅為1610人,這就意味著在未來的四年裡還有9622名幼師的缺額。
【聲音】「說辦幼兒園前景廣闊,說幼師就業前景更加廣闊,也就是說幼師隊伍奇缺。」長沙市教育局基礎教育處副處長繆雅琴坦言。
繆雅琴表示,全國2010年適齡兒童入園率要達到80%,這也意味著未來4年幼兒園規模和數量將擴大一倍,幼師將會嚴重短缺。
「湖南本土幼師人才供不應求已是板上釘釘的事實,但也別想著有多大可能從全國范圍內大規模引進幼師人才,因為全國平均水平比長沙還要低很多,為今之計,只有本土院校加大對幼師隊伍人才的培養與供給,這包括擴大招生量和改善幼師專業院校的軟硬體水平和數量。」湖南師大教育科學院教授張志斌表示。
【數據】據統計,按照發達國家教育指標,平均七八個幼兒擁有一名幼師「才顯合理且符合幼兒發展教育需要」,但調查顯示長沙目前的情形是:每5至8名幼兒擁有一名幼師的比例僅為14.4%,每8至10名幼兒擁有一名幼師的比例是24.1%,每10名至15名幼兒擁有一名幼師的比例也只有17.8%,每15名至20名幼兒擁有一名幼師的比例為10.9%,值得注意的是,每20至25名幼兒擁有一名幼師的比例竟達到了17.8%,尚有14.9%的幼兒園是25名以上幼兒才擁有一名幼師。(見表三)
男幼師:還是屬於「珍稀動物」
【樣本】一身休閑打扮的吳妙看上去和他的同齡人沒有太多區別。與大多數年輕人一樣,23歲的他愛好足球、唱歌、和玩傳奇游戲,不一樣的是他的工作,他是一名男幼師。
吳妙說自己從沒想過會幹上幼師這一行,大學時他的專業是計算機,而之所以「沒能和計算機打上一輩子交道」,是因為他在一個偶然的機會被現在所在的貝貝幼兒園園長徐亞蘭認識並發掘,培養成了長沙最早的男幼師之一。在徐亞蘭看來,作為唯一的男幼師,吳妙的人氣顯然是幼兒園里最高的,「很多小孩子都叫他帥哥哥」。「當然,他的待遇也是幼師中較高的。」徐亞蘭說。
徐亞蘭說她想引進男幼師的計劃已有很長時間,但想找一個專業對口的卻相當困難:「找個好的幼師已屬不易,更別說是男幼師了。」在不得已的情形下,徐選擇了親自去「培養」。
【調查】事實上,近年來,深圳、上海等發達城市的幼兒園早已在嘗試打破女幼師一統天下的局面,開始引進男幼師。然而在內陸省份,男幼師還是屬於「珍稀動物」。
據悉,作為湖南省幼教師資培訓中心,湖南兒童職業工程學院,目前全校在讀的3000多名學生中,幼師專業的男學生不到10名,2005年從該校輸送出的男幼師只有1名。而這一名男幼師還沒畢業,就有好幾家幼兒園上門「預訂」了。
此外,從長沙師范學院傳來的消息顯示,幼師專業的男學生一直處於供不應求狀態,且「求職選擇度大大超過女性幼師專業學生」。
這些數目可憐的男幼師對幼教市場正無限放大的「需求大口」而言顯然無法讓市場得到滿足。據湖南師大教育科學院教授張志斌稱,男幼師市場目前處在一種「強烈的供不應求狀態」,一方面是有遠見的幼兒園苦苦尋覓男幼師,另一方面是幼師專業學校生源緊缺、很難輸出男幼師。而這種現象在全國許多設有學前教育專業的大中專院校普遍存在。
【觀點】在張志斌看來,男幼師之所以成為幼師市場「香餑餑」中的「香餑餑」,是由於男老師大多性格開朗,且能給孩子樹立男子漢的榜樣。男老師參與幼兒園的教育,對於孩子性格的塑造有好處,此外,男老師在體育上有特殊的優勢,比如教孩子踢球、武術等。
★目前對幼師的素質要求已經不不僅限於「能歌善舞」,對其才藝的要求更強調與現代社會需求接軌。
湖南兒童職業工程學院的兒童心理學專家張曉輝認為,中國傳統的學齡前兒童教育,長期處於被女性包圍的環境中,不利於兒童健全人格和品質的形成。將男幼師引入幼兒園,向兒童灌輸剛毅和勇敢的品質,才有利於在兒童教育中將男性、女性的性別優勢在同一個體上呈現,形成「性別同一化」的綜合優勢。
有鑒於此,目前長沙各大幼兒園都在「蓄謀」能在緊俏無比的男幼師人才市場里「撈上一把」。
【數據】175名接受調查的幼師中,94.7%的人認為男幼師目前「更為吃香」,持否定答案的比例僅為5.3%。
⑵ 您希望幼兒園在未來是什麼年的努力發展成
我希望幼兒園在未來是每年都有努力發展成為進展不錯的幼兒園,擁有個性擁有和平,並且能夠讓孩子真正體會到幼兒童年的快樂,這樣建成的幼兒園才是真的不錯
⑶ 學前教育未來發展方向怎樣
一、學前教育專業就業方向
本專業學生畢業後可在托幼機構從事保教和研究工作的教師學前教育行政人員以及其他有關機構的教學、研究人才。
從事行業:
畢業後主要在教育、新能源、專業服務等行業工作,大致如下:
1、教育/培訓/院校
2、新能源
3、專業服務(咨詢、人力資源、財會)
4、公關/市場推廣/會展
5、影視/媒體/藝術/文化傳播
6、互聯網/電子商務
7、廣告
8、娛樂/休閑/體育
從事崗位:
畢業後主要從事幼教、幼師、早教老師等工作,大致如下:
1、幼教
2、幼師
3、早教老師
4、幼兒園園長
5、教師
6、課程顧問
7、美術老師
8、幼兒園老師
工作城市:畢業後,上海、北京、廣州等城市就業機會比較多。
二、學前教育專業就業前景
各地按照國務院的總體要求和部署,把大力發展學前教育,作為貫徹落實《教育規劃綱要》,推進新時期教育事業科學發展的突破口和重要任務。
一是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黨政領導親自抓,切實將實施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作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舉措,擺上重要位置。
二是幼兒師資隊伍建設取得重大突破,各地大力推進公辦幼兒園教師編制的核定工作,加大培養培訓力度,多措並舉加強各級各類幼兒園教師工資待遇的保障。
三是落實政府投入責任,研究制定了加大財政投入的多種措施,加大了項目和資金的安排力度。四是普遍建立了學前教育工作的統籌協調、督促檢查和問責機制,健全管理機構,充實管理力量。
學前教育專業一直是經久不衰的報考熱門。據教育部公布的2011年本專科專業就業狀況顯示,學前教育專業就業率≥85%;畢業生規模約在0.5萬人次至1萬人次。
⑷ 未來的這幾年哪五種行業就業形勢發展好
1、數學成競爭力提升最快學科
數學是近兩年專業就業競爭力提升最快的學科,這與大數據和人工智慧技術的飛速發展密不可分。目前,「數據驅動」已經滲透了許多行業,成為大量企業的共識,具有演算法研究和建模能力的數學人才高度稀缺。
年當年學前教育階段的適齡幼兒將增加1500萬人左右,幼兒園預計缺口近11萬所,幼兒教師和保育員預計缺口超過300萬。
2、人工智慧火爆,年薪30萬起
數據顯示,我國人工智慧相關人才缺口超過500萬,「坑多蘿卜少」的現狀讓企業展開了校園人才爭奪戰。
薪資大概能夠達到30到40萬(年薪)的水平。
3、戰略新興產業受青睞
今年,電子信息及互聯網等IT行業、機械製造業、房地產建築業對畢業生的需求旺盛,物聯網、智能裝備、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對畢業生的需求也呈上升趨勢。隨著國家大戰略的布局,特別是與「一帶一路」、京津冀一體化、港珠澳等相關的項目行業,對人才吸引力巨大。
4、傳統行業轉型升級急需高端人才
中國的製造業正在向智能製造轉型,在一些招聘會現場,記者發現,一些鋼鐵、石油等傳統行業在產品轉型、企業升級方面急需高端人才,都給出了極具吸引力的優惠政策。
5、幼師專業大學生被瘋搶
近日,據上海《新聞晨報》報道,華東師大100多名幼師畢業生,卻來了200家幼兒園招聘……報道稱,上海幼師缺口凸顯嚴峻。而這僅是龐大的幼教師資缺口冰山一角。
按照2013年教育部印發的《幼兒園教職工配備標准(暫行)》,全日制幼兒園的教職工與幼兒的比例需達1:5至1:7。然而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幼兒園教職工為381.8萬人,師生比約為1:12,若要達到1:7的目標,需新增幼教職工248.8萬人,中國幼兒園的教職工配備標准離要求仍相差甚遠。
二孩政策的放開將對學前教育領域產生深遠。數據表明,2021
2016年,數據技術類人才需求已較2012年增長5倍以上,薪資同樣成倍增長,可以肯定的是,隨著數據應用場景愈發廣泛,有數學教育背景的人才將具有持續增強的競爭力。
⑸ 對幼兒園對未來五年發展有何意見和建議
就我們這人的幼兒園說說吧,
首先不可忽視的就是幼師的水平,
幼兒園也內有公立和私立之容分,
公立的師資是沒有問題的,
但私立幼兒園師資方面的差距就非常大,
很多地方的幼師並不是專業的,所以在師資的加強和管理方面有待提高,
其次說教育吧,
幼兒園的教育個人覺得還是應該以培養學習興趣,動手能力,創新思想為主,
就目前來說感覺教育還是老套,古板,不適合孩子創新思維和興趣的培養。
⑹ 幼兒園未來如何發展
鬧鍾一響不想起可以升級到這安卓7.0嗎?
世上不乏地位顯赫,財氣逼人的巨賈或政客。掠
⑺ 幼兒園未來如何發展
目前我國的幼兒園正處在一個歷史上最大的變革時期,無論公辦還是民辦都面臨著自身深刻的變革,機遇和桃戰並存,能否抓著機遇順應未來決定著很多幼兒園的生死存亡,尤其是民辦幼兒園更是如此。
1、未來十年幼兒園數量會繼續急劇增長按照國家十年規劃綱要,2020年前後全國平均入園率達到百分之八十以上,根據目前的人口出生率、城鄉入園率測算,未來十年幼兒園缺口將會是現有的十分之三左右,如果考慮到城市改造、農村城鎮化建設、移民搬遷、新開發區建設、園所升級換代等因素,未來可能新增八萬到十萬所左右幼兒園。 全國平均每個省未來十年約增加3000所左右幼兒園。以陝西省為例,第一個」三年行動計劃「新增了1000幼兒園,按此增長速度至少還需要三個三年行動計劃(共9年)才能完成3000所左右的幼兒園建設任務。
考慮到目前城鄉入園率不均衡的現實,未來幼兒園的增長重點在農村和縣城地區。
由此可以得出結論:農村包括縣城將會是下一個十年幼兒園的發展熱土。
2、 公辦民辦競爭加劇,分工明確公辦園由於國家財政支持,辦園成本相比民辦園低得多,容易實行低收費、普惠性辦園思路;民辦園自收自支,辦園成本高,只能面向高收入家庭、對孩子保育有更高需求的人群走高端辦園路線。普惠性幼兒園和優質優價的名園是未來公辦民辦發展的基本趨勢。
考慮到政府有可能對民辦園給予支持,通過獎補、購買服務等措施調節民辦園的收費,但從我國民辦中小學的實際情況來看,國家購買服務和獎補只能是杯水車薪,無法從根本上降低民辦幼兒園的運營成本。
公辦園---------------- 普惠性
民辦園-----------------優質名園
結論是:民辦園必須改變思路了,優質優價、名園是唯一的選擇,要想成為名園選准特色是唯一的選擇。
3、數量增加逐步過渡到質量提升
建國以來,由於發展幼兒園問題上國家欠債太多,面對越來越多的孩子的入托需求,首先重點解決的是入園難的矛盾,隨著入園難問題的逐步解決,必然會面臨入好園的矛盾。在目前這個新老交替的時代,入園難和入好園難相伴而生。所以,在有些地區不存在入園難,而是入好園難,有些地區是入園貴或者入好園貴。這種矛盾實際上反映的問題是幼兒園數量和質量的矛盾。以陝西為例,第一個三年行動計劃重點解決數量不足問題,尤其是農村鎮中心幼兒園建設,第二個三年行動計劃將會重點解決現有幼兒園的質量提升問題。
由此看出:民辦園將會面臨更高的要求,如何提升質量現在就要開始行動起來了。
4、品牌化-----必由之路未來面對日益激烈的競爭,無論公辦民辦都無法迴避的突出問題是:隨著幼兒園的普及,家長有了更多的選擇權,一所幼兒園能否得到家長的認同成了能否生存的關鍵。縱觀幾十年我國的中小學發展歷史,可以得出的經驗是,為什麼那麼多的中小學被合校並點,退出舞台??為什麼那麼多的中小學人滿為患??核心就在於名校難進,非名校無人問津!!幼兒園無論公辦還是民辦必將面臨同樣的趨勢。
高等教育領域,人們當然會想到牛津和哈佛,想到北大和清華;在陝西當然會想到西安交大;
在基礎教育領域,北京的自然會想到人大附中附中、四中等;
在培訓教育領域,全國老百姓當然都知道新東方、學而思;
在幼兒園領域: 我們知道有誰;
結論就是:一所幼兒園能否成為一個品牌,這是學前教育發展擺在所有幼兒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個緊迫的命題,答案正確就有出路,否則終將會被社會所淘汰。
⑻ 未來六年裡幼師這個職業有發展前景么
應該不錯,從2016年開放後,未來幼師這個職業需求也很大。